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1

我们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层面上分,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学校培训;从形式上分,有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以及混合式培训等。无论哪一个层面上的培训或者哪一种培训方式,要取得最佳的效益,必须有相应的跟进培训。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跟进,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谁来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

一、谁来跟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分别明确了国家、省、市及各级培训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按照谁组织培训,谁做培训跟进的原则,国家级培训应由国家培训机构来跟进,省级培训应由省级培训机构来跟进,市级培训应由市级培训机构来跟进。事实上,国家、省、市,却很难对他们所组织的各类培训做跟进,这也正是有时高一级培训还不如基层培训更现实的原因。国家级、省级层面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距离太远,国家、省可望而不可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家、省、市培训有效惠及中小学教师,必须借助一个中介,或者一个桥梁来做沟通、搭界。这个中介,或者这个桥梁,就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

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培训;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一些国家、省、市培训跟进工作(只是还远远没有到位)。

因此,做好各级培训的跟进,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十年前,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落实的情况,全国各地极不均衡。2011年,教育部又以教师1号文件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有五种生存模式: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电大的整合模式;培训、教研、电教的整合模式;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但经常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也未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这五种模式中,前两种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也是国家倡导的模式,但以后三种模式存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仍然占较大比重,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前几年,一般以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师范学校的形式存在,是可以满足当地教师培训甚至承担一定的国家、省、市培训跟进任务的。但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县级师范学校基本不存在了,相当部分原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其教师培训的功能弱化了,已担负不起教师培训的任务,何谈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很多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日益消减它的功能和责任,成为教师心中的痛。

一个功能健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场所,二是师资,三是资源,四是经费。应该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国家是有基本标准的,只是各地执行情况很不一样。笔者认为,国家要建立一套机制,强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当地教师培训有舒适的场所,优质的师资,先进的资源,充足的经费。比如师资,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既能担负本地教师培训任务,包括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指导也是一种跟进),又具有承担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总之,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机构在县级,只有这个支点,才可能把国家、省、市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有机联合到一起,才能使国培、省培、市培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跟进什么

教师培训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即三个大类: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

1.集中培训的跟进

无论是哪一级教师培训,最普遍采用的形式就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的效果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课堂教学)中体现。如何巩固和放大集中培训后的效果,重要的环节是跟进。如同保险、房产等销售业,一次性谈成客户的几率都很小,更多的客户是在跟进中实现的。

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跟进就是指导教师实践研修。实践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延续,其目的就是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首先,要指导教师读书。提出读书参考目录,指导读书方法,解答他们读书的困惑。只有善于读书的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他的专业水平永远无法提高。其次,指导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应用。将培训接受的理论(理念)转化为实践主要在课堂,如上好示范课,做教学反思,总结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会课前策划、学会组织教学资源、学会捕捉生成性资源、学会组织调度课堂技巧和策略,等等。第三,指导他们作教育科研。把实践提升为理论主要是作好调研和教育科研,如写调研报告,学会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学会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经验转化为成果。

这样,教师在集中培训中学到了理论;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只有经历如此过程,培训的效果才真正显现。

2.远程培训的跟进

远程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是利用IT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学习。《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采用技术手段可使视听材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介绍新的知识,讲授有关本领或评价学习结果方面是很有前途的。传播技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学习更有效并给学生提供一条诱人的通道,去接触一些当地环境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2]具体说来,远程培训相对于传统培训有其显著的优势:第一,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第二,课程选择灵活、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椐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实施学习目标与方案。第三,通过消除地域、空间障碍,切实降低费用。第四,让所有学习者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听到新课程。第五,通过个性化学习达到更高的保持力。第六,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第七,可以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3]。

远程培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学员在网络背景下学习,由于自主性加大,难以监控学习效果;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习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性会加大。国外研究表明:远程培训的知识(理念)与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吸收、运用,仅达到15%;如果组织县级研修、消化,可以达到25%;进一步交流、研讨,能达到50%;再组织更大范围交流、推广,开展表彰活动,就能达到65%以上。可见,远程培训效益几何,关键在于跟进程度。我国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有置换脱产研修、骨干研修、巡回讲学、短期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远程培训量最大,受益的教师也最多。以湖北省为例,“国培计划”开展两年多来,约有五分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接受了远程培训,效果怎样,还有待于评估。笔者的总体感觉是离理想的效果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就在于跟进不够。那么,远程培训要跟进什么?

首先是技术手段的跟进。最基本的,要让每一位教师在网络学习的技术层面没有任何问题。其次是管理和辅导,远程培训的管理和辅导在县级。国家或省在组织远程培训的同时,县级的管理和辅导必须积极跟进,要认真履行管理和辅导的职责,确保培训的每一环节到位,确保参培教师学有所获。第三是培训后的跟进。一是组织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下乡讲学,进行理论指导下的示范性教学,在专家的引领下组织学员讨论交流。二是专家与教研人员一起走进课堂,听学员上课后,对教学进行点评,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学的开展。三是引导学员树立问题意识,推进教师学习、反思、研究习惯养成,推进终身学习习惯养成。

3.校本培训的跟进

校本培训的三个要素是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其中专业研究人员的有效专业引领就是对校本培训的跟进。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水平决定校本培训的质量。专业研究人员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有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前瞻性的先进理念,有开阔的专业视野,熟悉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行,有利于促进教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校本培训的跟进)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发展咨询。教师专业发展咨询是由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能够帮助教师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水平现状,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准发展目标。

(2)专题学术报告。校本培训中的专题学术报告,是专业研究人员根据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收集最新的相关学术信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向教师作报告。其报告内容应符合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3)答疑解惑咨询。校本培训的答疑解惑,是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站在专业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帮助教师(咨询者)弄清疑惑,或者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答疑解惑咨询分个别咨询和团体座谈咨询,个别咨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而团体座谈咨询又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充分交流互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4)案例分析指导。校本培训的案例分析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发现、选择和运用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或课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方面,与教师一起进行辩证分析,交流切磋,质疑解惑,使教师体验和领悟典型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获得创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实现专业发展的机会。

(5)教学现场对话。教学现场对话是专业研究人员深入一线教师的教学现场,与教师共同备课、进入课堂教学现场观察、一起开展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活动过程中给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建议。教学现场对话是专家以平等参与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提供的“零距离”专业引领。

(6)经验总结指导。校本培训中的经验总结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观点,科学地总结归纳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识经验体系,促进专业素质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7)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一般包括课题的选题、申报、开题论证、过程跟踪咨询指导、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评审鉴定等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怎样跟进

教师培训的跟进需要制度和措施作保障。

1.政策跟进

我国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文件有: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规定、文件均未就培训后的“跟进”提出明确的措施或要求,这也正是十几年来开展教师培训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要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要有培训跟进的表述;新出台的各级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明确提出关于培训跟进责任机构及其职责、措施,确保培训跟进的落实,确保培训有效果,真正给教师带来实惠。

2.实践跟进

跟进落实到实践中,第一,要举办教师培训的机构,不论是哪种内容培训、哪种形式的培训,在培训方案里,必须明确培训跟进的手段、方法、策略(谁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等。第二,国家、省、市级培训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应培训跟进者,前文已经分析国家、省、市级培训的跟进主体在县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要参与国家、省、市级的跟进者培训,充分熟悉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做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的跟进。第三,远程培训的跟进要从培训中的管理开始,包括听课、作业、交流、考试等。培训后专家要进一步跟踪指导(仍可采用远程培训形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科指定专业教师至少跟进一个学期,帮助参培教师把理论内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如果培训是雪中送炭,那么,跟进则是锦上添花。我们既要雪中送炭,全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需要锦上添花,在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同时,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师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培训(上)转引自http:///blog/static/475789262011

5149757990/.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提高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8-0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精读、略读和浏览”。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现行教学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无必要的活动太多。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传统的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法越来越难以凑效,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们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因此,本文着重谈谈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新途径。

一、实践活动是产生阅读动力的良好方式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阅读要明确目的,要勤于思考,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为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教于活动中,让他们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例如,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的资源,创建良好读书氛围,组织学生经常去阅读书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班级活起来了,并定期的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感受,也可以举行口头交流、比赛、展览、表演或游戏等活动给学生提高更多阅读动力,如教师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在班级里面举行讲故事比赛,或办黑板报(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或让学生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活动,学生为了有较好的表现,就会努力阅读相关资料,从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

二、网络是学生和教师读书交流的新平台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只要我们充分控制这种利害关系,网络可以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新的阅读教学平台。常听学生家长们感慨:“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就是不爱看课外书,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却较差。”确实,当今多样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传统的书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家长有必要对小孩进行引导,尤其是游戏漫画类要适当加以管制,确保小孩关注更多的知识。网络给了查找很多方便,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你想要阅读的内容,即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因此对于课外阅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说学生读的少和记住的少,这往往使得说话、写作没词,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因此通过网络上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学生大量查阅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另外,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沟通,一本书的阅读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思维的碰撞,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三、新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书籍琳琅满目,这种自由阅读如果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有时很难感受阅读的乐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是阅读带来兴趣的有效途径。首先,精读法和略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是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略读根据学生的某种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避免盲读),有选择地阅读内容,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另外,、默读法和写心得体会法也是很好地方法,对阅读材料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霞;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看教师是否引导得当,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2009(8).

【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4

(1)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引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要激发学习兴趣,就应选择有趣的活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①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教学小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的绿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欣赏。

②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练笔,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③语言交流。交流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流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流。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流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流的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盼秋游、发生在汽车上的事、祭扫烈士墓、我来到了白果树爷爷身旁、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野炊啦、我遇到了难题、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流,既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2)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①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纽扣、布头,完成整个钉纽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纽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方法。

②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身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5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6

一、留心观察,写好日记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参观商店、工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学生锻炼成为一个小观察家,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

二、扩大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读能使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这里主要是想说说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开展读书活动。在班内设立图书角。在阅读的时候,我向学生指导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并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和写一对孪生姐妹,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说和写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说”有组织语言的作用,有利于书面语言的提高,所以说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说”,以说促写不失为一种较成功的办法。

(1)课前五分钟演讲,即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说”,每日一人,轮流上台。说什么呢?说自己想说的、爱说的话题。如:㈠说自己的历史,畅想自己的未来,说自己的长处;㈡说趣事、乐事;㈢说看到的、听到的新奇事;㈣说家庭、亲人、好友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以了很好的效果。

(2)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确定中心、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材料等,考虑好之后跟同桌互相说。学生自己在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思路的一些缺点,没有什么问题了,再写成作文。实践证明,先说后写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用通顺的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流畅地写好作文,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学生的习作做好过渡。

(3)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可对周围新近发生的事,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说的能力,又促进了写。

四、先模仿后创新

有的教师一看见学生的仿写作文,便认为孩子没用心思考,甚至认为孩子无写作天赋。其实“模仿对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仿效自古就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李肖肖同学写出了《记一个难忘的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和李青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呢?”因此,模仿对于作文必不可少!对于小学生应推广此法。

五、指导学生自改

这是我借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关于作文批改改革的论述,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具体做法:

(1)教师示范引路,教给批改符号。首先我教学生学会批改符号,我在黑板上按作文本的格式,打好方格,把学生的习作抄在黑板上,课堂上用红粉笔作示范批改。学生学会了常用的批改符号,便给自改作文开辟了道路。

(2)分小组合作,由一人读,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动笔自改。

(3)全班交流。抽学生(好、 中、差)站起来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后给出具体和修改建议,再自改,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特别是后进生效果明显。

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情感

情感是儿童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是孩子情感的记录,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也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自己,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真正做到叶老说的:“我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述我心。”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感受。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帮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教师真心赞赏,保护孩子的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