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轼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轼的古诗范文1
20世纪之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体内的所有控制信号都是由电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的。后来贝利斯和斯塔林发现(称为激素的)化学信使和电信号一起引发身体器官发挥作用。这一令人吃惊的发现开创了医学的一个全新领域:内分泌学。它使生理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被称为有史以来与人体有关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激素被发现并投入商业生产以后,在市场上一出现便被奉为灵丹妙药。肾上腺素(发现后的第一种激素)是20世纪第一种“一鸣惊人”的药物。其他的激素紧随其后。
激素是怎样发现的?
激素的发现要归功于贝利斯和斯塔林。然而我们必须把这份荣誉也分些给几年前实际上已经发现了第一种激素的人们,只不过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的真正意义罢了。
1894年,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动物实验,英国生理学家爱德华・艾伯特・・谢弗表明:如果把从肾上腺中提取的液体注射到动物的血管中,血压会升高。他认为这一发现很有趣,但是并没有看到它的实际价值。1898年美国药理学家约翰・亚伯认识到了这种物质的药用价值,便开始研究它的来源和化学性质。他把这种液体中的关键化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命名为“肾上腺素”(EPINEPHRINE,来自于希腊语“肾之上”的意思,因为肾上腺就在肾的上面)。
两年后,日本企业家兼化学家高峰让吉在纽约成立实验室,制造纯水晶形式的合成肾上腺素,准备投入商业生产。1901年他成功了,因为这种天然的化学物品来自肾上腺,所以他把产品命名为“肾上腺素”。高峰让吉虽然认识到自己产品的商业价值,而且把产品名称和工艺都注册了专利,但是他忽略了找到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管把启动信息传递给器官的生物意义。
1902年,伦敦大学学院的两位教授开始研究消化液。一个是40岁的威廉・贝利斯,他的搭档是他的小舅子――34岁的厄恩斯特。
医学科学家们知道,食物一进入小肠胰腺就开始分泌消化液。但是那个时候,胰腺是怎么知道应该分泌消化液的呢?大家都认为是电信号沿着神经细胞发出的。贝利斯和斯塔林决定检验这一理论。
他们把一条实验用狗的通往胰腺的神经切断了。然而胰腺经刺激还能发挥功能。经过仔细检查,他们发现胃酸流到狗的小肠内膜时,那里就会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他们称之为分泌素)经血管流到胰腺,发出信号指示胰腺立即行动。
与高峰让吉不同,贝利斯和斯塔林马上就意识到这种情况非比寻常。以前信号都是沿神经纤维通过电传播,而这次却是通过身体用化学的方法传递。这是有记录的第一例。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发现,科学界赞叹不已,颇感兴奋。
贝利斯猜想还有很多这样的化学信使未被发现。他刚读到关于高峰让吉研究的报道,便意识到他分离出的是另一种化学信使,属于同一组。
苏轼的古诗范文2
一、诵读古诗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情操。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较强的时期,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能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古代的诗词,内涵丰富,主旨深远,有许多是诗人内心崇高精神的自然流露,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思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人生要追求什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叫我们要珍视父母之爱,及时回报。通过读这些古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囫囵吞枣、口干舌燥的硬塞要有效得多。
二、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讨论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应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诵读古诗,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词,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往往短短几十个字,就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旷远的意境,“诗歌是富于形象的思维”(别林斯基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阅读这些古诗,可让学生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引出无限的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绵绵无期的“愁绪”;“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用富于情感的双关语来描写若有若无的“春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历史典故巧妙表达人生志向……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博大,领略到字里行间产生的意境美,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再如《天净沙・秋思》,这篇小令短短二十八个字,学生每读一句就会想象出一幅画面:枯萎的蔓藤、僵老的古树、无精打彩的乌鸦――败落凄厉的背景画;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充满安谧与生机的图画;荒郊古道上一匹精疲力尽的马冒着凛冽的西风在踯躅而行;日暮途穷,一个羁旅之人在悲哀地仰天叹喟。一句话就是一幅画,通过诵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了一幅幅特色独具的画面,从而培养了想象力。
三、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通过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认识美,享受美 ,从而创造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于自然的色彩、声息、动态细致入微的表现,构成一派有声有色、新鲜优美又愉悦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了一幅清新自然、宁静纯朴的山中美图,诵读这样的诗歌,学生在受到陶冶的同时,同样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自然也就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诵读古诗词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古代的诗词,无论哪一首,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诗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带领学生去学会品味诗歌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与遣词造句的方法,就是对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修辞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以拟人居多。诗人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这些妙用辞格的地方往往正是诗人精心铸炼的诗眼。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眼在于“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植入人之情感,用一“知”字写善解人意之春雨,顿生妙趣。
苏轼的古诗范文3
1、《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来源:文章屋网 )
苏轼的古诗范文4
从1999年第一家日本餐厅,到如今上百家的“日式”商业场所,“日本街”迎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
谛听钟声的城市
“日本人主要是伴随大量日企而来。”苏州商务局外国投资管理处副处长张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日本企业眼下正成为“苏州模式”的有力延续者之一。这种作用最早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苏南乡镇企业渐露疲态,苏州开始在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大力吸引外资。
这座因中新苏州工业园创造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模式的城市,“在90年代初有些日本的小规模加工企业进来,高新区等地引进了服装、纺织厂。”张颖说。
其实从历史和文化上,日本人对苏州确实是有一种特殊感情。
日语中模拟汉字读法有两大系统---“汉音”和“吴音”,后者就是用苏州吴语来进行发音。
另一个深受日本人喜爱的风景就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枫桥,切合了日本文化中常见的乡愁和清淡。
苏州淑德日本语学校的教师稻叶宏明向本刊回忆说,他2010年来苏州前,学长就给他描述过这个小桥流水、园林雅致的水乡,令他无比向往。一到苏州,他乘船游览河道、古镇后,赞曰“不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枫桥夜泊》其实曾选入日本小学课本。在日本文化中,除夕夜听到108下撞钟,是带有诸多好运的象征。自唐代起,日本多地就仿建了寒山寺,寒山寺的钟声由此在日本广为流传。
1979年,日本池田市听钟代表团10余人到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从那以后,池田市日中友好协会与苏州对外友好合作会合作,每年举行听寒山寺钟大型友好交流活动,至今已连续进行了30多次。
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先生第一次来到苏州。他说:“苏州和苏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到1994年7月,苏州的日本企业家为了交换信息,彼此交流,专门成立了苏州日本人会。如今它已更名为苏州日商俱乐部,拥有3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
据高新区商业街一料理店赵店长介绍,当时不少日本人集聚在高新区“锦华苑”等小区,有精明的中国老板瞄准商机,在离日本人不远的这个商业街上开了家“一文钱”日本料理店,赚得盆满钵满。
此后,中国老板们又相继开了餐馆、酒吧、理发店、超市等等,形成了如今熙熙攘攘、霓虹闪烁的“日本街”。
进入新世纪,伴随日资涌入的日本人迅速多了起来。“那几年是苏州日资增长特别快的几年,市长带的招商队都是上百人,在日本开大型招商会。佳能、松下半导体等世界五百强在苏州都有十几年历史了,许多都是那时进来的。”张颖说。
高新区是日企在苏州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据2002年的当地报纸记载:常住高新区的日本企业管理、技术等人员已经超过1000人,日资占到了苏州新区新批外资的45%。
像日本的中国生活
在张颖印象中,苏州的日本人从2005、2006年真正多了起来。2005年苏州开办了江苏第一家日本人学校---苏州日本人学校,解决了日本人子女读书问题。
这所学校现有400多名日籍学生,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日本人学校。它就在“日本街”南端玉山路上,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和日本企业家一起筹资建立。
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一个10年里,日本企业在中国一直据守着高端家电行业。2005年是新一轮“中日合资运动”的开始,这甚至被中国商务部写入《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除了家电,汽车也成为日企的新领域。
这一年,松下集团在苏州高新区奠基了在这里投资设立的第五家企业,以及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基地的首座工厂。
苏州的地理优势明显,是离上海最近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能满足日资节约成本的需求: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也就在2005年7月,苏州高新区日本工业村开村。这家约133公顷的工业村主要吸引日本中小企业,改变了在华日本企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传统形象,为大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
41岁的池田银行苏州代表处首席代表寺田伴之2008年首次来到苏州,这是他生活的第一个中国城市:“我觉得苏州生活比较安心,长女、儿子都在苏州日本人学校读书,他们和日本小孩一起打网球,训练足球,正式比赛时还可以与中国小孩一比高下。”
“苏州生活与日本没什么两样,我小孩在苏州伊顿国际学校上幼儿园,老师都是日本人,这里也有了日本医院,医生都是日本人。”34岁的池田银行苏州代表处的久保大典周末常带孩子去苏州乐园和动物园。
目前,苏州的日企集中在高新区、工业园区和常熟市三大集聚地。“日本人的投资以大中项目为主,四成的项目在9000万美元以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电子元器件、纺织服装、电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张颖说。
2007年日本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在金鸡湖畔以5.05亿元拿地,开发小高层公寓。世界最大的工业化住宅开发企业日本积水住宅株式会社姗姗来迟,2011年在苏州相城区拍得一块地,它将在沈阳、无锡、太仓、苏州市区打造住宅区。
日本大中企业进入的苏州步伐仍在加快。据苏州市商务局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处宋耀平介绍:“苏州日企的日籍人员2011年为4044人,2012年增加了400多人。”
“我每周五都会去购物,买东西很方便。”稻叶宏明3年前从洛阳来到苏州,“听说苏州日本人特别多,想体验一下在日本人集聚的城市生活有何不同”。
起伏的数字
日本也是家庭观念比较重的国家之一,众多日本职员家属也跟随来到了苏州。寺田伴之和久保大典都和妻子小孩租住在狮山桥附近的高级公寓。“公司统一安排的住处,那儿可以收看到日本国内频道。”寺田伴之说。
寺田伴之的妻子婚后辞去了银行的工作,专职照顾小孩,寺田伴之说:“想过奢华点的生活妻子需要工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妻子就用不着出去了,现在开销最大的就是家庭的假期旅游。”
总结历年的投资情况,张颖说:“中日关系每紧张一次,日本投资就趋缓一次。2013年1到10月份引进日本注册外资6.7亿美元,同比下降55%,日本人观望态度明显。当然还要考虑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日元竞争性贬值加剧等因素。”
2012年,日本一家位居世界500强的打印机制造商取消了在苏州增加投资的计划,转到了越南。不久前,苏州又有几家小型日企搬到了东南亚。
宋耀平说:“这些与苏州日益增长的地价和人工成本也有关系,搬走的只是几家小制造企业。”
走访了大量苏州日商后,张颖认为:“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判断,在苏州的日商仍看好中国经济,对苏州的投资环境仍比较认可,所以苏州的日企大规模转移的可能性不大。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和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近期日本投资形势趋缓的情况很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对于数字统计的日本人增加趋势,“这有个时差,一到两年的滞后,2012年的项目今年才投资。其实2012年四季度以来,苏州引进日资新项目数量和资本金额同比均有所下降,形势不容乐观,储备项目受到影响。很多日本人对他们的政府也不满。”张颖说。
2012年“9.18”期间,稻叶宏明正巧在“日本街”吃料理,有饭馆的玻璃被击碎。父母看到新闻后,连续打电话催他回国。
“我没想着回去,我觉得这些不会直接伤害到我,我认为工作是第一重要的,我的工作没人做,会给其他老师造成麻烦。”稻叶宏明说。
苏轼的古诗范文5
一、关于我国的古建筑装饰的雕塑形式
(一)空间造型1、装饰雕塑空间造型的均衡性世间万物,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均衡性原则。当然,古建筑也不例外。我们四周都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故宫的建筑,亭台楼阁的设计等等,都会是对称的,给人一种有条理,舒适的美感。但难免会让人缺乏趣味,于是人们开始在均衡的基础上打破对称,进行大胆的创造。均衡是原则,而具有表现力的形态特征应当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概括。将不同形式的均衡应用到装饰雕塑中,比如调和与对比的均衡、多样与统一的均衡、概括与提炼的均衡,是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的。2、装饰雕塑的夸张与变形在雕塑作品中,将主观感受与情感需求贯穿,运用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坚持以美为原则,进行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装饰雕塑的创作,来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雕塑家的情感,生成一场视觉盛宴。3、装饰雕塑的空间和环境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包括建筑都是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关联,装饰雕塑与周围空间连为一体,比如像园林中的垃圾桶,都会做成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样式,不仅不会显得突兀,还会与那里的环境融合,加强园林主题,精美、灵巧、多样化,别有一番情趣。
(二)装饰雕塑的颜色装饰雕塑的颜色并不是指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材料本身的颜色,而是雕塑家根据材料本身的属性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来刻画出的雕塑的成色效果。在雕塑作品时,主色调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以纯色为主,而修饰色多采用对比色调,亦或是像橙色与蓝色这样的冷暖色调。这样不仅使雕塑作品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又可以吸引人的眼球。
二、关于我国古建筑的装饰雕塑的作用
(一)装饰雕塑与古建筑雕塑可以分为两大类,它并不是单单指建筑物自身,还有另一种因而存在的装饰雕塑,比如龙门石窟,和众多的寺庙。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普通民众显得有些愚昧落后,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并将自身所想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一代代相传,终成为无可考究的神话。人们又将自己的信仰文化赋予在雕塑中。装饰雕塑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与社会意识,还是人们智慧的缩影。早期的雕塑艺术如石雕、木雕、砖雕等等甚至石壁上的纹饰等等都有的印记。
(二)装饰雕塑与审美在以前,像栏杆桑的石雕、门窗上的木雕等这些建筑中的装饰雕塑,都是由纹饰图案组成的,不仅能可以增添美观程度,还可以点缀建筑物。单单是建筑物本身未免会显得单调乏味,缺少情趣,在一些意境美的亭台楼阁中,常常会有纹饰图案作为修饰,让人们在感受建筑物庄严肃穆的同时,又可以看到它充满温情与友好的一面。在好多古代的寺塔中,它的四壁就会被人们装饰上浮雕。此外,有的雕塑比如小型雕塑和器皿等功夫一拼还具有实用性,还有一些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和唐代的唐三彩,是作为殉葬品的。
苏轼的古诗范文6
其中,我最佩服的还是生活在16世纪的一位英国化学家——达夫里·戴维。戴维出生、成长在一个英国的小城,后来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工作和生活在英国皇家科学院。在此,戴维简直成了工作狂人,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当凌晨5点到来时,他准时开始一天的实验,然后连续工作直至深夜。由于他艰苦不懈的努力,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发现了5个新元素,而他也因为长期过度的劳累,终至一病不起。
我被戴维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对照自己感到一些惭愧——因为我正缺少他那样的坚持不懈和坚忍不拔。
那一次,我在家里联系毛笔字。妈妈建议我要练习的时间要在前几天的基础上再延长一些,我自己也暗下决心,决心这次要坚持3小时,不把18页纸张写完决不罢休!刚开始还行,练得还算认真。可是,渐渐地我变得烦躁起来,总想着休息会儿。结果当天只练习了10页纸,用时不过2个小时。与戴维的毅力相比,我真替自己感到羞愧。
还有一次,我在家写作文。但是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动物小说,它像有股魔力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使我不能专心于写作文。结果可想而知,整整半天时间过去了,我的作文只写了不到一页纸。而动物小说却看了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