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咏雪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咏雪诗词范文1
关键词:教材改革;学科渗透;文学诗词;科学情境;科学概念;素质教育
随着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云南省已经全面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如何做到即能切实有效的减轻学生负担又能真正提高教学,这是我们每个小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科学是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物、中学地理等学科的基础。为很好地进行学科间的衔接与渗透,教学中应注意文学诗词、科学故事、媒体报道、广告、文献资料中所隐含着的大量科学知识,以此为素材设置的文理综合题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各地科学期末试卷中,这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本文就文学诗词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最基本的内在规律,而文学又恰恰以描绘自然现象、借景抒情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是古典诗词,它往往无意识的借助物理知识背景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因此如果教师能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诗词,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尤其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作用。
一、利用古诗词创设科学情境,导入科学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因势利导引入概念。例如,讲授分子动理论的概念时,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学生问为什么会有“暗香来”,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可谓水到渠成,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考系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共同运动,以船为参考系,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李白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例,要求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参考系。许多古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进行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表述严密,且部分不太好理解,学生因此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可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逐渐接受和理解概念,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以及《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在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再如讲授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在自然界中的呈现加深理解其规律。
三、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科学概念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理解,靠有机吸收,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深化和升华。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识,就不会对诗中意境有深刻的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的同时也是对光学知识、力的作用、能的转化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白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在这幅面中,我们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
四、利用文学诗词进行素质教育
科学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科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运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渐去渐远,慢慢地在蓝空中消逝,只见那滔滔长江水滚滚而下,汹涌澎湃,向天际奔流,要真正读懂这首诗,必须有一定的综合知识,其中“碧空尽”怎样理解?这可以用视角变小、地球是圆形的知识来解释,“天际流”涉及的知识是:长江流域的地理地貌特征是东低西高,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能的转化。该诗既是一道融力学、光学为一体的综合题,又是一道多学科综合题,学习鉴赏这首诗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水光潋滟晴方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古人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描述的景色给世人以美的享受。这些诗句使学生能准确描述他们熟悉的物理现象,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而且讲诗时间与做题的时间相比,前者少于后者,能做到精讲多思,一般来说,在选择诗词时应将明确描述物理知识作为第一要求,其次再考虑诗词的艺术性。也就是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原则下,尽量使内容生动有趣,努力去追求科学教学的语言美。
参考文献:
[1]小学新课标资源库科学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材
咏雪诗词范文2
其实,我认为学习诗词的目的是:一是为了拓展语言的资源,获得丰富的资源,在古人为我们创造的诗词中汲取典范的、优美的、精炼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通过不断地诵读,获得丰富的语感,从而化古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所谓“熟读成诵”正是造成这种转化手段。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趁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强,多读一点多记一点,语言丰富能“出口成章”。二是汉字汉语言简意丰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作品更是精彩绝伦的。诗词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成美感。正像读李白杜甫的诗,没有直接利益,但他能陶冶情操,澡雪精神,有利于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在平时诗词教学中我始终把审美教育贯穿其中,按下面步骤去做。
一、诗词最重要的是情感以情感人
在学诗词以前我都先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这是学诗词的基础。让学生带着作者的思想去学习。例如:学岳飞的《满江红》我先给学生介绍岳飞想驱逐金人而得不到朝廷的支持被迫害而死的历史,然后在让学生去读,学生都感到愤慨和壮志难酬。有条件时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朗诵家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例如:学《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闭眼去听去想感受对春雨的喜爱和欣喜之情。
二、感受诗词的形象美
流传千百年的诗词塑造了一个个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感受诗词的艺术形象也能获得美感。例如:乐府诗中的《木兰词》感受花木兰的坚毅勇敢、冲破传统束缚的英雄形象。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通过读找出词中人物感情由消极、失望、不满变成积极、向上,从中学习苏轼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诗风。
三、体验诗词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例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院落中没有一个人,台阶上都长出了青草,茂密的树木上只有鸟叫这样一种冷清的图画。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又如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让学生想象秋雨秋风凄凉词人独坐窗前听着雨打梧桐,看着满地落花,在相应的图画下感受词人背井离乡生活困苦的悲凉。所以学生弄清词的意思后,我常让学生联想、想象诗词中描绘的图画感受词的意境。
四、学习诗词的语言特点
诗词语言凝炼,有美感效应。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以清泉、明月、浣女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美妙图画。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高超艺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不仅读起来抑扬顿挫还凝聚了无限的凄凉。所以学诗词时我都让学生找出好词好句,结合诗歌体会为什么这样写,说说自己的体会。
咏雪诗词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境式词语 教学实施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的教学是一个基础环节,在语文阶段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为语言就是由词语构成。而词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思维,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引导学生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掌握词语涵义
小学阶段语文词语学习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词语理解是广泛采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从阅读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词语涵义。
例如,在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与“惊涛拍岸”“骄阳似火”相关的语句,学生找出后再进行阅读、体会,从而加深对这两个词语的认识。同时,“骄阳似火”这个词在文中可以找到两句话来解释,第一是主人公在背书过程中的解释,第二是主人公的爸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解释。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掌握词语涵义,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文章中,词语解释比较容易找到,然而,有时还需要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词语解释。例如,学习《狐假虎威》这篇文章时,课文里并未出现“狐假虎威”的概念解释。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词语理解,学生在抓住文章关键语句之后,对于词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课文分析结束,学生说出了另一个词语“借刀杀人”,并且询问教师是否同“狐假虎威”意思相近,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通过上下文进行词语理解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二、创设语境理解词语的氛围
情感通常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进行词语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思想感情,这样,即使不去解释词语涵义,学生也会对词语涵义有独到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这篇文章时,需要掌握其中有一个词语“雄伟壮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运用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对词语形成正确认知。同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出课文中的“两百多艘”应当采用重读方式,从而体现出数量之多。还有“这些大船又叫宝船”,在这句话中“大”字表现出了一种气势,而“宝”字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在“雄伟壮观”词语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发现了阅读技巧,例如,将“一百四十八米”“六十米”“一千多人”等短语朗读得铿锵有力,这表明了创设课堂情境给学生在词语理解方面带来了一定帮助。最后,教师再将课文阅读技巧与“雄伟壮观”的概念涵义相结合,这就使得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新词
当前,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对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新词也成为了教师的新课题。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表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之情。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是杨利伟叔叔的粉丝”,在作文评阅过程中,教师让该同学将“粉丝”一词改为了“崇拜者”,并且告诉了学生为何不用“粉丝”这个词,因为用“粉丝”去形容英雄会显得不够严肃、庄重。从另一方面来看,“粉丝”是否能够纳入到词典还无法预知。教师在向学生分析讲解之后,学生也能够理解。
四、建立一种对话语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在语境式词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所需讲解的词语,建立一种对话语境,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先解释“不屈不挠”这个词语的涵义,学生大部分认为这个词语意思是在面对困难时某个人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在课文当中,是谁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回答是主人公“海伦”,教师继续进行引导,从课文什么地方能够看出主人公的“不屈不挠”。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又如,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这篇文章时,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气势汹汹”这个词的涵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讲台表演,教师扮演“小稻草”,学生扮演“杂草”,依据文章内容,通过语言表达、神态等表现出一种“气势汹汹”的感觉,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词语的内涵。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准确掌握词语涵义,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语境式词语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理解词语涵义,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敏.认知语言学理论视阈下的小学词语教学[D].山东师范大
学,2013.
咏雪诗词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
对于春天,古往今来,太多的诗人用太多美丽的诗句对她进行了讴歌和赞美。是的,在这样的季节,无论用怎样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她、描绘她都不过分。春天一直是文人的宠儿,是他们笔下的骄子。古往今来歌春咏春的诗句便如雨后新芽,不胜枚举。虽然诗人的心情不一,让落在纸上的诗句或热情、或伤怀、或慨叹、或喜悦,但每一首诗句的字里行间都融汇着挥不去的春色春情。
明媚的春光里最适宜读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里有70篇古诗词,其中描写春天的诗词有13篇,从中足以看出从古诗词中感受春天是多么重要。教材的编写者也是用心良苦,一般都会把这些描写春天的诗词编排在春暖花开的第二学期,以便W生能入情入景地感受春天。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遇到古诗词时,采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口诵心想,咀嚼感悟,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更需要诵读。我国自古就有诵读诗词的传统,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诵读古诗词会创造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诗词诵读中不知不觉感受春天的美,感悟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诵读方法来促进学生实现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对春天的感悟。
一、大声朗读法
大声读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因为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从而可以将这种美还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时,让学生大声读,在大声朗读中熟悉诗歌,因为大声朗读,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让学生更快地熟悉诗歌。在熟悉诗歌后,让学生大声朗读时,在大声朗读中体会诗人杜甫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的生活后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只有大声朗读,才能体现诗人的“喜”,只有大声朗读,才能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喜”。
二、诵读想象感悟法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形象在大脑的屏幕上描绘成一幅画,然后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意义。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涌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是有着大胆的甚至梦幻的想象力。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呈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例如,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何美?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甚至是闭上眼睛想象,才能感受到春天“红胜火”和“绿如蓝”是如何的美。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进一步张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意的深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想象中描绘它、欣赏它,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真正感觉到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
三、感情朗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思想,感受春天的美。为了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意境,通过感情朗读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把握诗的节奏、重音和语速,并通过边读边体会,边体会边读,揣摩古诗词中的情感、形象,以实现诵读中感悟春天春暖花开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让学生用一种节奏读感受诗人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然后再换一种节奏读,再从中感受,让学生仿佛听到不同节奏的“莺啼”,或者快,或者慢,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在重音的运用方面也可以变换。例如“多少楼台烟雨中”,先是把“多少”作为重音进行朗读,感受楼台的多;再把“烟雨”作为重音进行朗读,感受春天烟雨朦胧的迷离。
四、吟诵法
咏雪诗词范文5
在教育学中所谓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教学内容应引人入胜。此外,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也要善于思考,积极参与,使其能力不断提高。互动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授课内容充分的融入到互动式教学中,使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词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外国学家Palmer(1964)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看法:“在阅读理解和最基本的语言交际中,掌握了最低量的结构,同时也拥有大量的词汇的人,比掌握了几乎所有全部结构但只有少量词汇的人更为有利。”可见词汇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词汇学习方法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收效欠佳。因此,词汇教学可以在互动式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学习并掌握大量的词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词汇学习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在词汇方面还是没有提高。
二、学生在学习单词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困惑:
(一)词汇学习困难
1、生词太多
中学的英语教材中一般在课文和听力课有20到30左右个新单词。对于学生而言,记忆并且练习使用这些新单词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每篇课文或听力材料中,仍然存在不少单词表以外的生词。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
2、背过的生词容易遗忘
许多学生反映,背单词的时候很用功,但没过几天,就都不记得了,这让他们十分苦恼,长此下去,就失去了学习词汇的信心和耐心。
3、死记硬背的单词不能理解其含义
学生的苦恼在于即使学生能够把单词表中的单词倒背如流,但是一遇到课文,学生也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方法单一
通过学生背单词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反复抄写单词和做练习的策略占了很大比重。学生往往愿意通过一些比如“单词速记法”之类的书籍来增加词汇量,但这种方式记住的单词无法建立词与词,词与句,词与篇章之间的联系,词汇量得不到持续扩大,必然阻碍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词汇教学僵化
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词汇能力的高低被简单地理解为词汇量的多少。于是,词汇教学基本局限于教师讲解生词表或课文里的词汇,采用的方法多为英汉对译,构词分析或提供词典例句。学习方法过于单一,词汇教学过于僵化。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多种途径来刺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运用互动模式下的词汇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再者,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的不同,那么教师要选择的生活情境就要有所区别。其次,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交际活动。在复习课上,可针对刚学过的新词,创设情境,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将互动教学融入英语词汇教学,把机械讲解、操练词汇变成了灵活应用的过程,符合学习过程中必须的循环记忆理论。最后,互动的主体搭配要合理,在人员的搭配上,一般是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2人、4人或6人等,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就要重组,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搭配组合,这样,让每位学生在互动活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运用英语。
三、互动式教学中词汇教学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关系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激励者、促进者。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必须的帮助。而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它是互动的前提。
(二)互动内容和教材的关系
教师在讲课前会提前设置好互动内容,但学生不一定会跟着教师的想法走,甚至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加以点拨,帮助他们慢慢地回到教材的内容中来。
(三)互动与评价的关系
教师要在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应该以表扬和激励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信心。但是在激励的同时要适当的委婉指出一些失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咏雪诗词范文6
一、有的放矢地备课
1.“备教材”
《磁铁的磁性》既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也是第四单元的基础课。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因此,教师应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深入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磁铁的磁性》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我知道的磁铁”,二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三是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这三部分可分别理解为“激情导趣”“初建概念”和“内涵外延”。
2.“备学生”
在教学《磁铁的磁性》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磁铁,体验过磁铁的磁性。但这种概念往往是片面的、模糊的。同时,学生头脑中会存在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概念,其表现是对新概念的排斥,甚至扭曲对新概念的理解[2]。
3.“备教法”
“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会事半功倍。针对小学科学课中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应用“POE教学策略”能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POE”是Prediction Observation Explanation(预测――观察――解释)的缩写,“POE教学策略”即通过三个连续的步骤促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1)预测
让学生在概念学习的情境中或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或事件中的某些现象或规律作出预测,并尝试阐述预测的理由。
(2)观察
让学生观察实验或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3)解释
让学生对预测结果和观察结果之间的矛盾作出解释,并总结规律。另外,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二、“POE教学策略”的应用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即按照既定目的合理安排课堂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其顺序合理,衔接紧密,时间分配得当[3]。
在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这一重要环节时,我应用了“POE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提出问题,二是提出猜想,三是制订研究计划,四是小组实验表达与交流,五是形成结论。其中,“猜想”和“制订研究计划”这两个阶段是整个探究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因此这两个阶段占用较多时间。
2.“POE教学策略”贯穿始终
采用“POE教学策略”,即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1)情境引入――认识“我知道的磁铁”
创设情境:教师一手拿一条纸鱼放在在蓝色的纸板上,另一手在纸板背面来回移动,纸鱼也跟着来回运动。这一现象马上引来学生的预测:因为纸鱼里面有铁质物体或磁铁,所以磁铁吸引纸鱼,纸鱼就运动。
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手上拿着磁铁就能让纸鱼运动呢?纸鱼里面真的有铁质物体或磁铁吗?教师的问题需要学生动手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掌握实验证据。
通过实验,学生找到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性――都是铁质物体,从而对引入的情境作出有效解释,并得出结论――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质物体和磁铁。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及其实际的应用。
(2)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相同
创设情境:通过投影,请学生观看教师欲把一颗小铁珠放在一个条形磁铁的中间。教师一放手,小铁珠滚向了条形磁铁的一端。
教师提问:在条形磁铁上,什么位置的磁性最强?
于是,学生自主创新,开展小组合作实验,锻炼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我巡视并指导学生,要求学生收集实验过程所产生的数据,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概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3.各种评价贯穿始终
在应用“POE教学策略”的同时,还应强调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在“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又如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采取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肯定,可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展示个性,施展才能和欣赏别人。
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四方面:一是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三是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获得的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POE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