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黄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黄河范文1
1. 九曲黄河十八湾
2.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3.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5. 天下黄河富宁夏
6.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7. 黄河清,圣人出
8.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9.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0.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11. 鲤鱼跳龙门
12.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13.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14.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15.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6.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7.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18. 九曲黄河十八湾
19. 说尽黄河只为水
20.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2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22.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
23.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关于黄河范文2
黄河,母亲河(一)
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江,动脉是黄河。”应该说,只要你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出现在亚洲的一条大河,以它那伟大而又坚强的力量,养育了几千年以来一代代华夏儿女。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缘故时期开始在历史进步过程中,华夏儿女在你那气势磅礴之水冲积成的平原上,发展我们民族的原始文明,使黄河很快成为中国文化的经济、政治中心。那边远的历史记忆,已载入史册。留下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的写为神话传说。黄河!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
俗话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大海复不回。”是啊!你那一泻千里的江水,浩浩荡荡,你那支流,犹如伸向南北两岸的铁的臂膀,支持着大地。
不要浪费这条万古流长的大河啊!几年来由于我们破坏了黄河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来自黄河这为母亲的腾鞭,断流,旱灾,水灾,水质污染等。我们作为这一代的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请投入到拯救黄河中来,从自己坐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保护母亲河的倡议书(二)
同学们: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她曾经那么美丽:波飞浪滚,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瓜果飘香,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诗人李白曾经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无节制的开垦,树木一棵棵地倒下,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的遭受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稀疏,植物越来越稀少,昔日的天际之水变成了苍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黄沙土,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因此,我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行动,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关爱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的行动中来。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营建红领巾树林。每名少先队员每年参加一次植树活动,为改善黄河流域的土壤植被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节约用水。杜绝那些不良的用水习惯,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水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三,禁止排放污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同学们不仅要自己做到爱护水资源,还要主动监督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海纳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黄河之水就不再断流,中华民族的栖息地将永远铺满绿色。愿黄河母亲青春永驻!
保护母亲河(三)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母亲河吗?她用庞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他用庞大的身躯,养育着中华民族。母亲河他那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使多少人写下不朽的篇章,发出由衷的歌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高歌犹如在我们耳边回响,可是我们的母亲黄河已经是遍体鳞伤——人们无节制的乱砍乱伐,放牧,挖沙,让他们去蚀掉大地的身体,让我们的地球妈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天天病怏怏的。结果草木变得越来越稀疏,很多泥沙被冲进了我们的母亲黄河的身体里,使黄河变了颜色。人们又往河里乱扔垃圾,就连工厂也不放过我们的黄河母亲——他们让废料大股大股地往河里流。我们现在的行为就好比在伤害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站在高山之巅低吟悲歌,似乎已经预料到千年之后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母亲河早已满目疮痍。
关于黄河范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黄河风遐想》。
每当我翻开《黄河大合唱》的第一页时,一个高昂的声音总在我耳边响起:“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多么富有魅力的诗句啊!于是,我向往,我渴求,盼望着有一天能够领略黄河的风采。
那一天,我终于站在了黄河岸边,骄傲地宜布:“我到过黄河!我滚过黄河的沙,喝过黄河的水!”
我站在秦晋之交的龙门大桥上,……查看与下载全文
关于黄河范文4
【关键词】黄河;防汛;防汛责任的落实
黄河防汛涉及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我们要从全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出发,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尽最大努力,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防汛准备工作,决不能有丝毫的麻僻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强化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切实把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来,一旦黄河出现较大洪水,才能在两岸筑起铜墙铁壁,使黄河顺利流入东海。
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河段,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黄河下游河道,又是黄河宣泄洪水的重要通道和区域。黄河安危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和河道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充实人员,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强化技术培训 要切实加强防汛抢险技术的培训,应常年坚持把岗位培训、技术比武作为职工技术培训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培训班,举办各种抢险堵漏技术比赛,要通过防汛抢险演习,提高专业队伍的抢险堵漏实战能力,积累经验。通过河道工程整治施工,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的实战能力。发扬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就是“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黄河系统的一面光辉旗帜,它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黄河人为了黄河安澜奋斗不息,夺取了黄河防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要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引导黄河专业防汛抢险队伍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顽强努力的拼搏精神;积极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本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夺取防汛抢险斗争的胜利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防汛抢险队伍都应做好自身保障工作,黄河防汛抢险工作有其任务的应急性,时间的随机性和区域的不确定性,给后勤保障工作都造成多重困难,各种防汛抢险队伍都要树立自身保障为主的思想。在物资器材储备上力争做到品种全、数量足,并且要研制配备必要的野外保障物资工具、生活物资和方便食品,以及通信设备,照明设备和电源设备,在自我保障的同时,建立起联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能力,做好与洪水长时间做斗争的准备,保证顺利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在日常学习中,要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学习《防洪法》,充分认识黄河洪水的突然性和灾害性,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抢”和“常备不懈”的思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这是对防汛抢险队伍的内在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标准,才能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汛抢险斗争中去,才能有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要努力学习科学的防汛抢险技术知识,这是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素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只有掌握好防汛抢险技术知识,才能应对各类洪水和各种抢险的复杂局面;要善于研究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妥善处理问题;要具备顽强拼搏,敢于向洪水做斗争的精神,抗洪抢险如战场,只有具备顽强拼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夺得防汛抢险的全面胜利。
一定要加强各项防汛责任的落实,做到工作措施到位,严明防汛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技术培养、不断提高各类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抢险技术水平,具备应付各类洪水特别是防大洪抢大险的要求。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提高认识,认真落实防汛方针,充分准备,就会防患于未然,夺取黄河防汛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关于黄河范文5
[关键词]:河道整治 根石走失 分析与措施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其整治建筑物主要有坝、垛、护岸三种形式。修建这些建筑物的目的主要是控制主溜、稳定河势,确保工程安全。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坝垛主要有坝体(土胎)、护坡、护根三部分组成。由于黄河下游河床沙粒组成较细,抗御水流的冲刷能力很弱,因此坝前会形成很深的冲刷坑。为了保护坝的安全,必须采取措施,及时用块石、柳石(淤)枕、铅丝笼等抛护。就坝的横断面而言,护根是坝的防护重点,也是用料最多的部位。由于护根的主要料物是石料,因此习惯上称为“根石”。
河道整治工程经过多年的日常管理及达标整修,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管理养护水平日益提高,工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洪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根石走失从上表可以看出,河道整治工程因根石走失而抢险用石占全年抢险用石总量比例相当大。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根石走失一直是河道整治工程设计、防汛抢险及日常管理养护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历来受到水利专家和基层广大管护人员的重视。
1.根石走失原因分析
根据有关试验及原形观测可知,根石走失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折冲水流的作用下沿坝面向冲刷坑底滚动,这部分块石一般块体较大,使丁坝根基加深加厚,下部坡度变缓;二是沿回流冲刷深槽分布,且在走失量和体积上沿程递减。上述两种形式均有利于坝体的稳定,因此称为根石的有效位移;三是在水流冲击下沿丁坝挑流方向顺流而下,远离坝体和冲刷坑,已失去原有的护根防冲作用,故称为根石的无效位移。
1.1水流条件的影响
黄河下游丁坝大多是非淹没的下挑式丁坝。当水流遇坝受阻后,一般便一分为三:一股由于坝的挑流作用沿坝前下泄(顺坝溜);一股由于坝的挡水作用沿坝体逆流而上(回溜);另一股则垂直坝体下切(搜根溜)。其中后二者相遇便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牵引力的螺旋流,导致横向输沙的不平衡。当螺旋流与河床土质不能维持均衡时,河床即遭受破坏而变形,形成不规则的冲刷坑。当冲刷坑的深度超过工程根石的埋置深度时,根石即下蛰,亦即根石走失。
湾道内,由于水流横向环流的作用,将泥沙推向凸岸,则出现“湾退则滩进,撇湾则失滩”的现象。一旦主溜入湾,则河面缩窄,流速加大而河床下切,形成所谓“河脖”。如湾道下嘴有胶泥潜滩,则极易形成“入袖”河势,(俗称“秤勾河”)。这种河势使湾道内工程吃溜较重,对坝基冲刷力较强,极易发生根石走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水流条件的影响是引起根石走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1.2根石埋置深度的影响
根据《黄河下游1996至2000年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结果知,当乱石坝结构的坝高为20m,坦顶宽1 m,坦高5 m,坦石内外坡均为1:1.0,根石台宽2 m,根石深15 m,根石外坡1:1.3,内坡1:0.7时,坝体整体滑动系数为1.02,护坡安全系数为1.15。由此可以认为,当根石外坡达到1:1.3时,根石是基本稳定的。模型试验及原型观测均表明:坝体的稳定主要取决于根石与其上部的土石压力是否相适应。当根石上部土石压力一定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根石的厚度、坡度、深度,其中以深度和坡度对坝体的稳定影响最大。而根石的坡度受制于其深度,也就是说根石达到一定深度后,根石坡度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坝体出险几率才会相应减少。由上述计算成果知,1:1.3 稳定坡度是根据设计根石深度15 m计算得出,而由历年来原阳控导工程根石探测资料知,根石深度大于15 m的断面占探测总断面数的比例很小。总之,根石埋置深度较浅是引起根石走失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2.防护措施
2.1加强工程管理,做到“五知五会”
工程管理要严格执行班坝人坝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具体、责任到人、奖惩结合。其具体任务为:观察河势、巡查险情、检坦固根、整修沿子石、、维护查河桩、根石探测断面桩等。工程管理班在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时,应将上述任务列为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个人一定的工作时间,以保证其所承担的任务能顺利完成,使工程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以提高其抗洪能力。
关于黄河范文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上来,推动“两沿”地区经济发展,走上“统一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科学发展、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轨道
确立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区情的实际出发,提出并确定的发展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顺应呼包鄂等优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培育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内蒙古整体经济结构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
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各地区特别是重点园区(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还普遍停留在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发展理念和模式上。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整体观念,自治区确定的“两沿”地区发展方针、政策措施和规划,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表现在工作上,缺乏“积极配合、主动融入、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在座谈或听取汇报中,各地区更多地是反映自身如何发展,而将本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如何置于“两沿”地区战略,放在“西部经济区”发挥重要作用;将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置于“两沿”地区产业集群中发挥产业链的节点作用,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深入研究。各地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相互隔绝,缺乏充分的产业关联与协作。相邻工业园区(开发区)之间的嵌入和互动,无论园区(开发区)之间,还是在三盟市层面上,都显不完备。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两沿”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这一发展思路的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本地区经济发展融入“两沿”地区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区”整体发展上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推动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共进、互利共赢。
二、把统一规划与分散管理,发挥区域优势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大做强能源、煤化工优势产业的同时,从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等入手,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整体推进“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为“西部经济区”形成,提供强劲支撑
一项规划的编制和确定,旨在解决一定时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若干政策》的制定,旨在打造“西部经济区”发展新格局,解决“两沿”区域内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程度低、产业衔接不紧密,区位优势不互补等非均衡发展问题。三盟市受资源配置、行政区划、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园区、集中区和项目建设与自治区统一规划、集约发展的理念、布局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园区建设规划滞后,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及项目布局缺乏统一性。园区(开发区)引进的建设项目有些不符合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开发区)之间,新建和续建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项目雷同、布局分散等突出问题。乌海及周边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相同产业在不同园区中都有布局,环境污染较重。利益分配机制短期内难以建立,行政区划和经济一体化不协调的矛盾,已成为规划实施的羁绊。乌斯太开发区的一部分职工在乌达区居住,一个公交线路的设计和开通,就存在不一致的意见,难以协调。乌达区的城市功能与乌斯太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互动,难以形成优势互补。东胜轻纺园区内,拟规划建设纺织、制药、食品、白酒等产业,不符合产业功能区划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达旗工业园区和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都在布局建设同档次的汽车生产、装配项目。但笔者认为,在鄂尔多斯等地建这类汽车项目,不具有比较优势。
三盟市重点工业园区多数在规划扩区,自治区规划确定的跨盟市集中区扩区建设,三盟市间缺乏统筹。争市场、争资源、争生产要素的矛盾,已成共性。国家限制发展的煤化工项目,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乌海三个工业园区中,已开工建设的捣固焦生产项目,预计二年内,将建成并形成23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乌海每年焦煤生产量仅是2100万吨左右;按13∶1计算,因焦炭生产,就导致近千万吨的焦煤缺口。其它煤化工产品,如PVC生产项目,也存在产能过剩。去年全国PVC需求1500多万吨,生产与需求已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不完全统计,三盟市的PVC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如果加上其它地区的生产能力,届时,我区PVC生产将面临更加繁重的结构调整任务。电力滞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煤化工项目,立项时配套了自备电厂,估计装机容量超过数百万千瓦。我区目前电力装机总量为5400万千瓦,有近2000万千瓦电量滞销。多晶硅产能也面临潜在过剩的风险。据中国领先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欧洲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削减光伏行业的补贴。考虑到欧洲对全球光伏产品销售的巨大影响,推测全球光伏市场将在今明两年急剧下降。目前全球多晶硅需求6-5万吨。据发改委提供的情况,我区已核准的多晶硅产能就达4-5万吨。因此,三盟市,甚至“两沿”地区,在落实自治区规划时,特别是在编制详规和城市体系建设规划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严把项目准入关。如,明确自备电厂的建设要以热定电,纯发电项目应停止建设;对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发展,要准确定位,并制定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今后发改委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或不是延伸存量产业的上游项目,应停止核准。重点园区的协调机构,要引导园区和项目分工协作、错位发展,逐步杜绝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消除区域内体制机制,加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的《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对各地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功能划分、项目建设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指导“两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两沿”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辖区经济一体化要求,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细化和落实好自治区制定的各项政策。在重点园区(开发区)相对集中的呼包鄂、乌海周边,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近期,应成立以自治区综合部门为牵头单位,相关盟市有关领导、旗县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协调议事机构(必要时牵头人适当高配),研究推进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的重大政策制定,具体项目衔接落实等,至关全局和区域发展问题,力争在决策层面上,达到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无序的目标。
从三盟市情况看,各地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而且在园区集中的呼包鄂和乌海、阿盟,也相继成立了跨地区的协调议事机构。但工作程序、办事制度、相关运行规则等,缺乏必要的硬约束。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的推进上,无论发展理念还是工作措施,都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园区之间功能分区作用不明显,主次分工不明确,“融入”只是讲在口头上。乌达区与乌斯太开发区的协调机构反复多次,哪个区发挥什么功能和作用,至今没能协调统一。合作共建机制尚未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一些重大问题,难以统筹协调。
此外,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三盟市重点园区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基本做到按 功能分区,按产业联动布局,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协作紧密。但有些重点园区(开发区),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起点不高、定位不科学,缺少前瞻性。一个园区内,即规划食品生产,又有其它工业产品。多数项目的施工现场,存在脏、乱、差和不够严格的现场管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等是主要原因。加之重点园区多为封闭运行,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当务之急,是理顺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对自治区确定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重点园区管理机构,要统一核定机构和编制,适当增加人员。建立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成立合作共建园区管理办公室,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编制重点园区(开发区)规划,划定重点园区(开发区)四至范围,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扩区升级,奠定基础。
四、下大力气从自治区的层面上,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解决资源配置、政策准入等影响生产建设的具体问题
(一)煤炭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盟市中的多数项目,特别是投资较大的生产项目,各级政府都以不同形式承诺配置煤炭资源。这是大项目落地的直接动因。我们初步测算,一个投资在20亿元的项目,即使项目建成后产品没有销路,甚至企业倒闭,仅配置的煤炭资源价值,就能抵顶项目建设投入。如果项目建成后搁置,光靠销售煤炭,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各地建设项目雷同的根本原因。资源配置政策落实不到位,跨地区配置资源难以兑现,加之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探采政策严控,是许多承诺配置资源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建成不投产的主要原因。鄂尔多斯市有30多个符合条件的项目未配置资源,由此直接导致新项目开工不足。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工业园区投资亿元以上新项目,开工率分别为37.1%、53.8%和14.3%。有些2009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目前仅完成办公设施;有的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但没有施工。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对煤炭资源配置应专题研究。可以借鉴办理“转龙湾”煤田手续那样,争得国家对整装煤田的开发支持,设置整装煤田矿权,然后划整为零配置已落地的项目。同时,清理和摸清分散在部分地区国资公司的煤炭资源情况,对已配置资源,但建设进度缓慢,或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应收回矿权。尽快制定出台煤炭资源配置实施细则,对已承诺配置资源且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项目,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建立配置煤炭资源项目投资评估监督机制,确保投资到位。对跨盟市配置煤炭资源的,由盟市汇总,自治区政府一次性核定总量,盟市再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配置煤炭资源,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土地资源问题
我区是土地实行占补平衡,补大于占的地区。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园区扩张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乌海某重点园区一个陕动汽车项目,占地面积达到1200亩,一些新项目落地,却面临“地荒”。今后凡是新建园区或现有重点园区(开发区)扩区,都要尽可能向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阔展。我区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只要工作做细,对荒地、沙地、戈壁未利用土地实行差别管理政策,国家能够支持我区增加建设用地和年度用地计划规模。自治区在编制或修订“两沿”地区体系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时,要统筹配置土地资源,重点向工业用地倾斜,优先满足自治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内项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定项目投资强度标准,对两年以上未利用的预留用地,应收回重新分配;对已关停项目尽快拆除,通过调整存量土地,实现集约用地。杜绝项目“跑马圈地”再次发生。
(三)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制约项目建设,是我们所到之处,普遍反应的问题。我区西部水资源总体短缺与局部分配过剩的矛盾,是历史形成的。随着西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矛盾日显突出。据业内人士测算,今后几年,因工业用水不足,将使我区西部GDP减少千亿元。仅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在2020年前,工业用水缺口就达1万多亿立方米。按万元GDP耗水100立方米计算,乌斯太开发区将减少100亿元GDP。而相邻的巴彦淖尔市水资源储量相对充足,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62%的水量,集中在巴彦淖尔市。该市GDP总量在全区仅占7.2%。制定和实施西部分水政策,均衡“两沿”地区生产用水,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据反映,上届自治区政府确定的鄂、巴两市水权置换,至今没有落实。对此,自治区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水资源统筹问题,推进区域内水权转换。同时,积极探索跨省区水权转换,协调水利部黄委会,重新编制我区水资源配置利用规划,统筹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保障工业用水需求。
(四)环境容量问题
“十一五”以来,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责任制。一些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都面临新建项目环境容量不够的问题。对于像阿盟因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所核定的控制基数较小造成的容量不够,应积极向国家提出增加容量;对那些因污染严重超标,造成的容量不够,要严格执行强制减排措施,对于限期不达标的要收回资源,停业整改。把腾出的环境容量,用于那些高附加值、低排放、绿色产业发展上。
(五)政策准入问题
三盟市反映,因环境评价审批、煤炭出辖区加价等因素,已经成为建设项目落地慢,不能按期投产的政策壁垒。一些煤化工项目,因没有及时编报环评,又赶上国家限止产能过剩,环评审批难以通过,影响项目建设和投产。目前,多数新建园区都在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已有重点园区也在进行规划修编,但多数重点园区(开发区),都没有编制本区域的环境影响报告,环评审批面临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在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较低。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园区续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分别为54%、78%和80%。新开工项目环评审批任务巨大,其中,鄂尔多斯市2011年亿元以上未获得环评审批的项目2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70%以上,涉及投资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