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1
二、四则教学案例中的“异”
“同课异构”的“异”,是指教师面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教师所面临的对象和环境不同,他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学过程不同等。
邱晓雯老师针对本校学生喜爱剪纸并熟悉这种艺术形式的实际,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入。其教学过程为:欣赏交流(自主认知)一自主探究(初步学习)—欣赏了解(新知)一比较鉴赏(掌握新知)—拓展升华,即先学、后讲、再练的顺序。整个过程中还借助了“小老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调学生自我纠错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这种设计,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课堂高度开放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刘敏超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了解的实际,设计了“感受一实践—感受”的教学过程,在实践环节即技法的学习上,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和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
郭璐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与邱晓雯老师比较接近,都是小组合作形式,也都是分组教学,但因学生的基础不同(农村学校,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上有所不同。郭老师按照“欣赏一发现—探索—创造一展示”的顺序展开教学,选择了学习难度稍低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式剪法,要求学生用此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块纸板,将各种动物剪纸作品贴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王慧荣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是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展开的,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却有所不同。王老师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学习的范围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对比法,在反向思维的推理过程中,运用正反例子进行解析,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评选“剪纸小能手”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课堂推向。
从这四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位老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手法各异,但是都能根据具体的学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正好又应了一句中国古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之,“同课异构”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和成果的舞台,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更阔的空间。
教学方案一
执教:邱晓雯
海口市第九小学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名校,也是省级示范学校,师资力量好,办学规范,学生素质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普遍较强。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学过的撕纸、剪纸练习,对剪纸这种形式已十分熟悉,也很喜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本上的范例步骤图,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学生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不但看得懂步骤图,能自主探究掌握要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不需要老师教授。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本课教材上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如对称剪人物、宝塔,折角剪窗花、团花、蝴蝶,不对称剪各种动物等。这几种折剪法相对简单,学生通过看范图已能自己掌握。但本课有一范例是采用“四折剪”的手法剪出“囍”,难度相对较大,它要求学生在四折剪的基础上,保持骨点“相互连接”剪出相连的“囍”。我以此作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四折剪相连的要领,引导学生自创有个性符号的“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自学自探对称纹样、折角剪、不对称剪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四折剪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多种剪“囍”字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相互连接”四折剪的方法;剪出装饰性的“囍”;初步懂得剪纸艺术的形式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不同的“囍”,增强对剪纸的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囍”的设计和剪刻,提高动手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自学四折剪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巩固四折剪“相互连接”、不脱离分散的要点,学会剪出有符号装饰的“囍”图案。
难点:能折、剪出有创意符号的“囍”式样。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搜集婚庆新房饰有大量剪纸的视频与民间剪纸艺术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准备剪刀、彩色纸、浆糊等。
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教学过程
一、相互欣赏 自主认知
1.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照课本范例,自学对称剪、不对称剪和折角剪,把完成的作品带来学校相互欣赏,并比较谁剪得又多又漂亮,谁掌握了课本上三种剪纸的基本技巧,谁的手巧、刀工整齐、制作精细。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本组同学剪的图案。(人物、窗花、喜字等)
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贴在小组展示区,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同学之间自评或互评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与讲述中,帮助学生归纳对称剪与不对称剪、折角剪的要领。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探究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师生在交流中智慧碰撞,思维启迪。
二、自主探究尝试四折剪
1.教师选择一名对照课本正确剪出“囍”字的同学,请他做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介绍“囍”字的基本折、剪法。
2.老师提问:怎样折剪才能剪出“囍”?怎样折、剪能让“囍”不断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四折剪的要领并示范:对折剪只需对折一次,四折剪需要对折两次。在写好的“喜”字上找对有中轴线的地方,所画的图案不能剪断,有了骨点的相连,才能剪对相连的“囍”。
【设计意图】通过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作品,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并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内容,并从中获得成功感。
三、欣赏视频了解新知
1教师提问:剪纸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人们最喜欢贴上鲜艳的剪纸图案?它一般装饰在什么地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短片了解剪纸知识,并在观看中思考以下问题:剪纸有哪些题材?红白之间表现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在热闹的鞭炮声与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对新人与亲朋进入喜庆新房,富有个性的大红的“囍”字以及各类吉祥寓意的剪纸,装饰在房间雪白的墙上、窗户上、床头上、被子上。
观看短片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概念、来源及作用:剪纸,又叫窗花,是用剪刀将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这项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纸的发明是在两汉时代,在此之前,人们是用薄片材料,如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采用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到了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的形成。而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不易霉烂,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剪纸的运用更为广泛。不过无论大江南北,我们中国的民俗中,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郁喜庆。
3.通过短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的题材:书法、人物、动物、植物、综合等。
4.通过PPT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表现手法: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等。
四、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1.教师导语:一对新人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件装饰物就是大红的“囍”字,从短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风趣好看的“囍”字,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简单的“囍”字的基本剪法,今天我们就学剪更丰富、更有趣的“囍”字。
2.出示课题:剪剪乐——学剪双“囍”。
【设计意图】通过婚礼新房装饰视频短片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学习新知的问题情境,再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带着问题去欣赏、去思考。
五、比较鉴赏掌握新知
1通过PPT指导学生观察各种装饰“囍”字。提问:这些“囍”字的笔画、图案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有动物装饰,也有植物装饰;笔画有方的线条,也有圆线条;有的“囍”字里的“口”是方形,而有的却变成了心形;等等。
2.教师给学生参考三种折、剪“囍”字的方法步骤图,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启发学生打开思维,自主创新,并附教师提供的参考图案。(图1至图3)
【设计意图】图案参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解决知识重难点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学生受到启发,动手兴趣得以激发。
六、实践创作共享成果
1分小组开始创作,小组成员有的参考老师提供的图案,也有的自创折剪方法。
完成的作品再一次贴在小组展示区。
2.作品展示与评价:
评价中以“比一比谁设计的‘囍’最新颖?谁剪的刀口最精细?谁的进步最大?”为标准。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以人文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作品精益求精,体现出本节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展示时,教师进入每一个小组进行引导和点评,以鼓励为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的作品贴在教室墙面,全体学生课后得以继续交流、欣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七、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
本节课的升华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除了彩色纸,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裁剪出艺术品并装饰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拓展到课外。
教师结束语: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学会了折、剪富有个性的“囍”。以后家里的亲戚遇到结婚喜事,你们就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装扮美丽的新房,把我们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艺术品比去外面买有意义得多,让我们继承祖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用我们的双手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教学方案二
执教:刘敏超
海口市英才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设计创作剪纸作品,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认知,探索感知,实践体会,拓展延伸,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在感受古今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海口市美舍河河畔,是海口市一级小学。海南省的民间传统文化以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为代表,其中,黎族织锦、黎族手工制陶、骑楼建筑等民间艺术文化匕特色鲜明。本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虽然了解一些传统艺术,但也仅限于本地民间传统艺术。因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所处地域的独特陛,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的了解。但本学段的学生乐于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可运用民间剪纸艺术操作性强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民间剪纸传统艺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剪纸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的基本特点,学习剪纸艺术的常见的造型装饰手法,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难点:剪纸纹样的连接性与完整性。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搜集剪纸艺术的相关图片资料,播放课件的多媒体设备,剪纸常用工具,如剪刀、彩色纸和笔,以及展示学生作品用的展示板。
学生:课前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剪纸用的剪刀、彩色纸、笔等基本工具。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导人新课
小学中段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教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年龄特点,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教学情境中。教师在出示一间新房的图片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
问题1:过春节搬新家,新家空荡荡,如何让新家更加喜庆,更有浓郁的过年氛围呢?
问题2:墙上该怎么办?窗户上该贴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兴趣被激发,积极出谋划策后,教师进一步完善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真能干,帮老师想到了用剪纸装饰,让房间瞬间变得喜庆、热闹起来了,看来剪纸艺术真是魅力无穷呀!
二、图片初赏 揭示课题
美术是造型艺术,它诉诸人的视觉。所以,教师选择一些有趣的、有视觉冲击力的剪纸作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欣赏多张剪纸艺术图片的环节,也是信息输入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观察剪纸形式的多样性,会让欣赏环节更加有意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剪纸,又叫做窗花。剪纸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并顺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同走人第13课《剪剪乐》,共同学习剪纸艺术,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三、层层探究创作作品
教师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教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剪纸艺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让小学生很好地掌握符合他们本身年龄特点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来对剪纸作品类型进行整合和归纳,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剪出有趣的剪纸作品,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层层递进、层层探究、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探究、去掌握剪纸艺术。首先,初步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轮廓(对折);接着,探究女孩身上的纹样特点(锯齿纹、柳叶纹);然后,进一步自主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剪出身上的花纹?并请一位学生尝试操作(折、剪、画),而学生在尝试操作环节遇到难点,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在教师引导和同学互助的环节中迎刃而解;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多种剪纸纹样,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纹样(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来进行剪纸创作。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了课改的重点,因此,教师一改以往讲授者的角色,以引领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快乐、轻松、有效地掌握剪纸艺术的构图方法、造型特点、纹样种类等内容,然后继续欣赏一组不对称剪纸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为他们创作出有趣的、独特的剪纸作品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赏者,还是指导者、点拨者……
四、展示交流感悟提高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孩子们百花齐放,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如何评价作品、如何表达观点等,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观点,感悟艺术,提高能力。而学生在表达对剪纸作品的评价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有精彩表现之处时,教师应给予由衷的赞美和肯定。
五、作品欣赏拓展升华
对于小学生来讲,复杂的民间传统剪纸图案较难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宏观意义难以领会。所以,设计欣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延伸环节,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剪纸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了民间剪纸艺术。最后,教师以小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图案,真令人佩服!今天,同学们欣赏了部分中国民间剪纸作品,感受了剪纸的无穷魅力,也了解了剪纸的基本知识。老师相信,今后同学们不仅能够剪出有个性的作品,更能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大胆地去创作美,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
教育的延伸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提示学生踏着轻盈的步伐,带走桌上的物品,恢复教室的整洁,争做讲文明的学生。
教学方案三
执教:郭璐
海口市海燕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工具、方法以及常用剪纸符号。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剪纸中对称式的剪法,学会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热爱民间艺术;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家技艺的精湛,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开设校本课程,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子女为主,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美术学习不太关注,学生只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剪纸艺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在正确引导他们使用剪刀之后,选择使用探索发现、研究讨论、尝试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采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难点:对称式剪纸花边的折纸方法;保持剪纸花边作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剪刀、彩色纸、胶水、作品展示架、教师剪纸范作等。
学生: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彩色纸、固体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人课题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知之甚少,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剪纸的相关知识:剪纸的用途、剪纸工具以及制作步骤、剪纸符号、对称法以及均衡法。
欣赏我国民间传统剪纸作品,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作品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题材、花纹甚至造型的剪纸作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世界,感受它的多姿多彩!(揭示课题)
二、发现奥秘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个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笔者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观察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均衡式和对称式剪纸方法,出示剪纸花边作品,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属于哪种剪纸方法?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漂亮的花边是怎样剪出来的?有什么特点?看看谁最先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连续对折”的知识点。
教师补充:连续对折是沿一条线多次对折,剪后获得多个相互连接的形象,适用于家具、建筑和服饰等的边缘装饰。
三、大胆尝试实践创作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由于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对剪刀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制作前,教师会讲解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只有正确使用剪刀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剪出纸边整齐、连续的作品。之后,再让学生先尝试制作剪纸花边:一名学生失败;第二名学生在师生共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虽然不完美但较之前的作品已有很大进步;当第三名学生吸取失败经验并加以改进之后,作品已经可以基本保证连续性与完整性了。同时注意,当这三名学生在讲台上制作时,其余同学也被要求在座位上对照着进行尝试制作。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同步学习,不至于造成作业时出现有学生完全不懂的情况。
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后,教师示范剪植物、人物、动物等形象,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立体形象进行简化、符号化的剪纸技艺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选择采用两次作业进行制作:第一次作业,只需要剪好外轮廓即可;第二次作业,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内容,课件展示简单的剪纸符号(纹样)并示范制作带有花纹的作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花边图案。
四、展示作品提升技艺
学生剪好的作品可以贴在相应的纸板上,贴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构图和审美的一种考验。纸板造型有:衣服、建筑、包包等,通过剪纸花边与造型纸板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更加彰显个性与创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评价对于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互评和师评,更设立了“最佳创意”“最佳设计师”“最美建筑”等奖项鼓励学生。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汲取他人精华摈弃自己的不足,教师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信。
五、课后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荣耀,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展示与所获得的表扬,更多是在课后。有了连续剪纸知识与制作经验,可以尝试其他的对称式剪法。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把作品拍成照片带到学校,供大家欣赏、学习,还可以成为下一节剪纸课的“小老师”。
教学方案四
执教:王慧荣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热爱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热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动手能力。 难点:掌握保持剪纸图形连接性和完整性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剪纸成品、常规美术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动漫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剪纸形象的卡通片,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卡通形象与平时卡通片中的不同,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剪纸造型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剪剪乐》。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剪纸的快乐世界吧!
(课件出示课题)
二、介绍历史探究方法
用一组剪纸图片概述剪纸的发展过程,指出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型特点。但是,总体来说,剪纸的制作方式主要为对称剪和不对称剪这两类。为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完成对剪纸的初步了解。
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以折剪为主要偏重点,为此,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方法”这一环节。教师出示为学生准备的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自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呈现出来的剪纸成品是不一样的。再进一步地探究发现剪纸的基本步骤:折—一画—剪。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可以让学生之间广泛交流,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个人思想得到尊重。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剪纸图形中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展开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整理小组观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引导并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
具体程序如下:
1.课件展示折剪失败和成功的对比图片资料,提出讨论的问题:图片中的剪纸折法和花纹都一样,可为什么一个是完整的,而另一个却是分开的?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如果要把它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在制作时的哪一步我们得格外留心?
2.让学生思考:如果由你来剪,你还会加入哪些形状来丰富这个剪纸图形呢?
3.学生组内讨论。
4.讨论结束后,组内派代表介绍讨论成果,要求自信大方,语言准确,声音洪亮。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与引导。
四、创作体验拓展提高
当学生了解了制作方法后,需要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创作体验的同时,课件播放儿童歌曲,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思路,大胆创造,尽情体验剪纸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展示交流课堂延伸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2
幼儿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时,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会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判断教学好坏的标准,这就会导致教师忽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1活动目标:
1、学习正面人物的画法,复习背面人物的画法。
2、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游戏的快乐场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画纸
2、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工剪纸手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1、出示手工作品,没有完善好作品
教师:你们瞧,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吗?(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样手拉手做游戏的?(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做游戏的人物动态)
2、示范装扮拉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教师:你觉得这手工作品漂亮吗?我们可以把它打扮的更漂亮!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怎么装饰起来更漂亮!(教师用油画棒在黑板上示范,把手工作品添上表情,头发。学习画人物的表情)
教师小结:这件作品,手拉手做游戏看起来真漂亮,添上表情,装饰好后更漂亮了,我们画画的时候也可以像打扮这些作品一样,用不同的方法装扮漂亮。
二、教师出示范画,教幼儿如何画人物动态
教师:老师这里也带了一幅画,画的是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的故事。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怎样画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动态,并示范画出来)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这些人物是如何画出来的。
(教师示范人物的正面画法和反面画法)
教师小结:看了拉拉手做游戏画面,小朋友们平时也会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吗。
教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把我们拉手做游戏时的情景画出来,画画的主题叫做“拉拉手做游戏”。
三、发放绘画材料,画纸、油画棒。
1、教师:小朋友们画之前我们要先想一想我们平时和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情景,然后再开始画。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画面布置,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可以把画面装扮的更漂亮,把你画的故事添上场景,这样你的画面就会更漂亮了。
3、教师对画的好的一些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更有喜欢画画!
4、请画的好小朋友把画贴在外面的墙上。
5、活动结束,整理桌面。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2活动目标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启发幼儿说说:准备把这张画送给谁。
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3活动前评析
秋季是橘子丰收的季节,近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点总是吃橘子,孩子们剥下来的橘子皮总爱在手里把玩儿,于是就产生橘子皮的创意活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但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诱导,需要老师、家长提供充分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情境。这先天的创造力是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放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教育,为他们营造轻松自由的情境,让孩子们愉快自如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一日生活中我抓住了吃午点这一细节,利用橘子皮让幼儿发挥想象,并进行创造活动,是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挖掘和表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儿:“像一顶帐篷,给小蚂蚁、小蚱蜢住”“像一只乌龟”“像一只小鸟在飞”“像一顶帽子”“像摇篮”“”像荷花“向小碗”……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4【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漫画作品《最后一个苹果》激发幼儿对漫画这种夸张幽默艺术的感受力,体验诙谐的乐趣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2、培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3、初步了解漫画的简单知识和表现技巧。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服装、手杖、果树、画笔、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幼儿律动《表演者》,在诙谐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做漫画中幽默动作编排的律动。
二、展开欣赏漫画
1、初步认识漫画:(出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和一幅照片,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父与子的图片和父子生活照
提问:(比较)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教师: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
这一对漫画里的老爸和儿子平常经常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咱们来看一看他们今天又碰到了什么事儿呢?
2、逐幅欣赏漫画:
第一幅:(出示图片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画中有什么?儿子手里拿着什么?老爸在干什么?为什么晃树…?(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看谁更像漫画中的老爸。
第二幅:(提问)除了晃树能得到苹果,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儿子想出了好办法(出示图片),结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脑袋的样子好笑吧?
(启发模仿)做一做我们看一看?(出示苹果树道具,幼儿表演,做模仿动作)
第三幅(提问)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出示图片)天,好可怜的苹果树(幼儿模仿苹果树的样子)
第四幅:(提问)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出示图片)请几位小朋友脱靴打苹果。
第五幅:(出示图片)哎呀,苹果没打着,靴子又挂在了树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请小朋友到前面,学一学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样子。
第六幅:(提问)靴子好不容易掉下来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怎么样?(失望地走了),不料这时候……?
(出示动画)(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但却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办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用了哪些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了这几幅画有什么感觉?这种好笑、幽默的画叫什么?请小朋友重复“漫画”这个名字。漫画最早在中国是没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4、完整欣赏:(完整配乐讲述)
教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看到的这组漫画名字叫做《最后一个苹果》,下面咱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说,一边表演好不好(师幼随音乐共同表演漫画故事)
5、加深理解:(切换大屏幕)
讲述:刚才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好,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什么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咱们来讲一讲好么?
三、创作漫画:
1、教师:(引导创作)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好玩儿的事儿,咱们也来创作漫画吧!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漫画里的形象是很好玩儿、很滑稽的,(出示黑板,简单引导漫画形象的绘画技巧。
)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3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陶冶情操、激发美感、发展个性,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活动所蕴涵的一切媒介,不但富有创造的特质,而且具有幼儿发展需要的一种自然元素,幼儿美术创新教育实质上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而创”的教育工作,怎样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顺乎天性又具特质的美术教育之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园坚持不懈地探索,以美术教育为切入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园于2000年4月确立《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研究课题,并着力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工作。
二、幼儿美术创新教育的实践
1.建立“以人为本”的培训,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的“导”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基于我园部分美术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要想上一个台阶,施行美术创新教育就显得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园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教师自行选择参加观摩式的培训或参与式的培训,学习现代美术教育理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身美术教育水平,促进教师实现理论向实际的转化、实际向理论的深化。从2000年下半年始,我园专门聘请了上海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薛文彪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来我园作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性讲座。在他的指导下,我园全体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美术理论及技巧方面的学习,不断获取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如后现代主义的美术教学流派,并以这种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育,不断探索美术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带着问题寻找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有关专业知识,边教学、边探索。还在薛老师手把手地辅导下进行色彩、剪纸、陶泥等方面的技能练习,掌握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到的美术技巧,在指导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等活动中或以借形、借色想象,或以独特的个性创造展开教学,美术教育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2.转变观念,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童心的保持与升华,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活动是施展幼儿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的有效手段。以往的美术课大多是一幅范例,让幼儿临摹,注重的是技能传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无外乎线画得直、圆画得圆,哪个孩子临摹得越像,就越会得到赞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无疑孩子的想象力被抹杀了,孩子应有的那一份热情和童稚更是不见了。因此,只有转变陈旧的美术教育观念,才能在美术创新教育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园除了请教专家老师外,还不断地“啃”枯燥、难懂的中外美术教育书籍。经常利用业务活动时间共同探讨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集体智慧解释遇到的困难及疑惑。有时,教师们为了争论一个疑点,达成一种共识,常常忘了下班时间,这是在该课题研究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孩子们在新颖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不断产生奇思妙想,特别在中大班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凸显了幼儿丰富的联想、独特的构思、巧妙的造型,随处可捕捉到幼儿新颖独特的思维火花,昂扬的创作情趣和创造热情。
3.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主动创造。
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情景,无疑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和思维活动,并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园致力改变以往那种以传授知识性、技能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创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环境,经常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手段或创建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环境,刺激他们的创造欲望。如小班老师在组织实施美工活动《搬新家》中,为了调动幼儿的创作情趣,别出心裁地用白色塑料布和竹竿搭成了一间可以让孩子自由进出的“房子”,就在孩子急切地要到“新房”参观时,老师适时地提出“新房还没有完全布置好,谁能把新房打扮得更漂亮”的要求。这时幼儿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创作的热情被大大地激发出来,都主动、乐意地选择了彩纸、小挂件等(老师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装饰材料,布置起了新房,俨然像一个个“装潢设计师”,此举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的效果。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给幼儿提供一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生动的图片、实物,让他们借助这些图片、实物组合成一幅富有情节的画,启发他们抓住自己的瞬间感觉画“味道”、画“音乐的色彩”,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想象,没有创造想象,生产劳动、技术发明、科学创作、艺术创作等一切创造活动都无法进行,它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我园格外关注幼儿的创造想象,以期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
4.调整课程内容,追求“人文”评价。
新的课程理论所蕴含的课程意义是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是把教育思想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针对我园开展的课题研究内容,在美术课程方面,我们作了初步的调整,改变了以前那种呆板的课程安排,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隔周备课制。教师们根据上周实施的内容、效果和幼儿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再不断修订、完善、丰富美术活动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和当前需要及时调整课时,随时修正、添补活动内容。如:托班和小班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主要的美术教育目标是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对中班幼儿,在激发其兴趣的前提下以培养、提高他们的技巧为主(如加强线描想象、色彩涂抹等方面的训练);对大班幼儿以水粉、写生、泥塑、剪纸等综合练习为主,让幼儿在水粉画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色彩搭配,在写生时培养耐心、细致观察的习惯,在泥塑和剪纸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美术活动的课程流线是以班级年级全园的阶梯形式发展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确立,我园在美术创新课程的建设中,不断地加强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工作,许多老师已能自觉地承认、尊重幼儿在经验、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如果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每一位幼儿,许多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因此受挫,对创新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而我们意识到,只有符合人本发展精神的评价,才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关键。为了保护幼儿创新思维与能力,我园一改以往以教师评价幼儿作品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评价的作用,教师除了以欣赏的目光接受每位孩子的作品外,尽可能利用教室空间展览幼儿的作品,鼓励孩子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有时,在大人们看来一幅很“糟糕”的作品经孩子自己一讲,却成了一幅富有想象、充满童趣的好作品,这样就能让幼儿在共同的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得到同伴的认可。这种以生为本的“人文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幼儿美术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效与终结反思
1.初步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园在美术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能力有了可喜的发展,各种想象画中不再听到“我想不出来”的声音,许多幼儿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让许多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大加赞赏,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自觉地加强自我训练、自我充电,并不断地总结、提炼实践经验,许多教师已把独特的见解写成了文章。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4
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这种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
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自主积极的学习当中去。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正确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1、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2、打破局限,激活创造思维
有的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以前的画特别“有意思”,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入了学(或幼儿园)以后,反而越来越胆小,一下笔就是小鸟、房子、太阳,造型都一样。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模仿性很强,加上老师示范的影响,他们会产生惰性和惯性。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在《海底世界》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了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马上又了,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3、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
一般来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用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4、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剪对称纹样》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二,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促使教师改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引入CAI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
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老师口述;上制作扎染时老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全面具体。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这样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老师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应对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
2、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都是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象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1、改变传授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
2、改变作业模式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5
“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分成三类:肢体型、视觉型和听觉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总是倾向于通过亲身体验(肢体接触)的方式来了解新鲜事物,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用很直观的方式,通过具体事物,让孩子体验书本中的知识,这样孩子就会非常乐于接受。让我们以学习算术为例,一个属于肢体学习型的孩子可能会需要积木、算盘等工具来练习新的算法;而一个视觉学习型孩子则会通过观察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迅速掌握要领;那么一个听觉学习型孩子呢?他们碰到问题时,会通过回阴师当时是怎么说的,来解决他们面前的问题。
学习的类型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一些研究表明,弄清楚你的孩子属于什么样的学习类型,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在纽约st.John’s大学的“学习与教育方式”研究中心,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的两所小学进行为期3年的对比实验,使用有针对的教学方式后,全体学生都取得了30%~日3%的成绩突破。最终,该项成果被美国教育部于1992年认可,成为数量不多的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之一。”
什么是肢体学习型?
肢体学习型有时也被称为触觉/动觉学习型,他们倾向手通过身体接触,特别是触觉接触来发现、了解世界。从普遍意义上来讲,这是每个婴儿都天生具有的第一种学习类型。还记得你是如何教给小宝宝什么是手指和脚趾吗?估计大多数妈妈都是通过把小指头塞进宝宝的嘴里来说明的吧?而当宝宝长大进入幼儿园之后,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放弃这种学习类型而转向其他类型了,但是,的确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坚持使用肢体学习。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喜欢把东西好好摸上一番,那么他有很大可能是触觉学习型的。这类孩子喜爱各种动手活动:剪纸、小制作、厨艺、花园工作等等,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不口身影。当然,尽管多数肢体学习型的孩子擅长使用触觉,并且同时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但他们并非全部都能成为运动健将;相应的,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小家伙也不一定就是肢体学习型。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倾向于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这就是典型的肢体学习型。举例来说,当他向你描述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手舞足蹈,用各种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肢体摆动、甚至跳舞;还有些孩子甚至会在上课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跳来跳去――差不多就能肯定他们是肢体学习型了。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相反,这表明他在全神贯注。
如何帮助肢体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和其他几种学习类型一样,最佳方式莫过于允许孩子使用他喜爱的方式,用手和身体去探索外部世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喜爱积木超过喜欢其他的玩具,或是学习算数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数手指头,那随他去好了,不要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方式。另外,如果在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能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孩子会非常高兴的,你甚至可以培养这样的孩子在表演方面的才能。
如何弥补肢体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听觉和视觉学习是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肢体学习型孩子却很难通过这些方式而吸收知识,父母应该如何弥补这种情况而造成的困难呢?
举例来说,当孩子正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如果你能为他准备一个立体的模型,让孩子可以直接用手接触,那么他就会非常迅速地掌握两者的不同;如果孩子没法学会老师新教的歌曲,那么你可以试着引导他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出各种动作――由于这类孩子的数量较少,作为父母,你还需要提醒老师注意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并向老师建议你认为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的小窍门等等;另外,千万不要忽略那些课上使用的视觉和听觉教具,这些东西可不是肢体学习者能轻易弄明白的,所以也要请老师在这方面多帮忙照顾你的孩子。
什么是视觉学习型?
如果你悄悄观察孩子们在幼儿园上课的情形,你会非常容易发现那些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他们总是坐在安静的地方,迅速翻看自己的课本,他们非常喜欢玩猜字游戏,或者非常喜欢写字,希望自己能写得很漂亮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视觉学习类型,他会有非常强烈的观察事物的欲望:当你说话的时候,他会看着你的嘴唇动作;或者当你做示范的时候,他会非常注意看你的每个动作。这是因为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主要会依靠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吸收信息,并进一步理解、记忆它们。如果他们“看不见”,那么他们也就不能完全地接受和吸收信息。
通常,教育学家又会将视觉学习类型细分成两种不同的子类型;图画型和文字型。虽然很多孩子是两种子类型的混合体,但也还是会有一些孩子属于很单纯的图画型或者文字型。
当你问一个“图画型”的孩子:大象是灰色的吗?他们通常会马上联想到以前在动物园看到的大象样子;而文字型孩子则更喜欢文字的东西――他们的阅读速度通常很快,很容易记住文字正确的写法和用法,他们也非常喜欢练习写信、写日记、写故事等。如果你问一个“文字型”的孩子:大象是灰色的吗?他们的脑海里则会迅速浮现出“大象”这两个字的写法,然后他们会回忆以前在书本上看见过的关于大象的描写。
如何帮助视觉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帮助视觉学习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他们的兴趣,同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材料,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努力推动他向那千方向深入进去。比如,你的孩子喜欢卡片游戏,那么们就应该开发出更多不同种类的卡片游戏,让他对这种有益的游戏总能保持新鲜的感觉;同时,们应该在家中准备大量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随时阅读其中的图画与文字。专家认为:“那些今后在学校里功课出色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家中都会备有大量的书籍,他们的父母也通常会花很多时间与他们一起阅读。”
从孩子们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开始,老师们就会开始教一些基本的语文和算术。所以,你的孩子在阅读上开始得越早,他们就能越快地理解那些语法和加减。因此,如果孩子对图片的反映好过对文字的反映,那么就去找一些充满有趣图画的书;如果孩子更喜欢文字,那么你就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他们一起练习写字。学习算术也是同样的思路:对手图画型孩子,就多用图片、表格;对于文字型孩子,就直接用数字教学。
如何弥补视觉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首先,请记住孩子的学习类型不是学习能力高低的评定标准。如果他们缺少肢体学习型或者听觉学习型的长处,也并不代表他们会在学习上碰到麻烦。学习类型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找出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只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之后应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如果当介绍“圆圈”这个概念时,幼儿园老师不用任何视觉形象来
解释这个概念,我们的视觉学习型孩子可能就不太能理解什么叫做“圆圈”。那么当他们回到家中时,你就应该拿出一个具体的“圆圈”实物,或者哪怕只是在纸上画一个圆圈,都能让孩子马上明白过来。同时,你应该建议孩子下一次坐得离老师更近一点,这让他可以看清楚老师的表情和身体语言。
对于视觉学习型孩子,我们在给他擅长方面增加刺激外,也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用手触摸物体,用耳朵听音乐。你可在给孩子视觉线索的同时,也给他一些听觉指引。比如:用手指出你希望他到哪去,同时嘴里说“直走,然后左转,再右转”等等。另外,你也可以在听音乐,或者动手做玩具模型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体会这两种方式的乐趣。如果父母平时在家中就能主动利用视觉、听觉、物理接触来了解各类事物,那么孩尹门也会模仿使用这些多方面的技能。
总之,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类型,不管你如何鼓励和支持发展他自己擅长的能力,都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有多么出众,而是要注意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是全面。好的父母总是通盘衡量孩子的表现――这点非常重要。
什么是听觉学习型?
听觉学习型的孩子能通过上课0斤讲而极快地领会老师教授的内容。比如,这类孩子往往是只听老师唱一两遍,就能马上学会一首新飘或是在老师讲了一两遍如何做之后,就能准确做好每个步骤。很多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往往在做功课的同时还要听音乐,却能做到两不耽误;当他们需要记住什厶知识的时候,他们也喜欢大声朗读一遍知识,因为这样做能帮助他们记忆。
如何帮助听觉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辅助材料适合听觉学习型孩子使用,比如搭配磁带的图书、搭配图画的音乐等等。如果孩子正在做功课或是玩游戏,试着用口头的方式指导他:你可以问他一些关键的问题,引导他更深入地思考;在平时生活中,你也可以不断地用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细节,这能帮助他们尽快领会要做的事情。
如何弥补听觉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首先,作为家长你需要明白仅具有听觉学习能力并非是种不足。仅仅因为你的孩子擅长或是喜爱听觉学习,并不能构成学习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更换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些时候,他们会拥有几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复合式学习”。
对于听觉学习型孩子,父母当然应该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视觉学习能力的时候,可以一起尝试些需要进行观察的游戏一一关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或是物体的运动等等。比如 “寻宝”游戏:父母可以说:“我发现了一辆绿色的,有4个轮子的小汽车。”然后让孩子根据这种描述把小车找出来;或者是“摸摸看”游戏:在孩子面前放4样东西,然后在他看不到的情况下,拿走其中
一样东西,之后再让孩子把失去的东西描述出来;训练肢体学习能力的时候,则可以让孩子玩各种动手类玩具,比如积木、乐高玩具等。
那么,听觉学习型孩子又应该交口何面对那些必须通过视觉或是肢体接触才能了解的知识呢?
当老师讲授生字时,却没有解释它的含义,只是给出了对其他孩子来说更为直观的图片。这对真正的听觉学习者可是个大麻烦。你的孩子很可能开始走神,没法抓住任何关键。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必须鼓励孩子大声念出这个生字,并读出例句。同样的情况还经常发生在教授英文字母的时候;许多老师会发给孩子一套字母玩具,这对于肢体学习型和视觉学习型的孩子都极有帮助,可是对手用耳朵来学习的孩子来说,就必须又要用到大声朗读这招了。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学习跳舞时,你可以让孩子不停地小声念叨下一步应该踩向哪里。
对于肢体学习型孩子
提高文字写作能力
一起写写画画: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坐下来想写封信,或者写个购物清单,填个表格之类的,都把你的孩子叫来一起参与。可以给他一些废纸,让他照着你的样子写写画画就行。通过这种方式,你的孩子就会理解:原来写字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啊!
动手学习ABc:准备橡皮泥,让孩子和你一起动手,用橡皮泥做出字母形状,然后你可以念出单个字母或是一个简单的单词,让孩子从你们刚刚做出的橡皮字母中,找出这个字母,或者是拼出这个单词――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记住26个字母,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写旅行日记:当你和孩子一起出门时,比如外出度假,去外婆家,或者去动物园等,给孩子带上一本小小日记本,让他把他看见的东西,做了的事情都写下来。哪怕孩子有许多字不会写,或者写得非常潦草,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记录”的这一过程。
提高听力感知能力
听音乐磁带:仔细倾听乐曲的旋律,带着孩子用手、脚给音乐打拍。
做听力小游戏:可以给孩子布置一项任务,可以说”你必须把梳子。牙刷从卫生间里拿到我这来”。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奖励;每一轮你都可以增加一些项目;慢慢的,还可以添加一些有挑战性的内容,比如用电话扬声器发出命令,或是模仿动画片人物的说话方式。
一起做饭:准备一个菜谱,然后大声地读出每一步要干什么。分配孩子做一些称重、混合、计时和打下手的工作。
接龙游戏:把邻居家的孩子请过来,由你开始讲故事。先起个头儿,然后轮到下一个人继续。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前面的人说了些什么,因此通过这种游戏,能极大地提高听力水平。如果你的孩子太小,还不能将故事顺利地接下去,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那间树屋是什么颜色?你和小朋友以前来过吗?”等问题,让孩子继续下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室外远足:带上口袋和夹子,以便你们沿路收集各种宝物(可能是奇怪的石头、好看的树叶,彩色的羽毛等等)。当你们回到家中,让孩子将它们分类(形状、颜色、用途等),让孩子一一描述这些东西,并让他告诉你这些“宝贝”都是在哪里发现的。
让孩子讲个小故事:你可以要求孩子讲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他没法讲下去,或者说出的话让你无法理解,那么就提问请他解释一下;每当他说完一个小段落,你应当立即将内容简单地复述并寻求证实。比如:“后来你和小初初一起去了第二间房间?”――这能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清晰简练的语言;然后,还可以让他画一幅图来描述刚刚讲的小故事,最后将这些画装订成小画书。这样你就可以利用这本小画书,再让孩子看着自己画的画书,把故事再给你讲一遍。
对于视觉学习型孩子
制作照片日记:给孩子、孩子的朋友,以及亲戚们拍照,然后把这些照片粘在日记本上。让孩子说出照片上的每个人都是谁,照片是在哪拍的,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把孩子说的用笔记在照片旁边。
写日记:孩子们喜欢谈论他们自己的事情。通过
写日记,孩子可以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谈论自己。即便你的孩子还不太会写字,也应该鼓励他每天写下几个字,可以用一些图画、符号来代替文字。另外,应该让孩子做到每天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记日记,比如睡觉前,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养成习惯。
制作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用硬纸片装订成一本10页的书。然后让孩子在每一页的边角上写出一个阿拉伯数字,并从那个数字开始,画出一幅画。
“看”歌:买一套带有歌词的歌谣唱片,然后和孩子一起,一边听一边看,最好能跟着哼两声。
为孩子录像:在孩子看书或是讲故事的时候,将画面录下来。然后,你们可以一起观看录像,要孩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别忘了表扬他的语言能力。不要在孩子的发音上花太多时间,这项练习的本意是锻炼孩子在别人面前开口,并不是训练他上台讲演。
让孩子描述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情节孩子喜欢讲述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他们熟悉的事情。你可以要求孩子简单地讲一讲刚才电视剧里说了什么――这种时候,不必采用郑重其事的口气来要求他们,那会让他们感到紧张,你应该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比如当你在厨房的时候,一边切菜,一边让孩子讲讲。
复述故事书的内容这项练习在训练孩子说话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观察力。
对于听觉学习型孩子
你说我写:让孩子口述一个故事,同时你把这个故事用笔记下来。内容可以是上一次的生日会,或者是星期六去外婆家玩。哪怕你的孩子很小,还不会写字,你也要让他看见你在写――这样做。能增强孩子把”说出来的话”和“写下来的字”联系起来的意识。当你的孩子会写字的时候,你们可以交换角色。
看图说话:和孩子一起看杂志上。产品目录、故事书上的图画。然后问问他: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当孩子描述的时候,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出版一本书:保留孩子画的每一幅画,把这些画粘在自纸上,然后让孩子解释一下每幅画都是什么意思,同时请孩子给每幅画起个名字,然后用彩色的笔把这些内容写在画的旁边。最后,将这些纸打孔,用彩带装订到一起――就像一本真正的书一样,和孩子的其他书放在一起,时不时你们就可以拿出来读一读。
随时随地跟孩子说点什么:当你从报纸上看到个有趣故事,或者上班时与同事讨论的有趣话题,都可以讲给孩子听;当你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向孩子描述你们要买的东西;当你做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时,可以说:”我们先把衣服按颜色分类,然后挑出最脏的一批,加入洗衣粉,设置时间”……也许你的孩子在此时会表现得心不在焉,不过没关系,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已经影响到他了。
让阅读变得有趣当你朗读一则故事时,不要说出最后一页的内容,而是让孩子猜测故事会如何结束。你还可以与孩子讨论,引用之前讲过的片段,如果有争议可以返回去证实。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思路。
一块儿听故事:并非每位父母都擅长给孩子讲故事,那也没关系,你们可以坐在一起听别人讲故事。目前广播电台里都有固定的少儿时段,经常播出故事。书店里也提供很多儿童有声读物。
学说绕口令:尽可能说些复杂的绕口令。这种练习能促使孩子认真识别每一个发音相近的词汇,并能增进孩子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