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一、《管理学原理》常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仍停留在教师完全主导的状态,大部分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更快地传递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但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书中章节的内容去讲授,很难把每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而学生大多不懂得自己归纳整理,也不懂得自己扩充知识点,被动听课、被动思考,专业知识得不到提高和深入,日积月累,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使上课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要。
2.教学内容理论多、应用少。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们较多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实际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概念、实际能力和操作技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也考虑较少,教师和学生缺乏良性沟通,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多媒体教学存在误区。多媒体教学手段,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使得一些过去在黑板上不易讲清的管理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变得更加直观,学生更易接受。但在使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只顾看大屏幕,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少;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对教材条条框框的复制,没有巧妙的设计,反而不如传统讲授法能锻炼教师的讲解、表达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的实际运用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为了达到案例分析法的预期效果,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把握。
1.立足大纲,精选真实典型的案例
大纲对《管理学原理》内容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块:
①管理学基本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和属性、管理者、管理对象、研究方法、管理原理与手段、管理职能等,让学生对管理学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②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包括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让学生结合不同历史阶段,来了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把握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趋势。③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和创新等,让学生掌握各种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了解各职能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技能、管理素养和领导能力。
管理案例的选择,一般选用企业典型管理实例,再现企业真实管理场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实际感受和解决实际问题。而选择典型,是因为典型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让人印象深刻,还因为它会延伸、拓展,引人深入思考问题,得到启发。
为了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取材都是来自经典案例、知名刊物和网站、热点事件,或者是特定的时期发生的关键事件、重大事件等:
①经典《管理学》教材中的案例:比如国内的芮明杰、周三多等知名教授主编的教材中的案例。②知名刊物和网站:如《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等知名刊物和《新华网》、《人民网》、《全景网》等知名网站。③热点事件的有关报道:比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超级女生等。热点事件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但在材料整理中,要求取材权威媒体、保证材料的客观真实性。④社会调查或访谈:以专题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和调研,最后把学生调查的情况汇总起来,通过老师的启发,使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能够分析解答。
2.不拘一格,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应注意效果,要根据教材所讲授内容,选择鲜活的管理学案例,比如针对社会责任内容,在教学中可引入王老吉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针对组织变革内容,可分析“海尔”集团的组织周期及变化;针对领导职能理论,可分析王石的领导艺术等等。在案例分析中,还应注意布置合理的问题进行讨论,拟定讨论目标,让同学们充分地讨论分析。
在案例分析讨论的具体组织过程中,可以用以下形式多样的行为引导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①分组讨论。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案例讨论小组,尽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每组10人左右,确定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案例背景资料、组织发言提纲、参与讨论交流、回答同学提问等等。通过思维碰撞、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还能够促进小组竞争,提高讨论质量。如:在讲到《管理学原理》有关《组织》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组织与组织机构设计,可让学生分组模拟建立公司,要求组员之间相互配合,介绍公司结构组建情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内容。②情景模拟。给出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让案例场景在现实中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和面对问题。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案例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沟通、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人事管理》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讲解人员招聘环节,可以安排学生模拟招聘场景,自拟问题,轮流解答,汇总并优化答案。通过这种情景模拟,能为学生将来进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③大脑风暴法。针对具体问题,大家 (10人左右)围坐在一起,自由发言。有一位做主持人,鼓励尽量多提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互相启发、鼓励形式多样的观点且禁止批判,任何人都不能对发言者加以评价、反驳或者作结论,但允许协商联合提意见,所有意见都记录下来,会后做总结归纳。④辩论赛。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给出相异的解决方案,由支持不同意见的同学组成辩论小组,展开辩论。可以参考正规辩论赛的形式,比如人数、发言程序、评委等。也可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方,分坐在教室两边,自由辩论,由老师或班干部主持,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总结。⑤运用多媒体。充分运用电脑、网络、投影仪、摄像机等现代通讯设备,制作成有利于增强表现力的课件。比如将案例制成视频进行播放,通过形、声、情并茂来增强感染力。当然多媒体课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要重点突出,逻辑合理。再有,授课时多媒体课件可与板书同时使用,及时调整课堂气氛,改进课堂效果。
3.抓好课前准备和评价考核
①课前准备。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对于提升案例分析法的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在精选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提前在头脑中预演讨论过程,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分析讨论的框架;提前给学生分派任务;分组或是分好角色;分发案例资料及要讨论的问题。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案例,思考问题,查阅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搜集必要的背景资料和佐证材料;进行角色换位,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结合企业的背景、市场环境、竞争状态等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结论,准备发言提纲,多媒体与案例分析法研讨发言、讨论,加以修正定稿。
②评价考核。为提升《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对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要予以评价考核,学生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分析和表达水平、组织能力等,可由老师、课代表、各小组长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并做好记录,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可给予表扬和奖励,比如评选最佳组员、最佳组长、最佳辩手等,考核结果同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学业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课程,课程的教学需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为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综合利用,发挥协同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潜能,使其达到理解、应用管理理论,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琪,邓小飞,李毅德.《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管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21-02
高职教育已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的目标,这一目标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要求《管理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又要注重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目标、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始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种方法最早用于工商管理,如今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着重探究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以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以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活动为教学主线,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能突出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植根于现实之中、在直观的生活世界情境中展开的。它不仅能够使管理学捕捉实践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深刻洞见和准确把握,从而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在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供学生自主思考研究。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突出了管理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的重心就是培养专业管理能力。采用案例教学以后,可以提供给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的管理案例,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真实样本,从而能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传统的教学方法亟需改变
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信息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由于案例本身具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误解,把举例子简单地认为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通过案例要解决什么样的管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专家雷诺慈的教学目标分层法,将案例进行与教学目标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应配合教学内容的进行案例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行为表现。
2.案例的选择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要想使得课程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要想案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选择来选择案例。所选取的案例要具备几个本特征:第一,真实性。切不可杜撰,胡编乱造,案例应当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过程。第二,经典性。案例不要害怕老,只要能真切地反映出问题,与课程所讲内容紧密结合,案例中的问题能够发人深思。第三,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参与,所以案例要具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和讨论的作用。
(2)案例的来源。现在教师找案例主要运用一些MBA经典案例,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管理案例,还有一些是国内的经典案例,更多的案例来自一些新闻、报刊杂志等。一般MBA的经典案例都是从哈佛案例库中选取的,案例中提到的企业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商品以及其它媒介获取的一些信息、经典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国内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等三大案例中心,案例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环境,也非常受欢迎,但数量少。最后,案例内容的要注重案例的理论性、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方能保证案例的质量,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解决问题。
(3)案例资料的组织整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选择的案例会很长,若不加以整理,会影响课堂效果。课堂时间的分配要注意,切不可让过长的案例占用太多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案例进行整理,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最好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信息量也要适当。
(4)授课对象的学习准备。授课教师除了自己要准备课程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在知识上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有较完备的专业图书馆,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所要准备的知识点。最后,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3.案例的展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计划好:案例呈现的时间,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以例引理,就是先呈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从案例中的讨论过程中推理原理。这种做法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管理学决策部分,有一章节是决策的影响因素,可选择一个经典案例,比如迪斯尼在法国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抽象的知识点。二是以理引例,就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原理,后呈现案例。主要作用在于抽选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的讨论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来。教师可通过分组竞争、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组织讨论。通常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的分配。除了要注意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间外,由于学生较多,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人数以及参与程度。
(2)控制进程。教师要发挥有效控制课堂的能力,既要善于控制学生的过度激动的场面,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争论。
(3)点评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就学生所有的讨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肯行,不足之处也要提出。同时,教师也结合教学目标发表个人的独特的见解。最后,要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索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创新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所限,特别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程度不高,这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案例教学才会在以后应用得更为广泛,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丽.基于流程的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要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2]金妙翠.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2,(6).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3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事管理学;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R-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40-01
案例教学法在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已使用多年,尤其在法学、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药事管理学课程又是由医药学、法学、管理学相关内容构成。[1]学科内容、结构等客观属性决定了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本文就实践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药事管理学》是我校药学院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理论教学计划48学时。教学进行中案例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基础理论讲授前,向学生分发完整的案例内容;②授课过程中,理论与案例内容相互结合,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③授课结束时,以案例为依托,学生分组、分别扮演相应角色进行讨论。为达到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1优化案例库:药事管理学经典案例是该教学法成功推行的重要保障。案例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案例描述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色扮演者判断环境的真实性。二是系统性,案例描述不仅仅孤立阐述事件发生过程。“案例”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外部环境、事件内部运行状态,这需要法学、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案例剖析。三是典型性,近年来发生药品不良事件,诸如,刺五加注射剂事件、毒胶囊事件等。这些案例都是医药界、学术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
1.2问题的设计:优质的案例还要配合有针对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求能够切入事件发生的本质,还要兼顾引导学生深刻性的思考,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应用相关学科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案例教学通常设置两种问题,即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允许学生阐述较多开放式观点。封闭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想法,这类问题对于数据、结论的回答比较有效。[2]
1.3讨论的开展:分组讨论与学生角色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讨论课的必要事项,这也是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反馈学生接受程度的有效方法。开展讨论课分为课堂讨论阶段和讨论总结阶段;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事项,案例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教师可以在一名或若干名学生回答案例涉及的问题后,寻找答案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并提出对应措施。同时,针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必要的引导,使讨论重新回到问题主旨,并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化。
2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引入一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在于优点大于缺点,否则没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确实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调动学生主动性参与角色定位解决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1案例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角色定位,直接面对药学实践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应用药事管理学基本理论解决实例所涉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确保理论直接应用于药学实践,这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药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兴趣和决策实际问题的信心。
2.2案例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问题充分准备。实践教学发现,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对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发表评论。因较为宽松的环境,讨论也容易开展得比较深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宽思维,从而向教师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3]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有哪些疑问和问题,并且针对这些疑问和问题事先进行书面答案的整理,这期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要求案例指导教师要对诸多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3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有目共睹,但其缺点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3.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冲突:由于当前高校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此种方法,教师是绝对主要角色,学生作为被动听众只要做好笔记按时听讲基本能够面对相关课程的问题。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教学初始阶段参与讨论不积极或干脆不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平衡其他学习方法带来思维惯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2案例本身的限制:案例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即是案例本身的质量,编撰优质的案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受政策、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很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编撰的案例,可能连续使用几个教学循环后,案例与市场管理环境、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契合。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寻找新的案例,这就需要继续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经济方面的偿付。针对案例本身的问题,笔者以为,如果广泛开始案例教学法,有必要加强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获取经典案例,不断填充教学素材。此外,近年来有些高校针对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科研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例匮乏的窘境。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一方面增加了本课程教学法的多样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药学人才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案例教学法,重点在案例建设和教学技术的运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孟锐.药事管理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思考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不够规范、丰富、合理,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
案例教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案例质量影响。目前国内案例教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国外案例过多,本土案例较少。国外企业文化背景和国内差异极大,且国外案例一般较长,学生对案例的制度背景等多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分析案例;案例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只局限于知识点;案例只重叙述,而缺乏必要背景材料,致使学生无法进入角色进行分析;案例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案例缺乏科学设计。
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多种角色,既要做案例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又要做好引导者和激励者,还要充当观点的提炼者和总结者。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能力,但由于条件限制,教师无法长期深入企业,一些教师甚至没有任何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
(三)学生适应案例能力不强,积极性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已经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同时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方式普遍适应不足,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答非所问,形成畏难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固定课时限制了案例教学的运用
管理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通常是在第一学期开设,课时一般在70学时左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较为耗费课时的教学方法,讨论一个案例有时就需要1~2个课时,如果案例教学课时所占比例太多,就会影响基础理论的讲授时间,而对于大一学生而言,系统理论知识还应该是主体。这个度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形成理论讲授仓促、深度不足、案例教学也不能充分开展的状况。
二、完善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
1.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易于接受的程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
2.选择典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管理理论知识,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转化为技能。
3.选取案例时要注意国内外案例相结合,突出本土化案例。属于管理基本理论与原则研究性问题可直接选用国外优秀案例;而对于具体管理实践环节的研究,最好选用国内案例。
4.选取案例要新颖,有吸引力,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5.案例要短小精悍,难易适度,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案例教学的投入,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要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硬件设施的建设。如“管理案例库”“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创建等。这样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管理实践,使管理学的教学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案例教学研讨会,或外出观摩,或聘请专家、教授,讲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点、关键步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安排管理学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三)提高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做好导演角色,把握方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广开言路积极发言,要充分给予每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应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作为期末成绩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
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可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做一些适当调整,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对一般内容讲授要点,则可节省时间进行案例教学。
(五)采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形式要不拘一格多样化,寓言故事、经典名著、拓展游戏、精彩电影等等都可作为案例教学形式,如讲授组织文化、领导、沟通时可放映《亮剑》片段,感受亮剑精神;讲授决策时,可通过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既增强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陶应虎.案例教学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 管理学课程 高职高专
[作者简介]宿金勇(1957- ),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河南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28-02
随着社会对需求型人才的革新,推动了高职高专的迅猛发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精神,高职高专必须要树立新的培养方向,将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作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够体现与把握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才能展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特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展示时代的新需求,这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特征
各种课程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自然具备不同的特征,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中自然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性。管理学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但具备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为其他专业研究和学习提供基本技能与管理方法。该课程具备概念抽象及完整特征,建立于计划、领导、组织及控制几大职能上,其内容具有较广适用性和突出的理论特征。和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较,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认为理论空洞无物,根本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理论来作指导的道理。还有很多学生希望教师所讲知识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上。
2.普遍性。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管理,这种例子在现实之中无处不在。加之如今网络通信发展极大扩展了学生的信息量,学生具备了依据各种新闻及生活实例来评论的条件,经常对各种经济管理提出各自幼稚看法,因此许多学生虽然对管理学课程感兴趣,但是又存在各种偏见。
3.艺术性。管理学虽然是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一门学科,却也具备明显的艺术性,主要是源自于管理现象自身特征。事实上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人,但是人却具备能动性,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管理方式不同必然最后结果也不相同。同样,管理环境间的差异也必然影响最终管理结果,许多初学者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各种因素必然导致学生感觉该课程原理与方法太枯燥抽象,而操作起来难以琢磨,结果又是那么难以计量,往往感觉学习起来无法下手。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要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就必须要从教学现状中探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改革才具有实际意义。总体来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较呆板。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沿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法,这种方式教师是教学主角,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事实上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管理学理念及思想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知名学者指出,如果仅凭讲座与管理理念,是不可能提升人们的管理技能的。加之高职学生大都厌倦理论知识,对这种教法本身就具有抵触情绪,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难度极大。
2.采用案例分析法缺乏科学性。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改革传统教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着重于师生间互动与学生自由的发挥,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选择案例上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本校实际而选择大型经典案例;某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案例教学,将两者关系割裂开来。这两种情况都阻碍了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师生间的互动性差。在许多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典型问题,那就是师生之间缺乏基本互动和交流,整个课堂几乎就是教师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本身综合性就较强,理论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不能为学生提供管理机会,极大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针对管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操作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出新的基本原则。管理学课程的构建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两个基本点”,一是仿真出真实教学环境,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企业家访谈、角色扮演以及网上冲浪等各种教学模式使用于教学体系中,引入社会上热点任务及新闻话题等大家关注问题作为学生思考与争论的焦点,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管理技能。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及学习能力,通过管理学课程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课程,进而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习惯。还要将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引进教学活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2.依据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和其他学校有不同之处,主要是要为实践而打基础,因此,管理学课程必须要树立够用原则,以培养学生管理思维为重点;同时还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实训、讨论、学生自学以及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事实上,合理的案例教学有效推动了管理学课程发展,是管理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对管理学教学进行改进就要重视案例教学。比如为学生讲述企业文化时,可以引用海尔、沃尔玛等各知名企业作为案例;在讲解竞争战略方式教学时,可以重点探析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企业间竞争。通过各种案例的探析,学生不但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所具备的科学性,也能全面认识管理的艺术性与复杂性。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管理思维,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案例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属于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教学的进程,指引学生讨论并思考,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4.通过强有力的实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哪种课程都必须要以实训作为基础条件,只有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自然,管理学课程也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管理学课程不但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还要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实训体验、管理游戏以及影像放映等各种方式。构建出培训公司,让大学生分组建立自己的公司,通过模拟公司来实施定位目标顾客、规划公司发展战略、实战推销、分析领导风格的优缺点等多种实训项目。事实上,学生可以多看看企业家及创业者的讲座,从而真实感受到各个企业家的风采与管理精髓。
5.将自学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学式教学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一具体或者某一个方向作为命题导向,让学生讨论与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在探讨中构建新思路,提出新问题及新观点,还要让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及汇报学习体会,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管理的思想时,就要让学生先查询各种资料,之后围绕着哪一类管理思想更为优越实施自主讨论,通过群体的讨论、团队间学习及协作学习等方式,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分析管理思想之间的优点与局限性,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及素质,还应该讨论典范管理者的优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深刻了解与认识一些有效管理者,还能够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培养个人素质及能力,进而实现他们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且通过彼此之间的激烈讨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要紧密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这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因此,一定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培养原则,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职高专的管理学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朝着应用型及技能型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邵瑞银.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王颖.《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3).
[3]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