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1
从认识一棵树开始
走近《小种子》,是从认识一棵树开始。开学不久,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认识校园中的一棵树”。要求才出口,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树怎么认识啊?”“树又不会说话!”孩子议论纷纷。“树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都有生命,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交朋友。到校园里转转,认识一棵树吧!”就这样,孩子懵懵懂懂地开始了与树的缘分。
尽管心里有许多困惑,但孩子们显然都很喜欢这个特殊的任务。课间,他们穿梭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观察树木。很快,有个小家伙得意地来汇报:“老师,X班门口长的是竹子!”“你认识朋友只了解他的名字吗?”我笑着提醒他。小家伙懵了,一会儿又拍着脑袋恍然大悟似地冲出了教室。
又过了几天,几十张“好友信息表”做出来了:名字、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品种分类……树木的信息被整齐地罗列在卡片上。我笑了,你们能做的还多着呢!
到了第二周,我听到有孩子大声说:“不跟你们聊了,我要去看看我的卡特了!”语气是说不出的骄傲。马上又有孩子喊起来:“我的雷神昨天冒了个芽,说不定现在又长新芽了!”正当我被这些对话弄得莫名其妙时,有着两个小酒窝的小女孩跑过来说:“老师,我带你去看看我的兰月,它是学校唯一一棵柚子树!”
两周的时间,孩子们与植物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每个孩子都关注过校园里的一棵树。大部分孩子都为自己的树朋友制作了信息卡,还为树起了独属自己的名字。不少孩子定时去观察树的变化,用各种方法测量树朋友的高度、树围。还有的给这个特别的朋友画了画像、照了照片、创作了海报。课间,你常常能听到孩子在分享树朋友的生长情况,还互相比较“自家宝贝”的高度、形态,有关生命的故事正在这个春天一页页地书写。
走进绘本《小种子》
每一棵树都曾是一颗种子,追根溯源或许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在临近植树节的时候,艾瑞・卡尔的《小种子》来到孩子的身边,他们将去倾听一颗孱弱的小种子的风中之旅,跟随它离开果荚,看它萌芽、开花、孕育新的生命。
“这颗种子可真小啊!”
“跟其他的差好多。”
孩子议论纷纷,故事才刚开始,他们已经在为小种子担忧了。
“一粒种子飞得特别高,越飞越高。它飞得太高了,炽热的阳光把它烧着了……”孩子专注地听着、看着,眉头不自觉地锁起,显然种子的每一段飞行都让人揪心。
“种子要发芽都不容易啊!”终于有孩子忍不住说。
“你们知道,这些种子为什么不能发芽吗?”我笑着问。
孩子纷纷举手。有的孩子说种子不能在温度过高的地方生长,离太阳太近会被烧死。有的孩子指出种子不能在温度过低或水分过多的地方生长。“没有水的地方,种子也活不下去。”又有孩子补充道。在种子的旅行中,大家不自觉地触摸到一些植物生长的奥秘,绘本的形式让这种探索更加自觉,更具热情。
当然,孩子们最记挂的还是那颗小小的种子。――“我们的小种子没有别的种子飞得那么快。”“我们的小种子没有别的种子飞得高。”“我们的小种子已经飞得很低了。”这颗小小的种子好像真是我们的,掀起大家重重的担忧。“它实在太小了。”有的孩子感叹。“它能发芽吗?”有孩子在担心。“小也有小的好处。”班里的“小博士”叫了起来。他站在教室中间大声说:“正因为它小,所以,不会像大种子飞得那么高,结果飞到太阳旁边被烧死。它也不会飞到冰山上被冻死。而且要不是它比别的种子小,早被小动物发现吃掉了。”可不是,我们怜悯小种子,怜悯世上的弱者。其实有时“弱小”恰恰能创造机会,创造积淀的空间,我们的小种子不就因为自己的“小”,幸运地躲过了无数灾难,到达了生命之地。
小种子经历了艰险的风中之旅,躲过动物的捕食、人类的践踏采摘,K于开出了巨大的花朵。看着图片上那亮丽的花朵,体味着生命的风姿,孩子都禁不住鼓起了掌。“其实每一颗种子要长成大树或者盛开花朵都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磨砺。”我拿出一颗松树种子,“一棵松树种子要长成一米的树苗,需要十年的时间。”我比了比班里最娇小的女孩“你长得可比它快呢!”孩子都发出惊叹声。“活得真不容易,得好好保护。”有个孩子老气横秋地说。大家都笑了,笑里又带着认同。绘本《小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体悟生命的种子,我们的故事又向后翻了一页。
书写我们的《大蒜日记》
观察了树木,阅读了《小种子》,还要将体验落到实处,于是我们开始了课程的最后篇章――创作《大蒜日记》。要写大蒜日记,自然得先有大蒜。带着之前的体悟,孩子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开始了热闹的种植大蒜活动。
任务布置的第二天就有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已经把大蒜种下了。”于是,夕会课上,孩子兴致勃勃地交流起种大蒜的体验。有的土栽,有的水培,有的用瓶,有的拿盆。大部分孩子种的白皮蒜瓣,也有孩子难得取到了紫皮大蒜,洋洋得意地说个不停。
第三天更热闹,因为不少孩子的大蒜长根了。有的用手指直比划:“我家的根这么长。”有的绘声绘色地描绘:“白色的须子,像老爷爷的胡子。”也有些孩子家的蒜还没有动静,沮丧着脸,一声不吭。机灵的“小博士”很懂得安抚人心“据我了解,种在水里的大蒜要比种在土里的长得慢一些,而且大蒜种子有好有坏,生长的速度当然就不一样。我爷爷还告诉我如果大蒜种曾洒过农药的话就很难长出来。”一番话听完,有的孩子定下心来,有的孩子反而更慌张了,生怕碰上个伤残种子。
大蒜长得飞快,大半个月的功夫,所有孩子的大蒜都生根出苗。展示的那天,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大蒜齐齐放在桌面上,看得人眼花。孩子头挨着头,肩碰着肩,脸上都是笑。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2
两周前,老师师布置给我们一项作业,那就是种一种植物,并写出观察日记。
那天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开始剥蒜瓣,妈妈选了一些白胖胖的大蒜瓣作种,我在旁边帮着妈妈选种。选好种,妈妈拿来一个空盘子,把选好的蒜种一个紧挨一个摆在盘子里,然后浇上了水。
过了两天,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立在盘子里。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3
校园占地并不大。然而,2010年3月,学校有惊人之举”:在闲置的半亩土地上建成一个小型农场——丫丫农场,却展现了喜看今朝“稻菽千层浪”的“教育盛景”,引发了也可称之为“半亩地的革命”,拉开了以“新田园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
而与“丫丫农场”相伴而生的“记者站”“导游社”等五个学生社团,是“新田园实践”的新平台,这样的配套很实在,很拓展,很有成效。如今,社团活动成为学生了解家乡、服务社会、进行自我素质拓展、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和成长基地。
丫丫记者站
丫丫记者站,包括报道组和摄影队,主要对“小小神农播种未来”项目的实施进展进行记录、宣传、报道,目前已发展小记者20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体。这些小记者参观、访问、调查、实践、采访、写作,既采访过来校参观、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也采访过校外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负责人。
丫丫导游社
丫丫导游社,引领学生、家长、来宾参观“丫丫农场”。导游社的指导老师对选定的20名小导游,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他们从最初的如何流利地背导游词,到后来互相默契配合,再到实地定位确立姿势,自然大方……在新学期开学典礼暨…“丫丫农场”的揭牌仪式上,小导游们展现了亮丽的风采。
丫丫未来农业创想社
丫丫未来农业创想社,畅想未来农作物,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示,旨在为实践特色教育推广及对绘画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交流与提高的平台。社团的最大特色是多以写生蔬菜瓜果与未来农业创想为内容,自由发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并在社员内部进行交流和练习来提高对绘画的认识。
丫丫果蔬创新栽培探究社
丫丫果蔬创新栽培探究社,学生分布在三四年级,每周共进行三次活动,目前共招收学生两批,第一批为4月-6月,共20位学生,探究项目为东升南瓜、早春二月西瓜、华密二号(甜瓜)、玩偶南瓜、向日葵、玉菇甜瓜、玉米、草莓等常见果蔬作物。第二批为9月-12月,共16名学生,探究项目为大蒜、蚕豆、花菜、卷心菜、萝卜、豇豆、奇异南瓜等。果蔬创新栽培探究社社员李霄羽同学的科技小论文《高温下丫丫农场的秘密》参加2010年区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小论文赛,荣获三等奖。
丫丫种植队
丫丫种植队,聘请李凤周为指导老师,12名学生组成。“开心试验田”面积有87平方米,种植队学员在食堂叔叔、阿姨的帮助下,第一批种植了茄子、辣椒、番茄、花生、早毛豆和香莴笋。种植队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种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种植队每周一活动课,每周三、五中午12点到开心试验田来观察、管理,记录好观察日记,一起探讨如何让种下的“土宝宝”茁壮成长,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请教科技辅导员,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队员间的友情也随之升华,更充满了身为“小农夫”的骄傲。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4
关键词:“六大解放”思想 自然角 有效互动 实践研究
一、活动背景和理论基础
班级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一个充满生机的角落。自然角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要求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喜爱动植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认为:“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先生在科学教育的理论中也指出:要给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要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自然角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为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意义,让自然角成为孩子和大自然互动的场所,我们改变以往自然角以简单呈现自然物、单纯观察为主的自然角环境创设和活动方式,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开展了如何让班级自然角和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二、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理念开展的实践研究
(一)解放儿童的眼睛
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中的多种自然物。大自然赋予我们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我们可以和幼儿从很多方面收集、呈现自然角的物品。植物类:各种盆栽植物、种子、水果等,动物类:金鱼、乌龟、蚯蚓、蚕、蚂蚁等易于饲养的小体型的动物,石头、树叶、木头、羽毛等其他种类的自然物或者相应的工艺品。除了摆放在柜子上的方式,还可以有悬挂、粘贴在墙面和柜面上等呈现的方式。我们的自然角分为:
1.七彩植物园,呈现孩子们带来的绿萝、虎皮兰、发财树、文竹、吊兰、观音莲、太阳花、红掌等植物。
2.快乐农场。为了体现孩子们的参与性,我们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了可爱、美观的种植罐,孩子们按照组别分别在种植罐中种有生姜、大蒜、洋葱、土豆、花生,我们还提供了按照1~5组标有1~5数字的生长标尺,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物的生长状况。
3.种子乐园。提供了红豆、绿豆、花生、芸豆、菜籽等16种豆子的实物,并将豆子装在封口的小塑料袋中,便于幼儿观察。另外,我们还提供了绿豆、花生、芸豆的发芽实验。
4.大自然拾趣。我们将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海螺、贝壳、鹅卵石等物品呈现在透明盒子中,还将孩子们带来的小木船、海螺工艺品展示出来。
5.奇妙生态园。为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和鱼类的共生关系,我们还将孩子们带来的小鱼和绿萝等植物放在同一个器皿中进行饲养。
6.动物好朋友。展示了孩子们从家中带来金鱼、泥鳅、乌龟、泥鳅、龙虾等小动物。我们针对自然角的动植物都制作了图案明显的标签,便于孩子们认知。还在自然角上方开辟出“我的生长日记”以及“小园丁在行动”的图片区,展示幼儿种植物:大蒜、洋葱、生姜、花生、土豆的生长过程和孩子们照顾自然角的照片。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
活动幼儿的身体,引导幼儿用双手自由地探索自然世界。我们引导幼儿在天天观察、亲自管理和动手操作中发现自然角中的秘密。例如,每一组的值日生会轮流照顾自然角的植物和动物,除了进行绘画形式的记录,幼儿还给已经浇水和喂食的动植物插上标有“我喝饱了、我吃饱了”的插卡。在我们的“种子乐园”,我们还打印出孩子们带来的种子长大后的植物图片,并塑封,引导孩子们玩帮种子找相应植物的插卡游戏。孩子们在这样的插卡游戏中逐渐认识了种子以及长大后的植物。在“大自然拾趣”的版块,我们也提供了木头、石头、树叶、海贝的图片和相应的工艺品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行将原材料和相应的工艺品进行匹配的插卡游戏。我们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七彩植物园、快乐农场、种子乐园、大自然拾趣、奇妙生态园、动物好朋友”的分区标志表现出来,激发了幼儿管理自然角的积极性。一次,嘉嘉小朋友暑假里去海滩边玩后主动带来了很多形态各异的小石头,在晨谈的时候我们展现了他带来的小石头,宸宸说他在校外美术培训机构里学过在石头上作画。云云说也能装饰螃蟹壳,他们的提议引起大家的共鸣,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又发动家长带来了一些洗干净的螃蟹壳。我们组织孩子们在石头上进行作画,运用多种材料装饰螃蟹壳。孩子们将自己的石头画和螃蟹制品展示在自然角的“大自然拾趣”,孩子们看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呈现在自然角,去自然角活动的热情更高了。
(三)解放儿童的头脑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幼儿不盲从,而是要相信自己的亲眼观察和亲自探索,并将自己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除了常规的植物生长记录,我们还开辟了一些植物实验区。例如,有一天,灿灿小朋友看到种子发芽的实验,就问旁边的涵涵小朋友:“你猜猜种子种在水里和土里,哪个种子长得快?”围绕这个问题,很多幼儿也参与了讨论。有的认为在水里长得快,有的认为在土里长得快。hh小朋友说:“我和妈妈一起玩过种子发芽的实验的,我是把种子种在沙子里的,也能发芽。”我受到孩子们的启发,在“种子乐园”开辟了“种在哪里长得快?”的实验区,提供了种有花生的装有水、土、沙的器皿,并在实验区的下方张贴了相应的记录单。引导幼儿先猜想哪个器皿中的花生长得快,然后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哪一粒花生长得快。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在水里的花生长得快。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验,才能发现植物真实的生长规律。
(四)解放儿童的嘴
在自然角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是观察自然角、探索自然角的主体,鼓励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例如,一天,梵梵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蚂蚁工坊”,孩子们看到蚂蚁在蓝色的“土壤”中挖道,觉得非常神奇。孩子们围绕“蚂蚁生活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家族里的成员如何分工?蚂蚁如何交流”等方面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专门开展了有关蚂蚁的生成活动。孩子们从家中收集到很多有关蚂蚁的图片,家长们将幼儿对于蚂蚁的认识的话写下来,布置成展板展示在自然角的动物区。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和同伴、老师交流自己对于蚂蚁的认识,通过这样头脑风暴式的交流逐步积累了幼儿对于蚂蚁的认知经验,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关于自然角中“七彩植物园、快乐农场、种子乐园、大自然拾趣、奇妙生态园、动物好朋友”这六大分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何将自己收集来的自然物进行分类。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这六个分区。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和时间
更加广阔的大自然提供给幼儿无尽的自然科学教育素材,要提供幼儿充分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时间和机会。自然角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自然角是来源于幼儿周围的大自然。因此,我们把班级自然角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大自然结合起来,不仅仅局限于班级自然角这个小角落。例如,我们引导孩子们将在“种子乐园”进行发芽的绿豆、花生、芸豆继续移栽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以延续种子的生命,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生命旺盛的生命力。孩子们在班级自然角中体验到和自然互动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在家中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自然角,摆放了自己喜欢的盆栽植物,饲养小乌龟、小金鱼等小动物,还和家长一起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我们还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中自由探索自然的奥秘,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框架。
在自然角活动中解放了孩子的头脑、双眼、双手、嘴巴,解放了孩子的空间和时间,而这些正是培养幼儿在自然科学的探究中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前提条件。丰富多样的自然角活动拓展了幼儿探索自然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幼儿在与自然角互动的过程中,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双手去自主操作探索,积极动脑、不断内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发现。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能从孩子的脸上中看到探索自然的好奇和发现奥秘的快乐。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徜徉在奇妙的自然环境中,在与自然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结构,在观察、探索自然角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观察、操作实验、记录等方法。在与自然角的互动中也激发了幼儿关爱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自然角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深入进行如何让班级自然角和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5
早春三月,在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已分批采收了近7000斤的各类蔬菜,这些蔬菜除提供给学校食堂供给学校的寄宿师生外,还向市场提供了4000多斤,将收入的3000余元变为班级奖励基金或作为帮扶困难学生基金。
将“网上农场”搬到校园,变荒地为菜地,不仅让寄宿学生吃上了自己亲手栽种的新鲜时蔬,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内涵,而这都归功于萍乡市另辟蹊径开辟的“劳动教育”的载体――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自2009年至今,萍乡已开辟了40多个学校劳动基地,将田间地头作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变荒地为菜地
寒冬刚过,走进银河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菜园子”,映入眼帘的是各个班级“责任地”上一株株绿油油的大白菜、生菜、大蒜……每一块菜地上都分别插着一块班牌,上面写着负责班级和指导老师以及各个时间段要种的蔬菜品种。四年级(1)班,一到三月种菠菜,四到六月种小白菜和茄子,七到九月种大白菜,十到十二月种大蒜;五年级(2)班,一到三月种植菠菜,四到六月种豆角和辣椒,七到九月种白萝卜,十到十二月种芹菜。
“这块地2010年以前还是杂草丛生,现在这块投资了10万余元的2500平方米劳动实践基地被划分为菜地、植物园和花圃三部分,可以同时容纳三个班级150余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该校校长还告诉记者,2009年组织师生到这块荒地上开荒,最终整平了这块地。学生们都很勤奋,积极参与各个种植项目,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样样拿手,学生们在劳动中既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丰收的喜悦。
早在2008年,萍乡市各地就开始利用学校校园内空余土地,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资金不足,市、县勤办下拨专项经费给学校,以奖代补,调动积极性。土地不足,当地政府出面支持。在萍乡市芦溪县10多个村级小学中,人数最少的学校只有100多个学生,校内空余地不多,当地教育部门为此争取了到当地县、乡镇政府和土地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保、借、租、用等方式逐步落实了土地问题。如今,全县已有劳动实践场所375亩,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建有蔬菜基地。
萍乡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人刘庆东告诉记者,让每个县区建设两三个示范性劳动实践基地,不仅能够让寄宿学生吃上自己栽种的放心菜,还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他还介绍道,湘东区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在校寄宿生较多,全区几所学校的劳动基地搞得如火如荼,蔬菜供应食堂,师生分享劳动成果,“幸福指数”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经济相对贫困的莲花县,当地教育局在有限的经费中拨付资金给学校建设劳动基地。上栗县还发挥示范性基地的榜样作用,如今不少学校纷纷效仿,基地数量不断攀升。
小小菜园里有着大学问。在课堂上,教师以“同学们家里的菜篮子里一般是什么菜”导入话题,为学生分别讲述各种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讲解蔬菜的栽培技术,整地作畦、施基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一步步环节。原本很多学生分不清小白菜和大白菜,也不知道如何区分韭菜和葱,通过劳动实践和学习,这些疑问也都随之化解。
实际上,很多农村孩子尽管生在农村,但学前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不知道它是如何生长、开花、结果,更不知道它是如何种植的。对此,各个学校编撰印制了校本教材,高坑镇中心小学的《劳动与技能》、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小学的《在劳动中成长》以及联星学校的《建设我们的红壤土菜园》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清楚罗列出了数十种蔬菜的具体栽种方法。学到科学种菜的学生,回家后还给种菜的父母当起了“小老师”。
学校除了对劳动基地分班划块,还定期定时组织学生栽培、浇水、施肥、锄草、整地。在安源区联星学校七年级的菜地里,菜地负责学生卢鑫介绍说:“我们七年级菜地里种了大头芥菜、卷心菜、球茎甘蓝、白菜、萝卜、雪里蕻等十多种,品种很丰富,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吃上新鲜的蔬菜,原本只是摆在寄宿生“餐桌上的问题”,但是,萍乡市却将寄宿生的吃菜问题“摆上议事桌面”,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寄宿生的“吃蔬菜难”问题,而且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广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劳动教育促德育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晴。今天劳动我出了一身汗,我更加明白《悯农》诗句的真实内涵,以后我一定会珍惜粮食,不再像以前那样浪费粮食了。”这是芦溪县芦溪镇东阳小学吴群瑶的劳动观察日记,在她同班同学的日记里,也同样记载着劳动的艰辛和对劳动的深刻体会。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第一次劳动,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则很少劳动,他们之前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让他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而这种校园里的“开心农场”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参加劳动的兴趣。
不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干活,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低下,既不珍惜劳动成果,也看不起劳动人民。不爱劳动也成了当下学生的“通病”,这也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对此束手无策。
然而,萍乡市对症下药,确定了以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教育途径,开辟出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小天地”,让学生在体力劳动的汗水中学会珍惜,学会劳动。美建小学四年级的彭光骏对自己第一次走进菜园记忆犹新:“以前从没进过菜园拔草,虽然第一次劳动弄得全身出汗,还脏兮兮的,但我感觉很光荣,更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这些学生一周或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劳动实践,走进“菜园子”浇水、拔草、施肥,进行实地操作。劳动基地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与其让孩子们沉迷于网上农场,还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开辟农场,在现实菜地上种菜,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现在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学生们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都懂得节约,学校的剩饭剩菜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联星学校负责劳动基地的刘培春老师告诉记者,适度的劳动并不影响学习时间,一张一弛反而能让学生学习和生活得更好,劳动教育也成为德育最好的催化剂。
如今,在萍乡市的农村学校,劳动成了必修课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一片绿意,真正打造成了“绿色校园”。而农村劳动基地模式已成为萍乡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引起了城市学校的高度关注。萍乡城北小学校长曾桂萍参观完联星学校的劳动基地后赞不绝口,当场表示要和学校签订协议,要组织城内学生来体验劳动。不少市内的学校也都和农村学校达成了初步意向,希望组织本校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体验劳动,让城里的学生也到田间劳作,锻炼体质,磨炼意志。
在萍乡建有劳动基地的农村学校里,譬如“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劳动最光荣”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为校园营造了一股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观察日记种大蒜范文6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主养模式;关键技术
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体中,在各干流水域的湖泊、河流、水库均能形成自然种群,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几年来,由于在大规模人工繁殖鱼苗方面的技术突破,许多地方已开始规模化开展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及混养应用。黄颡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因而养殖经济效益较高,笔者从事养殖该品种多年,现将主养经验总结如下。
1 池塘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的物质,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池塘主养密度较高,常因池塘水体溶氧量偏低,水质较易恶化,引起鱼浮头和大量死亡等现象。有条件地方能经常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既能改善池塘水质,又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类生长。
(2)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 黄颡鱼对成鱼饲养塘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最好选择池塘出水口处底部比其它地方深10%~20%的池塘为宜,主要便于商品鱼干塘捕捞。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粘土及少泥硬池塘亦可,底部淤泥不能太厚,10cm左右即可,并要求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水容易培肥等。
(3)池形和环境 池塘形状各异,主要以利于操作和管理的长方形池塘为宜,因池塘日照时间长,既能提高池塘的水温,又有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及房屋,以免遮挡阳光及风。堤埂要坚固、不漏水,堤面要宽。池塘进出口水要设防逃网,防止鱼外逃和鲤、鲫鱼混进鱼池与黄颡鱼争食而影响生长。
2 池塘的清理与消毒
池塘清整是改善黄颡鱼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应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在排水口端底部挖出50㎡比其它地方深20~25cm的坑函为宜,以便于成鱼捕捞之用,并将池塘中杂草等清除。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5d左右,将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清除野杂鱼类,再按每亩施放有机肥料150~200kg,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鱼种。投放的鱼种要严格消毒,通常采用3%食盐等溶液洗浴后放入成鱼饲养池塘。
3 养殖模式
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鱼种规格、饲养水平、水源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1)当年黄颡鱼鱼种的主养。一般每亩放养规格在2~3cm当年苗种2000~2300尾,4~5cm体全长放养量每亩为1800~2000尾。待放养的黄颡鱼生长到体长约7~8cm长时,水质已开始变肥,此时每亩投放规格在8-10cm鲢、鳙鱼种200尾左右,以控制黄颡鱼池塘中水质。当年的黄颡鱼苗种可养成规格为100~150g的商品鱼。亩产量可达230~300kg。当年苗种主养放养模式见表1。
(2)1龄鱼种黄颡鱼的主养。一般每亩放养规格在50-70尾/kg 1龄种6500~8000尾,同时投放规格在5~10尾/kg鲢、鳙鱼种100尾左右,以控制黄颡鱼池塘中水质。可养成规格为200g以上的商品鱼。亩产量可达600~750kg。1龄鱼种主养放养模式见表2。
4 饲料与投喂
主养黄颡鱼成鱼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依据各地的资源情况而定。
(1)纯动物性饲料:包括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等,这些饲料是黄颡鱼喜食的,但来源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资源较丰富,有的地方则比较有限。一般多数饲养者将小鱼虾通过加工绞碎成鱼浆直接投喂,有些地方将小杂鱼虾绞碎成浆后用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后投喂。投喂时在鱼浆中添加粉状的饲料,搅拌成团状即可使用。
(2)人工配合饲料:黄颡鱼商品鱼配合饲料营养粗蛋白质要在38%以上、饲料直径为1.5~2mm为宜。
(3)饲料投喂:投饲是饲养中关键技术,要根据饲养鱼规格的不同和环境因素的变化,适时调节投喂量、投喂时间以及投饲的种类,既要均衡地满足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要恰到好处地充分发挥饲料最大的利用率。
①投喂量:在饲养中,要确保鱼的正常生长,必须根据放养量、鱼体重和饵料系数来确定投喂量。日投喂量根据池塘黄颡鱼总体重与水温的关系而定,当水温为10~1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1.5~1.8%;当水温为15~20℃时,占体重2~2.5%;当水温为2036℃时,占体重的4%~5%。
②投喂方法:投喂方法可为 “四看”和“四定”。
“四看”,就是掌握了日投饲量后,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以确定实际投饲量。
A、看季节。就是根据汪同季节调整投饲量,通常是8、9、10三个月为投饲的高峰月,7月虽然水温已升高,但由于鱼体还小,因此饲料总用量并不大;11月虽然水温已下降,但为了保膘越冬,仍需投喂一定量的饲料。
B、看天气。就是根据当天的气候变化决定当天的投饲量,如阴晴骤变、酷暑闷热、雷阵雨天气或连绵阴雨天,都要减少或停喂饲料。
C、看水质。就是根据池水的肥瘦、老化与否确定投饲量。水色好、水质清淡,可正常投饲;水色过浓、水蚤成团或有泛池的征兆,就停止投饲,等换注水后再喂。
D、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这是决定投饲量的直接依据。如池鱼活动正常,在预定的1小时内能将所投喂的饲料全部吃完时,可适当增加投饲量,否则就应减少投饲量。
“四定”,就是定时投喂饲料。一般是根据黄颡鱼生活习性在弱光下摄食活动,一般的方法是每天2次,早上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各投喂1次。定点投喂对群栖性的黄颡鱼来说,更是必要的,这样既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及时掌握投喂量,也易于清理残饵和防治疾病。一般黄颡鱼在5cm长后基本上与成鱼食性相同,这时必须在池塘用竹筛、40目以上的塑料网布搭设饵料台,根据池塘大小而定,通常每亩需要2~3个约3~5㎡的饵料台。逐渐驯化黄颡鱼养成在饵料台上摄食的习惯。如果有些地方池塘底部淤泥极少,可在池塘四周定几个投喂饲料点。定质投喂,就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在饲养中不要投喂霉烂的饲料,投喂的饲料要基本上稳定,如时常变换饲料配制往往影响黄颡鱼正常摄食。人工配合的饲料必须加工到一定的细度,如细度不够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消化吸收。
③施肥培育浮游动物。在8cm以前黄颡鱼在池塘主要摄食活性生物饵料。在饲养初期可在池塘施肥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待鱼种长大食性转变后再不施肥,以投喂饲料为主。
5 饲养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投喂饲料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其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1)投喂饲料管理 日常投喂饲料必须做到匀、足、好。
①匀 就是根据鱼的摄食量,每天均匀投喂,这不仅有利于预防鱼,保证黄颡鱼的正常生长,而且对提高饲料效率有很大意义。
②足 就是投饵量能得到满足。如前所说,饲料能满足鱼类需要,就大大加速鱼类生长,降低维持性饲料的比例,提高生长性饲料的比例,从而降低饲料系数。因此,在放养后必须尽最大努力保证落实投饲计划。
③好 投喂配合饲料,一般都可满足成鱼营养需要,但不要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如投喂粉状饲料,也要采取多种饲料混合,外添加蛋白质含量高的豆饼或鱼粉,使其蛋白质含量达36%~38%左右,以满足成鱼的营养需要。
(2)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生长。如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则可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向成鱼池加注新水,可增加水中含氧量,保持优良水质,还可培养浮游生物和保持鱼类必要的活动空间,加速黄颡鱼的生长。注水应根据水质情况、透明度及水位变化而定,一般10d或15d1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池塘中设置增氧机,以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量,为黄颡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同时可预防鱼类浮头,提高成鱼产量。
(3)日常管理 可归纳为“四勤”。所谓“四勤”,就是勤巡视池塘、勤除草去污、勤捞病鱼死鱼、勤做记录。
①勤巡塘 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午后2~3时,结合投饲检查鱼的活动情况及吃食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观察有无浮头预兆。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或安排值夜班管理,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
②勤除草去污 勤清除鱼池周围的杂草、食台上的残饵和其他鱼类不能摄食的杂物,以免影响黄颡鱼的摄食活动和污染水质。
③勤捞病鱼死鱼 可以减少鱼病传染和避免水质恶化。
④勤做记录 将有关养殖的措施、每天饲养管理和巡塘情况,逐日记录下来,成为完整的池塘日记,是实行科学养殖最基本的工作。一定要有专人负责,持之以恒。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连续多年的记录,可积累丰富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再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可总结出一套对养鱼生产有重要意义的经验。
6 几种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方法
(1)、出血性水肿病
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
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量保持在5mg/升以上,换池塘水体为二分之一。
②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③强氯精0.25~0.3克/米3水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④中投喂的饲料中每kg干饲料加0.6~0.7克四环素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天。
⑤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
(2)、肠炎病
主要症状:病鱼腹部膨大,红肿,经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
①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坚持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性动物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定期在混合饲料添加1%食盐投喂;或添加0.1%的鲜大蒜汁。
③在池塘全池泼洒1ppm漂白粉,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kg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天减半。连续用6天为一个疗程;或在饲料中每千克饲料中混拌痢特灵0.3~0.4克,连续2~3d;或在每100kg饲料中加土霉素饲料粉40~100克,连续5~7d。
(3)、水霉病
主要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向内、外生长,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毛。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也就成了死鱼卵。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