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1

一个平凡的上午,我在屋里翻着自己旧时的物品,因为我要整理出一个大的柜子好存放现时的物品,就在阳光照进屋里的一霎那,我在抽屉的最底层忽然发现一个落满灰尘的皮夹子,打开它,发现里面竟然装着三封信,每一封信都由一个小信封装着。

这分明是一种来自岁月的回想,我努力搜索着记忆的瞬间,期望能找到关于这三封信的印象,但它们显然离我已经很久远了,鼻子里分明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出于好奇心,我分别打开了它们。

第一封信的年代显然离我最远,字迹已经有些斑驳、模糊,我努力分辨着里面的内容,渐渐的为记忆打开一条熟悉的道路。

写这封信时,我的年龄才十一二岁,刚刚小学毕业的样子,这封信是写给奶奶的。那时大概奶奶要离开家一段时间,具体去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去远方亲戚

我幼时一直和奶奶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我的脾气不太好,总是与父母为敌,于是,为了避免战争,我便及早地离开了他们,搬到乡下与奶奶同住。奶奶对我最亲,总说我长得五官端正,是个做官的料,还说我脑袋长的大,比父亲聪明,长大了准比父亲强。

她一直担待着我的坏脾气,因此,我一度成为失控的孩子,每逢父母从城里过来看我满身脏兮兮的样子时,母亲总想将我从乡下拽回城里,我百般推辞,总是躲到奶奶的身后,好让她为我找一个可以留下的借口,奶奶每次都以父亲的不孝顺为突破口,她说如果想把孩子带走,你必须留下照顾我,否则我以后的起居生活没有着落,父亲总是无奈的摊开双手,嘴里喃喃骂着我的乳名,母亲则索性转回头去,说这孩子肯定废了,留在乡下,只会成为一块木头。

为了打破母亲说我是木头的传言,奶奶下决心将我送到县城的小学上学,她早上骑着个破自行车送我,晚上又借着朦胧的月夜将我接回家,曾经几次为了我的作业不及格,她请求老师留下来给我补课,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在回家的途中我睡着了,奶奶硬是一手扶着自行车一手扶着我,带着我走回家,第二天她便感冒了,我还抱怨她的不小心,所以,很长时间里,我的脑海中尽是奶奶的好处,对父母的冷漠也多了层隔膜。

这一切培养了我们之间良好的感情基础,因此,一旦奶奶要离开我,哪怕是非常短的时间,我幼小的心也承受不了这种别离。

故事发生在那天下午,本家的一个姑姑来学校接我,说奶奶需要到远方的一个亲戚家里去,让我安分点,同时让我到她家里吃饭,我梨花带雨地坐在她的自行车后面,好像丢失了灵魂般的哭泣,我知道奶奶不会丢下我不管的,她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办,所以,我必须耐心等待她的回归。

没有了奶奶的束缚,我的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驯服,我拼命地在山上奔跑,以图能够宣泄出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我满山的大喊着,山谷回响着我的喊声,但漫山遍野没有人烟,更没有人能理解我。

那天下午,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写一封信给远方的奶奶,我记得我是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那家亲戚的地址的,也不知对错,我拿了笔,写出了我年轻的心声,内容大概是写非常想念奶奶,要奶奶早些回家,家里的鸡鸭我每天都会去喂等等,最后,我还在信的末尾画了一个“心”,表达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因为我上小学时流行画“心”,我是将给女朋友写信的形式照搬给奶奶,也许是当时真的找不出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达内心对奶奶的思念。

后来,信不知为何没有寄出,我也不知放在什么地方啦,但写完信的没几天,奶奶就回来了,我也恢复了最终的纯真和梦想。

现在,我真的后悔没有将这封信邮给奶奶或者是读给奶奶听,更没有在她有生之年对她说一声想念之类的话语,奶奶在我十五岁那年死于心脏病,当时,我特别痛苦,可除了哭泣外,别无选择。

仔细想想,时间真的像给你开了一个玩笑,我无法表达现在的心情,一个简简单单的“爱”字,却让一封信给隔离了十年的时光。

眼里仿佛有泪水闪烁,映着泪光,我打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写给父亲的,大概是奶奶逝世后的第二年。那一年,家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窘境,迫于生计,父亲只好辞别了我们,只身前去煤窑挖煤。

我和母亲一直担忧着老实巴交的父亲,他这样的人生观和性格,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随时随地都会受别人的欺负,我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情,那一年夏天,父亲去外面卖雪糕,几个地痞流氓在外面拦住了他,非要讹他的东西吃,父亲嗫嚅着告诉人家这是小本生意,不敢给你们的,他们便上来抢,当时,我正好放学路过此地,我本不想管,父亲卖雪糕本来已经丢了自己很大的面子,但看见父亲吃了亏,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亲情一下子轰然暴发了,我拿起地上的石头冲了上来,结果是我的嘴巴烂了个大口子,然后便是他们应声倒地的声音,直到后来,父亲还埋怨我的冲动和不理智,但母亲支持我,说我为家里争回了荣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父亲的懦弱在我内心深处定格成一张图案,永远不褪色,让我无法理解和释怀。

因此,我一路嘱托着他凡事要小心,并且该爆发时就必须报复他们,让他们也尝尝拳头的滋味,父亲含泪离开了我们,这一去就是一年的时光。

父亲所在的煤窑离家约有一百多里,我没有去过那里,只听说那里的工作很苦。那时,我已经开始了初中的学习,我的作文很好,经常是老师表扬的范文,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我的提议下,我和妹妹搬出了小桌,坐在春天的阳光下给父亲写信,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阳光有一种温暖的味道,我提了笔,问妹妹给父亲写什么,妹妹说就写我们想念父亲,让他挣完钱早些回家。

内容简单地很,大概只有半页纸,后面我还加了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几句话,目的是鼓励父亲要勇于面对欺负他的人,不行就跟他们动刀子。

现在读来,我感触着自己当时的年轻和朝气,但却觉得亲切的很。一种原始的亲情在我的身边荡漾,我似乎看见两个孩子正蹲在小桌前,有春风吹过,写完的信纸被风来回吹拂,两个孩子的脸庞分外鲜明。

写完信后,我却苦于没有地址邮出,中间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我也忘记了,总而言之,我没有再深入去追问父亲所在工厂的地址,于是这封信堂而皇之地躺在了时间的桥梁上,一放就是十年的岁月。

同样是追悔莫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三年前,父亲害了一场大病,终于没有躲过这场劫难,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只留下一份思念在天地间生根,让做儿女的我们顿足捶胸。

在父亲的有生之年里,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甚至没有为他端过一口水、热过一回药,因为我一直在忙工作、忙生活,我甚至没有在他临死对他说一声“我爱你,爸爸”,因为我年轻、我害羞、我不经事,但这些是可以解释的理由吗?除了不孝外,我找不出为自己搪塞的借口。

这封信,也成了一个永诀书,记载着一个儿子永远的痛。

第三封信是写给母亲的,那是我结婚生子后的第二年,当时,为了还清家里父亲去世时欠下的外债,我和妻子去外地打工维持生活,照顾儿子的重任就落在母亲身上,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每两月才有一次回家的机会,因此,母亲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者。

当时我们的心情很简单,就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母亲记性不好,我们总害怕她会不小心忘记了喂孩子奶粉,孩子就会在冰天雪地里嗷嗷待哺,所以,有事没事时,我和妻子便总想着能够早日将工作调回家。

有一次,好像是儿子的生日,我们踏着漫天的飞雪从下午便开始坐车向家里赶,可到家门口时,却看不到一个人影,儿子也不知道去哪儿啦,我们失望地四下张望着。直到晚上七点钟时,我才看见远方的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子前面坐着儿子,裹得严严实实的,母亲的身上只穿了件单衣,自行车的后座上,绑着她拾回来的废铁。

原来母亲在帮着我们还家里的债务,所以,她有事没事时,便带着儿子满世界跑,到目的地时,她总会将儿子放在一边玩耍,自己则东跑西走的捡拾废铁。

我和妻子的眼里装满了泪水,但当时只顾儿子,竟没有一句安慰母亲“冷不冷”之类的话语。

一直在外地,便想着能够与母亲联络,当时村里面有极少数人家装了电话,我们曾经有过打电话给母亲的先例,但一想到母亲抱着孩子,一路小跑着到村长家里接我们电话的场景,我们便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我们便想起了写信,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只是说要母亲记得给儿子喂奶粉,要查好日子去县里给儿子打防疫针等,现在看来,我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心中难道除了儿子外,就没有想到家里还有一个年迈苍苍的老母亲吗,幸好这封信由于自己的疏忽没有寄出,不然,我会辜负母亲的心。

看完这三封信,不觉间,我泪流满面。其实,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匆忙找借口,一直在逃避着一种责任和职责,而自己所有的理由,奶奶包容了我,父亲宽恕了我,母亲原谅了我,他们一直在施爱给我,从不求回报,而我呢,却将他们给予我的亲情抛到了九霄云外,毫不知情的生存着,因为我的年轻,因为我的无知,因为我的匆忙,因为我是他们最亲的人。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幸福上了保险,亲情会永远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殊不知,由于自己的错误,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家门、天空,有些情,已经一去永不回头了。

那天下午,我放弃了所有的工作,走进了奶奶和父亲的坟地,在他们的坟前,我点燃了写给他们的信;我去了县城,为母亲选了时下最流行的老年装,还让卖衣服的老板在胸前别了“妈妈,祝你永远健康”的胸牌。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2

【关键词】尚用 情趣之美 书信微课程

书信是应用文的一种,遵循我国“尚用”的文化传统,为生活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发实施了书信微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每周一至两次,在语文课的前五至十分钟,次数和具体时长视当堂教学任务及学生学习兴趣而定。课程内容包括学习书信礼仪、讲述名人书信故事、赏析名家书信、品味幽默书信、自编书信写作习题、构思数字信、创作图画信和诗歌信等。学生充分感受书信的实用功能,并发现其“尚用”之外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智慧与无限的生活情趣。

一、诠释:书信微课程的实施缘由

数字化时代,有些常用的应用文体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不少人认为书信写作可有可无,甚至觉得学了也没有机会运用,就连格式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但我通过对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访谈,也参考学习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发现一个共识:书信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符号,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独特性情,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不可能取代传统书信,我们一线教师应该重视书信教学。

法国小学在第一学年就要求学写短信,书信训练较早;美国小学一至五年级要求会写友好信、邀请信、劝说信和商务信函,写作训练种类多样,重视激发写作的内驱力;日本小学第一到第二学年要求会写传达简单事情的信,第三到第六学年要求会写感谢信、邀请信,强调书信写作的多样化、生活化;德国的作文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生成作文话题,关注交际对象及表达效果。这些对我国的书信教学都有借鉴作用。

二、透视:书信微课程的价值定位

书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立足语文学科本位,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均衡: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小学书信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要重视其实用功能,也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规范之余注重书信的审美价值,通过语言这一符号,理解书信意味,读出其中蕴含的人情美、语言美。书信兼具“有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需要)与看似“无用”(虚无缥缈的审美特征)的特点,我们应努力达成其“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均衡。

(二)抵达:在“为需”与“审美”之外

指导学生欣赏、学写书信,可以感受其间蕴含着的丰富的美学因子。书信强调尊礼而行文,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有许多表现。书信教学要关注写作技能,更应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审美情趣,做“高级而有趣的人”,理礼相融,礼趣共生。书信微课程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健全人格,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明素养,做高素质、有底蕴的现代人。

三、践行:书信微课程的教学策略

书信微课程发展学生思维、丰富想象,引导学生在“尚用”之外发现情趣之美。

(一)欣赏书信:领略文化之美

1.学习书信礼仪。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书信格式,如提称语及祝愿语、署名等因人而异,敬辞、谦辞的使用各有不同,写信日期之后,还可写上当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晓窗前”“灯下”“万籁俱寂”之类,读来文雅至极。学习书信格式的要求时,我播放歌手李春波的流行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辨别、赏析,讲述鲁迅和许广平《两地书》中互称“害马”“白象”的故事、现代著名作家萧军给萧红写信称她为“孩子”“小麻雀”的故事等,学生听了兴致盎然。

2.了解书信典故。讲鸿雁传书、纸鸢飞空、青鸟传书、黄耳狗送信等故事,从中看到主人公的人格,领略神话故事的神奇。积累、背诵与书信有关的诗句,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还可从古诗中了解书信的各种形式,如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口信,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物信,“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是诗歌信等。

(二)聆听书信:感受力量之美

1.教化的力量。冰心是学生熟悉的作家,她的《寄小读者》及“再寄”“三寄”等都是用书信体写作的。我让学生搜集冰心的其他书信,有的学生找到了冰心下放“五七干校”时写给家人的长信,于是,在学生听完信的故事后,我让他们说出或写下自己的感想,从中学习冰心乐观豁达的精神及对亲人的无私关爱之情。

再如,一个学生找到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讲的是台湾黑社会头目吕代豪在狱中服刑,因一位高中同学的妹妹一直坚持给他写信而改变了人生道路。我让学生听这个故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有的说:“我为这个女孩感动,为了拯救吕代豪,她一直坚持写信,还写了500封,说明她能持之以恒,很了不起。”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信中,女孩说自己在人间天堂,而他却是无恶不作连世人都厌弃的大坏蛋。如果他不将自己的罪恶看为粪土,他俩将是不同世界的仇敌。这个女孩说话十分直率、坦诚。”有的说:“吕代豪在女孩不断的来信鼓励中改过自新,出狱以后获得两个博士学位,还出版自传,真是传奇人生啊。”有的说:“这个故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信了,是女孩的信让一个罪犯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难怪吕代豪将这些信称为‘天上的信函’。在他的心目中,这个女孩就是他的天使,我想这个女孩写给他的书信一定会成为他这一辈子最珍爱的东西。”

2.成长的力量。24岁的四川小伙子李世豪给外国名人写信呼吁注重公益、环保的故事,培养了学生心怀天下的品格。推荐学生阅读《致亲爱的卡尔曼:200个美国名人给一个男孩的信》一书,思考名人为他提的人生建议,细细感悟,获得精神启迪。阅读《给霍金写信的男孩》,感悟霍金信中语句的含义,将其中的句子摘抄在采蜜本“名人名言”栏目中,时常翻看。有许多名人书信风趣诙谐,让学生搜集讲述,如讲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读罗斯福的回信让学生在感受他开朗性格的同时,也明白了看待问题的另一个视角。

师生共读书信体名著《亲爱的汉修先生》,赏析鲍雷伊的信,对比第一封信与后来写的信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署名背后的故事,讨论交流鲍雷伊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男孩的成长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共读中品味,发现鲍雷伊是在自我倾诉和对别人倾诉中成长起来的,从而体会书信的魅力。

(三)创作书信:展现智慧之美

书信微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言语创造力,展示自身的个性、才情和智慧。

1.多元表达。书信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与交流,这个交流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或是别人,有时也可以是代别人书写心声。

(1)写给自己:自述·自省·自得其乐。用书信的形式自述生活中的小事,或反省失误,或表达快乐心情,与自己对话交流,能更迅速地走进自身的心灵世界。比如一个孩子写的一封信,就是要让自己多年以后还记得这件事。开头是“今天,就是因为一个字——懒,让我后悔了很长时间。”中间记述了事情的经过:因为一时偷懒没有带雨披,下午放学冒雨骑车回到家,变成一只落汤鸡。结尾写道:“我后悔极了,为什么要懒呢?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饱带干粮晴带伞’,说得一点儿也不错。”

(2)写给别人:交际·交流·心灵交响。给别人写信,实现双向的人际交往,更难得的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回应与交响。写信对象可以是:朋友、家长、老师、亲戚、名人……内容可以是:书信体读后感、邀请信、规劝信、建议信……

如有的学生给朋友写信,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和自己的感受:“看到小毛驴被打,想想它们每天受苦,我禁不住眼含热泪,越看越气,我恨那些虐待毛驴的人!”让我们看到一颗善良的心。

再如一个学生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新同桌,绘声绘色,十分有意思。开头说:“他属于那种即使旷一次课也不会被老师骂的好学生,却也是‘局部地区’挺有名的‘恶作剧大王’。”中间介绍了同桌的搞怪:“刚和他坐在一起的那天中午,我就想办法躲开他的‘绝密武器’。放学回家后,我想了许多‘对策’,但都有致命的‘弱点’。我恨不得在自己的脑袋上开个口,把里面的信息、资料都倒出来,翻个遍。……我正在回教室的路上,突然,听到耳边一阵急促的呼吸声,我猛然回头,那人竟然向后退了几步。我再定睛一看,原来是郑天祥在搞鬼。我气得向他吼道:‘干什么?想吓死我!’郑天祥立刻摆出一副害怕的样子说:‘老兄,生什么气呀!我也没伤害你。’我被逗乐了,气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一个淘气而机灵的男孩儿形象跃然纸上。

(3)代别人写:走进他人的心灵世界

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后指导学生代珍珠鸟给作家冯骥才写信。有的学生开头这样写:“尊敬的大作家:您好!我是住在你家的小珍珠鸟。”有的说:“亲爱的大冯:你好!我这样称呼你,你不会感到太突然太冒昧吧?我是你最喜爱的小珍珠鸟,我是听来咱们家的那些大作家这样称呼你,才这样学舌的。”有的说:“亲爱的爸爸:你好!我是小珍珠鸟,这样称呼你,你一定感到奇怪吧,其实在我心中早就把你当作我的亲人。”学生以珍珠鸟的身份给作家写信,表达小珍珠鸟的感激、热爱和信赖之情。这个设计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由“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与文中小珍珠鸟产生情感共鸣,在转化课文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于文本内涵的最真切的感受。

2.个性书写。书信的表现方法是多元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比比谁的信最有创意。学生的书信写作除了在称呼、署名上花样翻新外,还注意书信的形式。笔、墨、纸张、信封等,都力求新颖外,把书信的交流效果推向极致,体现书信这一文体的美之所在。

(1)数字信。我讲了一个故事:某人嗜酒如命,醉后常与人吵架斗殴。一日,他接到了外甥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99:8179,7954。762329,8406,9405。7918934。1.91817。32。”外甥是以数字代文字,借助谐音劝舅舅戒酒的。我让学生猜这封信的意思,他们猜个八九不离十,小桓还仿写一封:“99:8179,7933。20。32。”意思是“舅舅:不要吃酒,吃酒伤身。爱您。甥儿。”

(2)标点符号信。曾给学生讲过雨果和出版商之间的标点符号信,有的学生就将它运用到平常的学习中,如有个小组长催一个拖拉作业的男孩:“?”那个孩子心领神会,回“!”。这样的交流也算是模仿得当,意趣盎然,效果显著。

(3)图画信。给学生讲编辑赵景深给老舍写约稿信的故事,这两封信图文并茂,让人仿佛欣赏一出精妙的京剧片断,这种独特和幽默让人拍案叫绝。

许多学生也学着写图画信,将画与文字浑然一体,很有意思。有个学生写信给我说班级像一棵果树,老师是主人,同学们是各种各样的水果,一起装扮这棵大树。画的那棵大树硕果累累,真的很美。

(4)诗歌信。欣赏古人的诗歌信,学写自己的。以前的一个学生欣儿在QQ上发给我一封写给当年六(1)班全体同学的诗歌信:那些年的我们/肆无忌惮的大笑没有丝毫的掩饰/还有一份羞涩/背后藏着纯粹的真诚/然而走得最快的永远是时光/过不去的只是美好回忆/但回忆终究是回忆/“就像那来不及许愿的流星/再怎么美丽也只是曾经”/总有一天我们会擦肩而过却认不出彼此/这都没关系/只是我们一定要迈出自己的脚/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信中表达的纯真友情、少年豪情都让我感动而欣慰。

(5)非手写书信。利用多媒体手段更能体现书信写作的个性化。法国小学写作教学目标中就十分重视非手写写作书写方法的练习,突出母语课程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也体现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适应。我常鼓励学生写博客、发微博、随时更新QQ空间,将电子技术应用到书信写作中,使作品变得更精彩。如从书信内容出发,个性化排版,使用不同色彩的字体,网上时可以制作成网页格式,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格式,配上背景音乐,恰当运用图画、动画表情等形式,充分展示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书信微课程让积累与感悟并进、对话与智慧共生、趣味与创造同行,这是一次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是一次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之旅。它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书信是亲人、朋友间传递感情与交流思想的纽带,其文化价值理应传承,它不应退出历史舞台,而应成为展示才华的一面镜子、表现情趣的一门艺术。■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3

一、在实践中观察社会

观察是实践的开端,人类生存于社会,又创造社会。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和环境中的小学生,他们对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有较大的局限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活动就必须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理性认识去观察社会环境,不断积累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经验。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时,除了学习课文内容外,应更多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结合实地情况,力求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阅读简易平面图的方法,学会辨别方向,认识和使用路线示意图,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对太阳,辨别东、西、南、北,认清校园建筑的方向,然后回到教室,想象出学校的简易平面图。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增添了学习兴趣,学会了正确观察社会环境,掌握了画简易图的基本方法。在教五年级上册《可爱的祖国》时,教会学生看中国地图,布置学生每晚认真看中央电视台和本省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时代差、地域差的有关历史、地理内容可引导他们观看影视片、阅读有关资料等等。让他们在观察中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学到的社会知识更加意识化、具体化和形象化。

二、在实践中认识社会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他们直接接触的社会生活一般就是家庭、学校或周围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的认识较之肤浅,所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通过各种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步扩大范围去认识社会,而开展“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较佳方法之一。在教学《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时,学生通过识图、学文,对周围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后,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周围生活小调查活动。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大大改观,公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崭新的教学楼气派壮观,老协会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通过这一调查活动,使学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购物的学问》时,学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在教室里摆放出各种商品:苹果、肉、罐头、饮料、瓜类、衣物等(有变质的,有过期的,有没标明生产日期的,有“三无”产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模拟买卖活动。然后发动学生评选活动中的优秀售货员和顾客,并说明理由。教师及时总结,引起共鸣。活动使学生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巩固了所学的商业知识,培养了购物能力,还学会了与人沟通,文明待人。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通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时,就布置学生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给同学或近友打几次电话。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为了正义与和谐》时,组织学生调查封建迷信害人、害人的典型事件。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做一名地球卫士》时布置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受污染的情况等等,这样学生在调查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提高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物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4

的确,在川流不息的伦敦,不仅是面对金发碧眼的鬼佬,即使看着这唐人街的无数亚裔面孔,或许仍旧会疏离感不减。钟宜霖的新书《唐人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版)就是勾勒了这么一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人生活画卷。他们因为完全不同的身份背景和缘由偷渡来到英国圆梦,但不会英文,甚至有些还不会普通话。福柯最有力的二元论,知识就是权力。在国外,他们没有最基础的知识――语言,也就等于没有了发言权。于是,这些本来就是属于在英国“黑”下来的非法移民,加上不会英语,几乎等于在各种维度的集体失声,成为精英的相反面,真正的属下(Subaltern)阶层。

现实里这一群人,成了历史夹缝里的失声者,甚至失踪者。一面他们活在后殖民话语下,自甘卑贱与沉默,自我认同为“他者”的一种已自我内化的东方主义思想中;一方面,由于共同的中国人出生和都说中文的原因,他们也有了自己想象的共同体――唐人街。这并不是真正的在伦敦市中心那条充满了美食的唐人街,而是伦敦北部的一块中国人住宅区,中国人张来包下一套印度人的房子,转手做起了二房东,赚起了那些不会英语的中国人的钱,在这套小小的房子中,凑合着,挤着住着,竟然塞了十二三个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职业,共在一个屋檐下,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形成了一个微缩的中国人社会,而不断的有房客搬走和新的房客搬进,自然的扩展了故事的外延。作者以第一人称内部视角的“我”切入,作为刚刚结课,搬来伦敦写毕业论文的留学生,她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世俗的惯性和富贵贫贱的势利,而是一种亲切而信任的凝视,凝视着这些作为她邻居,共处一室的中国人们的日常。

这里作者没有传统的宏大叙事空洞,而是用一种后现代碎片化的方式来架构了这部长篇小说,给每一个小人物一个章节,几乎是按“我”认识他们的顺序,每一章节有叙述的重点,也有旁涉的其他人物关系,就像聚光灯依次打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可我们已然在觥筹阴影中得到了人群暗处的关系和秘密,通过他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语言展示了他们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信息量在前后的章节中一点点的叠加,符合了我们正常的认知方式,而不是超出叙述视角急于讲述,先入为主的喷涌而出,可见作者成熟的叙述火候与克制功力,这恰好也是英美创意写作中提倡的“展示,而不是讲述”的写作理念。当我们依次读完这一个一个光怪陆离,精彩迭起的人物故事之后,像清明上河图一样,这些鲜活的人们,在脑海里面就映画成了完整的“唐人街”。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曾说,城市,不仅应该是自身存在的事物,更应理解为市民所感受到的城市,中心是在于人,人认知城市的形象凝聚成一种形态,叫做城市印象。而个人印象叠加成了集体印象,某种程度上就会变成城市想象。所以是春生,是张来,是阿琦,这一群人,他们的生活,组成了看不见的城市,想象的唐人街。而又是钟宜霖的故事,将这些城市边缘秘密的胶卷,冲洗成了可感的相片。

通过努力,这些非法移民他们的身份,也可以逐步改变。斯图亚特霍尔说过,“身份的形成是一种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定位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在老尉夫妇的故事里看得很明显。他们俩原来也是偷渡客,靠在市集批发卖水果为生。但后来因为他们有个亲戚拿到了英国护照,用作者的话来说,他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天”就是从此他们可以申请探亲签证,而不再做“黑人”了,而进一步,他们可以申请成为“难民”,得到政府的救济和低保。而他们最羡慕的人,是有正当的工作签证在超市当搬运工的小陈,竟然可以把这份珍贵的“人脉”当作人情和谢礼介绍给文中的“我”。一般人听到这份好心或许觉得荒诞好笑,但这的确是“他者”思维下正常的行为与处事。通过努力,他们的确比以前更好了,或者变的有钱了,从其他地方获得和弥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斯图亚特霍尔那句话的后半句是“而文化认同,却是一种永远无法完成的生产”。

但每当你读得沉闷窒息、为他们遗憾时,却能不时听到隐约而连贯的笑声从故事里跑出来,故事中老尉的老婆小丽就是一个乐观而家常的人,她总是闹腾的招呼着大家子里的人看春节联欢晚会,酣畅的哈哈哈哈声不绝于耳,她最爱说的话就是,“快了快了”,仿佛生活就快好了起来,和“吃饭吃饭”,仿佛一切烦恼都会在咀嚼中消失。她的笑声穿梭在“唐人街”这套不隔音的屋子里的每一个人脸上,这时我们顿时释然,唐人街,其实就是他们在英国真正的家与归属。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5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21

在这次参与志愿者的活动我们去到了偏远山区,见到了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是什么样子。说实话看着他们的样子,在想想城里的小孩就有些忍不住想要流泪,在了解哪些留守儿童家里的事情之后心里更是心疼他们,不仅感叹命运的不公。他们在这么偏远的山村却也知道读书是唯一走出大山的希望,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家里离学校远就大早上起来去上学了,即便是平常还要在家里做家务,在周末还要做农活,他们也没有放下自己的书本,没有停下学习的.进度,这样的精神是很多城里孩子没有的,他们是真的喜欢读书,喜欢书籍。

而这次去参加这个活动,做志愿者,我们带了很多的衣服,和很多的书籍。这里的小孩子可能一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服,他们的父母也都有着不得已的原因,在外面打工赚钱。而这边家乡可能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小孩子们除了做事之外可能还要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么小的孩子却要面对这么大的担子让我不禁有些感动,有些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个小男孩,我让他带他的小伙伴来,我给他们上课,讲课,告诉他们一些城里的事情,当我问他最想要什么,我可以回去之后,邮寄过来给他。但他却说出了一个让我没有想到的答案,他说他想要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他的爸爸妈妈已经三年没有回来了,他都已经快要忘记他们长什么样子了。当他说出这个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或许是看出了我的尴尬,他又说他什么都有了,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这幅画面让我不禁想哭,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却这么懂事,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和父母闹着不去上学呢。这个岁数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陪伴长大的时候,但现实的原因却使得他的父母不得不远走他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为的就是养活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感情确实让我一度很难受,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情多的很,但我却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毕竟每个人都要生活。我只能够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那些我能够帮助到的人,这也是我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的初衷。我相信随着我国慢慢的发展,迟早大家都能够过上阖家团圆的生活。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21

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关注的一件事。因为很多家庭要外出打工养活家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出去工作,不然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支出。今天这个时代,这种现象格外多,为此在这次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这次去的地方不是很偏远,但是那地方也不是多富裕,属于一个小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但是一进去,我也是感到心情沉闷了,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几乎没有青年和壮年在里面。我们去的时候,村子里上学的孩子还没有回来,只有一些三四岁和上了六十的老人在,而且他们不仅要带小孩,还要做农活,特别的辛苦。后面我们就了解到孩子的爸妈几乎都出去打工了,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村里的儿童都特别的懂事,即使想念爸妈,也不会去吵闹。这样的他们真的让人心疼。我们在晚上才等到孩子放学回家,他们一回来就要做饭做菜,做家务,还要学习。而且据了解他们的学校离家很远,因为没什么钱,就只能徒步走到学校,一来一回就要费很多时间,早上起的真的比鸡还早。

我们自从了解之后,能提供的也只能是一些小物资,帮不上太大的忙,虽然没有很偏远,但是生活也是真的难,大部分的家里都没有大人在,都是一些儿童,这么小就要承受很多。这样一对比自己,我觉得太幸福了。这次的经历也让我知道还有很多地方跟这里一样,需要去被注意到,这些儿童也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看到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就能知道他们的困境,正是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才会这样被留在家中,不能与父母享受在一起的时光。我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渴望父母的爱和关怀,也能感受到他们想要去往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期待。

与此,我们更加应该呼吁社会上的人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他们不是没有人去关爱的。我想只有更多人关注到他们的生活,才会有一些改变,这些留守儿童也可以得到更多帮助,他们不再是孤单的。这次的这个经历,真的是让我明白了在社会上生活的不易,我是幸福的,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人,才算得是圆满的。关爱留守儿童,大家一起去做才更好。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21

21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打工浪潮似潮水一样涌来,人们纷纷远走他乡,造成农村“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缺少家庭教育的环境,从此,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们,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些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能让学生信任,让孩子亲切。于是,我给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无论棵内外,我用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我们班xx父母去xx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她的卫生习惯很差,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级时她经常尿裤子,她特别胆小,又不善言谈。我把她叫到房子,给她洗了头发,她当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因为爷爷奶奶也不识字,给她没法辅导,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吃过午饭这段时间,辅导她的作业,讲她没听懂的知识,渐渐的她在黑板上做题能做对了,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也改变了,也愿意和她玩耍了,愿意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渐渐开朗了。看到她的进步,我笑了!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他们在学校时尽情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渐渐便对同学、老师、学校产生向往和依赖感,谈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

二、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环境

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有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亲戚朋友住在一起,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儿童十分溺爱,造成儿童放荡不羁,亲戚朋友,面对他人的儿童,管也难,不管也难,造成教育空档,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儿童能养成良好习惯,得到健康发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因此,我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给远方亲戚的一封信范文6

2岁的儿子送到了外婆家。屋子里流淌着美妙的音乐,桌上美味佳肴。我安静地等待着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然后跳起身对开门回家的他说:“亲爱的。祝你生日快乐!”然而。时针转向6点半,他投有回来,电话却响了。他打来的,支支吾吾的声音:“老婆。下班时朋友拉我去喝酒,我本来不去,可他们直接把我塞进了车。对不起了。你一个人吃吧……”我气得摔掉电话。然后穿上鞋风风火火地出了门。

结婚3年了,他的哥们儿一个也没少,一次聚会也没落下。我们能在一起吃饭的时间真不多,好不容逮着他的生日,小两口增进一下感情。却又被他的狐朋狗友给搅黄了。不行。我得去讨个说话。他们果然在那家大排档。看见我来,一口一个“嫂子”的。亲热得跟自家人一样,他又不断地给我使眼色。这样的情景,我怎么能撒泼?只好委屈地陪着他们吃饭、喝酒。回到家,他看着一桌未动的饭菜和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内疚地说:“老婆,你真好,在家对我好,在外给我面子,其实,我也挺烦这帮家伙的。下次他们再约我。你就直接冲他们发火吧,我愿意做个‘妻管严’。他们就不会再烦扰我们了。”

看着他诚恳的态度。我故意白了他一眼:“你尽让我当坏人了。他们可一口一声地叫我‘嫂子’呢!”“那怎么办?”他一脸苦笑。我心里可乐开了花。因为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不过得先明确他的态度才行。他听了我的妙招。乐了:“还是老婆大人聪明啊。不愧是北大的才女!”

第三天。我正欲下班。MSN提示有人说话。点开来一看,是他。他说:“老婆救急,一刻钟内赶过来。”猜都不用猜,一定是公司的同事约他吃饭再打牌。半夜三更才能回家。吵醒我和孩子。第二天还得顶着熊猫眼上班。他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不好拒绝同事的邀请,而埋单的时候也不能手软。看上去比别人多出来的薪水都花在了这些不必要的人情上。

我与他的公司仅一站路。十分钟不到,我踩着细高的高跟鞋“杀”了过去。在此之前,我还花了2分钟的时间在洗手间补了一下妆。刚到他的公司门口。就撞见一帮同事催他收拾物件出门。看他那慢慢吞吞的动作就知道是在等我出场。我笑着推门而入,一脸无辜地说:“我不知道你们有聚会。所以跑来了。我还说今天不用带孩子。让他陪我去看场电影呢!”同事们听了,纷纷说:“你们可真有情趣呀。我们聚会随时都可以。你们赶紧去吧。别错过了场子……”

我连声说“不好意思”。然后挽着他的胳膊,一脸幸福地迈出了公司大门。留给他们一个优雅的背影。还听到身后有人说:“他们可真般配,老婆漂亮大方,老公成熟有魅力!”

当然,这法子也不能老用。我们还有个备用绝招。一次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他的手机响了。朋友约他出去喝酒。那几天他刚好身体不太舒服。想在家歇着。但碍于面子。又不能直接说不想去。当他支支吾吾地用眼神向我求救时。我立刻大声朝他命令道:“你在和谁通电话呢,今天我身体不舒服。赶紧给我熬小米粥!”他趁势对着话筒说:“对不住了哥们儿。孩子他妈病了。我得照顾他。”既然老婆病了。那边也不好再勉强,他如释重负地放下手机。搂着我安心地看韩剧。

一个男人总拒绝朋友热情的邀请。有可能牺牲多年的友情。但用这样的办法,既顾全了面子,又不扫兴。偶尔。他还经常对那帮朋友这样形容我:“她就像橡皮糖。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她发起脾气来。我还真有点害怕:如果被她知道喝酒的地方有美女。那我就死定了!”

【大方接济,小气借钱】

自从在上海买了房子。我们家就成了“驻沪办事处”。今天是他的远方表弟要来找工作。明天或许就是他的儿时好友要来旅游。最多的时候。接待过5口人的家庭旅行团:最长的时候。他们一连住了3个月:最惨的那次。我和先生睡地板,孩子送到外婆家。两个卧室全让给那些客人了,每天早上等不及用卫生间,只好憋着跑到公司。有一次还遭到同事笑话:“你泌尿系统感染呀!”

他总让我理解。其实我特别理解。一个从农村奋斗出来的大学生。的确不容易。一定没少得到众乡亲的接济和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人之常情。可我们家也不是“驻沪办事处”呀。他现在有了老婆、孩子,就是一个家。总不能频繁地破坏家的环境吧。我知道他看着我们受罪也是有苦难言。于是我决意要一改局面。

半年前。先生的又一个表弟从深圳来到上海。本以为只是小住。没想到他喜欢上了上海。因为“这里的高楼比深圳还要高”!起先想让先生帮忙找份工作。无可奈何的先生只好逐一给朋友们打电话。一听说是去做保安。表弟立即就不高兴了,他说这样的工作别人看不起。一个初中尚未毕业。连26个字母都说不全的人。难道还想当高级白领不成?表弟嘿嘿傻笑着。他说只要能到表哥的公司上班就行了。我和先生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第二天,我领着表弟去了我们公司。我对他说。我们是家大公司。你可以先实习几天,干得好就留下来。但我什么也没有让他干。他一会儿指着投影仪问我这是干什么的。一会问我在用法语和客户交流的同事说些什么。半个小时后他自己去茶水间冲咖啡。折腾了半天也没能让感应水壶出水。晚上回家,他主动说。他不想去我们公司,太高科技了,他适应不了。想去表哥的公司看看。我吓唬他,表哥的公司是韩国人开的,全部得用韩语交流。他听了,一个字也没说。再过了几天。他对我们说,还是深圳好。没有距离感。他回深圳找工作去。

表弟走了,先生舒了一口气。他说,你这白脸演得可真好。我说,我是实话实说。只不过说得有点小技巧。让表弟知道天高地厚而已。

再有人来借宿。短期的。一律好饭好菜款待。大队人马要长期在我们家安营扎寨的。我一律当着先生的面。给个千儿八百的。对于城里人来说,这钱不多,但对于农村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钱。拿着钱。他们感恩戴德地搬了出去。有的直接住在便宜的小旅店找工作。有的花光了就打道回府了――权当我们出钱他们免费旅游呗。花小钱买安定,我觉得挺值的。最重要的是没有得罪人。但不想,麻烦接踵而至。乡下传言我们是有钱人。借钱的人登门拜访了。

我早就料到了。他表叔的表叔的儿子要结婚盖房子,找我们借一万块钱。这亲戚也绕得太远了点儿吧。先生明显地气闷。可又不好意思回绝。我胸有成竹拿出购房合同。告诉远房表叔。其实我们真没钱。房子没农村人住的大。每个月还要还贷,银行随时都会收回去。首付时还借了娘家10万块,“喏,欠条还在这儿!”我适时拿出一张欠条。看表叔的表情,似乎不太相信我说的话,起电话扭头对他说:“要不,我再管娘家借借?”表叔一听,赶紧起身按住电话,过意不去地说:“别,别。这不成。不成!”第二天表叔走。我悄悄塞给他一个

红包,当做给他儿子结婚的礼金。很快乡下的传言变成感动的话语:“他们也挺不容易。我们没事就别去烦扰他们了!”

其实我一点也没有骗表叔。当初买房时。我妈的确给我10万块。我执意打了借条,房子每月也在还贷。但是,先生的家人真需要钱的。我们还是慷慨解囊。亲情同爱情一样,总是人生不可割舍的。

至于朋友找他借钱。他遵循小钱则借,大钱要找老婆商量的原则。有时候,他也直接会用“她一天只给我50元饭钱:搜我钱包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我只有一张银行卡。还是她的附属卡……”这种话来搪塞。白脸不好看,当戏唱得好,实惠是真实的。

【击败情敌,吃醋不忘放糖】

那一段时间。他显得特别异常。躲在卫生间发短信。有时候趁我在厨房烧饭时悄悄走到阳台上打电话。那温柔的语气,足以说明对方是个女人。而且关系非同一般。一天,我在他的公文包里无意中看到一个尚未开封的剃须刀和一条cK内裤。还有一封信,纤细的字迹、细腻的话语。其中有句话令我肝肠寸断:“五分钟的幸福,是一杯香浓的茶:一天的幸福。是雪后初晴的阳光:一月的幸福。是西子湖畔的甜美时光:余生的幸福……”像天下所有蒙受欺骗的女性一样。我咆哮着、质问着。他吓得面如土灰。死死抱住我。不停地说“对不起”。又解释:“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那样……”

那是怎样?

等我平静下来。他告诉我。对方是他的大学同学,早年曾经相恋。毕业后天各一方。她又遭到父母的反对。最终这段感情灰飞烟灭。从此失去联系。三个月前。他们在杭州一个展销会上意外邂逅。一起游玩了西湖。于是就有了一月的幸福:而五分钟的幸福。是他们曾经在上海的某处茶馆握茶谈心。忆当年:至于一天的幸福,是那天他送她去火车站。刚好雪后初晴……

“这些幸福。都是她的自我感觉。我可没有动心过!”看着他略有闪烁的眼神,我冷笑着说:“说,你们见了几次?余生的幸福是什么?先离婚。再结婚?”他把头低得低低,声音诚恳:“没有,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婚,更没有想过和她怎么样。我爱你、爱我们的儿子、爱这个家。我是怕你我她大闹。所以才瞒着你!”

我相信他。相信才不至于家庭土崩瓦解。但我也得找到解决之道。思来想去,我和她决定开诚布公地面对面。如果一个要唱红脸。另一个自然要唱白脸,我选后者吧。这是我的专长。

我主动给她打的电话。她显得很吃惊。我说。既然你在上海,不妨来我家做客。听说你菜做得很好,我向你学学。那天。她来了。他战战兢兢地看着我们挤进厨房。她剥蒜时,我喊停,我说他早已不吃蒜了;她烧菜时,我不忘加一勺糖。我幸福地说生活加点糖才甜美:我切菜时故意切伤手。尖叫之后他冲进厨房。然后为我贴上创可贴……

上一篇理财产品

下一篇过渡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