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磨课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磨课计划

磨课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基础会计;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第一门课程,会计专业学生能否对会计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取决于该启蒙课程的启迪。然而经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很少有学生在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在学习完基础会计后,认为会计学单调、乏味,进而产生厌倦。可见,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因枯燥乏味的教学而变得循规蹈矩,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创新精神。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初学者而言,首先要让学生听懂课,其次要让学生愿意学,最后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改革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思想引导

对于刚从高中毕业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还不了解会计学科,会计是做什么的,会计怎么做,怎样才能学好等一系列问题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一旦上课遇到难懂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再加上教学手段落后,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一进校时人人都抱着学好会计的愿望来的,为什么基础会计还没学完就有一部分人说“学会计没意思”呢?到了大二又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毕业以后决不做会计呢?问题的根源一是出现在会计教学模式上的失败,二是则可能出现在入学前期专业教育引导不够。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主流的会计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满堂灌”,以教师的单向教育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调动,使得会计教育过分注重上课、记忆和计算。其次,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理论化,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方式。经常看到《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地举着一本账本,在讲解账簿的填制。这种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能力是不能传授的,想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只能靠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以后,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另外,由于网络、软件及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套需要大量的财力,导致很多高校会计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美。因此,很多高校会计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阶段,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还不能完全做到。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张皮。会计教学通常是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或者是课堂理论教学在先、实验教学在后,不能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时互动,等到课程结束学生也不能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更不能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活动相联系。

(四)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资料不仿真

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大多是为了巩固和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往往集中在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上,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计算各种数据,反复练习会计核算职能,使得学生在上实践课时感觉和理论课差不多,只是感到在上会计课,而不是感到在从事会计工作。

由于缺少社会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学生实践往往采用现成的模拟题,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整套业务核算流程。虽然这种模拟实习能对所学知识做个相对完整的归纳总结,但它毕竟是对真实会计世界的高度抽象浓缩,缺乏鲜活性,因此实践时学生还是停留在数据对数据的状态,真实会计世界仍然是雾里看花,结果是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科学

现在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体系是以教师为主体,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客观的现象。这种按期末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

根据以上分析,应积极探索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保证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结合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来谈谈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二、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一新生一入校,军训之前,就进行专业介绍,主要是通过播放以记录片形式拍摄的企业会计工作实况录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了解会计是做什么的,工作流程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会计专业学些什么,学完以后有什么用,以什么衡量自己学得好不好,以后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等;最后介绍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等,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对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做好主动学习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坚定他们学好专业课的信心。

另外,在第一学期《基础会计》课程开设前期,先开设16课时的《会计学概论》,该课程由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分别介绍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清晰、系统地了解会计学科,引导他们做好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凭着这股高涨的学习激情,《基础会计》教学高效且收益空前。

(二)参观会计实物,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学院在校内创建“模拟公司”实验室,其结构和布局完全类似于社会企业财务部。我们从企业收集一系列完整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设计制作成会计实物课件,从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到会计用品,并将其按会计岗位陈列于“模拟公司”实验室。在《基础会计》课程开课之前带领全班同学首先参观“模拟公司”,让大家对会计这一职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开课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地随时参观,这样抽象、陌生的会计理论一下子变得具体而形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等到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时,就不会觉得很抽象,很陌生,难以理解。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解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分割的难题。即不再是课堂理论教学在先、实验教学在后,而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时互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影像、flas和实物课件,将过去在课堂上难以表达的图形、图像、情景投影到屏幕上,将理论讲授难以描述的专业操作过程在屏幕上连续动画式演示出来。如,学原始凭证的填制(以现金支票为例),先将现金支票的电子版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看看它的模样,该支票曾经在“模拟公司”实验室里见过,大家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接下来再讲解现金支票的填制要领;然后再利用事先开发的flas声情并茂地在屏幕上连续动画式演示出现金支票的填制;最后让学生当堂亲手填制高度仿真的现金支票。可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使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有色彩,从而解决了理论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会计处理技术现场演示操作的问题,能够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四)教学资料高度仿真,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力

先去企业收集真实的经济业务原始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设计制作成各类经济业务所需的原始凭证,再由印刷厂印刷,要力求达到高度仿真的效果。教学时利用这些高度仿真的原始单据,仿开真实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采购发票,增值税发票,入库单等,直接用于教学,尽量避免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原始单据。这样,学生在进行相应知识点训练的时候,就有助于其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如,学到原始凭证审核时,提供给学生的是有色彩、有单位章、有外形的原始凭证,让学生审核原始凭证填制是否规范,经济内容是否合法、有效。这比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原始单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五)注重专业实践,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指导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实践前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实践时引导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实践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和分析,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期达到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会计思想、会计方法、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目的,进而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基础会计实践可分为单项知识点实训和课程综合实验两类。

1.单项知识点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与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同步进行,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与登记等。这些实训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同步并行,即教师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由几笔经济业务构成的简单账务处理流程,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另外几笔相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实训。通过单项知识点实训可将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务,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增进学生的感知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2.课程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由于实验内容、方法、手段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因而适合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实验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个人独立完成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实验时,以某个企业某一期间的经济业务为原始资料,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下由学生以企业真实会计的身份进行“实际工作”,采用真实的原始票据和资料,让学生从辨别真假原始票据和凭证开始,一直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识别,并按照会计实务处理规范进行仿真操作。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也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具备“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六)采用学习效果过程考核,激发学生持续学习激情

首先,在考核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比例,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结合实际操作考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考核方式上坚持过程重于结果。为了避免期末应试突击带来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技能缺乏的弊端,可采用下述考核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平时成绩占15%,依据:出勤率+课堂测试+案例分析;理论考试占45%,笔试,闭卷(教考分离制);实践操作占40%,其中平时的单项实训态度、效果占20%,期末的实训考核占20%。

这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试,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可使“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会计职业思维的确立,进而达到了提升职业质素的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1).

磨课计划范文2

1模块化教学概述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模块。每个子模块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已达到培养某种特定技能的目标。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由以下模块组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设计、网络基础应用等。通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模块教学小组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负责教师按照课程标准集中精力组织教学内容,在暑期挂职锻炼、企业走访等调研基础上,设计教学案例情境,细化教学过程。

2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2.1重组教学内容,服务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服务专业职业发展需求,注重与专业的衔接,在教学重点、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案例设计等方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有所侧重。如会计专业对Excel软件的函数使用或图表插入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适当提高数据处理模块课时比重和教学难度,衔接好后续的专业课程《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学习。而包装设计专业对演示文稿版面设计要求生动且精美,便于设计产品的展示和宣传。由此可见,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突出技能培养,符合专业培养需求,在一定程度服务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

2.2打造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创建特色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全程在机房授课,每台计算机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局域网广播教学、学生演示、文件分发和随堂测验等功能,为信息化教学创造了实施的环境。同时为师生搭建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微课视频网站和超星学习通为载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从课堂到网络的延伸,切实达到教、学、做于一体。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我校老师创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背景的“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的特色教学方法。“案例驱动”突出培养核心技能,每个案例针对不同的技能训练点,教学目标突出,创建的案例生动、直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拓宽设计的思路。“项目导向”是把项目作为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模拟进人岗位角色,按照岗位要求完成作品的创作。该教学方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成果以作品形式提交,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过程性考核与标准化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经过几年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已形成了过程性考核与标准化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堂表现、模块测试和作品评审。根据模块知识的教学目标不同,大致分为两种考核,理论考核使用问卷星编辑、测试卷。该种考核方式特点是形式新颖、灵活,提交试卷即可查阅成绩、显示答题情况,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在问卷星后台可查看学生测试统计图表,直观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安排具有指导性的作用。Office办公软件模块实操性较强,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应用能力的拓展。教学设计遵循“小步走,循序渐进”原则,营造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上采用基本实验题练习、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和工作岗位项目开发,考核上采用基础性考核、综合设计性考核和创新性考察。

标准性考生考核体现在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比较系统考核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考核合格可获取相应技能证书,一举两得。

3模块化教学成效

3.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

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模块间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教学组织上针对性强,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知道学什么,学有何用,共同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率完成。

3.2运用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借助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程的教学中,借助易学易用的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主观上改变厌学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3教学相长,教学成效突显

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个模块教学情境,合理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这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并且不断提升学习。学生方面,教学设计符合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用中学的成就感。教学成效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作品评价、等级考试成绩,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评定。经过模块化教学实施,发现教学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协同合作意识增强。从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析,通过率保持在90%左右,并略有提高,相比之下优秀率明显提高。教学评价方面,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整体略高于其他课程。

4结论

综上所述,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深度重组、教学手段改进和考核体系构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值得其他课程的借鉴。

磨课计划范文3

摘要: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且应用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广泛的从事关于office办公软件操作与多媒体动画网页设计工作,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过程,一定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优化,进而提供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则在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需求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字: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计算机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后续的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都有极大的帮助。这门课是各个高等职业类院校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同时认真的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在毕业以后,积极主动的参加工作。有利于学生对技术性工作的学习,和对计算机的多层次的了解。但是由于给门课程的理论太强,内容枯燥又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很难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以下的探讨,以能够改进计算机教学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化需求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对计算机进行专业的学习的一项完整规范的理论体系,学校在对课程的安排方面完全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类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都认为这些内容学多了没有用,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一知半解,只了解到了一些表面上的内容,并没有加深对自己专业理论的过多的学习。另外,随着一些高校招生的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类院校的学生普遍的入学门坎都很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下降,随之就出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时候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当我们在对新的章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原先学习过的计算机的知识又会忘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不连贯,学习效率也不可能会高。发现问题以后就应该及时的对高校院校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比重相应的降低了,实践课的比重日益增多。之后又对这类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首先以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又把大纲的要点与与之有关的计算机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等等一些知识点贯穿其中[1]。老师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同时注重对学生们的表扬和激励,表扬和激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们来说,适时适当的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加强他们在学习时候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如果老师能长期的在授课的时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表扬和鼓励,不仅仅会使学生喜欢上学习这门课程,而且能够使他们增强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的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对教学目标认识不足,教学专业化程度低

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主要有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等,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产生误读,没有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导致了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实际角度进行考虑。没有详细了解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没有完全明白,整个课程讲述完之后学生依然对一些基本概念不清楚,比如,很多学生学习之后对计算机死机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更是不明白。

2.2 传统教育体制依然存在,没有结合当前时代要求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能够为我国培

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岗位的教育。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很多院校中生源要求比较宽松,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基础知识比较差,心理素质相对比较差,从自身各方面的表现体现出了传统教育体制在其中的不利影响。

2.3 计算机设备和教材不能较快更新

随着我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是有关计算机教材编写却不全面,教材的更新时间间隔较长。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学生无法对最新前沿知识进行掌握,陈旧教学内容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起不到更好的应用。很多学校由于需要降低成本,很多计算机和多媒体先进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到位,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很少,这主要和院校的投入设施有密切联系,所以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说,上课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当自己实际操作时却无从下手,这就说明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练习的比较少,所以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还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交代的作业,但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一旦换个题目又无从下手了,最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限制。

3、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

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施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关键因素。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传统的理论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我们提出以下方法发展措施:

3.1 根据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很多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是能够熟练使操作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能够掌握对基本信息的检索和运用,能够使用除工作要求操作的软件之外的相关专业软件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高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调查,进一步了解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应用专业的学生能力素质要求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而提高教学目标。

另外还要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效率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院校的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高校计算机基础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操作系统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所以,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应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的应用这三方面进行展开。在设计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合理分配课程的理论知识时间和实践时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作为出发点,进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3.2 紧跟时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即时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时代感。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包括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因此,高校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随时做到对知识的更新,使教学内容更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全面的应用。

3.3 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适时的对课程进行更新完善,融入教学特色,从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设置等方面入手。由于高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高校在发展的同时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目前,最受社会各界喜爱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有图像处理、网络维修等,所以,各高校在进行课程完善的时候,需要根据社会市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完善。

3.4 完善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设

随着我国不同学校的增加,教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正常需求,这就需要对教学平台资源进行不断的完善,我国高校课程已经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对一些资源进行了合理化调整,提高学生们的视野,更加方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3.5 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关键点。这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教师若直接进行灌输更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⑴ 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知识技能积极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在解决问题后,应适时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⑵ 项目教学法

这主要是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的某个独立的项目让学生单独处理。一般情况下,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下,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之后,由学生全权负责,完成之后交给教师审核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⑶ 层次教学法

层次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入学基础,及品质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所设立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方法教学。如教师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中等和高等方面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公布出来,学生可根据目标自由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校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讲练法、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拓展教师的的师资队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呢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科技化教学,为教师节约时间,使实践教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选择哪种方面进行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3.6 注重过程性评价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增加学习评价环节,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等,评价内容不但包括学习态度还包括了情感内容,发挥人性化教学。该环节主要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之间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探讨和评价,这更能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通过各种评价,更好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结语

在学习《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的时候,要多多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人才的广泛的需求,我们应该以加强就业为目的,不断的改进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分为不同的阶段给给学生以不同的启发和教育,对于一些技术类特别难的问题要给予亲自的指导,让学生及时有效的改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缺点,有的老师更会采取一些对现场问题给予亲自解答的方法,及时弄清楚学生在实际的进行电脑练习的时候,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彻底的解决好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广泛的促进学生们的就业,更利于更多的优秀人才参加到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彭国星,童启,刘强,等.围绕计算思维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62-64.

[2] 刘艳.用系统论指导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优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5.

[3] 鲍红艳.优化教法,提高效率——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114.

[4] 胡晓敏.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7):159-160.

磨课计划范文4

一是农民科技培训力量明显不足。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每年各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全口径培训农民仅为240万人,占需求培训总数的33.8%,尚有66.2%的农民得不到培训;全省每年返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初中辍学生25.58万人,全省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年均招生培养量7.85万人,占需求培训总数的30.7%。上述数据说明,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能力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求。同时,各类农业培训学校的教育设备、设施老化落后,导致农村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能力的低下,也是制约农民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去年,中央及省级财政投入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为3870万元。但是按全省710万农村劳动力计算,人均年培训费用为5.45元,仅相当于每年政府为每一位农村劳动力免费赠送一本科普书。

三是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严重缺乏。长期以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并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纳入重要日程,同经济工作一样同步推进。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受教育方面没有得到与城市职工同等公平的待遇。目前,还没有有关保障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施的地方法规,把培训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资金投入上,绝大多数市、县没有把农民科技培训列入财政预算,资金投入无固定渠道和保障;在政策制定上,较少出台鼓励和支持科教单位参与农民科技培训、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今后,为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我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农民科技培训要以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主旋律,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和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把农民教育培训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农民教育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培养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可以说,农民素质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议省里成立专门的农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挂帅,主管副书记和副省长任副组长,农业、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在人大、政协的重视和支持下,把农民教育列为新时期重点工作、硬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迅速、科学、可持续地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培训体系。实践证明,农村职业教育只有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之路,才能动员各方面力量,集合全社会能量,共同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我们省实际情况,建议打造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县乡各类农业教育培训、推广和科研机构为补充,构建面向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磨课计划范文5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模块化教学 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49

Abstract Mechanical foundation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terial mechanics,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etc..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the key modules and the self-study module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major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cluding the separate assess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module, as well a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module assessment.

Keywords mechanical foundation; modular teaching; examination method

机械基础是我校针对自动化、数控等电控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机械方面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教材将机械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集中在一本书中进行介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其创新潜能。但由于教材各部分内容跳跃性较大,知识点过于零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我系教研组认为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重点,加强对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性,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将各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各个零散的知识点,根据专业特点把相关单元进行组合形成教学模块。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可以采用增删和组合的方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配置较为灵活,教学目的性较强。①

我校从2014年9月起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 模块化理论教学改革

1.1 课程的结构体系

按照教材内容和以往的教学进度表,机械基础课程由若干个部分组成,若按照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则如表1所示。

(1)理论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模块包含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个子模块。静力学主要研究质点系受力作用时的平衡规律,其中包括力系的简化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在工程技术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动力学主要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等;运动学主要从几何角度描述和研究物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材料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性的一门学科。其子模块包含各种变形:拉伸与压缩,扭转和弯曲等;此外还有应力的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

(3)机械设计基础模块。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各种机构的原理和机械设计的方法。这是整个课程四个模块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前面两个模块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此模块打下基础。

(4)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块。液压(气压)传动是用液体(气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气)压传动目前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因此将其作为单独模块置于课程中。

1.2教学改革实行方案

(1)具体模块的构建: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的理念,重点内容是进行知识重组,使授课内容模块化。②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主要针对自动化,数控及电气工程专业,而在对这几个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的放矢,针对专业特点重新进行模块的划分(如表2所示)。对该专业的重点内容重点讲解,相对不重要的内容可以从该专业的模块中去掉,让学生自主学习。

电气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更注重机械知识与电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即两者间有交集的部分,包括机械传动和液(气)压回路模块。而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中的部分基础知识可以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

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机械设计概论,机械连接等都要作为重点知识来进行教授。而数控专业专业性较强,与液压传动的直接联系较少,因此把这一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模块。

(2)加强模块教学中的学生管理。学生是模块化教学的对象,为了更系统化地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应当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 制订包括选课规定、学分管理、认知实习、企业实训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③在进行自学模块的教学时,将学生按照该专业的自学模块进行分组。比如对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一共有三个自学模块,就将该班级的学生分为三组。每一组学生负责不同的模块,针对该模块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并且在该模块学习完成后要进行课件的制作、演示和答辩。

2 推进实验教学的模块化改革,增强实践性

机械基础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目的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验证和加深理解,忽略了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不利于学生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提高。④我院从2014年起实行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采用模块化实验教学方法(如表3所示):

具体操作是将实验项目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划分为创新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自选实验模块。在做实验前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有目的性的预习。在实验过程中,则要根据不同模块的实验要求,着重解决该模块的核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3 考核方法改革

模块化教学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模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既要重视单个模块的掌握情况,也必须要对学生各个模块间知识的连贯性及结合点进行考查。此外,要加强对实验模块的考核,改变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情况。

(1)实验模块单独考核。对实验模块进行单独考核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目的性,使其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也方便实验教学的管理,便于学生的选课;此外,实验模块的单独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使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实验教学模块应与各理论教学模块并行,并在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衔接性的前提下单独进行考核。

(2)加强对各模块综合应用的考核。我们在对学生考核时不仅要重视各个单独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知识连贯性和结合点掌握程度的考查。对各个模块的单独考核可通过随堂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而对学生综合应用的考核则要通过布置课题或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

注释

① 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3):22 -25.

② 谷曼,徐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88-90.

磨课计划范文6

2011年中国实体经济情况回顾

从专业的角度讲,“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一直到今天,国内外学术界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为大家所广泛认同的关于实体经济的概念。一般来讲,“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而与实体经济相对的是虚拟经济,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专家评论和政府表态可以说非常之多。而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关于实体经济的关注,将实体经济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2011年从民间到官方均对实体经济表达了如此高度的关注?中国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在其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1~2012)》中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泡沫化和资金对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下降的三大表现:

1.金融资源大量流向房地产、期货市场以及其他类投资品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泡沫化现象严重

2009年和2010年我国分别新增信贷9.62万亿和7.95万亿,直接导致流动性出现大幅度上涨,其中2009年底M2增速创10年的新高,达到29.74%。而这些流动性并不是在各个领域进行平均增长,而是向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他类投资品市场大幅度偏向性流动,这种偏向流动直接导致2009和2010年全国平均房地产价格飙升50%左右,期货交易额增加3倍多,而价格的飙升又进一步引发资金从实体领域向虚拟领域转移。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2009年房地产资金来源增长了69.5%,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和M2增速高30.3个百分点和39.7个百分点。资金泡沫化和资金虚拟化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实体经济领域资金缺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原因。

图表53:流动性增长与资金偏向性投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图表54:商品期货交易额2009~2010年大幅度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2.贵金属和珠宝价格上扬,保值增值需求和投机需求挤占居民的正常消费,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变换

2009年底金银珠宝的价格指数快速上扬,从89.8快速上升到114.9,国内批发零售总额增速从年初的0上升到2009年年底的11.6%,然后直线上升到2010年初期的58.8%。这种购买加速与价格上扬是投资性需求与投机需求共同推动的产物。这种泡沫现象向消费领域的蔓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居民进行消费结构的调整,挤占其他消费开支。在2007年时,金银珠宝开支仅占总体消费开支的1.7%左右;但到2010~2011年,平均达到2.3%,最高达到3.3%。这种消费挤占是目前消费实际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图表55:金银珠宝类的销售和价格飙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图表56:金银珠宝类支出占比在消费泡沫的推动下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3.2011的负利率现象出现,导致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进入其他套利领域,进一步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

自2010年1月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水平随着通货膨胀的提高而加大。到2011年11月为止,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为-2.6%。该水平直接导致居民存款意愿下降,开始寻找其他融资渠道。2011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加7259亿元,储蓄存款占所有存款的比重从2010年同期的43.4%下降到目前的41.6%,下降幅度达到1.8个百分点。这些储蓄存款搬家并不是用于投资,而是大规模进入到其他套利领域。

图表57:2009年以来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11月份理财产品总数已达18777款,余额达3.3万亿元,而2010年全年为10779款,余额为1.9万亿元。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超出了近1倍。

其次,大量银行表内业务被转移至表外,表外资产增长迅猛,以逃离于金融监管之外,获得相对多的收益。统计显示,2011年1~9月中国委托贷款增长10700亿,比2010年同期多增长5625亿,同比增长90.2%,银行表外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从2010年26.9%上升到2011年的27.4%。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11月,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业务余额达到了1.67万亿元,大量银信合作业务的存在提供了大量的游离于银行传统表内业务和监管之外的变相贷款。

图表58:银行表内与表外贷款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再次,信托产品、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其他非正规金融公司业务大增,高利贷等民间融资泛滥,“银子银行”大行其道。野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影子银行”放款规模达到8.5万亿元,为银行贷款总量的18%。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以外的融资规模占到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46.3%,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2011年,各类影子银行贷款总额可达到11.5万亿,其中委托贷款占到34%,民间融资占到33%,贷款信托占到15%,信贷担保公司占11%,融资租赁公司占到4%,小额贷款公司占到3%。这些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左右。

图表59:各类影子银行贷款占比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中国民间借贷分析》。

再次,金融体系的资金套利模式大幅度扩散,致使大量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其中,成为“新型影子银行”。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中旬,深市、沪市已有139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79家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累计资金量达到200亿元。这直接使上市公司和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转变为融资平台,实施与银行一样的融资功能。这种“新型影子银行”进一步弱化了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力。

最后,通过各种非传统、非规范渠道获得的资金大量用于“经济泡沫”领域,以维持这些投机领域资金正常运转。例如相当比重的委托贷款都是由房地产企业发起的,2010年全年新增房地产信托贷款2864亿元,截至目前,房地产信托融资总额在7000多亿,占全部信托贷款的40.5%左右。又例如,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组的调研,温州1100亿的民间资金有20%用于炒房地产,40%用于中间进一步介入借出,5%用于其他投资。

在上述资金大量流向投机领域的影响下,国内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大幅度下降,民间对于实业经济投资意愿低落,更加严重的是,在政府对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和国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投资领域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金融风险上升。

2011年5月的《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调查(2010年)》显示,五成(50%)的企业家表示想投资房地产,三成(31%)企业家想投入股票市场,炒楼炒股成为企业家投资的最爱。此外,有两成(19.5)企业家想投资基金,而像艺术品(14.3%)、理财产品(11.9%)、黄金珠宝(9.5%)等投资领域也受到部分企业家的青睐。

无独有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参加2010年《头脑风暴》节目的约100名企业家的访问调查显示:未来一年,企业家们将主要在房地产、股票和基金领域进行投资。具体数据表明,超过三成(32.8%)的企业家表示会增加个人投资,房地产(27.8%)成为企业家们的首选投资渠道。其次,股票(23.6%)与基金(20.8%)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同样受企业家们欢迎。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较2010年同期增长24.3%,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8.4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小企业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5%,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事实上,中小企业并不是融资难,而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借助货币政策大环境和利息差来套取更多的利益。这种现象在2011年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和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崩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

《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温州、鄂尔多斯、陕北等地,借贷市场异常发达,鄂尔多斯已经达到全民放贷的地步,月利率高达2%~5%。通过借贷将零散的民间资金聚拢,再投入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民间资本被不断放大。

2011年年初,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消失”,9月,“跳楼”、“跑路”已成为温州的流行名词,因高利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和哄抢企业财物等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企业家“跑路”以及担保公司的倒闭,使得各种案件集聚发生。据温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截至2011年9月20日,温州“跑路”的32家企业所涉金额达11.7亿元;当地金融机构也因民间借贷受到影响,如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占比60%左右,其中30%左右的贷款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各类有问题企业信贷资金贷款余额15.86亿元,票据(敞口)9.06亿元。

根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参与完成的鄂尔多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2月底,鄂尔多斯银行系统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59.7亿元。在360.7亿元的投资规模中,仅占到不到16.55%。在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据报道,鄂尔多斯民间融资成本大约在月息2.5%左右,而借贷成本一般则在月息3%,最高甚至可达月息5%。2011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

4.实体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繁重的税费负担又进一步摊薄了企业的利润

整理部分地区2010年国税地税系统全年总收入,计算其与地方生产总值之间的比重,可以看到,比重最高的上海、北京都超过了40%;而2010年GDP最大的四个地区――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各项税收占GDP的比重也均在13%~25%之间。不仅如此,企业的税外负担也比较重。根据《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共有18个,收费项目有69个大类,子项目则有上千个。

我国税费收入2011年突破10万亿元,增速在20%左右;央企在2011年1~11月实现利润8317.9亿元,加上商业银行将近1万亿元以上利润,税费、央企、商业银行3项拿走将近12亿元蛋糕,占GDP总量的29%。留给民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的蛋糕小得不能再小了。

2011年11月的《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79%和57.7%,排在所有20个选项的前两位。在成本上升的同时,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当前税费负担也较重。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的评价,认为“很重”或“较重”的企业经营者占80.6%。关于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交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5%以上”的企业经营占3.7%,选择“1%~5%”的占17.2%,两者合计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选择“0.1%~1%”的占37.6%;选择“0%~0.1%”的占30.3%,选择“0%”的占11.2%,均低于2009年和2010年。

图表61:部分地区2011年税收总收入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IUD数据中心。

2012年实体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显然,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和民间对于实业投资意愿下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展望2012年,我们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做以下预测:

1.负利率的逐渐回归将促使居民储蓄意愿得到一定的回升,一部分股市及理财投资资金将逐渐回流银行系统

一方面,随着2012年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回冷,物价水平将出现回落,“通货膨胀”也将全面回落。而中央作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安排,也不会对2012年的整体货币市场流动性造成大的冲击。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基调下,预计央行不会对金融机构利率作出大的下调安排。因此,通胀的回落将促使国内负利率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

另一方面,鉴于2011年国内股市的“悲惨”表现,在股市中亏损的部分股民会选择谨慎投资策略,让资金回归银行赚取稳定的利息收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股市成为A股4年来的第二个熊市年,也成为“A股史上第三大熊市”。这一年,1.25亿股民的财富平均每天蒸发286亿元左右,全年市值缩水7万亿元,超过14个省市GDP总量。《财商》调查显示:2011年有90.68%的投资者亏损;73.34%的投资者2011年的亏损超过30%;12.12%的投资者亏损在20%左右;5.22%的投资者亏损在10%左右;3.91%的投资者基本持平。

最后,2011年打着抗通胀旗号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并不能令所有投资者满意。数据显示,在5254只今年内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只有4只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10%。而全部到期产品中实际收益率在4.2%(含)以上的有2288只,占比只有43.5%,不足半数。若与全年CPI维持在5%以上运行的水平相比,只有821只产品实际收益率能达到5%(含)以上,占比更降至15.6%。据分析师预测,2012年很大的可能性是央行不会降息,但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影响将是规模和收益双降。

2.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将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继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后,10月,银监会又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该通知公布了涉及对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存贷比要求将适度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也将提高等内容。

2011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一系列金融、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对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发通知称,为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从2012年1月1日起,决定对小型微型企业暂免征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通知,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中小企业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同时强调30%以上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在2012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提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把握好五项原则。其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了第一位。温总理指出,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各类金融机构都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此外,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显然,总理的上述表态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实体经济重视程度的很好注解,服务实体经济也将作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则推行。同时,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银监会将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将强化涉农金融业务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我们认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2012年,相关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及“三农”政策会陆续出台。

2012年2月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安排150亿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亿元将集中使用于中小企业。朱宏任指出,由于小微企业没有一个确切的分类,其他资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划入到中小企业的范围之内。在支持的方向上,工信部更多的是通过公共服务这样一种形式来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朱宏任表示,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中,工信部将对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

综上,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改善中国中小企业在财税负担和资金需求方面遇到的困难。另外,我们注意到各地也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缓解企业目前面临的诸多发展困难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