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话的笑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1
一、扫除说话障碍,帮助学生提升信心
只要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没有一位不对课堂上“哼哼唧唧”、“羞于启齿”的学生没有感受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时,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能气你个半死。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是故意为之,只是因为表达障碍所致,再加上缺少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矫正方才如此。“工欲善其事”则必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其口”。
1、进行语音的辨正与训练
农村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在方言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语言带上方言的特征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一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其他学生会置若罔闻,二是其他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遭遇同学们的嘲笑。对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加以纠正,则必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或者以讹传讹,或者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语言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倾听学生们的发言,遇有发音不标准者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者矫正,甚至多次训练。
例如,有学生发言中,在“r”和“l”的发音上分辨不清,把“漏”说成“肉”。我就曾多次帮助他进行矫正训练,使其清楚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舌边音,并在训练中做好舌形的准备,使用同类字反复训练。
2、耐心等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很多学生不敢当众说话,多是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好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在多次而反复的训练中,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从“怕说”逐步进入到“敢说”和“会说”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如果是课堂教学,也可能会有其他学生着急,这时就需要教师说服其他学生要耐心等待和帮助同学。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即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此项训练,否则仓促间进行与结束,必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二、借助教材,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说话机会
普通话的训练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完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指导与训练。除却一般的背诵和朗读等方式外,还可以运用描述、问答、续编、复述等诸多方式进行。方式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单一进行,也可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
1、运用单一方式。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要求学生对着课本插图即兴述说自己的感受。这是对单幅图的语言训练,比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观察连续的几幅插图,附加教师的要求,用稍微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感;或者要求学生把它们编成故事,表达出来,这即又成为以编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训练了。
2、运用组合方式。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又要求学生在表演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大意;最后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编一个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发生的故事,并以比赛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个过程中,普通话的训练方式则是一种组合的运用,包含了表演、复述和续编等。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其宗旨一定是要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与能力,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能力。
3、上好口语交际课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找春天”时,我的具体做法是:(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春天,(2)把自己找到的春天画下来,(3)小组内展览学生所画作品,(4)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集体评议、评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动中,就进行了几近完美的语言训练。单看学生们认真的图画、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激烈的争论,就可以知道这堂课的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说话活动,拓展说话范围
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进行普通话的训练。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外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一些语言的训练。
例如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明确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与内容,及相关的要求。如摘抄、记录相关的语段,写读后感等。然后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集中举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展览、展示、评比等。其他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表演小相声、故事比赛、绕口令、讲笑话等,又讲述自己搜集来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对联、相关信息等,甚至讲述自己的耳闻目睹、电视节目等等,都可以。这会使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有章可循,不至于无所事事、不知所作。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2
关键词:推普 意义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15
2012年12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撰写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语言文字工作应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范围与普及质、量并重,它除了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领域拓展为“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外,还将推普纳入了对教育督导和干部的考核;规定全体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此外,推普于纵向上开始针对低龄儿童。为什么如此重视推普呢?
1 推普有利于凝聚民心、有利于交际
推普,是因为存在方言。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现代汉语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等。中国幅原辽阔,“四方之言”差异很大。像粤方言与北方方言仅语音上的差别就多达70%。普通话只有39个韵母,闽南话却有75个,粤语也有51个。声调呢?普通话4个,粤语声调最多,不但平、上、去、入各分阴阳,而且阴入还分上下(上阴入和下阴入),共9个,有的地方还有10个。先秦就有这样一个故事:郑地方的人把含有玉的石头叫做璞(pú),周地方的人把没有风干的老鼠叫做璞(pú)。周地方的一个商人到郑地方去做买卖,高声叫卖:“卖璞!卖璞!”郑地方的人去买……事与愿违,是必然的结果。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家、学者就努力用雅言通语说话写作。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经典诵写讲活动。五届经典诵读大赛吸引近3000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吸引了11所直属高校及20个省区市20000多所学校参与。这正是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2 推普能减少误会、减免传讹
方言之间的差别不仅在语音。有个南方人,初次到哈尔滨。他问当地人:“请问哪里有旅馆?”当地人说:“旅馆贼多!”南方人说:“旅馆贼多,那我就找饭店。”当地人说:“饭店同样贼多。”南方人说:“贼多的地方就不去了,我想找个酒店。”那人回答:“酒店嘛,也是贼多。”南方人很惊讶:“啊?这里贼多,那里贼多,哈尔滨的贼这么多!”那人哈哈大笑,说:“误会了,误会了。‘贼多’的‘贼’,意思不是‘小偷’,而是‘很’。”可见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都有差异。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句“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á)陵下住……”虾蟆陵,相传是汉朝学者董仲舒墓地所在,董的门人过此,必下马致敬,遂名“下马陵”。后来音近传讹,当地人口语呼为“虾蟆陵”。现在有些地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都是传讹惹的祸。
3 推普能减少写错别字、有助于正确输出常用字
错别字,有时是读得不准造成的。如“万变不离其中zhōng”、“尽jìn请期待”。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林,复照青苔上。如果读准了是shēn“深”,就不会错写为“森”了,也不会误解作品了。
常人读不出或认不准“yù”、“昶chǎng”等生僻字无伤大雅,但无法认读使用常用字,会贻笑大方。比如有人使用全拼、智能ABC、搜狗拼音输入法时,打不出暂、鲜、么、删、些、绳等字。原来,他们是按照方言输入了zhan、xuan、mo、shuan、xi、shen。这是错用普通话声母、韵头、韵腹、韵尾的后果。
4 推普有利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说:“在现代形式上,中国以极其显著的影响力开始变成一个很有能量的强国。”一个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孔夫子的圣火已把五大洲照亮!中国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全世界学汉语的热潮势不可挡。国家汉办派出的每名汉语教师除了必须通晓当地语言之外,当然要能讲标准的普通话。
《规划纲要》在第一章“指导思想”中提到:要“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家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这有利于提高普通话的国际地位,实施语言服务国家的战略、提高我国应急援助的水平。
令人欣喜的是,推普成果较为显著。1997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为53%;2010年,在河北、江苏、广西的调查显示,普通话普及率为74.46%――10年间增长了21.46%。预计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能达到80%~85%。
相信落实《规划纲要》,出台更多相关政策,能实现“我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我说普通话,话通普天下”!相信推普能为我们提高“国家语言实力”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Z].语文出版社,2012.
[2]刘义庆著,高卫红注.世说新语[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2.
[3]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普通话 训练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孩子来说它的使用更能促进并提高读写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较强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记得自己在上师范时,学校最醒目的两条标语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所以,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营造以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生活,特别是肩负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更应该积极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一项有利于人类的神圣的工作。
1 扫除说话障碍,帮助学生提升信心
只要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没有一位不对课堂上“哼哼唧唧”、“羞于启齿”的学生没有感受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时,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能气你个半死。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是故意为之,只是因为表达障碍所致,再加上缺少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矫正方才如此。“工欲善其事”则必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其口”。
1.1 进行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农村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在方言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语言带上方言的特征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①同一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其他学生会置若罔闻;②其他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遭遇同学们的嘲笑。对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加以纠正,则必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或者以讹传讹,或者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语言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倾听学生们的发言,遇有发音不标准者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者矫正,甚至多次训练。
1.2 耐心等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很多学生不敢当众说话,多是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好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在多次而反复的训练中,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从“怕说”逐步进入到“敢说”和“会说”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如果是课堂教学,也可能会有其他学生着急,这时就需要教师说服其他学生要耐心等待和帮助同学。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即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此项训练,否则仓促间进行与结束,必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2 从细处入手学习语言,让普通话能够有效推广
2.1 在教汉语拼音时与学生共同进步。学习普通话涉及普通话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语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很难的,简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2 在语文教学中的进行普通话朗读训练。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新课标》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中生字障碍,读准字音;按课文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揣摩语句的寓意、语言的感彩;朗读时做到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合乎规范。引导学生经常复习汉语拼音,避免地方普通话的出现。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推普工作,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3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和语文水平。课余竞赛,举办“辩论”,抓住学生均有好胜的心理,依据教材、校情、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拟订辩论题,这样高层次的口语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又练就了他们的口才,即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可组织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作文交流会,以及汉语拼音知识竞赛、查字典比赛、猜字谜比赛、赛诗会、作文竞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机会多,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这些活动,可以把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3 在学习生活中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氛围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4
关键词:实验;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7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形成化学理论的思维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点亮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普通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离有效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目前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一化学每周只有2课时,而必修1、必修2的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力度,设置了较多的实验。所以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奈地弱化甚至牺牲了实验教学。
2. 教师方面
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受课时少、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急功近利,再加上准备一个学生实验要化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黑板讲实验,视频放实验仍是主流,而且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身上更为普遍。
3. 学生方面
普通中学中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非常少,对于化学学科,大多数学生只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学测对实验的要求又比较低,实验考察又很基础,所以大多数高一同学积极性不高,认为实验用处不大。对于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来说,现在高考中越来越侧重能力考查,对教材上的基本实验的器材步骤,实验现象等的考察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对于选修化学的同学也同样缺乏吸引力。
正因为受到上述原因的制约,现在高中的实验教学状况让人担忧,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只有在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里,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循序渐近、持之以恒,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逐渐有效,迈向高效。
二、提高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1. 精心设计,以实验贯穿课堂,使实验成为亮点
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课堂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以实验贯穿课堂,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苯的结构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入苯的分子式的测定的实验素材:经实验测定已知在苯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碳 92.31%,氢 7.69%,经质谱分析测得,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为78。由此让学生求出苯的化学式并设计苯的可能的结构。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苯的具体结构,如通过苯能否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探究苯的结构中是否有双键,通过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峰来探究苯中氢原子的种类等。在确定方案的可行性之后,立刻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的药品动手探究。这样整个苯的结构的教学始终与实验紧密相联,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加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 精心准备,确保课堂实验成功,有效教学
每一个课堂实验,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在上课前都应亲历亲为,操作一边,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有些药品因存放时间过长会变质。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银镜反应中所用的氨水,由于长时间存放在滴瓶中,因氨气的逸出而使其浓度大大降低,如果课前不预先做一下,上课时的演示实验就会失败,这样就打乱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计划,失去了实验的权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相信课本教材,一味地按照教材提供的步骤照方抓药。如苏教版《化学1》第88页的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按照此步骤,在实际实验中会发现,滴入BaCl2溶液后,SO2溶液就变浑浊。由于这是新授课,学生会误认为生成了BaSO3沉淀,虽然教师可以解释这是由氧气引起的,但对于学生往往是先入为主,这就给以后学生的犯错埋下的伏笔,这显然不是理想中的实验效果。
3. 精心指导,避免实验探究中的盲目性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有“看戏”的心态,看的是实验现象精彩不精彩,而并不关注实验的目的,不去思考应该要观察什么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实验结果等,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应强调本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关键点,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在实验之前就提醒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钠所处的位置,状态的变化,所作的运动,溶液颜色的变化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观察实验时的盲目性。变看热闹为看门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在分组实验中,探究小组一般较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课堂时间也有限,上课教师肯定是指导不过来,所以应请实验老师到实验室帮忙指导探究小组,及时解决在探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探究过程中的错误,避免盲目探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 精心整合开发,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更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创新探究。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显然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其现象往往很难让全部的学生都看清楚、听清楚。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因为在烧杯中进行,所用钠块很小,所以对于后排的学生连钠块都看不到更谈不上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了。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应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这样不但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了实验的现象,也让每一位学生探究了钠的物理性质,体验了钠与水的反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基,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能放下包袱,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到更多的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荣兵.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0)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5
关键词: 社会化 高校体育场馆 经营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深化,人们健身需求逐渐增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如何把高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保证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正常进行下有效的适时合理地向社会开放,将会有利于改善供需矛盾关系,最大限度的弥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养护资金的不足,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举措。
1、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分析
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与器材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没有完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的高校中,44%的高校认为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话动、运动训练的需要,60%的高校认为体育器材配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话动及运动训练的需要。
目前高校大部分都制定了体育场地增扩建的计划,在资金引进方面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家拨款或学校贷款,资金来源单一,没有开辟新的资金渠道,造成体育设施建设缓慢,在维修资金方面79%的高校依靠国家拨款,社会化经营思路不开拓,没有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和开发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高校的优质体育设施资源和优势体育师资没有有效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偿服务网络,在场馆利用方面社会化经营力度不大,仅仅局限于场馆出租和有限的有偿服务。
2、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然性
2.1市场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才有可能取得收益。而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具有广阔的市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精神紧张、情感失衡、压抑等不良情绪需要宣泄和释放,而体育运动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花钱买健康渐成一种时尚,许多人渴望得到健身指导,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可极大地满足他们健身娱乐方面的需求。这又为有偿开放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2.2高校自身的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相对来说面积大,场地条件较优越。另外,体育师资力量较强,掌握了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可谓集教学、训练、科技为一体,这都是高校具有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势向社会开放,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参与社会体育指导,从而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2.3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我国体育场馆及设施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占全国场馆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馆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体育场馆本身存在一定的折旧和老化的周期,国家花巨资建造的场馆,如果只当作摆设,任其自然老化直至报废,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的思路
社会化经营是一个总体性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整个经济结构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而言的。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引进先进经营理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更多体育消费方式,创造更多的财富,克服学校建设资金的不足。其次是改善体育投资环境,开拓资金来源,引进社会资金的流入,做大作强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
3.1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加快高校体育设施快速发展
在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投资缺乏,学校自身又无法解决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推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发展的空间。但要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市场运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资本市场、外资和民间投入兼容并包的充满活力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解决高校体育设施发展资金不足、不活的问题。
3.2开拓思路,使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从传统意义上讲,体育建筑功能单一,但近些年随着体育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融入,体育设施
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使现代体育建筑成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体。使体育设施全方位地服务于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体育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使用功能方面,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随着体育赛事活动中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场馆设备也日益专业化,并自成系统;设计中重视节能和环保,考虑采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甚至设置能源回收系统,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3深化经营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高校体育设施的经营,除了必须研究开展健康体育活动必备的基本服务之外,还必须建立整体观念,从全局出发,研究能够满足体育消费者需要,并认可的其他各种相关服务,有计划地培育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咨询、体育旅游等,要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的优势资源,从简单的出租场馆设施的观念中走出来,尽可能的开拓思路,采取联合培训、有偿服务、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培育人们健康投资消费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创造最大的效益。
3.4要处理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过程中的公益性
高校体育场馆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发展,实行有偿消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但许多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却本末倒置,把体育设施当成赚钱的工具、盈利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发展。因此高校体育设施的有偿服务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要保证在校学生的基本利益,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具体操作中可以规划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给消费群体一个灵活的选择空间。
4、结论和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是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开拓思路,采取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困难,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还可以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紧张的矛盾。体育设施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从而为社会化经营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经营势在必行,但如何在经营“盈利”和“促进发展”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点,成为高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顾雪兰.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j].体育学刊,2003(4):10-12
[2]赵云宏,袁建国.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20-13
[3]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报,2005(6):1-3
[4]刘官元,郭礼.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建设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15-18
普通话的笑话范文6
关键词:分层教学;民族高校;普通话教学
一、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论认识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和办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产生并不是教育上的偶然现象,也非某一教育家的突发奇想,而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是为解决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的必然。同时,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其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目标”理论、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理论,以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可以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从而使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卡罗尔认为“对于各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孙惠欣,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是“在基础性要求统一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我国教学思想的一大特色,早在先秦时期,许多教育家就提倡并身体力行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一代儒学大师孔子更是由于其教学的成功而成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开创者。孔子提倡,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记》提出,“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宋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也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宋代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教亦多术”。它先把教育对象加以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教法,“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这种因材施教,把不同特点的施教个体扩大到不同层次类型的施教群体,超出了孔子因材施教模式的范围。宋代胡瑗的分斋教学制(也称苏湖教法),把学生按其才能兴趣分为“经义”、“治事”两斋,“使各以类群居读习”。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现代教育论则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别重视学生敏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针对教育对象的综合评价差异而采取的一种因材施教模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际上是尊重了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规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不同质的人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该类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历史的必然延续,而且也是今天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民族院校普通话教学为中心,就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运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有近一半的学生是朝鲜族。由于环境、地域、本民族母语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朝鲜族学生的普通话说话能力达不到国家要求。因而,根据上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理论,我们针对朝鲜族学生的特点,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结合综合大学民族教育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打破以往单一型教学模式,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目标管理”为方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课堂内外相互促进,教学、测试、管理三位一体。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朝鲜族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朝鲜族大学生普通话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1.学生分层
如何分层,可以说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问题。它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目前,在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程序中,学生分层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分层是基础,其他分层环节是在学生分层基础之上才产生的。因此,学生分层标准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标准的客观科学性,也影响着整个分层教学的效果。民族高校,既有汉族学生,又有少数民族学生;既有文史类专业的,也有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民族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普通话课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分层。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学生民族的不同分为汉族学生普通话课的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课的教学。
(2)根据学生专业性质的不同分为文史类学生普通话课的教学和理工类学生普通话课的教学。
(3)上述分层后,再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或学习风格.进行二次分层。即普通话课教学高级班和普通班两个层次。
当然,在学生分层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建议,最终选择还在于学生自己。这是保证学生“乐学”的前提。
2.教学分层
教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分层教学的成败,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学的分层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每个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汉族学生的普通话课教学与训练,侧重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的纯熟掌握方面。而朝鲜族学生的普通话教学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其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语音、语法、词
汇等方面找出朝鲜语和汉语的区别,侧重于汉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授课教师,并采取教研室统一备课的方式,以便各层次学生的授课教师对所有层次学生的要求都心中有数。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授课的尺度,采用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保证课内计划学时(即32学时)的同时,增加课外学生自主学习学时,实施“课内+课外+补偿”模式,目标管理。课内计划学时内以教师为主,以专题讲授为主。课外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教师定期指导,学期末考核。考核达标者该项课程结业,未达标者实施课外补偿教育,在第二学期进行,继续上课,计划学时数为30学时。首次考核未达标者在第二学期仍未达标的,按上述原则继续进行补偿教育,与下一届同等情况的学生共同组班,直到达标为止。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教师除了课内正常讲授外,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定期答疑。同时选取优秀的学生成立“小先生”服务组,随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指导,以带动学生向高层次目标努力。
3.教材分层
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学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编写教材,这是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实施普通话训练的基础。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最主要的是克服来自自身方言干扰,而对于朝鲜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克服来自民族母语的干扰。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大量的普通话教材,但这些教材或是因使用面广。或是因为编著者对各地方言了解不细,编写的内容与一些方言复杂地区的语言实际脱节,针对性不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对于普通话高级班的学生在采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增加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辨正内容;对普通话普通班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采用自编教材。从1997年,我们就开始了对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的调查工作,以声韵调为重点,找出其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主要区别和对应规律,编写出适合本方言特点的普通话自编教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内容分层
普通话的考核,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考核,要从多元的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以往测试内容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挥,因而对普通话考核内容进行了分层。
(1)考核时间分段。取消只有毕业班进行普通话测试的规定,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集中测试,对首测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和未达标者,给予第二次机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大一至大四阶段自由申报,并鼓励学生提前申报,通过测试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