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潜台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招聘潜台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招聘潜台词

招聘潜台词范文1

何老师的观点在同事中招致反对。有同事说:以目前就业市场的行情,大学的校报编辑应该已经是非常体面的工作了,况且又能解决户口问题,可以说是大大的有竞争力,完全可以招聘个更养眼些的帅哥或者靓妹。

听到这段故事,联和国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专家王林女士表示,“体面工作”正是他们在中国竭力推行的理念,但含义不是“哪个工作更体面”,而是要让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人“体面地工作”。

王林讲了她的一个在美国开公司朋友的真实故事:那个朋友招聘办公室文员,符合基本条件的人也是3个,但其中1人体形巨胖。结果呢,王林的朋友留下了胖子。问其原故,朋友说:如果不用这个胖子,他很可能去法院告我“歧视”,而我很可能输掉。

据说,在美国,惹上“工作歧视”的官司会非常非常麻烦,媒体和公众都会把他盯死,公司的商誉将一落千丈,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公司工作,没有人会和这样的公司做生意。

以上两个故事中分别有两个同样是有身体某种缺陷的求职者,他们都可能被聘用,理由分别是:

北京某高校:这样的人可能比较缺乏就业竞争力,如果我们用了,就可能留住。何老师的潜台词已经被同事证明:我们这里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存在工作歧视现象!

美国某公司:因为身体有缺陷,所以要被优先考虑,否则可能有麻烦。潜台词是:天哪,我们可不要惹上“工作歧视”的麻烦!

美国和我们有多远?美国企业不愿意招惹的麻烦离我们又有多远?

可以说是万里重洋,也可以说仅仅是一池之水!

国内媒体已经热衷于报道“性骚扰第一案”,“乙肝歧视第一案”,“身高歧视第一案”,虽然尚未听到那些雇主们遇到多大的麻烦,但中国的事情一向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到舆论和官司呈几何增长的时候,雇主们再想补救,就未必有机会了。

很多中国企业津津乐道于学习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管理方法,连续数年位列“财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却惹上管理官司。

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根据沃尔玛3年前的一份内部自查报告,统计1周的打卡记录,在沃尔玛的128家商店里,发生了1371次学生工下班太晚,60767次错过工休时间,以及15705次午餐时间依然在工作的情况。沃尔玛因此被指责严重违反了美国的童工法和涉及工休与午餐时间的地方法规。值得一提的事,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雇主,在美国即拥有员工100万人,但美国媒体丝毫没有给他们面子。

加班?这在国内企业目前可能还不算什么。可明天,你的员工们会怎么样?

中国企业从GE等大公司身上还学到“末位淘汰”,自己津津乐道于“残忍的善良”,让我们再看一个编译自美国媒体的真实故事:

我在一家财富100强公司工作了15年。这家公司使用过各种强制排名加淘汰的方法。我所在的部门很小,最多只有20名销售人员。其他4个事业部里有3500名销售和市场人员。经过各种损耗和整合,我们部门变成了10个人。多年以来,我的业绩记录一直是超出目标,提高了利润,增加了客户种程度,但我却经常被评为B减或是C加。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不象那些善于吹嘘的明星员工们。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却轰轰烈烈、辉煌动人,所以公司会把他们评为A。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为自己翻身的机会。在一项供应链重组项目中,我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得到了客观的评价。因为我妥善管理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客户,增加了产品的渗透。我创造的销售和利润比退休的前任A加明星的业绩还高出25%。我因此得到了B中。

在我最后一次业绩评估中,给我做评估的是我们事业部的副总。我们对彼此都不欣赏。他极不情愿地承认,如果不是我的提醒,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明星下属会在业绩上比不上我。他公开承认,他们把我放在B级和C级,是希望我能主动辞职,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的态度。”他还承认,我在重组中的表现得到同事们的称赞;在建立高效业务流程中,我贡献了“大量创新”。但是因为我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一个由大学校队运动员和老好人组成的圈子,所以他依然感到不快。

然后他抛出了一份准确体现他想法的计划。他要把我调到一个无人理会的“冷宫部门。”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如果我确实属于公司的“核心群体”,我就应该能在这样一个部门创造奇迹。

我当然没有接受。我为自己争取到了离职补偿。几个月之后,其余两名和我资格一样老的员工也离开了公司。替代我们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经历了经济泡沫破裂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死板的公司里,他们看不到任何向上升的机会。

你可能以为我是反对强制排名与淘汰的。其实我不反对。如果这种方法用得好,公司就能根据客观的指标来评估业绩,而不是主观的指标,或是被误用的同级评估。这种评估方式过去5年里非常流行。如果强制排名做得不好,象我这样的员工就会认为,我们和公司不合拍,我们是在逆流而行,最好走人。如果你工作出色,但是评分很低,这说明你和公司有一种本质的错位。你无法撼动公司的滚滚车流。你只能保护好自己。

招聘潜台词范文2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曾经有好几次面试,面试官只草草问了些问题,根本没问什么到岗时间就把我打发了。所以我认为如果面试官在问完其他问题后,再与我确认到岗时间的话,代表这次面试成功了一半。问到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面试官对前面的面试过程比较满意,愿意再看看到岗时间。

HR独白:在用人部门要人很急的情况下,我会着重把到岗时间确认一下,作为第一选项考虑。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时候,到岗位时间快的候选人会有优势。

信号二:面试官热情介绍并展示公司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以往我去面试,对方公司根本不会主动介绍自己的公司,而这次却不同,面试官不仅热情地向我介绍公司的各种成果,还亲自带我参观了办公环境。我想一定是对我满意才这么做的吧!

HR独白:主动介绍公司要看介绍的程度。有的仅仅就是为了完成公司规定的招聘流程,毕竟公司总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从而增加社会对公司的良好口碑。

信号三:面试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如果面试官在面试后给我名片,并且说会与我联系,我认为面试成功几率很高。我的最近一份工作就是如此。如果面试官不看好这次面试,他根本不用留下什么联系方式的,面试官也怕求职者纠缠吧!

HR独白:留下联系方式,可能是工作需要,比如需要你提供一份粗略计划书发到他邮箱。通常,一位求职者被企业录用,可能是因为下列考量因素部分或全部得到了满足:1.求职者各方面和招聘岗位很适合;2.用人单位面临着巨大招人难的压力。其他一切都是“你想多了”。

信号四:当场约定下次面试时间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当面试官和我约定下一场面试时间的时候,我知道这次绝对是有戏了。裸辞快两个月了,现在终于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了。

HR独白:我们企业面试一般有两轮,第一轮由我们HR负责。当我与求职者约定下一场面试时间时,只能说你“可能”有戏了。但最终会不会被录用,还得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信号五:面试官主动询问薪资要求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我是一个喜欢在面试时开门见山的人,一般在面试谈薪环节,我都会主动向HR表明薪资底线,可是这次面试还没等我开口,HR就来询问我对薪资的要求了。这点让我感到很惊讶,我想这是不是代表有成功的可能呢?

HR独白:谈薪是面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企业通过薪资来反映个人工作能力和绩效。同时,薪资也是企业给付人力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面试官主动询问薪资要求也是为了通过这个问题做出是否录用求职者的判断,这并不能作为求职者判断面试是否有戏的有效依据。

信号六:面试时间长

有戏程度:

求职者情景再现:昨天面试面了将近一个小时,这种情况还是我第一次遇到。面试官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今后几年的职业规划都问得很清楚。我想这次面试百分之八十是有戏的。

招聘潜台词范文3

从小到大都以神经大条、乐观阳光著称的毛球,跟老公结婚3年,从吵架上升到摔东西、互殴,搞得周围朋友都忍不住打听,怎么了?

该说毛球的老公太圣父,还是太渣男呢?

毛球的老公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对妹妹溺爱到变态的地步,都上初中了,还给她喂饭,场景光是想象就不忍直视。妹妹上大学才第一次剥了鸡蛋,第一次独自过马路……妹妹读大二的时候,父母出车祸去世了。毛球的老公,长兄为父,照顾弟弟妹妹,挣钱让他们读完大学。

本来头脑简单的毛球挺欣赏老公的,成熟稳重,重视亲情,好有爱的暖男啊。幸福终结在老公妹妹毕业了,要来他们家住一阵,号称找工作――八点档狗血家庭大战正式上演。

妹妹在父母多年宠溺下,顺利成长为新一代“作逼”小天后。她的自我规划是成为畅销作家――人家初中开始就在网上写玛丽苏总裁文了。她听说欧美啊、日韩啊,作家都有创作助理,决定自己也得来一两个啊!于是就在网上发帖,招聘助理,在毛球家搞起了面试。这之后毛球家每天都有各种奇葩,进进出出。

没多久,妹妹怀孕了,不知道是谁的,因为她先后和三个所谓的“创作助理”都上过床。毛球对此叹为观止。她老公只好出钱让妹妹去打胎,还让毛球伺候他妹妹坐小月子。

关键是,毛球当时怀孕两个月了,也需要被照顾。然而老公的理由是,毛球以前是女排校队的,身体素质那么好,怀孕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照顾一下刚流产的妹妹怎么了?

问题是,这个妹妹每天在家里看饮食节目,兴致来了就喊毛球过来,“喏,这个海参玉竹老鸭汤看着不错,今晚你就弄这个吧!”毛球忍了又忍,做好了,人家纡尊降贵看一眼,不吃了,说菜摆得不好看……

毛球跟老公说,你妹妹太高贵冷艳了,我伺候不了。老公这下不爽了,说结婚以前,他赚的钱一半以上都可以给弟弟妹妹,现在要负担自己的小家庭,对弟弟妹妹付出的金钱和时间都减少了,他颇为愧疚,觉得对不起一起长大的亲人。毛球说,看到面前的男人这么有人情味,真的很想扇他几耳光。

过了段时间,老公妹妹决定先不当作家了,说是要进军乐坛,煞有介事地和一帮杀马特风格的所谓“音乐人”鬼混,然后,她就跟一个搞摇滚的吸毒男青年跑了……

毛球老公对此很生气,他认为自己妹妹之所以跟二混子私奔,都是因为毛球害的,毛球不够宽容,让妹妹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毛球这才明白――在老公眼里,他妹妹就是天真烂漫的小燕子,自己就是凶狠毒辣的容嬷嬷。

紧接着,老公的弟弟找了新女友,借老公的车去显摆,结果撞了人,要赔50多万元,老公背着毛球把房子抵押了。毛球跟他吵,老公摔门而出,几天不回家。

忍无可忍的毛球终于向老公提出了离婚。

坦白说,这样的事在中国发生得不算少。我们中国人总是标榜自己重视亲情。但是潜台词往往是,父母和兄弟姐妹才是最重要的亲人,都比自己的老婆重要,亲戚是家人,老婆是外人;自己对亲人好,老婆就必须闭嘴别废话。

重视亲情没有错,可是,老婆才是你最亲密的亲人吧?老婆才是陪伴你一生的家人吧?为什么重视亲情的时候,把老婆排除在外呢?

招聘潜台词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排演;创作

一、准备阶段

学生可利用一节课整理复习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文体知识,概略了解中外著名的悲、喜剧作品。教师还可印发一些讲义、补充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评论文章(例如《〈雷雨〉导读》,提供几个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利用中午的时间,播放《雷雨》、《茶馆》的话剧录像,初步感受“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的演技。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一般缺乏自信,所以教师需精当地介绍课本剧的特点和表演要领,播放《祝福》、《项链》等课本剧片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表演并非高不可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语文科代表统计了导演自荐者的人数、姓名之后,利用半节课精心组织一场公开招聘会。由自荐者书面或口头阐述“创作意图”,“意图”侧重于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构思。这时有意过一把“导演瘾”的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老师……

在老师的共同参与下,科代表召开第一次导演工作会议,明确各自将排演的剧目,提出奋斗目标,落实具体职责,强调在进行演员组阁、成员分工和确定排练时间、场地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发放各种颜色的招贴纸,着手准备演出海报的设计。自此像模像样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二、排练阶段

剧本选定之后是更加忙碌的场面。首先是各剧组导演忙着“招兵买马”:擅长表演的当演员;擅长丹青的搞布景或化妆;做事细心的就负责服装道具的筹集、保管。负责广告宣传的更是大显身手,短短的时间就贴出了语言生动活泼、绘图醒目清新又颇具广告效应的海报。这时你会惊叹: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感兴趣,乐意做,何愁不会迸发耀眼的火花。

“大牌”们忙,忙着攻下一段段的台词,忙着琢磨台词的潜在含义,忙着和其他“大牌”磨合;道具师忙,忙着绞尽脑汁,忙着翻箱倒柜,忙着东奔西跑。忙中之忙的要数那些身兼数戏,背负着几个剧组希望的演员了。他们不仅忙着排戏,而且还要忙着赶场,有时还要忙着聆听导演的“责问”,真恨不得立刻变成会分身的孙猴子!导演从剧本整体构思、人物形象塑造、舞美效果、服装道具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辅导。在一次次的指导下,演员们不断地排练,反复地修改,受益匪浅。应该说,在活动中学生的投入是多方位的,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力。排练和演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又能充分发挥想像,培养感情,锻炼能力。

三、演出

由各剧组导演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依次表演。每一场演出时先由导演向观众(学生)简述创作意图。当演员们忙着表演时,台下的观众并不闲着,忙着大笑,忙着感动,忙着鼓掌。大家神情专注,结合自己对戏剧选段内容的理解,准备着对演出的评价。不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在一刹那明白了许多:“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在此刻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曾经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付出,它比你收获的更绚丽、灿烂。”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结合戏剧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激化的过程,人物的潜台词挖掘,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等),对各剧组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鉴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最后教师发放表格,为每个演员的演技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并评选出“最有创意导演、最有表现力男女演员、最具综合实力剧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最佳道德风尚”等奖项。表格由学生自主填写,由非演员学生汇总统计,按得分高低确定,张榜公布评比结果。

四、创作

在对戏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作品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我要求学生分成创作小组尝试编写戏剧。在内容上要力求选择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要注意按照戏剧文学的要求来写作:比如说设置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对话的形式完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适当安排舞台提示等。作品完成后将初稿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由老师指导改正后再定稿,各小组可以组织人马将自己的作品搬上舞台。尽管这工作艰苦异常,但是看到学生们虽有些稚气,但有模有样的剧本,我的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搬上舞台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在创作和排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掌握了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更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

招聘潜台词范文5

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是许多公司用人时重点考虑的条件,特别是在华尔街。

硕士课程大都是理论的,所以,临近毕业,我还没有一点儿实战经验。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参加了“Novax 电脑技术培训学校”举办的讲座。Novax 的课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特别有好处,它除了介绍新的技术外,还提供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做,这等于是在积累工作经验。但一门课却要2000美元,这差不多是我当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思前想后,我最后还是决定“上”!想闯进华尔街,不投资是不行的。我跟Novax 学校的负责人商量了一个“批发价”:上一套系列课程,1000美元一门,共五门课,5000美元,半年时间修完,同时做几个真实的实战项目。经过培训,我的履历上工作经验这一项不再显得“苍白无力”。

中国留学生们有一个普遍的短处是英语口语不地道,常犯时态错误,在关键时刻,容易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成为进入华尔街的一大忌。为了练就一口专业、流利的英语,我便到处寻找地道的白领老美。

听朋友说许多公共图书馆有一些义工义务教授英语,这些人中以退休的老人居多。我非常走运,在曼哈顿中城的图书馆邂逅了一位名叫迪姆的老先生,他已经70岁了,但精神矍铄。他年轻时曾是银行经理,正好对汉语感兴趣,我们一见如故。此后,整整九个月,我利用与他见面的每一分钟,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天南地北,百无禁忌地朝他一头“倒”过去,他帮助我纠正了许多我不曾注意的小毛病,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练就了一口“职业英语”。

经验和口语两道难关都攻克以后,我又报名参加了几次协助找工作的讲座,它指导我如何写履历,如何面谈,及其他一些找工作的技巧。

在我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按学生中心统计的美国500家大公司的名册,一口气发出了200封求职申请。按讲座学到的要求,用的都是质量一流的纸和信封。当时这样一封信,平均需要1.5美元,200封就是300美元。这些花费对那时的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可两个月过去了,一个回音也没有。

一天,我遇到了迪姆,向他发起了牢骚,他笑道:“这是新毕业生传统的找工方法。你的履历上已经有工作经验了,通过‘猎头’找工比较快,他们会按市场价,把你卖出个好价钱。”他看我不太理解“猎头”的意思,便向我介绍道:“猎头就是靠安置专业人士谋取新位置来赚取酬薪的人。你每周六买一份《纽约时报》,猎头公司的广告全在上面。发送个人履历的最佳时间是在十一月和十二月,招聘一般是在一月和二月进行。但就算到了二月份你也不要停止发履历,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你的目标,做到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你想到华尔街工作,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银行来调整你的履历。通常,招聘工作结束的时间是在四月份。也有很多人会在三月到七月份之间换工作,很多银行七月份仍会招聘,以期挖到更合适的人才。令人奇怪的是,寻找全职工作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夏两季的季末,所以,你还有机会在今年找到工作,这是件非常花时间的事情。”他的一番话,使我又开窍又增加了自信。我寄了一些履历给猎头们,这回好了,果真有回音了!我陆续地接到一些猎头的电话。要是“发挥”得好的话,对方就会让我去与他们见见面。

毕业快两个月了,猎头倒是见了不少,可是都没有下文。正着急时,我接到个电话,一个自称是布朗的人约我去面谈。那天我穿了西装,乘上地铁,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布朗处。他衣冠楚楚,很有派头的样子,给我的感觉非常自信。只见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寒暄了几句之后他突然问道:“你这套西装是什么牌子的?”我感到很诧异。这是第一次有人问我这种问题。

我低头扫了一眼自己这身西装。这是我新年时花150美元买下的,虽不是名牌但也是意大利制造的呢!他又问:“好像不是全毛的吧?你的皮鞋也不行。袜子太短了。领带的花式不够正规。”他当面将我品头论足了一通,令我分外难堪。在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地想了一下,布朗的话虽然听上去令人很不舒服,但若真想闯进华尔街,就必须听从他的建议,包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太太听了我的经历以后,说:“别看美国人平时穿着随便,但一到正式场合是不含糊的。”

第二天,我赶紧和太太到高级百货公司挑选了一套价值800美元德国的Hugo Boss 西装。这套西装穿在身上,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这时一照镜子,我的衬衫、领带、袜子和皮鞋,对比之下都成了丑八怪,无法入眼。我和太太一咬牙:“全换!”我们又花了近500美元,一口气配了全套的 Hugo Boss,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我走到镜子前再一照,像换了个人似的,自信心倍增。

当我穿着这身名牌再次出现在布朗面前时,他的眼睛放出了惊异的光彩!他拍着我的肩膀说:“You got my point. Wow! You look sharp now! Good! Great!”(你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会儿你看上去酷毙了!这就对了嘛!这样去找工作就不会有问题了。)于是,他请我坐下来,开始询问我的背景、学历以及技术,这一次,我也终于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招聘潜台词范文6

从2012年1月11日12∶50到1月12日23∶00,第三轮供货的50万部小米手机(微博)全部售罄。加上此前经过售前预定和两轮开放购买累积售出的50万台,小米手机4个月的总销量达100万台。这个数字如果确实的话,小米手机将又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曾经明确提出要挑战苹果手机的联想乐Phone,上市长达一年也没有达成原定的百万手机销量。尽管这个数字被众多专家、消费者质疑,尽管小米手机今后的发展还有待观察,但无可置疑的是,小米手机在品牌和营销上开了个好头。同时,小米手机也被指模仿苹果的渠道政策:通过直销来构建销售渠道。在此之前,国内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没有采取苹果的渠道体系模式,因此,也引出了“小米的做法究竟是出奇制胜还是自取灭亡”的话题。

模仿与创新,一直是商业永恒的话题。那么,在品牌和营销上,哪些品牌和营销要素经常被模仿?品牌与营销要素的模仿式创新能带来哪些优势?跟进者应根据哪些因素进行创新组合?在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的竞争中如何出奇制胜?

商场永远是胜者为王,无论是模仿还是创新,都不过是手段而已,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把关注点落在“模仿和创新”的成功要素上,特别是在品牌和营销层面。

关注消费而非竞争

中国已经步入消费时代。在经济学界,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过低一直是学者们纠结的心病。一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其消费会占到GDP的三分之二,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35%。尽管如此,中国毫无置疑已经步入消费时代。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0年的1510元增长到2010年的19109元,增长了12倍多,2010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5.45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到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市场。消费时代的中心应是消费市场,而非竞争者。“模仿”的潜台词是模仿竞争对手或成功企业,而在消费时代,企业不能停留在简单模仿竞争者的做法,而应研究与模仿竞争者或成功品牌对消费市场的改变与作用。

中国消费市场最大的改变是消费者从“需要”到“要”的改变。传统营销学一直将“需求”作为研究对象,而事实上现在消费者的大部分需求供应都是过剩的,消费者已经从“我需要”变成了“我要”。苹果手机的成功,并不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打电话的需求,而是成功地把苹果手机变成了“我要”的一个产品。前段时间,ZARA品牌不断传出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产品质量是一个品牌的核心要素,但是我们观察到,质量问题并没有影响到ZARA的销量。原因在于,ZARA深刻把握到了服装消费领域消费需求的变化:现在很少有人会将一件衣服穿上几年,多款式、时尚才是ZARA的消费者想要的东西。因此,“一流设计、二流价格、三流品质”成了ZARA迅速扩张的法宝。

模仿本质而非表象

有人说小米手机的成功是模仿了苹果的销售模式,也有人对小米手机今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疑问。那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苹果手机成功的本质是什么。从表象上看,苹果手机的成功源于漂亮的产品设计、一流的用户界面、独特的销售渠道、创新的传播手法等。如果从实质上分析,苹果手机及苹果其他产品成功的原因在于,乔布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并且牢牢占据了这个价值链的核心。从研发、制造、销售、软件等各个环节,苹果对各个价值链环节中的利益进行了重新分配,使得价值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从中获利。这样的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既保证了苹果的持续发展,又使后进入者很难模仿。因此,品牌和营销仅是苹果实现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单纯模仿苹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只会是表象的模仿,抓不住本质。我们看到小米手机主要是在销售环节进行模仿与创新,难怪会有人对其后续发展提出疑问。

理解品牌成功的本质脱离不开对消费市场的把握,脑白金的成功源于对中国消费市场“送礼消费”的深刻理解。其他企业如果想模仿脑白金,就要模仿它在送礼消费中的作用,而不是简单模仿其产品或广告公关手段。王老吉(微博)的成功在于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知,因为“上火”这个概念仅存在于华人文化里。后来者如果要模仿创新,就要从传统中医文化及消费者需求与认知中提炼,而不是停留在凉茶概念上。

模仿领先品牌成功前的做法

娃哈哈的模仿式创新策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有很多企业在模仿它的多产品策略。在谈到品牌延伸的时候,娃哈哈也一直被作为成功的案例来阐释。这也难怪,因为一个品牌在成功后被关注的可能性更高。而成长型企业需要关注的,恰恰是一个品牌成功前的做法,而非成功后的做法。很多人已经淡忘,娃哈哈的成功始于一个叫“儿童营养液”的产品,它是依靠聚焦于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建立起强大的分销网络后,才采用多产品策略的。如果没有强势渠道的依托,多产品策略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在中国成功品牌的背后,相同的例子有很多:杉杉的成功是因为聚焦在西服,格兰仕的成功是因为聚焦在微波炉,格力的成功是因为聚焦在空调,劲霸的成功是因为聚焦在夹克,喜之郎的成功是因为聚焦在果冻……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很多企业在研究成功企业的做法时,往往只看到了成功企业成功后的做法,而忽略了这些企业在成功前的努力。比如,宝洁的多品牌战略看起来很美好,但中小型企业没有资源和能力实现。一个品牌成功后更多的做法是用来稳定和巩固市场地位的,这些做法并不适合品牌的创建。

系统支撑,单点突破

任何企业都很看重投入产出比,如果面面俱到地模仿,不仅投入的成本高,产出的效益也并不一定大。一些理论工具和模型都是全面考虑的框架,比如,营销的4P理论从产品、渠道、价格和推广上给出了策划的方向。而企业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一定要系统考虑,单点突破。

一个餐饮企业如何提升营业额?可以增加和调整菜单,重新装修用餐环境,增加推广预算,丰富各种价格带做到丰俭随意……这看起来很好,可实际上企业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投入。这样的方案适合任何一家餐饮企业,更要命的是无法保证方案实施后一定可以解决企业的营业额问题。海底捞的成功是因为突出了服务,全聚德(31.68,0.41,1.31%)的成功是因为突出了正宗,企业在模仿成功企业的时候,必须在系统思考后,结合企业的优劣势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