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调查范文1
温铁军: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我和方瑜同志刚才听第一位发言人刘市长说的一个悄悄话,当时我们两个一方面觉得刘市长讲的很好,另一方面觉得,假设真的让财政部,工商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这些所有最有权威的部门,都派干部到农村去挂职,可能大家都会有刘市长这种感觉了。听刘市长的话,首先能听得出来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语言是纯朴的。人家就老老实实告诉你,当你握着农民的手时候,手是粗糙的,长满老茧的。这和咱们现在很多搞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不太一样,我们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张剥削有功,压力为主的人已经成为主流了,尤其光华管理学院能够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分子请来,能把主张公正的企业家请来,这是也是光华管理学院一大历史性进步,这是开玩笑,光华管理学院历代是站在潮头上的,历来是代表北大精神的,历来是主张市场经济家公正的,咱们从来没偏过,这是个开头,主要是大家一下午了,挺累的,先得活跃一下气氛,给大家打打气。
接下来至今被人们说成经济学家,自己不敢当的发言人。首先我先想给你们提供一点背景,像刚才刘市长,刘部长、像咱们自治区主席叫张来武他们说到科技特派员这件事的时候,这个科特派真是老百姓的简称,因为我对科特派了三次交换,从1998年南平开始搞了,搞了三年以后,我们就去调查了,先后安排了三次,大体上科特派这三个字是老百姓说的,我们提供点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在南平背景。
我觉得刚才刘市长讲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把很多要点都提出来了,只不过您说话快,又比较慷慨激昂的,我再介绍一下。其实南平搞这件事的时候,正好是南平民北山区在农业上最没有出路的时候。咱们95、96年在粮食过产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强调农业内部调整,我们再强调种植结构调整,结果就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比如安徽的农民种了草莓,在路边等一天也没人来买,广西的农民按咱们领导的指示上了万亩的珍珠西红柿,卖不动的,结果就缩缩在西红柿的枝头上,这些比比皆是,到底问题在哪儿。我们大家知道97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连续了四年,政府每年强调提高人们收入,提到千方百计提高收入。并没有因为结构调整而带来农民实际收入的增长。这种情况下苦无办法就出了南平经验,这个南平经验说老实话,是南平市委书记李川同志,他原来是福建省委组织部长,到市里面组织书记,他一来的以后,他觉得别的抓手未必会,组织部长出身的人抓手就是抓干部,他第一个说法就是科技人员给我下去,做为市委书记一生领下,全市科技人员都给下去了,当然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就做出成绩了,但是大部分并没有很好和农村实际结合,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不怪科技干部,而怪我们农村缺乏的是能够承接科技要素的载体。小农户你给他科技科技服务,两种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多少钱,科技投入的成本你付不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的载体,比如说专业协会,比如种柿子椒的或者种草莓的,总之他有一个相对能够承接科技要素投入的载体,而不是一般的我们在黑板上划一个图线。
再假设刚才咱们金董事长在演讲也提到了,说我们是全世界40%几的农民,为7%的人提供农产品,你们想想这个市场能有多大,而这个话早在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我的老师,杜仁生先生就讲过,8亿人给2亿人搞饭吃,你这个农业结构怎么调整都没出息,因为攻击者太多,消费太少,没有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中国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道理,叫劳动力替代任何其它要素。而劳动力恰恰是不需要成本的要素,他反正待着也是吃饭,靠墙晒太阳也是吃饭。因此劳动力替代饲料投入之后畜牧业的成本不计算劳动力替代掉的那部分成本,因此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你别的国家科技怎么发展,我们国家肉料品最低,畜牧行业最有竞争力,它是一个基础,使得金董事长的饲料行业有长足的进步。
农村调查范文2
[关键词]农村调查;农业院校;经济类;综合素质
一、引 言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同时适应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的要求,很多高等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地方农业院校以培养服务农村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所设大部分专业是涉农专业,如何更好的为农村服务,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通过课堂为载体接受知识,虽然理论基础较强,但是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地方院校经济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是一项严峻的课题。本文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调查平台,提高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设想。通过农村社会济调查,使学生更充分全面的了解、认知和探索农村发展规律,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传统的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生培养方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每门课程主要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实验和实践环节薄弱。教师上课以“满堂灌”为主,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录笔记,依照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学生只要认真复习笔记,就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至于这门课程在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所创新,在考试中不能体现,致使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随着高校扩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等系统训练环节减少,学生参加实践、实习的机会较少,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发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基础不厚,视野不宽,缺乏创新能力。
2.缺乏多学科交叉培养意识
目前,一般高校本科学生实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只要按照要求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按照兴趣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但是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随意性较大,而且部分学生选课的依据是根据课程是否容易拿到学分而定。比如一些高中期间学习文科的学生,认为数学较难,在选课过程中,逃避和数学相关的一些课程,例如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造成很多学生所选课程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地方农业院校主要为推进农村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农村涉及到的领域较多,更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农业院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该是更注重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有实践创新能力,而且更要具有多学科背景,很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培养,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3.缺乏应用能力培养实践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高等院校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研究型为主的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一般的本科院校,例如有些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不明确,培养的学生往往不仅科学研究能力不高,而且动手能力较差。例如一些农业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后,到村一级单位担任村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要对村庄的发展做出前瞻性的规划,而且还要能够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有较高的应用能力素质。因此无论是什么性质的高校,特别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素质培养,培养出具有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合格大学生。这主要在于构建重视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综合提高应用能力素质。
三、学生参与农村调查的作用
1.弥补了教学体系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复合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体系也应该得到不断更新。但是学生使用的教材并不能动态的随着学科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而及时完善,教材在一定时间内呈现了稳定性的态势。教材如何反映科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社会调查的开展无疑就此问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农村社会调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对三农问题有了感性认识,随着农村调查活动的持续性进行,农村的变化、农民诉求和农业的发展,每一内容都能作为鲜活的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供同学学习和研究,弥补了教材一成不变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都能够和当前实际密切结合,反过来极大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同时农村社会调查对于农业院校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堂讲授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信息量,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把农村社会调查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到不同经济学科中,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发求新、求异的创造精神,以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农村调查本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科研活动,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农村调查过程,学生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创新了思维、提高了应用能力。国外很多高校在学生刚入学时,就为学生制订了独立活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和宗旨是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研究及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以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学生在本科阶段缺乏科技能力和科技技巧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弱。开展农村调查实践,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在教材中没有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思维,通过农村调查的实践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显著得到提高。
3.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受到本科学制4年的限制,经济类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师主要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在校期间,如何使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的理论修养,又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因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使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农村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主题,明确调查目的,自主根据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每学期教学实践和实习的两周时间及寒暑假时间,使学生走进农村和乡镇企业,进行人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反映主题的调查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个小型科研活动,理论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是通过农村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通过整个调查过程的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提高了爱思考、会思考和写作科研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洞察能力,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结 论
农村调查是地方农业院校培养农村高级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农村调查的长效机制,不断挖掘新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使其为高校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于翔涛,吴洪特,大学生实验与综合素质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农村调查范文3
关键词:土地调查 数据库 国土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2-01
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的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这次调查的任务主要是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对城镇土地进行调查,对城镇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解;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等数据状况;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建立一个可以互联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根据这次的调查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及时对土地资源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的机制。
要根据本次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快速及时的调查和统计农村土地资源的变化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
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等等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根据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立起了这个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它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采用的是1∶10000的标准,它的基础是正射影图,根据对土地资源的类型、位置以及范围、面积等状况的调查,了解到了我国耕地、园地、草地以及林地等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利用情况等。
基本农田数据库:根据对基本农田的调查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各地依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从而统计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
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是根据在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情况,同时要充分利用土地的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
遥感影像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同时应用航空航天的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而建立起来的。
分类面积汇总表:分类面积汇总表可以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要素、地类和汇总单位进行输出,从而获得不同汇总单位的各级行政级别的分类面积汇总表。
图件成果: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从而对国家、省、地、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进行编制。
2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因为各行业用地的权属、结构、数量和分布等情况都可以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直观的看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以及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意义。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进行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凸显的就是土地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为了更合理的调控土地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总体进行一个规划工作。而要想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就需要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土地资料。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可以依据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对辖区内的各种农田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制定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还能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为土地变更调查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得出的资料,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从而根据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等资料,来更加有效的进行国土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更加方便有效的让各级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工作。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情况以及各种地类之间的流向变化信息,就可以在二次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从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提供分析底图:土地利用遥感动态检测的优点就是现势性比较强,而且直观以及准确。所以在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到它的检测成果,这些检测成果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土地执法检查以及土地督查等土地管理工作。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和最新的遥感影像等,可以更清晰的提出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从而发现监测区域内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违法占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违法者的查处,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二次调查中登记的土地资料,可以将国家所有土地以及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分为明确直观的表示出来,依法确认土地的使用者以及使用权等。这可以有效的维护土地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可以根据土地资料,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产权关系进行区分,从而有效的界定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土地上的权益范围,这样就可以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合理有效的整治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完善全国土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对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耕地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资源,耕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此要想让我们的生命继续繁衍下去,就需要切实的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保护耕地依据的真实可靠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来获得。
可以作为审批和监管建设用地的参考资料:因为被征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农村调查数据库中清晰的反映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信息直观的看出基本农田的利用情况,从而对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提供积极的意义。
3 结语
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可以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我国的土地资源,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的权益,因此,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很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岚.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工程,2011,1(1):88-90.
农村调查范文4
3月22日,首份分析中国农村家电市场基本状况和消费特征的报告在北京,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
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农村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对部分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甚至高于商务部的限价;但是,当前农村家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满意程度较低。
2008年10月,苏宁电器联合北京信索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启动“千乡万村”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400人调研团队重点在当时已经实施家电下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安徽等10个省份,走访了近150个镇、乡、村,采集有效样本1.2万份,经过两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出台了本次《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
在受访者中,因家电下乡政策刺激确定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有15%,有购买可能的消费者占59%,79%的消费者通过看电视获取相关政策信息。
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政策的知晓度明显偏低,全国有39.2%的用户没有听说过家电下乡政策,35.6%的农村消费者对具体细节不清楚。各地区对政策的认识差异较大,广西70%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山东省的政策知晓度最高,但仍有19.7%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该政策。
同时,家电下乡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补贴领取方式很麻烦”。41.3%的消费者认为这一因素制约政策刺激效果。调查指出,政策推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漏洞,导致农村居民的购买补贴无从落实,从这方面看,应加强补贴发放的监管,减少补贴的中间环节,或者采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下乡家电。
报告指出,全国农村家电市场在各产品之间差别较大,其中电视机和手机的百户拥有率最高,分别达到98.2%和80.3%,电脑和数码产品的消费近年来有所增加,消费者集中于年轻人,普及率分别为19.9%和14.8%。
目前,在收入和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消费能力呈上升趋势,彩电、冰箱等普及率较高家电产品需求继续旺盛,同时,消费者对一些新兴产品表现出较大兴趣,尽管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的普及率仍非常低,但近两年来需求开始凸显,在2009年的购买意向中呈现出极大潜力。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通过全面、科学的实地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此前的设想有区别,比如农村消费者心理承受价位超过预期,非常接近城市销售均价:农村居民对冰箱的需求档次集中于1501-2500元,64.3%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这一区间价格,而对挂机空调的支付意愿集中在1501-3000元,占今年计划购买空调的潜在消费者的74.3%,
在具有彩电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中,购买平板电视者的比例高达71.2%,而对传统的CRT电视购买意愿仅为29.1%。报告预见,传统电视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农村市场也不容乐观,农村消费者对3500元左右的平板电视接受度较高。不过平板电视在家电下乡产品中所占比例非常小,而且商务部对家电下乡补贴产品设定了最高限价,彩电不超过2000元。
那么,相关政策可能因此而改变吗?对此,商务部综合司郑书伟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家电下乡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政策,应该更多考虑中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需求,现在可能有个别产品和农民的消费意愿有差别,但政策总体上满足了大部分消费需求,另外也应结合其他因素(如家电行业发展等问题)综合考虑。
今天的这份报告指出,相对于价格因素,农村消费者更强烈地关注产品质量。目前农村家电市场中杂牌产品较多,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问题颇为担忧。
数据还显示,一些主要消费因素如诚信导购、价格便宜、产品多样性、售后服务保障等满意度较低,都只在50%左右。目前的农村消费者对现有渠道表现出了极大的无奈和购买担忧,多数消费者表示,无法辨别产品是否合格,没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比较。同时他们对服务概念非常模糊,对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了解很少,对渠道有不信任感。
农村调查范文5
农村消费信贷快速增长
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岗背村村民卢东红想建一套新房,苦于资金紧张,规划设计好的房子一直没能开工建设。2011年,当地出台政策,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民建房可申请3万元至10万元的贴息贷款。卢东红马上贷了5万元,开始动工建设自己的新房。
和卢东红一样,近年来江西省许多农民通过贷款这种方式提前圆了自己的安居梦。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农民肖中明告诉记者,自己一家在原来的老房子里挤了20多年,全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新楼房,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这一想法被一拖再拖。
“后来我向农村信用社申请了几万元的建房贷款,要不然我的新房子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建起来。”如今已在新房中住了几年的肖中明高兴地说道。
记者采访发现,其实除了贷款建房外,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也开始通过贷款等方式购买家电、家具以及汽车等家庭消费品,超前消费现象正在逐渐由城市走向农村。
江西省农信社的统计显示,近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呈现出品种多样化趋势,贷款额也增长很快。4年来,江西农村消费类贷款从没有细分品种到现在5大消费类信贷产品,并以年均超过160%的增速增长。截至2012年11月,消费贷款余额达到158亿元,其中个人汽车消费按揭贷款5.7亿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92.95亿元、“安居乐”农民住房贷款53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统计数据也显示,2011年,江西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农村消费贷款增长尤快,年末全省农户消费贷款余额为135.75亿元,占农户贷款总数的12.42%,比2010年年末上升1.5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6.08%。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表示,整体来看,江西农村居民的超前消费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往审慎“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步转变。
多重利好加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专家认为,农村超前消费升温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保体系的完善,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尹小健说,收入是支出的基础,农民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农民收入有了稳步提高,购买力也明显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调查,近年来,受农产品连年增产、价格持续攀升、农民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江西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2元,比2010年增长超千元。
同时,农村社保体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顾虑,让他们敢于消费,尤其是敢于超前消费。专家表示,以前很多农民不愿消费,是因为他们担心以后子女上学以及自己看病、养老等开销会很大,只有政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打消这些顾虑,他们才敢消费。
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国介绍,近几年来,江西省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贫困学生教科书免费、农村合作医疗、低保、社会救助的全覆盖,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了重大突破,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
城乡交流增多也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发展。尹小健说:“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农村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尤其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把城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带回了农村。”
此外,国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培育农村市场新的消费增长点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专家刘顺伯介绍,随着农村收入的大幅增长,目前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正在进一步提高,201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660元,而且其消费内容正在由传统的满足吃、穿等最基本的消费向交通、通讯等家庭高档耐用品消费转变。
专家认为,伴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今后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仍大有可为,但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政策举措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使农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
王志国表示,农村市场启动难,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货币性收入增长缓慢,今后扩大农村消费的根本点还是提高农民收入,并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村增收的长效机制。
刘顺伯说:“农民的即期支出不仅取决于现期的收入,也深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当农民对收入增长预期较好时,会增加消费倾向;反之,其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提高社保水平无疑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消费倾向。江西省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陈全才认为,当前农村社保体系仍有待健全。2011年,江西农村居民养老保障覆盖率由上年的17.7%提高到53.3%,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且最低养老金每人每年仅为1000元左右,整体还是偏低;医疗保险虽实现全覆盖,但仅对一些大病有一定比例报销,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
农村调查范文6
笔者最近在河南、安徽等地农村了解到,当前农村青年办婚事费用高昂,从男女双方见面、相亲、下彩礼、定婚期到举行婚礼,每走一步都得花上几百元甚至数千元。再加上盖新房的支出,结婚少则要三四万元,多则逾十万元。在一些地方,为了能娶上媳妇,小伙子们往往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外出打工攒钱。
农民日子好过了,结婚消费也加码了
2005年岁末,在利辛县魏长营村,村党支部书记魏志民告诉笔者,近几年,农村青年结婚花费逐年增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投入。 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当地青年结婚送彩礼,几百块钱就够了。到了90年代,则要几千块钱。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日子好过了,可婚礼花费却涨势惊人,光定亲礼就少则万儿八千,多则好几万。
在河南省新蔡县下丕岗村,村民谢会元说,娶个媳妇至少得花两三万元。咋会花那么多钱?老谢掰着指头算起账来:娶媳妇,首先得盖三间新房,按当地风俗,只有盖好房子,才会有人给你介绍对象。买砖买瓦,加上请人帮忙、吃喝招待,至少得两万元。从媒人登门开始,就步步离不开钱了。男女双方见面时,见面礼至少得500元;如果彼此印象不错,男方就会邀请女方来相家,为此,男方除摆一桌酒席招待外,还要出相家费1000元;女方对男方各方面条件满意,男方才能下聘礼,这至少又得5000元。至此,这门亲事基本就算订了。然后,双方开始谈婚论嫁。首先是订婚期,连钱带东西,得两三千元;之后,男方邀女方去县城买婚礼时穿的衣服,最少也得1000多元。结婚那天的花样就更多了,下车钱、叩头钱、婆媳见面礼,按一个环节最少100元算,又是千把块。以上都是最基本的花销,如果男方自身条件较差,托张三李四说媒,那花钱就更没数了。
在安徽省亳州市农村,笔者了解到,前两年结婚礼金通常是7777元(取“妻”的谐音),这两年,一般都是两万元以上,最不济也得拿个10001元(取“万里挑一”的意思)。再加上什么上轿礼、下轿礼,离娘裤、离娘褂,即使不算盖房的费用,农民办一次喜事,至少也得两三万元,相当于正常年景里全家人几年的收入。
一人娶妻,全家还债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农村青年结婚费用愈来愈高,主要是比阔气、讲排场所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奋斗”多年,只为儿子办一场喜事,日常生活消费却不敢花钱。等孩子完婚后,父母大都一无所有,有的还背上了偿还不尽的债务。
2005年初,河南省农调队曾组织各县市农调队对农村青年婚礼花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据扶沟县农调队对大李庄乡、吕潭镇等8个乡镇20个村50个农户的调查,目前农民家庭为一个男孩筹备婚事的总费用为2.8~5万元,其中建房1.5~3万元,给女方送礼金加上置办婚礼酒席1.3~2万元。而正常年景下,该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只有2000元。
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农民胡某的儿子结婚前,女方索要彩礼1.2万元,又要了摩托车等大件商品。婚礼当天,女方送亲者达20人以上,除了酒席招待,每人封礼金20元。结果,儿媳迎到家中,胡某却因债务压力过大而精神崩溃,服毒自杀。
河南省宁陵县楚庄乡孟路口村青年孟凡平,前不久刚刚结婚。据他的一位亲属介绍,他从19岁与邻村一名女青年订婚,至入洞房共花费6万多元,不仅自己的打工所得和全家的积蓄花费殆尽,还借了两万多元外债。举办婚礼的前几天,女方又要求给两万元作为其弟的结婚费用,否则到时“不发人”。孟家通过媒人说和,最后又借了邻居一万元高利贷才“一次性买断”。
2005年11月下旬,笔者到河南省杞县葛岗镇西云村采访。谈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村民王锦成告诉笔者,这两年,农业税也免了,种粮、买大型农机还给补贴,政策确实不错,农民心里都很满意,种地的积极性也高。要说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一是最怕家人得病,尤其是得大病;二怕小孩娶媳妇。只要一沾上这两件事,不但家里的积蓄会花得一干二净,往往还会欠一屁股债。
任化勇老人是王锦成的邻居,他的儿子结婚时留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他用了四五年时间才还清。老人一年到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不敢乱花一分钱,只有过年时才敢买点肉吃。他告诉笔者,农村现在娶个媳妇太不容易了,希望政府能管管这些事儿。
不良婚俗愈演愈烈,亟待改变
河南省灵宝市宣传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在该市的大王、阳店、川口等乡镇,前些年女青年出嫁并不索要彩礼,但随着与外地结亲的人增多,女方索要彩礼的不良现象传入,现在少则要6800元,多则要1万元。而据笔者了解,高额彩礼甚至在全国农村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结婚前拼命“压榨”父母,已经使部分年轻人养成了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河南省扶沟县大李庄乡农民刘某,为大儿子结婚建了四间房,把多年积蓄花了个精光,二儿子结婚又住了家里原有的房子,老两口无奈,只得请人在野地渠旁搭建了一个茅草棚度日。
有限的资金用在了结婚消费上,也势必使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投入。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贺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妇女告诉笔者,她去新疆摘了三个月的棉花,挣了4000多块钱,本来准备买几只猪仔搞养殖,发展家庭副业,结果赶上儿子结婚“过礼”,女方张口就要10001元,不但买猪仔搞养殖的事泡了汤,还欠了几千元的外债,现在家里连买化肥都要借钱。
越来越重的“彩礼”,已经把不少农村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在外辛苦打工一年,挣的钱还不够送一次彩礼;有的小伙子十几岁就外出打工攒钱,二十多岁了还娶不上媳妇。据河南省新蔡县一位回乡养老的干部讲,因为社会风气不好,娶媳妇花销大,有男孩的家庭,往往从孩子十四五岁就开始准备盖房子。也有些家庭,为了给孩子攒钱娶媳妇,干脆让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此举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造成当地换亲、转亲、买卖婚姻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