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军事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军事文学范文1
【关键词】军事院校 传统文化 专题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52-02
军事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对学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人文精神,掌握中国传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提高学员的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现象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和创新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必须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转换方面深化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人文内涵和育人效果。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授课教员,笔者认为专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专题式教学是指以原有教材为基础,打破原有教材章节体系的限制,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有选择地整合、提炼、优化、充实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既前后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根据专题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模式,矫正了以注入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某一专题的强化和知识内在关系的整体把握,导致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出现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学员综合能力培养的弊端,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内容新颖务实,重点突出
专题式教学根据课程体系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突破原有教材体系,统筹兼顾,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专题的设计,将某一领域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员与学员共同的全面、系统剖析、探讨,主题更鲜明,难点、重点更突出,加深学员认识,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多样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采取引导式、研讨式、辩论式、案例式、比较式等不同教学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克服“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尊重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使学员思路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教员在教学实践中不但是组织者、指挥者,而且是参与者,与学员共同对热点话题、问题进行研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在专题式教学模式下,学员通过课后搜集、分析、归纳学习资料,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施专题式教学的背景
目前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讲授适合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材选用混乱,教学内容驳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涵盖思想、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技、服饰、饮食、和民俗等领域,目前出版的针对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国古代思想史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为主体,阐释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演进,分析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变革、风云人物和著名事件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变异的影响,理论性、专业性较强,内容偏深,份量过重,导致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往往晦涩难懂,学员难以承受;另一类是以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这类教材一般从中国历史分段、地理概貌讲起,导出中国文明的发展,然后分哲学思想、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类型进行分述,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员或者是浮光掠影、面面俱到地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授,要么是片面、单薄地截取内容,对学员而言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并不多。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员兴趣索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涉及的了解性、知识性的内容繁杂,传统的教学内容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员“满堂灌”的层面上,这样一来,枯燥、抽象的讲解往往让学员昏昏欲睡,课堂成为了教员的个人表演秀场,没有令学员激动的实践环节,缺乏教员和学员激烈交锋的互动场面,教学氛围沉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育人目标。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跨文越理,纵横交错,教员因为自身专业及能力所限,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产生此生彼熟,甚至现炒现卖,穷于应付的现象,以致形成了教员原有的单一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
三、实施专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讲授,应该本着“择优务实”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点选择有利于培养学员任职能力、学员感兴趣、对当今社会发展富有借鉴意义的内容,设置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专题系列,使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得到突出体现,使讲授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强化人文精神对学员的感染。
例如我院本门课程建设团队经过反复调研探讨,制定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机制、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教育与科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六大模块的专题体系,通过考察中国文化生成演化的环境,阐释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分析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后归结到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文化和对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结构清晰,各专题既独立成章,整体上又颇成体系,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体例与内容安排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又比较切合学员的求知需求,教学效果良好。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改革传统“一言堂”教学法提供了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讲授法、研讨法、比较法、情景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通创新。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员为知识传授主体,讲授要求概念清楚、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学内容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难点,语言要求精准生动,另外,还要求寓启发于讲授之中;研讨法,则是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师生合作”,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交流,在课堂上既要给予学员话语权,允许学员在课堂上随时质疑,鼓励发表独创性的见解,肯定学员的积极参与态度,以激发学员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又要加强引导,掌控讨论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能够及时归纳总结,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教员课前提出讨论任务,分好讨论小组,指定组长,在组长的安排带动下,各小组分别搜集材料,组织讨论,写发言稿,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各派一名组员汇报发言,听完一位学员发言后,先让其他组的学员提问,本组学员予以回答,然后教员作出点评。随后下一组学员代表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旨在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比较讲授,使学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理解其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了解;情景法,主要是课堂上为了避免纯理论的枯燥乏味,可以举些生动的、现实的例子,寓教于乐,使学员在审美中愉悦心灵,锤炼心智。
(三)教员交叉授课,效果事半功倍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名教员独立担任一个班次的授课任务,意味着一个人要精通哲学、伦理、科技、美学、文学、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应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个领域有精深造诣的不乏其人,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层面都有深入研究的实属罕见,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担任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多是中文或政治教员,单一的知识结构与本门课程多学科交融的特点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导致不同的教员因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同,对本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就不同,往往对自己精通的环节大加发挥,而对自己知识储备较弱的部分则一掠而过,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通过培训、交流、集体备课以及自学等方法可以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员的理论素养,实现每名任课教员都能够驾驭本门课程的目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目前任课教员知识结构的状况,可以利用专题式教学法的实施,采取教员交叉授课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即授课教员组合为多元化人才团队,不同的教学专题由擅长相应内容的教员讲授,例如中国传统思想这一专题,由哲学专业的教员讲授;中国传统艺术这一专题,由相对擅长这些内容知识的教员讲授等等,这样的分工协作,使得优势互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较少课时内的频繁更换授课教员,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差异往往容易造成学员眼花缭乱、思维断裂的难以适应感,不利于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统一性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可以采取优势组合的方式,即一位教员选择两三个专题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这样一个班次的授课任务由两三位教员共同承担,这种“互助组”式的教员配备,既摆脱了因教员更替频率快而造成授课内容产生断裂感的弊端,又可以使教员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担专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可以从容顺利地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方式效果颇佳,富有借鉴意义。
(四)有利于开展“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
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优化了教学内容,减轻了学员在课堂上的疲惫感和焦躁感,为实现“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课堂基本采用研讨、启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课堂依托国学等俱乐部举行演讲、诗歌朗诵、礼仪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员的课后学习实践积极性;网上课堂主要是根据教学专题择优搜集一些课本和讲义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音像、书籍、评论文章等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指导学员课后时间自学;社会课堂就是布置学员利用节假日到家乡或驻地观察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领域保留下来的传统和地方特色,让学员以小论文的形式概括总结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在军事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根据教材逐章逐节按部就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军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过去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转化为关键处点拨、梳理,避免了简单知识的不必要重复,增加了知识信息的有效性,完善和深化了学员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介永强.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 06
[2]叶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体系和重点探讨.台州学院学报,2004, 12
军事文学范文2
【关键字】中国文化失语症 英语教学 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7-01
一、引言
自从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后,越来越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母语文化,同时也意识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这种“双向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是母语文化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同时教授。正如刘润清所说:“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的损失。”Larry.A.Samoval 也指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然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其中军队院校也不例外。由于多年固化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早已培养了学生热衷学习西方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非常淡漠甚至是忽视。学生在对西方文学作品 《漂》、《简・爱》或《老人与海》的名称翻译了如指掌,却不知道《水浒传》、《资治通鉴》等名著在英语中该怎么翻译。军校学员作为未来国家强军治国的重要人才,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具有辩证的文化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二、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
1.军队文化在军事院校占据主流地位,一切活动都凸显了军事特色。这使得文化氛围缺乏多样性, 学生实际参与的社团活动并不丰富自主。教学与学习资源因军队保密原则而受限,无法如同地方院校学生一样,可以无限制地接收各种信息,使学生无法敏感的认识到本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军事院校中输入内容多以军事目标为主,注重对学员进行政治教育,抓紧各项政治、军事活动的开展,如开展军营“红色”文化建设、军事体能训练等。 因而教授英语的时间很有限,致使课堂上教学内容更多的侧重词汇量、句法等语言方面的能力,从而误导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学语言或者背单词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3.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员以为英语教学就是让学员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能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西方人的话语,并能够与西方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出于此目的,他们努力摒弃汉语思维排除中国文化的影响,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来教授英语。虽然使学员对西方文化有了广泛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用流利正确的英语与西方人谈论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及风土人情等,但是他们却无法使用英语准确流畅地传播丰富的中国文化。
4.作为语言输入主要材料,我们教材的选定上和教学的内容上都融入了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而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例如正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4册读写教程一共有80篇文章,其中63篇取材于西方文化背景,占78.75%;以美国文化为背景的文章50篇,占62.5%; 讲述中国文化的文章只有1 篇,占1.15%,还被放在section B以其中的第二册为例,跟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仅仅是课后练习中的四道习题。这样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学习,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结果造成学员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振振有词,而在使用英语讲述自己的文化时却会语塞或是中英文夹杂。
三、对军校学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渗透的思路
1.改进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的输入
当前国家还没有发行合适的统编教材,在此情况下教员可适度采用融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阅读、听说等材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员适当补充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汉英民俗文化对比、阅读文学、历史名著的英译等,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母语文化已知的文化图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多面性和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如《论语》、《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等都有英译的版本,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课堂补充资料或阅读材料。苟丽梅指出“:只有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英语学习者才能对目的语文化更深入地进行剖析和取舍,并将中国古典的文化精髓介绍给西方,致力于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转变教学模式,利用有效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军校学员仍然有依赖英语教师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形成一个局面:离开课堂教学,学生就不学习语言;教师不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便不主动获取文化信息。因而教员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专题讲座和多媒体自主学习等途径来改变现有状况,以提升学员学习母语文化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使用中西文化“对比法”,使学员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达到更好的跨文化沟通;“归纳法”是教员在导入中国文化时,把学员琐碎的、有差异的文化碎片归纳整理成系统、完整的文化体系,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整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现在不少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都是双语的,比如“走进中国文化”、“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视听材料的使用,增加了中国文化的输入渠道,准确呈现了输入内容,同时丰富的画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和语言的兴趣。
通过教员指点输出母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不同文化,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能教会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如何把母语文化传递给英语文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地道规范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并助推学生交流的欲望,客观地展示母语文化,改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好地理解利用目的语文化中的优良部分,实现平等、独立的跨文化交际。
综上所述,母语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只有平等、双向的交流才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有效交流。针对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英语教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必须兼顾母语文化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使学生不仅收获外国的知识和文化,同时也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取得成功,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130.
[2]李 珩.试论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2).
[3]李珍凤.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应用大学英语教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
军事文学范文3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古诗文教学;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实施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诗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获得成功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的确,在小学中诗声琅琅已蔚然成风,古诗已被小学生所接受并吟诵。诵读古诗文,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智力潜能,培养他们记忆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学习,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利用古诗文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教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增强新的教育活力,丰富新的教育内容。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载体的活动”。利用诵读古诗文中开拓人文素养,突出“综合”和“实践”的特点,为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二、利用现有教材打造人文经典课堂,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中获得成功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警言美句、掌故熟语,都来自古诗文的历史传承,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历史故事、名人逸事、传闻美谈等都有古诗文可据,因此,我们就把这些儿童熟知的出自古诗文的语言材料作为选文对象,让学生在广博的经典世界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为学生之理解和吸收奠定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这些古诗文的语言简练,语言富有生命力,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
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但三岁到十三岁的孩子记忆力相当高,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求甚解,但求会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倾醉于此,感悟诗文形式和意韵的美,找到诗文的独特感觉,让孩子更全面地吸收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让古典诗文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奠基和生根。
三、创设诵读环境感受人文素养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书香的氛围中获得成功
利用学校的文化墙、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处处贴上了古人的名言警句,创设诵读古典诗文的诵读环境,给学生诵读欣赏古典诗文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活教材”。
例如贴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这样让古典与生活时时同在,让学生的感官沐浴在浓浓的古诗文天地中,使之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校园的这一大特色景观,蕴含了“千淘万沥出深山,吹尽风沙始到今”的励志哲理,展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辟读书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立人之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人间正道皆藏其中。不仅营造了文化书香学习的氛围,又创设诵读古诗文的诵读环境,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诵读古诗文能促进学生个性、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凸现“打造文化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中华古典诗文诵读,开展并实施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来。使校园里掀起了诗配画、经典古诗词诵读的热潮。更重要的是读美文,学做人,吟诵《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传承五千年灿烂文化与传统美德,通过大胆创新,运用舞蹈类(民族舞、现代舞)、相声、小品类、歌曲类(独唱、多重唱)、如配音诗朗诵、歌舞、表演唱、背诵接力、器乐的表演类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每年的六一节的文艺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小学生们意气奋发,朝气蓬勃,展示了本班的魅力和风采。经过这几年来的积累,古韵盈满园已经成了一道特有的亮丽风景。
策马芳郊看李白,桃红绿草遍天涯;闲步茂林闻燕青,雀灰黄鹂全树满。不断创新活动,让学生阅读经典成为习惯。在经典诵读特色建设中,我们结合每年经典诗文诵读的“止于至善”宗旨,使5月的“诵读节”精彩纷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让学生们大显身手的“诗意教室”评比,手抄报设计比赛,“我读经典”征文比赛,“经典小状元”评比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形式的活动凸显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诗声朗朗”。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既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又在“诵读节目展示”等一次次活动中积累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既使学生大大提高了诵读热情,又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浓郁的诵读氛围。
军事文学范文4
冬天到啦!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军事化雪仗”又能开战了。我们定了一个周六,来打一场“军事化雪仗”。
到了那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准时聚在一起了。我们分成了两队打雪仗,我在一队当队长。我们有一个规则:在一次雪仗中每人有三次机会,被雪球击中就失去一次机会。每对还要有一个“军事根据地”,谁先占领对方的“军事根据地”,谁就利。
“战斗开始!”话音刚落,大家便活跃起来。我命令我们队的队员先储备雪球,对方却直接向我们猛扑过来。我见战情有些不妙,便命令大家:“赶快防守!”我们便向对方扔起雪球。战情有点转机后,我组织起第一次冲锋,“你从左边攻击,你从右边突防,你们几个留守根据地储备雪球,其余人跟我进攻!”我把队员分配好后,开始第一次冲锋。我们渐渐向敌方逼近。敌方也不甘示弱,组成了一条防守线。我们加强了“雪力”,可惜还是没有用,只会增加“人员伤亡”,所以我被迫撤退。“快躲!”又来了一些追击的人。趁这时,我集中人员先把追击人员一举歼灭,然后迅速冲向敌方根据地。很快,击破了敌方“前线防守军”加强“雪力”!不一会儿,就在敌方根据地前了。我改换了游击战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战斗后,我们在笑声中占领了敌方根据地。
我在雪仗中品尝了一次做将军的感觉,别提我多兴奋啦!
军事文学范文5
各位教官、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校三四年级学生军训在今天拉开帷幕,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帮助我们军训的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参加军训是同学们接受素质教育的良好形式。它不仅能够激发和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还能够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军训,将使我们同学更好地领悟纪律的含义、规范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使我们大家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军训既是对我们意志力的一次磨练,也是对我们自信力的一次锤炼,既是对我们生存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我们的身心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可以说,军训将成为我们同学成长历程中非常有意义的宝贵经历。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务必做到听从指挥,统一行动;注意身体,确保安全。在教官们的精心指导下,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保质保量的进行各个项目的训练,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谢谢大家!
军事文学范文6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在这里我们隆重举行xx学年学生军训誓师大会。本次军训受到了xx镇党委政府、xx镇教育指导中心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武警xx市支队四中队的大力支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领导的关心和武警四中队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莅临本次会议的上级领导。武警xx市支队四中队于队长、赵队长。夏张镇宣传办公室玄主任。夏张镇教育指导中心高主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
今天的大会共有六项议程:
现在会议进行第一项:
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
请郑校长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
请武警四中队于队长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
学生代表发言。
下面会议进行第五项: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武警战士进行精彩的军事科目表演。
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对武警战士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
看了武警战士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完成军训任务,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充满了信心。下面会议进行第六项:
全体参训学生宣誓,请领誓人上台领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