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美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美术范文1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与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充分挖掘少儿美术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它是中、小学美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美术素养,陶冶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形成和发展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少儿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而涉及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缺欠,其对孩子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浅谈几点:
一、少儿美术的激趣功能
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认为教学效果如何,主要看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在相声、小品被众多人所喜爱的同时,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卡通、美术也迅速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青睐,当日本等的卡通、美术涌进我国时,也带动了我国卡通、美术的发展。现在少儿每天看的动画片,几岁小孩、甚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如饥似渴地翻看的卡通、美术书籍,均成为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精神食粮之一。究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少儿的生理、心理条件,造成少儿观察事物时只注意观察他感兴趣的或者他所观察感觉到的部分、这一部分信息被夸大的存入大脑,而另一部分不被感知的则被简化或忽略,所以少儿在再现物体时(绘画过程中),画出了具有夸张变形的物象。少儿在观看动画片、卡通中通过夸张变形的形象时,与自己头脑中存取的形象或者和自己所描绘的夸张变形物象正好“不谋而合”,于是产生出一种无意识的“亲和力”、“亲切感”和“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倍受少儿喜爱。另一方面这种被夸张了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往往有很多反常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有激趣的功能,这就更一步受到少儿的偏爱。所以少儿在电视机前搜索一个又一个的动画片频道不愿意关上,独自拿着一本又一本卡通美术书翻阅不愿意放下,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对一幅又一幅美术作品仔细品味而不愿意下课,并且少儿边看、边笑、边议论……。在小学美术课引入少儿美术,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其如让学生在吃白米饭的同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各种香甜可口的、原滋原味的纯天然的蔬菜、水果一样,其色、香、味、形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少年儿童。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通过美术教学,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局面,达到了使全体学生的素质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标。
二、少儿美术的双基素质功能
少儿美术的“双基”指:有关少儿美术的初步含义、基本语言、特性、作用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选材、立意、构思、趣味构成与表现手法、造型绘图等操作技能。通过少儿美术的教学,学生获得了有关少儿美术的基础知识,形成了有关的技能。
三、少儿美术的陶情、育人功能
(1)美术中的艺术形象对学生的陶冶 一方面少儿美术中的艺术形象虽然大多数用笔练,但决不是草率乱涂画而成的,而是通过作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再经过夸张变形并反复修改而得到的形象,该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并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辨析美术中人物的高兴与悲哀,憨厚与奸诈时,除了能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外,还感觉到作为人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时也被有这样优美的艺术形式而陶醉。
(2)美术内容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少儿美术的育人功能表现在,少儿美术的内容所反映的主题有很多是表现少儿身边的人和事,反应了人们优良的或不良的行为习惯的,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使少儿在感受这些艺术形象的同时,心灵受到净化。例如:《小大人和大小人》(见图1)中小女孩的幼稚行为,暗示了爷爷以前对孙子的“爱心”,表现了现在孙子对爷爷的“孝心”,以及从这幅画中反映了小作者纯真的“童心”,少儿在欣赏这幅画时,无一不被小女孩幼稚的语言逗笑,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无一不被小女孩浓浓的“孝心”所感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小作者作画的目的是赞美小女孩尊敬长辈的好品质,并不自觉地从中受到了教育。
(3)美术教学能让学生笑对人生,再者,这些幽默的表达形式能使人愉快,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让人们学会笑对人生。美术是一种具有强烈幽默性的绘画,什么是幽默呢?“幽默带来快乐,使人从痛苦的经历和情绪当中挣脱出来”。我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能力,幽默是人积极向上的一种力量,幽默是人的一种素质。没有幽默,我们的生活就如每天喝白开水一样乏味,而有了幽默,就好比有了牛奶和各种果汁、饮料一样有滋有味而充满阳光。特诺?赫伯在其所著《幽默术》中写到“为了应付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战,你需要力量──不论你是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是老师或学生,是台上讲道的或台下听道的,是售货员或消费者,是老板或职员,是上司或属下。这正是我在本书要特别强调的──需要幽默的力量!”,接着又写到幽默能“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改善你对自己真诚的评价”,幽默还能“解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的品质”,“它不是轻视,它的精义是爱”。当幽默与你同行时,“你也会得到向上的力量──这是必然导致成功的途径”。著名美术家方成也认为:“幽默最直接的好处是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一个具有幽默品格的人能迅速吸引他人亲近你并与你相处、与你共事、更进一步与你合作。而合作能力是当代人素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能很好与他人合作的人是一个容易获得成功的人,通过成功能使人产生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能在困难面前“笑傲江湖”、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因此,幽默也是人迈入成功殿堂的“助产术”,而美术则是幽默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实践表明,通过少儿美术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这样,绝大多数少儿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健康成长。
四、少儿美术的创新素质功能
传统教育中培养出的学生在老师的导演策划下“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又一个标准答案的练习,他们“墨守成规”、“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一步”,培养出的是思维僵化的一台又一台“复印机”式的“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激发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实践表明:少儿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少儿美术的构思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地想别人之没有想的、画与别人构思不一样的画,例如:在少儿美术的创作中,如果50人中有45人用同一种构思完成了作品,只有5人用其他的构思,大家会一致认为这次创作是失败的,实际上这50人应该有50种不同的构思或者更多。总之,通过一幅美术续画的构思与创作,同一主题的不同构思与创作等的练习,对学生进行纵向、横向、逆向、发散思维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所以,“少儿美术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启迪他们的智慧”,这一学习过程是更具创造性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少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少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少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因此美术教育是少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探索少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了少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我根自身从事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方法。
1.培养少儿的观察力,引导少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少儿观察,不教会少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也只有少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在少儿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他们的交流,找出其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从少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注意力,引导其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少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少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少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少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教师应为少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在少儿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为少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少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少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少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少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少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少儿喜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少儿作品展示墙等等。著名的少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爱游戏”是少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少儿的基本活动。少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少儿只有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3.适当地教少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少儿的作画能力
美术教育中曾有一些讨论,就是既要培养少儿的创造性,那么老师要不要教孩子?老师不教干什么?众所周知,在绘画活动中,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的少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少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少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我认为,虽然少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少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所以我们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没有过分强调技巧,而是让少儿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 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刻、编织等加强少儿的兴趣感,不断地提高少儿的作画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组织孩子根据自己的画编小故事,教师还可以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少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如: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少儿用美术(绘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出参观回来,让少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少儿园还可以在课室走廊开辟美术作品展示栏;开展少儿美术兴趣班,允许少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每一期美术兴趣班举办画展,通过展示、比较,让美术成为少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激发作画的兴趣。
4.绘画活动中,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少儿自信心
(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画得真有趣。”等。
(2)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
(3)实物强化如奖励少儿一支画笔等。
(4)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少儿在全班少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少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确立自信心。
5.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运用少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
少儿美术范文2
民间美术造型上简朴、随意,甚至奇拙、怪诞。与之比较,大多数儿童因为受技巧及观察力的限制,造型上往往只能抓住事物表现的一两个特点,常常是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出视觉形象,画面时常出现一些怪诞的,令家长和教师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添加物;在形式上,由于儿童小肌肉群还不发达,造型显得粗犷、稚拙,产生特有的拙味。
民间美术造型的另一特色是构图的概括性。为突出主体,常省略细节,力求“舍其形而求其神”。如河北武强年画的门神造型,为了突出“粗眉大目,神形要足”的特征,艺人不惜将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高,体态横向夸张,充满整个画面,形成一种身架四撑,方厚如山的力度。而在儿童画中,孩子们因为观察能力有限,对比例、透视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他们只注意到对象的一两个特点,往往夸大主体部分,将一个人头占据了大半幅画面的画是经常见到的。
民间匠师喜爱采用纯度高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还能巧妙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装饰效果。儿童画的色彩与此大同小异,由于儿童内心世界的天真烂漫及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是一片阳光照耀的圣地,所以他们的色彩也无形中力求艳丽丰富。
少儿美术范文3
关键词:感知思维;创意思维;直觉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1-0057-0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杨景芝、侯令为代表的一大批有探索精神的美术教师,参考国外的一些经验并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对传统的“学科中心论”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抛弃了传统的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加强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展示,加强了对学生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加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为美术新《课标》的制定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新《课标》制定后,更多的美术老师加入到了这场改革探索之中,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我也像不少美术老师一样深入研究滕守尧、杨景芝等专家的理论著作,经常参加全国各类少儿美术理论研讨会,在校内和校外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逐渐发现少儿学习美术存在着三个思维层次,即:感知思维、一般创意思维和高级创意思维层次。
一、少儿美术的三个思维层次
1.感知思维层次。
感知思维也叫直觉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潜意识状态下的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凭直觉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思维。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缺乏对事物进行本质的探索和创造。这种思维表现在美术教学上,强调表现事物的原态,强调观察生活,描摹生活,再现生活;强调教学必须符合作者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强调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儿童画的幼稚美和原态美。反对不符合少儿年龄特点的专业的理性教学;反对程式化教学;反对卡通画、简笔画的机械教学;反对教师黑板示范,学生下面“依葫芦画瓢”式的教学等。这种教学方法一经推出,全国不少老师进行了效仿和实践,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地域特色进行了丰富和改进,创造出了不少生活气息浓厚,原态味道十足的好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是小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任何被迫强加,所以作品饱含情感,真挚感人。
2.一般创意思维层次。
这是在感知思维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改进、创新、想象的思维。不是对事物外在、表象的描述,不是对生活真实的摹拟和再现。这种思维强调艺术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不仅要表现生活,更要表现心灵;不仅表现物质世界,更要表现精神世界;不仅表现生活的真实,更要表现艺术的真实;不仅用手画,更要用心画;不仅跟着感觉画,还要凭着理性画;不仅培养形象思维,还要培养逻辑思维。这种思维不一定要合理,但一定要合情;强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强调心灵的自然流露;强调思维的想象性、创造性、扩散性、变异性;强调“以形写神”、“以形写情”、“以形写意”;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形象的直观性与抽象概括性画法相结合;强调处处有景致, 处处有矛盾,处处有故事,大矛盾里有很多小矛盾,大故事里包含很多小故事。
3.高级创意思维层次。
这是一般创意思维层次的进一步提高,它打破了人们常见的思维和视觉审美习惯,是一种跳跃式思维。它是在严格的秩序中寻找到分散的、游离的、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合成为一种更为宽广、深远、宏大、明确的时空意念。通过事物在运动中相互转化与结合升起一个意境,凝练一个喻体,辐射一种信息。它通过对一种或多种事物进行裁减、切割、颠倒、翻转、重组、夸大、缩小、变形、变异形成一种新的事物或视觉结晶体。从外在上看,它非规律、非逻辑,不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视觉习惯;从内在看,它是巧妙的利用了事物间的一个或多个接近点,进行有机合情、合理的夸张、变形、重组,而形成了一种符合艺术本质的“视觉逻辑”和“艺术审美”逻辑的新事物、新形象。它既表现为对常规视觉审美的一种反叛,又令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和思维触动。这种视觉形象符合艺术的本质、规律和法则,无论是线条、色彩或构成。这种思维层次在细节上往往采用前两个层次的创作元素,用一些生活、常规的元素或创意方法,使画面更加活跃、整体、有景致。
二、三种思维层次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的思维层次脱胎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感知思维层次是近代西方实验主义科学和写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是知识时代的反映。虽然它极力反对运用学院式的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学,但它强调生活,强调观察,相对忽视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再现性艺术。
一般创意思维层次是中国传统两极思维的反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类似中国传统写意画,“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它即强调生活,又强调创意。
高级创意思维层次是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网络文明、时尚文化、空间技术的一种反映,是现代设计、多元文化、综合材料与儿童美术的巧妙结合,是时代对儿童美术的必然要求和对儿童能力发展的必然反映。
三、思维不同,技法和创意的侧重不同
不同的思维层次在技法与创意关系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侧重。感知思维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重各种技法的学习和多种材料的尝试,如:水粉画、国画、版画、线描画、陶艺、粘贴画…,除使用常规绘画材料外,还大量使用棉花、布头、麻袋、报纸、瓶子、泥土、各种蔬菜、各种废弃物品等。
一般创意层次在教学时除了学习多种美术技法外,更注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
高级创意层次各种技法的学习则完全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四、三种思维层次的内在联系
感知、一般创意、高级创意层次虽然有区别,但决不是截然分开的,是有内在联系的。感知思维是基础,一般创意思维是发展,高级创意思维是升华。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艺术创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说感知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基础。
一般创意思维是在感知思维基础上的创造和想象,其包含着大量的感知思维的创作元素。
高级创意思维是感知思维和一般创意基础上的一种本质的升华,没有前两个思维层次决不会产生高级创意思维层次。
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感知思维层次在线条、色彩、构图上自然不自然地也包含着朴素的创意思维层次的元素。因此说三个思维层次决不是孤立的,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从思维发展角度考虑,三个思维层次是递进关系;如果从反映背景、欣赏人群上看,只是三种相对不同的表现形态,三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式,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优良差之分。
五、三个思维层次的教学实例
课题:《脚》
根据少儿学习美术的三个思维层次,针对同一命题的三种教学方法实例。
感知思维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够较深入具体地观察和描绘脚的结构和特征,以及运用相关材料去表现脚的能力。
教学过程:
⑴观察:a自己或别人的脚
b脚的图片或影音资料
⑵实践:a不讲究比例透视
b不起稿,跟着感觉去画。
c可以用水粉、线描、国画、版画、泥塑、油画棒、彩笔等多种材料去表现。
一般创意思维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 ⑴运用大小对比表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⑵通过对丰富故事情节的想象和表现,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
⑴是一只巨人的大脚,它的周围有“低矮”的房屋,有各种人和动物进行着各种活动;有不少人和动物在其脚上跳舞、唱歌、放风筝…;甚至有的人和动物爬到了它的腿上正在…活动。
⑵一双脚踏进了蚂蚁王国(其他昆虫或动物也可以),脚的前面有或出现了什么?脚的下面有什么?(蚂蚁房子,蚂蚁汽车…);脚的后面有或出现了什么?
高级创意思维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 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象基于内在逻辑关系结合在一起,或将两种或多种有某种相似性的不同物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物象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⑴现实中,腿和脚相连,如果用和腿相似的东西(树,军号,自来水管,大望远镜…)代替腿与脚相连,就会给人新的视觉效果。
⑵处理成与脚相似形的事物,可以是汽车、坦克、装甲车、轮船…。
如果是轮船,谁开轮船?船上有那些人物和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船行驶在那里?是常规的水吗?(可以根据水的形态,用高低起伏的铅笔、鹿头、蝴蝶、花卉、树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少儿美术范文4
2017年我校在**教育局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严格遵守了国家的各种法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基本情况
学校经**教育局批注取得了,教民**1000550号《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学校开办资金万元,由举办者**投入。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3万元办学内容:初中级绘画培训,办学地址:学校组织机构人员构成:
(1)组织机构:校长责任制
(2)人员构成:学校共有教师3人,其中专职2人,兼职1人。学校本年度举办两期少儿美术培训班,现有学生35人。
1、财务情况:全年总收入8万元。
2、主页设置:我校为一层商业门面,面积约为96平方米。另配有专业图书60余册,素描头像10余个,画板50块,画架40个,取暖、纳凉设备完善。
二、**绘画学校专门教授中小学素描、色彩技法、儿童画,学生从一点不会学起,因才施教,规范教学。按照美术院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坚持正确的绘画素描、色彩的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迈进绘画的大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画室宽敞明亮,教具规范齐全,营造了良好的绘画环境。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局的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离不开领导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学校全体员工的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新体制下办学的规律,使呼兰区少儿美术学校在以后工作中达到一个更高要求,争取为少儿美术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儿美术范文5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1 少儿美术教育概述
少儿时期是一个人在其人生中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认知阶段,接受、模仿能力都很强。如果这个阶段给少年儿童正确的引导、优质的教育,那么对其成长、成才无疑是事半功倍并且效果显著的。少儿美术教育作为少儿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少儿教育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和地位。在诸多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以后,少儿美术教育却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对其施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2 儿童绘画的原则
儿童绘画,从画面上看,不讲究透视、近大远小等现代西方学院派美术理论。小孩从一开始画便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可以说儿童并没有把绘画当成一种课业,而是作为玩的一种方法。在表现方法上,每个儿童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一面,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儿童可以画成完全一样的作品。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强烈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高兴、愉快、节日等主题,都被他们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色彩不拘于程式的表现。
作为绘画专业的老师,在教授少年儿童绘画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必须让少儿画的跟老师画的一样,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失败的老师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抹杀掉少儿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久而久之便会没有老师便不会画画。
3 少儿美术教学中应该秉持的方法
3.1 不教具体的绘画技法,不限定构图、色彩,保持少儿绘画的原创性。教师在这里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比如说,今天课堂画仙人掌,在开始绘画之前,教师即可就仙人掌的一些特点,诸如其外貌、颜色、生长环境等给予少儿启发性的建议。在进入绘画以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画面感给予部分建议,但是最好不好帮学生画画,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画,而照着老师的画法继续画下去,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性,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儿,模仿性很强,认定老师的画是好的后就很不容易更改。
3.2 保持少儿绘画的主观原创性,并不是抹杀所画物象的客观性,如果有学生在这个阶段自己已经画的很像了,这时老师不必让他去改。并不是让所有的少儿都画的一样,有的少年儿童因为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在很小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比同年龄段的儿童成熟的一面,他们的画风可能也会偏成人,这时老师更应该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稳步进步。
3.3 比起少年儿童,家长及其亲属往往会不了解情况,而让其孩子画画偏成人化,要求他们画的像,这一点最难纠正,因为家长的观念停留在画的像的画便是好画,便会给少儿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对自己的画面失去信心,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去画。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对家长及其他成年人晓之以儿童画的精髓所在并不在于画的是否像,而在于其独特的画面原创性和主观性。
3.4 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其他人看来是乱七八糟,其实却是有其创见性、生动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他们各种不同面貌的绘画统一起来,而是怎么在保护好他们个人风格的前提下,对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胆小不敢画的学生,要鼓励其放开画,先画乱,再收拾。老师灌输给学生技法,学生会学习的很快,但是这个过程却是被动式的学习,不是学生主动式的学习。这样就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损害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的积极性。
3.5 如果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少儿绘画,那么少儿绘画势必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做好正确的评价机制是很重要的。但这个评价机制比起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绘画的评价机制就有些难度,因为每个少儿的绘画面貌都有其自己的独创性,不能抹杀这个、捧高那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其他人看来是乱七八糟,其实却是有其创见性、生动性,还包括叙事性。
评价少儿绘画,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少儿绘画,少儿绘画因其年龄阶段、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对这些面貌要加以鼓励并保护。要用欣赏、褒扬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对其多提出鼓励性的意见。评价过程中要对少儿的画面提出想象性的建议,从而引起少儿的思维发散,通过评价,使少儿认识到其哪些绘画习惯是值得保留的,哪些绘画想法是值得表扬的,从而促进其想法的进一步发展,反映在画面上,则会进一步进行想象力的探索。
4 结论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少儿培养成为一个职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手段,起到启迪少儿思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通过绘画,鼓励少年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探索。提高少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少年儿童的潜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得到发挥,健全少儿人格,使少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更为少儿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最重要的是正确掌握少儿美术教学中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少儿以正确的引导性教学,而不是用各种规则去限制少年儿童的绘画。让绘画真正成为启发少儿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样少儿才能真正意义上喜欢上绘画。
参考文献
[1] 《抓住儿童绘画特点_发掘儿童绘画潜质》杨晓柳
[2] 《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朱翠玉
少儿美术范文6
少儿美术教育心理认知开放式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中起着启蒙化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主要是以“教会学生绘画”为核心,实际上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角色,包括其身心的特点、创作潜能等方面。本文正是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定深度的探讨。
一、基于少儿心理认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
少儿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关注该群体特殊的心理机制。这也是笔者在开办“佳美”少儿艺术室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综观历史上关于少儿美术心理学研究情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罗恩菲德的绘画发展理论可知,它们均关注到了儿童画在整个未成年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亚杰、罗恩菲德等学者关于儿童心理学说的启示下,英国心理学者里德完善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将其分解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步骤,并构建了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直线型”模式理论。
从笔者执教于“佳美”少儿艺术绘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儿阶段,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美术价值需要通过科学性的个体经验所证实,即使是对于儿童所处的低龄阶段而言,也要将其具有主观性、偶然性、个体性的经验符合科学化的合规律性。由于少儿普遍存在着好玩的天性,作为教师引导者,则需要加以引导,在满足少儿以绘画为游戏的心理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地融入关于绘画的技能与技巧。毕竟,少儿的绘画技能尚未成熟,需要正确地加以指导,才能够既满足少儿游戏的心理的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绘画技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少儿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绘画的少儿而言,由于思想上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需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他们所喜欢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长一味地强制下去学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势必适得其反。这一点在幼儿的兴趣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开班伊始就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针对该年龄学员的身心特点配备相应的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机地融入一些关于绘画的技能技巧。由于少儿接受能力有限,笔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深入地灌输一些技巧。
笔者在每次的主题绘画课上,借助于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来营造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少儿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进而展开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兴趣与专业相长的教学模式下,围绕着造型提高、兴趣培养这两项任务,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例如,儿童画、水粉画、陶泥课、写生课、手工课等。同时,笔者也充分地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活动。
三、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的确,对于少儿来说,在有意识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体制之中,美术的教学观念体现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绘画,甚至强加灌输进一些成年人的绘画思想及其技巧。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点,进而可能抑制少儿的绘画创作的潜能。因此,笔者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并通过给出课题加以引导将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笔者的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在2011~2012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放手,让少儿学生自己亲手绘画,教师不手把手地进行执教。从教学的成果来看,孩子们也的确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现以2012年2月11日画室《青蛙》一课为例展示学生作品。
其中,上述图一、图二为小朋友08年2月的作品,图一是老师演示图像资料,介绍青蛙的相关知识,生活习性,结构特征后孩子根据理解自己创造的青蛙形象,画面虽然在构图、用笔等方面还不足,但是体现出孩子对青蛙的认知,图二为教师示范后孩子完成的作品。图三、图四为7岁小朋友的作品,图三是演示图像资料后,学生照青蛙图像资料完成作品,图四为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作品。
笔者认为,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法(包括局部示范法、欣赏示范法、幼儿自我示范法以及师生共同示范法)、情景再现发现法、心灵感悟体验法以及实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也可以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法,例如,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
四、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反馈作用
在学校,教师主要的职责是起到指导与点拨的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够强,需要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采取了相应的学校-家庭互动的措施,即通过制作家长联系卡的途径,定期地与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及时性地得到相应的反馈意见,同时,还能够通过展开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弥补教学中的沟通不足,加强与家长互动,从而对幼儿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及时地加以解决,指导学生提高绘画的水平。
从上述可知,少儿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少儿的心理有比较大致的了解,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稳步地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应该注意到兴趣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培养,在这二者之中寻求得一个平衡点,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