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问题
0 引言
就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来看,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种花种草、美化绿化层面,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过重的追求形式,不注重风景园林的功能,以至于风景园林难以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风景园林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做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确保风景园林规划符合城市化建设需要。
1 当前L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1 专业的设计师不足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技术性且复杂的工程,对设计人员要求非常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能力还不足,难以满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工作,忽略实际,盲目的追求效果,从而造成设计出来的结果在执行时困难重重。
1.2 抄袭现象严重
就目前来看,抄袭是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大多是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和方法来进行设计,缺乏长信,忽略不同地区的地质、人文等情况,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他人的风景园林,以至于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大致相同,没有特色。
1.3 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不相符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风景园林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建设要求,只有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设计,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好的效应。然而就目前来看,园林景观设计严重背离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结合城市规划来进行设计,许多风景园林设计只重视外观,忽略了风景园林的实际价值,以至于城市风景园林不合理,
1.4 设计理念落后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比较落后,依然停留在园林绿化上,没有结合现代城市发展以及区域特点来进行设计。同时,风景园林规划属于一项经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造成环境的不协调,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不合理。
2 当前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1]。为此,针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强化设计人员能力的培训意义重大,只有不断能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做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2]。针对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
2.2 加大传统文化的利用
就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来看,抄袭现象盛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素材的缺失, 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苦于素材的限制,从而大量的借用他人的设计模式。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人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3]。针对素材的限制,我国传统文化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设计人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文化,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是一个独特的景观区,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最能体现该地区的特色,丰富的传统文化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存在,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4]。
2.3 注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部分,风景园林规划也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景园林特色,这些风景园林是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人们一想到一个城市就会想到该城市的风景园林,一想到一个有特色的风景园林,就会想到这些风景园林属于哪个城市。因此,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5]。
2.4 设计理念的转变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就是为城市营造一个好的园林环境[6]。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形势,那种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为了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就必须转变其设计理念,要树立全新的生态理念,既要保证风景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也要保证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风景园林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规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引起高度重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实际要求来进行设计,要转变设计理念,要善于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加大创新,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小琼,秦华,杨棚淅.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 山西建筑,2009,13:346-348.
[2]张晓瑞. 传统与现代――浅析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J]. 安徽建筑,2004,05:9-10.
[3]韦泰红. 浅谈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39-40.
[4]王霞.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 现代园艺,2013,10:89-91.
[5]周进. 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学科发展的思考[J]. 风景园林,2011,04:83-85.
[6]董细.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知音励志,2016,19:223-225.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2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2.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2.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3.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3.1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包豪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805一、包豪斯教学模式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一)教学内容
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年6个月,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训练,使学生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和工厂原理与实习等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
经过这段训练,校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将其分别送入适宜的实习工厂,接受为期3年的“学徒制”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最先由伊顿(1888—1967)创立。基础课程分为“实用的”和“正式的”两大类。“实用的”课程包括材料研究(study of materials)和工作方法(working processes)。“正式的”课程则划分为观察(observation)、自然与材料的研究(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terials)、绘图(representation)、几何形研究(the study of geometry)、结构练习(construction)、制图学(cartography)、模型制作(model making)、构成(construction),以及体积、色彩与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volume,color and design)等。
每门设计课程均由1位“造型教师”和1位“技术教师”共同讲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教育。两者合而为一,形成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三)工作坊式教学
包豪斯最大的特色在于工作坊式教学方式,学校先后开设了家具、金工、广告、摄影、纺织、陶艺、壁画、舞台、建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坊的教学人员由作坊大师和助教组成:作坊大师作为负责人和导师,负责工作坊的教学和运转;作坊大师从学生中选择较为熟练的学员担任助教,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为使工作坊的实践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包豪斯学校还与一些工业企业形成了密切联系,这样使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能够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业生产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亲自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集体协作,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模式,为协作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育成就
包豪斯开创了一套极为有效的“做中学”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通用模式[1]。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从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为职业立名算起不过100余年(奥姆斯特德于19世纪中叶根据已有的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将自己的职业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s风景园林师)[2],由于研究领域和执业方式的特殊性,风景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综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设计艺术与表现、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大类基础专业知识。
第一, 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工程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概预算、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第三, 设计艺术与表现:色彩、形体、构成、艺术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四,自然基础:园林植物、生态学、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
第五,社会基础:园林史、建筑史、大众心理及行为、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
可见,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知识甚为庞杂,并且与其他专业知识交叉性很强,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多种跨领域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杂家。因此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性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自然空间。对不同场地、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客户而言,风景园林实践的复杂性差异巨大,这种情况迫使风景园林师必须从具体的场地和背景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设计和建造过程,完成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实现其工作价值。因此,实践性是风景园林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三)协作性
随着行业的拓展,风景园林的执业领域已经从中小尺度的花园和公园扩展到更大、更宏观的范畴,如城市景观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工业废弃地、水系甚至流域的规划等。这些扩展的领域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复杂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态度,与生态、地质、水利、经济、社会、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团队,综合探索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统领团队形成全面的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协作性是新时期风景园林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包豪斯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统计,截至2006 年,设立风景园林学科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共449 个,其中本科专业点达到140 个[2]。
随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发展,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发展。
(一)建立符合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础课体系
1.基础课学时向专业课程倾斜——增比例
在学时分配方面,由于包豪斯学校类似职业培训学校,3年6个月的学制全部为专业学习时间,其中基础类公共课程仅以1/7的学时来进行必要知识的铺垫,而后6/7的学时全部用于各专业工作坊的实践教育。这种学制将有限的学时高效利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专业训练。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政治思修类、英语、数学等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课时比例过高。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为例,政治思修类占384学时、高数占120学时、英语占400学时,这些课程总学时为904学时,占该专业本科4年总学时的34.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4年全学程为2 592学时),而最核心的基础课——风景园林设计课仅为354学时[2]。这种现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综合性非常突出,知识面广,知识量巨大,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知识量的积累。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在学时分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业基础课程(表1)倾斜,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思修类、英语、高数等)的比例,保证学生的专业训练强度。
2.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宽底子
包豪斯学校比较注重艺术类通识教育,这体现在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程培训上,所有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色彩、构成、绘图、模型、工作方法等课程训练,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之后,才进行细分专业的培训。
反观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院校,按院校特色可以概括为农林、建筑和艺术设计三大类,在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各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学术特色和师资配备有所偏重。如农林院校重植物、生态类课程;建筑院校重构筑、空间类课程;艺术设计院校重美术、表现类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而偏科带来的负面效应明显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上:农林院校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强、空间弱、设计表现弱;建筑院校学生空间和设计感强、植物方面的知识弱、设计表现弱;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艺术表现强、规划设计弱、植物方面的知识弱。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大,要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建立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风景园林自然基础、风景园林社会基础共同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宽广的理论基础。
3.降低基础课程内容深度——浅深度
包豪斯学校的基础课程虽然涵盖了艺术类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课程深度却相对较浅,因而其基础课程教学在6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这种浅深度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这种具有综合性倾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量巨大,若在前期入门阶段涉猎过深,将牵扯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容易偏科。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阶段只进行浅深度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待学生专业分配之后,才进入各专业学习阶段。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下一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愿深入学习作准备。
目前许多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定过深,如一些院校的园林工程课设立了专门的给水排水、电力工程、喷灌和喷泉工程的管路系统设计内容,这种设计牵扯到繁琐的水电专业计算,在现实项目中也是由专业厂家配合完成,完全超过了学生基础课程的深度。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面广量大的特征,在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设定时应根据课程重要性相应降低深度,淘汰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类和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基石,降低此类课程深度,能够相应提高重要内容的教学强度。风景园林自然基础类和风景园林社会基础类非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庞杂,却是远期职业拓展的铺垫,课程内容应以介绍性、引导性为主,教学目标以了解基础知识和简单原理应用为主,不应过分强调深度。
4.基础课程间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结合部
由于包豪斯早期师资不足,1名教师往往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伊顿(Johannes Itten)本人就同时教授色彩、形体、构成、材料等课程。这种教学状态使多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经由同一教师融会贯通之后再传授给学生,无意中打破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
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由于许多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似各扫门前雪,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缺乏衔接的知识片段,难以将知识贯通起来,极大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形成。
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在课程间建立“结合部”的方式将各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同类别的课程,注意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使前一门课成为后一门课的铺垫,课程间应设计相互衔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同类课程串联起来,建立五大知识主线。而后再通过规划设计课的训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内容,将五大知识主线融会贯通。这种基础课程设置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促成不同课程间的渗透和叠加,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表2)。
(二)建立符合学科实践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方式
“做中学”是包豪斯教学的座右铭,包豪斯学校通过工作坊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当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课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必备知识之后,既进入各工作坊跟随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实践研究和生产工作,从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成功地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而目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甚低,学生很少接触实际项目,许多实践课程以假想题目为主,严重脱离实际场地、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设计过程和结果“空对空”,缺乏依据。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沟通、协作能力极为欠缺,团队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
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性与协作性特征,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如果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则可以建立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由五大知识主线组成的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实践学习的铺垫,完成综合性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培养。
2.教学工作室设立的目标与机制
教学工作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学院可下设多个教学工作室,单个教学工作室可由教师个人或几名教师共同组建,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运作。教师可以选派有能力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具体操作。本科生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实践小组,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作团队。
3.教学工作室的类型与相互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征和重要性,教学工作室可以分为核心工作室和辅助工作室两大类。
核心工作室是教授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室,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室(研究大中尺度)、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研究中小尺度)、风景园林建筑工作室、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室等。每类工作室可以根据师资情况设若干平行的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之间可以依据项目流程相互衔接,如规划工作室先介入,而后设计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介入,最后由植物景观工作室和工程工作室介入,如此可以利用单个项目使各工作室形成链式体系,形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各专业工作室轮换学习的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独立进行实践教学。
辅助工作室是为核心工作室服务的专业工作室,如打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计算机辅助分析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和图书资料室等。辅助工作室的规模应与核心工作室的需求有机衔接,由学生轮换值日,形成对核心工作室的补充(表3)。
4.工作室教学流程
由于教学工作室专业分工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另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以形成各工作室鲜明的特色。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为例,根据其设计程序可以形成如下教学阶段:第一步,教师通过学院指派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践项目,设计项目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即成为工作室的教学课题。第二步,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项目基础条件、类似案例和工作方法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完成项目分析和主题策划。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将项目拆解成不同部分交由各组设计,工作小组在教师和研究生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互补与协作,不断修正方案形成最终成果,完成方案设计阶段内容。在以上过程中,辅助工作室为设计实践提供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型制作、效果图输出和成果打印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流程。
四、结语
从1919年至今,近一个世纪时间,教育界对包豪斯教学模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扎根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思想,依旧闪烁着光芒。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育而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毕业生拥有职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而这样的能力应来自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风景园林的学科特征出发,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 (1):15-18.
[3]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 (2):34.
[4]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 (1):20-23.
[5] 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 (5):14-16.
[6] 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 (11):59-62.
Bauhaus teaching mod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FENG Xiao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建设规划过程中,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通过良好的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并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减轻工作压力,身心都得到有效的放松。但是要想保证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其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建设;在实际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有待提升的问题,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一、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会直接参与到工程施工中,其专业素养的高低,对于实际的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很多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在参与实际的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导致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使得具体的工程建设偏离原有的设计理念,最终的风景园林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并且由于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技术规范的不重视,导致施工过程中违章作业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为最终的工程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2、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风景园林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规范化的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施工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在施工单位中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导致在施工时,没有有效的施工规范来对施工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虽制定出了较完善的规范制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保证相关制度的实施,这对于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
3、没有对施工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施工工序比较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项目,并且各个施工工序分属于不同的项目类别中,不同的项目类别往往又具有不同的参建单位,要保证施工完成之后具有较好的施工质量,就要对其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做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某一道工序的施工出现了问题,就会对其下一道工序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尤其有些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盲目提升工程进度,导致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来进行施工,这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施工后期的养护不规范。与其他类别的工程施工相比,风景园林的施工还具有其特殊性,在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施工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维护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维护规范来保证维护质量,植物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对其病虫害、杂草、水份等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
二、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相关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规范、施工人员素质、施工管理等问题的存在,会对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影响,下面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几点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1、提高人员专业素养
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是整个施工过程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总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的提升,只有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施工人员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及设备,并对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理解与表达,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2)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知识经验的专业人才,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3)从思想上提升施工人员对专业性的重视度,使所有施工人员树立起强烈的专业性理念,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加强施工管理体制的建设
要加强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制定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对风景园林的组织设计及现场施工环节中的各个步骤予以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施工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应该由施工项目部来完成,因为该部门是整个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机构,这是为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而建立起来的基层的临时的管理机构,其对于实际的施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全的施工管理体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管理体制中规定的内容来进行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这对于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施工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更有利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由于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序非常多,并且各个工序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其施工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保证施工进度,使所有施工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施工技术的提高;加强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性,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工作,熟悉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施工材料,并要熟悉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工序的特点以及施工要点,对于施工工序有关的项目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4、加大后期的养护管理
加强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整形修剪、除虫除草、施加肥料、排水灌水等都是风景园林中的植被养护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的以上的养护工作,才能保证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具有足够的水份生长,并且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所需的养料,消除杂草、病虫害等危害其生长的一些要素,对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提升其成长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会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风景园林的施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对其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非常的必要,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丞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施工技术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就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相关措施,对于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艳璇.刍议如何有效提升风景园林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解决对策
1.风景园林施工的作用
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的面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繁荣。风景园林化的进度显示了一个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好的风景园林施工能推动一个城市城市化的进程。
L景园林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风景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植物吸收有害物体、净化空气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和施工。
2.施工管理的现状
2.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风景园林施工涉及建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这表明风景园林施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现阶段,在我国风景园林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无法完全领悟设计理念,肆意增设制备品种,导致制备种类杂乱,无法充分展现景观效果。另外,植被种植需要较高的技术,应依据植被的生长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点,规范种植,减小植被死亡率。
2.2施工方案不合理
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施工方案中详细阐明各项施工。风景园林施工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程,为保证风景园林施工的有序、稳步进行,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如若考虑不全或者安排不周到,将会出现施工现场杂乱无章的局面,导致停工,最终无法如期交工。通常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时常在工序设计环节出现问题,这将会降低工程效率,延缓施工。
2.3施工现场管理杂乱无章
在风景园林施工现场,施工组织缺少计划性,施工人员胡乱、随意操作,不参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时常出现违规操作。对于风景园林工程而言,旨在通过具体施工将设计方案变成现实,因此,施工质量和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紧密相关,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异常迫切。
2.4管理制度不完整
管理制度是风景园林工程各项管理全面落实的基础保障,如若管理制度不完整,则会阻碍预期效果的实现,即便实现预期目标,也会增加维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3.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问题的处理措施
3.1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化技能
风景园林施工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准,例如园林设计专业人才、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园艺花卉培植人员等。在施工工程中,这些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是风景园林施工的重要保障。同时,工程监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监理负责把握整个风景园林项目施工的质量。监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设计理念有清楚的认识,熟悉施工程序,并能够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调控,还要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能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2加强图纸会审以及施工放线工作
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图纸会审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通过会审图纸来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决定施工现场是否需要返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进行及时地沟通,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更改其中的错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根据图纸的要求来检查其施工现场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如果施工现场出现了问题,施工单位要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方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大部分园林施工现场的施工放线都是由1人来负责,这样做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施工单位要安排2-3人来做好施工放线工作。
3.3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
在风景园林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工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来开展,这势必会增加管理风景园林的困难,也会发生一些返工、浪费材料等现象。因此风景园林要按照施工工序来开展工作,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只有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才不会影响到园林的美观。
8.4严格把握工程的质量
当前,我国没有出台关于园林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风景园林的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园林公司会将工程承包给二、三级资质的园林公司,这些园林公司从中抽取管理费之后,将其承包给包工头,这样一层层剥取利润,包工头到最后获得工程之后就会想着利用偷工减料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8.5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监管工作
风景园林项目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市场化,很多施工单位都是采用的招标形式,从社会上选择那些施工质量过硬的单位。但是,由于园林绿化工期较长,就要求施工监管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风景园林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风景园林质量。
3.6加大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
绿化是维持园林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风景园林中加强园林的后期养护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风景园林从完成到交到业主手中需要2年的时间,苗木的生长期是2个生长季节,这种规定的养护期是苗木生长质量的一个标准。苗木能否存活下来的关键是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一些在园林绿化工作完成后仍然需要进行特别保护的苗木,要发挥后期管护作用,从而为苗木存活提供保障。
风景园林专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高质量的规划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针对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当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十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但是程式化、量产化、反生态的风景园林规划作品层出不穷。千城一面、文化的缺失、盲目的追求形式美、人文关怀的沦丧等等一系列问题,使的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1.1不尊重地域性,做不到“因地制宜”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宗旨之一就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作品。通过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出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不尊重当地文化,用同质化的设计手法进行规划,创造出了“千城一面”的景观风貌,这也导致了场所精神的缺失,使人们失去了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过于注重美感,做不到“人性化”
很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对美感过分追求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园林建设完成后无法满足人们在使用方面的基本功能需求。功能大于形式,一切的设计都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出现了对观赏性过分追求的情况,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更好的体现人性化以及多样性,这也是现阶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3 生态规划设计理念的缺失,做不到“天人合一”
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是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理论。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也是对生态规划设计理念最朴素的尊重。现在的很多规划作品将这一切抛之脑后,将人工化的技术过多的强加到自然中去,破坏了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 违背了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强调的就是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是对立与冲突,这也是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1.4规划设计者和编制者专业素养、水平的局限性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大专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科教育水平差异化明显,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及素养不齐,随之而来的就是设计作品的综合品质整体偏低,这也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所产生的必然关系。1.5行政管理体制导致的非专业化干预 由于国情的原因,当今造成的局面就是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行政管理干预的痕迹比较明显,几乎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由非专业人士领导专业人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政府各部门有效的协调机制,缺乏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权威性高的、管理手段有力的规划组织协调机制,规划管理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同时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在行政管理中被忽视,随意改变设计作品的延续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2、解决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注重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同时,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这是体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无论是什么风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都要植根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挖掘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做到让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艺术形式。真正让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结合群众需求的多样性
风景园林的建设要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其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要为居民的健身以及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对园林的美感进行过分追求,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了解,体现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部分居民对健身需求进行追求,要为其提供健身场所,部分居民对休闲娱乐进行追求,要提供合理的场所作为娱乐使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真正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多样性,这也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标准。
2.2注重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知识的普及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它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施工方式来保护、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在这里,应该从宏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的控制,再从微观上对此进行园林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行业的道德建设,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知识教育。不能只追求风景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忽视了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2.3提高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该加强对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操作平台来锻炼自己的技术水平,促使他们将学到的园林设计规划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从而变成具有专业技巧、综合素质的优秀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为推动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提供更多保证,为我国社会的风景园林设计行业输入更多的高效资源。
2.4行政管理的科学合理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准确合理的设计立意,确定科学的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环境建设中,对其形式、性质、功能等精确定位。将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体现人文关怀性和独特创新性这些创新思维的设计理念真正体现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去,创造出真正满足群众需求的设计作品,推动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对新形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致力于服务城市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研究相关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扩宽视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建设生态节约型的新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