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盐类的水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盐类的水解范文1
课前准备:配置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HCl、Na2CO3、NaHCO3、Na2SO4、H2SO4、醋酸钠、AlCl3溶液各100 mL,酸度计,酚酞溶液。
首先复习前两节的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其次,预备本节课内容,学生阅读本节课课本第一部分,思考课本上所列各物质的酸碱性,并大胆推断。
【课堂活动】进入本节课,通过预习和思考,提问HCl、NaCl、Na2CO3、NaHCO3、Na2SO4、AlCl3、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组织学生讨论其原因和原理。
课堂演示实验,用酸度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测定上述溶液的酸碱性并记录结果,每组四人共十六人测定,测量中注意每次测量后要用蒸馏水清洗测量电极,读数精确到0.1,将结果记录。
NaCl 7、7、7、7 NaHCO3 7.9、8、8.1、8.1
Na2CO3 10、10.1、10、10 Na2SO4 7、7、7、7
醋酸钠 9、9、9.1、8.9 HCl 1、1、1、1 AlCl3 4、4、4、4
另取Na2CO3、NaHCO3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及其差异。
【板书】小结
①HCl、AlCl3溶液pH
②NaCl、Na2SO4溶液pH=7呈中性。
③Na2CO3、醋酸钠、NaHCO3溶液pH>7呈碱性。它们都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并且颜色还有差异,酚酞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表明其碱性依次减弱。
【提问与讨论】
1.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的H+的浓度与OH-的浓度相等。
2.酸呈酸性,是因为酸能够电离出H+,而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
3.碱呈碱性,是由于碱能够电离出OH-,而使溶液中的OH-的浓度大于H+的浓度。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3.特点:①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呈弱酸,使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
②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呈弱碱,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酸性。
4.分析AlCl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练习】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
NH4Cl(酸性)、FeCl3(酸性)、Ba(NO3)2(中性)、KF(碱性)、K2CO3(碱性)、CH3COONH4(中性)。
盐类水解规律如下:
口诀: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不水解,都强显中性。
课后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测量上述溶液的pH,并讨论。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并讨
论,教学效果好,学生理解透彻,记忆准确。
盐类的水解范文2
1、实质:盐溶于水电离出的某种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2、弱碱强酸盐,可溶性的弱碱强酸盐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呈现酸性;
3、弱酸强碱盐,可溶性的弱酸强碱盐,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呈现碱性;
4、弱酸弱碱盐,可溶性的弱酸弱碱盐,很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该盐水解生成的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5、强酸强碱盐,各种强酸强碱盐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溶液仍为中性;
盐类的水解范文3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化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自我构建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盐类的水解》这节课规律性较强,实验简单易操作,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很好的课题。
课题设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然后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类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从而达到理解盐类水解的观念以及盐类水解规律的目的。
二、过程预设与效果评价
1.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在化学课堂活动中,头脑所产生的对化学事件的疑惑心理,这种心理驱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化学问题积极去思索、去探究、去解答其中的疑惑。
[过程1]提出问题:Na2CO3 俗称纯碱。明明是盐,为什么叫“碱”呢?
学生开始议论纷纷,难道Na2CO3 溶液具有碱的性质?此时,问题效果已经产生,接着追问:猜想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K2SO4、 CH3COONa、 Al2(SO4)3溶液可能呈什么性?可通过哪些方法测定?
【效果】通过教师的设疑,激发了学生心中强烈的疑问,产生了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具有了探究盐溶液性质的强烈愿望,为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提供机会,促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机会完全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才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收获,锻炼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过程2]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出以下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在获得了机会后,纷纷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有的用PH试纸,有的用石蕊试液。接着,组织同学们汇报实验结果,并相互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效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真实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实验测定溶液性质的方法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比较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类实验问题的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组织讨论,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我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基于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课堂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增加自我的前期性知识存储和未知性知识思考活动。把部分未知化学知识的解决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究、深思、发现、解决”的过程中,注意力、思维、记忆和创造意识凝聚在一起,活跃了学生的智力活动。
[过程3]交流讨论:不同的盐显示不同的酸碱性,盐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规律呢?盐既不会电离出H+,也不会电离出OH-,为什么不同的盐会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呢?选取代表物质试从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分析。
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既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同时又要启发学生分析评价,不断完善结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得出了结论:①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跟组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不是因为盐能电离出H+或OH-,而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H+或OH-,使得溶液中c(H+)> c(OH-)或c(H+)
[过程4]根据上面的分析,自己给盐类的水解下一个定义,并分析盐发生水解的条件是什么?水解的实质怎样表述?水解方程式如何书写?
学生在获得了充分的自以后,相互间热烈交流讨论。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组织整理、总结,学生们完善了概念,深刻理解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学会了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
【效果】通过教师的权利下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了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
4.深化理解,获得探究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了基本的概念、原理,在此基础上,用一些基本问题加以应用分析,可让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实际效果。
[过程5]分析下列两个反应过程有何关系?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已知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下列盐溶液的pH。
为什么相同浓度的NaClO、CH3COONa、 NaF溶液的PH不同,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如何理解?
资料提供:CH3COOH的电离常数:K=1.75×10-5
HF的电离常数: K=3.4×10-4
HClO的电离常数: K=2.95×10-8
学生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理解,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很容易就得出结论:①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按照已有的知识,可知盐类的水解程度是微弱的;②盐的水解程度的强弱与形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形成该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该盐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效果】在主动进行应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盐类水解的理解认识,强化了概念,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三、反思
1.运用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在学生进行探究行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投入足够的情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共创自主情境,机智地调整学生思维,拨正兴趣指向,适时地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锻炼坚强意志,体会并享受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愉悦感。
3.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也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小组探究时,教师要加强巡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探究小组的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在探究活动中的潜力和作用。在探究成果交流时,教师像学生一样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恰当的评价。作为合作探究的指导者和监控者,教师的参与将使探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4.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我实现。课堂上,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只有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学习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张扬,学习的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盐类的水解范文4
关键词: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0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01
当代教育改革与以往历次教育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要将改革的战略基点从“教”转移到对人真实“学”的关注,在重构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范式的重构,从而催生一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掘人的学习潜能,创造新的教学方式。“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现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作分析说明。
一、“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1.“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批判性地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
2.“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流程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3.“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立足于构建三维目标课程体系,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开展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提倡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通过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由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各种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关注学生和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克服或摆脱被动学习的心态,确立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围绕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开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目的。
2.学前分析
“盐类的水解”的实质是电离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这之前,教材安排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两节内容。学生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都为学习“盐类的水解”起到了促进和帮助作用。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掌握知识本身和问题的答案,急于知道结论,急于用结论解题,而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求是什么,忽视为什么,结果导致了“高分低能”,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几组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趣所在,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思维活动。
3.教学目标
(1)能说明不同盐(如NaCl、Na2CO3、AlCl3等)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初步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2)知道不同盐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酸碱性的规律,能正确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3)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不同盐类酸碱性的规律,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5)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探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愉悦。
4.教学重点、难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及水解规律。
5.主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纯碱的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它为什么有“碱”的美名呢?(学生不由自主的回答:因为它的溶液呈碱性)。
今天就来探讨这个话题(板书揭示课题)。
【情境创设】请同学们用pH试纸来测定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NaCl、NH4Cl、Na2CO3(浓度均为0.1mol・L-1)。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测,与比色卡对比(教师巡回指导,强调操作的规范化)。
【交流结果】NaCl溶液呈中性,NH4Cl溶液呈酸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投影】
(联系旧知识,分析说明溶液的酸碱性与c(H+)与c(OH-)大小关系。)
【教师】从上述实验看出,同样是盐,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以Na2CO3溶液为例)。
【投影】(1)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3)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
(4)最终会引起溶液中c(H+)与c(OH-)如何变化?
【友情提醒】联系过去所学知识阅读教材。
【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
【交流讨论】学生甲: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水与Na2CO3两种物质的电离过程。所以溶液中有H+(或H3O+)、OH-、Na+、CO32-四种离子,其中CO32-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HCO3-等,使得溶液中c(H+)减小,这样原有的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促进了水的电离,使得溶液中c(H+)c(OH-),溶液呈碱性。
【板书】 Na2CO32Na++CO32-
H2OOH-+H+
CO32-+H2OHCO3-+OH-
【教师】强调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
1.方程式中通常都是写“”。
2.产物一般不用“”、“”。
3.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写,一般只写第一步。
4.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一步到位。
学生乙:(提出疑问)有没有可能是水电离出OH-或Na+使溶液呈碱性呢?
【教师】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不妨一起就此进行研究。
【学生讨论】(激情高涨)
【教师】好,就刚才的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丙:如果没有其他离子的参与,水电离产生的OH-不可能使溶液呈碱性,因为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始终相等(好,非常好,得到了同学肯定)。对于“Na+”我一时还没有想清楚。
学生丁:(自告奋勇)我知道,如果是因为Na+引起的话,那么NaCl溶液也应该呈碱性。而上述实验说明NaCl溶液呈中性,所以这种假设错误。
(在这种热烈浓厚的探讨氛围中,学生轻松地学习了Na2CO3水解的原理。)
【教师】同学们,大家对Na2CO3溶液呈碱性还有其他疑问吗?(等待,寂静无声)。既然大家没有问题,老师倒有一个疑问。上述对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理论上的分析推测,能否通过实验证实呢?请说出你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开始有些茫然)进行讨论。
【交流汇报】设想1: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后再测pH,若pH变小则可证明。
设想2:将Na2CO3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后再测pH,若pH变大则可证明。
设想3:在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后,再逐滴加入CaCl2溶液,若溶液颜色明显变浅或褪去则可证明。
【师、生研讨】设想1显然不合理,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虽然CO32-反应掉了,但同时也引进了H+,所以加酸或碱的办法不可取。
【演示实验】设想2:在盛有0.1mol・L-1Na2CO3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然后加热(对设想2操作稍作改进)。
设想3:在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然后再逐滴加入CaCl2溶液。
【现象、结论】设想2的实验中,溶液颜色虽有改变(略加深)但不够明显,能够粗略说明,但溶液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不得而知(为“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耗时多。
设想3的实验中,产生了白色沉淀CaCO3,并随着CaCl2溶液的增加,溶液中CO32-减少,溶液颜色也逐渐变淡,很好地说明了CO32-使溶液呈碱性。不难看出,上述两个实验,后者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结论可靠(渗透对实验的比较、评价)。
【教师】(趁热打铁,巩固加深对盐类水解原理的认识)同学们,你们能否分析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吗?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回答、板演)
NH4++H2ONH3・H2O+H+
【总结提炼】(教师提示,学生归纳)上述这些盐之所以能与水发生反应,是因为盐的某些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原因),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本质),致使溶液中c(H+)与c(OH-)不等(结果),导致溶液呈一定的酸碱性(表现)。
【板书】“盐类的水解”的定义。
【过渡】同学们,至此我们对盐类水解概念、盐类水解实质有了一定认识,请运用所学知识来判断分析一些问题。
【投影】在KNO3、Al2(SO4)3、Fe2(SO4)3、(NH4)2SO4、CH3COONa、Na2SO3、NaClO几种盐溶液中,哪些能发生水解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其中,哪些呈中性?哪些呈酸性?哪些呈碱性?(请填写在表格中)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归纳出“盐的组成”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的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上述问题)
【交流回答】(略)
【归纳整理】(板书)
1.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强强不水解。
2.从反应形式上看盐类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水酸+碱
【练习反馈】(略)
【归纳小结】(投影)
1.水解条件: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2.水解实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水解规律:(略)
4.水解特点: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存在水解平衡;是吸热反应;水解程度很小,故水解产物较少,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较弱。
三、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思想。课堂教学至始至终围绕盐类水解的本质这一中心目标展开,从检测盐溶液的酸碱性,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原因,到用实验来验证,用探究实验来确定,最后进行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和规律。
2.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本教学模式的关键。将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中通过“问题”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求。
3.本节课不是传统的“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学,而是让化学的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深深扎根,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化学智慧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领悟到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
4.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协作、对话、交流,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构建了教师、学生生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师生生态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文化取向,是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盐类的水解范文5
可可是在饭局上被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叫走的,她打电话时的神色变了又变,随后,便急匆匆地起身告辞,“给客户的审计报表的数据出了点问题,我得回公司看看。”
我回家顺路,正好捎她一程,她坐在我身旁脸色灰暗,“怎么会这样,明明大家一起核对过好几遍的,为什么还会出错?长假一结束,提案就得交给客户了,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得重来,要是弄不完,估计我就得被炒鱿鱼了,到时候你得让我蹭饭啊。”
“你不是只做原材料成本的那一部分吗?只要你这部分数据没问题,那就不是你的问题。”
“是这个道理,但是既然老板找了我,就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她说,“在这个项目组里,我算新人,老板本来就不是很信任我,这次报表出了错,还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呢。”
她脚底生风地冲进超市,买了一大罐咖啡和好几包压缩饼干,一个人鏖战了3天,终于将所有的数据重新验证了一遍,找到了出错的地方,是搭建市场模型时,有人将小数点标错了一位。
她将整个报告都修改了一遍,不仅仅是错误的数据,连排版和图标颜色都重新进行了调整,看着表示邮件发送成功的那个绿色小图标,她才终于吃上了3天以来的第一顿热饭。
“明明问题就不出在你这儿,还只找你一个人回去加班,你怎么不跟老板说清楚呢?”
“怎么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自己有多委屈、多辛苦,替别人补了窟窿吗?”她笑笑,“我相信老板还不傻,这些事情应该看得明白。能用汗水解决的事情,我不想靠眼I。”
2
我有一个闺蜜是富二代,毕业之后直接进了自己家的公司,从最底层的销售做起。
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知道她的身份,跟团队中的其他同事也还算相安无事,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是老总的女儿”的消息很快就在办公室里传开,明里暗里,便多出了不少闲言碎语。
“难怪HR说没面试过她,原来是靠裙带关系进来的。”“一看就没什么本事,绣花枕头一个,还不是靠爹。”“怪不得她手上的大客户那么多,我们的资源怎么能跟‘公主’比……”
一天晚上,她跟我聊起这些事,欲哭无泪,“该出的差我一次也没少去,该熬的夜我一次也没少熬,的一点也不比她们轻松,凭什么她们就是靠本事,我就是靠爹?”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谁让你是‘公主’呢。享受‘公主’的待遇,就得付出‘公主’的代价啊。”我逗她,“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跟她们撕,哭一哭、闹一闹、诉诉苦,博取一下同情,另外一条,就是得比其他人更拼,只有真的做出一些成绩来,才能证明自己。”
她想了一会儿,说:“那我还是拼命吧,我觉得,就算我跟公司的同事诉苦,也不一定会有人同情,甚至搞不好,还说我演苦肉计呢。”
她主动接手了同事称为“鬼见愁”的几个大客户,最忙的时候,连着一个月都做“空中飞人”;她加班熬了几夜做出来的市场分析模版,后来成为公司的规范流程;她的敬业和专业赢得了大小客户的赞誉;她所在的整个销售部因为她的带动,无论是风气还是业绩,都提升了很大一截。
入职第三年,她便被破格提拔,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部门经理。那时,几乎再没有人用她的身份说事,她有多拼命,又有多优秀,是大家有目共睹、又有数据可证的事实。她从那些一句一句的流言蜚语中走过,步步艰辛。所有没有打倒她的,都让她更强大。
3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不免会面对某些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刻,质疑也好,挑衅也罢,但证明自己有两条路可选,你可以哭哭啼啼地扮可怜,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泪水,或许能够换来表面的安宁和一时的同情,可是,没有人能靠着同情和谅解走完一生。不要将自己的人生困在别人的误解里,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让你走向一个新的格局。解开误会,往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问题的解决、事情的推进,以及面对他人的能力和实力时,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盐类的水解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认知实习;教学大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77-03
一、前言
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4个层次,分为文、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科。而当前中国工科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认知实习作为在校期间的实践认知学习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其投身我国与世界水电建设的关键节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工、施工、水电站枢纽组成以及各建筑物的功能及要求等,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增加感性认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环节,经过认知实习可以明确今后的学习任务,同时增进对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责任感[2]。
二、认知实习课程设置现状
水利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实习、专业认知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三部分。而认知实习是承接地质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的中间环节,也是作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增加感性认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环节,一般安排在本科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水工枢纽工程的整体布置,分清水工枢纽建筑物的基本分类,了解大坝的基本结构与布置要求,全面认识水电站厂房的组成与布置要求以及施工布置,如料场和混凝土搅拌系统的基本布置要求。目前,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由于历时较短且属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因而其教学大纲不同于室内教学环节,一般仅指定实习目的、要求,并给出对应的实习日程和地点建议,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给出的认知实纲[2]建议的丹江口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可以作为认识实习地点选择,而具体参观环节(如参观时间和具体参观地点等)往往受限于参观电站的管理方,例如三峡水电站的参观地点要求在三峡枢纽管理局规定内,由三峡培训中心进行指定,一般仅有右岸坝顶与尾水平台、坝顶中部、左岸平台以及五级船闸平台等处。
三、认知实习的学习难点
认识实习是以认识和了解水工枢纽工程的整体布置为中心,通过参观实际工程建筑物达到认知学习的目的。由于目前参观实习的地点选择多以已经建成的水利枢纽为主,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许多方面的难点问题,在参观学习前或现场参观过程通过授课或者讲解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解释。本文以施工导截流设计规划、水电站厂房类型与特点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1.施工导截流设计规划。为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维护基坑,并将上游来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称之为施工导流。导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分段围堰法导流和全段围堰法导流。与之配套的导流方式有:淹没基坑法导流、隧洞导流法、明渠导流、涵管导流以及坝体底孔导流、缺口导流和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组合导流等[3]。但是具体到实际工程中的大型水利枢纽,采用的导截流方式却不尽相同,且往往采用几种导流方法结合起来配合使用以获取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如三峡第一期为右岸,采用缩窄河床泄流,第二期围左岸,右岸导流明渠泄流,第三期封堵导流明渠,导流底孔和泄洪坝段深孔泄流。对于如此复杂的导截流规划设计,如何将建设时期的导截流现场规划描述清楚,不但需要对此过程本身有个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配备对应时期的施工导截流规划图纸,并根据建成后的建筑物构成(参观现场)分布对比讲解分析。
2.水电站厂房类型。常规水电站按照开发方式可以分为: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三种。对应的厂房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坝后式、河床式和引水式等,也可分成地面式与地下式两大类。其中地面式再详细分成坝内式、坝后式、河床式、岸边式和引水式,地下厂房可以分为:引水式地下厂房和坝旁式地下厂房。对于初步接触到厂房类型的学生而言,常常分不清楚电站厂房的基本类型。例如三峡电厂一共有32台机组,左岸地面厂房有14台和,右岸地面厂房有12台,对应的厂房类型属于坝后式厂房,右岸尚有6台机组安装在地下厂房内。由于参观过程中看不到厂房与坝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不能进入厂房内部参观,所以在与葛洲坝的河床式厂房进行对比式,学生就很容易混淆,根本分不清楚应该属于什么样的厂房类型。因而在认知实习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各种厂房与坝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布置方式以及给出各种厂房类型的适用条件时,例如说明河床式厂房由于厂房上游需要直接挡水,因为一般适用于低水头电站,如果能够同时让学生进入厂房内部观察厂房上游墙的特征,将对其对厂房类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管理
1.实习基地建设。认知实习一般都是大水电专业一起实习,实习人数众多。如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类的认知实习人数在200左右,实习基地作为认知实习开展的场所,如何妥善解决众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与基础条件至关重要。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建设了陆水实习基地、丹江口实习基地等,但是由于这些实习基地作为武汉大学水利类的专业实习基地,每年接待认知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时间有限,加上基地建设缺乏灵活与有力的运行与管理措施,这些实习基地基本处于荒废与半荒废状态。2010年,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创建,武汉大学等近10所高校共建的秭归三峡库区实习基地,采用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近年得到良好的发展。秭归三峡库区实习基地在三峡库区内,位于大坝上游右岸的秭归县城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到达三峡坝区主要参观点均在30分钟的车程左右。同时由于处于秭归县城市区内,便于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安排,而且基地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配备有大型学生食堂、多媒体教室等,且备有众多的自习教室和大型停车场,便于安排大型实习参观车辆停泊[4-8]。
2.学生管理。认知实习属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实习期间带队教师既要充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也要充当学生纪律与生活起居的管理者。由于认知实习带队老师通常由专业课教研室教室组成,对于基础班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且人数众多,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用必要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习学习期间的学生学习与生活安全。例如武汉大学水电学院将对应年级负责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编入实习队带队教师队伍,这是一个积极有效的举措,由于辅导员熟悉学生情况,加上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等,可以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与参观实践管理,使专业教师不用分心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实行请假班级负责制度:请假同学经班级负责人、年级负责人核实情况后,协同班级负责人找管理教师开请假条,注明请假事由与请假时间段,请假条向宿舍管理员出示后方可外出。实践表明,严格管理并将年级或班级辅导员纳入到实习带队老师中,使其参与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成功而可行的。
五、认知实习时间安排与费用支出
1.实习时间安排。认知实习作为专业学习前的准备环节,作为学校的教学环节,时间往往有学校或者学院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往往没有考虑到参观电站的实际运行或者检修情况是否适合参观。由于暑假所在7月至9月份时属于水库的丰水季节,由于高温等原因,电力负荷较大,在不计入电力系统调度影响时,此时的水电厂应多处于满发或者接近满发的工作运营状态,学生将能在厂房内深刻感受到电站运行的繁忙状态,对电能的产生、传输等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如果上游有洪水预报,部分水库可能需要泄水以预留防洪库容,震耳欲聋的泄水消能声响和冲击产生的水雾等现象远比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此综上所述,建议认知实习安排在7月至9月间的暑假期间进行,一方面便于校内课堂教学的安排,另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水利枢纽的印象。
2.教学费用支出。认知实习教学费用主要费用组成:(1)学校与实践教学基地间的交通费用。(2)学生与带队老师住宿费用。(3)上课与考试教室租用与专家讲课费。(4)参观费用:例如三峡电站、隔河岩电站、水布垭电站、高坝洲电站与葛洲坝电站等水电站,实行按照参观学生人数,按人头收取参观费用。三峡电站管理费10元/人,隔河岩、水布垭、高坝洲10~15元/人,葛洲坝元10/人。但是随着物价的增长,导致认知实习成本的增加,根据认知实习情况,可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缩减开支。例如考虑到来往于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交通属于单边运输(实习队来回时间差一般在5天时间),交通用车可与旅游公司进行洽谈,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程度的优惠;住宿安排提前于实习所在地的实习基地联系,如能入住本校或者兄弟院校的实习基地,相对于对外营业的招待所或宾馆,在住宿成本上可以有较大程度的减少;教学环节可以在实习出发前在学校进行,考试环节可以在野外实践环节完成后回学校进行,且有带队的专业课老师进行授课,可以省去教室租用费用与专家讲课费。
六、结论
本文根据认知实习教学特点,分别从水利类专业认知实习设置现状、学习难点、基地建设与学生管理、时间安排与经费支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过程中应及时与电站管理方进行沟通,做到以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为中心,提前准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可借助互联网资源,展现水工工程不同时期的建设面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参观时间上应考虑水利枢纽丰枯水特征与水电站运行的基本规律;将部分教学环节(如讲课与考试)安排在校内进行,最大程度地缩减实习开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EB/OL].2011-01-08
[2]伍鹤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袁光裕,胡志根.水利工程施工[M].第五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赵雪莲,彭红霞,侯林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三峡秭归实习基地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89-91.
[5]樊光明,张先进,余英,等.秭归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评述[J].中国地质教育,2010,(1):56-61.
[6]赵媛,韩雪珍,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238-240.
[7]方世明,李江风.秭归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特色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13,(S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