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作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作能力范文1
关键词:写作能力 写作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许多同仁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乏,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我们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多读,包括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五花八门的书都要看,多多益善。看的时候当然不能囫囵吞枣,但也不必死记硬背,只大体上理解即可,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自己的积淀。知识像大海,穷其一生又能涉猎多少?所以,要想加大阅读量,自然就不能摇头晃脑、咬文嚼字。而如果只对一小部分的“精品文章”反复咀嚼,即使吸收得再好,也还是人家的东西,写出作品来也难以摆脱别人的影子。相反,在大量的阅读中,有许多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你自己的思想,这才是你真正的知识宝库。
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精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犹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七年级,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勤记笔记的习惯。我曾经进行过三年跟踪试验教学。初一年级刚开学,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一本笔记本,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好句子、好词汇抄在笔记本上,而且要求他们多看课外书,把课外书上学到的名言警句和优美文章分门别类地摘抄到笔记本上去,只要他们认为好的,都可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他们在写文章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因为记笔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
二、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小可一二百字,大至三百字的篇幅,可以对时事发表看法和见解,可以对人对物发表感想。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段。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要多写,随时用笔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下来。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在学习生活中,在阅读积累中,你总会有许多真实的想法,这些就是作文的切入点,而其中更有着许多值得发掘的东西,要善于挤出时间来把这个真实的自己记录下来。”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在教学每个作文实践之前,我总是有目的地让他们积累素材。例如在教学作文“生活中的朵朵浪花”之前,我引导学生仔细寻找生活中对自己有过影响的人和事,每天记下一个,这个事情不必是新近发生的,但必须是对你有与过影响的,这就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在作文时,我又指导学生将记下的事情进行筛选,选出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或两件事但不要超过三件事来写,为什么这样限定呢?因为事例多了,许多学生只会罗列而没有详略,使文章成为流水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写作。
三、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带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讲评可以有效地提高讲评的效果。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像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顷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通过讲评,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或提高写作的兴趣,或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或找到了新的起点。带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鼓励创作,培养兴趣
写作能力范文2
关键词 写作能力 激发灵感 兴趣 阅读
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能力是初步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完整地、系统地反映出来,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是语文特殊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诸多因素有关。
一、兴趣与写作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性,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有话要说,作文的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在《家乡的变化》一课中,对于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凭空想象出过去的样子的。我采取了展示一些历史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对过去的城市面貌有所了解。通过了解和对比,学生对变化之大无不惊叹,对这一次的作文产生了兴趣,也能够抓住主题,把文章完整地写下来。
二、阅读与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基础。阅读是理解的过程,是分析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很多同学在文章读过之后,在脑中没有停留,对其中的词语、句子、写法、结构等等都没有留意积累。从平时要求的摘记中可以看出,写作能力好的同学,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都进行了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相反,写作能力差的同学,其摘记就是将文字抄了一遍,没有进行思考,写作能力也就很难提高。美国教育学家马丁指出:“学生学写的时候,他们就学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文章写得好的人大多得益于读得多。古今中外那些著名作家无一不是通过丰富的阅读来提高自己学养的。学生可以从阅读教材所选的各种类型的文章中汲取、积累字词句篇等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选词造句的知识和方法,在观察分析事物、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受到直接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观察与写作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感到写不出东西,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观察。写作首先需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观察得越多越细,对生活的认识越全越深,可说可写的内容越多,言语就越丰富。作文要写得好,必须在头脑中积累客观事物大量的表象,表象直接参与作文心理过程,没有表象的“库存”,作文必然是空话、套话,言之无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积累丰富、鲜明的表象,为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就不会苦干没有东西可写。在观察过程中,还会触景生情,激发灵感,产生书面表达的动因,有了“想写”的需要和积极性,自然就会消除“不爱写”“怕写”等畏惧心理。离开观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水浒传》里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令人倾倒,就是源于作者平时对各类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再经过思考与艺术加工,从而诞生了这些熠熠生辉的形象。加强观察,平时就要多注重多练习。如,看到美丽的景色,就试着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做了一件事情,就试着用语言文字叙述出来。久而久之,观察能力提高了,写作的素材多了起来,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写作能力范文3
一、民主
在写作指导上,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对同一个话题 “怦然心动的感觉”,在取材和主题立意上,多数学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叙述描写来反映“亲情”的主题,或者是通过对学校生活的叙述描写来反映“友情”的主题,这样的文章就缺乏新意。我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像写日记一样用细腻的笔触写“青春期”对异性的朦胧的情感,以此来表现“爱情”这个人类美好的、永恒的主题。这样的写作指导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正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有时我还通过角色置换,让学生当“小老师”,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介绍优秀作文并评价文章的优劣。这种做法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在点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我还成立作文批改小组,和学生讨论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小组评中把握写作技巧,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到师生的平等与和谐的关系;教师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一些责任心强、知识面广、口头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写作能力高的人才。在宽松和谐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意见及情感的交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写作提供自由的空间。
二、求异
在写作指导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重要。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以此来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广阔性。我经常创设写作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对扩写、改写、续写、写童话、编故事等,我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对托物言志的文章,我重在培养学生进行因果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类比联想。想象联想,可以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广阔性,有利于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如在拟题上,我引导学生用反常求异法拟题,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例子:如《我渴望有个后妈》、《我渴望苦难》(话题:“渴望”),《我想当个差生》(话题:“想”),《刘姥姥上网记》(话题:“网络”)。又如在立意上,我引导学生做到高远出新。比如同一个话题,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我引导学生不要选驾轻就熟的材料来表达常规主题,而要善于标新立异,并用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如成语“凿壁偷光”一般用来形容刻苦读书,但还可以开发出新主题:①形容开动脑筋;②不抱怨条件不好,而不断改善环境条件。又如《找回春天》既可以童话的形式,写深山里的桃子找春天的经过来表达主题“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是春天”,还可以写鳏居多年的老人重新组合家庭来表达主题“寻找到生命的春天”。在布局上,我引导学生做到独特匀称。如引导学生用日记、书信、童话、故事新编、庭审实录、访谈直播、小标题连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包装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范文4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面对老师给出的作文题目茫然若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写什么,但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倒不出。学生迫于作业的压力,不写不行,于是东拼西凑,无目的、无中心、离题万里,写出的内容干瘪无味。多年来,我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我让学生写《我们的老村长》一文。先向学生介绍老村长的事迹,并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还把老村长请到学校,让他给学生介绍自己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学生听了后都受到启发和感染。于是,我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材”。结果学生在“真情”的激发下,写出了真切感人的作文。
(二)“下水”感染,引发兴趣。我在给出作文题目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用“下水”文作示范。从直观上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当我读完自己的“下水”文后,学生都跃跃欲试。再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提供素材。为了使学生有材料可写,作文前,我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出课堂。如开展体育、智力比赛活动,参观活动,义务劳动,做好事、献爱心活动等。活动后适当点拨,指导开头与结尾,学生在作文时便会兴趣盎然。
(四)表扬激励,引发兴趣。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两句话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如在评语中写“这两句写的多好啊,全篇文章都像这两句话就好了。”或“这个开头非常好,能开门见山,抓住了作文的题目。”对于较好的作文可以当做例文在班上范读或推荐到优秀作文园地,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有的选送到作文刊物发表,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掌握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把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例如“审题法”,在作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使学生明确作文的重点和选材范围。如“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难忘”和“事”。题目要求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印象深刻的、难以忘记的一件事。审清了题目,也就明确了文章的中心,作文时,选材就不会偏离中心。除此之外,我还教给学生辨别作文题材和种类(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按照文章的题材要求,明确写作技巧。记叙文弄清写人还是写事。写人,一般按总―分―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来写;写事按记事的“六要素”来写。说明文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远到进的方法说明事物,然后指导学生整理材料、布局谋篇、写好开头与结尾等。掌握了方法,学生无论在考场上还是平时写作都不会不知所措了。
三、广泛积累题材,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积累材料的能力,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
肚里空空,无米下锅,写作方法再多,也写不出感人肺腑的作文。于是我指导学生建立“观察日记本”、“新闻记录本”等,把自己平时见到的、听到的分类记录。如:把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和动物鸟禽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记到“观察日记本”上。把校内、班内、村内发生的新闻或自己亲自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记在“新闻记录本”上。除此之外,我还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写读后感,使他们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低年级一直抓到高年级。把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低年级要求用自己学过的生字词会说一句到两句完整的话。看实物会说出事物的大小、颜色、作用等。中年级会用几个指定词,写一段中心明确、语言精炼的一段话,力求不罗嗦、不重复。或把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写完整、写具体。高年级通过体会文章的精华,了解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多层次、多方位地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层次安排等。由于我在教学中常抓不懈,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学生的作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五、加强读句训练
要把事情说清楚明白,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每一句话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训练学生读好长句,了解基本句式,正确停顿,弄清所表达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读《蓝树叶》一文中“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圆圆画画。”先指导学生说出是谁(李丽)干什么(看林圆圆画画)。(只好趴在桌子上)是补充说明怎么看的。再指导学生根据句式用“/”停顿号把句子划分为“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圆圆画画。”读好这句话,加深对句式的领会。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按句子的标点读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如教第四册基础训练2第五题时,注意引导学生按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去读,从中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变化。即陈述句是平而略降,疑问句是半升调,感叹句是降调。
六、加强说句训练
写作能力范文5
关键词:日记价值 存在问题 巧用妙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6-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1 日记的意义
经常写日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记日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陶冶。
2 学生写日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态度随意,内容平淡
日记的“自主管理”,导致学生写作的过度“自由”,主要表现为态度的随意和内容的平淡。我们一般这样认为,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心怎么想怎么感,笔下怎么写,便是充分的诚实。但我们发现在学生的日记中充斥了一些臆断的表白或者浮浅的感兴,也不乏一些空话,套话,无意义的机械摘抄等。
2.2时有懈怠,不能持之以恒
很多学生在写日记初期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写作兴趣。随着时间的前进,“热情”过后,部分学生出现了懈怠现象,没有毅力坚持下去,断断续续,有的抄袭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干脆不再写。
2.3评论稀少,互动不强
日记有别于传统作文很大的方面就在于它几乎没有评价功能,很多学生日记写得较多,但基本没有评价,属于“自娱自乐”,学生从中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和交流,得不到肯定和认可,学生们之间互相的评论、家长的评论、老师的评论均不够充分展开。没有读者的写作者总是孤独的,学生难以持续坚持写日记,更不会去关注写作的技巧。
3 巧用日记,妙促习作的策略
如何把学生的日记写作和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加强引领和管理,更大地发挥日记的长处,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笔者就学生日记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对策思考如下:
3.1重批阅,促坚持
同批改作文一样,教师通过批阅日记,使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上的优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其次,教师通过批阅日记,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作文教法,又可收集素材对作文进行讲评。同时,它是师生间促膝谈心,交换意见,交流感情的机会,既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每日坚持写日记,也是间接督促学生每日写好日记,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3.2重讲评,促修改
小学生还处在学习写作的阶段,对写作的规律和技巧掌握得还比较有限。技巧上的不足,常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时还不成型。如果不在技巧上加以提高,作文能力长时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学生对写作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批阅日记同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围绕学生们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累讲评素材,精心准备,巧妙设计,有效讲评。另外,对日记的讲评不宜太频繁,一个星期讲评一次即可。
应该说,讲评是为修改服务的,对日记的讲评其实主要还是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通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日记的修改怎么操作呢?笔者认为两个途径,一是要求学生写完日记自主修改,二是选中的用于发表的日记,教师和学生互动修改。
3.3重多元评价,促评比
对于日记的评价,重点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上进行全方位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老师要每天阅读学生的日记并留言评论,还可以阶段性地利用作文课,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赏读学生近阶段的优秀日记。学生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为了发动学生互相学习和评论,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每天可以阅读小组同学的日记并加以评论,小组长起监督和提醒作用。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老师定期予以总结开展评比,对做的好的小组老师表扬鼓励,赏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4重发表,激热情
无论是哪个学生,总是想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承认。现代的互联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帮助鼓励学生们把好的作品发到学校网站上,并通过电子邮箱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老师还可以把班级优秀的日记结集,让每个学生品尝发表作品的甜头,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着他们持久写作的热情!
3.5重命题,促文章意识
日记所写内容,大多是当日所见、所闻、所听、所思、所忆,而每日的生活都是由许多件小事组成的,学生们写日记时难免会记流水帐。他们因年龄小、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还不懂得如何选择和提炼生活。因此,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们每天的日记都要命题,围绕这个标题选取当日的生活素材,有目的地写下当日的日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的文章意识,认识到写日记也就是写文章,写文章一定要中心明确,要合理使用材料安排文章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6重回首,促积累
写作能力范文6
【关键词】写作 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8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习作没有条理,表达内容不够具体、明确,不能准确、完整、详细地表达同一内容,甚至有些学生会无话可说,茫茫然不知所云,并害怕写作。这些现象决不是到了三年级时才待以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夯实写作基础才行。
一、积累语言是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从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起就开始了。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才是写作之水,才会积水成渊。
1.识字是阅读之本。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只有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后,方能进行阅读,之后才能进行写作。而这其中,学好汉语拼音并掌握这个好工具,才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才能为学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拼音来独立识字,进而独立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积累语言,积累知识,为写作起步创造条件,是写作的第一步。
《课标》指出,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就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推荐给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并鼓励学生自选其他课外书籍来阅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使用价值。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中现有资源来扩大阅读途径,提高阅读量,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也是一良策。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感悟,积累一定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规范学生的语言,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累是习作之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好习作的前提是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需要在完成背诵教材中的积累之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摘抄背诵经典之作,方能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效果。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语言,写作时,即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也会受到词句以及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词不达意,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清楚,不免顿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憾。
二、学会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难点之一是“言之无物”,其原因乃“无物可言”。所以,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以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兴趣是学生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知识性活动,通过欣赏景观,典型事物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其次,“世界上原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感悟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送给学生开启习作大门的金钥匙。
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用已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的对比,区分,动态及静态时的变化,注意事物的细节,在观察时学会想象和联想。逐渐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有所增强,头脑里贮存的素材也多了起来。学生一旦善于观察,善于摄取写作素材了,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了,写得有条理,不再会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了。
三、先说后写,由浅入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心”。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实,观察得具体,说得也就具体了。学生在借助具体的事物观察后,方能摄取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地描述。表达虽然没有写作语言那么规范,那么严密,但也要养成良好的用词习惯,词能达意,作为为写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更应该坚持让学生说完整话,条理清楚地说,说时做到尽量把主要事物表述详细,详略得当,并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学有所用。
低年级从遣词造句开始,渐而过渡到段、篇。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先说后写,早已成为不争的规律,说即是写的依据,“出口成章”再加以润泽,整理,渐渐形成“一挥而就”落笔成文的较强的写作能力。
四、潜移默化,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