赏析春江花月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赏析春江花月夜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1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教学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把江南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月夜》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乃归舟、尾声。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二胡、筝、大胡、大鼓、碰铃等组成的小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又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大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还有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色。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首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有利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音乐知识传授、音乐能力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展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的内容,为每一乐段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一体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第一乐段“江楼钟鼓”:落日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远处江楼屹立,微风习习,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木鱼的伴奏下演绎出一段悠扬如歌的旋律,曲调欢快,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舟中飘来的愉快歌声。然后乐队齐奏,速度加快,让人联想到春江月夜下白帆点点、渔歌四起的情境。而最后一个乐段“尾声”的音乐又是那样缥缈、悠长,如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更显优美、宁静。

二、运用视频,拓宽学生知识面

欣赏《春江花月夜》之后,学生还需要学习许多知识点,其中就有认识琵琶这一乐器的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仔细辨别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由此引出琵琶这一知识点。但对于这个知识点,如果只凭教师抽象讲解,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枯燥,为此笔者播放了一段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视频,这其中就有琵琶演奏技巧的特写镜头。在观看这种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后,再加上笔者的适度讲解,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技法等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学生在了解有关琵琶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和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各自的艺术特点,从而拓宽了知识面。

三、运用同步练唱,提高学生音乐能力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只有熟悉了音乐主题,才能在欣赏时更好地把握主题的发展变化,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视唱音乐主题旋律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以往的教学就是将音乐主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唱,但这种形式比较枯燥,又与欣赏曲目的内容相脱离。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步练唱,在学生视唱的同时配上乐曲的伴奏,使音乐画面的内容立体丰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学科横向联系,相互渗透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又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美术、文学、历史、地理等。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笔者注重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如在讲解琵琶的历史渊源时,笔者选取了敦煌莫高窟里飞天横抱琵琶和反弹琵琶的几幅壁画,使学生对琵琶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乐曲欣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把印象最深的音乐画面用自己的画笔在画板上描绘出来,使他们从有形的画面中体会无形的音乐魅力。一首优美的乐曲也是一首美丽的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来赏析乐曲;而在介绍琵琶有关知识的时候,笔者采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来讲解琵琶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效果。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春江花月夜》课件;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26-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成为新时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令人惊叹,互联网上的资源可谓海量,网络中有包罗万象的素材资源,方便了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多样的特点,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了其他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作用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播放磁带录音感 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 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课件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用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课件的视屏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 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视屏画面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 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 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

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视屏画面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江边的欢乐。

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视屏画面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 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煤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成以后,学生能很 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 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侯,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作用三、发挥煤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 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以后,是这样说出自己感受的:“我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象沉浸在幽静的夜色之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迷人。此时,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 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 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煤体的恰当运用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 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用多煤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煤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而且必须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

一、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

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4

语文教学论文:

湖南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前叶文学社指导老师

我校文学社自去年九月成立以来,以引领朝阳学子树立高尚的人格为己任,为朝阳人表现独具魅力的思想创造舞台,为朝阳人描绘美好蓝图开辟天地。以“读优秀作品,品多彩生活,写真情文章,养浩然之气”为办社宗旨,以《馨蕾》刊物为前沿阵地,一年多来,已有一百九十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在二十多家刊物推出社团作品专栏。文学社组织主持每学期的作文竞赛和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外出参观访问等大型活动,不定期举行文学讲座,充当校园文化的先锋与鼓者,为推动和巩固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姚夏晶、何静、孔丽萍、曾翌、陈烨明刘奕等二十多位写作尖子脱颖而出,在全国写作大赛中获奖三十多次。

我认为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社针对课堂写作教学疲软的现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课外活动课。我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通过组织社员积极参与到写作实践,使他们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尤其是作品发表后更获得了成功的方法和自信心,写作的潜力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本人也多次荣获“征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和“文学社优秀辅导员”称号。

课堂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无非就是出出题目、念念范文、作作点评,造成了很大的程式化和机械化,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渐渐丧失。每二周开设一次的活动课,就是为了重新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而开设的。对于怎样上好文学社的活动课,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课型开展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名作欣赏课:从朗读名篇名作入手,让学生直接从佳作中吸取写作经验,避免理论指导的枯燥无味。一般分年级和层次来选取材料,低年级以精短美文为主,如《母爱深深》、《背后的故事》;高年级以中外名著选段为主,如《围城》、《红楼梦》。再从模仿和创造两个等级布置课后作业,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社员已在《益阳日报》“含英咀华”栏目发表名著赏析文章二十多篇。

2、 作品争鸣课:把收集到的学生作品中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文章拿出来,供社员观摩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由作者谈他的创作设想,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自然双方都会有所启示和进步。或者在高水平社员中把当代文坛上引起争鸣的文学作品拿来,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组织分析和讨论,再写出评论文章。其中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是讨论最受欢迎的,春树的《北京娃娃》是争论最激烈的。

3、 写作讲座课:由高水平社员根据兴趣和特长事先选定一个写作知识点,然后针对专题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整理讲义,再在专题讲座上汇报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学习成果。这既有助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社员的独立钻研精神,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先后有高中各年级分社的社长主持过讲座,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还出现过争相签名提问的现象。

4、 问题研讨课:为写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或难题展开探讨,如审题、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其来龙去脉,找到失误症结所在,并结合历届中高考不同等级的文章,先由学生打分,再与实际情形相对照,找出问题和差距,从而领悟出写作的道理和奥妙。学习后的心得在校报校刊上择优发表,并开辟疑难信箱,由老师或学生负责解答。

5、 调查研究课:又叫社会实践课。带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搜集材料,调查情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写出文章,激化他们对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深切体验的表达将是那样丰厚、真切,又将是那样独到、深刻、感人。今年我们先后参观了周立波故居、长沙世界之窗、佛教胜地浮邱山、益阳植物园、四方山庄等人文或自然景区。

6、 集体创作课:每逢遇到重大赛事,如圣陶杯作文比赛、新概念作文大赛、放胆作文比赛等,就先出示题目,再分组讨论和构思,然后即兴表达思路,允许争辩和补充。这样集思广益,使大家都有收获,动起笔来就胸有成竹啦!因此不仅激发了社员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益阳日报》每周的“正方反方”辩论栏目的论题,最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们每月都有至少一组文章发表。

7、 音乐欣赏课: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对古典民乐的欣赏,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要求社员学会领略音乐的优美意境,用文字表达出聆听时的美妙感受来。二是对优秀歌曲歌词的赏析,如《懂你》、《二泉吟》、《望乡》等,无不让人思绪连绵、感慨万千!另外还推荐一些已谱成曲谱的古典诗词传唱,如《虞美人》、《但愿人长久》、《相见时难》等。

8、 研究学习课:由集体讨论每学期定出五个课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划定研究范围,指定研究任务,最后行文成册。如本学期的五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相关资料;益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察报告;当前青少年喜爱的音乐和书籍调查与分析;报刊杂志征订广告语的搜集整理;对举办“竹文化节”的探索与思考。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既有独立,又有合作;既有吸收,更有创新。所培养的能力符合新世纪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总之,活动课的特点就是要“活”,活得适当,活得有效,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是目的,是根本,充分让学生或获得写作的经验,或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或取得丰富的材料,或激发最佳的思维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发展,它所具有的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个体性,为实施大语文教学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和追求下去,并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附成果代表作三篇:

1、蔡 静《幸福永恒的真谛》——读〈圣经故事〉有感

2、夏 风《聆听〈春江花月夜〉》——民乐欣赏

3、孙易成//李若辰《学生上学可以//不可以带手机》——集体话题辩论

幸福与永恒的真谛——读〈圣经故事〉有感

巴勒斯坦的加利利海是一片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海,也是一片睿智的海。它将约旦河给予自己的每一滴水容纳进来,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自己的一滴滴水,在这一加一减之间,它得到了永恒,美丽的永恒。

接受和付出是同等重要的,就像小鸟的双翼,无论哪只翅膀不协调都不可能飞得高远。

如果天空不懂得接受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蔚蓝;如果大树不懂得接纳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青翠;如果蜜蜂不懂得接纳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快乐。

付出是一种快乐,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喜悦。当天空慷慨地洒下清凉的细雨时,当大树慷慨地吐出清新的氧气时,当蜜蜂酿成甜美的蜂蜜时,它们的内心一定是喜悦的,充满骄傲的。它们的生命因此更有光彩,更有活力。

每一个人都渴望快乐,渴望被呵护,被关爱,恨不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沉溺其中。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母的照顾,朋友的关怀,情人的爱护,甚至对他们颐指气使,尽显骄纵本性。直到有一天,情况悄悄地开始变化。于是,我们便开始抱怨父母的狠心,朋友的冷漠,情人的背叛,但口气仍是理直气壮的,岂知是自己心灵的双翼失去了平衡?

看看周围依然精彩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样交往中的法宝——对他人的付出。在父母疲倦时递上一杯清香扑鼻的茶,在朋友失意时伸出一只友善的援助之手,在情人寂寞时送出一句贴心的问候。也许,这些表面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是从你的心灵的死海中流出的第一滴澄明的水,在滋润他人的同时也在解救着你自己。在这第一滴水之后,还有第二滴、第三滴……你会惊讶地发现,流出的越多,流进你的心田的爱和关怀也就越多。“死海”也就开始复活了,湖水变得澄清,鱼儿在这里畅游,湖边树木成荫,一片生机勃勃,又一个加利利海幸运地诞生了。

接受和付出是心灵的两翼,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心灵才能轻松、从容地展翅高飞;接受和付出也是生命的两个筹码,只有当二者相当时,天秤上称量出的才是幸福的重量,永恒的重量。

抓住幸福的翅膀,创造永恒的奇迹,难道你不愿意吗?

————发表于2004年9月〈〈语文学习报〉〉

《益阳日报》教育周刊“含英咀华”系列稿件之一:

聆听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

千百年来,人们以月仰视天文、感怀人世、推演春秋,不知从月的阴晴圆缺中编织了多少神话传说,挖掘了多少蕴涵其中的恬静之美、眷恋之情、乡情之思、流逝之悲。有太白低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东坡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而音乐,尤其在我国的古典民乐中,也有不少以月为题的佳作,如《二泉映月》、《月儿高》、《汉宫秋月》等等。我最喜爱的则首推《春江花月夜》。每当聆听此曲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格外的宁静,似乎一切的烦情琐事都已在音乐中缓缓沉淀,而慢慢浮托出的是一隅平平静静的心灵空间。它以高雅的情趣、隽永的意境、清丽的旋律俘获了我的心------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为我们勾勒出了色彩柔和、淡雅清丽的山水画卷,向我们展示了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它舒展的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使得音乐格外柔美与和谐,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在深远的意境中,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给人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受,仿佛看见在那星斗满天和薄云掩映下,一轮皓月渐渐向西移去------

一百多年来,《春江花月夜》以其清秀细腻的风格、婉约含蓄的意蕴、古色古香的气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聆听它的人。不仅仅是春江月夜的绰约风姿令人无法忘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那份空灵与超然的美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乐、诗、画同构于一体的艺术神韵。希望每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都会因聆听而喜欢它!

————同时发表于2004年10月〈〈语文学习报〉〉

《益阳日报》教育周刊“正方反方”稿件之一:

正方:

学生上学可以带手机

我知道,对于目前校园中“手机一簇”现象,已引起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和重视,不过大都是视手机为,并打入“禁品”行列,不少家长和学生也就只好把它变为“地下武器装备”。我个人认为,只要控制得当,学生上学可以带手机,理由如下:

一、手机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早上可以利用它的闹铃功能提醒你起床,每天可以存入个人的资料和信息备查,学习疲倦之余可以玩玩简单的游戏轻松一下大脑,还可以用手机联络免除劳碌奔波之苦,比如你忘了带什么东西或办什么要紧事,拨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如此等等,何乐而不带?

二、手机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作息情况。比如;放学时因故不能按时到家,家长肯定会焦急不安,如果有手机,就可以事先给家长通气,报个平安。一些自觉性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得配个手机作为“紧箍咒”,让家长必要时“查岗定位”,以免却找寻之劳。另外,学生如果在途中遇上意外事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手机报警、求援等。

三、手机可以增进与老师、家长、同学、亲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麻烦、矛盾和挫折,就可以通过短信交往,无须有难为情的担心与尴尬;节假日给多时不见的亲朋师友送上真诚的祝福,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以增进感情和友谊。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育;高职教学;学生能力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遵守的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理论结合实践,牢牢把握好语文与各专业的内在联系的主线,展开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符合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对应用型、职业性、技术性人才的需要。

一、分层教学方案,共同提高语言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是学好各项专业与本领的基础性学习资源,正如大学者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鉴于语文与职业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加大力度对高职语文学习的强化,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必经之路。针对于高职学生基础不同程度的差异化,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方案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将班级隐性(非公开)分为三组,并分别制定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进步、成长。在学生不断地体验努力后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建立起以自信的姿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高尚的品质。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准确的语言描述、传达与表达形成高效的工作默契度,都将助力于每一位学生的职业之路。

二、理论付诸于实践活动,发展语文职业能力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开展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双措并举,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例如:校内活动可以开展提高口语、应变、写作能力的演讲比赛、现场招聘会、职业情景模拟表演、新闻稿件征文比赛等活动;校外活动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加以认真思考,返校后要联系学到的知识,结合实践工作中的学习撰写出工作流程说明文、产品说明书概述等等形式的写作。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顺利过渡与衔接,有助于将来参加工作时从职业适应向职业拓展发展。

三、感悟教学法,培养职业人文素养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大纲指出:语文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养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悟、顿悟与感悟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感悟教学法可以从多媒体课件课堂播放引导学生感知、在引发学生产生质疑中思考、在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感悟这渐进式三步着手,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指的就是语文的文学内涵在阅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进行了感受、理解与吸收、内化,这即是阅读的妙处。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一课的学习中,《春江花月夜》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说的就是这篇张若虚的赏月名作,然后多媒体播放音画课件,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等。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通过领读、齐读、自读等方式,反复阅读领悟: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学生犹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学生们于阅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职业人文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与各专业的联结点、学生发展与职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的契合等等方面, 才能发挥出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独特魅力。语文在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中,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语言沟通能力、快速的学习理解能力、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素质,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高素质的知识、技能、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为提高企事业单位效益、推动社会持续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以平.对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4)

[2]李瑛.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3]王小米.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刘贻钢.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赏析春江花月夜范文6

一、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录音配上画面,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茫茫的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水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学生对这首曲子的作者、曲子的旋律反映什么内容等就会一清二楚。

又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

三、 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