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1

一、依据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子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2

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并不是随意延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贯穿性原则

任何偏离课堂和教学目标的延伸只会耗费时间。要选准延伸的切人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

2.生活化原则

教学延伸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确保覆盖学生需要的各种阅读技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引发真实的思考,感悟真实的生活体验。

3.认知性原则

脱离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延伸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若每个句子都有需要解释才能搞懂的词,句子结构、语法复杂,延伸内容很少有学生感兴趣,这样的延伸带给学生的可能只有挫败感。

4.实效性原则

教学延伸不应趋于表面,流于形式,而应引领学生走进有效阅读.点燃学生阅读思维和灵性。让学生确实在阅读课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二、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

1.文化的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给学生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如历史、地理、娱乐、运动、饮食、教育、礼仪等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进行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扫除阅读障碍。比如,《英语(新目标)》(以下所提到的教材都为《英语(新目标)》,故下文不再标注)八年级下册Unit3中‘'Doyourememberwhatyouweredoing?”阅读教学的文化延伸可以设计介绍MartinLutherKing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中的信息了解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美国社会,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路历程。八年级下册Unit7中的“Wouldyoumindkeepingyourvoicedown?”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延伸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九年级Unitl3中的“Receivingmoneymakesmeuncomfort-able”阅读教学,可以延伸交流中西方的“送礼”观。九年级Unit6中的“Ionlyeatfoodthattastesgood”阅读教学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饮食文化等等。

2.语言美的延伸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除了获取语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语言之美,把英语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阅读课堂的教学延伸可以设计写的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输出和生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言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分析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如八年级下册Unit9中的“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和赏析的态度浏览文章,体验新加坡美景。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寻找文章中的语言美。

(1)框架美。整篇文章先总体描述,然后进行细节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气候、食物、野生动物园等,最后总结全文。

(2)连接美。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连接词,把全文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如:ontheonehand,ontheotherhand,however,whetheror,andofcourse

(3)表达美。学生从文中找出的优美句子有:It’SawonderfulplacetoMaybeyoufearthatItmightseemstrangeYouwon’thaveanyproblemOnegreatthingaboutis..最后,教学延伸设计题为“HaveyoueverbeentoNingbo?”的书面表达,借鉴阅读材料介绍自己的家乡。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了这些语言美,把这些美的体验过渡到美的创造,当别人阅读时,同样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情景的延伸

对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体验。阅读也是对话和交流,并不断在交流中得到体验的深化。情景的延伸指教师设计相关主题的情景,学生在题材广泛、语言知识丰富的阅读中,利用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感知、理解、巩固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际,激扬阅读效果。九年级Unit1l中的“Couldyoupleaselendmeyourpen?”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在各种情景中运用合适的有礼貌的问答。但光是简单地传授这些礼貌用语,那只能是蜻蜓点水,很难达到恰当运用的效果,只有组织情景表演,让学生用语言来做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进行如下的情景延伸设计:Makeadialogueaccordingtothediferentsitua.tiongPayattentiontothecorrectwaytomaketherequest1)Youwanttostayoutlateandaskyourparentaboutit.21Youaskedafriendtocomeforamealatyourhouse.Youwanttochangethetime.31AforeignfriendwantstogotoZhaobaoMountainandasksyoutheway.情景延伸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语言的情境。情景表演不仅使学生所学文化礼仪知识得以外显。而且贴近生活,是能实际应用于生活的语言操练。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彰显活力。

4.情感的延伸

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PeterSalvoey)和约翰.迈耶(JollIlMayer)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要素,而是情感要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_2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许多阅读材料都有积极的情感主题,情感的延伸让学生能在获取阅读的快乐之后,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八年级下册Unit7中的“Wouldyoumindkeepingyourvoicedown?”阅读教学,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文明从我做起。笔者将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拍成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食堂里插队买菜、浪费粮食,校园里乱扔垃圾、踩踏草坪.走廊边追逐打闹等等。让学生谈谈这些行为,讨论我们该怎样让文明从我做起。把课堂中的礼仪移到学生身边的校园中来,让学生感同身受,促进情感的升华。九年级Unit1中的“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克服困难.顽强自信;九年级Unit7中的“I’dlovetosailacrossthe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九年级Unit8中的“I’11sendyouaphotoofLucky.”和八年级下册Unit4中的“Shesaidhelpingotherschangedherlife.”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与人为善,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九年级Unit3中的“ShouldIbeallowedtomakemyown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资源载体,延伸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融积极的情感教育于其中,也不失为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

5.思维的延伸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思维的延伸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课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设计.根据阅读教学的本身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许多契机,延伸设计许多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力尽情发挥。如九年级Unit9中的“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篮球的发明和发展史。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堂时间多少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下思维延伸设计。(1)Vghoisthebestinventor?要求学生给自己或家人发明一样最需要的东西。结合第九单元的所学内容,学生畅所欲言:“1wanttoinventapenformyself.Itcanwritequickly.Itcanhelpmedohomework.”“1wanttoinventacal"formyfather.Itwon’tpollutetheair.Itwillte11himnottodriveifheistiredorafterdrinking.”等等。这些思维延伸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GreatinventionsforUS.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发明适合中学生的一项运动或者一种娱乐器具。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灵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畅所欲言,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一组学生说要发明一个学生专用电脑(spe—cialcomputerforstudents)用来指导学习.查找资料:还有一组学生说要发明智能机器人(superrobot)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另外有一组学生发明了海绵球(spongebal1)运动,比赛利用羽毛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用身体任何部位击球,使球过网,但不能用手,球落地算输。小组成员阐述时条理清晰。他们运用阅读策略mind—mapping进行思维拓展,从发明物的适合人群、优缺点等添加支架来叙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开发。因为时间关系,只有三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小组活动。但课堂上的热情依然存在于课后的讨论中。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3

文学作品经过了艺术手法加工,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来真实地展现和反映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文学作品去创设历史情境,在情境中活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借用历史人物形象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思想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教学“三国鼎立”(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乱世,教师可以引入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在这首大气磅礴、意境辽阔的词中,感受到周瑜的飒爽英姿和赤壁之战的激烈。之后,教师再对教材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了解战役的具体情况、当时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此战役对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片段,让学生切身感受的历史,并且体会到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样,激活了历史事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历史知识栩栩如生的描述和抒情,而这些文字往往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例如,教学“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时,教师应重点说明从明朝中期以来,在江浙的苏州一带的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在明清小说《警示恒言》中,讲述了一个施复夫妇通过做生意发家致富的故事,正是这种资本家雇佣关系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探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为什么能在江浙的苏州一带兴起,以及研究为什么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没能得到发展壮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明清历史的认识,又培养了创造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村初中 有效性教学 学习兴趣

一、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根据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修改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三、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我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纵观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也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例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就开始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所谓:"为学贵知疑,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敢于创新。在一个问题解决完后,我还会经常问全班同学"你们谁还有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观点特别是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我都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教师更多的实践与思考。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求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5

一、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我们看到的教学局面常常是教师手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在黑板上详细罗列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并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述,学生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匆匆忙忙地记笔记,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了容纳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不到实质性的历史知识,还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感。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对这种教学局面进行改观和完善。如今,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走进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即多媒体技术,它本身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和与人分享功能,将它引进初中历史课堂,可以促进以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历史课程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将全班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阅隋唐时期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课堂上,每组轮流对本组成果进行汇总式阐述。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自行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就使学生详细了解和掌握了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同时也将学习权利归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历史教学课堂。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历史是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世迁的渠道,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教材中的事件与学生之间存在着遥远的时空差距,如果我们只是利用口头语言进行描述,学生还是难以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联想和想象。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实认识到列强在中国犯下的血腥、野蛮的滔天罪行,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有关介绍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然后播放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人类文明的文化结晶在冲天光火中化为了残垣断壁……看着投影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历史场景,学生不断发出了各种惋惜和叹息声,同时也表现出了愤怒和愤恨的神情。这样,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到了侵略者的凶残本质,从而使他们在强烈爱国心的驱使下,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攻破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纷繁复杂、不易说明的历史知识点,单纯的语言描述和传统教具的运用,根本无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而信息技术则能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学习资料,使那些抽象、复杂、静态的历史知识点以具体、简单、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攻破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部分内容时,“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属于教学重点,尤其是尼克松总统将美国战略进攻调整为战略防御,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更是不易。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组动态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了,同时也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形象生动、精彩有趣。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也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广泛搜集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灵动的光彩。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范文6

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改革开放》

本课的内容顾名思义,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在农村的改革:主要是推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对城市的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包括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人教版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1.;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3.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推行是从1978年后开始的;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是从1980年开始的,开放沿海城市是从1984年开始的;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1985年起步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大多数一线老师都能感觉到本课的内容是以时间为线索的,但是这样的教材安排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按照逻辑体系建构知识框架。因此,不少一线教师认为本课的内容安排有些零乱。如果按照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将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原先的时间顺序改为逻辑顺序:第一部分专门讲述对内改革,第二部分专门讲述对外开放。在这样的调整之下,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了。

二、九年级下册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本课涉及世界各国对法西斯国家侵略进行抵抗的方式的转变:从单一作战到联合抵抗以及法西斯集团由胜转败的过程。主要讲述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版教材安排的顺序是这样的:先讲述抵抗法西斯侵略方式转变的两个重要史实: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然后再具体阐述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从逻辑上来讲,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更能让一线历史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理解和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