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必背古诗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1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受访者中,18~24岁的占24.2%,25~29岁的占39.3%,30~35岁的占36.5%。男性占51.2%,女性占48.8%。30.0%的人来自北上广深,16.4%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占32.7%,三、四线城市的占16.3%,另有2.5%和1.9%的人来自乡镇和农村。

70. 0%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偶尔能说两句简单的、熟悉的。”来自辽宁本溪的“90后”银行职员齐娇认为,谈话中引用两句诗词很有水平。“虽然能回忆起来的还是小学、中学时学习的古典诗词,但如今越发觉得有意味。”

家住成都的“80后”会计师刘丽娜(化名)则认为,古典诗词应用和现代汉语稍有脱节,“生活中很难经常说古典诗词”。

河北省某重点高中语文老师苗卫国(化名)经常阅读和学习古典诗词,在他看来,学习古典诗词不仅是学生阶段的事,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调查显示,在平时生活中,18.5%的受访青年经常会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61.0%的受访青年偶尔会,17.9%的受访青年很少会,仅2.6%的受访青年表示从不接触古典诗词。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70.0%的受访青年表示仍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15.5%的人认为不需要,14.5%的人表示不好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介绍,中国的诗学传统非常悠久,人们发现精美凝练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有利于传播,又有利于记忆,很多古典诗词很容易传唱。

59. 8%受访者认为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影响古典诗词普及

“许多词在古文中的意思与现在不同。即便懂了诗词含义,能否运用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齐娇认为,如今语言环境变了,导致古典诗词难以普及,“我们不光使用白话文,还生活在‘量产’网络语言的互联网时代”。

楹喂诺涫词难普及?59.8%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49.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应试教育导致。其他原因还有:难以理解,让一些人敬而远之(46.5%),缺乏有效的传播形式(40.3%)以及生活压力大,有效学习古典诗词的时间不足(22.5%)等。

尽管如此,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诗词鉴赏节目还是火了起来。为什么?65.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民间基础和强大的文学魅力,62.8%的受访青年认为节目借助现代创意包装,使古典诗词本身更接地气,47.7%的受访青年认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找到了合适的载体。

“这是一个正能量节目,有网友评论是众多娱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苗卫国说,“通过这样的平台集中回味那些诗词,让我们也能二次学习。”

56. 6%受访青年认为古典诗词中的哲学能够塑造更高人格

“古典诗词是非常有魅力的,它确实符合人们对文学的追求。”在刘丽娜看来,古典诗词很浪漫,“几句诗就是一幅画,能够表达深层的含义。”

“我们讲陶渊明、讲苏轼等,看似在解读一首诗、一阙词,其中所折射出的处世之道更是一种值得细品的思想。”苗卫国认为,人一生都应学习古典诗词,“因为其中有着深远的哲学思想。”

调查中,64.9%的受访青年认为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56.6%的受访青年认为古典诗词中的哲学能够塑造更高人格。

刘丽娜认为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广泛倡导赏鉴古典诗词,“当全民的文化素养提升起来,人们自然会去关注那些经受住漫长时光淘洗的美妙诗句,享受纯文学带来的高雅乐趣”。

“古典诗词教育更应放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学习兴趣更易培养。”苗卫国认为,当下的古典诗词教育甚至可以借助美术、音乐、动漫等载体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意境。

调查显示,76.8%受访青年认为中小学校应该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75.5%受访青年表示整个社会都要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程方平说,古典诗词是一种文学,不只是语句的凝练和修辞的手法,它还体现、传承了真实的人类生活和文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比正史还要真实。因此诗词不应当只在课堂上受到重视,还要把它变成一种锻炼语言、传承文化、精炼思想的理想载体。”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程方平表示,诗学的普及是分层次的,既有蒙学层次的感受,更有美学和哲学层次的理解。普及古典诗词,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素养,很多老师只讲诗词字面的意思,不熟悉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其实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品,当代人会教、会学、会体验了,自然能从其中感受到种种乐趣。其次,书法、音乐、绘画等展示方式,都有利于古典诗词的普及。现在有人用河南话讲宋词,用西安话读唐诗,都很有意思。

“要提高传承者的历史责任感,仅能背诵大量唐诗宋词还是低层次的。通过古典诗词去了解、感受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情思,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程方平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韩雪莹 杜园春/文)

评论

学习古诗文,怎一个“读”字了得

近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落下帷幕,上海16岁美少女武亦姝凭借深厚诗词积累和淡定稳健发挥最终夺冠,显示了这位“00后”上海女孩的非凡锐气。

随着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一个才女的走红,古诗文被热捧,国人传统文化的基因被激活。不少网友表示要速去读书,诸多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多学古诗词有益提高素养,会要求孩子每天都学。

毫无疑问,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古诗文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就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读书。

然而,做事最怕三分钟热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最忌表里不一的形式主义。近年来流行的经典诵读、国学诵读等,常常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当前,古诗文教育还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必背的古诗文篇目教育部都有规定。学生呢?考什么,背什么,不考的就不在读的范围之内。而且,即使是此类规定好的教学篇目,学生也不怎么好好学,老师也不怎么好好教,原因是高考古诗文的题目分值很小。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2

国学学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国学的影子无处不在。但国学到底学什么?《教育》记者采访中发现,教育界对国学的界定争议很大。“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中,从政策制定者到具体授课者,对于国学的认识各异,还未形成统一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谷曙光认为:“近年来的商业运作者们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更是将国学的范围无限泛化,无所不包,乃至有‘国学是个筐,什么都来装’的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王强认为:“国学主要是对‘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研究和学习,并补充以重要的出土文献,以及文字、音韵、版本等传统研究方法。古代的‘经’专指儒家的经典,今天不再是独尊儒术,把佛教和道教的一些经典纳入加以研究学习也未尝不可。国学应该主要是文献的研究学习,琴棋书画等艺术技艺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来学习,不宜纳入国学这个概念。”北京中关村二小五年级有学生则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吧,书法、国画应该也算在内。作为国内高校比较流行的国学教材,《国学通论讲义》将国学定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台湾三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导读》则认为国学就是中国的学术,它是针对西洋的学术称为西学而言的。

国学到底怎么教

“小学生学国学,以读为要,不在于理解的精深和透彻,而在于量上的积累。”西安后宰门小学语文教师何东说。虽然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大多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孩子们古汉语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将深刻地影响学生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扎实地学好语文,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从2004年起,后宰门小学成立了“新课程语文教学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课题实验小组,开始开发国学校本教材,先后编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历代诗词》以及《古文名篇》全套12本经典国学读本,由著名国学大师霍松林老先生作序,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分级开设古诗文诵读班,投入专门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这些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生喜爱,以及家长和社会好评。

“国学课程在中小学的如何有效地落实,还需要从制度上形成推力和引导。”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说,要想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必须通盘考虑,可以尝试让国学编成必修课本,深入课堂,并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也可与考试结合;当然,也需要与相关专家、学校领导、教师、教育管理部门等商讨和研究,并对授课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以提升国学素养和授课能力。“把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比引进教材更重要的,是思考现有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乃至教育体制。”人大附中早培班语文老师解村说。王强认为,国学难题的解决首先在于对题目的了解,“社会上一些教育机构、媒体对国学的理解偏差,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认识,进而也会对学校开展真正的、踏实的国学教育产生冲击。另外,国学在中学扎根,还有待于国学与升学有具体切实的关系。”从教师层面来看,王强表示,当务之急,是鼓励、组织教师大量阅读国学典籍,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素质,以胜任教学任务。

解村告诉《教育》记者,“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国学素养,在国学方面也没有多少钻研的动力,教师很多时候只能照本宣科。这样,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解村认为,“国学教育应该从蒙学教育开始。我们的小学教育中缺失了这块非常重要的内容。蒙学应该从《幼学琼林》、生理启蒙这些东西开始,再到《三字经》《弟子规》等。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比较粗糙的,体系支离破碎;对课文的学习,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学习汉字而已。”

谷曙光认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得落脚于“知行合一”。学王强也认为,“国学教育应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其中,德是最根本的。可以说,国学教育的终极指向是德育。”他表示,“在国学教育中,一方面不能忽略读书,不能脱离文本去讲国学。这些东西都要从读书中扎扎实实得来,通过义理的辨析,字句的研究,方体会得深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实践,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使知识与心灵相触碰,用知识解决学生生命中的疑惑,才算是知行合一,将国学内化。”

缺乏材

王强认为:中小学国学教育困境的起点,就在于“人们对于国学的认识不明确,教育界对于国学始终没有权威的、具有说服力的界定。这给后续的教材编订、课程设计都留下了困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国学是一个学科。对国学基本定义和范畴的认识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发展”。前不久,一则消息却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反思――台湾版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被内地一些中小学引进一年后,如今响应者寥寥。原本口碑不错的教材为何有如此境遇?是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国学“虚热”?

“西安一些小学很早就开设了国学课程,比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后宰门小学、高新三小等。”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范晓兰说,学校开设的国学课内容主要涉及诗词音律、古典名著、传统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国学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授课;学校没有专职国学老师,一些语文老师只好来兼职。而这些语文老师大部分没有相应的国学素养,也没有多少钻研的动力;所以,就要切合实际地给老师进行培训。范晓兰举例,在传统文化方面,学校主要是分三个阶段进行。低年级精选一些《三字经》及小学生必背古诗。中年级加入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及古文、散文,高年级则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比如“古典文学名著的系列指导阅读”“书法展览”“古诗词鉴赏”等。这三个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不是割裂分开,而是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

国学的范围很广,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门类甚至更多,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国学”主要是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之类。开设国学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确实是极大的挑战。西安交大二附级教师、西安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吾堂强调,要胜任教学需要,必须进行培训,培训是为了搭建国学的基本构架,指导国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把国学教育定位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民族心魂、提升民族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上来。国学教育必须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相结合,与塑造人的心魂相结合。如果将国学教育弄成了古汉语的字词句翻译、背诵来评价和考查,就必然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也必然增加学生负担。

考核仍在尝试中

王强认为,目前,教育部门对国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材以及考核,没有统一的规定,均由学校和授课老师决定。在中小学课堂中,国学教育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或者由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穿插讲授。由于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国学培训,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水平可能只能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水平,但一般教师国学修养并不高。王强表示,在人大附中,国学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和文化活动来进行。“我曾经在教研组的支持下,搞了一个‘读经班’,把各个年级中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在课外时间领着学生读《论语》《道德经》,一本一本、一字一句读,讲解,讨论。教材都是用最经典的古代读本,比如《论语》用朱熹的《四书集注》,《道德经》用王弼注本。课时暂时是一周一节。”

人大附中教师解村介绍:“六年级的老师会教对联和古诗词,以背诵为主。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开始音律学、对联常识和吟诵。我本人不是特别擅长吟诵,就给大家放录音,大家跟着唱,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八、九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论语》,专门有一个老师来教授。到高中部,学生就开始接触更多的经典了。”解村表示:“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挺喜欢上国学课的,但是我们还没有专门的考核方式。一切都还在尝试中。”面对学校国学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王强认为:“目前各种针对教师的国学培训,效果也很有限。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来读经典,这个素养很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