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钱学森的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拓展;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拓展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拓展预习,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钱学森》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钱学森的爱戴,体会钱学森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心里留下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激发起阅读冲动。此外,有些课文还可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拓展预习,如《微笑着承受一切》《大江保卫战》等课文。
二、拓展感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与教材的局限,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当然,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
1.抓住语言,感悟文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资源,根据其特点组织阅读教学。如教学苏教版《钱学森》时,理解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同时安排练习:“是啊,祖国虽然穷,但钱学森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会从贫穷走向,从走向……”这个拓展训练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钱学森拳拳报国之心。
2.突破难点,丰厚文本。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往往是教材蕴涵深刻含义的地方,在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如《天火之谜》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雷电的厉害,从而感悟“天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这样借助课件来突破教学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让文本更加丰厚了。
三、延伸践行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法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树立语文大阅读教学观,灵活拓展教材文本,实现学生自主搜集整合信息、课堂教学延伸、综合性学习深度拓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拓展延伸阅读时空,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求知,让课外资料课内化,将阅读教学演绎得更加美丽。
1.在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如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学习后,可开展《冰心散文欣赏》的主题延伸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冰心散文的特点,感受其散文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2
“看到自己”,便是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与潜能。“看到自己”的人都会具有一种可贵的品质――自信,这亦是强者和王者的风范。有句话说得好:天才无需拐弯抹角。当年,二十出头的钱学森为了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进一步深造,急需一位博学精深的导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毛遂自荐,在素昧平生、初次见面的冯・卡门面前,他沉静有礼而又胸有成竹地阐述了自己对航空动力学的见解,令卡门大为惊叹、深为赏识,当场拍板,收下了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奇才”。正是能够勇于并善于“看到自己”,钱学森才踏上了更高的跳板。
当然,要想做到“看到自己”,光有自信还远远不够,难能可贵的是还要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明朝那些事儿》里曾说:“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便是这一道理的践行者。她中年离异,与德国丈夫分道扬镳;后又丧父,母亲的健康又每况愈下;两个儿子安德烈和菲利浦常年不在身边。她住过德国,到过瑞士,小憩台湾,如今又客居香港。她说,“我是个没有根的人”……坎坷人生路,并未使龙应台消沉,相反,她铸造起坚不可摧的内心世界,笔耕不辍,云淡风轻,笑看云卷云舒,活得潇洒而悠然,活出了超脱独特的人生境界。
然而,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个度,若是“只看见自己,看不到别人”,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变自信为自负、自私,让人厌恶。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康的眼里只有建筑,他设计建造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美术馆、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等不朽之作。但因为他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他短暂的一生却也着实令人诟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没有朋友,同时幽会两个情人,是个不负责任的丈夫。这样的人即使事业有成,但他的“目中无人”,终将使他无法获得后世的尊敬和仰慕。近来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男主角陈孝正同样也是只看到自己,没有看到别人――为了抓住出国深造的机会,他放弃了与郑薇的感情,最终变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模样。少年陈孝正有句“名言”:“我的人生如同一座建筑,我不能允许它有1毫米的误差。”于是,他的视野里自动屏蔽了别人,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如此极端的做法,使他确实博得了财源滚滚的前程,建成了金碧辉煌的人生大厦,但也使他失去了真情,错过了最初的美好。
人不能只看到自己,还要看到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人才是命运的宠儿,才会有绚丽的人生。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3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耻辱之心,读了《知荣辱树新风》我有很大的感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热爱祖国”。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爱国,怎样表现才能体现出我们热爱祖国?”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其实“热爱祖国”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要牢记祖国的利益之上;二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名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个人的智慧有多有少,成就有大有小,能力有强有弱,但只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就是崇高的。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被誉为“中国人的骄傲”但他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这是多么震撼的语言啊!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这么伟大,但如果我们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爱护环境就是为我们的母亲——中国做出了贡献,虽然这个贡献是细微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这样做的话,那么我们对祖国的贡献就是巨大的了。
“热爱祖国”是民族凝聚的基础,也是个人成就完美人生的根本。当今,年轻人思想十分活跃,但不管怎样,任何人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你的祖国在哪里?你为她做了什么?“热爱祖国”,还要把祖国的事时时放在心上。当前,政府提出要在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减少污染,创造清洁的环境。那么,我们为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讲到这里我想到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到这里我在提出一个观点:危害祖国的事,坚决不能做。“危害祖国”就是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凡是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我们都坚决不能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大的“危害祖国”离我们很远,但小的事却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朋友们爱国就是爱自己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4
再从教育内容来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绝对负责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处处体现了爱的教育,孩子就是从这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爱,培养了仁慈之心。它的反馈就是感恩之心和孝道。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百善的源头,可以叫做“元道德”,它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源头。爱的扩展和孝道的扩展,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和爱自然。《礼记》中说:“立爱自孝始”就是这个意思,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去爱他人、爱祖国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下一代道德人格成长、发展的源头。,再从0岁-8岁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研究者证明:在生命前四年中,你会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英国心理学家托尼说过:“婴儿出生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布鲁姆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最初几年里惊人地发展迅猛,然后逐渐减轻。一般来说,5岁前会达到其发展身高的一半。男孩子在3岁前达到其发展身高的54%,3岁-12岁间又发展32%,最后的14%,在18岁前完成。男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17岁完成。从这些资料看,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特别是生命最初的6年是处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是培育他茁壮的成长,还是去磨灭了天才?不能不让我们家长深思。从以上的考察,不难得出家庭教育既有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又有人的品德和能力形成的根源性特点。
为此,作为下一代第一任教师的母亲、父亲,要重视这一关键时期的素质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要认识家教对素质教育的不可代替性,走出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是无能为力”的误区,真正认识家教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把它抓起来。要重视爱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感恩的教育等源头教育。从源头上使下一代奠定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将持续孩子的一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他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钱学森在很小的时候,就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从小种下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的种子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美国方面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多年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家族家教的功能仍可以从钱学森家族的事迹得到证明。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仲韩、钱临照、钱临希、钱逸泰以及江南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近代人才井喷,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基础性的伟大功勋。
身教性特征
身教性特征是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多的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为主的教育,即在言传身教中以身教为主,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体现出身教性,家庭教育的教材也是父母本身的行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等成为一本大书,父母生命之书,供孩子模仿、解读。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而家庭教育则是身教育人。
为什么家庭教育具有身教性?因为孩子一生下,便在父母呵护培养之下。孩子模仿力很强,有强烈的模仿心理,通过模仿父母双亲的行为在不断成长,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主要是打铃上课,打开教材开讲,而更多的是身教,用身体力行带出来的。教学内容则是家长的行为、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即双亲生命这本“生命大书”。家庭教育说到根本上,便是孩子不断受益父母、体验父母和认识父母的过程。孩子是长时间读着父母这本“生命大书”而长大的。他们透过这本书理解与感悟世界。对孩子最大、最丰富的帮助莫过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都写好我们自身的这本生命大书,这样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个“源”。学校的教师,可以调换班任教,而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后,就不可以选择了。不论孩子是好是坏,家长都得当他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水平不论是高是低,孩子都得是他们的“学生”。在这当中孩子成长的趋势,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的身教熏陶渐染,这无论你意识到与否,他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庭教育对于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这是列宁夫人克鲁帕卡娅一句名言。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匡正与完善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身。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理解生命、感悟生命,不断走向人性的丰富与完美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生命理想。生命理想构建的核心指标主要应为:价值、灵魂、意识、尊严、丰富、诗意、宽广、美……父母有无生命的理想对孩子影响至深,因为这将决定着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探触到人类精神的天空,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日常会见到一些孩子做事漫不经心和萎靡不振,要从根本上究其原因,常常与他是否有生命理想相关。找不到活着的目标,你又要求孩子如何努力,那是徒劳的。一个孩子在一条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是与生命理想密切相关的。有了理想,并且肯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这对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而家长于此方的“呈现”,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时时写入孩子的心魂中。默默“写就的”,家庭教育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其深刻与持久,远远胜过后来通过语言告诉的。前边曾提到钱学森的无锡钱家人才“井喷”的事迹。其中常见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更足以证明这一事实。在钱家父子档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其中不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大家(钱穆),就是的先锋(钱玄同)和科学巨匠(钱三强)。为此众多俊才兼出一门,它的核心力量、生命理想正是如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的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它充分说明了身教的生命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诚挚、诚恳,这些性格是母亲的影响给予的。可见,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愿天下的父母都做好孩子一生的教师!
实践性特征
家庭教育特别是婴幼儿、童年的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不像学校教育多半是间接经验的知识的学习那样,而是以直接经验亲自实践为主的学习。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具有实践性?因为孩子一落地,身体、感官都处于原始状态,在母亲哺乳抚育下从呀呀学语到学坐、学爬、学立和学走等生命成长学习都必须是孩子亲历,在爬行中学爬行,在语言中学语言,是实践性的学习。在童年无论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学习,及对人生提高生命质量的学习,即生命成长的教育,也都需孩子亲历求知、实践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的实践。家庭教育学的多半是孩子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命的提升直接经验,都必须亲历和实践。所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人,学校教育提高人。《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这句话说的是假如我们不去实践,那么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多长些浮华而已。《弟子规》就是强调要做、要实践。从一言一行、一粥一饭做起,从一件衣服怎么放、一个杯子怎么执做起。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寓教育与实践中”。应该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自我学会生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提升生命。保证孩子的实践,保证使孩子尽可能早地获得他所需要的活动,尽可能使孩子身体自由,手自由,脚自由,能够四处爬动、攀行。
让他犯自己的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学习。幼儿就是借助于实践活动而学习。他借助爬行的活动学习爬行,借助走路的活动学习走路,借助说话而学习说话。如果他的经验是新的,那么活动会使他头脑里多一条途径;如果他在重复原有的经验,那么他也是加强并拓展他已有的本领,养成良好习惯,受益一生。进入大脑的途径有五条,即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器官和身心。
儿童成长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以“文化”化人;一个是以“社会化”化人。在家庭教育里,以“文化”化人,目标不是强调知识而是认知,在“学习求知”中,强调的是“求”,而不是“知”。它在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学习的“思考”,而不是过早的教知识。在以“社会化”化人上,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在什么场合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社会的文明与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在孩子内心,让他蜕变成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无法在实验室完成,也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践,社会化过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能学到。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认识和误解。”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表现出社交技能的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如何融入群体的活动中,甚至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正常的求助手段和程序,直接“出手”和“大发脾气”等等。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尽可能多的参加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这是最好的社会化实践。这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要认识家庭是我们做人处事的第一个社会化学校,通过劳动、家庭成员交往,真正体会到同父母一样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有责任感,经常能给父母什么,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单方面得到父母的帮助,需尊重热爱父母,少为自己操心。
要主动与父母交流,争取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今天在家庭有责任感、有感恩的心,将来走向社会便会有责任感,与人交往就会有宽容、博爱的为人处世人格。孩子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然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家教误区,就是“智力中心主义”,把机会多、内容具体的实践性教育机会都给剥夺了。北京市几位教师统计了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时间每天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一个低年级教师调查他的班上有32名小学生,其中20名不会穿衣,10名让父母洗脸洗脚。浙江一所中学80%的家长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只要好好学习就行,这实在是家教中的一个重大误区。我们在教育中能把握好这两点:教孩子学会学习思考、教孩子学会交往,就基本上把握住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应该指出,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长的记号。有的家长让孩子接受美好的部分,对于负面的部分溺爱的父母高筑“象牙塔”。为孩子挡住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也就是挡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体验,挡住了孩子的未来成就。
最有力量的教育是真实的实践教育———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求知、交往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身临其境;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只要是自己用心浇灌出来的成果,不在于幼稚和成熟,零乱或严格,也不在于多长多短,我坚信孩子写下的字字句句都刻在他的心上,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技术战略和业务。他的成长事迹和他母亲让他实践锻炼是较好的案例。他说: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都是在她培育下逐步磨炼和慢慢形成的。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的爱”,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让我自己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从小我就受到这方面的锻炼。
在上小学和中学时,我家很多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母亲都尽量交给我去办。交代任务后,又问我这件事该怎么办。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不足的地方她就补充一下。所以,我通常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任务。那年上大学我才十二岁,转迁粮食和户口关系、买火车票和托运行李等许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办理的。虽然有母亲陪着,但她从不出面,只是提醒我不要把证件丢了。有趣的是,在办理行李托运时,工作人员说:“叫大人来办,小孩不能办。”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5
Teaching is always the First Function of University
HAN Yayi[1], WANG Na[2]
([1]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2] College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al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University focus on personnel training miss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People-oriented, and harmony but different, God rewards the diligent ideas, are deeply rooted in education.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ining, many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s core; other functions must only be launched around teaching. The first func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eaching can never be shaken.
Key words university; function; teaching
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出现在中国不过百年多一点的历史。相对于传统学校,新式大学的出现,可谓颠覆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院校类型自然有着不同的办学宗旨。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的著名实业派人物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所设专业只有工科,将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随后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以把“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奉为宗旨。为满足社会需要,所设专业已有经、法政、文、格致科、农、工、商等十三科,这两所院校之所以特别强调培养科技人才,是鉴于中日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而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标志着中国第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诞生。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办学宗旨已经从培养人才,拓宽到艺术活动和社会服务。之所以如此,艺术教育的倡导者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在精神塑造上的的特殊作用。积极倡导:“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1 现代大学办学的导向
现代大学源自西方,办学宗旨的确定仿照西方,办校宗旨的变化也同西方有关。在西方的办校宗旨从单一的教学职能演变为研究职能,再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重。中国的大学在与世界的大学接轨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演变。如今大学的职能已经已拓展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
然而,不管大学办学的职能如何扩充,内部设置如何调整,规模如何扩大,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的办学宗旨始终未变。究其原因,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息息相关。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曾经写下灿烂篇章。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而不同的理念、天道酬勤的理念,都深深扎根于校园之中。“以人为本”的最早提出者是生活在公元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早了一千多年。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仁治”,“爱人”,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志,尊重人的自由发展。突出了人的主体。大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天职;“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包容性和开放性,倡导吸纳和融合,为我所用。大学的“和”,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天道酬勤”强调的是自强不息“业精于勤的学习态度。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在致力于发展壮大,建设一流现代大学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目前大学在不断地扩招,教育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充,在处理各项职能尤其是教学与科研两大职能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原因是理解上的误差。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这意味着重点大学的中心不再是一个中心两个中心。一味强调教学是否主体,与重视与否并无关联。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接受是读者的审视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丰富的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阅历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受众接受时才存在。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不仅在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肯定,而且从重点大学扩大到所有的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强调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性位置,是教学职能的补充和强化,而不是对教学地位的偏移,更不是否定大学教学工作。教学第一位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其他职能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各种人才服务的,开门面向社会办学。在欧洲发达国家,大学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企业可以向大学委托科研、共建研发项目中心等。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学企业的出现以及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模式使产学研结合更有活力,大学已经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基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教学活动不仅在大学进行,也要在合作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取向、利益分配及运行机制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影响大学的教学过程,诸如在办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设置安排、成绩评估考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教学的稳定性、破坏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对此,最直接的感受者就是教师和学生。
2 教学职能与科研同样重要
科研的职能对大学而言,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和动摇的。现实中发生动摇的,则是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学的热情和责任感,对教材疏于钻研,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浅尝辄止,与大学生的互动明显不够。相反,大学教师们一味地去争科研课题,撰写论文,以完成科研任务为重。表现在学校方面,将科研实力作为高校建设评估的硬性指标和唯一标准,为了能够达到这些指标,为了鼓励教师多做科研,在学院设立科研积分奖励制度。一所地方大学,仅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一项每年逾千万,而教学业务费年生均不过500元。为科研项目立项,学校还设立专项攻关经费,著作论文奖励,校内科研基金和课题立项等相对于科研的硬性指标,教学质量的评估反倒成了次要的事情。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任教17年,在很多人眼中聪慧超群、学识渊博,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积劳成疾,去世三天内,学生们发表了千余篇悼念文章,称他是“最好的教师”。令人惋惜和不解的是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年已五十七的他还仅仅是个讲师。晏才宏的悲剧,是重科研轻教学的牺牲品,应当唤起高校的警醒。开研究型大学之先河的洪堡柏林大学突破了大学的单一教学职能模式,认为“如果规定大学的任务仅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科学院则是发展科学,这对大学显然是不公的。如果对科学没有持续不断、独立的认识,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把科学作为科学来教授。”值得重视的是,柏林大学在充分肯定科学研究职能的根本价值的同时,并没有弱化教学职能,而是认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使之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
3 培养人才是大学基本核心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是无法替代的,要重申以人才培养为先、立学为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人才问题上,重要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认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
培养创造性、发明型人才,首先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没有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大学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任何一所高校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这是不能改变的,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实,要求教学的内涵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常变常新,这是大学教学永恒的主题。要积极探讨建立一种既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又体现学科前沿性;既重视传授技能方法,又关注现实实践应用;既强调学习的传承,更强调理论创新的课程设计体系。从而造就“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高等人才。
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启发、讨论、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要鼓励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习。理工科大学如此,文史艺术科也应当如此。文史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一些科技知识和技能,理工科的学生学习一些文史艺术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者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钱学森的名言范文6
诚然,写作生活文和写作科技文各有特点,然而为文的基本规律是相通的,大力倡导学生写作科技文章,可以纠偏正本,让学生感受写作科技文章的乐趣。这还得从文本说起。
我的汽车设计之梦
云南晋宁立德初级中学 朱俊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汽车设计师。现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车祸,而且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世界各国都在提倡节能减排,所以我设计的汽车就是以安全舒适为主,零排放,零污染。
ZJ汽车设计公司成立了,总设计师是ZJ,设计的汽车是ZJ牌的汽车,来看看吧!
ZJ牌汽车有三大特点:
第一是安全。ZJ汽车装配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只要你在车载电脑上输入你的车架号码,卫星系统就可以锁定你的方位,让你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交通指挥中心也知道你的位置,若出现意外,可以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车的前、后雷达系统随时提醒你与前面的车或人之间的距离,进入危险距离将强行刹车,这样就避免了与人或车相撞。全车装配了多个安全气囊,全方位保护乘车者的安全。
第二是节能。ZJ汽车的外形看上去很威武,尾部非常饱满,没有排气管,因为这是一辆太阳能/电能双动汽车。ZJ牌汽车的车身由特殊的金属制成,只要是晴天,车身就不断地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为汽车提供强大的动力。车上配备了8组蓄电池,这些电池既能储蓄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也能用交流电充电,充一次电可以行驶1000千米,这样就保证了在阴天的时候也可以出车。ZJ牌汽车的动力很大,最高时速可达300千米。
第三是人性化。ZJ汽车可自动驾驶,也可手动驾驶。自动驾驶由车载电脑控制,你只要输入路线和目的地,尽管在车上睡觉,ZJ汽车也可以自动行驶,将你安全、舒适地送到目的地。手动驾驶时,还可以根据路况调节驾驶模式,有草地、土石、滑面、斜坡、高速路、凹凸路等模式供你选择,车的底盘可以根据路面情况自动升降,在城市是辆跑车,在乡村是辆越野车,这样能使你的驾驶更便捷、更舒适。它的车灯非常独特,前面是26盏氙气灯,打开时可以射出200米远的淡蓝色光线。而尾灯你是看不见的,因为它夹在后玻璃中,只有灯亮时才能看见。车厢的配置高档豪华。你驾驶的时候,可以打开全景天窗,让你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
“ZJ”是什么意思呢?看看我的名字你就明白啦!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1年第4期)
其实,在中学生中不乏爱好科技者。只是平时作文命题和引导时,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同学的兴趣。本文以“梦”命题,“梦”者,理想、追求之谓也。文题不设内容限制,鼓励学生各抒其志,这样就给爱好科技的同学一展身手的机会。
具备相应的科技知识是写作科技文章的必要条件。科学和技术虽有层次之分,却都是知识和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因此,运用知识和展现知识就成了科技文章的基本内容。《我的汽车设计之梦》一文围绕汽车设计,不仅展现了汽车自身的制造知识,诸如“车架”“刹车”“车身”“动力”“底盘”“车灯”等,还涉及环保、交通、信息、能源、光线、色彩、气象、装饰等多方面知识。一名初中学生能有如此广泛的知识面甚是难得。尤其需要一说的是,这些堪称丰富的知识都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作者凭着兴趣自学获得的。这恰恰印证了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路明晰、层次清楚是科技文章的又一特点。一般文章固然也讲究思路,讲究层次,而科技文章以知识性取胜,更是含混不得。“汽车设计”一文,以特点分类,中心句引领,配以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眉目清楚。新汽车三个特点的表述前后有序,“安全”为一,“节能”为二,“人性”为三,不容颠倒。没有“安全”,何谈“节能”?“人性化”则是锦上添花的要求,三者互有关联,却有层次。依序而写,反映了作者思考的缜密和严谨。
生动的语言表达同样应成为科技文章的特色。科技为文,语言准确是前提。不仅所列数据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即使是想象的内容也是建立在合理推测的基础上的。如本文所设想的“自动驾驶”(相对于“手动驾驶”),虽然在汽车领域还属于“科学遐想”,但是运用“电脑控制”“输入路线和目的地”,就能“安全、舒适地送到目的地”,已确有可能,世界上不少汽车厂家,如谷歌、宝马、通用、沃尔沃等企业都在实验,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等也在研制中(无人驾驶飞机已成现实)。又如车灯设计,“前面是26盏氙气灯,打开时可以射出200米远的淡蓝色光线”。强烈的氙气灯光可以照射到200米远处。蓝色光线能降低脉搏,调整体内平衡,可消除紧张情绪。此处选取“氙气灯”“淡蓝色光线”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要求语言准确并不排斥要求语言生动。本文标题不直书“理想”,而以“梦”代之,就具有大胆追求的感彩。自称“ZJ”设计公司、“ZJ”设计师、“ZJ”汽车品牌,文末解义:“‘ZJ’是什么意思呢?看看我的名字你就明白啦!”作者姓名“朱俊”,用拼音字母取代,难掩得意,略带调皮,平添情趣,少年笑貌,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