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彝族火把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彝族火把节范文1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3、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彝族火把节范文2
2022云南火把节是7月24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虽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过这个节日,但是最隆重的还要属彝族同胞。
2022火把节放假几天
云南省楚雄州2022年火把节是在7月24日,届时放假安排是7月22日24日,总共放假3天,而因为7月24日刚好是在星期日,因此2022年火把节将会与周末连休3天。
彝族火把节介绍
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火把节节日传说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习俗
1.祭颂火神: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
2.耍火活动: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3.斗牛: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
4.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
5.选美: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
彝族火把节范文3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彝族火把节范文4
2009年秋,赶着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盛会,我们赶往四川凉山自治州的普格县,早早期待着在普格县举行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在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火把节进入时,整个凉山沸腾了。小伙子穿上民族盛装,缠着有英雄结的头帕,妇女们穿着百褶裙,聚集在广阔的草坝上,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赛。小伙子们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妇女们则唱歌,跳舞,弹口弦琴。“选美”活动则独具风采,传统的“选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选美”开始后,参加竞选的彝族姑娘就围成圆圈,后者拉若前者手中的花帕,边走边唱优美动人的民歌,这里围观的小伙子最多,也最慷慨,小伙子们觉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裁判,请裁判代为转交给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礼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当选为美女,而现时的“选美”则是通过评委的裁决来决定美女的人选。上百名彝家姑娘们着色彩鲜艳的服饰,打着黄油伞转出幸福的圆圈。彝族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装饰品美丽庄重、色彩鲜明。而黄红黑为彝族服饰的主色调,男士上衣为右开襟、带纽绊、无领半长衫,长袖,衣脚至膝,下摆多褶镶边,裤为大筒长裤。女上衣为右开襟,低领短衫,下着长统裙,腰束2米长的黑色棉布挑花腰带,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足穿翘头绣花布鞋。妇女多喜欢佩戴耳环、手镯、戒指,以铜、银、铝制作。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童裙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腕饰以金、银、钢、玉、石质手镯,戴金银或石料镶金银马鞍形、猫眼形戒指。在往西昌的路上,正好赶上安哈镇彝寨举办的彝族火把节,我们有幸记录了安哈彝寨的传统盛会,有彝族舞蹈表演、抢新娘、捧跤和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
暮色初降,蓝天彩云,人们早早来到西昌大街上。西昌的十里长街真谓热闹,百万支熊熊燃烧的火把,让火把之夜的西昌变成了狂欢的天堂。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市民和游客携手火把游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夜色笼罩,点燃了长长的火把,人们手擎火把在街道游行。从远处望去,黑夜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在火堆边,青年男女或是激情舞动,或是像一阵风似的围着火堆手牵手地狂跑,有的还去跨越火堆,大多数的人则围着火堆跳起了彝族达体舞。燃烧的热情让快乐迅速传递。此时,焰火冲向天空,和地面的火光交相辉映。火把节的夜晚成了狂欢的天堂。直至深夜时分,焰火晚会开始。数十万人手持火把游走在城里,与熊熊的街中间的篝火映衬,与空中的礼花相呼应,形成了西昌城里的火龙,火龙在城里舞动着,前进着,直让天上的星星黯然失色。
夜深人不静,一堆堆的篝火,百万支熊熊燃烧的火把连成的火龙,将那万里星空点染成为一幅绚丽的彝族风情画卷,这点、线、面的结合场面和那火把点亮的瞬间,才叫色彩,才有真正的感慨。
彝族火把节范文5
关键词:彝族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火把节,西昌
本文通过分析凉山彝族火把节节日庆典如何塑造并传播“月城”西昌的旅游城市形象,来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一、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传播就是以文化信息为媒介内容的传播活动,它是传播的特殊范畴之一。从广义上来看,它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部内容的传播,新闻传播、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艺术传播等等都包含在文化传播之中。但从狭义上来看,主要是指对以精神文化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的传播活动,研究文化传播的特殊社会功能,以及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凉山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及其现状
凉山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育程度高且传播形式多样化,凉山州儒教、道教、本土宗教交流交融,彝、藏、苗、蒙古等各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人类留下了灿烂文明结晶,如藏彝文化走廊、南丝绸之路等。凉山州地区由于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小,保留大量的彝族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艺术,传统美术,传统医药和民俗。自2001年以来,凉山州开展民俗文化资源调查保护工作,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的实地调查和申报材料。凉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目前,已建立了四个国家、省、州、县的目录系统。
近年来,凉山州积极举办国际火把节传播彝族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彝人制造、山鹰组合等彝族歌手获得全国性比赛大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反响。凉山州政府提出全力打造“一座春天气息的城市”、“月城西昌”壮大凉山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凉山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2012年4月27日,被誉为“云端上的高速公路”雅西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240公里、总投资超过206亿元的高速公路是全球高速公路中的奇迹。对于凉山州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
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和公众的印象,城市的形象的核心是文化魅力。西昌市通过火把节来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塑造和传播西昌市的旅游城市形象
在21世纪,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保持,能创立和维持城市的独特性,增强城市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能力。城市文化具有聚集和整合功能,能创造消费需求,能创造品牌效应,能够建城市旅游资源。i
(一)西昌市借助彝族文化传播来塑造、传播西昌市城市形象的方式
西昌市以往以“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出名,而近十年为了城市的发展需要,西昌市开始大力开发它所蕴含的彝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选美活动选出“月亮女儿”作为西昌市的形象代言人,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上大肆宣传,还在市区扩建、兴修各种休闲娱乐旅游场所。西昌市通过彝海结盟塑像(小叶丹塑像)、火把广场、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凉山民族体育场、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建筑物即静态造型文化来展现彝族文化、传播彝族文化,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风俗特色、信仰和智慧。
西昌的城市形象被定位为文化旅游型品牌城市,西昌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彝族文化是西昌的灵魂,并通过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彝族火把节节庆活动来聚集目光以达到塑造城市特色、宣传城市形象的目的。火把节作为西昌市的文化行为符号,在正面意义上促进了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二)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文化保存城市记忆、明确城市定位、决定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昌市通过火把节有效地传播了彝族文化,使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了展现,有效地保护并传承了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使全国各地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彝族文化的精神实质。
(2)西昌市通过火把节传播彝族文化,活动期间凉山州内各族人民都融入其中,使彝族文化与汉族、藏族、苗族等各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民族更加平等团结,并给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大凉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文化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西昌市举办火把节节庆活动来传播彝族文化,可以对经济产生互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西昌市的经济发展。
(三)西昌市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构建意义
近年来,西昌市的旅游节庆逐年增多,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西昌市旅游的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提高了西昌市城市的知名度,它有助于吸引新的游客及相关投资。
成功的节庆活动能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和城市形象,提高居住环境和文化地位。“火把节”活动,加强了西昌市作为宜居城市品牌。提高西昌市的知名度。使昭觉这样没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服饰的县城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2)改善了西昌市的基础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节活动将在西昌市举行,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星级酒店从1995年的15个增加至45。在2010年,旅行社数量从15到32个。西昌青山机场1975年开航,机场能够起降c—130、安124和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西昌交通便利,与成都之间有民航班机。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当地的旅游专列将被打开。几十年来这个城市的公路建设和4.1亿元,新改建油路487公里,等级公路1320公里。实现了省道全线绿化,辐射各区县、乡镇公路为网络的现代公路交通体系,打通了通往滇、川、藏三省(市)边界的山门,与此同时,雅西高速公路也顺利通车。
彝族火把节范文6
紫溪山是楚雄市彝族聚居地,也是楚雄市彝族民俗文化保留完整的地区,在紫溪山的入口,新建起来一个彝族村落,这就是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92%的村民都是彝族,1994年因支持国家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从西静河边整体搬迁。2012年,在“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扶持下,进行了整村改造。
2013年,全新的紫溪彝村在紫溪山麓建成,全新的美丽村庄,家家户户同时具备自住和接待游客能力,成为楚雄市向中外游客整体展示彝族民族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成为楚雄和昆明等城市居民周末的好去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紫溪彝村都要隆重地过火把节,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展示给游客。
2016年7月2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我们来到了紫溪彝村,体验火把节的民间习俗。
精心设计的新彝庄
我们已经是第二次来紫溪村了,一个第一次来的同行环顾村庄,感慨说,紫溪彝村的优点是村庄很新,缺点是村庄太新了,不能给游客一种历史赋予的厚重积累感。
新与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是矛盾,各地都在推本市本县最富代表性的乡村,其中很多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这些村庄里寄托着各地的民俗文化与乡村风情,但要想把村庄推向旅游目的地,至少都要经过一番大的整改,吃住环境不达到一定标准,城里人是不愿来的。
楚雄市做了一个大胆尝试,把水库移民安置与乡村游及民俗窗口展示等结合起来,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风景优美的紫溪山麓,修建起了紫溪彝村。紫溪彝村现有人口84户365人,居住着彝、汉、苗3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340人,彝族比例达92%,村庄也以彝文化为主。
由于经过了精心设计,紫溪彝村不仅交通便利,村庄还拥有丰富的可开发自然环境,村中有湖,村后就是紫溪山,村庄占地面积大,还有滑草场、斗牛场、村标广场和火把广场。每家每户的房屋都同时具备自住与农家乐接待功能,为了避免各家单打独斗导致接待能力不足或水准不足,紫溪彝村还开办了合作社,以合作社方式进行村庄经营。村庄整洁,道路宽广,公共设施完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开放的。
民俗是紫溪村的名片
来紫溪彝村吃饭度假的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村庄里的饭菜丰富实惠,而且每家有接待能力的农家乐老板都可以载歌载舞,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经过精心培训的,村子里对本地的特色菜进行过总结,并进行了一定菜式的规范和开发,以及价格的相对公平,比如村庄的代表菜“羊八碗”。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紫溪彝村的开发就已经成功了,一桌丰富原汁原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生态无添加的、没有味精味道的,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的,而且价格公道合理的饭菜,对于中国的吃货来说,已经弥足珍贵,足以值得下回再呼朋唤友前来。
此外,提供饭菜的老板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同时兼任迎宾、大厨、歌舞伴唱等多个重要角色。经打听后我们了解到,原来的彝族人民是擅长歌舞,可那些都是传统的对唱和翻歌。为了提高当地的歌舞水平,楚雄市的专家专门来紫溪彝村进行歌舞培训,闲暇里村民也自约进行学习,把当地流行的彝族歌曲学了个七七八八,以备用餐客人点歌。
正是有这些背后的功夫,紫溪村才体现出较高的接待服务水准。淳厚的村民,在维持着土地耕种与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在努力与现代商业的要求接轨,这是乡村民俗能够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虽然进行了这么多的现代化开发,紫溪彝村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民族”二字上,村民还保留着大山民族的淳朴,这里的饭菜住宿价格公道,菜式做得虽然不华丽,但胜在保留民间的原汁原味,瓜果蔬菜都是自产现摘的,保留着土地的清香。村民也淳朴好客,在家门口卖自家树上的梨的大妈,大方地说‘想吃就拿个尝尝’,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彝族文化的贯穿
紫溪彝村的房屋样式为吸收了彝族元素的现代建筑,整个村庄以彝族黄、红、黑三基色为主色调,取材于彝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的绘画和雕刻。这些设计合理而又崭新的房屋,给游客带来较好的就餐住宿环境。
设计者还在村庄中放置了多处展现彝族文化的雕塑,比如象征神奇、财富、吉祥的“虎腿羊头紫云耳”圆雕彝鼎;展现彝族火崇拜和火化为主题的火把广场,以及祭火塔、太阳女神圆雕、中心大火盆、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兽图腾柱、浮雕景墙等,将楚雄市彝族文化精髓浓缩到一个村庄里。
设计者们还在村庄里增加了体验彝族传统文化的许多环节,比如以拜福禄圣地、取福禄圣水、领圣羊赏赐、观祭龙祭树等习俗。但没有文化习惯作为支撑,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些东西只是暂时的猎奇,很难融入他们的心扉。
紫溪彝村建设得很漂亮,但如何运营也还在探索中,紫溪彝村确实还需要时光的沉淀,但它至少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在火把的照耀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成为紫溪彝村打开外地人文化心扉的最好机会。火把节是一个群欢的节日,火把带动人民的热情,简单而富有韵律的舞步在当地人的带动下迅速就能学会,许多平日里没有机会展示的彝族文化魅力也可以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