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1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提问艺术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营造语文课堂问答的活跃氛围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氛围可分为三类,即积极(良好)型、消极型和一般型。而现在,大量的课堂气氛属于一般型。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通过积极引导,营造活跃的答问气氛,使课堂教学氛围向积极型转变。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与学割裂,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

二、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是一种比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课堂提问时的偶发事件,不仅关系一堂课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是衡量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心理上的“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如在教学《麻雀》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老麻雀站的是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既然是没有危险,又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这样问,学生就把之所以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连接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及时反馈课堂问题生成的信息

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准确、及时地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表情、音调,了解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判断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掌握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在备课时,判断新的学习任务跟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基础间的差距,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建立学生认知发展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某一知识结构方面的补缺拾漏工作。反馈的层次性还要视教师对不同认识水平、不同个性特点和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这样了解的情况才具有普遍性、准确性,教师才能运用获得的正确信息,因人施教,有效地调控教学,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四、用启发性的提问吸引学生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改革中,不少语文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语言或过于冗长拖沓,或过于含糊其辞,造成语无重点,语意不明,令学生听了以后摸不着头脑,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接受的效率。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从启发、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而且积极,课堂气氛才活跃。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和能力训练的进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教师只有在提问时遵循启发性原则,才能正确地解决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关系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说话的机会,根本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发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学生回答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爱劳动。有的同学看到小灰兔的礼貌,爱帮助人的闪光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回答。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就是要全面改变这种情况,将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教学效率低的班级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缩减,不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新课改之后,由于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以及素质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反而没有主次,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很清晰的收获,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所以,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受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广大教师有借鉴意义。

首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的配合与否直接和学生自身上课的状态有关,有的学生本身对于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会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是一样的,觉得上语文课没有意思,所以语文课上学生走神或者做小动作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第一步。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就会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减少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上去。

第一,教师要注意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该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平等的姿态来和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例如,语文教师是小学教师里面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是相处时间相对较长的任课教师,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班级里面的每一位学生,做到对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做学生心理的导师和生活中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也会充满兴趣地自觉配合教学的开展。

第二,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加入一些积极活跃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那么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秋收季节田地里面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北大荒秋收的图片,金黄的麦田和农民喜悦的笑脸等等,以此把文字转换成形象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还需要借助于有效的评价来实现。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评价是很在意的,而且据教学研究发现,小学生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们会借助于一些特殊的行为来吸引教师的注意,例如上课扰乱课堂秩序等,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评价,多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建立自信。例如某位男生上课起来回答问题表现很好,教师就要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并且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极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上去了。

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是需要对该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疑点进行解析的,明确教学目标和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实现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对于该课程的方方面面具有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设计并不是教师在头脑中对于上课开展顺序以及具体知识点进行规划,而是需要教师做好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设置课堂活动以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亲自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在课后形成及时的反馈,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很快在课堂上应对及时出现的问题,并且其教学思路不会因为某位学生的打断而就此中断。

第二,教师要做好教案,也就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说课过程,提前演练课堂开展进程。在教案中,教师要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必须自然,因为有时候教师的衔接过渡突兀会导致学生思路的中断,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导致教学进程的延误,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案设计。

第三,做好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做好课件。课件的质量直接对教学效率和开展进度产生影响,有时候一些知识教师借助于课件呈现出来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且也能加快教学进度。例如,这节课需要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巩固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为学生呈现出来,视觉的冲击比教师的语言影响更为直接,学生的转换速度也就会更快。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好课件,以此来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需要学生去感受和表达,但是小学生一般来说羞涩于表达,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害怕说错而被嘲笑等,这类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学生的沉默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师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或者掌握知识,那么就会浪费时间,而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开展师生互动教学,通过活跃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一,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层次以及学生的相互关系和非智力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例如有的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欠缺,但是感受能力却比较好,那么教师就可以让他在表达比较活跃的小组中来带动其积极主动发言。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直接促进学生的表达需求增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课堂小组讨论 教学效果 语文

美国教育学家B.S.布卢姆曾研究过不同教学方法所激起的学生思维过程,他指出在小组讨论期间,学生的思维比单纯教师用整节课教学要活跃,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十余年的职高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和发挥了每位学生的潜能。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讨论的。

一、教师要设置好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和问题,组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来整节课堂小组讨论的。我自实施以来,一般都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六人围成一小圈,班级三十几个人就可以分成五到六个组,这样团花簇锦似的分布在教室里。每当课前要求同学把六张桌搬成一块上课时,同学就知道这又是一节课堂小组讨论为主的语文课。一般地,那些朴实无华中心观点比较明确的文章往往会吸引学生,而且同学讨论起来也觉得有话可讲。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自学,充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讨论题目在多媒体的屏幕上放出来:第一大题是指出课文里的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用的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第二大题是指出哪句话是文中作者的观点即心得所在,并联系自我实际进行讨论。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感受颇为深刻,各组同学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谈。在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设置了三个大题目让学生讨论:托尔斯泰的坟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托尔期泰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用什么手法描写的?结果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得头头是道。通过讨论,学生充分领会了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和其崇高的人格美。

二、课堂小组讨论要在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中进行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优美流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同时要创造和谐、动人的讨论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一种生动的场景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如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这首抒情诗时,采用多媒体用大屏幕展放有关诗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朗读,引起学生讨论欣赏的兴趣。然后提出讨论的问题“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事实证明在上这节课时,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说到爱情这话题,学生本身就感到莫名的兴奋。组织六人小组同时讨论,发言时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意义。在教学中我利用音乐来配合讨论,创设情境,充分发挥音乐美感作用,通过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因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完成讨论题目时必须全组成员团结一心,群策群力,能力协作。在与他人的观点相冲突时,又学会客观评判事实,协调化解矛盾。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整体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三、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论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由教师出,也可由学生提出,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争论、谈自己对作者的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比如,让一二组讨论,你喜欢林黛玉还是贾探春?为什么?三四组讨论:王熙凤值得学习吗?为什么?第五六组讨论:在现今,你是娶林黛玉为妻还是娶薛宝钗为妻?各组书记员要记下同学们的观点理由,看谁理由多且有价值,课后整理成文章张贴墙报。又比如,老师设置论题“阿Q精神好不好”?通过同学举手确定正、反方组织课堂辩论,进行摄像录音,过后再播放出来,让同学自我欣赏。整个过程,教师不把自己当作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学生可以摸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了创新的火花,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四、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

小组活动时,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充分运用表扬、警告、鼓励等手段监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小组活动顺利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进行干预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评价时,一定要总结与反馈。教师挑选部分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有必要时,我还把学生的表演摄录下来。在回放给全班同学看时,教师加以点评,指出学生在讨论时的各个优缺点。尽量以表扬激励为主。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事前做了精心准备,但有时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分组欠合理,造成各组间实力不均衡,学生积极性受到影响;还有,在小组汇报时,往往是口头表达好一些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发言较少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总之,运用课堂小组讨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来自教改实践的报告.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专业为学习主体”的中职学校,像语文这样的文化基础课常常被忽略,几乎是“靠边站”了,这种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基础教育被忽略的现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在这样夹缝中生存的局面,如何提高语文的教育效果,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近期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职高语文课堂的特殊性

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中,职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差,语文基础可想而知,而且大部分学生进职业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所以对学生来说,他们极易产生一种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思想。职校生源素质差,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差,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不用心思考,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一些不符合常规的动作行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能借此机会在一起聊天、起哄,最后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课后练习和平时作业,学生是能不做就不做,因为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所以学生大都在逃避。

作为职高的教师,也是要按照规定和学校进度,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也不能把主要时间用在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上,还需要兼顾教学任务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不敢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目前提倡的讨论法和问题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学生不会和不想回答是两个主要的障碍,教学易陷入僵持局面。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法。

从以上因素考虑,目前职高语文课堂中存在着教师讲和学生听两个方面,没有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状。

二、利用现有教材,大胆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在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一名真正的教师,其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自主构建知识,最大程度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在职业学校中,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强调其应用性。所以语文教师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培养方向,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

三、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应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后直接踏上工作岗位,所以语文教师应将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人生的舞台。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减少其厌写情绪,激发其写作兴趣。一是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形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中职作文教学不能像中学那样着重训练三种文体的写作,而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以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作文的内涵。周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体裁不拘,题材不限,题目自拟,可以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之中。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会得到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激发兴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如班级活动计划、班级规章制度、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二是要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针对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状况,教师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不像对待一个作家的文章那样去苛求,要学会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恰当运用,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总之要多些表扬,少点批评;要勤于讲评优秀的习作,促进写作技巧的交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可以组织文学沙龙,定期活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成立文学社,发表学生的习作,增强写作自信。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得以提高写作兴趣,并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学习兴趣;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94

当前,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各校纷纷投入到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在这种形势下,我校也对语文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取得的成绩却并不理想,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一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错误地把将课堂还给学生理解成放纵学生,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二是教师歪曲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表面看来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实际上仍牢牢把控着课堂,生怕学生脱离自己的控制。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实施情况并不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不重视预习的问题,即便是安排了预习,也仅是口头说一下,并未具体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更是不放在心上,直接忽略了预习。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有效预习呢?笔者认为在让学生认识到预习重要性的同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并据此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任务。二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针对语文科学而言,读课文、搜集资料、做批注和读书笔记都不失为预习的好方法。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大意;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对作者的生平以及课文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大致了解;做批注:要求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将重点语句圈、点、划出来;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三是重视课堂检查。安排预习任务后,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利用几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否则极易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敷衍了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好比点燃火药的导火线,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其是否成功对能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乃至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以旧引新法、设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教授《称象》一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在很久以前的三国,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那大象又大又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大臣们有的说造一杆大秤,有的说将大象切成一块块来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6岁的小孩,他说:‘我能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位小孩是谁呢?他有什么好办法?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这样导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学习中去。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动态化的特点。借助它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刺激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教学《瀑布》一课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兴趣的学习状态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以合作讨论为手段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解决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不乐观,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合作时机不当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明确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分组。一般来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从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入手分成4~6人小组,以确保组间公平竞争,实现培优辅差。同时,还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根据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安排职位。如选择小组中有权威的成员当组长,统筹小组;安排逻辑能力强、书写速度快的成员做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安排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担任汇报员,汇报小组最终讨论结果。

(二)把握时机,实施合作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滥用。具体来说,可在遇到以下情况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意见不一致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辩论,培养他们的包容意识;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群策群力,让学生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