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试题范文1
今年的重庆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与往年相比保持了 相对稳定性,从题型、分值、试题结构、各章分值分布、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分布、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所占比例等都与近3年保持基本一致。今年的生物试题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考点,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现实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考点分布
2012年重庆理综生物试题为5个选择题,2个非选择题,共72分。非选择题的分值与2009年、2011年分值相同,即30题26分,分为2个小题,31题16分。
分析试题考点可看出,必修本内容54分,占总分值的75%;选修本内容18分,占总分值的25%。必修本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物质基础、细胞、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生物与环境等;选修本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免疫、基因工程、微生物代谢等。
二、试题主要特点
(一)难度适中
覆盖面广
今年的生物试题从“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出发,保持了与近几年试题难度的稳定。
今年的生物试题除必修第五章生殖发育,选修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选修第四章细胞工程外,其他必修本和选修本各章都有试题分布,说明今年试题覆盖面较广。
(二)注重基础
回归教材
试题突出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题,突出了细胞结构的考查,此题选项所涉及到的图形,基本上是教材中的原图;选择题第5题,考查的膝跳反射中突触化学信息的传递,也是教材中叙述的基础知识;31题中考查的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也是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
(三)突出主干
体现综合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虽然题量有限,但仍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有新陈代谢占14分(30ⅰ(1)(2),30ⅱ(1)第二步)、遗传和变异占12分(31(1)(2)(3)①)、生命活动调节占6分(选择题5)、生态占6分(选择题4)。同时,试题也体现了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主要表现在题干内容与答题落脚点涉及同一部分的多个知识点,形成了较大的知识覆盖面,这样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内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如第5题,第31题。
(四)实验探究
考查能力
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规定的4项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整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实现了能力考查与题型功能的有机统一。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核心要素,这种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有突出体现。如选择题的第1、4、5题,非选择题30题ⅰ。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的最基本能力,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道实验题,今年的30题ⅱ是一道探究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的实验题(10分),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能力,此题是对教材还原糖鉴定实验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是今年实验考题的一大特点。
(五)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
试题注重与生活、生产、医药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如选择题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免疫;选择题5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生理现象(寒冷刺激、产生感觉、膝跳反射);30ⅰ热带植物长叶刺葵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31题通过育种和现代技术培育青蒿素含量高的植株。
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今年的选择题15题,分别考查了细胞、微生物、免疫、生态、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与前几年的考查点非常相似。
选择题1:以4个细胞结构图的形式,考查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考查了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在细菌细胞、蓝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有无情况,以此来判断哪一个图是正确的。主要考查了识图能力。
选择题2:考查了病毒的结构,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
选择题3:以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即抗原的特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
选择题4:以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应用、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考查了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选择题5: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考查了激素分泌量的反馈调节、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类型判定、反射的概念、膝跳反射中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化学信号。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非选择题分析
30题ⅰ: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主干知识。此题以观测热带植物长叶刺葵在白天8:00~18:00(每间隔2小时观测)得到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绘成的3条变化趋势曲线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光合速率越大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atp也就越快,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co2浓度升高使生成c3增多会消耗更多的[h]用于暗反应对c3的还原,矿质元素(钙)吸收进入植物细胞的利用,物种形成过程和生殖隔离概念。此题主要考查了从曲线图中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30题ⅱ: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的试题,探究80℃高温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教材上的还原糖鉴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最关毽的是要知道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遇还原糖要产生砖红色沉淀。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到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预测实验结果时要考虑到试管1和试管2的颜色变化,不要只考虑一支试管的颜色变化。此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
生物试题范文2
河南李进京
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题思路】生长素可以由色氨酸在酶催化作用下生成,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C项错误;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反过来乙烯浓度的增高又会抑制生长素对细胞的伸长作用,D项正确。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来源、运输方式以及生长素、乙烯等与植物的关系,考查理解能力。
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题思路】静脉注射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由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不会与细胞外液均匀分配,B项错误;N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细胞外液Na+浓度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C、D两项错误。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3.(2015年山东卷,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解题思路】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而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应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用来防止果实脱落,A项错误;赤霉素能解除休眠,脱落酸能促进休眠,B项错误;乙烯和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C项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由于不受精而得到无子果实。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4.(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题思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后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的,A项错误;抗体抵抗病毒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而溶菌酶杀菌为非特异性免疫,二者机制不同,B项错误;引起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人感染HIV病毒后,由于HIV病毒杀伤T细胞,从而使T细胞数目减少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HIV病毒数目增多,才表现出相关症状,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与抗体、HIV致病机制等有关的免疫学知识以及有关致癌因子的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5.(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题思路】(1)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时,心脏是它作用的靶器官,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即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2)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心脏的调节作用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激素的作用与神经递质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作用后都会被相关酶分解。
【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评析】本题考查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与靶器官的关系以及神经调节中与神经递质等有关的知识,考查对相近知识的区分、理解、掌握并运用的能力。
6.(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解题思路】(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个过程是分级调节的。(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机体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等。
【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高效(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评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与激素的分级调节,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7.(2015年山东卷,25)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解题思路】(1)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会促使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浓度。(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一部分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部分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4)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答案】(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2)胰岛素(3)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4)浆
【评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以及与免疫有关的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8.(2015年四川卷,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图上;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图下。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的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Ⅲ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解题思路】(1)IAA属于植物激素,激素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而C3被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实验二中数据可知,去顶后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明显增加,说明去顶后分配到侧芽的光合产物增多。(4)综合两个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一中的Ⅰ、Ⅱ组实验的第8 h结果对应于实验二中的a、b组实验。分析实验一,Ⅱ组和Ⅲ组的8 h时侧芽长度相等,侧芽长度与生长素浓度有关,且Ⅱ组与Ⅲ组的IAA浓度相等,再分析实验二中a、b组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去顶前后侧芽处的生长素含量基本不变,故第Ⅰ组和第Ⅱ组在第8 h时的侧芽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故第Ⅰ组等于第Ⅲ组;第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第Ⅰ组,这不是生长素浓度不同造成的,而是光合产物的分配不均造成的,而能够引起此分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与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关(侧芽和顶芽IAA合成量的大小)。
【答案】(1)信息主动运输(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三碳化合物ATP和[H]增多(4)等于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
【评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机制,考查理解运用与分析图表并获取利用新信息的能力。
9.(2015年重庆卷,7)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解题思路】(1)正常情况下,病毒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从题中信息可知,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破坏吞噬细胞,导致其特有的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暴露,因此不能正常呈递给T细胞,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特异性免疫。(2)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免疫细胞。(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利用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
【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评析】本题考查免疫与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15年江苏卷,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解题思路】(1)在体温调节中,参与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分别由相应的腺体分泌。(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排尿。(3)从题中信息可知,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说明有神经调节参与,神经调节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这属于体液调节,综合来说,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因此它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4)Ⅰ型糖尿病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它与遗传物质有关,且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别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评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水盐调节、血糖平衡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
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题思路】由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由于群落中物种种类增加,因此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比草本阶段复杂,A项错误;灌木阶段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项错误;由于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较高,故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强,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也越来越强,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以及群落空间结构等知识,考查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2.(2015年天津卷,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题思路】根据从属关系,分析概念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种群(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项错误;群落(丙)应包括所有生物,即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C项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多样性会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的概念、组成及其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3.(2015年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此时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项错误;由图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数量越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主要是引起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因此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由图可知,在石头附近蝗虫数量较少,说明在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水平结构及种群密度的变化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及分析图表获取新信息并迁移利用新信息的能力。
4.(2015年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题思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故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780+4200) J・m-2・a-1,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1 920 J・m-2・a-1,故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 920=25%,B项正确;太阳鱼的同化量与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之差为(1483-126)=1357 J・m-2・a-1,这其中包括了呼吸消耗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或者还应考虑到有未利用的能量),C项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该食物网中缺少分解者,D项错误。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去向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计算能力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5.(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题思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A项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信息传递、反馈调节以及能量流动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6.(2015年江苏卷,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题思路】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C项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相比,物种丰富度较高,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强,故其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项错误。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7.(2015年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解题思路】该种灌木种群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所需空间较大,种内相互之间进行竞争的结果,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项正确。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种群空间特征和群落演替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8.(2015年山东卷,2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
【解题思路】(1)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2)分析题图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当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Nt+1/Nt
【答案】(1)水平样方(2)BF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
【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稳定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及分析图表获取并利用新信息的能力。
9.(2015年重庆卷,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题思路】(1)欧洲兔种群的数量在0(起始年)到a年内类似“J”型曲线增长,其增长模型为Nt=N0λt,则a年种群数量为Na=24λ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a年引入狐狸后,袋鼠的数量锐减,可推测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维持其稳定性。(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捕食(3)负反馈调节(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种群增长曲线模型、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及分析曲线的能力。
10.(2015年安徽卷,29-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见上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解题思路】(1)使用性信息素来捕杀害虫只是捕杀某一性别的害虫,从而改变其性别比例,间接影响出生率,从而达到控制果园害虫的种群密度的效果。(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两者的种间关系应该是捕食。(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还有: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等。(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
【答案】(1)性别比例(2)捕食(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等(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评析】本题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间关系的判断、能量流动以及群落演替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及分析曲线的能力。
专题十现代生物科技
1.(2015年北京卷,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解题思路】农杆菌侵染植物时,常把目的基因导入到农杆菌中,再通过农杆菌导入到植物细胞中,A项正确;为了获得转基因植株,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细胞,B项正确;在基因工程中,不涉及原生质体的融合,C项错误;在导入目的基因后进行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来诱导愈伤组织生芽,D项正确。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筛选过程及组织培养的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2.(2015年四川卷,2)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顶体膜和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解题思路】溶酶体酶属于蛋白质,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项错误;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来提供,B项正确;顶体膜和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的流动性,C项错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D项错误。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顶体反应、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以及受精作用等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3.(2015年重庆卷,6)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解题思路】在人的肝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不被表达,因此在肝细胞中没有合成胰岛素基因的mRNA,A项错误;基因在转录过程中起始点是启动子,而复制开始点才是复制原点,B项错误;抗生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项正确;启动子位于基因上,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过程,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参与翻译的终止过程,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4.(2015年江苏卷,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
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解题思路】乳腺细胞高度分化而乳腺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项错误;细胞核移植较多是利用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移植,可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的细胞之间,B项错误;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C项正确;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维生素、激素等起调节作用并不属于能源物质,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5.(2015年天津卷,6)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解题思路】从图示过程可知,受体母亲提供了细胞核,捐献者提供了去核的卵母细胞,这样就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A项正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细胞核内,捐献者只提供了细胞质,因此她不可能把细胞核基因传递给三亲婴儿,B项正确;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双方,C项错误;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项正确。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胚胎移植与细胞核移植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与分析图像的能力。
6.(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40)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和,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鉴定。
【解题思路】(1)由题中信息可知,两个氨基酸发生替换后蛋白质P的功能发生改变,说明可以通过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来改变其功能。(2)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对P基因进行修饰或直接合成P1基因。中心法则的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及逆转录等。(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即功能鉴定,检测其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PP1DNA和RNA(或遗传物质)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序列功能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中心法则的内容,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7.(2015年山东卷,36)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流程如下:
(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中的技术,过程②采用的是胚胎工程中的技术。
(2)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
(3)如果克隆过程中需进行基因改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和两种工具酶。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_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囊胚中的。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填“A”或“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题思路】(1)由图可知,过程①表示利用卵细胞的细胞质和体细胞的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核移植技术。过程②表示从重组细胞到囊胚期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2)在早期胚胎培养时,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上必须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个体B,二者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相同,因此将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B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1)(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2)pH(或酸碱度)(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DNA连接酶(注:两空可颠倒)标记(4)内细胞团B
【评析】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8.(2015年四川卷,9)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过程①需用同种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需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解题思路】(1)过程①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进行酶切从而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为了能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需用选择培养基来培养。(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重组质粒中的TDN段进入棉花细胞。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含目的基因(抗卡那霉素基因属于标记基因)的受体细胞。(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能调控植物生根或生芽,添加细胞分裂素能诱导植物生芽,而芽本身可以合成内源性生长素,从而促进根的分化。(4)检验转基因棉是否具有抗虫性状,可用相应的害虫进行感染。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选择(2)TDN段筛选获得TDN段的植物细胞(3)细胞分裂素浓度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4)投放棉铃虫农药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9.(2015年重庆卷,8)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种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含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未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在过程④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⑤前应鉴定胚胎的。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技术。
【解题思路】(1)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生长发育;由F1杂交结果可知,适宜本地生长的性状为显性性状,高产奶性状为隐性性状;这样C个体中含有高产奶的隐性基因,让A(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与C(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中的雌性,后代中就能出现高产奶个体。后代中出现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的概率为1/2×1/2×1/2=1/8。(2)在受精前需进行获能处理,卵子的减Ⅱ分裂在受精作用过程即过程③中才能完成。在早期胚胎培养中,葡萄糖为其提供能量。为得到高产奶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需对其性别及高产奶基因和适应生长的基因进行选择。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②的基因重组有关。(3)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同时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后代,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
【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隐性
A×C1/8(2)获能(或增强活力)③
供能性别、高产奶和适应生长的基因②(3)胚胎分割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10.(2015年江苏卷,32)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是生产胰岛素的方法之一。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A、B分别表示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B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
(2)图1中启动子是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的工具酶有。
(4)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链或B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其意义在于。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A链或B链,且β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这是因为。
(6)根据图2中胰岛素的结构,请推测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游离氨基的数量。你的推测结果是,理由是。
生物试题范文3
关键词小白鼠实验生物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小白鼠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由于小白鼠有着和人类非常类似的基因,生理功能上有许多的相似性,因而成为生命科学实验的模式实验动物,实验小白鼠为生命科学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小白鼠实验作为背景材料,可以开发多方位、多角度的生物试题。
1 神经―体液调节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体液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例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下丘脑的某部位是否为调节体温的中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的某部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相应部位,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h,每隔4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____;
②____。
(2)若假设成立,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是______。
(3)若假设成立,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_______,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调节。
参考答案:(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⑦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BD AC
(3)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一体液
2 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
[例2]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若干只健康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同龄雌性幼鼠做的两个实验(见下表,表中①~③处需要你来完成)。其中,实验Ⅰ是探究卵巢能分泌激素A并能促进子宫的发育(表1);实验Ⅱ是探究垂体能分泌激素B并能促进卵巢和子宫的发育(表2)。请回答后面的相关问题。
(1)实验中要选用体重和年龄相当的小鼠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
(2)请完成上表中的“①―③”的处理方法: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_;
(3)实验中,激素A和激素B分别最可能是_____、______ 、______ 。(写名称)
参考答案:(1)排除小鼠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①切除卵巢后补充激素A②切除垂体③切除垂体,补充激素B
(3)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3 免疫调节
一般来说,免疫是指机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免疫分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发挥作用(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免疫)。对机体接种某种疫苗,可以诱发机体产生抵抗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例3]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3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d后,分别测定3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4d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_ 。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 。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曾出现图2 (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2B中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
(5)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__ 。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参考答案:(1)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抗原B
(4)巨噬细胞、T细胞(或活化的辅T细胞)、B细胞(或致敏B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5)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6)将未经免疫的大小、体质大致一致的小鼠注射等量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
4 细胞增殖
哺乳动物生殖器官(或卵巢)内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有的通过有丝分裂继续生成原始生殖细胞,有的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或卵细胞)。选择恰当的动物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例4](2009年山东省高考)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_____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 。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
②图3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
参考答案:(小鼠)解离固定液醋酸洋红染色 压片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缺失
5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不同类型。其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例5](2008年江苏省高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参考答案:D。
6 胚胎工程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这些技术进一步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为优良牲畜的大量繁殖,稀有动物的种族延续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例6](2008年江苏省高考)下面是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工作,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进行小鼠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在光控周期下(光照14h,黑暗10h)饲养成年雌鼠,并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____ 。然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 。再在37℃,5%CO2条件下,精卵共同作用4h,冲洗后继续培养。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变化,第5天可以看到胚胎发生收缩,细胞间隙扩大,接着胚胎内部出现裂隙,这是胚胎______期开始的标志。
(2)如果体外受精后,在精核与卵核融合之前,用微型吸管吸除雄核,再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作用类似于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处理后的受精卵可发育成小鼠。这种方法在动物新品种选育中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
(3)如果将小鼠甲的体细胞核移入小鼠乙的去核卵细胞中,由重组细胞发育成小鼠丙,则小鼠丙的基因来源于______ 。
(4)如果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则外源基因可能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请分析因外源基因插入导致受精卵死亡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使获能 囊胚 (21容易获得纯合子并缩短育种时间(3)小鼠甲(体细胞)的核基因和小鼠乙(卵细胞)的细胞质基因 (4)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7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他顺序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现在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小鼠。基因敲除小鼠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分子基础及诊断治疗的重要实验材料,深入研究基因敲除小鼠在胚胎发育及生命各期的表现,可以得到详细的有关该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生物效应提供模式。
[例7](2009年重庆市高考)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____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_____
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生物试题范文4
一、选择题部分试题分析
选择题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生物学现象的本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注重课本,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图像,也要注意图像中的细节问题。
第1题 考察核酸的相关知识,在考察DNA和RNA的构成元素、基本组成单位的区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将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中在基础知识点里面考察。在tRNA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不配对,故也有氢键。
第2题 考察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往出现的形式是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为基础,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物质变化和条件等,但是这次主要是以叶绿素为突破,并且是以叶绿素吸收光为基点,虽然很熟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更关键的是需要学生注意叶绿素a和b吸收的峰值不同植。考查了学生对图像理解的准确性。
第3题 考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复杂细胞器。但是这次通过考察肺炎双球菌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来考察原核生物有没有线粒体这种细胞器。紧接着马上考察了呼吸作用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作用产物的不同。在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P95“资料分析”中已明确提出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教材中小字部分给出的资料分析同样需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第4题 考察免疫调节内容,以往免疫调节考查内容相对较难,这个题考察的相当基础。需要学生准确记住免疫细胞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分类。
第5题 新课改以后,对于实验的考察尤为突出,课本中的著名实验要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每个相近的实验结论之间的区别,实验有哪些不足之处。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体外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
第6题 关于酶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本题考察了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性,把酶的基础本质和反应物、底物两个概念以及酶的作用过程联系起来了,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反应底物,由于胃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所以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确实可以被分解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但是低温只会抑制酶活性。这种练习在平时的习题中多次讲解到,而在高温、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则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
二、非选择题部分试题分析
非选择题仍然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规范作答,对生物专有名词,专业术语准确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灵活解决生物学问题,努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第29题 本题以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载体,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此外本题的解答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也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表达及生物学术语的应用能力。淀粉酶的作用就是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这个内容在初中阶段就有接触,是比较简单的。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是使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实验结果是颜色的深浅,据此可以推测剩余淀粉的含量,进而可以推知被分解掉的淀粉数量,也就可以推测出每个试管α-淀粉酶的产生情况了。
第30题 考察血糖的调节过程及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层层设问,能很好的控制试题的区分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
第31题 本题主要考察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空间结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生态系统的结构考察知识点相对简单。
第32题 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1)由于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察难度中上。
生物试题范文5
第一种类型是关于生物在元素、化合物、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等不同水平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示意图,主要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等。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求能辨认出图中所反应的形态、结构和过程,正确理解图示反应的生理过程和变化规律,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正确答案。下面通过例题来进一步了解。
例1 下图能够表示下列那种生理过程()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效应T细胞分泌干扰素
C.肾小管细胞分泌K+
D.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分泌胰岛素
本题是一道兼具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特点的细胞亚显微结构部分图形,题干简洁。题支侧重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异同的考查。A、C干扰项容易排除,D严重干扰项可以通过内质网这个图示信息排除,证明这不是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分泌胰岛素,B项是正确答案,干扰素是分泌蛋白。参考答案B。
例2某农科所为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可人工控制的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和大豆。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7000LX、室温为18℃的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的关系。请回答:
(1)曲线A、B都说明了光合作用强度与CO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豆中固定CO2的物质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场所在叶肉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CO2浓度达到a点以后,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4) 为了研究C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可采取的实验手段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两种植物叶片的横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乙所示的叶片应当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植物名称)的叶片。
本题是一道植物代谢综合考查试题。以实物图为基础,并且有坐标曲线图形。需要学生在实践与理论、原理与方法、定性与定量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科学描述才能完成,只有认真观察实物图,依据维管束外形分清甲是C3植物大豆,乙是C4植物玉米,领会坐标中曲线A、B的生物学含义。那就是曲线A、B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大,达到a点时饱和即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3植物和C4植物固定CO2的物质分别是C3和C3、C5。均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能够对某种元素跟踪研究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参考答案:
(1)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大,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便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加而继续增大
(2) C5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
(3) 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温度
(4) 同位素标记法
(5) 玉米
第二种类型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流程图等。解这类题时首先要能够读懂图形、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再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或原理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还是通过例题来了解。
例1 马铃薯的薯块是变态的茎。为了探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作用”, 将马铃薯块茎在空气中储藏一周,然后在纯氮中储藏一周,最后又置于空气中储藏。在实验过程中测定了CO2的释放量,下图显示了实验结果。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A.丙酮酸
B.乳酸
C. 纤维素
D. 乙醇
这是一道关于呼吸作用类型的探究性能力测试题。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组成的,植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分为酒精和乳酸两条途径,绝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马铃薯正好是在纯氮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一种植物。曲线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呼吸类型更替,释放的CO2产生波动。参考答案是B。
例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中巨胚稻因胚的增大而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科学家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1) 上述一对相对性状中,巨胚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
(2) 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说明。
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图解:
(3) 如果水稻的绿米与白米、胚重与胚轻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白米、胚重的巨胚稻与绿米、胚轻的正常胚稻。想要获得绿米、胚重的新品种,最好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育种方法。
(4)水稻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除了能产生O2外,还能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暗反应。与玉米相比,若用14CO是___________2供给水稻和玉米生长,光合作用开始后,在玉米体内最先检测到14C出现在(C3、C4)物质中;在水稻体内最先检测到14C出现在___________(C3、C4)物质中。
这是一道以生物遗传和代谢为背景的综合练习题,解答试题的主要信息就在这个数据表里。甲、乙、丙、丁四个杂交组合亲本都是纯种,这是非数字信息,F1观测粒数、F1平均胚重(mg)、F1平均粒重(mg)全部是数字信息。有粒重胚轻和粒轻胚重的相互关系。通过甲和丙与丁的对比就会知道正常胚和巨胚的显隐关系,同时要能够提取出来丙和丁正好符合遗传学中互为正交和反交的这个生物学概念。遗传图谱的识别和书写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要加强研究和学习,积极有效的引入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识别遗传图谱,学会科学规范书写遗传图谱。试题中的“还能合成___________用于暗反应。”其实侧重于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只有同时书写ATP NADPH才能得分,这也充分体现了课改新理念。在书写遗传图谱时,关于亲本(父本、母本)、基因型、表现型、正交、反交、杂交符号、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的条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答案:
(1) 隐性
(2) 同意第二种 (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
遗传图解:
正交反交
P AA×aaP aa×AA
正常胚 巨胚巨胚 正常胚
F1 Aa正常胚 F1
Aa正常胚
(3) 杂交
生物试题范文6
一、试卷总体特点
今年初中七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
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二)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把考试内容和社会实践,新闻热点紧密相连,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明确地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与能力相联系的试题,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考试情况分析
参考人数
总分
均分
高分人数
高分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173
4286
24.5
15
7.9
64
35.7
三.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一)基础知识薄弱,表达不够规范 通过分析试题答卷表明:因答题不规范造成失分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学用语掌握较差。 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学术语不十分清楚,学生答题时容易混淆,写错答案。2基本概念模糊3、语言叙述能力差,4,.生物表达式不会写
(二)学生在选择题2,5,19题出现错误做多,对于发生现在人体的气体交换和肝脏的功能等只是带你掌握不够充分, 主观题中23题和24题的第3,4小题出现错误情况较多,实验操作题基础薄弱,情况较差。
四、对今后初中生物的改进措施
(一)运用教学规律,发挥学生主动性 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逐步培养和考察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