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夕阳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夕阳的诗句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和修辞总结

.《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___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___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酬___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___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___月,家书抵万金。

3.《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着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2

第一看题目。在实际的考试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题目的重要性。但诗歌的题目有时会直接透露出全诗的内容。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完题目就知道了诗歌内容中的时间、事件,一个“忆”字也将作者的情感表露在了读者面前。带着这些信息去读诗文,何愁不懂?又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是古人很重视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大多会全家团聚,而作者身在邯郸,黑夜袭来独自一人怎能不思念家乡?只要仔细地品读一下题目,就能更好地借助题目给以的信息分析鉴赏全诗。有的诗题目还会反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勃的《咏风》、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都是以物为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托物言志,再结合平时讲解的托物言志的诗词阅读方法,读懂诗歌内容就容易得多。

第二看作者。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生平经历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风格的作品产生。李清照是被人们熟知的婉约派词人,许多人在吟诵她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时候或许不知道“九万里风鹏正举”这样豪迈旷达的诗句也是出自这位女词人之手。杜甫的诗大多反映当时时代的社会现实,尤其关注处于离乱中的百姓。也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如《兵车行》中写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诗句写出了战乱之中百姓饱受苦难的情景。不过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期间所创作的诗歌则表现出另外一种生活情趣,如《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溪, 千多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饱经离乱之后,杜甫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所以,读诗的时候关注一下作者,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对读懂诗歌内容也很重要。

第三看诗文。要想读懂诗歌,能读懂诗句内容最重要,这也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其中不乏技巧可寻。

诗歌的写作目的最终不外乎“抒情”二字,不过中国古代的诗人大都比较含蓄,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中少有直抒胸臆的。那么诗人要如何表达他们那充沛的感情呢?多数诗人会选择借景抒情,也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所描写的景物上。所以在阅读诗句时,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景物和景物的特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品味诗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读者可以很好得把握“断肠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内容情感由“语言”这个载体来表现。同时古诗的语言又十分凝练、含蓄,因此,读懂诗句还应学会阅读和品味诗歌语言的表层含义以及深层含义。

理解诗句表层含义,首先要明白词语的意思,尤其是其中的典故。只有理解典故的意义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 理解诗句表层含义,还要理清句子的结构。诗歌的语言力求凝练,有时还要求对仗,讲究音韵,因而不同于一般散文的语言。它有时跳跃有时省略有时语序倒装有时互文甚至还会出现词类活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使江南两岸草木变绿的意思;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正常的句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句式有倒装现象;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意思是“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用到了互文手法。因而在理解诗句意思时,注意辨识句式特点,随时梳理才能读懂诗句。

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要学会将上下文有关词语联系起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更为深入的品味鉴赏。读出诗句的语境意义、意境意义。

第四看注释。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给出的注释对读懂诗歌很重要。2008年全国Ⅰ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是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诗文后面给出了三个注释,其中的“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在回答第一问“找出并分析‘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中传神的字”时的作用显而易见。还有些高考题在注释中给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如2008年江西卷考到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给出的注释内容为:“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看过注释再读原文就会发现:诗文虽然句句写景,但实际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可见注释中的内容在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诗歌的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3

1.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诚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5.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7.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8.诸生学于太学,县官______________,父母_______,无冻馁之患矣。

9_______,恨别鸟惊心。

10.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11.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_______,_______。

12.蒹葭苍苍,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16.______________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则忧其君。

17.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18.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2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______________。

24・――,带月荷锄归。

二、根据要求默写。

25.曾巩的《墨池记》一文,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6.《木兰诗》中写木兰为出征做紧张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27.在曹操的《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8.写出《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9.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五柳先生传》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3.《岳阳楼记》总写在岳阳楼上所看到的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4.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并为天下百姓发出了强烈的呼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李贺的一生怀才不遇,但仍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在他的《南园》一诗中,流露出他崇武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温庭筠的词《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陶渊明的《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李清照的《醉花阴》抒发了离别的极度悲苦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君子于役》中描绘乡村晚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李白的《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用所学的诗文填充。

43.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发现每一个封建王朝,无论它是兴盛还是衰落,享受荣华富贵的永远是帝王将相,而普通老百姓却受苦受难,饱尝人间辛酸,对此,我们很容易想起张养浩写的两句散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青年朋友们,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把它当成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炼,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炼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45.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我们不妨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借“鱼”和“熊掌”所作的巧妙比喻来指导自己,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6.如果你想赞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可

以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要求列举。

47.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的诗句,请写出两个有关“山”的诗句。________。48.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鸟的诗句,请写出两个有关“鸟”的诗句。

49.《论语》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优良的学习方法,请列举几例出来。

附参考答案:

一、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欲上青天揽明月

6.似曾相识燕归采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9.感时花溅泪

10.左右采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11.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缃绮为下裙,紫绮 为上襦

12.白露为霜道阻且长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5.会当凌绝顶

1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7.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18.瀚海阑干百丈冰

19.剪不断,理还乱

20.清风半夜鸣蝉

21.两山排闼送青来

22.潮平两岸阔

23.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

24.晨兴理荒秽

二、25.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买长鞭

27.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

3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3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9.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斗下括

4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1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4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四、4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48.于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4

一、 趋势一:感悟与记忆有机融合

【题例】

1、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真美呀!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请写一写。(至少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这些成语,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请你用一句古诗来描写其中的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课外阅读过的写“春”景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以上题例既兼及诵读记忆,让学生复现优美的语言,又考查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还让学生想象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唤醒记忆,链接古诗句。如此考查把机械记忆变为迁移记忆,引导学生从积累中搜寻相关知识储备,侧重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感悟了语言材料,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增长点,才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二、趋势二:积累与运用相携并重

【题例1】根据情境填写恰当的诗句。

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们苦思冥想,不经意间却又茅塞顿开,心情也会非常的明朗,真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2】

下面的诗句,你觉得该用在哪里?请将序号写在语段的“______”上。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的姥姥是退休教师。昨天,很多从外地赶来的叔叔、阿姨(姥姥的学生)为她庆祝80大寿。他们纷纷祝愿姥姥______。姥姥感谢他们,说真没想到多年前的学生竟然还记挂着她。一位叔叔说:“__________。”一位阿姨问:“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姥姥叹道:“_____________。”我赶紧说:“ __________。”姥姥的身体硬朗着呢!大家都笑了。

发现: 以上题例对语言积累的评价不是平时积累的简单呈现,也不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积累的诗句和词语。这时的学生不再是储存语言的机器,他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认为合适时才填入其中。而这样的命题评价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积累是有用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语文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潜力就能很好发挥。

三、趋势三:储存与整合和谐统一

【题例】根据提示写诗句,完成填空。古诗中的无限月色也让我们沉醉其中,乐而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借月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诗人________笔下的月愁思绵绵。“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月宁静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诗中的月天真烂漫。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发现:以上题例很好地把积累的语言材料有机链接,巧妙整合,有效激活了学生的积累,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充分说明开展主题、内容或诗人相同或相关的诗歌同步拓展阅读,是丰富学生诗歌阅读量、提升诗歌阅读质量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此题例还在一定程度上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学习古诗、积累语言可以分门别类,这样便于记忆。其次,题例中开放题的部分,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没有标准化的答案,给足学生自主答题的选择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古诗词积累。

四、趋势四:“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 相辅相成

【题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答题。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

五千仞岳②上摩③天。

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

南望王师⑥又一年。

(1)这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儿》这首诗中的一个“悲”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陆游当时的心情。陆游的“悲”从何而来?请你仔细阅读这两首诗,然后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陆游为 而悲;为___________而悲;为_______而悲。

(3)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描绘的景象。(不少于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5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

@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代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事情是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而人物自然是诗人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诗人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下,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的废话……”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诗人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六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在那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诗人在这六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很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6

摘 要:作为清代康乾年间乐清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经历了人口大迁弃的时代背景之下,其诗不仅记载了家乡的风景名物,而且包含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而且能引人深思,在乐清文化上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七言律诗、思想内容、形式

徐炯文是清代代表乐清文化的重要人物,乐清文化的繁荣是从南宋开始,当时形成了知识分子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作家,如王十朋、翁卷、钱文子等。乐清文化的第二个繁荣时期是在明代,有许多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也有许多文人作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明清之交的战乱和清代初期的“迁海令”使得乐清的文化和经济受到了重创,但是当时乐清仍然不缺乏读书人,到了清代中期,乐清的文风又开始逐渐恢复,出现了一些文化世家。徐炯文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字鲁彬,号翔云山人,清朝乐清县乐北门人,其著有诗集《翔云野啸》、《春秋韵语》,文集《翔云经义》,除此之外,还有《梅西王忠文公年谱》和《跋》。徐炯文出生的时候正是乐清遭受大迁弃之后,在佚名的《东海翔云山人传》中记载了其身世之坎坷。

一、《翔云野啸》诗集

徐炯文的诗集《翔云野啸》中有古风、排律、律诗和绝句,共143首。徐炯文是农家出身的读书人,其诗集中有不少反映当时艰辛的农家生活的诗篇,如五言古风中的《岁在癸卯,农家年灾,望雨而卒旱,日击空穷,聊志悼也》记录了该年处暑、白鹭都未下雨,水稻枯干,农民的艰难困苦情形,七言绝句中的《往乡课农,亲见稼穑艰难,爰赋短章》都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刻同情。《翔云野集》中有许多作者怀念古人、友人的诗作,如五言古风中的《寿蔡夫子》和《与邑陈夫子》、七言古风中的《长太息》和《读林友斐》、五言律诗中的《寿蔡夫子六旬甲午》等。诗集中有许多描写乐清山水风景的篇目,如对乐成八景的描写,《辟翔云草堂即景》中描写了东塔云烟和西岑松雪,《萧台》、《金溪》、《文君遗迹》、《招仙馆趾》等作品中描写了雁荡山、金溪、白鹤寺等名胜古,另外还有少量的与友人的赠答、相和诗作。

二、七言律诗的思想内容

七言律诗在初唐时是奉和应制之作,发展到盛唐时题材拓展到许多领域,宋人用它来抒写个性情怀与世俗生活,到了清代,七律在艺术表现上已完善纯熟。徐炯文在学习、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他的七言律诗内容较为丰富、题材多样,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徐炯文的七言律诗中描写家乡风景之作如《卓笔峰》写出了乐清白石山西玉屏障西的卓笔峰的奇异秀拔,迷离的夜雨犹如泼墨一般,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丹色的朝霞,另外以闲飞的鸿雁,舞蟠的的蛟龙来映衬卓笔峰的陡峭尖锐。《石夫人》以女子的姿态来描摹位于溪南山下的石夫人,石夫人不仅巍峨高大足以配君王,而且风情淡雅,容颜如玉,无需装扮却令人着迷,在它的旁边松声泉水的声韵自然而悠长。《宰官竞渡》中古来端午龙舟竞渡之所的望莱桥,桥如翻滚的锦浪,旁边的亭子就像是海上的小屋在凝望着暗中涌动的夜晚,两岸闪电犹如天明一样,阵阵雷声像是有人不断地敲打着鼓,随之而来的是大雨以及随风涌动的浪潮。总观徐炯文的七言律诗中描写景物之作多悲凉伤感之辞,如“空山冷月”、“寒雨”、“夕阳斜”、“残秋”等等,山是空山,月是冷月,雨是寒雨,夕阳斜下,景物残败。七言律诗中有描写鸡冠和凤仙花的诗作,鸡冠花有翠绿的叶子,殷红的花朵,如精妙剪裁的宫锦一般,“色倾潘岳春城丽,神夺江淹梦笔奇。”花朵的颜色让西晋的美男子潘安都为之倾倒,为当地的春天增加了色彩,神韵上要超越江淹梦笔,用典故从神色两方面来描写鸡冠花的美艳。《湖山书舍遍植凤仙,花中有异彩漫赋三首》中赞叹了小小的凤仙也是如此的奇特,凤仙花花花相抱,簇拥生长,竞相开放,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中诗句,用云朵来比喻凤仙花瓣,写出花不仅奇异而且艳丽。

徐炯文写了不少农家艰辛之作,《连雨愁水》中持续的降雨使得灶台潮湿、草席未干、瓦片卷起,即使地里种有稻子也恐怕是难以收获,农民的辛酸之情溢于言表,把农民的悲惨命运与失望心境描写了出来,让人读之感觉身处连天阴雨当中,心中既悲凉又充满对农家艰辛的深切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记录了当时的乐清县的自然天气状况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徐炯文的七律诗中有不少怀古、怀念友人和送别友人之作,如《梅溪怀古》通过对梅溪景色的描写来怀念乡贤王十朋“只为当年遗泽远,千秋犹是旧梅溪。”虽然时光流逝,昔日的贤人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影响着后人。《送周子维禹归荆南》指出友人归心似箭,希望能相互通信,与故人难分难舍,最后回忆往日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另外还有《寿直斋唐夫子》和《挽竹园林子》。徐炯文的七律中有感怀和吟咏之作,或遇事有感,或偶然成之,其中包含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和对功名命运的思考,如《斋宿感怀》、《感怀》、《杂咏》、《偶成绝笔》等。《斋宿感怀》中诗人写出了在寺院的所思所感,清饭、香茶相伴,心静忘却一切杂念,定下心性就不担心能力不足做不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名只是浮云,而谁又能真正的看到才名之上的东西,不为这些浮云所遮住呢!《杂咏》中感叹时光的流逝,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四季转换之间好像已经过去千万年,最后感叹“高人只解平为福,大道总归薪火传。”,看似感慨时光易逝,其实包含着应该传承知识,不为世事所困扰的道理。翔云公自小气度不凡,奋力学习,穷究经书,以读书为乐,并且劝诫自己的学生要多读书,作有七言律诗《读书乐》、《勉多士》以及《寄唐世弟勉学》。《勉多士》和《寄唐世弟勉学》劝勉士人要珍惜时间,可谓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持之以恒,不仅如此,还要能够打破常规,开阔自己的眼界,剔除自己心中的杂念,用心学习才能传承经学。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所关注的内容并未涉及当时的政治敏感话题,由内向外包含的只是对自身、友人、家乡的担心、忧虑之情。

三、七言律诗的语言和形式

徐炯文对七言律诗的艺术技巧中的许多因素都用心的琢磨、实践,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他的七言律诗对仗工稳,借助对仗这一艺术技巧使得作品展现一种凝练工整、和谐均衡的美。如“花开花落唐虞世,月缺月圆秦汉天”、“花上生花花抱子,蒂间藏蒂蒂怀胎”、“星纬云间旋斗极,风潮海上变桑田”,还有对仗中运用和化用典故的,如“色倾潘岳春城丽,神夺江淹梦笔奇”“无心出岫云霞瓣,有意添针锦绣台”在运用典故的同时巧妙的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融入其中。在用字上作者多选用冷色调的词语和注重叠字的使用,如诗人在过白鹭屿时看到的“荒草”、“夕阳”、“绿野残啼”等凄凉景象,叠字的使用如“言下诵言言易化,梦中占梦梦何穷”“虚虚实实凭天问,是是非非只浑同”。只是诗人是平民作家,由于其经历和所生活环境的关系,其诗所表现的气象和境界不如前代作家,虽然如此,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中有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研读儒家经典著作的心得,在当时兵火劫难之后,为许多无书可读的乐清读书人提供了文本资料,并有不少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很有价值。(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炯文《徐炯文集》,线装书局,2008年版

[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3] 霍有明《清代诗歌发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版

[4] 马升永《乐清县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5] 鲍作雨《道光乐清县志》,线装书局,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