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性非主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性非主流范文1
2、这颗平常心,承载不了那么多的爱。
3、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4、我又心软了。我又原谅了你。只希望你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5、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6、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
7、失去了情绪再多的文字或语言都已是废话。
8、让泪水滴进海里,随浪而去。
9、全世界都可以放弃,只有你不可以代替。
10、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11、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12、你应该删除你所有聊天记录那样我就看不到你和她之间的故事。
13、那些花儿,盛开了,散落了。
14、可能我要用一辈子才能弄明白这两件事,当初我们说旳天长地久,和现在你的一去不回头。
15、记忆像是掌心里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它却让我爱上黑夜给我的疼痛。
17、该舍弃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不再伤害。
个性非主流范文2
1、风不懂云的漂泊,天不懂雨的落魄,眼不懂泪的懦弱,所以你不懂我的选择,也可以不懂我的难过,不是每个人都一定快乐,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述说。
2、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梦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
3、在时间里面我们什么也不能留下,包括痛苦,快乐和生命。
4、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浇灌了下面柔软的小草,不知道来年,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愁。
5、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敢看天。在时光的激流中,我们总会长大。
6、以前我是个爱仰望天空的人,苍蓝的天空总是给我求生的勇气,而现在我喜欢深邃的夜空,
包容一切的黑暗和隐忍,留下眼泪也没人看见。
7、当爱丽思丢失了通往仙境的钥匙,她是应该难过的往回走,还是蹲下来哭泣?
8、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点吗?
9、记忆像是倒在手心里的水,不论是摊平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0、大把大把的时光从指缝间遛走,留下许多叫知识和情感的东西握在手里。
11、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未路让我牵挂的人。
12、偶尔,我一个人站在黄昏的荒野,代替你主持夕阳的葬礼。
13、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就是它生命终结的时候,而它的种子,就是它生命的延续,继续承受风,经受雨,面对另一个轮回。
14、路灯和我之间,究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点缀。
个性非主流范文3
之饭堂篇
群坐木凳,
人影闪动,
饭堂里面。
看满桌饭菜,
奇形怪异;
新颖之处,
还未发觉。
夹筷品尝,
不知何物,
此菜乃独一无二。
无语中,
周围通学道,
好多蚊蝇!
用餐过后洗碟,
忆往昔家中不曾做。
观水池旁边,
人头攒动;
碗筷撞声,
不绝于耳。
水池旁边,
水迹斑斑,
教官当初何指示。
曾记否,
个性非主流范文4
她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她们喜欢这个样子,他们喜欢原地不动时是八字脚,把自己拍的照片去PS;喜欢非常时尚的语言。
她们穿的衣服,是她们自己喜欢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眼光,别人喜欢的,你不喜欢,你就可以说别人穿的像鬼吗?现在这个世纪,就是非主流时代了,大人们已经老套了。
那些辱骂非主流的人,你们可以努力,不要嫉妒别的非主流,讨厌人家大大的眼睛,卡哇伊的姿态,你自己也同样可以成为非主流,自己没有那种天赋,就不要说别人,谁让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不会跟非主流有缘分了?
自己都有自己的个性,请不要管我们是什么,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非主流她们都是时尚的,走在大街上,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潮流的。那些不喜欢非主流的人,我并没有说让你们喜欢上非主流什么的,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再那么的让人气愤!因为我们自己都有个性,就不要管其他的人,做好你们自己就可以了!
我自己就是杀马特的成员,杀马特是非主流家族,网络第一,全国第一,杀?特这个名字源于英文smart
灵敏的, 巧妙的, 精明的
刺痛的, 剧烈的, 尖锐的; 严厉的
活泼的, 爽快的, 痛快的
漂亮的, 潇洒的, 时髦的
杀马特不只是一个团体,他已经从一个家族转变为社会状态,一种生活形式 的杀马特。
即使很多人对它的存在有很多偏见,但是名声是别人给的,别人当然有权利去诋毁 。
大家再网上看到过的那些非主流的照片,都是出于杀马特,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上网的人来问,都知道杀马特。我们杀马特,我们非主流走在大街上永远都是最靓的!我们的个性,你们无人能比!
我们永远都是你们的模仿对象!
个性非主流范文5
哥哥姐姐观点:
哈哈,别的事情说起来我们可能不怎么很在行,可这个非主流嘛,就是小意思了!大家瞧,自从有了非主流,我们这些不喜欢太幼稚也不喜欢太成熟正处于青春期的人总算找到了喜欢的东西,我们的QQ图像、QQ秀、聊天的内容都是跟非主流有关的,甚至衣服、裤子、鞋子、大头贴有很多都是非主流的呢!我们还收集了不少非主流的男生女生的照片,真的很适合我们的口味。他们的服装造型很张扬、不平凡,正是我们欣赏的类型。可是家长们都不同意我们喜欢这些,总是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真是不懂他们是怎么想的,非主流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他们都那么时尚、前卫,虽然有些另类,但是真的很受欢迎啊……(我不得不打断了他们的话,不然真的会说上几天几夜不停)。
家长们的观点:
我们不太懂什么非主流,不过我们还是知道点的。非主流好像就是穿另类服装、留爆炸头,而且不跟潮流,习惯呀、造型呀都不跟平常人一样。那天在哪里看见一张有非主流字样的照片,看见一个挺好的女孩子把眼睛弄得那么大,画那么浓的装,真吓人。所以我们不太赞成他们弄什么非主流,平常那样就挺好的。也可能是我们落伍了吧。
爷爷奶奶观点:
非什么东西?肥猪溜了?哦,非主流啊!我们没听说过。(我想就没什么必要调查爷爷奶奶的观点了吧,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我的总管点:
虽然我不是怎么很了解“非主流”,但是从上面大家的观点中摸到了什么门道。哥哥姐姐想要的是个性,而家长们想让儿女们本本分分的做个学生。我觉得可能是哥哥姐姐们的学业太重了想要放松一下,所以迷上了张扬另类的“非主流”。我觉得非主流只要不会让学生们变坏,让我们孩子个性点也挺好的。
个性非主流范文6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式面临着时代的淘洗,人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本是指一种不拘一格的、不盲从当今大众潮流的文化,是文化界后现代性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中国,“非主流”的主体却从艺术界中跳了出来,成为了青少年的一种独特的行为现象:他们另类、张扬个性、非大众化,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而因为青少年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基于网络对青少年的深刻影响,“两会”代表对此深表忧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建议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组织专家队伍,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材,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对“非主流”的现象的社会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非主流”现象:对非主流文化的扭曲
广义上说,一切未成为主流的事物(包括思想、艺术、行为、服饰等)都可以称作非主流。非主流本来就是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没有绝对的主流,也不会有绝对的非主流。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流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也就是倾向于确认、树立、划定、保持一种状态,也就是自身所对应的状态。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再发现,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非主流在对主流的颠覆中不光破坏自身,也破坏外界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
非主流则是指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一般来说,真正的思想家必定是非主流的,因为他们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他们是第一个发觉出问题的存在的人,必定要别具一格,自成一派。我们今天要谈的并不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被泛化使用,成为专有名词的“非主流”。我们将本文中所讨论的非主流现象用引号突出,表明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有的“非主流”现象。
据研究,现在这种“非主流”的时尚风格,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但传至中国后,只被学习了视觉外观,而并未真正得其内涵。中国青少年的“非主流” 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行为上体现在照片上ps成蓝、黑等阴暗色调、添加上抑郁的语句,人物发型、姿势趋向同一风格。“非主流”个体本该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如今反倒体现为“同一化”;而另一些则太过另类,为了追求“另类”不断以一种极度夸张的形式夸大自己的一些特点,反倒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走向一种扭曲的“个性展示”。如堪称“非主流天王”的杨诚俊,他大胆地改造了非主流,在他的音乐里,把社会、人类、生命突出得极为黑暗,使“非主流”达到了另类的极端,从而使他思想堕落,难以自拔,最后造成心理疾病。
二、社会背景:文化工业
西方的思想家们早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批判,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更是有一整套的“文化工业”的理论。这里的“工业”是指文化创造的目的和手段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性的、复制性的、大批量的生产,其目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运作杠杆。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说法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状况下,也会被灵活地消费。但是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产品”。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说所有的人都离不开文化工业,实际上就是指大众文化的存在这一普遍现象。由于社会的信仰和价值中心解体,公众陷入无理想、无信仰、无追求、放任的状态之中,精神消遣、娱乐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于是,媒体信息中的符号,成为控制人们行为的关键。法国“后现代主义”者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更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文化变异解释为一个“符号自动复制和无限增殖”、“符号的能指逐渐压倒所指,符号日渐排斥实在”的过程。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在鲍德里亚看来,一切都被符号化,人再也接触不到实在,早已习惯于把符号当成实在,把符号制造的幻像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再也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进入“复制”时代,文化生产蜕变为抽象的符号化运作,审美价值贬值为商品价值,意义彻底空洞化和虚假化[2]。这一进程随着网络文化的大肆扩张而全面加速:电脑和信息技术所制造的文化产品(如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等等)混淆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愈来愈充斥文化市场,主宰文化消费。批量生产和复制图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模式。“后现代”是一个复制的而不是创造的时代,有的仅仅是各式各样的新的复制过程。在“后现代”泛滥成灾、软弱无力的复制中,创造美学滑落为大众趣味的单纯再现与模仿,电影、电视、一切声像制品和大众传媒无不如此。美国弗·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英国伊格尔顿则认为,随着整个社会的商品化,文化表征就成了推销的一种包装形式,也就是社会认可的美学形式。
转贴于
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织的一个复杂社会。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非主流”也以寻求非理性和多样性作为价值的风向标。而实质上,根据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对“非主流”定义的剖析可以看出,“非主流”现象经过大量的“复制”,已经成为了一定数量青少年的共同行为——当一个自诩为“非主流”卫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时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只是众多“非主流”的复本,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实是现代性的产物。这是在商品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在用商品打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更要将自己的政治、文化推向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手段。从而将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物欲横流、消费本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扩散到了非资本主义社会。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越来越淡薄,且逐渐被市场经济导向对个体的追求。其原因有二:一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改革开放后的重点不再是以联合对外的方式寻求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而是在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寻求自身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而由于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主体是个体,这就导致个体要以对自身的彰显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也就影响了“非主流”对自我意识的彰显,以个体的释放来寻求社会的认同。
如果我们把“非主流”这种“流行文化”看作是艺术趣味、时尚运动、时装、游戏等等构成的整体的、不间断的文化潮流,那么,只有在现代社会,它的全部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才得以彻底地展现。文化工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文化的一个基本维度。青少年总是“流行文化”的敏感者和追逐者。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在文化工业催生的流行文化中成长,一代比一代人更加迅速地、把文化工业的流行时尚当作自然而然的东西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