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向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好生活的向导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1

    关键词:意义性;道德生活;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白旭娇,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97)。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研究中形成的普遍共识。鲁洁教授曾提出生活和道德具有同一性,因此,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引导人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的事物,创造道德生活,过有道德的好生活。“生活世界是一个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1]道德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并非人类生活的全部,但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生存活动所特有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是一种发现、创造并实现意义的生命活动。道德教育的旨趣在于对生活意义的探寻,道德生活自身的意义性决定了我们要进行有意义的道德教育。

    一、道德生活的意义性

    (一)道德生活的主体是人

    人的交互来往和生存实践活动构成了道德生活的世界,人是道德生活世界的主体。

    首先,道德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所特有的形式,与其他动物的生存活动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生物,具有生命的躯体和生物的属性。但是人又区别于动物:人能够有意识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超越生命的被动性。在动物的世界里严格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动物的生存活动不可能超越自然的生命活动而赋予它以外的意义,而人则不是简单地按照自然所规定的那样活着, 一个真实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表现为独立自主、能动自觉、创造性超越,他的活动受到自由意志的支配,即按照他所理解的生活意义活着,因此,人的道德生活是一个不断发现意义、生成意义、实现意义的过程。

    道德生活建立的是充满人性的意义世界。这里所指的“人性”既包括与“物性”相对的生物意义上的人性,又包括与“兽性”相对的本质意义上的人性。从存在的意义上讲,人作为一种物质实在与“物性”“兽性”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固然要追求生存以实现其肉体组织的存在,但同样要追求精神实现以实现其能动的存在。因此,意义世界只能是人的世界。人们在道德生活这个意义世界里遇到的不是那些抽象概念的逻辑推演,不是空泛的言论和思想,不是居于人生活之上和之外的冷冰冰的道德训诫和理念,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无情无义的毒蛇猛兽……在这里相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遭遇,是一系列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故事,是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世界,他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沐浴着人间的温情。

    (二)道德生活的追求是实现超越

    人是具有生物性与精神性双重性质的存在,因此人的生活既有休养生息的物质性追求,又有对于生命质量或意义的精神性追求。人为活着而生活,同时人更为有质量或更有价值的生存而活着。道德是人们所选定的特定的生活价值,为的是要用它作为参照点来确定生活的方向和道路,使人能够生活得“更像一个人”。道德只在于通过它所赋予的意义对人的某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凡经标定为道德的,则是为人们所肯定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反之,则是被否定的。道德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导,人们开始向往过有道德的生活。也正是在这种肯定、否定的扬弃过程中,人不断地要求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总是在找寻努力的方向,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和实施计划,在他已经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规范引导下追寻一种新的意义世界,从而实现人对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创新超越。道德生活的意义也就内蕴于我们生活的实践之中,并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朝向新的目标奋进。

    二、道德教育有意义的必要性

    在当下生活世界的视域中, 不存在那种在人之外的、与人不发生任何意义联结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作为意义的联结物而存在的。“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 没有道德生活无法进行”,[2]又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事实与意义相联结的世界,意义也无法离开其滋生的生活沃土,因此,道德生活始终与意义相伴而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过有道德的生活,剥离了生活意义的道德教育犹如剥离了树皮的大树,失去了输送养料的动力,无法繁育新的枝叶,面临的即是枯萎和死亡。如果道德教育失去意义,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伴随着道德教育意义世界的隐退,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和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将会面临怎样始料未及的后果?笔者坚信,只有道德教育有意义,才能够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道德教育有意义的个体价值

    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具有促进个体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它以尊重道德学习个体的主体性为前提,将必要的规范价值、道德原则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结,在两者不断碰撞磨合的过程中使个体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唤起新的生活感受,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内涵。也就是说,只有道德教育有意义,才能够不断地丰富个体的生活经验,获取新的生活认知,从而拓展其生活的意义场域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个体人格品质提升的内在发展。

    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具有个体享用性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个体享用性表现为:道德教育不仅使人感受到掌握、遵循某种道德规范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约束限制,甚至是牺牲奉献,更重要的应当使他们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愉快、幸福、满足和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的内心体验,并认识到这是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在充满意义的道德教育中,一方面生活对于个体是有意义的,这种体验和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于和亲人、朋友、老师或是陌生人等的交往,来自于对生活中幸福瞬间的回忆、感悟,从而使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体验到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体验人格尊严和人生的幸福、崇高与优越,产生对道德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引导个体体验到自己在生活中是有价值的,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个体享受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能为他人带去快乐和幸福,付出努力后的收获和被他人认可的评价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自尊,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将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建构有意义的道德生活。

    有意义的道德教育能够为自我教育提供丰富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方面都在迅猛发展,身心发展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教育者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才具有教育性的功能——对个体的价值追求的引导,正确、高尚的价值追求能够促进个体自我教育的养成。

    (二)道德教育有意义的社会价值

    道德教育是否有意义决定了德育能否对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客观作用。其一,有意义的道德教育对政治的贡献在于为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民主化、完善与改革服务,应培养既具有对现存政治体制理解、协同的能力,也具备理性思考与批判能力的道德主体。其二,有意义的道德教育传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乃至生活方式,间接地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三,有意义的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实现文化的选择吸收、传递整理和创新融合。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道德教育有意义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影响、塑造具备优秀品德或高尚道德人格的道德主体去影响社会。因此,道德教育有意义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三、有意义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决不仅是一个知识教育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生活的过程就是德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培植有德性意义的生活世界。

    (一)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

    生活的意义存在于生活之中,来自于我们对生活本身的体悟。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生活领域中都包含了道德的意蕴,他与生活的其他要素杂糅交织,因此,有意义的道德教育不能通过生活之外或脱离现实生活的某种道德赋予或理论说教来实现,道德教育的进行应该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引导儿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的事物,从而创造道德生活,过有道德的好生活。

    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例,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依赖于教材,几乎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样把书本上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定理规范和道德准则灌输到学生头脑里去,于是,学生毫无热情和被动麻木地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无法真正做到认识和了解自己。我们要清醒的认识,道德教育不是教人学会一些谋生的工具性知识和本领,而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使人懂得什么是值得去追求的,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道德外在的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在的表现为一种品格、信仰、精神,因此,只有经过自己的追求、获得、体验,道德真理才会变成个人内心的信念,从而帮助他生成有意义的生活,最终形成内在于人的、有道德意义的世界。基于以上观点,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让教学内容有意义;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贴近生活,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有意义;道德教育的旨趣应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道德教育有意义。

    (二)为了生活的道德教育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2

徐霞客精神如今何在?现代社会让我们从小到大为了“成功”永远在复制别人,以为只有一条道路才能走出自己的价值,对于物质的不断追求促成了人们单一的生活轨迹。继续还是逃避?都不是,而是释放与改变,释放你心中对于探索的信念,改变你当下可以改变的单线,做一个新探索客。

“新探索客”的精神就是有着探寻未知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不是面对未知的恐惧。“新”来源于动力,来源于向往,用“亲近自然感受户外”的“苦逼工作”作为实践的基石。 “新探索客”,一定是具备面对未知的勇气,体验新奇的胆量,崇尚户外的精神,感知生活的细腻,最重要的,一颗永不停止探索的心。

正如很多人都羡慕的耐力跑运动员运艳桥,作为公众心目中的“探索客”,他的生活一直充满着挑战和乐趣。运艳桥高中时喜欢上了马拉松,进入大学后就转移到耐力跑这一项目上,因为他说跑步能给他带来快乐。他辞去了安稳的国企工作,他成立了户外探险跑友会,他致力于从事跑步推广活动。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探索客”,“超越自己,从比赛中进步,影响更多的人”,一直是他的人生不变的信条。

《山野 中国户外》: 能否给你现在从事的户外工作下一个定义?

运艳桥:我的工作是每天做比赛看路、定线、布置比赛场地、检查每个补给点……经常可能连续几天不能睡觉,不能洗澡。就拿去年的黄崖关越野赛来说,我从比赛前一天开始忙碌地布置场地,一直工作到半夜2点,刚躺床上,就被一个个问路运动员的电话叫醒!立马起床去检查各个补给点,然后检查路标,忙着赶回来参加起跑仪式,跟着运动员一起出发,带跑几公里后,开始赛道巡视。在整个比赛中,我不但每个点都要兼顾到,最后还需要收尾——运动员走后,我要收拾物料。这期间,我整整两天没合眼。不过最后看到赛事很成功,大家对比赛很认可,并且我自己参与了全过程,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所以说,我的工作“苦并快乐着”。因此,我觉得这个招募很有意义,因为这是给广大户外爱好者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个机会!

《山野 中国户外》: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新探索客?

运艳桥:我觉得只要敢于走出第一步,做出新的尝试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新探索客”。户外工作虽然很苦逼,但是很有意义,能放下手中电脑,走出户外,体验健康的户外运动,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新挑战。

《山野 中国户外》:有什么建议,想和所有怀揣梦想的“新探索客”分享?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 工作 人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084-01

今年是我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了,我从最初带07级专科学生的懵懂,到现在带11级的如鱼得水,不能说自己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但也能说在辅导员这条战线上不断地摸索前进,从最初的踩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初见成效,其中的收获不言而喻。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从一个刚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学生转变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辅导员老师,这样的角色转变、定位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在刚接到07级学生的时候,我向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在经过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我渐渐进入状态,顺利过渡。当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我一直认为,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将心比心,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但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不会为老师着想,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老师应该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条件的支持他们,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也同样应该尊重老师,学会换位思考。于是,在对待11级的本科学生的时候,我便首先与他们"约法三章"--学会尊重,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规矩。

6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辅导员工作定义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高级保姆,打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一切生活需求;辅导员就是警察,帮助学生们侦破各类案件,负责他们的各种安全,与学生斗志斗勇;辅导员就是家长,为学生又当爹又当妈的,负责他们的起居,凡事都要为他们做好,不得有一丝错误,否则他们就会不满意……总之,我认为辅导员就是110+114+120+…+??=1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胶。只要和学生有关的,我们都要去处理。

辅导员就是在学生还没进校就已经认得他们所有人名字的人;就是在军训期间,和学生一起风吹日晒,晚上还借着月光一起晒月亮、数星星的人;就是组织学生在大一进校时因中秋节不能回家,与学生们集体过夜,以解思家之愁,而自己却在心里默默想着全家人只缺自己的那个人;就是学生联系方式更改后第一个要被通知、跟进的人;就是在学生逃课后,要不断追问情况的人;就是学生查分、选课、补考、重修等等一系列报名错过了,带着去找相关老师帮忙解决的人;就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倾诉的,并能做好开导工作的人;就是不断提醒学生要诚信守信,要把握好机会,珍惜美好生活的人;就是提醒学生平安回家、返校后别忘了给老师、家人报平安的人;就是年纪轻轻却要啰被学生说成嗦的人,是反复强调"要注意安全,要按时返校"的人;是学生需要离校或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必须请假告知的人;就是学生在被批评时背地里埋怨,甚至是辱骂的人,在不爽时抱怨、嘟囔的人,毕业后,可能又会想念的人;就是一个学生让学生不知该如何介绍、该从何说起的人;就是一个拥有很多称号、绰号、昵称,而每一个都让人感到窝心、甜蜜、幸福的人;就是学生在找工作遇到困难,心里比任何人都还着急的人;就是学生错过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或是奖项时,替他们感到惋惜的人;就是学生可能不确定是否待在办公室,但却能24小时都能找到的人;就是在学生申请奖助学金,申请科研项目,比他们还上心,却只能默默打气的人;就是幸福在心间,偶尔被学生想起就可以开心很久的简单的幸福的人;就是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顺顺利利地毕业,自己暗自感伤、幸福与感慨同在的人;就是学生被推荐或是考上研究生,或是成功申请出国,亦或是被满意的单位录用了,替学生们高兴的那个人……我认为辅导员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

从事辅导员工作那么久以来,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皆体会,有欢笑,有泪水,但这一切都是有回报的,也许这就是甜蜜的负担,累并快乐着。最后借用在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学习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家华的一句话:"爱和期望的力量能够创造奇迹,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用心做好辅导员工作!

基金项目: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4

一、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适应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群众文化工作属于社会文化和教育范畴,担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的重要职责,群文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文活动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那么群文工作者应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培训辅导等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要有组织各种文艺调演、晚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的能力。在开展群文工作中群文工作者更应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对群文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所以在新形势下,只有建设一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要为价值取向,具备对群众文化需要进行冷静分析、选择和正确诱导能力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服务于全面小康主题下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创新,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在开展群文工作中,应突出活动的群众性、社会性、民族性特征

为有效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掌握其性质和特征。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参与者,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的群众文化认同感的生动和富于人性的社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量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蓬勃兴起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鼓励群众自编自娱自乐,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片面地、随意地策划一场晚会或演出。

三、发挥好基层文化馆(站)的职能作用,搞好各项文化服务工作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5

课程整合就是对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整合的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 “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便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整合的原则

(一)深刻理解课标的要求

课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整合教材首先应解读课标, 使之围绕课标,服务课标。比如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标要求是: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是“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生的智慧”,课标的提示与建议是“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含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一些哲理小故事入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知识的要求、能力的要求,最后要落脚到树立正确世界观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哲学与世界观”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哲学在古希腊文、汉语中的意思等,则是非重点。至于这些知识,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

(二)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目标

贯彻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整合教材时也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和认识规律,要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帮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三)实事求是,客观把握教材

1.紧扣课标,去粗取精。克服随意性。

2.注重知识,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

(四)以教师为主,以教师发展为目标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课程能力是教师育人能力的主要体现,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课程专家。教师要对国家课程融会贯通,要对国家教材进行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创新,要体现个人的特色。立足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生活实际

四、教材整合的角度

(一)单元内整合。

围绕一个主题,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进行单元中观设计。《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按照内在联系找出关键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本单元关键词就有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然后四个关键词(问题)再辐射具体问题或内容,这样单元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

(二)单元间整合

在课程领域中,单元是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在传统学科领域,以将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为主要目标,即注重知识习得的观点,将学科和知识的分节的归纳视为单元课程整合。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四五课讲唯物论,第六课讲认识论,第三单元讲辩证法,两个单元共同构成了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可对其具体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三)模块的宏观整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从整体上可以这样进行宏观把握:

(四)跨模块整合

《生活与哲学》可与《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五)跨学科整合

哲学模块的学习是将不同学科整合的良好平台。哲学的学习与人文学科及科学学科都能进行有机联系整合。

1.与文学的整合:

(1)“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列名句中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宋朝张先《木兰花 》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与艺术的整合: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 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与数学的整合: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4.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美好生活的向导范文6

[关键词] 《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坚守希望;追求幸福

一、电影情节介绍

(一)《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它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与其情夫被杀,因此性格温和的他含冤被判为杀人凶手,服两个无期徒刑,而锒铛入狱。然而在狱中,安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专长与监狱长周旋,用一把从狱友瑞德那儿得来的小石锤,历时近20年,终于通过自己在狱中挖掘的隧道成功逃离监狱并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

(二)《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的真实人生经历。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独自抚养儿子的落魄业务员,历经无数磨难,始终坚持不懈而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最终成为一位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二、影片主人公对“希望与幸福”的诠释

(一)《肖申克的救赎》

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Dont forget that 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up of stone,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that is hope.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二)《当幸福来敲门》

You got a dream,you got to protect it.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 有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

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If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Period.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三、影片所表达的内涵

(一)希望与坚持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两部影片的主人公虽然境遇不同,但却都坚守着各自的希望,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安迪身陷肖申克监狱,从一名大银行信托部的副总裁沦为了一个失去自由的阶下囚。监狱里到处弥漫着恐惧、绝望的空气,充斥着肮脏与罪恶的勾当。在狱中,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狱警们逃税,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同时,安迪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周旋于残暴的狱警、贪婪的典狱长之间,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囚犯的骚扰,也带给自己以及狱友们短暂的“自由”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暗无天日的肖申克监狱里,面对监狱的残酷生活,安迪并没有放弃追逐自由的心,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希望,期待着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正如在他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写,“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是的,就是希望,支持他完成了一次灵魂和身体的救赎。也许正是因为安迪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他才会不懈地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狱中的安迪为了扩建监狱图书馆,他坚持12年时间给州议会写信,从每周一封信到每周两封信,州政府终于给肖申克监狱拨来了图书馆计划经费并捐赠了大量的旧书和日用品。几年的工夫,安迪把一个充满松脂味的储藏间变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地质学知识丰富的安迪知晓了逃离牢笼的方法,于是他用从瑞德那里买来的小石锤去挖瑞德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19年如一日,终于让自己重获自由。

克里斯是一位每天都奔波于各个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他所推销的骨密度扫描仪是X光扫描仪的2倍价钱,却只比X光扫描仪清楚一点点,所以业绩惨淡。最终,生活的入不敷出使得妻子不堪忍受而离开,克里斯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儿子的责任。不久,克里斯和儿子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忍饥挨饿的生活。他和儿子睡过地铁站中的厕所,寄住过教堂的收容所,吃过教堂的救济餐,为了维持生活他还卖过血。然而这些生活的坎坷都没有击倒克里斯心中的希望,就像他在与儿子打篮球时对儿子说的,“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not even me.You have a dream,you got to protect it.”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材,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在克里斯的人生低谷时,街头偶遇的那个开法拉利车的男人,燃起了克里斯对幸福的渴望。于是,他主动创造机会成为一家经纪公司实习生。在这期间的每一天里,克里斯必须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其他人9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因此,他在打电话时,从不放下听筒以便每天能节约8分钟的时间,他在工作时,从不喝水以至于不用浪费时间去上厕所。下班之后的他,还得利用坐公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甚至于牺牲晚上睡觉的时间来看书。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最终克里斯从20名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惟一被录取的那个人。

(二)友情与亲情

两部影片的主人公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都有着各自的情感支撑,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他们成为逆境中的勇士。

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与瑞德的友情点亮了他们彼此的灵魂,使他们各自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入狱后的安迪逐渐让瑞德改变了起初对他的印象:弱不禁风,并且安迪以他自己的方式让瑞德感受到了安迪内心的坚持。于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瑞德,数次假释都未获准。虽然瑞德也有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但是却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式,是挚友安迪,拯救了他。当瑞德假释出狱后,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礼物——一封信和一叠美钞。信里面谈到了“希望”,安迪要向瑞德证明“希望”的美好,并在墨西哥等候他的到来。克服了假释后心理障碍的瑞德,来到了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两个朋友真诚相拥,享受着最终属于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克里斯在自己28岁时才见到自己父亲的第一面,因此他更懂得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儿时就下定决心当他自己有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对他好好负起责任,做一个好父亲。因此,克里斯尽力为儿子创造一个幸福的世界:在儿子生日时,囊中羞涩的他不忘送上一个儿子钟爱的篮球;当无家可归时,他陪儿子在地铁里玩起了“时光机器”的游戏;境遇稍稍好转时,一份小小的零食饱含他对儿子浓浓的爱。对于克里斯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应该是在证券公司无薪实习的那6个月。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和实习资格考试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仍乐观对待。在这6个月里,克里斯和他的儿子经历了无家可归,食不果腹,但他也从没有想过放弃。在救济所里,克里斯托弗临睡前用稚嫩的小手抚摸着克里斯的脸,深情地对他说的那一句“Youre a good papa.”应该是克里斯坚持下来最强大的动力。

(三)自由与幸福

安迪与克里斯对幸福的渴求是一样的,但是两者对于幸福的诠释却不尽相同。

自由就像一颗种子,把它种在我们的心中,用坚定的信念去浇灌它,终有一天,它会突破牢笼,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明媚的阳光下,安迪和囚犯们悠然地喝着冰镇啤酒,就像刚修葺完自己家的屋顶似的,享受着那短暂而惬意的自由;当安迪不顾一切进入典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时,犯人们好像鸟儿一样飞出了高墙的束缚,得到了短暂的灵魂自由;当安迪爬出了那条又臭又长的下水道,在倾盆大雨中酣畅淋漓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时,那扇久违的幸福之门即刻打开;一片沙滩、一只木舟、一间旅店,是狱中的安迪憧憬的美好生活,而这样的景象就真实地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安迪的脸上闪现着自由与幸福的光芒。

当克里斯最终得到那份年薪80万美元的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时,泪水盈满了眼眶,奔向熙熙攘攘的街头时他不禁感叹:“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当他抱着孩子久久无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时,他是幸福的。当克里斯与儿子来到海滩,远离一切烦恼,享受那份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他是幸福的。当克里斯与儿子走过繁华的住宅区走向自己的幸福时,也许他最大的财富是在这段艰难时光里与儿子的相依为命。不必再对儿子愧疚,不必只经历挫败,幸福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幸福也许就像字典里说的,“只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四、结 语

《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是两部经典的励志影片,向我们传递希望的力量。正如安迪所言:“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同时,影片中安迪和克里斯突破逆境、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思考:人生逆境不是我们成长中的绊脚石,而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垫脚石,踩着它,可以帮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杜堂.从希望到自由——《肖申克的救赎》评论[J].电影文学,2009(06).

[2] 郭石磊.评《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5).

[3] 李涛.“盒子”里的幸福[J].新闻爱好者,2009(05).

[4]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