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鹅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鹅课文

白鹅课文范文1

1.认识“颈、厉”等8个字。会写“颈、郑”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动物喜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进入课文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谁来了?(放白鹅录像。)

2.学生看录像,老师问:觉得这些白鹅怎么样?有没有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咏鹅》?(师生齐背。)

3.小结揭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体会白鹅的“高傲”

1.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在检查完学生对字词的读音后,对多音字一组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通过刚才的自读,谁来说一说丰子恺先生家的白鹅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叫声高傲”

1.知道什么是高傲吗?解释词义或找近义词。(出示:①好一个高傲的动物!②一个高傲的动物!)

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对比读,读出“好”字表达了先生对白鹅的喜欢,赞许。)请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一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

2.交流

(出示句子:“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请学生读,指导读。)

(1)还有哪里也表现出了鹅叫声的高傲?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学生说,出示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谁愿意来读一读?

(2)“厉声叫嚣”是什么意思?(出示象形字的“嚣”)。大家看,原来的“嚣”字是这么写的,中间的“页”就好像一个发怒的人正怒睁双眼,张着四只嘴巴向四面八方大喊大叫。鹅厉声叫嚣是为了什么?如果你能听懂鹅语的话,你猜猜鹅此时可能会怎样说?(出示说话练习。)

我是“鹅语”小翻译: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生说。)

(3)“引吭大叫”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吭大叫的目的是什么?看到篱笆外有人走过,你猜猜鹅此时可能会说什么?(出示说话练习。)

(4)小结:带着对白鹅的喜欢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认识“步态高傲”

1.这只白鹅正引吭大叫着朝我们走来,它不仅叫声高傲,走起路来,更是高傲得不得了呢。鹅是怎么走路的,赶紧从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生读。)

2.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请学生读。

3.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吧。这么有趣的白鹅,作者喜欢它吗?怎么读这句话。

(五)总结本课,提出下节课新任务

板书

叫声 严肃郑重 似呵斥

不亚于狂吠

白鹅 高傲 步态 从容 大模大样 颇像

白鹅课文范文2

一、巧妙整合,让段落“厚”起来

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围绕主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因此,教师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以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结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加以创新式的开发后再实施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动物的课文,其中有两篇都是写白鹅的。尽管两位作者的国籍不同,但不约而同地都选择通过描写白鹅的步态来表现其“高傲”的特点。笔者发现《白鹅》中“净角”一词,学生比较陌生,由“净角出场”去想象白鹅形象更是困难。而《白公鹅》一文中“它走起路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正是对“净角”白鹅步态入木三分的描写。因此,可以把这段话整合到《白鹅》的教学中,完美解决“净角出场”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还可播放京剧“净角出场”的录像,并顺势追问:“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这位俄国作家写得那么细致生动,而丰子恺先生只用了四个字?”由此学生悟出并为祖国的国粹而自豪。在随后的对比朗读中,学生融情入趣、绘声绘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也就顺利达成。

相同内容的整合可以让段落教学变得丰富、厚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供整合教学的内容极多,可以是同一单元,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甚至可以是课外的。如在教学新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以前学过的课文“请”进教学中,让学生回忆所学过课文相关的优美语段。这样,使“温故而知新”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二、取舍有度,让段落“亮”起来

重视段落教学,并不意味着逢课必进行自然段的划分、逢段必进行句子间关系的分析,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语文训练的重点。如有的课文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总分段、过渡段、并列段、因果段等典型段式),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只需抓文章的写作方法,还有的只要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即可。教师既要强化段落训练的意识,又不能面面俱到。唯有如此取舍有度,让段落“亮”起来,段落教学才是个性鲜明、清爽利落的。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中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采用以教引路、导引学法的方法。教学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时,引导学生圈画词语,抓重点语句谈感受,读懂什么是生命。再回忆是怎样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并在回顾、讨论、整理得出学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瓜苗破土、心脏跳动”事例。这样,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就成了习得学法的“操练场”。学生不仅体会到生命的顽强,还收获了并列段式的学法,在反复“练兵”中达成了学习能力的正迁移。

三、整体感悟,让段落“实”起来

选入小学《语文》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甄别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的典范,其中有不少语言更是精妙绝伦。静心品读,感悟作者如何凭借微妙的形式表情达意,无疑是—件让人赏心悦目的快事。然而,倘若将这些语言从段落中剥离出来单独欣赏,便无法领略其精妙所在。因为语言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有全局观念,顺着作者的情感主线,引领学生踏上“寻宝”之旅,尽情享受语言焕发的无穷魅力。如《花的勇气》一文中“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遗憾。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整个片段,感受其情感的总基调,然后逐句品悟。这样,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俯瞰”,明白了这段话是围绕着“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来写的,深切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而作者对情感失落的大力渲染,正是为了给下文见到花儿开放时的情绪激昂做铺垫。联系整个段落来感悟、品味,无声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再现了文章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

白鹅课文范文3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出示):①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②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③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真棒!来,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生气地)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高兴地)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大声地)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老师读课文,老师停下来的时候,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生:嘎嘎嘎),音调严肃郑重——(生:嘎嘎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生:嘎嘎嘎)。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生:嘎嘎嘎)。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但是没有重复,这样写起来很生动,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很吵,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写作时,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巩固记忆,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并且掌握词语意思,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就像海绵,看似都吸收了,然而挤一挤,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在“悟”的过程中,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悟有所得,才能成为素养。

白鹅课文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兴趣 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早已屡见不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开创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双赢目标的实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充满情趣的生活化的情景中,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引入法很多,如场景引入、悬念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何引入则必须根据课文的实际搜索积累素材。

如我在执教《森林,你好》一课时,采用场景引入法,我设计了大森林美丽的自然风景,使同学们在讲课之前就已对本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同时使课文的呈现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

二、拓展思维,激发想象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抽象的事物和现象,学生由于无法看到,难以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后,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来播放故事、配乐朗读、呈现图形图像、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需的情境进行教学,“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

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时,我运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并且让学生上讲台演示。他们一下子明白了这段课文的含义,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三、模拟情景,化静为动

《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四、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是名家名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不但可以积累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陶冶美好情操,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在注意学生感情变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再现其动人的情节与美丽的景色,正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最佳手段。

白鹅课文范文5

第一阶:模仿表达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要先以“模仿表达”为主。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个经典的语句之后,教师请学生按照同样的句式仿写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学生就能够仿写出譬如:“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或者“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这样的句子。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当中,经常有意识地设计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能够把学生在语言组织上的难点化解掉,又能够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运用规范的语言。

第二阶:迁移表达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要以“迁移表达”为重点。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后,学生在学习到了“移步换景”这一写作方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课后小练笔――写一写你身边的一处景点。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之外,还要把当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参观游览的习作,就自然而然地会用上“见闻”+“感受”这一表达的结构和形式了。

第三阶:个性表达

小学生高年级的语言文字运用要尝试做“个性表达”。如,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不仅要理解和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这一特点写出来的,更要研究作者是如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例如,文章中的句子:“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不提“爱”这个字,也不提“喜欢”这个词,却能写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是作者丰子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写作文时就要这样,积极引导学生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自己的习作有顿悟,有创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写出个性化的作品来。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建构,“三阶表达”能够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白鹅课文范文6

一、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兼优的作品,只要教师教得得当,定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殊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课文,接受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地阅读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书香墨趣,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是很难使他们感兴趣的。也就是说凡是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完全为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知识内容,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说,凡是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相对难一些的问题,寻找那些比较聪明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而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地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教学方法必须适当变化,但又不能变得过于频繁。愉悦的情绪,可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和谐、愉快、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一首古诗《鹅》。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整首诗写出了白鹅戏水的动态美,富有生活情趣。教学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诗歌的情境,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教学的内容。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白鹅戏水的动画,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小孩,在他七岁那年,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池塘边,看到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在碧绿的池水上有一群大白鹅不时地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唱歌。它们开心地游来游去,那红红的脚掌不时划动着,水面上出现了一圈一圈绿色的波纹。看到这样的情境,骆宾王情不自禁地念出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再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刚才观看的白鹅戏水的画面,然后模仿动画中大白鹅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古诗,最后让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这样,老师不需要再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全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情趣盎然。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配制了精美的图画,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恰当地利用这些图画,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还要经常自己绘制与学习材料有关的图画,引领儿童进入学习情境。我在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8》时,先通过一个自制的大转盘,复习学过的6个偏旁,接着分别用这6个偏旁与“青”字组成字,再引导学生认识这6个字,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选字组词、说句子,巩固识字的效果。情境图是这样的: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清澈的池塘里盛开着粉红色的荷花,一群小鱼在清澈的池水里欢快地游动,几只小蜻蜓在荷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可爱的小青蛙正在碧绿的大荷叶上仰头高歌。我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依次出现五个填空的句子,让学生选字填空。

(1)今天天气十分()朗。

(2)小青蛙长着一对大眼()。

(3)小()蜓在荷花间飞来飞去。

(4)池塘里的水真()啊!

(5)小青蛙的心()真好啊!

通过这样一幅优美图画的展示和这一组精巧设计的语句呈现,把学习材料与具体语言环境融为一体,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感很强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益。

上一篇冰箱故障

下一篇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