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本科德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1
本文拟分析的一句名言的情况:当你拥有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锤子,所有问题开始像钉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解释和分析主题,分析了“锤子”我们是知道的方法,并讨论如何解决这类似于用在知道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方式“钉子”的问题。
Topic:“When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all problems begin to resemble nails” how might this apply to ways of knowing, as tools,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Solve problems with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tends to analyze the case of a famous saying: When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all problems begin to resemble nail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topic, analyze the “hammer” we have that is the way of knowing, and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resemble the “nails” using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in the process of pursue knowledge. Firstly, The definitions of The basic ways of knowing are provided. Then, It is indicated that how to solve problems with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2
(一)培养方式有误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受到公办高校的积挤压,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很多的的误区。学校的定位不准,民办高校以公办高校本科教学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用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没有根据学校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继续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的教育与公办高校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问题,学历教育定位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间的继续教育趋于相同,相互之间只对劣势进行比较,没有特色和优势可比。另外,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也没有显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构是各异的,继续教育没有体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不相适应。
(三)人才培养的时效滞后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变化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都不是实时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学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往往只会跟随社会当前的需要,没有细致的分析专业的未来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完毕后,社会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民办高校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要找准继续教育的定位,民办高校首先要找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潮流中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处于什么位置,对继续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自身的定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二)构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体系,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原则性的指导。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内容。
(三)积极创新,发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打破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趋同性”,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民办学校在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环境、地域因素、学校周边地区的人口、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西部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办学特色,必须结合西部的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与调整。民办高校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有专业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成果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学习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民办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对教师的工程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办大学本科教育中,许多教师既在大学中任课,又是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五)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3
通过查阅资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中,国家把部分选修课与活动课设置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基础,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当前,广州市中小学都在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广州市同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创特色是学校必经之路,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课程开发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能带来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回归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本质。
2分析环境,做好准备
2.1学校外部环境
同和小学隶属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属于城乡结合地,近年发展速度惊人,涌现出无数的高档商业住宅楼盘。学生家庭情况差参不齐。既有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贩,有从事高校教育的教师,治病救人的医生等。家长的期望差异很大,有期望孩子从小出人头地、处处领先的家长,也有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不求学习成绩出众的家长。学校所在社区,大中专院校林立。有市少年宫、青少年培训中心各一所。2010年白云区开始了新一轮课堂改革,2013年掀起了创建特色学校的。
2.2学校内部环境
同和小学始建于1929年,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公办完全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998名学生,在职教师56人。学校物质文化正在兴建中,投入891万元重建教学楼和学校主体文化,新增棋艺室、书画室等专用活动室。学校在“赏识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以“传承中国经典文化”为主题,开展了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的一系列活动:开展具同小特色的高效课堂改革活动;在德育上培养学生学会“赏识自我,赏识他人”;开设有传统特色的书法、古诗文诵读、棋艺等特色课程。学生情况:53%是同和街8个居委的居民。47%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地原住居民子女,父母大多不需特别努力,过着休闲、满足的生活。他们靠老祖宗留下的地,盖起一栋栋楼房,过着包租公、包租婆的日子。他们或找一个轻闲一点的工作,或不找工作,打打麻将,收收房租,对子女的学习过问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只要身体没问题就好。这部分孩子,没有上进心,不爱学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大多数父母为小商小贩,他们为生活忙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足。认为孩子有地方读书,有人帮着看着就行了。一部分本地居民子女,因父母文化层次高,希望子女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基础上,能发挥其他特长。他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少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受教育层次高,对子女的期待更高。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能扎根广州。总体来说,学生自信不足,大多数不善表达。教师情况:在职教师5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9人。市优秀教师、市教师、市骨干教师12名和区优秀教学骨干2名。从1998年起,入职教师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群体积极上进,热爱本职工作。近几年,全员参与了广州市十一五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对接》的研究,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涌现了一批市、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制定目标,理念先行
3.1“赏识教育”办学理念的动态形成过程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本地区学生不自信、不善表达自己的特点让我们深度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问题。2004年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区发展中心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在学科中全面开展新课程的“激励教育”实验。从教学形式、学习方法、学业负担、学校德育等层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开始进行了3年的“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功”的挖掘,发展了具有明显的校本特征,又适合“同小”的“赏识教育”办学理念。“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最大区别在于,赏识教育更强调自我赏识,强调发自内心的赏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证明,只有人在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需求,产生更持久、更深刻、超前景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这些可激发出人更加稳定和持久的积极性。结合周弘的赏识教育,使我们反思如何从激励学生被动学习进而上升到赏识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这种学习并不单指学业上的学习,更应是多方面的智能发展,我们欣赏学生在各方面展示自我,在课内外激发起学生对发展的兴趣,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才能激活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探究激发自我。课堂上,孩子们有自信,帮助同学拥戴教师,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主动建构知识,形成你学、我学、大家学的快乐课堂。在赏识自己,赏识他人中快乐成长。
3.2开发目标:赏识教育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教育是传递、保护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课程则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整理、组织实施达到这一目的的。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自己。用传统文化中优秀因素,熏陶、影响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让学生认可自己,赏识自己,进而赏识他人。赏识自己,使自己建立自信,赏识他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使自己更强大。
3.3目标分析
(1)共性目标可实现性程度分析。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赏识自我、赏识他人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国家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而这些共性目标,现有的小学必修课程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一些学科的有较肤浅的体现,达不到学生对自信力提高的强烈需求。(2)个性化目标重要性程度分析。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个性需要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和易于转移的。我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找到适合本校学生的突破口。我们找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项目。古诗文诵读,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内,大量背诵中国经典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记于脑,用于心,终身享用。让学生从中国象棋、中国武术、中国书法、古筝、葫芦丝等项目中,找自己最喜欢的。把最喜欢的做到最好。自信就自然产生了。(3)目标实现途径分析(见图1)。
4组织课程,循序渐进
4.1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的可行性
(1)古诗文诵读课:已有六年的实验。(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已有四年的实验。(3)家校合作课程:已有三年的实验。
4.2校本课程实施时间设置的可行性
(1)古诗文诵读课。每月一节正课,加每周三节早读(每节20min)。(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每周一节,每节两小时。(3)家校合作课程。每学期四节。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学生指导两节,家长指导两节。
4.3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设置的可行性
(1)靠校内力量建的特长班。田径队、合唱团、信息技术组、科技组、绘画组。利用周二、周五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错时培训。(2)靠校外力量建的特长班。中国象棋、书法、武术、古筝、葫芦丝特长班。由外校教师在周二、周五到校培训。(3)靠校内校外合力完成的特长班。书法、合唱。书法普及,由校内电教完成。特长培养,由校外专业教师完成。合唱基础培训,由校内兴趣班完成。提升竞赛,由校外专家完成。
(1)古诗文诵读教材:分低、中、高年级,共三册。低年级:民俗文化艺术:(传统佳节文化:元宵、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体育文化艺术:(武术)、棋类(围棋、象棋、五子棋、军旗等)空竹、风筝、陀螺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50首。中年级:雅韵文化艺术:(传统器乐、书画)、手工文化艺术:(剪纸、刺绣、“中国结”手工编织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80首。高年级:诗歌文化艺术:(诗、词、赋、成语接龙)、戏曲文化艺术:(粤剧、京剧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100首。(2)中国传统文化课教材:每项一册。中国象棋、书法、武术、古筝、葫芦丝。这类教材,前面介绍这门功课,后面讲这门功课的基本要求及课程进度。(3)家校合作教材:一册。《我们同成长》是一本为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准备的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面是给孩子的看的,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孩子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后采用的一些正确的处理办法;另一面由两个篇章《好习惯伴我成长》和《有你不孤单》组成,是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我们收集了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有智慧的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5实现途径,多方合作
根据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实力,靠自己开发难度较大。我们采取的校本开发途径是:合作开发。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以“领导——教师合作方式”为主,以“研究机构——学校联合方式”为辅。
5.1领导——教师合作方式一方面,一个校长的风格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风格,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显示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过程中,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传承学校以往的文化特质,又要在已有特质基础上创新,使之跟着时展的步伐。同和小学赏识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传承了激励教育的思想,又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最了解自己和学生,能真正贯彻校本课程开发“以人为本”的目的。在同和小学赏识校本开发过程中,我们遵循“民主、开放”原则。对内实行民主,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对外实行开放,借鉴同类学校的做法,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避免固步自封。这种合作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决策,领导完善管理,教师具体执行,领导提供物力财力,教师提供专业知识与能力。这种合作方式是同和小学课程开放中主线。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我们完成了学校办学理念体系的构建,完成了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及同和小学赏识教育阶梯示意图的设计。
5.2研究机构——学校联合方式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语文教育”;语文学科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什么性质的学科?这是语文教育的首要问题,历来莫衷一是。1993年1月,韩军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推出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给语文课程性质作出了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被语文新课标所吸纳并认定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表述为“人文性”)。“新语文教育”中还有一些主张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契合,但细究起来二者存在着根本分歧,集中体现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上。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维护了课程改革发展相对稳定的环境,从而保证了一段时期内语文课程的实践沿着既定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这是自“五四”以来语文教育界的一个基本信条,我们至少可从三方面来认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言是交际工具,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概而言之的语言学科。学校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这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从言语的心理特点来看,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语言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从语文的基础作用来看,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
在新课标中,不乏体现语文学科工具属性的地方,如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使他们(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
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一经掌握和运用就很自然地产生思想和情感,因此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从理论上看,“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1]从实践上看,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和教学富于思想性、文学性、社会性、教育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等特点上;从历史来看,“任何阶级、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都具有人文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从现实来看,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组成的。学生从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自然形成的,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在新课标中也多有体现。如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未给“工具性”和“人文性”下定义,但我们仍能从具体的条款中意会得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两者的统一,新课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只是从整体上给人留下这样的感受:新课标所设想的语文课程像一口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同钟摆,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不停摆动,而非机械移动;若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基本规律和要求,借助语言和言语产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只是标志着改革的一次转折,并未使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质疑、探寻尘埃落定,因此不意味着对语文学科本质探索的真正成熟。但和此前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比起来,却是毋庸置疑的进步。
二、“新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是人文精神;语言(言语)即精神,文就是道
李海林指出,“韩军批判的矛头直指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点。……这种彻底的批判意味着,韩军试图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寻找新的理论基点”[3]。将语文学科属性确定为人文精神——这便是韩军所找到的理论基点。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是人文精神
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一文中,韩军还率先提出“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这一论断。韩军在文中指出“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4]。韩军的这一论断并没否定语言的工具性,只是说人文精神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而工具性是从属的非本质属性。
(二)语言(言语)即精神,文就是道
新世纪伊始,韩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新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首先,他认为“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这是母语教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5]。这就明确了语言(言语)与精神二体一名的关系。其次,韩军认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全局性失误在于“文以载‘道’”的社会政治形态本位语言观和“文以交际”的科学主义本位语言观。针对此症结,他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提出“文就是道”的语文教育观。他认为,“母语教育,内在本质是人的主体精神教育和人的精神经验的教育。外在效能上才是语言技能教育。内在本质总是制约着外在效能。我从不认为语言是所谓‘文化的载体’,它应该是‘文化的本体’。”[6]在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探究方面,韩军的上述提法虽有过于拔高“人文”的地位之嫌,却在一定程度上对时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乐观之余我们也不能回避“新语文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偏颇。在理论上,“新语文教育”对“精神”的过分强调可能会引起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弱化,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实践中,韩军也未能彻底地实践“文就是道”的理念。譬如他所创的“三环节强化教学法”就属于他所批驳的“科学主义泛滥”。另外,老师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一点语言知识是当今语文教学高于传统语文教学之处。若偏重“人文”,全然回归“大传统”的大量阅读,背诵、吟唱、抄书、不求甚解和“小传统”的读读诵诵、讨究讨究,怎能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增强语感和提高素养,更好地表达以防出现或减少说话和写作上的毛病呢?
我们应明白在考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时,应时刻不忘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衡量一种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可行、有效并与时俱进的标尺。在此衡量标准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语文教育”是在重建语文教育的时代精神,不但对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颠覆,而且对新世纪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是对中国语文教育瞻前顾后的历史之思。但在“瞻前”且“顾后”之时,“新语文教育”忘了“当下”。我国正处在文化崛起、教育改革过渡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至今语文性质观确认与阐释的最高阶段,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语文教育界进行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两条腿。只有使语文教育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改革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48.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6.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30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业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下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加以重视。为培养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需求,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提高撰写论文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本科论文撰写质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的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翻阅并查看华南师范大学2010级-2012级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387篇毕业论文及相关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2.2.2 访谈法
2016年4月到6月,访谈了10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10位2012级的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了解撰写论文中教师、学生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师生的开放式访谈,自编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 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和Excel 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的现状
3.1.1 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2010-2012级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整体情况来看,体育教育学和训练竞赛是近3年毕业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0级与2012级超过3/1是写体育教学内容,而2011级的学生虽然也有很多写体育教育,但是竞赛训练却成为该届毕业论文比重较高的一个研究方向。可能是2011级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大运会,学生经历了运动会前的备战、高强度训练、紧张的比赛气氛感染了全年级的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熟悉度决定其选题方向,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日常课程和大部分时间都以术科学习为主,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类的研究选题。而学生对体质健康方面的选题研究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理论研究选题更依赖实验条件,且受实验经费限制,开展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类实验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实验学科的研究,因而导致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学生越来越少。总体来说,近3年学生的本科论文大多在选题时会选取与自己特长相关、了解接触较多,研究内容相对单一,且研究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探究。甚至有时同一专项班会出现相同的题目,并且研究方法、对象、手段均大同小异,那就]有意义,论文质量也不会太高。
3.1.3 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
本科论文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大多数的本科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经历。对教师而言,这也是科研经验的过程与收获。以2012级为例,由于受师生比例限制的原因,每届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有体育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相应配备32名指导教师,即人均指导篇数为2.5-3篇。学院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往往首先考虑选择自己的专项课教师作为导师,经学院调整后,部分学生才会二次选择其它理论课教师或者公体课教师作为导师。从研究结果看,专项课指导教师数量每年均保持基本水平,并成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主要师资力量。从近三年的指导教师情况发现,由于专项术科教师均是从事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还要兼校运动队教练的重担,绝大多专项术科教师必须承担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其指导毕业论文的精力被分散,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而理论课学科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性作用。
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的学术思想、学术态度和科研水平也会直接正面影响着学生。本科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根据对论文的指导次数和时间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指导次数在3-4次(50%),刚好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5-6次(占23.5%),7次以上相对比较少,只占10.5%。每次师生讨论时间以20-40分钟选项居多,共97人(占48.5%),多于一个小时的只仅占5%。通常情况下论文指导时间低于半个钟就显得有点仓促,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体科院有个别教师在开题报告上提出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能给予比较合理的改进意见。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开题报告上写“同意开题”几个字,显得有点简略。教师在指导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对论文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在后面的论文撰写时觉得难度大,无从入手。从近3级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指导论文的态度有待提高。
3.1.4 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情况
对近3级的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论文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手段一概不清晰,更不用说字体、段落、脚注、尾注、数据图表等一系列的规范表述性问题。通常很多学生都是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之后才知道基本格式问题。从而导致连文献资料的引用断章取义或者无从下手。毕业论文的前期选题,文献收集、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有必要尽早让毕业生熟悉论文撰写的规范性。
3.1.5 论文数据的真实性情况
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很多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掌握方法的情况不同,导致数据统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41.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仅有40%的学生认为数据真实。
3.1.6 答辩成绩情况
本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学生387篇论文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个年级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通过论文质量审核,获得及格以上的等级成绩。从成绩统计看。2011级的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强。对三个年级指导教师与答辩小组评定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得出2010级P
3.2 毕业论文改革建议
3.2.1 调整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启动指导工作
建议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段,避免与考研就业冲突。将毕业论文阶段性开始时间提前:1:大三第1学期,先让学生选导师选方向,完成开题报告;让学生一边多次接触导师一边初步接触相应方向的文献,只有多看文献资料,才能拓展研究思路,不至到写完开题报告还不知怎么下笔撰写论文;2:大三第2学期分三段时间检查、上交论文的完成进度,每一段时间必须指导教师签名,并在期末提交论文二稿;3:大四第1学期完成修改论文以及PPT制作;4:大四第2学期可以相对轻松与指导教师进行预答辩以及正式毕业答辩。
3.2.2 优化组合师生力量,培育优秀毕业论文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的前提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应鼓励学生多选择学科教师进行指导,限制每位术科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尽可能不超过3到4篇;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指导人数应该与其职称成正比,对于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应合理增加其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优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组合,尽可能保证优秀学生能配备更高水平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合理组合”有利于增加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和比重,也可提升整体毕业论文质量。
3.2.3 提升教师指导内涵,建立指导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指导奖惩制度是提高教师指导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大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很多教师只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堂教学, 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有限,学生也无从下手,恶性循环,直接е侣畚闹柿课侍猓黄浯危一些术科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使其缺乏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意识,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应建立专业导师目标责任评价和监督制度,以客观的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导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加强导师责任,并把学生论文质量考核直接与导师责任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在全院进行表彰,以表对其工作的肯定。
3.2.4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基础写作知识写作能力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由于许多学生有倾向于术科学习的思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没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战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精神。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改革创新,即无论是学科还是术科课,每完成一门专业课,教师应布置小论文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基础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禁止学生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实践和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上来了,科研能力就能慢慢衔接上来。
4 结论
4.1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格局趋于稳定,选题多以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为主,基本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2 教师通常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次数在3-4次之间,每次40分钟内比例较多,多于一个小时的比例只仅占5%。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学时数。此外,应合理分配专项技术和理论课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院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作用。
4.3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结构都能达到完整、合理,但在格式上有必要规范,论文的真实性与抄袭情况有待加强。
4.4 应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减少其与本科生就业迎考时间的冲突,保证学生撰写论文的精力与时间。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普遍高于与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应制定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 钦州学院学报,2010 (2):79-83.
[2] 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
[3] 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4] 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 论坛,2008(10).
[5] 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 学报,2005(01).
[6] 周晓微,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 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77-82.
[7] 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105-108.
[8]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 现代 大学教育,2009(02).
[9] 杨明.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 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0] 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
[11]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45-47.
[12] 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 坛,2010,(11):69 -71.
[1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 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本科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03-02
海洋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其中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综合运用的必备过程,是深化和提高学习、动手、实践和写作等各项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1-2],能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工科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产学研”结合[3-5],但理科专业在“产学研”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本文针对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期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研究能力。
一、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脱离社会现实需要
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期末进行,所在教研室通常会拟定选题范围及题目名称供学生参考,这样的选题经常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针对性较差,通常会存在“从理论到理论”现象,致使学生所接触的内容限于课本知识和简单应用,与社会实际脱节,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就业带来障碍。
(二)缺乏实践能力训练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一般是先查阅文献。查阅文献资料是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6-7]。然后需要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整个环节过程中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理科类本科生在后来的工作中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比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要差一些。没有实践操作,不能对所得的结果进行验证,经常会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的科学性。
(三)内容缺乏技术研究
论文内容方面问题较多,主要为:(1)内容空泛,缺乏技术研究。理科本科论文偏重于理论的描述和简单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内容不深入,由于缺乏动手实践,对于具体技术论述不够深入,对于论文的研究目的、论文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没有叙述清楚。(2)论文结构层次较差,堆砌了大量文献资料,看不出论文的研究思路、解决方案和结论。
二、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海洋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进入海洋世纪的智力支撑[8]。天津科技大学的海洋类理科本科专业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环境科学。下面以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论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技术专业是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隶属于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遥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接受遥感与信息处理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海洋研究和图像、遥感信息处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方案中一直坚持采用厚基础、宽专业和多模块选择的人才培养,是海洋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学科的综合。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实习/调研报告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期中教学检查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环节都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对毕业论文实施方案的不断改革和探索,逐渐采用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把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机地融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9]。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本科生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教师科研课题进行选题,“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来自于实际企业工作和科研课题,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或课题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1.毕业论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依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指导教师联系遥感图像及数据处理、海洋观测仪器开发和使用、数据管理和系统开发的企业,结合企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指导,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结合毕业论文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对口企业的认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机会。
2.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近年来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局级项目,学生依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所学专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和其他相关条件与指导教师一起商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依据实际科研问题命题,教师可根据科研实际为学生把握好方向,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还有多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实际应用类、科技活动开放类和实验项目研究类三种,这是依托学校实验室,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资源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而开展的。
3.部分考研学生进入研究院所,将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考研情况较好,每年有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部分被研究院所录取的学生,毕业论文与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密切联系,研究所科研人员对实验的进度、操作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均有较严格要求;学生也把完成好论文看作是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学研”模式的过程管理
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针对“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色,采取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严格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论文及相关材料的管理。教研室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毕业论文手册,对毕业论文每一个环节给出具体的要求,对每一个要求上交的文档给出模板。毕业论文上交装订的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论文册,包括任务书、学士学位论文、外文翻译资料;另一部分管理档案册,包括选题申请表、实习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计划进度表、毕业答辩记录和成绩表。各种文件的扉页格式、正文格式及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都给出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查询和修改。
2.研究进程的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之后,指导教师需向学生布置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与指导教师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征得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同意后才能正式开题,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在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在校内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需要随时参加课题组的小组讨论;在企业和研究所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讨论。指导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随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
3.通过论文培育推出优秀论文。在毕业论文的开始阶段,结合学生的选题,依据论文在企业、课题和研究项目中的实际意义,进行优秀论文的培育。一般会有多名学生申报,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推荐,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培育。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课题性质做出合理搭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和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育可以推出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展板形式展出,为下一届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对理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进展情况,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实践平台,达到“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3]刘峥,李建平.产学研互动,提高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4).
[4]彭忠利,金真,梁浩等.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
学模式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3).
[5]石海信,王晓丽,周文红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建本科
院校化工类毕业论文改革[J].广东化工,2011,(4).
[6]张自广,孔亚平.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合作
经济与科技,2012,(5).
[7]隋秀芝,李跃珍,李炜.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文献检索课教
学的思考[J].情报探索,2012,(1).
[8]申天恩,邓长辉,韩延波等.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思
路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