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冬景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1
1、我相信,世界上只有永恒的朋友,没有不变的敌人
2、记住,别人没有权力对自己不好,自己也不用非要为谁做什么!
3、你也知道死亡的可怕吗?即使在如此煎熬的折磨下你仍然不想死吗?现在,你知道生命的宝贵了吧!?可是你,却拿别人的生命当草荐,难道,你的命会比别人值钱吗?真是可悲,你的灵魂,其实连一分钱都不只值。
4、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只有抓不住而从掌心中悄然流走的。
5、人活着,总要有梦想,难道你们的梦想只是持强凌弱、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吗?如果那样,你们的人生将是黑白色的,将会失去很多光亮的色彩。人生,总要面对种种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很重要,甚至可影响人的一生,挑选光明,还是挑选黑暗,这是你们自己的事,现在,我只想对你们说,拿起你们的武器,来和我堂堂正正打一场,我知道,最终我会赢,就象我知道,黑暗永远不可能代替光明!
6、我一直都觉得生命很短暂,不应该是黯然无光的,哪怕用全部的生命换回一瞬间的闪亮,我也愿意。
7、道理不是讲的,是用拳头拼出来的,是用血肉垒出来的,谁强谁就是理!
8、现在时代不同了,不懂的顺应潮流,只会被潮流所淘汰。这,本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
9、一个人,表面上再怎么风光无限,再怎么逍然洒脱,终究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那也就相当于掌握了他的软肋。
10、上天?我告诉你上天是什么。我就是天!我说的话就是理!谁敢不从只有一个下场
11、人的手可以做很多事,可是,当我的手张开的时候,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亦在我的掌中!
12、自己人眼中的战神,敌人眼中的魔鬼!
13、聪明人未必会喜欢和自己一样聪明的人,但是和头脑简单的人在一起他们一般不会排斥。因为他们聪明!
14、有时候,知己之间的一个眼神传达的意思,胜过千言。
15、不要把你的事,牵扯到其他人,更不要把你的过错,强加给其他人一起背,我是你的对手,但不是他们的,我要找的人是你,也不是他们,如果你算男子汉,就站出来和我单挑!
16、品一壶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样,苦中有香,香里带甜,茶刚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来。
17、做人,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明白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丧命是迟早的事情。
18、世界上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很难完成的,但当你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去做。
19、人家的事,我不想多问,如果你想说,你自然会告诉我,如果你不想说,即使我问了,你也会用这种或者那种的理由来搪塞我。
20、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的社会,你不踩着别人的头就会让别人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我不甘心平庸,那我不做坏蛋我还能做什么?()好人有好报,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骗人的鬼话!信天不如信自己。
21、男人的手,有很多用处,不仅仅是为了举起棍棒攻击别人的头颅,不仅仅是为了抓起食物添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也不仅仅是为了拿起珠宝装饰自己身边的女人,它应是为实现梦想而存在的,哪怕永远也无法实现,但我们应该去享受其中的过程,不然,人生将会变得索然无趣
22、世界的一切都是守衡的,索取就要有付出,而付出当然要得到回报。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2
⑴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敢髙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吹草低见牛羊。
⑹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⑿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⒁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 ,忙趁东风放纸鸢。
⒃牧童骑黄牛, 。
⒄知有儿童挑促织, 。
⒅窗含西岭千秋雪, 。
⒆在课内课外,你一定学了不少古诗词,请你用积累的古诗句来表达下面的各种感情。
①写春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夏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冬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汉乐府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下列词人,属于豪放派的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 D.晏殊
4.《天净沙o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5.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下句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6.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不度玉门关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苏洵、苏轼、苏辙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9.下列写月的诗词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下面诗句属于劝人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下面对诗句描写的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12.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是"比"的意思,唐代诗人杜牧 《 》中"__________"(诗句)中"于"字,也是"比"的意思。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于借对__________的吟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
14."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西湖的______________;最后两句则把西湖比作"____________"。这首诗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朱熹在《 》一诗中以"活水"为喻,告诉我们要想使知识愈来愈渊博,就需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16."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的意思是_____,"润物"的意思是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雨______的特点。
17.当人们说起一个人年纪轻轻就才华出众、引人注目的时候,往往引用杨万里《小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开发大西北,我们实现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用《敕勒川》中的诗句填写)
19.《望岳》中最能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有人浪费粮食,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劝导他。
2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
22.当我们即将远行,念及母亲的深恩,又觉得难以报答时,常会很自然地吟诵起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____的《 》。
23.俗话说:*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____________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4.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来表达对离别好友的祝愿。
2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说他: 。
26.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歌题目。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季节 诗歌题目《 》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季节 诗歌题目《 》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季节 诗歌题目《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季节 诗歌题目《 》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季节 诗歌题目《 》
2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唐o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3
这种“反愚公”现象甚至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个别老师和学生大肆批判愚公破坏生态环境,甚至说愚公道德败坏,因为他使用童工(“始龀”“遗男”),他还与寡妇(“孀妻”)有瓜葛。
凡此种种,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吗?这样的引导对学生是否有益?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是培养了学生反传统的驳辩精神?依我看,这只能是对优秀文本的亵渎。
无独有偶,近来,批改学生练习,发现一则很古老的笑话: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这则笑话中的“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不知变通,固然可笑;而那位“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胡乱指挥,弄巧成拙,不仅可笑,而且有害。
这则笑话讽刺了既蠢笨又不肯动脑筋的鲁国人和同样愚蠢却又自作聪明的老人,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开动脑筋多想想,不能轻信盲从。而在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答案,有多位学生赞扬“老父”爱动脑筋、乐于助人,这岂不大错特错了?
前不久,听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上,老师列出了一系列古诗句,让学生辨别这些诗句分别表现了哪一季节的景物特征。当问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时,不少同学说是写春季的,但是有几位同学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读诗要看得仔细全面,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绝句》,《绝句》的后两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既然有雪,就应该是冬季。”这位老师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真的未领会此诗的意思,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居然点头默许,听课的所有同学似有恍然大悟之感。
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显描写春天的诗句怎么变成描写冬天的了?我不知这位老师在备课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这首诗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柳里鸣叫,一行白鹭正飞上蓝天。从窗口可以望到远处西山上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边停泊着行程万里而来的东吴的船只。
我们应该明确,即使是夏季,那高山巅上尚有积雪,何况春天或早春呢?诗句中含有“雪”字不一定是写冬景,诗句中含有“春”字未必就是写春景。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中虽然含有“春风”“梨花”,但它写的是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虽然含有“二月”“花”,但它写的是秋天霜染枫林的景象。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慎重去对待。在对文本解读时,应注意文本的全貌,否则就会闹笑话。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深挖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这无可厚非。我就经常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以便透彻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巧改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兴致盎然。如在教学《一面》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对其中一句话做了改动,把“竹枝似的手”改为“树枝似的手”,学生在浅浅一笑后思考:为什么把鲁迅的“手”比作“竹枝”而不是“树枝”“小棍”呢?通过思考,学生明白“竹枝”象征了一种气节,这里的“竹枝”不能用“树枝”“小棍”等来代替。有个学生当场就吟诵了赞颂竹子的一首诗:“根生大地,叶拍苍天,未曾出土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再如在诵读《,你在哪里》一文时,通读课文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诗人要面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这些物象而呼唤呢?是否可以把这些词语改为‘轿车’‘房子’‘美女’‘钞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边大笑,一边纷纷查阅资料,反复诵读原文,深入评析语言,明确了“高山”“大海”“森林”“大地”这些意象体现了一种崇高美,充分展示了总理的宽广胸怀。通过设疑答疑,故意改换课文内容,不断与文本对话,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的意义,由读者决定,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但是,拓展应注意立足文本,不能走火入魔,过分标新立异,东拉西扯,偏离主题。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有效教育 文学阅读 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35-02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的现象,教师更善于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答题的技巧、写作的模式等,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忽略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
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因此,有效教育是对传统课堂的摒弃和超越,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继承传统课堂的精华,转变教育观念,侧重于教师的组织策划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大胆呈现,强调要素组合方式“听、看、讲、想、做”,本文将就要素组合中的“想”展开陈述,说明培养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想”的重要性。而想象的方式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等。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课堂教学,依据不同的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借助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构建崭新的形象
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质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况。”而适当的能动性激励无疑给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
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有人、事、景、物等,这些形象在文本里是抽象的、静止的、无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放飞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出比原型更丰满更艺术的崭新形象。所谓想象性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时,将文本描述的画面以及声音动作等放到一定的环境中,让人物动起来,让景物活起来,让事物更真实,进而从意境中体味出情感。无论是阅读文学作品还是观看影视作品都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想象时,不仅要根据作品的描述,想象出各种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还要从文字中更全面更立体地想象出人物的细微之处。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文本中有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但是如果不把孔乙己放到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环境当中,学生是很难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所作所为的,更不要说展开想象力。这时,教师可借助一些图片、影视资料等来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提升感性认识能力,想象时才能进入情境,才能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如此穷酸和迂腐。
有些文学作品的原型是景物是一幅幅画面,阅读时要根据作品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进行想象。如《荷塘月色》第四段和第五段分别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两幅优美的画面,教学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描写月色、荷叶、荷花、荷香、荷韵等方面来想象,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最后组成月下荷塘优美动人的整体画面。当然,这种想象是要以学生见过的荷塘情境为原型,这样做,才能使得画面感更加具体形象、优美可观。真正做到了有效教育课堂的学生自主参与。
二、借助视听想象,再造想象新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文字都与视听有关,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打开他们视觉想象、听觉想象的大门,淋漓尽致地翱翔在自己所创造的情境中。有效教育的要素组合方式就是:“听、看、讲、想、做”的环节上灵活运用小组活动和互动的形式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进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想象去领略诗词的美妙。如李白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文字里有色彩有声音有节奏,阅读时要巧妙地利用这些描绘,让视觉、听觉在自己的头脑中合成形象,最好是欣赏完一幅幅画面后整体去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里面,去领略无穷的韵味。“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文字里有颜色有尺寸有声响,阅读时可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视觉上去感受原野的广阔、野草的翠绿,从视觉上去感受笛声的悠扬,这是一幅多优美的画面啊,我们只有打开想象的思维,才能进入诗歌情境中欣赏到优美的画面。
鲁迅先生说:“天才们无论怎么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鲁迅的话,肯定了想象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说,厚实的生活积累,确实能够为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阅读文学作品时,借助想象,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从而创造出源于原文本又不同于原文本的形象来。如《江南的冬景》,文本从景象、场面、声音、色彩等方面描绘江南的冬景,让人感受到江南冬景的美丽迷人、温润明朗、可爱诱人。教学此课文时,笔者给学生朗读“微雨寒村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朗读想象具体的行为动作。“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门前再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再添加几个喧哗的酒店……”教师读,学生听,边听边想,在脑子里描,笔下画。在品味与想象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一段文字就像是一位大师手把手地在教我们作画一样,一切能想象到的景色在江南“微雨寒村图”里都可以画进去,这是一幅多美的江南冬景图啊,这就是想象的妙处。
三、借助已知形象,想象推测,体验个中韵味
有效教育课堂强调“听、看、讲、想、做”,而“想”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切身体验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如教学李Z的《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时学生发现“倚阑干”韵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倚阑干”即“倚栏杆”,是为了望远方,而望远是为了等待征人归来。学生都能理解温庭筠的诗意:“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等待你的归来。可是,从早晨一直看到日暮,斜晖脉脉,流水悠悠,所等的人却没有归来,期望中有失落。用已知形象去把握未知,就是有效教育课堂所强调的“想”的要素,的确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如王昌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由眼前的关塞联想到数百年前的秦关汉月;崔颢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由眼前的黄鹤楼联想到昔日乘黄鹤而去的仙人;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现在的萧条联想到过去的繁华。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诗歌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借助前一句去推测下一句,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想象推测,唯有这样,才能体验到诗歌中的丰富意蕴。
体验形象的个中韵味,不能脱离对象的本质特征胡乱猜想,认识和把握对象的独特本质是自由想象的前提与基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自我写照。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依据这两句诗来作一幅鲁迅的肖像画或写一段描写鲁迅个性特征的文字。当时的发现就是,如果学生能够依据两句诗综合而成的“朦胧幻想”,想象出冷峻而又不失热情的人物形象,形成一幅鲁迅先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那就是成功的了。
“语文课堂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释放。”这就是EEPO有效教育课堂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思想。本文所侧重陈述的就是EEPO要素组合中的“想”,即调动学生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前文所陈述的,各类文学作品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想象。调动想象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反复加以揣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具有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想象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把课堂阅读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总而言之,有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不再是传统式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想象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作为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显得沉闷而单调乏味,教学方法单一,重记忆轻朗读,重背诵轻品味,优秀的古诗词往往被教学得“面目可憎”。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高,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甚至产生反感厌恶心里。教师教学也很头疼,常常忙于检查背诵、默写、改错的循环,其结果就是师生学习古诗词陷入“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状况。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摸索和总结借鉴了一些古诗词教学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做好导引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诗歌产生兴趣,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基本着眼点。1.做好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简介工作,突出重点、把握亮点吸引学生,如在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时,介绍陆游六十年作万首诗,学生发出惊叹,借此师生共同吟诵学过的陆诗名句,教师再补充介绍“陆游一生戎马倥偬驱敌卫国,文武双全,我们学好他一首诗是不是很好做到?学生纷纷表示同意。由此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古代的“诗”和“歌”是连系在一起的,诗是心灵的歌唱,是情感的自由渲泄,古人悲欢离合,总要吟诗以歌,至今也有许多诗词传唱不衰。如在学习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先播放王菲演唱的这首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下一节课前,让学生来唱这首词,学生感情非常投入,唱出了词中的豪迈与良好的祝愿。实践证明,如果能让学生高歌一曲,用歌唱来替代重复的诵读,比抽查背诵效果好得多。
二、情境诵读 美感享受
任何时候,诵读都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基础。古诗词语言精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诵读领会诗词的语言美,对诗词大意有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体会古人“一唱三叹”之妙。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悟情会意 诗为心声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至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国历代的诗人很善于用意象来反映自然美、社会美,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复杂丰富委婉曲折的情感。我们要深入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同时对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也有了更深入的体悟,我们自身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多地秉承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秀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羊”以大气的笔墨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展现了奇险壮美的三峡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塞北江南,无不展示了祖国山川之广袤壮美,蕴含了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古为今用――文采飞扬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古诗并不是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继承,还可以发扬,在现代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展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如恰当应用与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可以提升文化素养、增加文采。温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恰到好处地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诗词古训,最近在讲话中引用到“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以显示复兴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力量。文雅精妙的表达表现了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与人文修养,令人叹服。
我们还开展了《走进古典诗词》的语文综合活动和文化作文写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分类积累古诗词,如按季节积累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积累描写山水的名句、写月的诗句、思乡的诗句、体现爱国情怀的名句……在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及再现意境等增添文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对古诗词学习的认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由厌烦畏惧变为乐于积累恰当运用,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使学生感到获益匪浅。
“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古诗文是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内在修养的必修课。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有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不断地探索和寻求,用古典诗词的文化大餐把学生培养成博通古今,有较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邓四野.怎样教好初中语文古诗词[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05.
[2]魏韬,张希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时代文学,2008,23.
写冬景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王西厢》 《董西厢》 引用辞格 比较
《王西厢》与《董西厢》,尤其是前者历来受人推崇。明清两代掀起研究,重点集中在作者问题、版本研究、戏剧样式研究、主题思想研究、戏剧冲突研究和艺术特色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西厢记》的语言包括修辞方面的研究文章出现一些,但数量仍是有限。以引用辞格为例:《董西厢》没有相关研究,《王西厢》有四篇文章①。两部作品引用辞格的比较目前也没有专文论述。现有的四篇文章也或是顺带提及,或是简单罗列,缺乏比较,缺少深度。本文拟在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对两书引用辞格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
一、《王西厢》和《董西厢》引用辞格的相同之处
两书引用辞格的相同之处很多,如引用方式多样:明引和暗引、正用和反用、夸用和借用、单引、双引和博引;引用手法丰富:和对偶、比喻、排比、映衬相结合;引用来源多样:引自神话典故、诗词典籍和俗语;引用自然贴切、雅俗共赏;用于写人和叙事,写景和抒情,无所不包。限于篇幅,本文对于以上述及的两书引用辞格的相同之处不多赘述,只是重点分析一下两书使用同一来源的引用。
(一)二书引用了相同的典故和神话
《董西厢》中47处引自典故,《王西厢》中则76处。其中两部作品相同的典故有:何晏面白、宋玉貌美、潘郎多病、沈约多愁、子建多才、三藏取经、张敞画眉、文君夜奔、衣锦还乡、织锦回文等等。如两书中都引用了何晏的典故形容张生容貌俊美,《董西厢》“玉惨花愁,追思傅粉”(卷七 仙吕调・江红),《王西厢》“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一本二折 中吕・醉春风)。
《董西厢》中29处引自神话传说,《王西厢》35处引自神话传说。其中两部作品相同的神话传说有:嫦娥奔月、羲和赶日、阮肇遇仙、娥皇女英、萧史弄玉、巫山云雨等等。尤其是巫山云雨这一传说,两书均是多处引用:《董西厢》共引用了12处,《王西厢》也有11处。如《董西厢》“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雨”(卷一 般涉调・墙头花),《王西厢》“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四本二折 越调・斗鹌鹑)。
(二)二书引用了相同的诗词和典籍
《董西厢》引自诗词12处,《王西厢》引自前人诗词多达54处,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年代大都晚于故事所叙的年代。源自唐代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间的传奇故事,出现司马相如和杜甫尚可,但是《董西厢》中化用同期崔护的诗句,更有晚唐李煜,北宋词人苏轼、贺铸、李清照等人的诗词。《王西厢》中同样既有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作,也有晚唐杜牧、李商隐、李Z、李煜,还有北宋苏轼、李清照、秦观、晏几道、欧阳修等等的诗词。两部作品都有引用杜甫、李煜、李清照、苏轼、贺铸等人的诗词。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董西厢》中化用成“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卷六仙吕调・风吹荷叶)、“欲问俺心头闷答孩,太平车儿难载”(卷七道宫・凭栏人缠令);《王西厢》中则化用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四本二折 耍孩儿・收尾)。
《董西厢》中有引自前人的《莺莺传》、《莺莺本传歌》、《调笑转踏・莺莺》等中的语句,而《王西厢》则是直接引自《董西厢》。有2处源自《莺莺传》,先后被《董西厢》和《王西厢》沿袭引用。《王西厢》对《董西厢》的引用共13处,说白多是原文直接引用,唱词则略加改写化用。说白如“[旦念诗云]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既是《董西厢》中的说白,也是《王西厢》中的说白。唱词如《王西厢》中“怎肯忘得待月回廊,难撇下吹箫伴侣”(五本四折 双调・搅筝琶)引自《董西厢》中“存着待月回廊,不见了吹箫伴侣”(卷一般涉调・墙头花)。此外,两部作品还都有引自《诗经》、《论语》、《礼记》、《荀子》等典籍中的语句。两书有2处引用相同的句子。如两部作品都引用《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董西厢》中“善为政威而不猛,宽而有勇,一方人唤做‘菩萨’”(卷八 大石调・还京乐),《王西厢》中“夫人小姐都心顺,则为他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因此上不敢慢于人”(五本三折 越调・小桃红)。
二、《王西厢》和《董西厢》引用辞格运用的差异之处
(一)引用辞格的数量分布不同
《董西厢》引用共119处,其中用于曲词71处,用于说白部分48处。《王西厢》引用共230处,其中用于唱词174处,用于说白部分56处。相对来说,两书说白中引用所占各自总数的比例也不同,《董西厢》占40%,《王西厢》占24%。这跟两书的文体相关,诸宫调说唱结合、韵散交错,说白所占的比例比杂剧的大。从绝对总数上来说,《王西厢》的引用是《董西厢》的两倍,说白相差无几,这种数量上的优势体现在唱词部分。此外,《王西厢》中的引用在分布上更为均匀。《董西厢》八卷:卷一23处引用;卷二13处;卷三9处;卷四12处;卷五26处;卷六10处;卷七15处;卷八11处。《王西厢》五本:本一39处引用;本二54处;本三49处;本四44处;本五44处。
(二)引用辞格的来源侧重不同
《董西厢》中的引用辞格,引自典故的47处,引自神话传说的29处,引自前人诗词的12处;《王西厢》中的引用辞格,引自典故的76处,引自前人诗词的54处,引自典籍的45处,引自神话传说的35处。绝对值上来说,《王西厢》典故、诗词、神话、典籍、俗语引用数量都大于《董西厢》。相对来说,除了典故,《董西厢》中引用神话较多,《王西厢》中引用诗词和典籍较多。
《董西厢》中引自神话传说29处。有关于太、王母、娥、湘妃、织女、鲛人、巫山神女等的神话传说,也有关于羲和、夸父、阎王、钟馗、刘晨、阮肇,还有D谷、蟾宫、瑶台、流霞等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多出自《山海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书。其中有关娥和湘妃的3处,有关楚怀王梦巫山云雨的出现12处。《王西厢》中引自前人诗词或赋的54处。引自白居易的7处,苏轼的6处,李清照的4处,欧阳修、秦观的各3处,李商隐、晏几道、杜牧的各2处,赵德麟、赵长卿、杜甫、欧阳修、骆宾王、宋真宗、李贺、李煜、贺铸、王维、王安石、李白、范仲淹、薛涛、刘禹锡、柳永、李Z、韦应物、王昌龄、李频等的各1处。引自《诗经》、《论语》、《礼记》、《尚书》、《孟子》等典籍的共45处。
(三)引用辞格的表现形式不同
两部作品中都有15处明引,但类型有所不同。《董西厢》中明引多是表明引自《莺莺传》或《莺莺本传歌》,增强说服力和证明有据可查。《王西厢》中多为俗语的引用,前多附有“常言道”、“道不得个”。如《董西厢》“怎见得有如此事来?有唐元
微之《莺莺传》为证:‘红娘捧莺而去……犹莹于G席而已。’”(卷五 说白)、《王西厢》“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五本四折 说白)。
《王西厢》中化用、反用、借用都比《董西厢》中多且丰富。化用:“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袄庙火”(二本四折 双调・得胜令)将尾生抱柱、火烧祆庙两个典故凝缩为短语,比喻爱情受挫折。反用:“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二本四折 越调・小桃红)反用典故,实写老妇人拆散自己和张生好姻缘。借用:“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一本一折 仙吕・点绛唇)借用《世说新语・夙惠》中的典故,本意只是太阳比长安近,这里的意思是很难到达京城一举及第。化用除了凝缩为词语、化先人诗词于自己的作品这两种两部作品都出现的情况外,《王西厢》中还有一种是截取,即从原典中截取部分词语融于自己的作品中。如“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五本四折 双调・驻马听)截取了《论语・为政》中“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王西厢》的引用比《董西厢》更为灵活。《董西厢》中双引和博引都是同一类型的引用,如事典与事典,语典与语典。而《王西厢》中则出现典故、俗语、诗词、典籍等混用构成双引或博引。如“俺娘昨日个大开东阁,我则道怎生般炮凤烹龙?”(二本四折 越调・紫花儿序)引用汉代公孙弘东阁请贤的典故和李贺《将进酒》中“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春风”。此外,《王西厢》中的博引集句运用较多,集句成一曲,有时一曲接近一句一典。如“罗衣宽褪,能消几个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二本一折 仙吕・八声甘州),一句一语典,分别引自赵德麟《清平乐》“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宋秦观《鹧鸪天》“门掩着梨花深院”、赵长卿“歌馆与妆楼,目断行云,凝伫,凝伫”、黄公度“无语凭栏杆,竹声生暮寒”。
《董西厢》中的引用与比喻结合最多,配合比喻词“似”等来进行类比,“似当年未遇的狂司马”(卷一 仙吕调・赏花时)、“你俏似相如献了《上林赋》”(卷七 越调・叠字三台)。《王西厢》中引用手法更为丰富,但其中与比喻结合较少,与对偶结合最多,“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五本二折 中吕・二煞)。
(四)引用辞格的所起作用不同
虽然二书引用辞格都用于写人叙事和写景言情。但是相较之下,《董西厢》中引用辞格各方面的作用比《王西厢》更为突出。
《董西厢》中写张生连用宋玉、子建、潘岳、封骘四人的典故从容貌、才情、志向三个方面极尽赞美之词,“有宋玉十分美貌,怀子建七步才能,如潘岳掷果之容,似封骘心刚独正”(卷一 仙吕调)。写莺莺则以湘陵妃子和月殿娥去类比,“似湘陵妃子,斜偎舜殿朱扉;如月殿娥,微现蟾宫玉户”(卷一 中吕调)。写法聪的外形剽悍强壮,是“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卷二 双调・文如锦)。写郑恒的外貌猥琐,是“阎王的爱民”(卷七 越调・青山口)。写白马将军杜确文武双全,“开六钧弓,阅八阵法,读五车书”(卷三 中吕调・碧牡丹缠令)。张生酒席自荐婚姻,引用东方朔自荐武帝的事典。写张生客栈醒来,恰如楚怀王高唐梦一场。写莺莺远寄家书是“肠断萧娘一纸书”(卷七 大石调)。莺莺另许他人,则是“章台柳而今折在他人手”(卷七 仙吕调),恰如俗语所说“已装不卸,泼水难收”(卷六 般涉调)。
写眼前春色,化用苏轼《水龙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为“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卷一 般涉调)。写朔冬景色连用三个典故,“浩然何处冻骑驴”、“寒侵安道读书舍”、“冷浸文君沽酒垆”(卷一 般涉调・耍孩儿)。写黄河之伟,则引他人之诗来论证。写愁也多处化用他人诗词和典故,有“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卷六 仙吕调・风吹荷叶)、“太平车儿难载”(卷七 道宫・凭栏人缠令)、“猛把栏杆拍”(卷七 道宫・美中美)、“一川烟草黄梅雨”(卷八 中吕调・安公子赚)、“消沈围潘鬓”(卷五 黄钟宫・双声叠韵)。言情深,则暗引《诗经》中“生不同偕,死当一处”(卷八 中吕调)和“心虽匪石,不无一动”(卷三 仙吕调)。“此际情绪你争知,更说甚湘妃!”(卷六 越调・上平西缠令),则是用娥皇女英与舜帝死别来反衬莺莺与张生的生离之痛。
通过二书引用辞格的比较,有助于理解古人对这二书语言风格的点评。古人的点评通常比较空泛,比如“董质而俊,王雅而艳”;董西厢“字字本色,言言古意”、“最古雅”;王西厢“才情富丽”、“调脂弄粉”、“花间美人”等等。具体到语言要素则很少有人具体论及。本文通过对二书引用辞格的比较,发现《董西厢》的古雅与本色,是和大量引用神话典故和引用大量用于写人叙事、写景言情有关;而《王西厢》“才情富丽”,是和《王西厢》引用辞格使用的数量多、形式多样且分布均匀密切相关。
注释:
①见许荣生.《西厢记》曲辞中诗词典故的引用.载《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3);王宏伟.《西厢记》曲词中修辞范例.载《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4(1);鲍丽雯.等闲拈出便超然――《西厢记》用典探析.载《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李号.《西厢记》修辞格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董解元.古本董解元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孙逊.《董西厢》和《王西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