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静脉内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静脉内瘘范文1
[关键词]内瘘
1临床资料
1.1般资料
48例患者均需要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6~77岁,平均62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盂肾炎史。
1.2手术方法
手术部位全部采用左侧上肢或生活中不常用一侧的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多采用端侧吻合。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一般都经长期化疗,受尽疾病的折磨,情绪悲观、消极,对手术充满恐惧、紧张感。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范例,找在院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最终取得手术的配合。
2.2血管的保护
手术前14天内对要实施手术的动静脉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血管上进行静脉穿刺,避免其它外伤而致皮肤溃烂,每日可用温水湿敷准备手术区域,以利于血管扩张暴露,确保手术成功。
3术后护理
3.1术后观察
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1次,观察动脉化的静脉是否有震颤和血管杂音,用血流多普勒监测血流,血管有杂音则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可能存在血栓形成。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一般护理
术后患肢抬高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如果血管条件不好,可以用手阻断近心端血管30~60s,使吻合口充盈扩张。除操作人员注意无菌操作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①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可以用中性油脂软膏保护动静脉内瘘侧皮肤,以免发生皲裂。②游泳或沐浴最好在下次透析前1日进行,应在穿刺部位贴防水胶布[2]。③如发生感染应固定患肢,减少活动,绝对禁止再穿刺感染部位并遵医嘱用药。
3.3血管保护
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吻合部和静脉近心端受压,保持静脉血流通畅,禁止在手术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注射、测血压等操作,避免吻合部及静脉侧受压,以免吻合口裂开。术后4周内尽量避免使用内瘘,内瘘成熟后即可穿刺使用,穿刺时要有计划,自远心端向近心端,下一次离上次穿刺点2cm以上。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3]。
3.4穿刺点护理
血液透析结束后,用纱布球按压穿刺点,纱球不宜过小,压力不宜过,以适度力量按压穿刺部位,其止血效果好于用力按压[4]。用手按压止血的效果好于松紧带止血,其止血快、出血少,但需要人力。
4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一安全、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保障,手术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自身抵抗力较差,手术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血管的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钱智燕,朱伟国.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139.
[2]张翠杰,于庆霞,辛淑梅.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6,8(3):43.
动静脉内瘘范文2
【关键词】 血液透析;吻合术;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内瘘术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 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充足是血液净化长期替代治疗的首要条件, 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从2008年5月~2013年12月, 均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手术时机选择血液透析结束后24~72 h, 行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术,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①一般情况:本组49例, 男29例, 女20例, 年龄20~85岁, 均为需长期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的患者。25例在手术前已行血液净化替代治疗2~4次, 18例进行过血液净化治疗4~8次。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 糖尿病肾病17例, 高血压性肾病9例, 马兜铃酸肾病2例, 肾动脉狭窄1例。②透析肝素化:49例患者均在手术24~72 h行血液净化替代治疗, 时间2.5~4 h, 均采用全身肝素化法[1]。③术前血管通路的选用:右颈内静脉插入临时置管28例, 股静脉插入并保留双腔临时置管21例。④尽可能选非贯用手:术前尽量避免手术侧前臂血管穿刺。49例中选取左侧进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38例, 选取右侧进行手术11例。
1. 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0.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在桡骨茎突上近端3~5 cm 弧形切开皮肤, 分离皮下组织, 分别显露头静脉及桡动脉, 近端游离2~3 cm, 远端结扎并切断, 近端止血夹止血, 分离血管外膜,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桡动脉与头静脉近心端之管腔, 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3~5点血管吻合术。吻合完毕, 先松放静脉夹后松放动脉夹, 观察吻合口见头静脉出现搏动或听到血管鸣, 如有血管痉挛致血流不畅, 可用纱布敷盖血管予按揉或局部注射罂粟碱解痉;若吻合口渗血, 用温盐水侵泡, 吻合口通畅, 无渗血, 逐层缝合, 宽松包扎切口, 避免吻合口受压。
2 结果
本组49例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内瘘术中, 46例一次手术成功。有2例因血管畸形, 动静脉血管管腔狭窄, 术后伤口渗血, 局部水肿, 导致血流流通不畅, 在术后第2天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 行2次手术探查后, 复通;1例改为腹膜透析。有5例患者因右颈内静脉插入临时置管困难, 于术后28 d开始使用, 平均血流量为170~190 ml/min, 术后35 d血流量达200~230 ml/min。术后45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正常, 平均使用8~12次/月, 第一例患者已用6年余, 共计穿刺900余次, 现在在正常使用。本组病例有4例孩子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 经局部热敷、理疗2周后肿胀消失, 动静脉内瘘可正常使用。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现桡神经损伤、肌腱及其他损伤, 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4%。
3 讨论
3. 1 选择本组49例中, 保证尺动脉血运完好的前提下, 保留优势手, 有38例选择左侧进行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术, 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方便。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因有足够的穿刺长度和并发症较少而成为建立动静脉内瘘的首选部位, 端端吻合在手术技术上容易, 端侧吻合易血流量不足1。术后无发生手部缺血。2例糖尿病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红肿, 经抗炎换药后治愈;未发生因术后血流改变而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加重[1]。
3. 2 手术中需掌握的几个要点:在吻合血管血液通畅后缝合皮肤以前, 采用牵引吻合血管周围的软组织并缝合1~3针以支撑保护内瘘血管的方法使血管避免成锐角或弯曲, 使血管加以牵引使血管呈比较顺畅的弧形, 以免造成血流不畅或引起血管栓塞, 以保证吻合口通畅, 防止术后内瘘血管受压。综合上述, 对于需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具有手术简便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便于长期穿刺等优点。是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方法。
动静脉内瘘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由于深静脉插管有较多并发症,有时透析充分性受影响所以必须给患者制作永久性血管动静脉内瘘通路。动静脉内瘘术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将患者邻近的动静脉吻合起来,使之成为血流通道。动静脉内瘘的优点是无外瘘导管脱落的危险,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如保护得当,可长期使用。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保持内瘘通畅,延长生命,,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科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28例、大学14例均为肾功能衰竭。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面对疾病,患者常感到死亡的威胁,焦虑、抑郁、易怒、甚至绝望,不合作。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态度热情,理解和关心患者。对那些该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感到紧张和恐惧的患者,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让患者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在主观上重视,告知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如疼痛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和坦然面对手术。同时重视家属的心理状态,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2.2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加强内瘘侧肢体的保护,注意保持准备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修剪指甲,毛发过多时剃去,更换内衣,确保手术部位皮肤无破损、切勿抓伤,以防术后感染。询问病人有无血栓病史,检查病人皮肤有无出血点,并检查凝血机制,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出血 手术创面渗血,与尿毒症患者凝血机制障碍和透析时使用肝素有关,手术时认真止血,术前减少肝素用量,可以预防术后出血。也可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并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3.2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因素,与吻合口的扭曲、成角、包扎压迫、以及血压过低、脱水过度或高凝状态有关,应在术后严密观察血管杂音与震颤15-30min听诊血管杂音1次听诊器在切口近口端听诊并用手指触摸静脉端,听到杂音或扪及震颤表示动静脉瘘管通畅,同时观察杂音的强度、传导方向、距离、静脉扩张情况,并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观察表,若出现杂音及震颤减弱或消失,应及时联系医生,必要时施行溶栓或动静脉内瘘再通术。
3.3 手术侧肢肿胀 由于静脉离断后相应的侧肢循环尚未建立而使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术后早期应穿宽松内衣可抬高该侧手臂或采用上臂吊带悬吊上肢前臂于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术后第2天开始锻炼术侧手臂,活动手指,做握拳运动,可采用平卧或健侧卧位,禁止在患肢测血压、输液,一般5-7天肿胀自行消退。
3.4 感染 感染可使内瘘功能丧失,严重者导致败血症。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保持瘘侧肢体清洁、无破损。观察切口外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炎症现象。保持敷料干燥。
4 术后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内瘘成熟一般需3周-4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为了促进内瘘尽早成熟,通常1-2周后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球或健身圈3-4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重复2-3次,有助于内瘘成熟,一般前2周不能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血管壁损伤、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缩短,对于局部造瘘的肢体要注意保护,不要提重物,衣着勿过紧,不要在肢体上测血压、输液等,防止瘘管阻塞[1]。
5 结果 通过正确的术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掌握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科学地使用内瘘,结合病人的配合,内瘘成功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并可以长期使用,延长透析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动静脉内瘘范文4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可以使尿毒症患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到生命延长,而使血液透析患者可长时间使用并且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莫过于动静脉内瘘,其通过在皮下吻合动静脉血管形成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1]。临床实践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患者充分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导致此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现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了动静脉内瘘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3.7±2.6)岁;尿毒症患者4例,慢性肾衰患者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8例,肾炎患者1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47.9±3.1)岁;尿毒症患者3例,慢性肾衰患者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肾炎患者11例。所有患者入院前诊断明确。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内瘘护理。②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宣教、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内瘘护理、感染护理。
1.3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数据统计总结。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我们采用χ2检验比较,P
2 结果
对照组感染患者5例,发生血栓患者3例,发生吻合口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感染患者3例,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统计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确定为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时,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更有甚者感觉自己即将面临死亡,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绝望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不配合,产生抵抗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本科室内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和动静脉内瘘的示教视频,其内可以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指征、目的、意义、方法,同事安排护理人员进行细致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安排手术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持续时间短,无疼痛感,手术很小,排除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李超等[3]对100例首次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有显著意义。
3.2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于异常检查及时上报。术前对术区进行备皮,观察术区皮肤情况,当局部出现有破溃、感染等情况及时上报可换对侧,当皮肤条件不太好时需要等治疗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1 w嘱患者进行手臂压力练习,1次/d,30 min/次,促进手臂血管充盈扩张并提高血管弹性,便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使用肥皂水刷洗患处,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剪短指甲。对于使用右手为主力手进行劳动的患者选择左侧进行手术。我们通常进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因其具有间距小、吻合便利、皮肤切口等优点,临床上采用较多。
3.3术后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可告知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时及时通知值班护士。用软垫将术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患者术后需要穿宽松的衣服,衣袖不能太紧,会阻碍血液回流,睡觉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术侧肢体受压。术后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当渗出短时间较多时,考虑吻合口破裂,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术后患者进行静脉部位,行心电监护、测量肢体血压时注意不要在术肢侧。每天检查动静脉内瘘情况并记录,触摸内瘘端是否有震颤,用听诊器检查是否有血管杂音,当触摸不到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时,及时进行检查,首先检查伤口包扎情况,敷料包扎太多或太紧可以导致内瘘血管受压。
3.4内瘘护理 内瘘穿刺前需要检查血管是否有杂音和震颤,是否通畅,是否充盈。穿刺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操作方法,采用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穿刺。穿刺前需要触摸清楚血管方向,按照血管走向进行操作。选用合理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透析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王琳等[4]使用改良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研究,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及之后的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得出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对于患有心梗、脑梗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伤口或术肢肿胀患者,可采用热敷、理疗、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通常内瘘成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月,不宜过早使用内瘘,因血管吻合口尚未完全愈合,过早使用可导致血肿形成,如果需要紧急进行透析时可直接进行血管穿刺透析。
3.5感染护理 大部分进行透析患者自身体质较差,经常患有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日常活动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张燕[5]对106例采用动静脉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发现感染发生率为6.25%,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洗澡、洗衣服造成伤口污染。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璇,刘岩,李雪梅,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847-848.
[2]张英,赵颖.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3):144.
[3]李超,刘洋,余燕.心理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20(10):1982-1983.
动静脉内瘘范文5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术;静脉切开吻合,吻合口大小,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做好内瘘,是外科,肾科医生的一个迫切问题。
资料与方法:本组确诊尿毒症患者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16-86岁,平均"52"岁,其中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性肾病?13例,狼疮性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IGA肾病1例。术前检查桡动脉供血情况,同时检查血管彩超,了解桡动脉及头静脉血流情况;?要求头静脉内径1.4mm以上,另外止血带扎肘上部行前臂静脉充盈实验,了解静脉情况;?患者术前均在对侧留置临时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手术方法:鉴手术同意书。一般先取左上肢,术前判定如血管情况为重度不良,侧在另一侧。外展上肢,麻醉均采用利多卡因5-8ml局麻,取前臂桡侧近腕部纵行切口3-6cm,游离头静脉2-3cm,再分离桡动脉1-2cm,初步了解能否吻合后。即修剪,切断头静脉。远端予结扎;头静脉近端修剪,剥离至外膜。用肝素盐水冲洗,了解通畅情况,桡动脉用止血钳撬起后分离桡动脉,从桡动脉下面用镊子叉开动脉,阻断桡动脉血流,修剪桡动脉外膜,沿动脉纵向切开约6-8mm切口,切口不应小于6mm。侧边缝一针拉开桡动脉切口,然后将头静脉一端用7-0prolene线固定于桡动脉相应一端,头静脉另一侧予切开,切开长度为头静脉周径1D3倍,以适合于桡动脉切口为宜。然后缝针固定。如头静脉有出血,可予哈巴狗夹住近端。修剪头静脉切口周边,以适合桡动脉切口,然后连续全层外翻缝合吻合切口;注意缝针与边缘要足够近,缝合过程中适时剪掉拉开桡动脉切口的一针缝线。缝合结束后再检查吻合口缝线情况。确认缝合完整后,松镊,取出镊,压迫充分止血。必要时再补针,确认内瘘血管搏动及震颤情况,调整头静脉与桡动脉,防扭曲,成角。后缝合皮肤。手术时间约2-3小时。
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57?例,失败1?例,失败1例为糖尿病患者,原因为:分支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壁极薄。缝合结束后出血多,后需结扎桡动脉,再往上分离静脉。分离静脉合适后再予内瘘手术。本例亦成功。术中因高血压出血者1例,降血压后内瘘出血停止。手术所见:头静脉条件差:有血栓者则分离至血栓以上。头静脉细小硬化者,切开后能做成内瘘,切口足够宽,仍能造瘘成功。
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18例,切口皮肤偶有渗血2例。予换药包扎后出血停止。估计与血透使用肝素有关。术后感染1例,无出血动脉瘤,及出现心功能衰竭情况。内瘘血栓亦未见出现。内瘘 ? ? 成功情况:手术后2-3个月57例均能使用。且流量在200ml/分以上。1例失败。失败为流量不足,观擦半年流量160-180ml/L
讨论:目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液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该通路通畅率高,并发症少(2)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的血管吻合有多种方式,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等。我院于2011年开始做内瘘,基本上是做上肢腕部内瘘。我们发现肾衰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血管条件大多不理想,如何在血管不理想情况下做出理想的效果,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KDOGI指南明确提出,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管通路最好的选择,其中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我院情况,我们做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内瘘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临床手术中我们观察到,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与吻合口直径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患者血管较细,静脉做直切或斜切,吻合口直径较小,血管接通后血流量不足,容易导致吻合口血栓形成而使手术失败,但吻合口在静脉侧切开后,吻合口做成大小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将吻合口做到多大才合适,对血管条件不大好者,切口相对大一点才是合适。大多数患者的内瘘血管术后会渐渐扩大到一定的状态,并保持相对稳定。但太粗吻合口,短期内使用良好,长期使用可因血管瘘口增大血流量过大而发生高输出性心力衰竭报道,当口径大于8mm时,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为确保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笔者总结了以下经验: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者,决定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决定手术部位在哪一部位。如有静脉血栓者,需选择血栓以上。手术"手术最好于血透后次日进行,可降低由于患者慢性肾衰高钾,高肌酐,高尿素氮等引发心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可减少因血液透析引起切口渗血。手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及时处理血压波动以减少出血风险。头静脉的近端附近的血管分支应予结扎,因为头静脉分支将血液分流导致主干流量不足。最大限度地增加吻合口面积;可增加静脉血流,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血栓的风险。其次,在缝合技术上,注意均采用连续缝合,吻合时注意针距及边距。注意缝针的均匀。防止因缝合技术上引起出血及栓塞。上脉内瘘手术后要提醒患者保护内瘘血管,避免血管受压,并训练上肢,促使内瘘早日成熟。一般须告知患者手术侧上肢禁止受压,禁止测血压,不能太用力。衣袖应宽松,不能太紧,已防束缚和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回流,使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栓形成。总之,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关键在于内瘘血管的选择,吻合口大小,缝合技术。侧切静脉吻合术,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手术简单,但技术精细而成为维持性血透经典的内瘘成形术,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我院采用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静脉切开吻术后内瘘术,具有更经济,操作简单,无须显微器械要求,不但手术远期效果好,优势,适于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武威,吴庆华两种不同部位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效果评估和治疗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11-2113
动静脉内瘘范文6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护理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2-02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约有1人发生慢性肾衰。目前,血液透析是晚期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现以53例临床病人为例,将临床的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3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21~7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2,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1例,其他肾病6例。53例均符合血液透析指征。内瘘使用1~5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穿刺均获得成功,血流量在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
1.2方法。
1.2.1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采用经典途: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术中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前臂桡侧腕横韧带上3~5cm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术后2~3周拆线,一般术后4~6周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
1.2.2内瘘穿刺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穿刺者技术娴熟,均为1次穿刺成功,避免了血肿发生。穿刺部位选择在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穿刺针均为费森尤氏16号内瘘穿刺针。透析时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透明胶带结合弹力止血带压迫法进行内瘘压迫止血。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
1.3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9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
2临床护理体会
2.1内瘘手术前的护理。
2.1.1健康宣传。由于病人受病情影响而情绪低落,对造瘘和血液透析等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及家属并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患肢的保护。
2.1.2内瘘术前的血管保护。造瘘前,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抬高肢体,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包扎不可过紧,注意吻合口内瘘搏动,并用喜疗妥药膏涂擦,以加速静脉动脉化,也可以消肿。
2.2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2.2.1内瘘穿刺的注意要点。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要熟练,争取一次成功。穿刺部位避免短路循环,穿刺时要有计划地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轮换穿刺点,两次穿刺部位之间要离开3~5cm,不在同一部位或接近部位反复穿刺,预防血管瘤的发生。
2.2.2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透析结束拔针后将一块3cm×3cm大小的纱布团在针眼处按压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缠绕,松紧适宜,以不渗血及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2~3h后酌情去掉纱布。透析次日,用温水湿敷或浸泡内瘘侧上肢20~30min,每日2次,同时可应用“喜疗妥”软膏涂穿刺点及内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穿刺点。
2.3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
2.3.1术后常规护理。手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手术部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因此患肢应制动并适当抬高水肿部位,患侧肢体衣袖保持宽松,勿用力受压,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禁忌在患肢进行测血压、穿刺、输液、抽血等。术后应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情况,如手指颜色、温度、感觉等,还应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2.3.2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护理。促使内瘘尽快“成熟”一般需要4~6周,而血管差的最好在术后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如果提前穿刺使用,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较多,缩短瘘的寿命。本组有2例病人因术后4周使用造瘘口,结果引起瘘口闭塞情况。如何使内瘘尽快“成熟”,在术后1~2周,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健“瘘”操;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10min;也可用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min松开1次,每天可重复3次,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均有助于内瘘“成熟”。
2.3.3术后低血压及血管栓塞的预防和护理。低血压和血管栓塞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低血压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下降收缩压降至
3小结
本组资料表明,5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7例患者内瘘保持完好,完好率为88.7%。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于如何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总结出一些临床护理经验:动静脉内瘘直接影响着血透患者透析效果及存活率,所以预防和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术后保护内瘘血管是防止阻塞、维持正常功能、提高长期通畅率、保证血透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宝珍,薛玉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6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