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1
一、现有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1.农村定向普通高等教育。采取定向培养办法为农村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临床专科生。
2.成人高等教育。现有中专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按照全脱产或在职教育方式培养。
3.继续医学教育。在进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时,通过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解决现有在职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及诊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学历提高教育为主,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临床实习等都按照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进行。而来自农村乡镇医疗单位的在职人员已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较强临床经验,除了学历提高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对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和推广运用。传统的学历提高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农村卫生人员实际,影响了农村在岗成人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构建“政府主导校院合作送教下乡”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根据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思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从招生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全方位构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2008年安徽省卫生厅组织50人分25组,分赴全省91个县进行调查,每个县抽查3至4个乡镇卫生院,共调查卫生院293个。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的设置、医疗设备条件、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需求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大多土生土长、扎根农村、深入农户、一人多岗,与当地的农民有血缘、有感情,且大多安家在此,与周围环境已相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是一支不愿离岗、无法离岗的医疗队伍,是目前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重要力量。我们认为,培养这些已在岗的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学历和服务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改革。
2.探索改革招生模式。2006年11月17日,安徽省卫生厅、教育厅、人事厅、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2]组织开展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招生考试采取省内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毕业后发给注有“农村”字样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在我省农村(不包括县城)认可,享受成人专科毕业生同等待遇。
3.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卫生院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组织专家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思想为:(1)以乡镇卫生院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为:通过医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培养,使学员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处理农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断、早期处理;能胜任农村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工作等基本技能。[3][4]教学计划既要符合医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特殊教育针对性强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公共课,加大实践课教学环节比重,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及时引入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技术和医学发展前沿,课程内容尽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相街接,使学员掌握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4.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弹性学制。针对工学矛盾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基本不脱离岗位,兼顾工作与学习。同时采取弹性学制,经与我省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充分协商,确定基本学制为3年,允许培养对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在2至4年内完成学业。这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和解决学员个体学习差异,保证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临床教学基地,进行“送教上门”试点
1.深入全省乡镇开展招生宣传和调研。“工学矛盾”不易解决是在岗人员报名积极性不高、报到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既落实好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的政策,又有效缓解“工学矛盾”,采取校内集中学习和开设校外教学基地两种教学形式,在条件成熟、报考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临床教学基地,实行“送教上门”。2008年,我校与芜湖市卫生局、枞阳县卫生局达成对其本地区学员联合培养的协议,并与芜湖市二院、枞阳县人民医院建立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学历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实行送教上门。我们慎重选择芜湖市二院、枞阳县人民医院为临床教学基地,采取与当地政府签订共建协议的形式进行,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给予经费投入,医院提供硬件条件,学校按照高等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进行包括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建设等在内的教学基本建设。在完成公共课、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后,学员进入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开展系统的临床教学过程。
2.规范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保证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我校组织制订了《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六个做到”、“三个统一”。严格教学基地的建立与条件评估;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全部由我校教师承担,并组织专家教授支教团支教;严格实践课的操作与考核;严格按照我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教学,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学籍管理。为动态掌握学员集中面授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适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学校为每一个临床教学基地配备了一名专职管理人员,驻点对学员进行考勤与管理。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农民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民培训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推广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鉴于此,应该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1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
1.1 培训对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基层干部。
1.2 培训目标
帮助基层干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总体目标要求,初步掌握现代农业、市场与乡村治理等基本知识,强化其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带头人。
1.3 实施主体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农业院校的教师为主,也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选择一些了解农村实际、熟悉农民状况的人员担任老师。另外,一些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也可以现身说法,传授经验。
1.4 培训内容
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村干部和广大的农民的需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新编教材。教材力求切合实际,内容涉及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治理、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5 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讨论、村官论坛“四位一体”方式进 行。课堂教学中坚持互动式教学,保证每堂课都有一定的交流研讨时间。理论课之后穿插现场教学。举办“村干论坛”,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身说法,与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分享创业经验。另外,建立“训后服务”机制,建立村官个人资料及所在村子的基本情况、产业特点的信息库。学校开通了训后跟踪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专家、基地、政府和村干部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模式
2.1 培训对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对象包括县、乡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示范户和一些乡土人才。
2.2 培训目标
帮助培训对象成为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带动一般农户接受新观念,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培训层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层次为学历教育。对于参加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其获得成人大专学历。专业户和乡土人才以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2.4 实施主体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分布各地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
2.5 培训内容
主要课程设置有:①基础文化知识;②传播基础理论课程;③人文素质教育;④职业专项技术、技能课程;⑤体育与健康课程。
2.6 培训方式
由于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有不同的培训层次,因此,这种培训适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对于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习、互动交流与讨论等方法来进行。
3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式
3.1 培训对象
年龄在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农民。
3.2 培训目标
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该项技术的各个环节,完成培训后够能将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3.3 实施主体
实施机构主要是学校示范基地、试验站以及当地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试验站、示范基地利用自身的教室、实习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好地完成培训工作。当地政府原有的农业推广网络比较完善、健全,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4 培训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专业可以根据各地主导产业来确定。例如,在白水以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在阎良主要进行甜瓜种植技术培训,在眉县进行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在山阳则以板栗、核桃种植技术为主。
3.5 培训方式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更加多样化,集中面授、下乡入户、远程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实习等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从而可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4 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4.1 培训对象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有创业基本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和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服务企业负责人,也可以选择部分没有就业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
4.2 培训目标
通过创业培植,使受培训农民成长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
4.3 实施主体
农民创业培植模式的实施机构仍然是学校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以及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但是这种模式的培训师资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如市场学、销售学、会计学以及法律、工商、税务等。
4.4 培训内容
①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②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如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③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培训;④创业过程的指导。
4.5 培训方式
创业培植模式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以短期的非正式的培训为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等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5 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培训模式
5.1 培训对象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面向普通农民,但是要求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2 培训目标
使培训对象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现代观念,从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水平。
5.3 实施主体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的实施机构以学校为主,政府也负责部分培训任务,但主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调工作。
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通过培训需要和教师的参与意愿相结合,从农业院校的文、法等相关学科中选择培训教师。
5.4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法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和健康、卫生知识。
5.5 培训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地点在学校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培训教室以及各乡镇、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情景教学;课程评价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中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及总结的全过程。因此,情景式教学模式在授课内容、授课的方式流程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上,均与原有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评价,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1 情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设置
传统教学模式中,授课内容的确定是按照学科系进行划分的。在情景式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是根据达成情景中设置的项目任务所必须的知识组织在一起的。因此,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中,一门课程的内容是在融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因此,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
(2)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课内练习,课外作业等授课方式,再辅以实验或实训教学内容。情景式教学模式中则通常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为核心的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的实施。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完全异于原来的课堂教学过程。
(3)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本位,教学以教师单向的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而情景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设计工作目标,学生参与到工作中来,通过完成工作目标以获取知识。在情景式教学中,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景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和探讨,使学生在平等中相信自我,树立自信,并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考核方式
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大部分集中在期末的测验活考试中。往往是通过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试卷考核的内容,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及运算能力,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却无法进行衡量。而情景式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过程化考核模式,即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程度、运用知识进行任务的实施的程度以及与团队的合作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加以评价。并引入学生自评、同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在每个情景完成后加以综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更具参考性。
由此可见,情景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不相同,那么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不再适用于情景式教学模式
2 课程评价的核心内容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评价,可以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执行教育方针、实现培训目标;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检验教学管理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教师的进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掌握教学资源的不足之处;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反馈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课程评价的重点工作,是对教师的督导和评价。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征求同行意见、征求学生意见等办法,查找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切实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3 情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
情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的核心内容,仍然是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但是不同在于,情景化教学模式下,授课的过程和模式有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过程中,课堂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有彻底的转换。情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准备更多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更强,实践经验要更加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实施;另外,教师在分组教学模式下,对于课堂的管理能力要进一步提高,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即要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讨论环境,又不能让学生过于放松,做无关于学习的事情。因此,情景化教学模式下主要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和评价:
(1)课程内容是否合理
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决定了课程能否切实达到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情景式教学模式下情景的选择和设置非常重要。情景设置的好坏,将决定学生知识目标能否达到,学生的能力目标能否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充分激发。因此,课程内容的审查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先决条件。
(2)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在情景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导演的角色。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能够尽快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景中去,又要在整个情景过程中逐步的引导学生;既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又要让学生不会偏离课程任务。因此,情景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3)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在情景式教学模式中,实践与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师就必须首先掌握这些技能,并且能够在实践环节中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发现并排除学生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和故障。
(4)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力的提升
在情景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是反应教学过程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的参与度高,证明情景选择恰当、过程布置合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情景教学模式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过程化的考核,可以发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切实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4 结论
情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并没有变,仍然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但是,随着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改变,课程评价的观念要有所转变,力求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心――兼谈改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路径 梁文明 谢华 《高教论坛》 2005年06期
[2]传统教学模式与情景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秦国际 周甲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4
一、2008年招生考试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X"综合考试趋向成熟的一年,今年的高考成绩创造了又一新高,涌现出了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在XX、人民政府、X招委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体招生人员严格认真,艰苦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招生工作计划,形势喜人,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2008年招生考试工作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达XX人,比上一年多XX人,增XX%;普通中考生达XX人,说明我省的"普九"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专报名人数达XXX人,比上一年增加XXX人,占报名人数的XX%;高中报名人数达XX人,比上一年增加XX人;成人大中专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XX人;自学考试报名人数达XX人,XX科次,比上一年增加XX科次。二是招生工作成绩喜人。2008年在我省XXX所成人高校中,共招入高考毕业生XX人,其中不乏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500分以上学生XX人,400分以上学生XX人,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成人高校学生的素质,打造良好的成人高校声誉提供了基础。在全省XX所成人高校,XXX个专业中,实现了每一个专业都有生员,改变了以往有的专业零招生的状况,这是2008年招生工作取得的又一突破。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是搞好招生工作的关键。为了搞好招生工作,省招委和教育部门领导都特别关心、重视和支持招生。在高考、中考、成人考、自学考中,省招委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都亲临考场巡视,亲自坐阵指挥,共同分析面临的实际形式,探讨新一年的招生计划;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极大地改善了工作条件,保证了招生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扩大宣传,是为考生服务的有效途径。虽然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但我们广大的招生人员始终本着创造一流成人高校的目标,对待家长和考生的提问耐心讲解,尽可能广泛的开展宣传,使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成人高校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成人高校的有关报考规定、体检标准、招生学校专业人数、往届学生的就业去向等都一一做到公开透明宣传,实实在在做宣传。三是多方面协作,是完成招生任务的重要条件。招生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协作。一年来,我省的招生工作,得到了招委成员单位,特别是计划、人事、卫生、公安、民委、保密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体检医院的医生、公安部门的干警等都成了我省圆满完成招生任务的有力助手。四是加强管理,是我们搞好招生考试工作的保证。省招办制订的《XX省招生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一直坚持的"六查四验",都是很好的管理经验,既把好了报名入口关,又严防隐患,杜绝事故,保证考生安全、试卷安全。五是倾心尽力为考生服务,是招生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2008年的招生中,招办的同志在努力为学校招学生,为学生找学校,代表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受到了好评。由于受高校扩招、高中持续升温和中专收费、就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我省成人高校一次录不够,再补录二次,就是零星的三五个,只要是“德、体”合格,好学上进的学生,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补录。给无数因一时失利,又渴望继续求学的同学提供了机会。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舍去了很多个双休日,一心扑在招生工作上,他们扎实有效、勤勤恳恳的工作确保了全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省成人高校的招考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同志对新形势下做好招生工作认识不足,招生与培养选拔人才的关系没有理清,存在就招生抓招生的现象;二是机构改革后新补充的招办人员,还有很大部分需提高业务的熟练程度;三是国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的力度加大,各级招办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2009年成人高招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的连续扩招,各种高等学历教育形式的出现,成人高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成人高招的生源连续几年出现滑坡现象,社会和教育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招生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成人招生工作的同志,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增强对成人高招的研究。2009年我省的成人高招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在推进考试制度改革上,总体上仍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鼓励和支持成人高校探索并建立有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二是在录取制度改革上,进一步扩大成人高校招生的自,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成人高校学校多元化评价、择优录取的制度。允许有条件的省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由成人高校自定标准,考生和学校双向选择,自主录取等。三是推进管理制度改革上,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招,这是深化成人高校招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考生的权力与责任,逐步形成自主招生,自我约束,地方招办监督服务,国家宏观管理的新机制,为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招生工作创造条件,并提供制度性保障。同时要求强化成人高校自我约束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网上阅卷,实现远程录取,增加录取过程和录取结果的透明度。还要求加强对考试、录取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四是在扩大生员上,要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体的能动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正面宣传的有利效果,使社会各界增强对我省成人高校的了解,扩大我省成人高校的知名度,在吸收本省生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外生员。
三、做好2009年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成人高招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校招生为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人教育在将来一个时期,仍是我国重要的学历教育形式。在美国哈佛、麻城理工大学考察,晚上12点教室里仍是灯火辉煌,校园里车流不息,原来是成人夜大的学生在学习。发达国家对成人教育高度重视,因为有更多的人重视继续教育,注重知识更新,由此也可以看到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在职从业人员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把提高新生入学质量和强化管理作为做好招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根据大规模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改进、完善考试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在招生考试工作中,要全面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招生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确保成人招生工作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要不断扩大对成人高招意义、作用的宣传,扩大对成人高招政策、办法的宣传,争取社会各方面、各个阶层对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要进一步强化生源质量意识,正确认识生源数量和考试管理的关系,不能因生源与招生计划的比例不大,而放松考试管理。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成人高招综合整治的各项规定,提高服务意识,改进工作办法,严格考试管理,建立起成人高招良好社会声誉,发挥好成人高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作用,巩固成人高招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扎实准备,确保网上报名工作顺利实施。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招生考试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的情况看,网上报名是成功的,技术是成熟的。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网上报名,对我们的工作是一次考验。一定要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利用本次会议对报名工作做具体的进一步研究,对报名程序、网络环境做进一步测试和检查,确保网上报名开始后,网络运转正常,考生报名顺利。实行网上报名,仍要严格进行考生资格审查,不能因为实行网上报名忽略了考试资格审查的要求。要在简化程序,方便考生的同时,对考生报名资格严格把关。从报名工作开始,就要防范替考,防范大规模有组织异地报考,防范大规模考试作弊。实行网上报名,要建立健全省、市、县招办和招生院校的综合服务体系,适应网上报名改革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各地招生考试服务大厅,服务考生,服务社会。网上问题要有专人答复,服务大厅要有专人值班,咨询电话要有专人接听。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招生文件规定,工作中要懂政策,精业务,尽责任,守纪律。
(三)重视报名宣传,争取完成招生计划。今年成人高招计划结构进一步调整,本科招生计划继续增加。从计划结构上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成人高招发展的需求。从我省普通高招情况看,近年来考生数量不断增加,预计今后三年内,每年还要增加XX万人。很多中等学校的学生不能升入普通高校,特别是我省招生计划结构中,专科占较大比例,成人高招为许多大专和中等学校毕业后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深造和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扩大成人高招宣传,宣传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争取生源,努力完成招生计划。在成人高招报名宣传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从正面扩大招生政策和办法的宣传,增加成人招生的社会认知度。同时,也要防止个别学校歪曲招生政策,夸大其辞宣传。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避免发生问题。要加强舆论引导,取得新闻单位的关心和支持,还要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封堵有害信息。
(四)重视考试环境的综合整治,确保招生考试顺利进行。要严格考试管理,防止群体性舞弊事件的发生。对传统作弊和现代化手段作弊都要高度重视。要结合成人高招考试的特点,重点防范替考作弊和通讯手段作弊。随着现代化手段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传统的作弊形式又有出现的势头,防范替考的关键一是在考试现场核对,二是工作重心前移,从报名就要严格资格审查,进行查堵。在考试管理上,今年要以制止考场腐败为重点,加强主考、监考队伍建设和管理,从成人高考开始,从监考队伍抓起,认真整肃考风考纪。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强化领导和组织管理,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针对近年来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公安、信息部门,防范和封堵互联网上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有害信息,为考生创造公平、安宁的考试环境。继续加强诚信考试教育,建立考生诚信档案,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招生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使用通讯工具作弊案件的发生。加强管理,采取积极措施,杜绝有组织的异地报考,确保考试安全、有序进行。
(五)优化招生结构,保证新生质量。各成人高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保证新生质量,维护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会声誉。我省将在满足高等学校对新生入学最低要求、保证新生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我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单纯为完成招生计划或为争取调整计划过低地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成人高校要根据在职从业人员深造和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学习形式、教学内容和招生结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注重应用性和技能性,学习形式以业余和函授为主,逐步减小全日制在校学习的学生规模,发挥成人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应有的作用。
(六)加强招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成人高校招生分省计划实行网上编制和录取期间的网上调整,是加强科学管理、有效规范招生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选派责任心强、懂业务、懂技术的同志专门负责,并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建立全省协调、有效的计划网上管理运行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和使用招生信息,对于教育部下发的成人高校的基本信息、专业设置信息(包括专业名称和代码等)和招生计划信息(包括学习年限、学习形式、科类、层次和计划数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协调好、培训好市、县招办和招生学校,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加强对考生报名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等电子档案内容和网上录取系统的安全管理,按照信息管理要求规范操作,及时进行数据备份、按时进行汇总和检验,确保数据安全。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5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紧缺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数量不断增多,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澄清底数,对空缺的岗位进行了有计划的招考,这些录用人员大多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县补充了许多优秀的紧缺人才,人才紧缺的状况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原来中专、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干部职工,通过党校、函授、自学考试等绝大多数职工都取得了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文凭普遍偏低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三是克服了领导干部绝大多数从公务员队伍提拔的单一途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虽然我县的紧缺人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紧缺人才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照年报,结合各单位座谈情况,综合此次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我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总量不足。许多行业部门,特别是乡镇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存在有编制无人员的现象,许多单位每年申请招考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仍然没有招考到人,造成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加重,部门之间工作任务分配不均。二是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原始文凭偏低,大多是通过继续教育(函授、党校)取得现有文凭,还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过去由于用人机制等原因,许多非专业技术人员被用到了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岗位上,半路出家,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从头来学,特别是有一两年的时间几乎所有应届毕业的中专生全部被分配到教育岗位上,这一部分人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甚至有部分存在闹情绪的现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分布不均衡。教育、卫生、畜牧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但是许多部门,如:农业、林业等部门存在安排进去的人专业不对口,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质量的提高。四是人员编制少。许多单位存在编制限制过死,许多岗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但由于编制已满,增加编制又非常困难,所以出现了增加机构但没有增加编制,一人兼任几职的现象,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职工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2、人才外流严重,引进困难。目前,我们的专业技术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由于发达地区高薪聘请,能提供优越的工作、 生活环境等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使我县的一些年纪轻、层次高、潜力大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地区,其中教育、卫生系统流失尤为突出;二是我们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虽然近几年县委、政府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招聘引进大学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县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都不愿意回来工作,也不愿意参加我县的招考,不能有效的引进紧缺人才。三是许多技术骨干被提拔任用到领导岗位,而其他新招考人员进入角色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人才的衔接跟不上,导致科技队伍的力量有所削弱。
3、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措施不力。在这次调查中,座谈对象普遍反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经费不足。许多科技人员接受过的专业技术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成效不明显。许多单位想组织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但由于缺乏经费,使工作仅停留在想法上而已,没有得到最终落实。二是学习资料较少。许多单位学习资料很少,而科技人员所需的专业用书几乎没有,许多新的科技知识不能够及时学习补充。
4、重视程度不一,知识更新滞后。部门之间对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快,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许多部门由于经费困难,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导致应该进行的培训被取消或推迟,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培训,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同时,对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完备的培训制度和长远规划,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提高,知识逐步趋于老化。
(二)主要原因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少数部门单位领导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远任务或软任务,存在着“写在纸上,讲在嘴上”的现象。二是科技人员的功利倾向不断增强。存在“官本位”意识,择业观落后。愿意到机关、事业单位,不愿到企业,愿意到国有企业,不愿到私营企业的思想比较普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明显增强,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把经济待遇作为确定自己职业的重要依据。三是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没有转变。有的机关干部摆着“老爷”架子,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对专业技术人员不尊重,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以上因素,致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思想不稳定,“跳槽”到经济发达、政策宽松、经济收入高的地区。
2、经济相对落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小,科技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人员待遇偏低。据了解,我县的科技人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收入偏低,与县内公务员相比同等条件下工资待遇也相差很大。特别是紧缺人才,在发达地区的各种待遇都十分好,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专业技术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二是吸纳人才能力不强。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发展空间小,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对紧缺人才的吸引力小,人才引进和留住困难。
3、工作机制不够活。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反映对人才管理管得过死,对编制限制过于死板,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人才流动市场,没有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也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同样,本地有些部门某专业技术人员很缺,而该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其他单位却学非所用,不利于工作人员能力的发挥,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措施与对策
(一)扩大总量,改善结构,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
1、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关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积极澄清底数,从本单位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超前谋划,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引进所需人才,要注重引进高学历人才和目前紧缺的人才,改善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2、积极吸引本地籍大学生回乡工作。一是发挥大学生家长的作用,由家长做好劝说工作,希望子女回本籍工作,能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二是有目的地到有关大专院校去看望本籍大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春节期间,召开有关座谈会,希望他们回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三是在引进应届大学生工作中,对本地籍大学生优先,因为本地籍大学生回本地工作,相对比较安心,且在住房等生活设施安排上比较方便。
3、在招商引资中,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把到本地创办企业的老板、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客商、引进人才、引进资金的同时,政府或有关部门要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学、本人评定职称等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招商引资工作既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扩大人才总量,得到双赢效果。
4、与科技单位联姻,共享人才资源。积极鼓励有关部门单位,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交流、合作,多向他们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必要时请上级科技人才到我县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培训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二)盘活存量,大胆探索,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1、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才库。在原有人才库的基础上,每年要对学历提高、职称晋升、人事流动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人才库。同时,要发挥人才库的作用,将有关人才信息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通报,使现有科技人员能人尽其才。
2、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资源潜力。通过教育培训、自学等途径不断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使现有人才通过继续升造来解决人才紧缺的现状。
3、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打破部门、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及技术职称的界限,允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4、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淡化论资历、学历评聘职称的老办法,建立凭实力、凭业绩评定职称的激励机制。逐步实行“评聘分离”,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自主聘任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办法评聘职称。对已退休的事业单位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确因工作需要,且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本人愿意、单位同意,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可以重新聘请回原单位继续工作,充 分发挥其科技骨干的优势。
(三)分类管理,加强教育,强化各类人才的培养
1、加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队伍。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方式和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
2、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公开选拔一批具有潜质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努力拼搏。正确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创造各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
3、增加人才开发投入,强化人才管理。要安排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县“紧缺人才工程”人选的项目资助和补贴、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智力等开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投入回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维护个人与单位的合法权益。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项政策,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狠抓落实。
4、切实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与有关院校合作联合举办各类学历的成人教育,鼓励中青年科技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更新知识。
(四)物质保障,精神鼓励,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1、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要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以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能力的充分发挥。
2、完善科研成果评奖制度。要坚持每年评审一次,对取得重大成果的,要予以重奖。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专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重要贡献,大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及时表彰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重视紧缺人才参政议政。一是要通过召开紧缺人才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畅通紧缺人才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意见、建议。二是建立专家咨询团,选择部分学科带头人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作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和顾问,参加决策前的论证会、协商会,为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既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又可增强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三是适当提高比例,推荐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科技人才制度,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关注科技进步,密切联系科技人才,与科技人才交朋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开展活动,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研究重大事项的部署、落实。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宏观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宣传、统战、人事、科技、发改、经济、财政、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和制度落实到位。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缓解人才紧缺现状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党政机关进人应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提出用人要求,及时上报录用计划,对于人才十分紧缺的单位,每年可合理安排适量选调生予以补充。适时出台《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坚持计划管理、考试聘用,加强对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管理,给予用人单位适当的自。对人员紧缺的岗位,特别是卫生、教育等系统要加大招考力度,增添新的力量,不断促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淡化凭学历、论资历来评聘职称、评价人才的意识,严格职数管理,试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真正实现“评聘分开”,逐渐缓解我县多年来高、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少,中级人才多的问题。
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6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2011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34.5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学生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市人社局负责)(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补助不低于6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以县(区)为单位全面普及新农合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市民政局负责)(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区县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来源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1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新农合30%以上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3)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4)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积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2)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落实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质量与供应。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5)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各地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地方给予奖励补助。(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5.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1)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变化,贯彻落实国家、省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政策。(市物价局负责)(2)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品种及数量,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在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补充药品的配备使用比例。(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3)提高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强化对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抽验,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体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4)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全额给付;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5)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积极引导企业重组,组建药品流通联系体。(市商务局负责)
6.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市卫生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年基础上,再支持4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57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
8.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1)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国家财政资金,为乡镇卫生院招收3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年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负责)(2)巩固和完善市人民医院与县级医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根据国家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继续组织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和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其中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408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820人次、县卫生局长4人次,培训社区全科医师骨干15人次、全科医师40人次、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5人次,并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5)根据国家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我市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全科医生职称考试和评定。(市卫生厅、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
9.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1)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市卫生局负责)(2)探索并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0.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20%以上,并提高信息化水平。(市卫生局负责)(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市卫生局负责)
11.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年全市补种22138人。(市卫生局负责)(2)在年基础上,再完成乳腺癌检查2000人;对9400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市卫生局负责)(3)为5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市卫生局负责)(4)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市卫生局负责)(5)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市卫生局负责)
1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3.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1)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整合公立医院资源。(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负责)(3)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市卫生局负责)(4)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市卫生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5)落实国家制定的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6)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7)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各地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14.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1)探索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试点公立医院。(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2)指导试点区县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的价格,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改进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
15.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1)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就医环境。(市卫生局负责)(2)落实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3)做好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6.加强国家及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1)全面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完善糖尿病病种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室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债补助中医院项目建设。(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贯彻执行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17.实施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1)加强市、县(区)级中医院建设,改扩建1所市中医院、2所县(区)中医院。(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市中医药“三名”工程实施办法,组织“十二五”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及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
18.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1)实现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有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市卫生局负责)(3)积极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年底前以县(区)为单位,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覆盖。(市卫生局负责)
19.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1)与公立医院改革同步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负责)(2)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市卫生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年4月至201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市医改领导小组将与各区、县医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各区县也要与基层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加强财力保障。区县政府要将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要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