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体长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体长诗范文1
关键词: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1-0090-05[HK]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戈德史密斯1969年强调 “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也是重要问题之一……”(戈德史密斯,1996)以来,大批学者致力于研究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和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可以归结为“金融发展①主动地刺激经济增长,还是金融体系被动地跟随经济增长而发展”,而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就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哪一个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Levine(2003)总结现有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虽然不同研究方法②、不同样本国家、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③,但是金融发展主动地导致经济增长的观点得到绝大多数研究结果的支持(King and Levine, 1993; Christopoulos and Tsionas, 2004)。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Levine(2002)认为,理论上关于该问题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基于银行的观点(Diamond, 1984; Ramakrishnan and Thakor, 1984; Bhide, 1993; Boot and Thakor, 1997)、基于市场的观点(Jensen and Murphy, 1990; Rajan, 1992)、金融服务观点(Merton and Bodie, 1995; Levine, 1997)以及法与金融的观点(LLSV, 1998)。[ZW(]前两个观点分别强调银行以及金融市场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金融服务观点则认为,以银行和市场为标准区分金融体制并非有用,关键要看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质量,而不管这样的服务是银行体系提供的还是金融市场提供的。法与金融的观点则认为,只要一国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充分完备,而且这些法律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一国的金融体系就会发展,法律体系通过促进金融发展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是银行更重要还是金融市场更重要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完备的法律体系及其有效的实施机制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ZW)]实证研究方面,Levine(2002)的跨国数据截面回归表明,虽然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健的相关关系,但没有证据支持基于银行的观点和基于市场的观点,数据更加支持金融服务观点以及法与金融的观点。而Arestis等(2004)采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到了完全不同于Levine(2002)的研究结论。[ZW(]Arestis等(2004)的研究结论是:对于希腊、印度、韩国以及中国台湾而言,基于市场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南非而言,基于银行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解释长期的人均产出;只有在菲律宾,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实证研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以中国的区域经济数据,采用截面回归分析,检验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指标的解释能力(周立、王子明,2002;张俊生、曾亚敏,2005;徐琼,2006;卢爱珍、刘俊峰,2006)。也有学者以特定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陈述云、刘带春,2006;陈敏 等,2006)。王景武(2005)等则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战明华(2004),贝多广、黄为(2005)以及赵振全、薛丰慧(2004)等则通过构建数理经济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的结论可归纳为: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偏差[ZW(]东部地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在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甚至抑制实体经济的增长。
但国内实证研究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较少。在中国期刊网中检索文章标题同时出现“金融结构”和“实证”关键词的文章,结果一共只有7篇。可见国内学者对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充分。[ZW)]刘红忠、郑海青(2006)基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亚国家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马长有(2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而李蕊、韩晶(2006)基于时间序列方法的研究结果是“我国区域金融结构转变是被动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导源于金融的自由化”。但他们都没有研究银行和股票市场谁更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类承曜、张金林(2005)对该问题的研究结论则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互补的观点。
国内现有关于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国内现有文献对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实证研究不充分。其次,现有研究往往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这两个关系割裂开来。这就有可能忽视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正是就试图克服现有研究的这些不足而展开的。本文其余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构建衡量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实证研究这三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第三部分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第四部分是结论。
二、数据、变量及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
(一)数据及变量
本文以月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对数(I)来作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
国外也有研究采用类似的指标来衡量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由投资而形成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促进投资的增加以及更有效地配置资本。所以,本文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来衡量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用股票市场月度交易额的对数(TUR)来衡量股票市场发展水平,用金融机构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月末余额之和的对数(CREDIT)来度量银行体系的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指标(FD)是月末股市市值[ZW(]股市市值也是一个常用的衡量股票市场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但下文实证研究中并没有用它作为股票市场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而采用的是股票市场交易额的对数。[ZW)]和银行信贷(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余额之和的对数,而金融结构指标(FS)为月末股市市值和银行信贷余额之比的对数。计算上述五个变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以及各月度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应用到模型估计中的是各个变量2000年12月到2007年6月的月度数据,每个变量有99个观测值。
(二)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常用的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方法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但现有研究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都没有将金融结构变量设定为模型的内生变量,这就有可能忽视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而且无法实证研究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本文同时将I、FD以及FS设定为内生变量,建立了如下的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VAR):
则历史的金融发展变量对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反之不成立。因此,金融发展格兰杰引起投资增加,而投资并没有格兰杰引起金融发展。此时,金融发展和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金融发展主动地导致投资的增加,而不是被动地跟随投资的增加而发展。以类似的方法可以分析金融结构和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Hamilton(1994)讨论了模型(1)的极大似然参数估计方法,并且给出了检验上述原假设H0和H1的F统计量。本文直接采用Eviews软件估计模型(1)、计算检验原假设H0和H1的F统计量及对应的p值。Eviews软件同时还给出模型(1)的AIC值,以便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K。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小节首先利用Eviews软件估计出模型(1),然后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以及固定资产
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期间内,金融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金融发展格兰杰引起投资,而投资不能格兰杰引起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具有主动地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功能,而不是金融发展被动地跟随投资的增加而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样具有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主动地刺激经济增长的功能。实证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大部分现有研究结论相吻合。
但金融发展对投资增加的积极影响到底是银行体系发展导致的,还是股票市场发展导致的呢?本文进一步将I、TUR和CREDIT设定为内生变量,建立了结构类似于模型(1)的向量自回归模型(2)。表1下部分对模型(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发展对投资的积极作用不是股票市场发展引起的,而是银行体系发展引起的。因为模型(2)关于I的回归方程中,股票市场发展变量TUR各阶滞后项回归系数全为零原假设成立的概率0.1312大于5%,而银行体系发展变量CREDIT各阶滞后项回归系数全为零原假设成立的p值仅仅为0.0205。但TUR和CREDIT各阶滞后项回归系数同时为零假设检验的F统计量为2.9468、p值为0.0189,这就进一步验证了模型(1)中FD格兰杰引起I的结果。模型(2)还表明,投资并没有格兰杰引起股票市场的发展和银行体系的发展,这和模型(1)中I没有格兰杰引起FD的结果相一致。
模型(1)就金融结构和投资因果关系得到的结果是:我们有超过20%的把握认为,金融结构没有格兰杰引起投资,投资也没有格兰杰引起金融结构。[ZW(]模型(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结构没有格兰杰引起投资”成立的概率为0.2148,而“投资没有格兰杰引起金融结构”成立的概率为0.2722。[ZW)]结合前文金融发展和投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认为就中国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这个问题,金融服务观点更加切合中国的现实。[ZW(]由于本文没有考虑度量法律完善程度的变量,并将它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因此本文的研究无法就“法与金融的观点”下结论。[ZW)]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相对结构的变化不是导致投资变化的原因所在,只要银行和股票市场能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更好地促进中国的金融发展,它们都能够主动地刺激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并没有格兰杰引起投资增加,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并没有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也没有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闲置资金转化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功能。
四、结 论
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变量为内生变量,构建了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模型拒绝了金融发展不能格兰杰引起投资的原假设,但不能拒绝投资不能格兰杰引起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和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金融发展主动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不是被动跟随投资的增加而发展。
其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模型拒绝了银行体系发展不能格兰杰引起投资的原假设,但不能拒绝股票市场发展不能格兰杰引起投资。即仅仅是银行体系的发展格兰杰引起投资增加,股票市场的发展并没有格兰杰引起投资。同时,模型也不能拒绝投资不能格兰杰引起银行体系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
其三,我们有超过20%的把握认为,金融结构和投资在格兰杰意义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金融服务观点更加切合中国的现实,只要金融体系能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它就能够主动地刺激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不管这个服务是银行体系提供的还是股票市场提供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没有引起投资增加,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贝多广,黄为. 2005. 金融发展的数理与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8).
陈敏,杜勇,李小庆. 2006.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陈述云,刘带春. 200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来自西部贵州的实证[J]. 统计研究(9).
戈德史密斯. 1996.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3-24.
李蕊,韩晶. 2006.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转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1).
刘红忠,郑海青. 2006. 东亚国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5).
类承曜,张金林. 2005. 关于我国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1).
卢爱珍,刘俊峰. 2006. 新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 新疆财经(1).
马长有. 2005. 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3).
王景武. 200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 财贸经济(10).
徐琼. 2006. 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4).
战明华. 2004. 多重均衡条件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与中国的实证[J]. 统计研究(4).
张俊生,曾亚敏. 2005. 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4).
赵振全,薛丰慧. 2004.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8).
周立,王子明. 2002.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1978―2000[J]. 金融研究(10).
ARESTIS P, AMBIKA D, LUINTEL K, et al B. 2004.Does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 [R/OL] .econwpa.wustl.edu:80/eps/fin/papers/0401/0401006.pdf.
BHIDE A. 1993. The hidden costs of stock market liquidity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1-51.
BOOT A, THAKOR A. 1997.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0: 693-733.
CHRISTOPOULOS D K, TSIONAS E G. 2004.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st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73(1): 55-74.
DEMETRIADES P, HUSSEIN K. 1996.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use economic growt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16 countrie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1: 387-411.
DIAMOND D W. 1984.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1: 393-414.
HAMILTON J. 1994. Time series analysis[M].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23-200.
JENSEN M, MURPHY K.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225-263.
KING R G, LEVINE R. 1993. 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 717-738.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et al. 1998. Law and financ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 1113-1155.
LEVINE R. 1997.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 688-726.
LEVINE R. 2002. Bankbased or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s: which is better [R/OL]. eres.bus.umich.edu/docs/workpap-dav/wp442.pdf.
LEVINE R. 2003. Finance and growth: theory, evidence, and mechanisms [R/OL]. ifk-cfs.de/papers/handbook.pdf.
MERTON R C, BODIE Z. 1995.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M]// CRANE D B, et al.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31.
RAJAN R G. 1992. Insiders and outsiders: the choice between informed and arms length debt [J]. Journal of Finance, 47: 1367-1400.
RAMAKRISHNAN R T S, THAKOR A. 1984. Information reliability and a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1: 415-432.
参考文献:Banking System, Stock Market and Fixed Asset Investment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Based on a ThreeFactor VAR Model
HUA Guihong1ZHOU Maobin2CHENG Chunlin1
(1.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JZ]2.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With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as the three endogenous variables of the VAR model and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usali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1) Financial development stimulates th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initiatively, but does not follow the investment passively; (2)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itia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3) There is no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in the Granger sense, “financial service view”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reality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古体长诗范文2
【关键词】水库大坝;前期工作;除险加固;质量分析
0.引言
大坝是水库枢纽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除险加固工程中对稳定性、安全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施工项目之一。我国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中建成,普遍存在着大坝坝体滑坡、水库渗漏,放水洞淤积、漏水严重和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等安全隐患。不仅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年来,各地进行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但由于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技术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部分中小型水库大坝的加固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规范的质量标准,达不到工程预期要求,极少数坝体出现了的裂缝、渗漏、失稳等质量问题。
1.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原则
水库除险加固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以安全加固解除病险为主,不增大水库工程的规模;二是突出解决防洪标准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已发生明显的坝体坝基和放水洞漏水危及工程安全、工程结构破坏或稳定安全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以及放水洞不能正常运行、溢洪道不能安全泄洪等主要问题;三是尽量利用原有的工程设施以节约投资,并做好新老工程的衔接,防止留下新的隐患;四是尽量减少土地占压,方便群众,并与水资源利用充分结合。根据以上基本原则,针对水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1.1做好前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要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初步设计一定要做实、做深、做透。做实,就是概算编制要实,设计要科学合理,工程量计算要实事求是,单价和定额取费要符合标准,严禁虚报冒领;做深,就是设计深度要够,要符合初步设计的技术规范,无论是设计、审查还是上级单位的技术复核,都要严把质量关;做透,就是要把技术问题分析透,安全隐患分析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没有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从安全鉴定直接到初步设计,所以在安全鉴定环节,要把安全隐患找准,不能在前期阶段就留下工作缺口和安全隐患。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能够做到真正根治病险,诊断要准确,方案要合理。二是要加强前期工作管理。要建立前期工作管理责任制,各级要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工作领导负责制度,要把领导责任人上报备案,前期工作出了问题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三是要严格前期工作设计资质准入机制。严格资质审查,原则上设计单位资质的门槛要提高。
1.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制度措施
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大坝安全鉴定核查和初步设计指导巡查、复核等制度,各承建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使这几项制度在提高前期工作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要继续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稽察和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三项制度落实、工程进度和质量、地方资金到位率、竣工验收率和水库管理"两项经费"落实,领导要加大工作力度进行落实。
2.中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坝体裂缝
坝体裂缝是中小型水库大坝加固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坝体整体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部分水库大坝施工多在冬、春两季枯水季节进行,由于处于低水位运行,施工完成初期坝体基本可以保证通过质量检验。但到了蓄水期,由于受到水流的推动作用,使处于不稳定的护坡块石运动加剧,形成隆起、堆积等现象,经过1-2个汛期蓄水后,水库上游坝坡遭到破坏,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
2.2水库坝基渗漏
目前,根据行业规范,在水库大坝加固施工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地质勘探工作,并且根据勘探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但在实际施工中,很多修筑于石灰岩地区或隔水岩层的大坝存在清基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存在粘土防治层厚度过薄的现象,进而导致坝基的渗漏处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3坝体滑坡
在水库大坝的加固施工中,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坝体的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当库水位整体上升时,上游坝坡滑动面的有效应力会随之减小,同时水流的浮力作用也使滑体抗剪阻力降低,但水面以上岩土体的滑动没有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并引起滑坡。
3.除险加固采取的措施
3.1大坝基础防渗
在国内水库大坝加固施工中,坝基加固的技术方法主要是遵循“上堵下排”的基本处理技术原则。水库大坝基础防渗的上堵措施包括: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水平防渗有粘土铺盖和水下抛土等;垂直防渗有混凝土防渗墙、灌浆、截水槽回填粘土和高压定向喷射灌浆构筑防渗板墙等。水库大坝基础防渗的下排措施主要有:减压井降压导渗、背水坡脚开挖导渗沟和坝后盖重压渗透等。一般情况下,垂直防渗处理的效果较为彻底,对于大坝基础渗漏问题的处理最为有效,也是采用最多的形式。
3.2振冲加固
水库大坝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时,首先要准确定位平面控制点,并且逐渐定出各桩体的具置。在应用振冲加固施工技术时,为保证放样准确,在振冲坝段两端坝坡上,标出每一排孔的位置桩,并每隔20-25米设置一个断面桩,振孔桩位定好后,由吊车吊起振冲器就位,利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和自身重量,并在高压水的冲击下,造孔至设计深度。另外,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下,坝坡必然会产生向下滑动的趋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平台振冲的施工法。
3.3混凝土截渗墙及粘土铺盖
在水库大坝的加固施工中,混凝土截渗墙技术是国内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由于部分水库工程项目在设计中未设置坝前防渗铺盖,往往容易导致坝体及左右岸坡在清除时出现大量淤泥工程,不但增加了工程量,而且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部分水库大坝的加固施工中,通过设置混凝土截渗墙或其他防渗帷幕,不但达到坝基及坝体防渗的效果,而且与其他防渗体形成整体,全面提升了大坝的整体稳固性和安全性。另外,粘土铺盖技术在水库上游坝坡的加固施工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特别适用于粘土料场丰富的工程项目。对于已投入使用的上游坝坡,在发现坝基出现渗漏现象时,特别是当不透水层比较深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粘土铺盖的技术措施。粘土铺盖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坝前水深,铺盖厚度一般在上游段不小于0.5m。
4.大坝除险加固达到的效果
4.1控制渗流,要求坝基不产生渗透变形,保证坝体及坝基渗流出处的渗透稳定;减少渗漏,将渗漏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降低坝体浸润线,减少下游的淹没和浸没。
4.2进行稳定控制,使坝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不致因坝基强度不足而使坝体及坝基发生整体或局部的滑动,软土层不致被挤出,砂土不致发生液化,粘土不致产生过大的空隙压力。
4.3控制变形,要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免影响大坝的正常运用;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陷,以免坝体开裂。
古体长诗范文3
【关键词】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限额赔偿;过失相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随之,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也相应增加。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是2007年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该条之规定首次赋予了交通事故受害人向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直接请求赔偿的权利。依据该条的规定,受害人的民事赔偿先走交强险,不足部分再走民事责任。那么,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的损害赔偿问题,我们就分两步,先来讨论在实践中“交强险”理赔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来讨论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问题。
一、在交强险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家保险公司赔偿一个受害人时,应遵循“按比例”和“有限连带”的规则
在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投保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时,若干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怎么承担呢?公平的做法是:多家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对一个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时,要遵循“比例责任”和“有限连带”的规则。
由两家保险公司按照双方驾驶人的事故责任比例分担,然后,承担责任不超过责任限额的一方在剩余责任限额内对另一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比例责任”和“有限连带”规则的基本含义。[1]只有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两家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数额相同,两者的责任限额也一样,双方不用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其他的责任比例下,都有可能出现一方替另一方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
首先按比例承担责任,是于保险公司之间体现公平。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连带责任是为了最大化受害人的损害救济之利益,同时在限额内也没有加重保险公司的负担,兼顾了两家保险公司和受害人的利益。况且,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以人为本的首要目标。现在,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和地区,愈来愈重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二)一次事故中有多个受害人的情况
公平来讲,多个受害人应该根据伤情的轻重,具体依据人身损害赔偿数额的大小,按比例获得交强险的赔偿。这就需要从程序上保障,在部分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立案后,法院应该及时通知其他受害人,并主动了解他们的伤情。在部分受害人不能及时向法院的情况下,适当划出保险金预留额。以保障他们获得交强险赔偿的权利。防止先的受害人把保险限额用尽,后者不能获得任何交强险的赔偿,将面临着承担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的风险。
(三)肇事车逃逸或者没有合法有效的保险时,受害人的救济途径问题
肇事车逃逸的,受害人有权请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而后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取得向相关责任人追偿的权利,待案件侦破后,可向相关责任人追偿,以保障救助基金的资金充足。肇事车没有合法有效的保险时,受害人有权请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之后,救助基金管理部门有权向相关责任人追偿。
二、超过限额部分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超过限额部分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按照上述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损害超过保险赔偿数额的部分,应在各方当事人之间分担。具体分担方法我们分别讨论。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财产损害还是人身损害,能确定责任时,适用过错责任,实际上是适用民事一般法即《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里有关过错责任的规定,一方如果主张对方造成自己损害的赔偿责任,都必须在证明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之后,还应当承担证明对方过错的举证责任,有一项不能证明者,就不构成侵权责任。
当责任无法查清时,实践中,时有发生交通警察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形,按照民事法律过错责任的规定被告方不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但是,由于我们现阶段社会其它救济手段的缺乏;加上现如今的交强险赔偿限额远远低于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甚至有的车还没有合法有效的保险,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又不能切实地解决所有受害人的救治与康复问题。实际上受害人就只有指望法院来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外,没有任何其他救济手段了。这时应对之策就是适用民法上的公平责任,综合考虑原告的损失大小,被告的支付能力,以及交强险和商业险赔偿的数额距离被害人实际损失的差额大小等因素后公平地裁量。一般情况下可优先考虑参照同等责任来处理。但是如果法院查明一方没有尽到保证交通安全的注意义务时,则令其多承担一些责任。以此抑制交通违法行为,鼓励交通守法行为,以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机动车相互之间的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因为,机动车相互之间造成损害,不论是人身损害还是财产损害,其机动性能和回避能力都基本相同,没有必要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对一方加以倾斜保护。因此,机动车相互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各自都属于机动车,都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并不存在对哪一方需要特殊保护的需要,因此,不必采取严格的归责原则进行调整。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的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害时要区分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两种情况。之所以区分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是因为两种情形应该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在侵害人身的时候应该是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有的学者称为过错推定责任);侵害财产的时候应该属于一般侵权,适用过错责任(这点我国现行立法还是空白点)。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
1.造成人身损害的
(1)在法律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的场合,如果侵权人有过错的时候,应该按照过错责任来处理。如果侵权人没有过错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并且,无过错责任的赔偿是一个有限额的赔偿。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方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也有的学者称为过错推定责任),但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能够证明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应优先适用过错责任。[2]因为在机动车驾驶人负过错责任时能够给受害人提供更全面的保护。这时机动车驾驶人应该遵循全面赔偿原则。即填平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损失。这样也有利于发挥过错责任的制裁和教育功能,督促驾驶人谨慎行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这时存在两种可能性,即机动车方有过错,而非机动车、或行人没有过错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都有过错。
a)如果机动车方有过错,而非机动车、或行人没有过错;则机动车方承担全部100%的赔偿责任。并且应该贯彻全面赔偿原则,填平受害人的全部损失,使受害人恢复到侵权发生之前的状态,全部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b)如果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行人都有过错时,即主次责任或同等责任。司法实践中,往往进一步将双方过失比例细分为9:1、8:2,7:3,和6:4,双方违章程度相当,过失比例在45%-54%时,对损害负同等责任。按照侵权法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同时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在适用过失相抵时,以过错程度的比较为主,辅之以原因力的比较,综合考虑。但机动车方应该至少多承担10%的责任,原因在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机动车方是危险来源提供者,第二,他们能够控制和避免此种危险;第三,机动车方从机动车运营中获得利益。[3]比如,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法院应该判令机动车方至少承担60%的责任。原因在于机动车一方的强势地位始终应该负担较重的责任,才能实现机动车一方与非机动车一方、行人之间的公平。同理,主次责任时机动车一方至少承担80%的责任,次主责任时,机动车一方至少承担40%的责任。
c)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未能证明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则不考虑机动车驾驶人有无过错,令机动车驾驶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是此时机动车驾驶人赔偿的只是受害人的部分损失,而非全部,这时应该是限额赔偿,在法律规定的最高额以内,这时,只赔物质损失,不赔精神损害抚慰金。
此时有两种可能性,即机动车方能够举证证明非机动车、或行人有过错和不能举证证明非机动车、或行人有过错。前者,则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最极端的情形即,机动车方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失,而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有过失时,机动车方限额赔偿,且在使用过失相抵的情形中,赔偿比例最低,只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这里的没有过失包括在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相分离时,所有人尽到了选任、监督和管理义务,驾驶人已履行业务上的一切注意义务,包括在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时尽到了妥善处理、回避损害发生的注意义务。[4]后者,如果机动车、非机动车或行人都没有过错时,(比如,交通意外的情况)这时造成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在交强险无责赔付之后,又应该如何补偿呢?这种情况是以侵权责任不成立为前提,本质上不是侵权责任,是公平责任。具体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民事责任条款属于民事特别法,而且特别法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只能根据《民法通则》的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以及《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其中的实际情况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双方的支付能力、经济状况。以及是否有老人、小孩以及其他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需要赡养。并且,在交强险无责赔付后,一般来说,机动车一方至少要比非机动车、或行人多承担10%的责任。也就是说机动车方至少要承担60%的赔偿责任,当然,具体比例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地分配各方的补偿责任。
(2)在适用过失相抵时,予以未成年受害人特别之保护。
在受害人存在过失的情况下,尤其是重大过失时会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但在受害人为未成年人时,不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是否有过失,未成年受害人都是无辜的。他们在幼年的时候受到交通事故的侵害,终身遭受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受害人有必要予以特别的法律保护。我们法律应当规定,即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律不适用过失相抵;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监护过失是一个重大过失的时候,才可以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如果是一般过失责任的时候也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5]
(3)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动车方赔偿一个受害人的情况。
在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时,会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动车方赔偿一个受害人的情形。考虑到我们国家现阶段交强险的赔付数额比较低(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低得多),不能满足大部分受害人的赔偿要求。况且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建立过程中。很多交通事故致残的受害人享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生活也因交通事故陷入困境之中。因此,立法的价值取向应该向受害人适当倾斜,以加大对弱者的保护力度。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动车方赔偿一个受害人时,应该适用有条件的连带责任。即当机动车一方的过错大于受害人时,即令其对另一机动车方的赔偿数额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某一机动车方的过错小于受害人,那么该被告只对自己的赔偿数额负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份责任。这样于司法实践中便于操作,判断标准简单、明确。不容易发生歧义。同时,使机动车一方承担另一方责任财产不足的风险。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包括两种情况,即: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财产损失的;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造成机动车方财产损失的。对此,应当突破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内容,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害的情形分离出来,不能一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理由是:首先,机动车一方作为受害人,在其主张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承担赔偿责任时,如果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则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是不公平的。其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财产损害,也不涉及到对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即使是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财产损失,也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这种情形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一方如果主张另一方赔偿财产损害,都必须在证明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之后,还应当承担证明对方过错的举证责任。不能证明者,就不构成侵权责任。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相互之间造成损害的,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在此基础上对行人予以适当倾斜。由于非机动车一方并不具有特别的机动性能和回避能力的优势,行人也不具有特别的劣势。因此,确定赔偿责任当然仍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而不是过错推定原则。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在道路交通中所处的地位基本相同,尽管非机动车的机动性能与人相比为优,但并不特别悬殊,对于其中的哪一方都不存在特殊保护问题。因此,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定相互之间的责任。在确定责任的具体问题上,应当对行人予以适当倾斜,因为非机动车一方毕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且非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在道路交通主体地位上也有一定差距,法律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例外情形,当事故责任无法查清时,(包括交警队处理交通事故时以及受害人到法院后,法院审理过程中)交警队和法院根据现有证据均无法分清责任时,如何应对?这时,法院可以参照交通意外,适用公平责任来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康.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交强险”承担规则[J].法治研究,2010(4).
[2]钟科见.论交通事故中的过失相抵[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1).
[3]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对交通行为的规范作用[J].法学杂志,2006(2).
古体长诗范文4
当全球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战栗时,全球半导体市场2009年陷入全面衰退中,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09年达到2,263亿美元,较08年的2,486亿美元衰退了9%。而在各国纷纷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扶植措施作用下,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出人意料实现了非理性的上涨。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全年总销售额达2,983亿美元,较2009年成长31.8%。
然而。当次贷危机相继发酵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信息危机和欧洲货币危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全面陷入了需求疲软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全球半导体市场2011年没有能够延续前一年大幅上涨局面,又陷入犹豫和观望中。
接下来,我们选择若干重要消息,对2011年进行总结,并对2012年半导体市场热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理清一些思路。
2011年仍未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成长率为0.4%,总金额则达2995.2亿美元,仍未跨越3,000亿美元门坎。
2011年12月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移动平均值为238.3亿美元,当月实际销售额则为253.5亿美元:12月份的实际芯片销售数字较11月份成长12.0%――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表现――但仍较2010年12月的265.6亿美元略低。总计2011年第四季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715.0亿美元,较上一季与去年同期分别衰退7.7%与5.3%。
以平均值来看,第四季半导体销售额较第三季衰退不到1%?而在2011年10月与11月份的衰弱半导体销售数字公布之后,市场也预期第四季将表现不佳。这显示整体芯片产业仍然成长缓慢,主要是受到DRAM价格低迷、PC市场需求不振所影响。
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Esm)表示,以产品类别来看,分立器件、光电组件与传感器组件市场2011年成长率为8.3%,MOS微处理器市场成长率则为7.5%;而大多数其他半导体产品类别市场的销售额表现也都呈现成长。
以区域来看,美国与亚太区半导体市场2011年销售额呈现成长,欧洲与日本市场则星现衰退;其中亚太区是2011年度销售额最高的市场,达到1640.3亿美元,较2010年成长2.5%。美国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则为552.0亿美元,年成长率2.8%。日本半导体市场2011年销售额为429.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衰退7.9%;欧洲半导体市场则为373.9亿美元,年衰退1.7‰
HIS再次更新半导体市场成长率预侧值
市场波动剧烈,预测变得越来越难,所以不断更新预测数据似乎成为调研机构不得不为的事情。
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H日前更新版的201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成长率预测,表示今年该市场将成长3.3%,营收规模3,232亿美元;该机构去年11月的预测数字,是认为201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成长率为3.2%,营收规模3,182亿美元。
IHS iSuppu指出,2012年半导体市场成长速度将趋缓,主要是因为全球景气前景不明,以及半导体库存情况变动缓慢。不过该机构也表示,如果美国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景气在2013年复苏,整体情况将会有大幅度改善;预计在2013年至2015年间,整体半导体市场成长率可在6.6%-7.9%之间,市场营收规模在2015年可达3,977亿美元左右。
从这个最新版的IHS iSuppli半导体市场2012年成长率预测数字可以看出。大致上与其他市场研究机构看法相符,大部分是较低的个位数字;例如Gartne预测2012年半导体市场成长率为2.2%,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预测数字则为2.6%。
IHS iSuppli指出,芯片厂商虽在2011年第三季刻意降低产能利用率,但程度还不够让库存水平下滑至可引发额外订单效应,或是提升产能利用率;也因为如此,电子厂商对半导体组件需求在2012年第二季之前恐将维持低迷。
既然全年预测有难度,亦有研究机构做出了短期预测。
我国台湾省的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表示,201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成长动能减缓,在日本311大地震的影响下,半导体市场出现较为异常的波动,再加上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导致第三季出现旺季不旺与季衰退的现象,也使得下半年产业能见度减低,预估半导体产业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高度影响的现象将延续至2012年上半年。预计201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可再取得4.1%的成长。
32位MCU、Flash、车用产品、PLD等成长依旧强劲
作为半导体的重要产品,存储产品的表现不容忽视。它的起伏往往代表着整个电子行业需求的状态。Ic Insights目前表示,在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STS)所定义的33项主要IC产品类别中,有27项会在2012年呈现正成长态势:其中有11项产品类别的成长幅度会高于7%;而在这11项类别中,有六项产品类别预估将出现两位数成长。
随着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需求的带动下,NAND Flash过去几年来一直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2012年固态硬盘(ssD)不断攀升的销量,又将进一步推动NAND Flash的成长。有机构指出,NAND Flash的强劲需求,对照DRAM持续疲软的平均销售价,预计将使整体闪存市场在2012年将首度超越DRAM市场。
应用于无线电信领域的半导体类产品中,特殊应用逻辑/MPR组件,包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媒体PC中的众多应用处理器,以及32位微控制器(MCU)则预计领先其他所有产品,在2012年的成长率达15%。
其他预期表现优于整体市场的产品类别,包括微处理器(MPU)、显示器驱动器、可编程逻辑组件(PLD),以及16~MCU。值得一提的是,16位MCU预估将首度超越8位MCU市场:而32则是在2010年首次超越了8位MCU市场。
另外表现良好的是与汽车相关的IC产品,在2012年预计也将受益于各国政府对汽车安全及环保特性的要求,未来新推出的车款必须具备低胎压警示、电子稳定器、防碰撞装置等;或是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板上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用特殊用途逻辑/MPR以及车用特殊应用模拟组件,预期将会维持连续三年的高成长。
与之相对应,Ic Insights同时预测,2012年包括NOR Flash、SRAM、EEPROM和其他内存:以及DSP、门阵列和DRAM等产品类别,还将经历销售疲软阶段。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2012年将成长5.0%
市场研究机构IMS Research预测,全球功率半导体(power semiconductor)市场在2011年成长3.7%之后,2012
年将进一步成长5.0%,达到320亿美元规模。IMS将该市场今明两年相对较低的成长率表现,归咎于全球经济景气不确定以及供应链积极削减库存的行动。据了解,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2010年成长率高达37%,该市场预期要到2013年才会恢复两位数字成长。
此外,IMS预估,在功率半导体市场中,功率IC(power Ic)领域的2011年成长率会比同时期分立功率元件成长率低3%,而且此趋势将会延续到2012年,不过届时功率Ic市场成长率表现会有些许进步。而功率模组市场表现仍将持续超越分立功率元件与功率IC市场,估计2011年以及之后四年的成长率都将维持在两位数字,推动力来自客户对IGBT模组的高需求。
多种需求促使Wi―Fi芯片成长可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都把Wi-Fi功能整合到其中,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Wi-Fi芯片的市场也保持着快速的成长。伴随着wi-Fi芯片价格的不断下降,而带有Wi-Fi功能的不同设备之间又有着传输连通性的需求,这种情况给Wi-Fi提供了一个过去被传统无线连接标准主导的新领域及机会点。
根据NPD In-Star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一些新的市场如智能电表、无线鼠标、汽车产业和家庭自动控制的需求驱动下,Wi-Fi芯片的营收将会在2015年达到61亿美金。
古体长诗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设备 常见故障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64-02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O,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因而倍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电脑科技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也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批的多媒体教室设备涌入校园,遍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校园,大部分的学校已实现鼠标代替了粉笔。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普及满足了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但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麻烦―― 多媒体教室设备故障,排除多媒体教室设备故障已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
下面笔者将从事二十多年教学中积累到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常见音响故障及处理方法
在多媒体教学中,音响犹如课堂中的魂,如果音响出了故障,整节课将暗淡失色,毫无生机,因而音响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常见的音响故障有五种,以下就是五种音响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一)话筒无声故障
当多媒体教室的话筒不响时,应该先查一查电源,看一看设备的电源是否已开启,如果电源的开关已开启,再看话筒的电池是不是已耗尽,如果电池已耗尽,就要及时更换电池。如果电源都没有问题,应再检查功放设备,查看一下功放设备的开关是不是没打开,如果没打开,就要把它打开,这时如果话筒依然无声,那就要再看话筒的音量是否关小了,如果是音量关小了,需要把音量调到合适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检查,就能顺利地排除话筒无声的故障。
(二)话筒有噪音或交流声故障
在多媒体教室中的话筒有“喳喳”的噪音时,主要原因是接麦克风的线内有断线,要排除这一故障,只要先把接麦克风的线从插头处截去8厘米,再重新焊接上,这样话筒有噪音的故障就能顺利解决。如果话筒有交流声,主要原因是功放的音量太大,只要把功放的音量钮调小就可以解决这一故障。
(三)附近几个教室“串音”故障
在学校上课时经常会出现附近几个教室“串音”的情况,这种干扰很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时甚至造成几个教室无法正常进行课堂教学。造成几个教室“串音”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附近几个教室的无线麦克风发射盒的发射频率太接近,另一种是因无线麦克风发射盒摔在地上,引起麦克风发射盒线圈变形,从而导致无线麦克风发射盒的发射频率改变。这两种情况都需要重新调整无线麦克风发射盒的发射频率,因而附近几个教室“串音”只能通过专业人员重新来调整无线麦克风发射盒的发射频率才能排除这一故障。
(四)声音播放不出来故障
在多媒体教室中声音播放不出来,课堂内学生犹如在看哑剧,原本设计很好的一节将失去它的光彩,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解决这一故障势在必行,造成这一故障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电脑开机无声,第二种是播放碟片无声,第三种是扩音系统无声。
1.电脑开机无声故障
在多媒体教室电脑开机无声时,先检查电脑桌面的小喇叭音量是否是关小,如果是音量关小,则要把音量调大些。如果音量已调大了,但还是没有声音,就要检查看是不是音量已关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静音状态,如果是静音,那只要把音量打开,这样电脑开机无声的故障就能得到解决。即把音量打开和调大就能顺利排除电脑开机无声这一故障。
2.电脑播放碟片无声故障
在多媒体教室里如果播放碟片无声,要先检查电脑中是否有播放软件,一般采用暴风影音播放器,如果没有播放器的,要在网上下载一个播放器,并安装,然后进行播放,如果依然没有声音,就要检查电脑桌面的小嗽叭的音量的大小,如果音量过小就要将其调大些,要是声音还是没有,就要看音量开关是不是已关死了,也就是静音状态,那只要把音量开关打开就行了。
3.扩音系统无声故障
造成扩音系统无声的主要原因有音箱电源未接通、声音信号线接错和音箱坏。因而当多媒体教室里的扩音系统出现故障时,我们先要检查音箱的电源是否已接上,如果音箱指示灯不亮,就说明音箱电源没有接上,那就检查音箱的电源线路,想办法把音箱的电源接上。如果音箱电源没有问题,那就再检查声音信号线是否接对,声音信号线接线方法一般遵循是红的接红的、黄的接黄的、白的接白的接法。如果音箱的电源已接通、声音信号线也接对,扩音系统还是不响,那可能是音箱坏了,那得换一个新的音箱或找专业人员维修后才能使用。
二、常见投影机故障及处理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通过投影机的投影,才能让教师设计的精彩课件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如果投影机出了故障,再精彩的课件也无法得到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无法进行。在多媒体教室里投影机故障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投影机不亮,还有一种是投影机显示图像不正常,另一种是手提电脑输入不正常。
(一)投影机不亮故障
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如果投影机不亮,我们要先检查投影机的电源指示灯,如果投影机的电源指示灯不亮,首先要查看一下投影机的开关,如果开关已打开,投影机的电源指示灯还是不亮,那就是供电线路问题,也就是电源线路没有接通。如果投影机的电源指示灯是亮的,那只要拿出投影机的摇控器,对准投影机摁一下投影机摇控器上的红色按钮,这样投影机就能正常工作了。如果投影机虽然能投影,但是投影后屏幕是显示“无信号输入”,可考虑按中央控制台的信号选择,并选择“电脑1”确定,这样就能使投影机把电脑上显示的投到屏幕上。如果投影机开机后自然关闭,那就是投影机的灯泡自然烧坏,需更换投影机的灯泡,投影机才能正常工作。
(二)投影机显示图像不正常故障
在多媒体教学中常遇到投影机显示不正常的有三种情况:图像位置不对、图像模糊和倒像或反像。1.如果有投影显示图像位置不对,就要调节投影机机身与装投影机横秆上的三颗螺母,扭这三颗螺母,使投影机向上一些或向下一些,从而达到让投影机能把图像投到屏幕中间。2.投影机投影的图像模糊,要解决这一故障,要先调节投影机灯泡外部有一个可以旋转的调焦工具,把这一个调查焦工具向外或向里旋转,直至调到能看到最清晰的图像为止。如调焦工具已调到最好的,但图像依然不够清晰,则需拿出投影机的摇控器,进入投影机的设置中,对投影机的对比度和亮度重新设置,在设置过程中细心观察,以调节到最为清晰的图像为止。3.投影机的投影中会有倒像或反像的情况,所谓倒像就是投影出来的图像头在下脚在上,也就是图像上下颠倒的意思。反像就是背投方式。投影机投影倒像或反像故障解决的办法是拿出投影机的摇控器,进入到设置中的显示项,选择正投选项就可以了。
(三)手提电脑输入不正常故障
随着电脑的普及,也为了方便自己,带手提电脑上班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少见,但有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手提电脑输入法不正常。造成这一故障有三个原因:电脑连线不好、投影机没有切换到VGA2端子和手提电脑的设置不对。笔者是这样解决这一故障的:先看电脑线的连接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再看一看投影机是不是已经切换到了VGA2端子,如果投影机还没切换到VGA2端子,那就在中央控制台上的信号选择电脑2,这样就能有效的把投影机切换到VGA2端子了。如果在使用手提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电脑连线没问题,投影机也已切换到VGA2端子,但屏幕上依然投不出手提电脑上桌面的内容,估计是手提电脑的设置不对,要对手提电脑进行设置,要使手提电脑切换到双显示器状态,这样才能顺利的用手提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
古体长诗范文6
但有不少国内专家担心,上证指数自1160点附近涨到2700点以上,A股也不能说便宜了,2007年将会是风险比较高的。但我个人却觉得还好,因为A股的投资者与全世界现在的投资观念是一致的。
综观2006年全球股市,新兴国家的表现――尤其是作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及中国――超过了欧洲、美国及日本等成熟市场。探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概念或主题,它们在2007年仍会定鼎乾坤,主导全球股市的发展。
成长性铸就A股难替代
首先是成长概念。在谈国内A股之前可以先看看印度,它人口众多,且产业分散,这点与俄罗斯、巴西等依赖石油矿产等产业的国家有所不同,但与A股的情况比较相近,值得我们借鉴。印度BSE指数在2006年4月间创下12600点的高点之后,5月崩盘修正至9000点附近,但年底收盘在13786点。全球所有的分析师都知道其股价有点贵(从市盈率及股价净值比来看),但还是吸引了全球的资金留在印度。最大的着眼点在于,印度每年经济成长在7%以上,人口10亿,这一系列指标代表其未来的成长性可观,不太容易找到替代的投资标的。同理,中国的A股市场也是个不容易替代的投资标的。
充沛资金塑造蓝筹想象空间
另外大型蓝筹股(绩优股)的股价不会太低,这与全球的资金十分充沛有关。目前人民币存款高达16万亿元,把存款拿去买工商银行的股票,中长期(1~3年)的报酬应该比存款要好。除国内的资金外,还有国外大量的钱通过私募基金,大批介入大型蓝筹股。这些私募基金在2006年纵横亚洲及全球,利用有钱家族、大型法人及西方的退休基金,早已介入香港的红筹股(后回A股挂牌)及中型银行(如广发、民生)。这些私募基金除了看好国内的成长以外,更看重未来有望将所持股票卖给全球的领导公司,而获取更多回报。例如,如果汇丰银行可买到20%的工商银行而成为最大股东,作为全球领导银行,工行的股价应该有多高?就算多付一些给工行的股东又有什么不行呢?如果工行去并购另一家名列全球前20名的银行,影响又如何呢?股价的想象空间可以吓死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