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地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地图范文1
一、 地图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1.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确定地图的类型、范围等内容。
对地图图像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事物的规律、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1〕阅读地图,分析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
图一 中国政区图 图二 中国地形图
青藏地区的位置是本课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通过两张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第一步,读图先看名称,确定地图的类型和范围。两幅图分别是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第二步,对地图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得出有效信息:第一幅图说明青藏地区包括青海以及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小部分地区。第二幅图说明青藏地区主要以青藏高原为主体,位于我国的地势第三阶梯。通过读图,比较地图,既较快的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读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习兴趣。
2 .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副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地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2〕青藏铁路的开通,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一个环节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和深化。老师会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得出铁路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环保方面思考,图片还告诉了我们在铁路建造过程中非常重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如果教师能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这样更能全面体现本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3 .图文变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主要是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通过变换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图文变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案例3〕通过分析以上图表和文字资料,你从中得出了什么有效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和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就会很容易分析出有效信息,青藏地区气温低。教师在引导气温低的原因是海拔高。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图文资料,比较学习更直观的获取知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到位。
4.既注意规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案例4〕左图为拉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柱状图,拉萨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该地终年寒冷干燥。这是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的普遍认识。观察图表,同学们能说拉萨终年干燥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质疑以前所学,并思考出现这一特殊情况的原因,最终在老师的分析下得出这是因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着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影响该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不仅了解一幅图,一个地区的概貌。而且对局部地区,个别特殊事物有所了解,真正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地理疑问。
总之,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把读图贯穿始终,把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使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的脑海,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二、 地图教学策略
1、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区图、地形图,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岛屿、主要国家和首都、我国省级行政单位。
2、 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 “我国主要地形分布简图”。能够熟练并快速地绘制这些简图去分析遇到的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例如,讲解中国地形分布、黄河和长江等大江大河等内容时,用边讲边绘板图的方式,将诸多的知识汇总到一张简略的板图上,不但便于记忆,还在记忆过程中强化了联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地理地图范文2
一、重视地图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了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在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精选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我们知道地图具有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以及信息传输、信息负载、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在多次的观摩课上,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挂图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几大误区:1、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滥用。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另一方面是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如:我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而且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都会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四、妙用裁剪地图
地理地图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教学
1.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刚系统的接触地理知识,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认知水平,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1.1 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内容,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条件。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1.2 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的错误。
1.3 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 ,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紧密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册和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青海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青藏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青藏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西宁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地图范文4
地图是地理学科丰富形象的第二语言,它承载了直观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说明和吸引兴趣的作用,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繁杂的图例,记住容易记混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空间分布情况,缓解其厌倦情绪,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讲授基本知识的本领,还要从学生学习习惯出发,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握初中学生对于地图的好奇心理并培养起他们读懂地图的能力,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直观的各具特色的地图可以表示出丰富的内容,如国家、地形、经纬度等,地图上鲜明的标识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烙印,在初中这个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里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枯燥的课本知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地理课程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记忆水平。如果地理教师能把地图与书本知识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将获得任何其他教学手段(考试、罚抄等)难以代替的教学效果,这种在授课过程中用地图描绘地理事物的做法,其实也是带动学生参与思考、活跃思维的重要手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符合地理教学初衷与目标。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还能相应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空间感虽然很抽象,却能辅助学生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举一反三的想象、总结本领,发现更多地理知识的联系与规律,面对考试中出现的任何陌生地理环境,都能找到类似的解决办法,化新为旧。
地图除了具备教学功能,还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求加强对前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展示地图时,潜移默化中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辽阔疆域与秀丽山川,同时以国外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此举不仅能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还能培养他们拼搏努力、实现梦想的意识,可谓寓教于图。
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初中地理教材中已经包含各种配合文字介绍的插图,这些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的插图是地理教师可以直接获得并使用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就能把书中的重点总结至七八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尝试描摹教材中的插图,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直观的映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插图有时因为版面设计原因过于复杂,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画出更易识别的简图。除教材给出的插图之外,教师的教具里还要精选额外的挂图。尽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普及,但带领学生现场板画,或者让学生亲自上前触摸指认,其效果都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一位能画出复杂地形并讲解分明的老师,相比生硬的PPT,更让他们钦佩和向往,也更乐于模仿老师,学习这种画图本领。
教师在选择使用挂图时也有几点要注意:所有知识讲解决不能依靠死记硬背,必须要活用挂图,其种类大小都要依实际情况改变;时刻调整挂图的方位和顺序,防止学生视线受阻,关注度下降;选用挂图要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层次由浅至深。
4.初中地理课程中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图是地理教学和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负责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学习习惯,以自身经验提前告知学生该注意哪些事项,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通常在读图的时候,该图的名称、图例、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要点。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主动深入思考,学会提炼总结图内外隐含的信息和规律。此外还要将学习的主动地位归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单方面要求学生能做到哪些事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哪种地图,他们就始终首先想到运用此种地图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对的。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或者能发现一组不同类型地图之间的联系,针对发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思考如何运用所有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疑难。上述锻炼方式才是正确的深化学生对地图使用能力的途径,同时也能兼顾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思维方式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课后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地图查找所需信息,敦促学生养成画图解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运用地图辅助学习的思维方式。手脑并用、视听结合对记忆加深也有很大帮助,教师掌握了这一理念后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带领学生临摹绘制教材中的插图,后者再根据自己所画的地图配合文字及教师讲解识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地图范文5
地图既有数量概念,又有语言涵义,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地图做为一种信息交往工具为各行各业带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对地图的需要和运用会日益增加。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只是从中获得地理信息,而重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这将有利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 、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比较正规的 接受地理知识,所以教给他们读地图的方法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读图例、定方向、确定位置、了解坐标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等,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之易于掌握
二、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 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如: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 “丰富的石油资源”一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和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让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 的国家。用启发式提问,学生就能很轻松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 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然后讲到西亚石油的输出问题,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让学生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 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 ;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 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三、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 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用地理简图,变“复杂”为“简单”
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 面清晰,紧扣教材,只取其精华,不计细节,增删灵活,不受时 空限制,旨在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抽象为具体的快速反应工具。它既能充分发挥地图的教学功能,又能弥补教学挂图、地图册、插图等的不足,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理想方 法之一。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绘画简图,以图为线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五、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 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地图范文6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排了大量的教学插图。这些插图和正文、阅读材料、读图要求、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相得益彰,从而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说服力。充分发挥插图功能,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多种素质。从形式上看,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可分为地图(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和史料图等几类,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因此,不同的地图,教学中的处理和素质培养的方向也应有所不同。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图,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阐明其空间分布,而且还表示它们的形态(如河流长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说: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教学,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据大纲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地图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
二、地理统计图教学。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统计图是地理数据的形象直观。统计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与精神。统计图可依下列程序教学:“读图名——读座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自己要读什么,座标(或图例)则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小(单位),读图名和读座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动手制作等多种能力。
三、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示意图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图,如果说地图侧重从空间分布,统计图侧重从量上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联系的话,那么,成因示意图则侧重阐述它们的形成,成因示意图往往和统计图联合出现,它们在教材中联系是很紧密的。成因示意图教学可这样安排:“明确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状况——揭示发展历程——抽象(或演绎)规律。”如进行“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时,可先明确这种气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该地太阳高度和气温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天气变化过程(日出后,气温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断蒸发到空中,空气中水汽不断增多,云层增厚,午后14—16时产生雷阵雨,雨过天晴);最后得出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的特征。在进行成因示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画动态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观图。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实录景观(彩图)和素描景观,从内容上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图的作用是通过直观形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并注意抓突出特征,避免不着边际,分散学生注意力。
五、史料图教学。
史料图有地理学家画像、地理大发现和地理知识发展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史实,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攀登地理科学高峰的勇气,树立创造精神,并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般方法。如我在进行“魏格纳得到了什么启示”插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魏格纳躲在病床上仍孜孜不倦地观察和学习以培养学生发奋学习、建功立业的志向,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历程,鼓励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假设、多方求证、形成学说”,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