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报酬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报酬率范文1
关键词:内含报酬率;企业投资决策;不足及修正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投资的目的不只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更多的是想扩大规模和提高投资效益,如何更好地发挥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使企业更好的分析和评价项目投资指标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内含报酬率及其决策原理
(一)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IRR),是对投资方案未来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恰好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相等,从而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n:投资开始至终止时的年数;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根据项目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的不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
1、当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它是一种年金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以计算出现金净流量现值,然后令净现值为零,即:
每年现金净流量×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0
当计算出净现值为零时的年金现值系数后,再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找出相应的贴现率i,该贴现率就是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2、当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我们应采用逐次测试法。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已知的有关资料,先估计一个折现率,用它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项目本身的报酬率超过折现率,应提高折现率再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项目本身的报酬率低于折现率,应降低折现率后再测试。多次测试后,寻找到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折现率,即为希望求得的内含报酬率。
(二)决策原理
企业通过内含报酬率来决定项目可行与否时应由其与资本成本的对比来决定。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则该项目的投资净收益为正,则可考虑接受该项目;如果反之,则应考虑拒绝该项目;如果内含报酬率等于资本成本,那么该投资项目的净收益为零,说明该项目的收益只能够补偿资本成本,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则该项目视为不可行。而且,内含报酬率越高于资本成本,那么该方案越优。因此,当面对两种以上投资方案时,应取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投资方案分为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和混合方案,在方案决策中,互斥方案的决策常用净现值法进行,而独立方案的决策则常用内含报酬率法。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来详述一下应用内含报酬率法对企业项目投资独立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
二、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实例分析
(一)具体实例
某公司一个投资项目有A、B、C三个独立投资方案,其寿命期均为4年,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下表,资本成本为10%。如果该公司没有资金的限制条件,那么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最优。(单位:万元)
解::设方案A内含报酬率为IRRA,方案B内含报酬率为IRRB,方案C内含报酬率为IRRC
由方程600×(P/A,IRRA,n)-1000=0,可解得(P/A,IRRA,n)=1.67 利用插值法可求得IRRA=47.13%
由方程1000×(P/A,IRRB,n)-2500=0,同上可求得IRRB=21.85%
由方程2300×(P/A,IRRC,n)-4500=0,同上可求得IRRC=36.22%
根据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IRRA、IRRB、IRRC均大于资本成本10%,并且IRRA>IRRC>IRRB,因此方案A最优,该公司应选择方案A,赚取的收益最大。
(二)具体分析
1、通过实例可以得知,内含报酬率就是投资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与期初投资额相等的折现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用的折现率是现值的折现率,即将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和初始投资额折算为初始投资时的现值并以现值作为评价决策的依据。
2、内含报酬率与银行的贷款利率非常相似,还款期相当于整个项目寿命期,当年的净现金流量相当于当年归还的本金和利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需将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完全偿还本金和利息。但由于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有相等和不等的时候,所以对应每年的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额也是不固定的,每年只是偿还部分本金及与这部分本金相对应的利息。
3、根据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我们可以了解到内含报酬率其实就是一个投资项目本身预计或实际达到的投资报酬率,用内含报酬率对投资方案未来报酬进行贴现。该句话体现了内含报酬率的经济内涵,也反映了其本质。
虽然内含报酬率法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并频繁用于评价项目决策,并且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内含报酬率在企业决策中所给出的信息是比较明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在理论和方法上十全十美,其内在也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内含报酬率法的不足及修正
1、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内含报酬率只能进行单项目的评估且常用于独立方案。但项目投资决策往往又是涉及到多项目的比选,为此我们可以选用项目投资增额内含报酬率(Δ)RR)法来评测。投资增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两个互斥投资方案的差额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它是将两个方案的比选问题化为一个方案的评估问题,即当两个项目投资方案相互进行比较时,如果Δ)RR>i0,则投资大的方案为优;如果Δ)RR
2、内含报酬率的计算缺乏考虑再投资收益率,无法确定项目投资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按照什么样的收益率进行再投资。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修正内含报酬率(MIRR),即在一定贴现率的条件下,将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入量按照一定的贴现率(再投资率)计算至最后一年的终值,再将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的终值折算为现值,并使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出量达到价值平衡的贴现率。当MIRR≧K(K为资本成本率)时,方案可行;当MIRR﹤K时,方案不可行。
通过此种修正不仅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准确和科学的信息,也能更全面的衡量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从而更加充分发挥了内涵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淑萍,韩丽萍,李大勇.浅谈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在项目评价中的修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9).
投资报酬率范文2
【关键词】 企业业绩; 财务评价; 投资报酬率; 经济附加值
没有良好的业绩报酬系统,现代企业就不可能有效地运转。这是因为,业绩报酬体现了这样一个广为接受的信念:如果想激励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就必须按照他们达到的业绩水平给予奖励。实践中,通常是以会计净收益以及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投资报酬率等指标为核心,对企业(包括企业所属部门或业务单元,下同)业绩进行财务评价。然而,由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企业目标和经营环境变化等原因,这种传统的财务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企业业绩的财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会计净收益,可能有损股东利益
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而现行的会计净收益指标只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由于无须承担权益资本的回报,管理者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获得更大的会计净收益。但是股东追求的不是会计净收益的增长,而是正净现值的投资,期望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显然损害了股东利益。
(二)过于强调投资报酬率,容易导致内部冲突
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对企业业绩进行财务评价时,管理者会通过增大分子(基于现有资产取得更多收益)或减小分母(减少投资额)来使这个比率尽量变大。显然,减少投资额比基于现有资产创造更多收益来得容易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于目前投资报酬率的投资项目或资产(即使其收益率高于企业资本成本)均会成为管理者不投资或处置的对象,因为这些项目或资产会降低企业现有的投资报酬率。由此可见,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业绩评价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悖,企业机能出现失调。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不恰当使用,致使业绩评价失真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对外财务报告和短期经营控制的需要,因而受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和约束较多。企业业绩的财务评价则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直接依据财务会计信息计算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1.无形资产支出费用化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建设、顾客与市场开发、雇员技能培训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然而,公认会计准则却不赞成将每年耗资巨大的大部分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而是要求作为当期费用计入损益。这样会使企业每年用于无形资产的支出与由此而产生的现金流入大体相等,而收益平稳时期到来前的盈利能力(用净收益、投资报酬率评价)被低估;此后,企业盈利能力又被高估。这将导致管理者追求短期效益,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案例:假设某企业拥有5台同样的,但已使用年数各不相同的设备,每台设备成本30 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0,5年内每年现金净流量(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和可归属固定成本)为10 000元。该企业目前处于平稳状态,每年有1台使用了5年的设备报废并购买1台新的同样设备。为简化分析,可忽略税负的影响,并假定所有的现金流动和投资均发生在年度的最后一天,企业资本成本为15%。同时,假定企业使用直线折旧法。
5台设备,每台设备年折旧6 000元,则该企业全年折旧费用为30 000元。从每年的净现金流入50 000元中减去30 000元折旧费用,得到净收益20 000元。每年资产账面价值为90 000元,则该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约为22.22%。
案例分析:以上述案例为例,并假定该企业每年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为3 000元,但在此后的5年中,每年会产生1 000元的现金流入。如果将研发支出作为当期费用,则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如表1所示(便于前后比较,一并计算列示了经济附加值指标,下同):
从表1中可看出:在收益平稳期(第3年,支出和收入均为3 000元),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了真实水平;之前,企业盈利能力被低估;之后被高估。后期较高的盈利能力源于先前的被低估,即绝大部分有关无形资产的支出均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现在正处于先前投资的收益期,而这些收益却没有和先前的投资联系起来。
2.租赁资产支出费用化的影响
公认会计准则对租赁资产支出资本化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不符合条件的租赁资产支出只能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租金支出费用化会导致投资报酬率快速上升,然而,投资报酬率的这种波动,并不代表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任何变化。公认会计准则对租金支出资本化的限制,促进了管理者采用租赁代替购买的方法取得资产。然而,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与其购买并占有资产具有一致性。因此,即使企业面临的购买或租赁具有相同的价格和资本成本,这种方法也明显没有任何经济优势。
案例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并假设企业年末没有购买新设备,而是向设备供应商租赁1台同样的设备。假定设备供应商的资本成本也是15%,则设备供应商会采用使用期为5年、年资本成本为15%的年金系数3.352来计算每年相同的租赁费,即:年租赁费=30 000÷3.3522=8 950元。
一年后,该企业拥有同样的5台设备及年收入,只不过多了8 950元的额外现金费用。同时,原先的投资基数减少了30 000元,相应的折旧费用也少了6 000元。计算各年的盈利能力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看出:随着租赁资产的增加,净收益逐年等额减少;而投资报酬率逐年快速上升,当全部资产均为租赁资产后(第5年,投资基数为零)将会无限大。
3.通货膨胀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评价基于币值稳定假设,发生通货膨胀后,通常会使企业盈利能力被较大程度的高估。这主要是由于收入与现金成本是以现时货币价值计量的,而投资基数和折旧却以取得资产时的货币单位计量。净收益的高估与投资的低估会导致投资报酬率明显高于真实水平。
案例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并假定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率是每年10%,企业资产的价格也以每年10%增加,净现金流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产品售价的增幅通常会低于资产成本和投入变动成本的增幅)。4年后,该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应为:50 000÷(1+6%)×4=63 124(元)。
投资和在过去每年中取得资产的折旧费用如表3所示。
4年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如表4最后一列所示:
从表4中可看出:经历了4年的通货膨胀后,企业的净收益和投资报酬率分别为26 493元和22.67%,均超过通货膨胀前的相应指标,盈利能力似乎显著提高了。然而,这样的报告显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二、改进企业业绩的财务评价的对策
(一)以经济附加值指标取代会计净收益指标
经济附加值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收益加上利息支出部分)扣除其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简言之,经济附加值就是超过全部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它是企业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核心基础,是较具综合性且比较成熟的业绩评价指标。
首先,经济附加值是扣除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是真实的经济收益。如果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低于该企业专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在传统的会计净收益方法下,企业可能表现为盈利,但用经济附加值指标计量,企业则表现为亏损。因此使用经济附加值可以避免企业出现隐性亏损以致损害股东利益。
其次,经济附加值指标能有效避免内部冲突。它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对于部门、企业和股东来说,经济附加值总是越多越好,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评价与其价值最大化目标相一致,促使管理者关注股东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是其它任何财务性业绩指标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二)避免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评价指标
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将企业净收益与其资本占用水平相联系,有利于加强资本约束,是评价分权利润中心(或战略性经营单位)业绩的适当指标。同时,它是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盈利能力,更方便于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市场利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通货膨胀率、行业标杆企业进行比较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较。但正如前文所述,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内部冲突,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三)对经济附加值和投资报酬率指标的计算进行技术性调整
为财务报告和短期经营控制准备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太大用处,在计算经济附加值和投资报酬率时通常要对公认会计准则下获得的信息进行调整,以便校正可能因管理者对会计数据操纵或因公认会计准则固有缺陷造成的偏差。
1.将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
在计算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对于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支出应予资本化,并在未来收益实现的年份摊销,以使盈利能力的变化更为平稳、渐进,从而促使管理者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
案例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如果每年3 000元的支出被资本化,并在随后的5年收益期内摊销,则各年的盈利能力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看出:无形资产支出当期费用化与资本化并摊销两种方法最终能实现相同的净收益(22 000元),但后者却能使变化更平稳、渐进。再从投资报酬率和经济附加值指标来看,这两种方法却产生了不同效果:前者使企业在收益平稳时期到来前处于不利地位,此后又产生一个比实际要高的投资报酬率和经济附加值指标;而后者则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
2.将租赁资产计入投资基数
为避免管理者人为操纵投资报酬率和经济附加值评价指标(租赁而不是购买资产),可以通过将租赁资产以其公允价值计入投资基数来加以调整。如果得不到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租金支出的贴现值来计量该项资产的价值。同时,将原来当期费用化的年租赁费用区分为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其中:财务费用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或经济附加值时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资产,而折旧费用可以作为被评价部门的费用。
案例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年租赁费用8 950元实际由利息费用和折旧费用两部分组成,且各自金额在年度间不同。利息费用逐年减少,而折旧费用逐年增加,如表6所示。
3.按物价变动水平进行调整
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必须将资产的原始取得成本重新表示为现时货币单位成本或现时购买力成本,以便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假象进行调整。
案例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假设第4年末通货膨胀突然停止,企业将维持第4年年底的现金流量,同时以第4年年底的设备价格43 923元更新1台应报废设备。则该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看出:按物价变动水平进行调整后,企业的净收益、投资报酬率和经济附加值等指标均低于通货膨胀前,其中经济附加值还出现了负数。这与未经调整时的业绩水平截然不同,但遗憾的是,这才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投资报酬率范文3
一、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择优问题
(一)互斥方案分析中两法择优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对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对方案的评价结论完全一致,但在互斥方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种分析方法的择优结果却经常发生矛盾,尤其在投资规模不等和投资方案现金流入实现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按净现值法为标准选择最优方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按外部收益率的大小选择最优方案的观点等,但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还应从分析两法产生差异的原因出发。 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采用的是复利计算原则,因此,两法对项目使用期内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作了再投资的假设,但由于两法对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中采用的贴现率不同,从而使两种方法假定在现金流入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是假设不同的备选方案在同一时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时,都会产生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相等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是假设各个项目的再投资报酬率等于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由于个案的内含报酬率不等,所以同一时期不同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不同,且不等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
(二)再投资报酬率在最优方案选择中的运用
既然导致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法对未来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的假设不同,因此,在最优方案选择之前,应客观预测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可实现的再投资报酬率,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择优,否则,无论以何种单一方法独立的进行选择,都有可能因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不一致,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具体的决策规则,通过下例说明。例:某企业有A、B两互斥方案,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表1。企业资金成本率10%,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表1 单位:元 方案 各年现金净流量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A100006000400030002000 B100002000300040008000 本例按内含报酬率法选择: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3.11%,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19.66%,显然A方案为优;按净现值法进行选择:以资金成本率10%计算的A方案的净现值为2377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2764元,显然,应选择B方案。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相异的结论。但客观上不论备选方案有多少,其最优方案应具有唯一性,选择方法如下: 1、按多个贴现率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2 单位:元 贴现率 A净现值 B净现值 净现值差额(A-B) 5% 3586 4665 -1079 10% 2377 2764 -387 15% 1362 1210 152 20% 467 -80 547 25% -284 -1152 868 内含报酬率 23.11% 19.66% 分析表2数据可发现:当贴现率小于10%时,A方案净现值小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论相异,前者选择B方案,后者选择A方案;当贴现率大于15%时,A方案净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相同,都为A方案,说明在10%与15%之间,存在一个使A、B方案净现值相等的分界贴现率,该贴现率同时也是两方案择优结论异、同的转折点。该分界贴现率按内插法计算如下: 分界贴现率=10%+387/(387+152)×(15%-10%)=13.59% 2、择优标准。本例中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所用的贴现率,实际上即为假计的项目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所以,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大于13.59%,则应选择A方案;此时,净现值法和内含率报酬法不但择优结果一致,关键是两者的现金流入再投资假设符合客观情况;但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小于13.59%,则应按净现值法进行择优,此例应选择B方案,因内含报酬率假计的较高的再投资报酬率难以实现。自然,如企业的现金流入无法立即实现再投资或再投资报酬率为零,则任何动态分析法的结果都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稳健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及运用
(一)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投资报酬率范文4
关键词:物流信息系统;效益分析;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9-0109-03
Abstract:The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isanimportantcomponentpartoflogisticssystem.Carringonthebenefitanalysistothissystemcanappraisetheoperationofenterprise''''s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andinvestmentresults,offerthebasisfortheplanningandmakingpolicyofthe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oflogisticsenterprises.Thebenefitanalysisof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cancarryonfromtwoaspectswhicharetheinvestment-returnofinformationtechniqueitemandthewholeperformanceoflogisticssystem.Seefromtheinvestmentangle,itsevaluationmethodincludesinvestmentrecoveryperiodmethod,investment-returnratiomethod,netpresentvaluemethod,internalrateofreturnmethod,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etc;Seefromthewholeangleoflogisticssystem,theperformanceofinformationsystemsometimesnotnecessarilyistheincreaseoftheincomeofeconomy,buttheincreaseofworkefficiencyofoperatingsystemandtheincreaseofmanagementlevelandservicequalityofthewholelogisticssystem,financeindexandnon-financeindexsuchasinventoryturnover,accountsreceivablerateofturnover,orderprocessingspeed,customersatisfactionetc.areavailable.
Keywords: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benefitanalysis;investment-returnratio;netpresentvalue;internalrateofreturn
1物流信息系统效益分析概述
要进行效益分析,首先应了解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多层次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经济范畴。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物化劳动的耗费和劳动占用之和)与产出(有效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是质与量的统一,只有当经济成果大于劳动耗费时,才有经济效益。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指在信息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它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由于该系统的使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来比较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产出,从而评价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所谓效益分析是将对某一项目的投资与该项目未来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该项目未来收益的大小及该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而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是指通过对物流信息系统中各项信息技术的投资及其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某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效益及该项信息技术的可行性,为物流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这一效益可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如收入的增加,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可能是一些非财务性的指标上,如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客户满意度的增加等。
2物流信息系统效益分析的特点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成本效益分析的特殊性。物流信息效益分析的特点如下:
(1)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贯穿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系统。其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信息种类复杂,因此不能以单个的子系统作为成本对象来分析和研究,而只能从物流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益来评价。
(2)物流信息系统成本高、投资大,因此不能只看投资后短期内的效益,而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评价未来若干年内的效益和发展趋势。
(3)物流信息系统涉及的信息技术较多,应按具体的信息技术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为物流作业系统服务的,因此在评价某一信息技术的效益时,应结合作业系统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3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方法
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是通过物流现代化创造出来的。而物流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不仅仅是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物流服务的可靠性、精确性及高效率。因此,在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进行分析时,应从信息技术的项目投资回报分析和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分析两个方面进行。
3.1从投资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
3.1.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投资方案总额和预计现金流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计算,确定需多长时间可以将原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其计算方法由静态法(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动态法(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两种,静态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
例如:某物流企业欲投资购买条形码识读及打印等一系列设备,总价值为21万元,该企业以后每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10万元,则投资回收期为21÷10=2.1年。可将该回收期与标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进行该投资及该投资在经营期内的效益。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比较简便,易于理解,可促使企业尽最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减少投资风险。但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在项目周期内回收期满的现金流量状况。
3.1.2投资报酬率法
投资报酬率是投资方案的平均投资额同该投资项目未来期间的平均净收益之间的比率。其基本原理是:按有关投资方案的有效期限,分别计算其平均投资额和平均净收益及二者的比率,确定该投资方案在未来投资期限内的平均投资报酬水平。投资报酬率越高,说明投资效益越好。其公式如下:投资报酬率=年平均净收益÷年平均投资额×100%;
年平均净收益=有效期间内各年净收益总额÷有效期间×100%;
年平均投资额=有效期间内各年平均投资余额之和÷有效期间×100%。
例如:某生产企业为进行生产流程再造和现有资源的整合,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提高,要投资购买ERP软件。预计投资额为100万元,该软件投入运营后,由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带来净收益如表1所示:(软件的使用期限为8年)。单位为万元。
则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计算如下:年平均投资额=100÷8=12.5(万元);
年平均净收益=(3+3.5+4+4.5+4.5+4.5+4+4)÷8=4;
投资报酬率=4÷12.5×100%=32%。
通过计算可知,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32.5%。与该项目的平均报酬率或企业的预计投资报酬率进行对比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
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物流企业来说,该方法可用以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理想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但该方法同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3.1.3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指某一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差。其原理是:将某投资项目投产后的现金流量按照预定的投资报酬率折算到该项目开始建设的当年,以确定折现后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其差额。若差额为正数,表明不仅能获得符合预期报酬的利益,还能得到正值差额表示的现值利益。反之,则表明投资收益低于预定报酬率,投资者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净现值的公式如下:
净现值(NPV)=各年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之和-原始投资额
该方法由于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能够反映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
3.1.4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它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可能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其基本原理是:在任何一个投资方案中,客观存在着一个报酬率,它能使投资方案各年的现金净流量折现后的未来报酬总现值等于该投资方案的原始投资额。内含报酬率实际上是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
该方法主要是确定一个合适的资金成本率,若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则方案可行。内含报酬率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但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3.1.5综合评价法
由于上述方法各具特点,评价的客观要求与经济目的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信息活动的特殊性,单一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科学性有一定局限,可同时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完善地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评价。
3.2从物流系统的整体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
信息系统的效益有时不一定是经济上收益的增加,而是作业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整个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用相关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表示。这些相关指标有:
(1)订单处理速度。订单处理速度=处理的单据数÷处理单据的时间(票/小时)。完善的信息系统会使订单处理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
(2)物流信息处理率。物流信息处理率=物流信息处理数量(传票张数等)÷标准物流信息处理数(传票张数等)。完善的信息系统会使物流信息处理率提高。
(3)存货周转率(次数)。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额。良好的信息系统和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增加,存货周期缩短,从而使存货的储存成本降低。
(4)应收账款周转率。准确、及时的物流及财务信息可能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期缩短,从而减少资金成本。
(5)客户满意度。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能提供准确、及时和丰富的物流信息,能满足客户的实时信息查询,提供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6)信息准确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EDI、条形码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信息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7)员工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及工作效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促使员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会使其工作更符合信息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8)准时装运率。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使准时装运率有较大提高。
(9)满足程度指标。满足程度指标指满足要求数量与总服务数量的比率(%),一般用拣选准确率、存货准确率、品类完成率等指标反映。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会使满足程度提高。
(10)信息查询速度。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和先进信息技术会使信息查询速度大大提高。
(11)缺货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会使商品的缺货率大大降低。
(12)业务出错率。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EDI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业务出错率大大降低。
(13)货运空载率。GIS和GPS技术的运用会使货运空载率大大降低。
以上仅列举了物流系统的部分指标,还有很多指标反映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上述效益分析法对物流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在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及在实际运作中各种方案选择的经济可行性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各种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保障。然而,实践中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仍存在着一些难度:
(1)收益确定不够准确。信息的共享性使其所提供的收益具有多面性,同时收益的获得具有延迟性,很难一次性确定。也不能全部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收益只是所有收益的一小部分,无法用统一标准去融合各方面收益,这就造成收益评价结果偏高或偏低,难以准确确定。
(2)效益指标不够完善。效益是一动态因子,不能十分精确地简括成一定数量的指标或数学公式,它是多重指标体系构成的,是由组织目标的多重性所决定的。因此虽然可以用多个指标来表示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益,但既然收益难以准确确定,那么我们是在使用一套不够完善的指标来表达总的效益。应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断用一些新的指标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
以上问题,使我们难以用传统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完全分析出物流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仍能较好地评价系统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结合具体实践,不断检验才能找到合适的评价方法。也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方法,使其发挥应有的评价作用。
参考文献:
投资报酬率范文5
关键词: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风险投资组合;资本市场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竞争性市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获利机会,进行证券投资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或者说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而这里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要获取较大的收益,就要冒较大的风险;而冒较小的风险,获取的只能是较小的收益。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这是自利行为原则和双方交易原则下投资者市场博弈的结果,任何投资者都必须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即怎样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矛盾。其最终的决策结果应该是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风险是指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风险总体上划分为两大类: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只对某些行业或个别企业产生影响,系统风险亦称市场风险,它对整个市场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发生等。针对这两种风险,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基本的做法就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非系统风险,通过提高风险报酬来弥补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达到期望的报酬率。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证券投资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
一、非系统风险
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投资者经常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无风险资产(如购买国债),将另一部分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组合以获取更高的报酬,此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组合才能获取最高的报酬呢?
假如投资者将全部自有资金都投放于无风险资产,那么他至少可获得无风险投资报酬率,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通常投资者会考虑将多少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报酬。假如有x比例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以Rf表示无风险投资报酬率,以Rp表示风险投资报酬率,则预期报酬率E(R)=Rf (1-x)+Rp x, 亦即E(R)=Rf+(Rp-Rf)x, 在风险特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去追求(Rp-Rf)的最大化,即风险溢价的最大化。而最优的投资机会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市场线(CML),即投资组合直线和风险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相切时的直线,这就在理论上解决了决策的问题:投资者要想获得最高的报酬就应该沿着资本市场线投资。当然投资者可以选择将多大比例的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保守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无风险资产,冒进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风险资产,或将全部资金投于风险资产,甚至还会以无风险利率借入资金投于风险资产。
当然,事实上投资者很难确定单位风险下哪一种投资组合的单位风险溢价最大,从而难以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但资本市场线仍然为投资者指明了决策的方向,笔者愿意对此作出积极的展望:伴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推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弱势有效市场向强势有效市场(竞争性市场)的演变,“信息失灵”和“市场失灵”得以更好的抑制,资本市场线对于投资组合的决策价值将会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
投资报酬率范文6
关键词: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风险投资组合;资本市场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竞争性市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获利机会,进行证券投资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或者说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而这里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要获取较大的收益,就要冒较大的风险;而冒较小的风险,获取的只能是较小的收益。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这是自利行为原则和双方交易原则下投资者市场博弈的结果,任何投资者都必须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即怎样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矛盾。其最终的决策结果应该是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风险是指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风险总体上划分为两大类: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只对某些行业或个别企业产生影响,系统风险亦称市场风险,它对整个市场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发生等。针对这两种风险,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基本的做法就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非系统风险,通过提高风险报酬来弥补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达到期望的报酬率。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证券投资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
一、非系统风险
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投资者经常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无风险资产(如购买国债),将另一部分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组合以获取更高的报酬,此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组合才能获取最高的报酬呢?
假如投资者将全部自有资金都投放于无风险资产,那么他至少可获得无风险投资报酬率,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通常投资者会考虑将多少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报酬。假如有x比例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以Rf表示无风险投资报酬率,以Rp表示风险投资报酬率,则预期报酬率E(R)=Rf (1-x)+Rp x, 亦即E(R)=Rf+(Rp-Rf)x, 在风险特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去追求(Rp-Rf)的最大化,即风险溢价的最大化。而最优的投资机会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市场线(CML),即投资组合直线和风险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相切时的直线,这就在理论上解决了决策的问题:投资者要想获得最高的报酬就应该沿着资本市场线投资。当然投资者可以选择将多大比例的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保守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无风险资产,冒进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风险资产,或将全部资金投于风险资产,甚至还会以无风险利率借入资金投于风险资产。
当然,事实上投资者很难确定单位风险下哪一种投资组合的单位风险溢价最大,从而难以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但资本市场线仍然为投资者指明了决策的方向,笔者愿意对此作出积极的展望:伴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推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弱势有效市场向强势有效市场(竞争性市场)的演变,“信息失灵”和“市场失灵”得以更好的抑制,资本市场线对于投资组合的决策价值将会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
二、系统风险
我们假设投资者已经通过足够的投资组合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了,面对市场风险,投资者会通过得到系统风险溢价来达到预期的报酬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不需要确定单个证券期望报酬率的情况下能够确定风险资产的有效投资组合,这无疑为持有多项风险资产投资的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的方法,并使决策变得相对简单。在公式E(R)=Rf+€%[(Rm-Rf)中(Rm为市场投资组合的平均报酬率),在无风险利率Rf和市场投资组合的平均报酬率Rm确定的情况下,€%[作为衡量风险投资组合市场风险的指标成为决策的关键。€%[的确定对于投资者绝非易事,通常证券市场基于历史数据来估计€%[,在宏微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是合理的。转贴于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于投资者的决策究竟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莫衷一是。因为模型的建立本身是基于一些假设的:(一)投资者可以按照竞争性市场价格买入或卖出所有证券,并且不考虑税收因素;(二)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入和贷出资金;(三)在确定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按资本市场线投资选择报酬最高的投资组合;(四)对于证券的风险、相关系数和期望报酬率,投资者具有同质的预期。
“竞争性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面对同样的信息,由于决策者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存在差异,要达到同质预期是难以实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了限制,但其本身里程碑式的意义却是不容否认的,它科学地将风险和报酬的内在关系描述出来,建立起风险投资组合和市场组合之间风险和报酬的最佳权衡。笔者相信,随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必将在投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勇.组合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J].科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