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1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2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要。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尽快熟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及个人特长和喜好等内容并进行分类,从而主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各种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并及早发现较难适应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指导和教育,有的放矢地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勤练职业技能,努力完成学业。

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2.1提供美化的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室环境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环境舒畅、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

2.2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内容。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要强化三方面工作。第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班级大局为重,自觉抵御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影响。第二,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范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汲取正统的道德精神,自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第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予正确指导,树立优秀典型,大力推广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班级内树立正气,为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制定规范的班级制度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本班特色、具有人性化的班纪和班规,建立班规执行情况通报和奖惩、个人操行评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班级集体、个人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大力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少数违纪学生给以严厉处罚,做到赏罚分明。

3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体现在开班会、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联欢会、运动会、游园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等各种集体活动时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样,班级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犯了错误,或身体不适,或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发生变故,倡导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要伸出温暖的手来给予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培养班级精神,鼓励每个学生为班级荣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和成才。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班主任平时和工作时的形象、言谈举止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处事方式、仪表举止、人格情操,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比如,到教室或宿舍只要看到身边有纸屑能弯腰拾起,讲台上物品凌乱能自然整理,宣传栏上纸张脱落能随手用胶带贴好,流动红旗没挂正督促学生马上挂好,在处理这些细节中体现榜样的作用。其次,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多理解学生,用“宽容”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给予关爱,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学生,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时就会想到要找值得信赖的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同时,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理、力、度、时、地”,真正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

5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3

Abstract: Soil mechanics is a major technical course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oday, through the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conclude that how to effectively handle the soil mechanics discipline theoretical study curriculum content and approach is the key to success, especially in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ints of technical skills, theoretical knowledge, skills and operating,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uc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关键词:高职;土力学;理论;教学

Key words: vocational; soil mechanics; theo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89-01

土力学学科是水利水电专业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将结合的方式,主要教学思路还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而与水利水电专业实务技术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结业后还不能直接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目前倡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土力学的教学方式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而有所改变,下面就从工作导向教学角度谈一下高职学院水利水电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土力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问题。

工作导向教学的要求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要以实际工作需要而定,所学到的知识应该是综合全面而适用的,一般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将融合,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就土力学学科来说,在生产实践中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主要是土工技术方面,涉及到工程地基基础、基坑开挖等工程构件的设计和施工等,所以,土力学教学应该将土力学理论知识与土工技术密切相关,学生应该通过土力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够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土工问题,具有工程实践的操作能力。我们在高职学院土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中,本着这样的观点,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有效的解决了土力学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问题。

首先,从土工技术体系角度进行分析,将土工技术细化分解并且提炼技能知识点。土工技术自成体系,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土工施工技术特点,可分成土的鉴别和命名技术、防渗技术、防冻技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开挖技术、挡土工程技术、加固技术、填筑技术、灌浆技术等等,土的命名技术是基本的技术,只有先对土的性质和特性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土的用途,其包含的土力学原理主要是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结构和性质,具体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鉴定,所以要先介绍土的物理性质及其控制指标,以及土的性质指标参数的测定方法,而后再进一步学习土的工程分类、命名及鉴别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离不开水,防渗技术就显尤为重要,主要解决土的渗透破坏问题,解决土工建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含的土力学原理就是达西定律等原理,所以教材中以介绍土的渗透原理为切入点,同时着重介绍土渗透指标及参数测定实验,防渗技术中还同时包括土工材料技术、灌浆技术等,而这些内容与土力学原理关系较远,所以在土力学课教材处理上只是粗浅介绍,而在施工课中再做重点研究。防冻技术是专门针对北方地区而设立的一项专门技术,水利水电防冻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各科知识综合力强的技术,目前我国对冻土的研究水平相对还比较高的,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建,在冻土领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土力学课堂上要结合气象、气候、地质等相关科目内容和相关科研院所成果对防冻技术做进一步阐释。第二,按照技能知识点为核心进行组织教学。技能知识点是连接土力学学科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纽带,比如说土的渗透一章,就要按照以上提炼出的知识点,从土的渗透原理入手,揭示达西定律,突出几个关键渗透指标如渗透系数、临界水力坡降、渗透力等等参数的物理意义及确定方法,明确其在工程技术中的指导意义,从中可见,以技能知识点为核心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效果,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第三,按照技能操作点组织实训,吃透知识点。单纯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纯粹的理论知识又显抽象难懂,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犹如天书,但学生多数动手能力还可以,所以说以必要的操作实训手段是可行的,我们的做法是找准技能操作点,还拿土的渗透来说,结合配合理论教学,先做土渗透指标测定实验,比如渗透系数的测定实验,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测出某土样的渗透系数值,在做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深化理解土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介绍土工防渗技术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组织学生参观和现场操作演示等,比如在铺设土工膜、铺粘土、安装止水等教学项目情景过程中,使学生深化理解土渗透原理的指导意义。通过技能操作点深化理论,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按照技术流程将土工技术与土力学知识全方位内化。还拿土防渗技术为例,其技术流程为根据基面情况选择防渗材料、铺设安装、衔接收尾等工序组成,所以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后,应该在工程现场按照技术流程顺序完成一项土工项目的防渗设计和施工过程,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土工防渗技术,在掌握技术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土工原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通过所学到的土工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去学会学习和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做实务运作,从而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以上是笔者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得出的粗浅认识,难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职业中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目前职业中学生学生的素质尚不令人满意。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报考普通高中未能录取后转录到职业中学的,即使是直接报考职业中学的,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之,在职业中学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展开,影响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职业中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究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的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

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原因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讲废话、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敏感多疑、烦躁不安、做小动作、大声讲话、看课外书籍、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口角、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教师的原因

在职中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等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这些学生也不想学习,就不去管他们了。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另外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并非不赞同课后处理,而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4.社会关注职教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中学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学校的收入较少,办学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的家长或社会上其他人员不了解职业教育,认为学生上职业中学是迫不得已,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只不过能混到一张毕业证书。另外社会环境对学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网络、电视、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无心上学。

三、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的基本对策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认真的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务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如有些学生坐在位置上不听讲、看课外书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觉等。这类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是给与信号,邻近控制。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同时可以适当的给予惩罚。

3.培养自管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已经接近或进入成人,因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三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随便下位倒水喝、将腿翘到课坐上等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而心理辅导又是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5.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学校应该对职中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要创造条件为职中学生培训扎实的技术本领,使职中生有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就业意识与愿望,树立有技术才能有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那些因文化基础较差不能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恰好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又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职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才会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 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永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品德心理教育对策初探

[6]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