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 环保教育
一、当前,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保教育。因此,中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1.从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质量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的大事。祖国优美的环境靠一代代人去创造。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因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中学语文学科的教材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学作品多,其间环保教育素材丰富而生动,涉及大气、水、土壤、动植物等环境因素,而文学作品又具有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这就为我们充分利用文学作品里的环保道德教育素材,发挥文学的基本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环保道德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无疑对引导中职生们理解掌握环保道德知识、培养环保道德情操,形成环保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从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看。国家教育部未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近年提出了对中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切实的条件。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在语文课中渗透环保教育,不是要将语文课转换成环保教育课,它的主要任务还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环保教育成分,融会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听说读写,以及对所描写的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和美丽的自然景物的赏析,感悟生命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把环保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利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环境保护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等。在讲解这些课文时,中学教师应紧扣环境教育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目标,注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引导、渗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每个学生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利用课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可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利用课本的插图和投影。这与中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结构是一致的。中学阶段,青少年学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此语文教学应以直观的形象引起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
2.利用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教育。“环保意识、情感、价值观是学生整体素质中的不同领域不能孤立地形成和存在,它们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而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实践是加强这种连结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程中也可让中学生尝试一定的环保实践活动,达到培养中学生环保素养的目的。结合语文课的需要,开展环保教育的实践。
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落脚点之一。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关心身边的环保问题,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精心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情感。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2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宽的特点,可以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有保留地阐述‘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引导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要注重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创作”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迁移思维,收集写作资料,进而写出自己的满意的作品。这样,就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容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就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写作的一次训练。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会增强写作的信心。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3
一、找“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写好,有没有典型的素材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在调用储备素材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补题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补好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如,写半命题作文《我们的名字叫____》,有个同学结合实际,选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拟题为“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文章写的是后进生,但笔调并不灰暗、消极,相反文风活泼、乐观且富有幽默感,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决心与精神,别出心裁,真实感人。
二、脱“俗”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也决定了文章的选材。补题时应仔细推敲,选材和构思尽量求新,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从而避免与别人“撞车”。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请听我倾诉》,很多同学写的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有个同学的题目补得很有新意,将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补题为“孔子,请听我倾诉”,文章另辟蹊剑写出了孔子充满哲理意味的言谈对自己的启迪与影响。这样的文章标题醒目,立意新颖,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4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初中学生进行话题作文指导的方法,要写好话题作文,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重视:分析理解题意,确定新颖题目,选择合理题材。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话题作文 指导
近年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颖的作文形式,越来越广泛地流行起来,尤其是初中作文中,更是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故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话题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让其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由于它的自由、灵活、创新,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由于其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许多学生有了任意发挥的可能。话题作文的限制小,使学生的作文有充分选择素材的机会,不至于无话可说,故学生也就对作文产生一定的好感,不再太畏惧话题作文,认为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形式作文,更容易被接受。话题作文就好比是给了鱼儿广阔的大海,鱼儿在大海里自由遨游;好比给了鸟儿宽广的天空,鸟儿在天空里展翅翱翔。当然再广阔的大海、再宽广的天空,也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地毫无目的地自由活动,如果游得太远、飞得太高,也会失去需要的氧气和养料,而不能适应环境。故也要受到限制的。话题作文中的限制就是不能脱离话题的范围,这就要好好准确把握题意,进行认真审题。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话题作文指导的四个有效的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
话题作文前要认真分析理解题意,也就是对话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的话题作文先提供一定的材料,然后给出话题,进行作文。这种情况,学生就应该先认真阅读材料,通过反复阅读深刻理解话题的内涵,经过认真分析、解读后,对话题有了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文。话题作文虽然说不限制文章的体裁,并不是没有体裁,不谈体裁、无章法可言,体裁的确定也要进行认真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这样便于下面的写作。如以“山”为话题的作文,通过分析、思考,可以确立如下的中心:(1)装点大地的青山――给人欣赏,带来快乐;(2)高大雄伟的山――坚忍不拔;(3)愚公移山――锲而不舍;(4)光秃秃的山――环保意识,爱护家园;(5)高耸入云的山――如入神境,令人遐想、神往。作文之前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中心,重点进行写作,而不要面面俱到,广而不精、宽而不深。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才能表现透彻,深入精髓。
2.确定新颖题目
作文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好比眼睛,读者阅读之前,首先看到的文章的题目。引人入胜的题目,就直接与读者有了心灵的沟通,就像一对恋人一见钟情。如果题目新颖独特、有创意,一下子就吸引住读者、紧扣读者的心,那么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如果题目老、旧、一般,那么读者会很不愿意地阅读,没有任何兴致继续阅读。试想如果是这种状态,读者是阅卷教师,那你的作文就会被大打折扣,评分自然不会太高的。如何来确定好的题目呢,要注意几点:(1)题目要精练;(2)题目要新奇;(3)题目忌讳太长;(4)题目着眼点要小;(5)题目要含蓄;(6)题目忌讳用话题。如何才能做到以上几点,选择好作文的题目呢?
2.1添
“添”的意思是在原来的话题上进行添加,可以在话题前、后、中间进行加词,如以“雨”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使用“春雨”“秋雨”“家乡的雨”“雨的家族”“听雨”等为作文题目。
2.2拼
“拼”的意思是从几个题目中的一些重要的成分,拼揍到一起构成新的题目,可以拼意义,可以拼词语,可以拼使用方法。如“课桌・划痕”,还可在此基础上,再拼出“课桌・划痕・成长”。这就更加富于深意了。
2.3挑
“挑”的意思是从给定的材料中挑出几个有用的关键词或短语,构成作文题目。如有一给话题作文的材料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圣人教育子孙,说,在人的心中,一直进行着一场激战,是两只狼的较量,一只狼是恶的,一只狼是善的,有每个人心中都会存在同样的激战。有一个孩子问:哪只狼胜了?圣人说:你给它食物的那只。请以材料为话题,完成作文。可以从材料中挑选出一些词组成题目,如“善・恶・较量”或“善・恶”等,这样的题目比较有新意,而且能吸引人的眼球。
2.4想
“想”的意思是根据话题,进行大胆想象、自由想象,给学生的思维添上翅膀,任其自由翱翔,这可以产生新颖的题目。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千年后的哀叹”“新世纪之灾”“100年后的新闻”等为题目。
2.5引
“引”的意思是引用,引申,可以引用古代的与话题有关的名言、对联、诗词、歌曲等稍加修改而成题目,或者在原来话题意思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思,作为作文题目。如把“海上日出”改为“江上日出”“雾中日出”;把“命运交响曲”改为“上学交响曲”“假期生活交响曲”等。这样的题目给人熟悉而又很有趣的感觉,比较新颖,值得一读。
3.选择合理题材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5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1]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中学生环保作文范文6
关键词:前馈练习;基础词句;典型错误;习作框架
从目前来看,中学生英语习作,更多教师开始加强好词好句的日常积累,这非常重要。然而,具体到某一类型作文、某一主题作文,学生相关知识总是不够。一到作文课,学生往往表达不出来或屡屡出错,这就打击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于是对英语写作敷衍了事。
所以,除了积累,必要的习作后反馈之外,前馈练习同样十分必要。前馈可以控制学生的信息输入,起到规范和纠错的作用,帮助学生减少典型错误,规范习作框架,有助于学生在后期习作中有效地、规范地输出,养成良好写作习惯,保护学生英语习作的积极性。前馈练习具有前瞻性,以下说说作文前馈练习的内容:
一、归纳主题词句
中考英语作文话题包括健康、环保、语言学习、写人记事、兴趣爱好、理想和未来、旅游和介绍地点、新事物的评价等。
Module 5 Healthy Food模块学习之后,抽取话题内容为健康饮食Keep Healthy写作之前,复习本模块所学内容,归类主题词为“食品”的词汇。写作课前,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出各种健康的蔬菜、水果名称等,越多越好,课堂上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共同总结和扩展模块内容。仅仅是健康蔬菜一项,学生就给出了二十几个蔬菜名称,包括asparagus(芦笋),cauliflower(花椰菜),eggplant (茄子),beet(甜菜)等。然后进一步提问,保持健康出了eat well(吃得好)之外,还需要做什么?同学们给出很多建议如: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一天一个果医生远离我等。
另外,教师采用英汉互译、句子转换、句子改错形式适当规范和补充好句,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eep healthy; We should do more exercise,I did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等。
依托课本内容,及时复习,并适当提高难度,结合中学阶段常考话题,扩展主题,展开练习习作,归纳主题词句,搭好词句支架。
二、规避典型错误
有时听有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说:“我就知道学生会在这里出错!”那么,明知道学生会出错,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少犯错。学生的错误主要包括拼写错误,名词单复数问题,缺少动词、介词或冠词,代词的误用,前后不一致,时态、人称和数的搭配错误等。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针对不同主题作文,预想学生可能犯的错误,给出相关“前馈性”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以避免在写作中出错。
在Eat Well习作之前,考虑到文章中所牵涉的食物有很多,单复数容易出错,我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单词的复数形式,tomato,potato,watch,strawberry,man,child等。关于词性误用,通过填空提前区分“健康”与“健康的”,They are good for your ,Tomatoes are food.动词形式容易出错,如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You have to (run)for an hour every day.主谓一致容易出问题,当动名词短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Doing exercises (be) good for you.关于举例,学生常混淆其用法,区分表举例的短语for example+ that从句,such as+短语,并请学生造句。
通过日常写作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避免相关错误,这证明前馈性练习是有效的。在保持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热情方面,成功的习作起更大作用。
三、规范习作框架
规范习作框架,一个阶段集中练习一种类型的作文。英语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初中阶段,作文类型主要是记叙文。该类型作文应该如何写作?
教师需要借助范文搭建支架。教师首先出示作文要求:假如你是Li Ming,你的笔友Jack给你写了一封E-mail向你诉说肥胖的烦恼,请你回信,给他提出合理化建议来帮助他健康饮食,词数50~60。然后引导学生审题,并规范写作三步骤。第一步:四个确定,即文章体裁,主体时态、中心人称;第二步:拟定提纲,包括主题句、总结句、主题内容;第三步:连句成文。教师给出Eat Well范文,要求学生朗读范文,回顾写作步骤。
借助范文,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引导词的使用。连接词使用得当,文章脉络更清晰。初中常用连接词包括:排序first,second, third...finally;first of all, next then, lastly;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在词汇基础及作文框架搭建好,相关错误得到练习的前提下,学生写作Keep Healthy时,已经是话到嘴边,不吐不快了。
本文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Healthy food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练习作文Keep Healthy。写出好作文,日常积累好词好句和习作后反馈讲评很重要,而前馈练习多不为大家所重视。笔者在日常教授作文过程中,注重习作前馈性练习,具体做法是:链接新旧知识,归纳基础主题词汇;从学生角度观察和思考,规避典型错误;针对某一类型的作文,规范习作框架。展开得当的前馈性作文训练,以期提高学生中学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小红.打响“先入为主”第一枪:例谈“前馈”纠错[J].广西:小学教学参考,2013(9).
[2]陈慧华.依托文本素材,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湖北:语数外学习,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