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1
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造成等值翻译的相对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其中有形式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会阻碍翻译活动。翻译时往往“形”与“神”不可兼得,如何取舍,如何通过翻译尽量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和距离,是从事翻译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中取得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等值翻译只能作为一种追求的理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也应看到,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日益融合,为翻译等值论带来了无限生机。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等值翻译的问题。
二、等值翻译原则
在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最受推崇的当属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奈达在其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一方是原文与原文的接受者,另一方是译文与译文的接受者。同样一个信息要用两种语言进行表达,对象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等值翻译的主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词的等值要服从词组的等值,词组的等值要服从句子的等值,尽可能在原作与译作各层次间找到最大的等值转换关系,在某一级缺乏等值成分时,就要转移到较高一级确立等值成分。
2.等值翻译应在最大限度保存原文表层结构逻辑式和语音式中带共性的因素的条件下,运用翻译转换规则进行有关语言的参数对比和转换,翻译成规范地道的译文。3.在等值翻译过程中要兼顾有关语言语符表层、语用修辞层、语义深层的等值转换。如果层次不能全等,那么表层服从于修辞层,修辞层服从于深层。
4.原文本身无论语义层次、语用层次或语符层次,还可能存在不必要的冗余信息。为了在翻译中取得输出信息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功效,要尽可能降低冗余度。
5.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转换是言语形式等值转换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当译者具有与原作者相同的思想,才可能反馈出具有相同的韵味的言语信息。
奈达的动态对等追求的是语义与风格的对等,尽量贴近原文。因此,要求在语法结构上和用词方面要做相对的调整和转换,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用词习惯,要自然、畅达,使译文读者轻松自如的读懂和领会译文。奈达的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界影响最大,是对中国传统翻译标准的革命,是对传统翻译片面性的挑战,打破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僵局,激活了翻译思潮,促进了翻译界的繁荣。总之,翻译要从宏观篇章着眼,以句子为轴心,从微观词、词组、句着手,最终完成宏观篇章的等值转换。
三、文化差异与等值翻译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论文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对等值翻译理论又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使等值翻译只能相对等值。其中包括:
1.概念意义不一致,文化意义也不相同。任何一种语言如果以别的语言为参照,它的词汇场中都可能出现信息损失,这是因为要用有限的词汇指称或描述无限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就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切分。然而,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现实世界的切分也会存在差异。比如称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体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称谓语也各有特色。汉语中,称谓体系的名目繁杂给英汉翻译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从事翻译的人员在翻译称谓时都尊重文化传统,遵循表达习惯。中国人称谓体系严格,等级分明。比如,汉语中如果兄弟姐妹较多,一般用数字表示:大哥、二哥、三弟;大姐、二姐、三妹等来排行,但在英语中没有这种排行的习惯,他们一般仅用“brother”和“sister”就可说明此关系。如果把汉语中对兄弟姐妹的称呼都译成“brother”和“sister”或“elderbrother”、“youngersister”等,根本反映不了中国的这种排行称谓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乾桂元所分析的“等值翻译”理论是不可能的。同样,英语中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共同使用一个称谓,“cousin”,但在汉语中,此间关系要分得很清楚,一般有“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之分。2.认知角度不一致,文化意义也不相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同一所指都可能有几个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同样,不同的语言在指称相同时,也可能因对该事物的认知角度或感知方式不同,而采用具有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这种例子在表颜色的词汇中较多。例如:Johnclaimshisbluepeppersteaktakesonly45secondstoprepare.这句话中的blue意思指的是“(牛排)煮得极嫩”。汉语中肉类未煮熟,有用“红”指“带血丝”,却没有用“蓝”表示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显然不可能是视觉上的差异。由于半生不熟的牛排的颜色是多层次的、模糊的,比如说呈“紫色”,而“紫色”是由“红色”与“蓝色”合成的颜色。因此是用“红色”还是用“蓝色”,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角度。再譬如美国人谈到皮肉受伤时说“bebeatenblackandblue”,而中国人则说“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碰撞受伤的皮肉的颜色也是多层次的,英语中取的是黑与蓝两种基本色,而汉语取的是暗冷色“青”以及红蓝的合成色“紫”。还有英语中的browncoa,l汉语译为“褐煤”;但brownbread汉语却称“黑面包”,而brownsugar汉语又叫“红糖”或“黄糖”。汉语的“红茶”是就茶水的颜色而言的,而英语中的blacktea却就茶叶的颜色而言。此外,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英语里,人们反倒用“greenwithenvy”来表示“眼红”或“害了红眼病”,而“pinkeyes”只表示医学上的“红眼病”。汉语中的“黄色”有时指那些污秽的毒害心灵的思想文化,然而在英语里“yellowpages”则是一本有不同商店、公司、组织电话号码的家庭必备书。所有这些例子都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的角度和感知事物的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3.隐喻使用不一致,文化意义也不相同。隐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手段之一,当属美学范畴。鉴于人类隐喻思维存在着共性,因而不同语言的隐喻间也就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共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赋予同一种对象不同的含义,从而使译语和原语很难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后来有引申为高贵、珍贵的象征。汉语中的“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众多成语无一不是赞美之词。而在英语中“龙”是一种恐怖的怪物,常用来比喻可怕的邪恶的力量。TheDragon比喻《圣经》中魔鬼撒旦。如果说“Hermotherisarealdragontoher.”其意思是“她母亲待她像个魔鬼。”这对汉民族来说,决不可能有如此比喻。再比如,中国人对“狗”多是蔑视、厌恶,这可以从“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等成语中看出。而英美人眼里的“狗”被比作圣灵,忠诚的伴侣。如:“Loveme,lovemydog.”(相当于汉语的“爱屋及乌”)。如果英美人说“Wouldn’titbethedogstobetreatedlikethat?”千万不可误解为“待我狗都不如”。正好相反,其意思是“那样款待岂不美哉”。同样的,英语文化中总是把猫头鹰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汉语里它则被一些迷信的人看作是“厄运”的象征。因此出现了“夜猫子进宅———来者不善”、“夜猫子唱歌———不是好声调”这样的说法。中国人对于松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情感,赋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松树给人以坚定不移、高风亮节的联想,但在英语中,pine(松树)仅仅是一种树种,不具有任何文化内涵,更谈上具有如汉语中那样的文化内涵。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2
客家文化是汉民族文化中最典型的移民文化,而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民系的重要文化遗产,最引人注目、最为优秀也最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更是确立了它在客家文化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一、异彩纷呈的客家山歌
(一) 地域分布广泛,客家方言成异彩
客家先民――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经过千百年的迁徙披荆斩棘、历尽风霜,终于在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山区扎根,梅州也因此成为“客都”。后来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千万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家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系之一。
(二) 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客家山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因其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种类也繁多,形式更是多样。客家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悠扬的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情感与智慧,世代相传。
1.按体裁结构划分
主要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快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叠板山歌、竹板山
2.按歌词内容划分
主要有情歌、生活歌、劝谕歌、仪式歌、过番歌、革命山歌等,其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客家情歌和生活歌。
3.按演唱形式划分
客家山歌也从最初的独唱、对唱,发展为重唱、合唱、表演唱、山歌剧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独唱、对唱、山歌剧。
二、 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结构严整,语言丰富,具有文学色彩
客家山歌歌词结构严整,句式比较整齐固定。客家山歌与七绝诗、竹枝词大体相同,一般采用七言四句的结构,讲求押韵、平仄。
1.注重押韵
客家山歌很讲究语言的流畅性,便于记忆,演唱时也朗朗上口,因此客家山歌大多数都十分押韵。如“半山腰上种条松,松树下面种芙蓉。芙蓉底下做生葛,生死相缠嫩娇容。”第一二四句为同韵,押ong韵,第三句为别韵。
2.对仗工整
客家山歌顺口又顺耳,除了讲究句尾押韵以外,还注意字与字的声调搭配,是整个句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有“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
(二)曲调唱腔悠长,调式调性多样
客家山歌唱腔丰富,不同的地区,腔调也不同,光梅州就有100多个腔调。客家山歌曲调唱腔的两大特点:
一是装饰音的使用,如前倚音、后倚音、上下滑音、波音等,这些装饰音的使用使客家山歌韵味十足。例:
另一点就是衬字、衬词的使用,这些衬字、衬词是客家话中的口头语,衬词衬句在客家山歌中起到了美化风格、润色唱腔、加强旋律的作用,是唱腔和韵味表现的重要环节。
在音阶结构上常见的有五声音阶和四声音阶,也有的山歌由两个音或三个音构成,七声音阶则比较少见。音阶结构也是音地区差异而不同,比如在五华,三声音阶则比较常见。
(三)诗词般地艺术表现手法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书香韵味。客家山歌的歌词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以及汉乐府民歌的风格,在承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其它民歌的表现手法,如双关、夸张、重章迭句等,在一首歌中可以有一种表现手法,也可以几种表现手法同时使用,这一特点让客家山歌在众多传统民歌中独具一格。
1.赋
在客家山歌中,赋的表现形式为铺张的写法,这些山歌从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细节出发,抒发内心感受。有好多歌曲是以时间顺序、数字顺序、月令顺序等转换的,如《十想郎》、《十绣荷包》等等。
2.比
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客家山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如 “妹系好花满园开,哥系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装,花见蜜蜂朵朵开”,花喻妹,蜜蜂喻哥,含蓄生动的表达了哥妹间的思恋之情。
3.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客家山歌的兴体往往是比、兴结合,形象传神,简单易懂,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如“羊子上山为食草,猴子爬树想摘果;妹子梳妆又打扮,一心为了看情哥。”以羊食草、猴摘果起兴,兴中又带比,羊和猴比喻妹子,既点出了妹子的梳妆心思,又有点羞涩的自嘲在里面。
三、寓意深刻的功能价值
(一)从客家山歌看客家人
处处有山歌,人人唱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歌,反映了客家人的种种精神品质:
1.坚韧刻苦,开拓进取
客家祖先从中原来到闽、粤、赣山区,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客家人一路迁徙,经历的苦难太多,积淀在他们心里的承受能力也是极强的。从迁徙到定居千百年的时间,除了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更要有坚忍刻苦,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
2.纯朴乐观,执着追求
这一品质在客家情歌中体现的尤为贴切。客家人纯朴乐观的基调,执着追求的个性,都通过客家情歌表现出来。
3.崇尚忠义,爱国爱乡
客家人根在中原,受传统中原文化的影响,崇尚忠义,爱国爱家。郭维经血战赣州城下,誓死不降;冯子才鏖战南疆,拒倭境外;邹容著《革命书》死于狱中,客家是一个跟革命有很深渊源的民系,从“”到“”客家人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传统的客家山歌也被改为革命歌谣,《组歌》的作者萧华也从兴国老家走上革命道路。
(二)从客家山歌看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山歌反映了客家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客家山歌中最能体现客家风俗文化的是仪式歌,仪式歌就是婚丧嫁娶、添丁寿筵、建房礼赞时演唱的歌谣,这类歌谣最能体现民俗特征。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3
雄伟壮美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独库公路横穿天山中段,纵贯天山南北,北起石油化工重镇独山子,南下穿过巩乃斯草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和铁列买提三个达坂,到达南疆库车县,全长563km。
独库公路被称为“中国最险峻壮美的英雄之路”。从1974年到1983年9月建成通车,在长达9年的公路建设中,筑路官兵们利用简陋的筑路设备在冰冻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有百余名战士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牺牲,为了缅怀那些筑路英雄和革命烈士,后人在独库公路上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并修建了纪念碑。
独库公路有三分之一是悬崖绝壁,五分之一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了天山近十条主要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四个冰达坂。由南往北沿途,公路两侧分布着红褐色的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利亚景观区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被称为“南天池”的大小龙池、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那拉提草原、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等享誉疆内外的风景区。
作为一个在喀什噶尔长大的孩子,儿时的我曾经仰望蓝天注目鸽群飞过,曾经躺在葡萄架下聆听邻家院落里冬不拉伴奏的歌声,曾经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烤肉香入眠……喀什噶尔的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然而,当我在电视画面中看到独库公路段那雄浑壮美的山峦、山花烂漫的草场、蜿蜒曲折的公路、繁星点点的牛羊……所有这一切都让人难以自拔,能亲历一次从火焰到海水的旅程,是我的梦想。
从火焰到海水
8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我独自驾车从喀什出发。早晨的阳光把阿喀高速照得像一条黑色的丝带,飘落在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上,伸向远方。
夜宿库车县城,这是我第一次进入这里。放慢车速,欣赏着这个依然被古龟兹文化影响的县城,库车县呈现出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装束和生活习惯于喀什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从库车东北方向沿国道217线前行,独库公路就开始缓慢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车很快就驶入了天山南麓的“火焰地带”――独特的、干燥的克孜利亚山地,像一片巨大的古堡群,在晨光的照耀与沙砾的映衬下散发着红褐色的光,神秘险峻的峡谷风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觉进入了电子游戏画面一般。蜿蜒起伏的公路,像盘绕在群山中的黑色巨蟒,让你觉得自己驾车行驶在如此险峻的群山中,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车很快就驶出了这片如火焰般的红色地带,取而代之的是陡峭的岩壁、渐渐多起来的草木、盛开着黄花的荆棘,以及零星的几颗松树。山谷中弥漫着野花芳香,偶尔路过牧道,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牛羊,听到山间奔流的河水声,看见路边高大挺拔的古树。高耸入云的山峰披着白色圣洁的披肩注视着你。我一边听着喜欢的歌曲,一边欣赏沿途景色,此时的公路蜿蜒曲折,坡陡弯急,为了自身安全最好保持慢速行驶。
顺着蜿蜒的公路上到海拔2 000米以上,能看到“被折为三截悬于山腰”的龙池瀑布。欣赏完瀑布的壮美,很快能看到水鸟成群的“大小龙池”,它们如两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山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大龙池里有游艇载着游客在湖面上飞驰,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湖边的沙滩上,当地的牧民搭起了帐篷,招呼游客吃烧烤,一派欢快繁荣的景象。
沿途穿过海拔3 39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隧道,这里曾经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隧道。公路上还修有百米的防雪长廊,可以阻挡悬崖上的崩雪,使其翻落到公路旁的深沟中去,不失为独特的一景。
从草原到湖畔
再前行70公里,就是水草丰盛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永不枯竭的甘泉”,草原海拔约2 500米,雪山环抱,地势平坦,水草丰盛,遍地是优质的“酥油草”。它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每到仲夏季节,草原上鲜花盛开,争奇斗艳,羊群像白云游荡,蒙古包像雪莲花般坐落其间。迷人的“九曲十八弯”开都河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落日降落在开都河上,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金色巨龙,在草原上神秘地游走。优雅迷人的天鹅湖上,洁白的天鹅在这里调养生息,尽情嬉戏,迈着高傲的舞步,曲项向天歌。
我在景区内一户叫巴克力的蒙古族兄弟家里住了下来,他的妻子做了一锅美味的汤饭,请我一起吃,我此时已饥肠咕噜,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邀请,两碗汤饭下肚,吃了块饼子便和他们拉起了家常,直到深夜才休息。
巴音布鲁克小镇的私人小店里挂满了牧民采集的各类大小野生蘑菇和雪莲以及各类特色草药。这里的回民拉面色味俱佳,尤其是野蘑菇羊肉拌面味道鲜美,吸引着往来的游客。
从巴音布鲁克草原一路上行,翻越天山之巅,山上的杉树挺拔,高耸入云,路边的护栏是几根较为粗壮的钢丝,从车窗向下能看到云层从车下飘过,不时有大型平板车迎面驶来,让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凉气,努力握紧方向盘。一路向西,就是美丽的那拉提草原迎接着我的到来。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得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这里居住着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在那拉提景区乘坐区间车翻山越岭,最终到达空中草原那拉提,这里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草原风光。
一路向前,过新源,参观了伊帕尔汗薰衣草庄园;走伊宁,夜宿清水河镇;第二天天不亮就上高速直奔赛里木湖,途经宏伟壮观的果子沟大桥。赛里木湖位于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霍城县,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 071.9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赛里木湖水面坦荡,碧绿清澈,四周群山巍峨,幽林秀草。因为赛里木湖位于天山北坡紧邻伊犁河谷地带,地处西风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充沛降水,造就了这个淡水湖,所以赛里木湖又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4
民窑奇葩——磁州窑
磁州窑是古代北方一个庞大的民窑体系,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磁州的烧瓷历史较早,从北朝时就开始烧造青瓷,唐末五代生产白瓷。从北宋开始,磁州的烧瓷业经过长期生产演变形成了“白地黑花”的独特装饰工艺,在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磁州窑从市场需求出发,大量生产以碗、盘、盆、罐、缸、瓶、枕等为主的民用器物,占领了北方的陶瓷市场;同时,又以其简约质朴的造型,粗犷豪放的装饰风格,影响了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古、江西等地窑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在广泛的生产传播中,磁州窑的技艺还影响到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等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磁州窑的装饰内容具有浓郁的民间情趣,极富北方的民情、民风、民俗性,被誉为民俗博物馆或“民俗词典”。其装饰工艺多种多样,如划花、刻花、剔花、珍珠地、印塑等,特别是它学习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毛笔为工具的白地黑花装饰工艺,以自由、粗犷的画风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装饰内容,从而形成了质朴、洒脱、豪放的装饰语言和风格,产品黑白对比强烈,呈现出明快、舒展、生动的装饰艺术效果。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人物像磁州窑博物馆藏,高35厘米(图1)。此件中年男子人物像为文官造型,端坐于扶手椅之上。人物俊眉秀目,红唇黑髯,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黄褐色底的圆领窄袖长袍。坐像彩绘以红绿彩装饰为主,袍衫上以红、绿、黑三彩绘出装饰图案及腰部的革带。
红绿彩是指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磁州窑的红绿彩产品主要都是金代生产的。当时,与南宋隔江而治的金国处在多民族杂居、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时代,金文化中刚健豪放的品格,崇真尚实和以“俗”为美的审美风尚,给中原带来了一股清新质朴的气息,促进了以“俗”为美的金代院本、杂剧、诗词的发展。表现在陶瓷面貌上,色彩对比强烈、风格粗犷豪放的磁州窑白地黑花、大俗大雅的红绿彩瓷器得以脱颖而出。
金代磁州窑素胎蹲力士脊饰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土(图2)。口径7.8厘米,高23.5厘米。素胎,平顶,中空,面部特征似熊,眼部、双耳绘黑彩,短颈,上身,下着包肚,两手扶膝,做蹲坐状。
宋磁州窑白地褐彩草叶纹行炉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土(图3)。口径16厘米,底径7.7厘米,高12厘米。圆唇,宽平沿,直筒腹稍深,喇叭足。沿面上用褐色的釉料绘5组草叶纹,白地满釉。
宋磁州窑白地划牡丹纹叶形枕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土(图4)。长29.3厘米,宽28.5厘米,高18.5厘米。叶形枕面内划牡丹纹。枕面下为椭圆形墩,中空,有透气孔。
金代白地黑花篆书文字腰圆形枕磁州窑博物馆藏(图5)。长25.7厘米,宽21.8厘米,高12.3厘米。枕面用5条线作边框,内书6行篆文:“绣顶聚金不胜情,夏夜瓷枕自凉生。清魂内人游仙梦,有象纱橱枕水晶。”这首诗生动地阐述了瓷枕作为寝具在三伏夏日使用的妙处。
该枕底部有仰覆莲“张家造”窑戳,类似现代的商标。依迄今出土瓷枕的戳记来看,有“张家造”“王家造”“李家造”“赵家造”“常家造”“陈家造”等戳记,它们应都是以姓氏戳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其中以“张家造”的影响最大。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腰圆形枕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东艾口村出土(图6)。长28.5厘米,宽21.5厘米,高12.5厘米。枕面绘下山猛虎一只,十分写实,背景有松树、山石纹。枕周壁绘卷草纹,后壁上有一透气孔。
金代磁州窑素胎摩羯脊饰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土(图7)。高37厘米。素胎,造型为跃动的鱼,尾高甩,两只翅膀后翘,头上扬。翅下生两足,与腹底支柱成三角鼎立于筒瓦上,胎质粗而坚硬。
摩羯,也称摩伽罗、摩羯鱼,是梵文makara的汉译,源自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长鼻利齿、兽首鱼身、凶猛无比的“海中大鱼”。传说约4世纪末摩羯形象随佛教传人中国。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曰:“河西岸有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摩羯形象生动活泼,常作为佛家寺院屋脊上的装饰性建筑构件。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栀子花纹梅瓶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土(图8)。口径5.7厘米,底径7.8厘米,高31.8厘米。圆口,撇沿,短颈,溜肩,弧腹,平底。白地黑花纹饰分为三层,上下层各绘菊瓣纹一周,中层为缠枝栀子花。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风格,通常先在坯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以毛笔蘸斑花石画料(富含氧化铁)在其上书写绘画,最后罩透明釉烧成。出窑后,绘画纹饰形成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颇具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该件梅瓶上的菊瓣纹和栀子花纹饰笔墨简练大气,收放自如,使整件器物花香四溢,宛如“月明林下美人来”。
金代磁州窑素胎“龟鹤齐寿”盘模磁州窑博物馆藏,磁县观台镇磁州窑遗址出士(图9)。直径30厘米,厚3.7厘米。模具圆形,素胎。边缘为六瓣花口模,沿上刻卷草纹饰,模具底部从上至下阴刻龟、鹿、鹤三图,龟、鹿之间刻“福”字,左侧刻“龟鹤”,右侧刻“齐寿”字样,寓意“福禄双全,龟鹤齐寿”。
瓷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为“模印法”,即在干湿适宜的坯体上用模具压印纹饰,形成装饰图案。此件即为“模印法”中使用的压印模具,为盘模。
精比琢玉——耀州窑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耀州窑。从创烧干唐代的黄堡窑址,到延烧至今的陈炉,已有近1400年的延续烧瓷史。其早期和晚期兼烧黑、白、荼、黄、青、酱诸釉及各种釉彩瓷。从烧瓷工艺成熟的五代到鼎盛时期的宋代,再至金代,均以主烧优质青瓷著称于世。存此三个历史时期,更晋升为烧造贡瓷的贡窑,亦成为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青瓷窑址,素有“北方青瓷的代表”之称。
宋代鼎盛时期的耀州窑,从泥料制备、转轮就制和窑炉烧成等整个制瓷工艺流程,均达国内领先水平。所烧耀瓷器物种类繁多,餐具、酒具、茶具、香具、卧具、照明具、文房用具、玩具等应有尽有。其造型“巧如范金”,“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其胎质精细致密,“击其声,铿铿如也”;其青釉,“类余姚秘色”,“温温如也”。其所创新之独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装饰工艺,刀锋犀利,线条流畅,纹样生动,图案丰富,堪称“精比琢玉”,其宋代刻花青瓷更是位居刻花青瓷之冠。
“黄堡在金尤为重镇”,金代的耀瓷得已延续发展。最为成功之处是创烧出洁净、温润,犹如和田青白玉质感的月白釉瓷。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又尝见北客言,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所指的“白者为上”,即指金代耀瓷中的月白釉瓷。金代耀瓷与北宋时期相比,造型明显敦厚朴实;刻花和印花装饰往往采用开光式布局,以突显主题纹样。纹饰中除传统题材外,新出现了受北方草原民族影响的春水秋山之类,更加兼容了各民族的多种文化因素。
金代耀州窑月白釉鋬耳洗 耀州窑博物馆藏,1988年耀县柳林窖藏出土(图10)。口径15.4厘米,底径4厘米,高6厘米。圆唇,直口微敛,圆腹外鼓,坦底,卧足。口沿一侧有一月牙形鋬沿,下贴一环形立耳。施满釉,底足与环耳外侧露胎,月白釉呈青白色,釉厚均匀,温润如玉。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内底心饰一道下凹弦纹。整体精巧无比,为金代耀州窑月白釉瓷中的佳器。
此器之造型可追溯至9、10世纪由中亚地区传人我国的金银器单柄杯。南宋、金时期在南北方窑场如耀州窑、定窑以及景德镇、龙泉窑等均可见此类造型的瓷器。其中有纪年的时代多在12世纪后半叶及其以后。金代有确切纪年者,即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两件耀州窑青瓷錾耳洗均出土于北京。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口尊耀州窑博物馆藏,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窖藏出土(图11)。口径12.6厘米,底径5.8厘米,高11.5厘米。尖唇,口沿呈六瓣荷叶形花口。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足端刮釉露胎,胎表呈火石红色。腹内壁有6条出筋白线将器身分成六格,每格的口沿中部均向下翻卷,从口沿处俯视像一片舒展的荷叶。颈部刻蕉叶纹,腹部刻牡丹花叶纹。
尊最早为中国商周时的酒器,宋代以后瓷尊盛行,多用作宫廷陈设器。耀州窑宋代瓷尊的造型有高体和矮体两种,高体形尊出现于宋中期,此件荷叶花口尊的造型流行于北宋中晚期,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技法都极为精湛。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耀州窑博物馆藏,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图12)。口径11.9厘米,底径3.8厘米,高4.8厘米。碗施满釉,青绿色釉泛黄,釉薄明亮,圈足刮釉,足底露胎。碗内腹上壁刻一周弦纹,下饰划花水波和刻花三鱼纹。
北宋耀州窑青釉盒 耀州窑博物馆藏,1981年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图13)。口径9.7厘米,底径4.5厘米,高3.7厘米。子口,稍内敛,浅曲腹,下斜弧收,圈足。盒内底平坦。中间贴一头朝上的莲苞,3个小子盒呈“品”字排开,子盒间各粘贴一莲梗,三莲梗头分别为荷叶、蓬实和花蕾。施青釉,釉呈橄榄绿色,施釉至圈足,足底露胎。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耀州窑博物馆藏,铜川市耀州区出土(图14)。口径5.5厘米,底径8.8厘米,高30.5厘米。内口沿及器表通身施青釉,余皆露胎。釉色青绿,釉面开片。胎色灰白,质细腻。瓶身分三层装饰,肩部与胫部刻双层尖状覆仰莲瓣纹,腹部刻缠枝牡丹纹,以盛开的牡丹花作蜿蜒曲折的缠枝式布局,花朵和枝叶洒脱,刻工刚劲有力,线条活泼流畅,是宋金交界时期耀州窑刻花工艺中的杰出代表作。
梅瓶因形制优美实用,自宋代后普遍流行。辽、西夏及金代梅瓶均受北宋诸窑的影响,具有形体挺拔修长的特点。元代以后,又有诸多变化。造型上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碗耀州窑博物馆藏,2003年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窖藏出土(图15)。口径10.6厘米,底径4.7厘米,通高9.6厘米。由盖与钵式碗两部分组成。盖顶端有一瓜蒂状钮,盖面饰刻花牡丹纹。碗外腹部刻牡丹纹。通体施青釉,釉呈橄榄绿色。
刻花是宋代耀州窑青瓷独具特色的装饰手法,系用直刀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线,再用斜刀刻划出整个装饰纹样,削掉中间的残泥,使花纹清晰地凸现于坯胎之上。此件盖碗的图案由不规则的牡丹叶纹组成,似花又似叶,具有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其最具魅力之处是刻花工艺与釉色的完美结合。盖面、器腹壁的牡丹花叶纹与青绿明亮的釉色互相映衬,宽深的轮廓凹线处青釉聚集,呈现出深绿色;叶片、花朵处釉层轻薄,色泽略淡,使整件器物的釉色出现不同的色阶,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北宋耀州窑青釉胡人瓷塑耀州窑博物馆藏,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图16)。宽6.0厘米,残高6.5厘米。头像仅残存面部,模印制成。卷发,粗眉,圆眼,双目鼓起,鼻宽大,厚唇,有髭须,将胡人形象刻划得传神至极。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灰,纯净明亮。灰白胎。质细。
唐代,耀州窑所在地属京畿范围,有西域胡人居住于长安城。宋时,往来丝绸之路的胡商将耀瓷远销外域,外域人物形象便出现在耀瓷的瓷塑和纹样中。从该人物瓷塑的面部特征分析,应为头发卷曲双唇凸显的胡人,这是不同文明相互碰撞、东西文化相互交流和中外人民相互往来的反映与见证。故而,此件胡人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5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 纹饰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蒙元时代展示它博襟对世界文化无限包容的产物,他独具一种雄浑与刚健的可以震撼人心的美感。纹饰是器物美感的直接来源,本文以纹饰来起“窥斑见豹”之功,试图拨开元代青花瓷器的神秘面纱。
元青花纹饰的来源非常广泛,他首先受波斯文化影响较大,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带来了西域的文化和他们的审美情趣。很多纹饰来源于西亚金银器皿上的錾刻花纹,如缨络纹、几何纹、卷草纹等。其次它吸收了我国传统的丝绸、服饰、玉器、青铜器、金银器、建筑、石刻、造像等等的装饰纹样。一部分又直接借用宋金时期各大窑口的瓷器纹饰。人物纹饰题材主要来源于前朝的绘画、典籍、图谱、小说、戏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等等。元代是瓷器纹饰空前繁荣的时期,元青花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里程碑,是明清瓷器的滥觞,没有元代青花瓷器的繁荣就没有明清瓷器的极盛与辉煌。以下分类介绍一下元青的纹饰概况:
一、元代青花纹饰的组成单位
(一)主体纹饰
主体纹饰就是整个画面的中心纹饰,也是主题纹饰,是整个器皿纹饰中主要描绘的的对象,也是占整个画面主要空间的纹饰,我们直观看一件元代青花瓷器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或者说在画面中最突出的纹饰就是主体纹饰。主要描绘的内容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菊纹、缠枝莲纹、松竹梅纹、月影梅纹、莲池纹、瓜果藤蔓,还有鱼藻纹等等。以描绘人物为主的画面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等,题材非常丰富,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主体配合纹饰
主体配合纹饰是辅助主体纹饰完成画面的纹饰,也可以做单独装饰形成装饰条带,或纹饰层。用以填补和经营空白之处,或交代器物形体线条的转折关系。其中主要有牵牛花、海棠花、月季花、山茶花、鸡冠花、栀子花、枣花、萱草、灵芝、瓜纹、葡萄、石榴、梧桐,松树,竹子、梅花、柳树等等。有时辅助纹饰中的一些内容也会用来充当主题纹饰。
(三)辅助纹饰
辅助纹饰是协调各层主体纹饰和配合纹饰之间关系的纹饰,或者是用以增加美感的纹饰,辅助纹饰是各纹饰层之间的分割线、边角、和点缀点。这类纹饰的组成形式比较固定,变化不大。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边饰,类如玄纹、卷草纹、萱草纹、回文、锦底纹等。一般是以横向的二方连续方式排列的,或为同一方向连续排列或为正反交替排列。2、纹饰带,包括仰莲瓣、覆莲瓣、海水纹、蕉叶纹、如意纹、鳞状纹、火焰纹等等主要出现在器物的口沿、肩部和底部,起到纹饰起始及转折的作用,是整理画面,并使器物更具整体感的关键纹饰。主要以单个横向排列的二方连续方式为主。3、装饰雕件,即用于器物装饰的雕塑件,如器盖上的狮子钮、莲花钮、火珠钮、装饰手柄的蟠螭把、如意把、装饰壶流的火焰流、凤首流、装饰瓶和炉耳的云耳、戟耳、鱼耳、装饰大罐的兽头、衔环铺首,及器皿上的兽足、如意足等等,这些在器皿上出现时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器物及纹饰更为生动传神。
二、元青花纹饰组成的一般规律
(一)主题纹饰一般被安排在器物的直观面上,占据最为主要的空间,举个例子;蒙古族是一个嗜酒的民族,玉壶春瓶是一件酒器,当蒙古人出征、狩猎休憩时,围坐在草原之上。一只装满美酒的玉壶春瓶被放置在草地上,当人们低头执壶斟酒的一瞬间,看到最为直观的就是玉壶春瓶的瓶颈之下,下腹部略上的位置,主要纹饰必然要描绘在这个区域之中。还有青花、青花盘也是如此,中心纹饰必然在器皿内里的中心位置,因为这个面是最为直观的面。高足杯的主题纹饰一般描绘在碗身外壁,这是因为高足杯又称“把杯”或“马上杯”,故名在马上驰骋时可以握杯畅饮,我们不免会联想一下当他们举杯祝酒时看着高足杯外壁蓝色精美的花纹,欣赏之余会不会多喝几杯呢?当然也有少量的高足杯将主纹饰分别绘于高足杯的内外两面,这是否和蒙古族坐定江山之后,改变了原有的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方式逐渐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有关呢?还有平时摆放在家具案几之上的大罐,大瓶他们的主纹饰无疑要描绘于器壁正面偏上的位置,这是实用法则在起作用。我们在研究一件元代青花瓷器时,切莫忘记了这件瓷器最为根本的本质因素,他是一件做什么用的器皿?该怎么用?这些问题是考古学研究古代民风、民俗、的关键问题,往往我们只单方面的看待元青花是一件艺术品而他还是一件实用器这一方面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二)配合纹饰一般被安排在主题纹饰的画面之中,如以人物为主的画面中用以承托场景、渲染故事情节用的树木、山石、云气、月亮、房屋、家具等等。以龙凤为主纹饰的辅以云纹、火珠、花卉等。动物纹饰里常出现荷叶、水藻、松、竹、梅、蕉叶、地皮草等,这些纹饰出现在画面中会起到丰富充实画面平衡布局关系的作用。这些图案也会单独组成纹饰带在整个器皿纹饰中起到衔接、分割、调整、画面的作用。在运用中有一定得规律可寻,在场景试的构图中配合纹饰要以写实的方式出现,而二方连续式带状构图中的配和纹饰,图案化、平面趋向比较明显。他们的搭配关系有一定习惯用法,如蕉叶与瑞兽、龙纹与云纹火珠、凤纹与牡丹莲花、鱼纹与水藻、鸳鸯与荷叶柳树、瓜果与蕉叶山石等等会在同一画面里同时出现。
(三)辅助纹饰在使用中也有规律可寻。辅助纹饰带最常见的是仰覆莲瓣纹,它是单独莲瓣的重复横向排列,莲瓣之间互不搭界,常出现在器物的底部及肩部和器盖之上,莲瓣纹来于源佛教,这种纹饰在佛教里是用在佛座和佛像背光上的。用以表现佛祖、菩萨高贵而尊严的神性。其实在元代的青花瓷上的作用也与佛教类似,也是体现托座和衬托的作用,有了莲瓣纹的陪衬主体纹饰会显得更加华美富贵。莲瓣纹还有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形成开光,里面描绘杂宝,瑞兽等吉祥图案,也和佛教有着密切关系。海水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纹饰,一般用于口沿时是作为边饰出现的,在底部出现时就和莲瓣纹一样他构成一个装饰带,用于主体纹饰气氛的烘托,常与龙纹配合使用。狮子钮、莲花钮、火珠钮、蟠螭把、如意把、火焰流、凤首流、云耳、戟耳、鱼耳、兽头、衔环铺首、兽足等这些装饰雕件在使用的时候只强调点缀作用,不会大量平凡出现在一件器物上,是配合其他纹饰和整体造型来施展的。
松树的风格原文范文6
关键词:商标;中英文商标;文化差异;命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频繁往来,作为商品标志的商标的命名与翻译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对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企业财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英文商标的命名
商标作为企业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商品的符号,并随着商品交流的扩大而声名远扬。商标也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语言符号,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还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性。许多国际著名的商标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一个好的商标,如Coca-cola(可口可乐商标)能够为企业创造上亿元的销售业绩,而一个译名很差的商标,即使它所代表的产品质量优良,也可能使企业的销售滑坡。因此,产品想要参与国际竞争,除了要保证质量外,还要拥有世界通行性的商标来宣传产品。
商标总是与企业创始人、产地相关联。不同地域赋予商品不同的文化内涵。结合商品命名理解商标词的来源,是正确翻译商标词的前提条件。
(一)来源
1.人名商标词
许多商标是人名商标词,如:Ford(福特)、Benz(奔驰)、Sassoon(沙宣)、LI-NING(李宁)、YUE-SAI(羽西)、Chanel(夏奈儿)等。有时商标也选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神灵名称,或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名,如Nike(耐克)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名,Angel(安吉尔)是保护神名。
2.地名商标词
很多商标都是由产地而得名,如Cashmere(开司米毛线)是由产地Cashmere而得名;Nokia(诺基亚)是芬兰北部的一小镇名,最初的诺基亚公司建于此地;Longines(浪琴)是瑞士圣依梅尔附近的一小村庄,弗兰西龙和大卫在此创建了手表制造厂。诸如此类的还有:Champagne(香槟酒)由法国香槟酒产地而得名;青岛啤酒(Qingdao);上海羊毛衫(Shanghai)等。
3.外来词商标词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商标是出自外来词,如LUX(力士香皂)取自拉丁语,意为“日光”。该商标词会使人立刻联想到“日光浴与健康肤色”。再如洗发剂Shampoo(香波)源自印地语Champo,意为“按摩、推拿”。该词专指洗发,指示洗发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搓揉,同时对头发进行按摩。SONY源自拉丁文Sonus,意为“声音”。
4.臆造商标词
商标设计人根据一定的意图,借助某种构成法或完全按照其主观臆想,凭空杜撰一些新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商标命名方式,如Kodak(柯达),让人联想到按下快门的一瞬,具有动感的声音;Haier(海尔)与higher谐音,意为更高更好的;Supor(苏泊尔)与super谐音,意为极好的。
(二)命名的原则
1.可记性原则
创立品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使消费者对品牌有一个较高的认知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商标应该从本质上是便于记忆的,这样可以促进消费者对商标的回忆。在命名时人们常注意以下要点:(1)精短,名称越精短越容易记住。如海尔、长虹、SONY、IBM等品牌,人们一看便会过目不忘。(2)上口,即有较强的语感。商标必须容易发音、朗朗上口,读起来语感好,读音响亮,避免使用难发音或音韵不好的字。(3)新颖,即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商标要有时代感,体现创新精神,它会强调品牌个性,扩大差异感,从而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2.意义性原则
意义性原则是指商标本身具有含义,而这种含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商品的某些信息,如关于它的优点,性能及使用它的好处。这种商标或者可以提示产品,或者可以吸收顾客。如Tide汰渍洗衣粉传递该商品去除污渍的功效。
3.联想性原则
赋予商标以其所代表的产品功能的某种寓言,或明示,或暗喻,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商标与产品功能在意念上有所联系,启发联想,对品牌营销和占领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如“娃哈哈”饮料寓意孩子们喝了笑哈哈;雀巢奶粉有“舒适”和“依偎”的寓意,如小鸟一般在鸟窝里受到良好照顾。
4.适应市场环境原则
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因民间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的差异,使得消费者对同一品牌名称的认知和联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商标命名要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免商标在消费者中产生误解。
5.个性原则
商标贵在有个性,只有不与其他品牌名称相混淆,才有利于发挥商标独到的魅力,给消费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经久难忘。突出个性和独到风格的方式很多,有采用人名或肖像作为商标的,有以产品特征命名的,有以消费情结命名的,也可以运用数字的巧妙组合命名等。
6.合法性原则
商标受到法律保护是最关键的。商标的命名与翻译首先要注意该商标名称是否在允许注册的范围内,其次,要考虑该名称是否有侵权行为,若是已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被注册,且存在冲突,则必须重新命名。
二、商标词的翻译特征
商标名称是凝聚命名者旨趣的广告语,其根本目的在于:诱人注意 ,引起兴趣,刺激欲望,令人行动,它必须明确、清楚和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因而商标词的好坏给消费者的心理刺激是完全不同的,如Weichuan味全(食品商标,喻五味俱全)。商标词还应具备一定思想性和内涵,具有象征意义,易使人产生联想,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加深人们对商品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如Nike耐克运动系列产品(英文含义为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象征着胜利)。另外,商标词还应简洁独特,使人们在不断的重复中,强化记忆,例如GM汽车,TCL王牌彩电,7-UP七喜饮料等。最后,商标的形象生动性,也同样不可忽视,例如Kiss Me奇士美口红,Pentium奔腾电脑。
在国际贸易不断增长的今天,商标也日益具有国际性。商标所代表的是产品乃至整个企业的形象。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商标词的翻译倍受瞩目。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所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消费观念的不同,中英文互译须涉及到文化的差异,因而翻译中的对等也仅仅是相对的对等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商标心理。一个成功的译名的标志应该是能吸引目标语消费者,激发美好的想象与购买欲望,品牌名翻译应同原文一样,对译名接受者产生相等或接近相等的宣传效果。商品要出口到国外,要让外国顾客喜欢,首先就要让外国顾客乐于接受该商品的信息,即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译文商标词应尽量兼顾外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商标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商品与外国文化上的共同的特征,尽可能地向外国文化贴近以求得他人的共识。因此,商标词除了能够反应商品属性之外,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
三、中文商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习惯。由于中、英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及认知模式的巨大差异,跨文化语用失误时有发生,成为中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以下以中文商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来说明重视商标翻译的意义。
(一)译名不符合英语文化
中国的商标出口到国外时,却往往忽略了文化冲突的存在,使译名在国外不受欢迎从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上海白翎钢笔物美价廉,但打入国际市场后,在英美国家却无人问津。原因是它的英语商标被直译成White Feather,而在英美文化里White Feather具有软弱、胆怯的内涵。帆船牌地毯译成Junk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因为Junk在英文中除指中国帆船外还指废弃物或破烂的旧物。有的汉语商标词在汉语里有美好的形象与象征意义,但直译成英语后,其文化联想意义则截然相反。如商标名为海燕的电视机,它使我们联想起搏击风浪的勇敢者,奋进者的形象。然而直译成Petrel,在西方人眼里则有“不祥之兆”的含义。
(二)译名不雅观
紫罗兰牌男式衬衫在出口时受挫是因为其译名Pansy引起的歧义。Pansy在英美国家是贬义及侮蔑语,指女性化的男子或搞同性恋的男人。这样商标的衣服自然引不起男士的购买欲望。另外,一些取自动物名称的汉语商标,在英译时并非所有的都可以直译,因为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对动物所赋予的联想不同。威武凶猛在中国是与虎相联的,而在西方则与狮相联。可见,在翻译动物类商标时,一定要搞清它在西方文化中有无不良的联想,否则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比如中国的金鸡闹钟,它的译名Golden Cock就损害了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因为英美国家除了用cock指雄鸡外,还指人体的某种器官,所以Golden Cock看起来显得很粗俗。而同是金鸡牌的鞋油,译者把Cock换成了Rooster,Golden Rooster形象威武挺拔,就很能吸引国外顾客。
(三)音译的译名是具有不良意义的英文词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都是由拉丁字母组成的。一个商标词的汉语拼音有可能碰巧是英语中某个具有不良意义的英文词。在音译汉语商标时,译者应注意译名是否恰巧与英语中某一词语拼写相同或相似,是否可能引起令人不快的联想。比如商标名为芳芳的一种口红,中国人看到会与“花容月貌”等联系起来,可音译成汉语拼音Fangfang后,将不为英美人所接受,因为f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指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毒牙”牌口红其销路可想而知。中国的名茶茉莉花远销欧美,但是在东南亚亚裔区却不受欢迎。原因是“茉莉”谐了“没利”的音,犯了不吉祥的忌讳。后来把“茉莉”改为“牟利”,茶还是原来的茶,销售却立即大增。
(四)译名平淡无奇
在我国,松树(Pine),竹子(Bamboo),梅花(Plum)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汉语中都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分别喻义“青春活力”,“坚韧不拔”,“玉质冰姿”的品质。但在英语文化中,这三种植物均平淡无奇,没有任何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他植物,如(Chrysanthemum),荷花(Lotus)等都是在中文里具有某些意义,译成英文后却难以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产生共鸣。中国人一看到这些商标,立即会产生美好的联想。而外国人除非通晓中国文化,看见这些商标,只会把它们归入普通的花卉一类,不会想起“高雅”,“刚毅”,“圣洁”等这些内涵。
(五)译名含有政治隐喻
翻译商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商标的意义及其所涉及的文化因素,还要考虑到政治因素,如大鹏牌帆布鞋的英语商标为ROC,大鹏是中国神话中的大鸟,roc在英语中指中东地区神话中的大鸟,从意义上说,翻译得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商标,三个字母都大写,与“中华民国”的英文所写一模一样。因此,ROC出现在我国出口商品的商标上是极不恰当的。该商标大可简练地译成Eagle。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重视产品的商标翻译,将直接影响到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情况。
四、常见的商标翻译法
商标的命名与翻译应根据商品自身的特点,商标的读音、意义,英语商标构词法以及目标语国的文化背景等,创造性地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译文商标,使商标词具有国际化形象。以下是归纳的三种常见的商标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1.纯音译法
纯音译法即忠于原商标发音的译法,按照中文商标的发音来翻译时,主要适用于以我国地名、名胜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事物来命名的商品。比如中国的茅台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因此音译为Maotai仍不失其本色。如今中国功夫(Chinese Gongfu)风靡世界,广为世人所知,“Gongfu”也成为英语中新的外来词,所以,功夫牌轻便鞋便可音译为Gongfu。传统上,我国的商品商标和企业标识习惯使用汉语拼音。目前也有一些产品,如像长虹(Changhong)、春兰(Chunlan)、健力宝(Jianlibao)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但这只是少数。汉语拼音很难实现国际化,不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英文商标的读音翻译成中文时,因无法找到对等的词,基本上用汉字对应其音节,不带有汉语意思。例如Sony(索尼)、Nokia(诺基亚)、Rolls-Royce(劳斯莱斯)、Rolex(劳力士)、Kodak(柯达)、Pantene(潘婷)、Philips(飞利浦)、Sharp(夏普) 、Nike(耐克)等采用的是音译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些中译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虽然在汉语中毫无意义,却响亮好听,用字简单干脆,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字,并且由于都是臆造词汇,看起来新颖独特,很快就能抓住顾客的注意力。
2.谐音取意法
谐音取意法就是翻译时在同义或近义词中选取有吉祥之意的字眼来组成译名,以适应顾客的文化心理取向。这种翻译方法注意音、形、 意三位一体,它既表音,又达意,且传神。如香皂Safeguard(舒肤佳),“舒”给人以清爽、舒服的感受。“肤”表商品的用途,“佳”表商品的功能效果。药品Quick,中文译名“快克”让人联想到此药能迅速克服疾病。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化妆品Avon(雅芳)、洗衣粉Tide(汰渍)、牙膏Colagate(高露洁)、Contac(康泰克)、Boeing(波音)、深圳服装Choose(乔士)、广州果奶Robust(乐百士)等。
一般情况下,若原语商标构不成意义,属新奇型或专有独用型,我们多采用音译法。采用音译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之美,体现商品的异国情调或正宗特色,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意译法
1.直接意译法
直译法即将原语按基本词义翻译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译的商标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
(1)原商标是为外国人所喜爱的一些动物名称。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是世界罕见的珍稀动物,它那可爱的形象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熊猫电器就可直译为Panda,以这样的名字命名的电器自然会是品质优良,给消费者信得过,放得心的感觉。天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优雅美丽的象征,小天鹅商标就可直接译为Little Swan。以动物为商标还有红鸟(Red Bird)、三鹿牛奶(Three Deer)、猴王(Monkey)、骆驼(Camel)、美洲虎(Jaguar)等。
(2)代表古老文明且为外国所熟知的事物。长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不到长城非好汉”也已成了英语中的一个惯用语,长城牌电扇直译为Great Wall。
(3)东西方文化中都认可的事物。星星不仅在中国具有神秘的美,在西方广告中也经常被使用,因此,双星鞋可直译为Double Star,金星奶粉则译为Golden Star。而“Forever”一词非常恰当地为“永久”牌自行车作了“经久耐用,直至永远”的活广告。其它属于此类的商标还有钻石手表(Diamond)、蓝天牌牙膏(Blue Sky)。
直译法不仅保留了原名的特点,有时还能准确传达原名的信息与情感,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比如:蜂花洗发水译为Bee & Flower使人感到使用该产品后会像鲜花一样芳香宜人。
2.臆想法
臆想法是指译者经过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而凭借“主观臆想”将英文商标翻译成具有创新性的中文译名。洗发水Rejoice的翻译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其原商标对于普通中国大众特别是不懂英语的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中文译名“飘柔”却是家喻户晓,拥有极高的知名度。Rejoice的原义是“愉悦,欢喜”,若直接翻译过来,意义虽然讨喜,却平淡无奇,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采用臆想法译成“飘柔”,令人联想到秀发飘逸柔顺。诸如此类的还有牙膏Crest(佳洁士)、洗发水Head&Shoulder(海飞丝)、Ariel(碧浪)等。
(三)音意结合法
顾名思义,音意结合法是音译法与意译法的结合,要求译名既要能表示原商标的含意,又要有与原名相似的读音,在商标词翻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这种译法的商标名往往独特生动,给人深刻印象,最能体现商标设计者的意图,别具一格。最为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Coca-cola,它被译为“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又使人一听便知是饮料商标。这就把原来本无特定含义的词译得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而且“ 可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饮料的代名词,可见其译名在文化中的渗透力。再如举世闻名的男子服饰商标Goldlion,意译本是“金狮”,但译者为使商品更添富丽堂皇的气派,并满足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将gold一词保留;而lion一词采用音译手法,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驰名全中国的“金利来”商标。杭州西泠电器集团的英文商标为Serene。Serene在英语里是一个很美的词汇,常用于诗歌表示“宁静、安宁”,而它从发音上又可被视为西泠的谐音。因此,Serene既有意境美,又极确切地传达出西泠空调平静的工作特点。一个宁静、无噪音的家用电器无疑是大受欢迎的。中国著名商标Youngor(雅戈尔),与younger谐音,象征着更年轻。瑞星牌电脑译为Rising(英文意为“冉冉升起”),使人联想到中国又一个品牌诞生了。其它利用音意相结合翻译成功的例子还有Unilevel(联合利华)、Lucky(乐凯胶卷)、Warrior(回力牌运动鞋)等。
五、结语
从以上的中英文商标翻译实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译文读者能否与原文读者一样顺利地得到大致相同的理解与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译者在转换中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了解英汉读者的语言文化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遵循社会文化习惯,避免在翻译中出现失误。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握住调整翻译的准绳,保证译文的效果。
一个商标的译文优劣可能决定着带此商标的商品的国际命运。商标翻译应了解该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中英文商标的命名及翻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的命名与互译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朝着更加简洁、形象,更加注重内涵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建平. 试论民族心理与商标语言创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2] 李燕. 试谈汉语商标的翻译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0(2).
[3] 朱娥. 商标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2).
[4] 史玉娟. 从文化差异看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原则[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5] 腾延江. 商标英译中的文化失语现象[J]. 山东外语教学, 2004(8).
[6] 肖辉, 陶玉康.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
[7] 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8] 罗选民. 中华翻译文摘[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