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精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作文精选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1

沃土千里,不仅能长粮食,还长草。从白乐天的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农民看到的不是野草的坚韧,而是惊叹于它的冥顽不灵,为何要地夺取别人的养料,侵占别人的地盘?

那么,如何除掉这些厚颜的野草?首先要抓住它的弱点。

德国科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凡是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杂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仅为白天翻耕种子发芽率的四十分之一。有了这个发现,我们便扼住了杂草的咽喉,正如按住了蛇的七寸一样,任你再呲牙咧嘴也无济于事。找寻弱点要建立在对对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准薄弱处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了弱点之后,我们还需要适当的时机。

只要不是愚笨的人知道了杂草这一特性之后都不会选择白天进行翻耕,他们会选择一个无月的夜晚去倒腾他们的希望。然而总有些人如同《百喻经》里那些愚人一样不合时宜,例如宋襄公。这是战国一个被人戏称为“蠢猪”的暴君,在一场战役中,当敌国士兵正在狼狈不堪地渡河时,有人劝告他应趁这个时机给予对方沉重一击,然而宋襄公却认为这不符合道义不予出兵。待到敌军渡河后两军对垒时,这场仗自然打得十分艰难,而宋襄公也重伤而返。时机如同文火煮粥时的火候,难以把握却又至关重要,这粥煮得是粘稠还是夹生,全靠它。我们应当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牢牢抓住时机,出奇制胜,方能百战不殆。

有了适当的时机,接下来就是一场釜底抽薪了。

苏力贝克进一步研究发现,野草之所以在夜晚翻耕时发芽率低,就是因为野草种子在翻出土地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得到光线的刺激便不会发芽。在这中间,光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抽去了阳光这一“薪火”,任这草生命力再旺盛也得乖乖俯首。纵观三国,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上演一场以弱胜强的大戏,烧掉乌巢粮食是关键的一个策略,没有了粮草,几十万铁骑在曹操眼中如同蝼蚁。

了解对方的弱点,抓住适当时机给予对方釜底抽薪的一击,这是除草的三个关键步骤。很多时候,人生的土壤中也会有很多杂草,那些过不去的难关,那些沉痛的挫折,那些无法弥补的情感伤害都会使人意志薄弱使人掩面叹息。同样,与其“望草兴叹”为何不找寻另一条路把它踩在脚底下?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2

第二十九初级中学初一(2)班 许小满

我是一只鸟。

从我出生开始,你便与我作伴了。你直直地挺立在那座古老的大院里,一动不动地站着,就像那早已致仕却风采依旧的老将军,永远默默守护着院落,忠心耿耿。

你活了多少年呀。我还是只小鸟的时候,成天绕着你玩,在你粗壮的枝干间欢乐地上窜下跳。你只是慈爱地笑看着我,从不说一句话。偶尔,在我那尖声的笑闹中,你也情不自禁地微微抖动了,落下沙哑的喘息。你一定很老很老了吧。

就是这样,你成天伴着我,晃晃悠悠地穿过似水的流年。曾经的小鸟羽翼渐丰,在一个暖色的秋日,我回眸看了一眼光影浮动下的你和你守护的大院,还是那么宁静安详,童话般驻立在我的童年里,一刹那,时光停止。

老家伙,明年再见。

秋天飞去了,来年春早,不过三月初始,我又飞回来了。最是一年春好处。柳絮纷飞,晴空暖阳,春草迷离中,故乡的模样渐渐清晰。再次见你还是一如往昔,饱经风霜的身体,枝繁叶茂的枝干,仿佛从未变过。只是当我飞近时,你颤动了两下,沉翠的绿叶随风飘飞。你一定是想我了。

心中暖暖的,我又何尝不是想你呢。

时光总是毫无痕迹地剥落,却又总是那样美好。春天,春光无限;夏日,沉静入眠;白天守着大院,夜晚,看着星空……总是不多说话,就这样静静地作伴,像一壶醇醇的老酒,小心而又细致地品味着,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指间沙,风中酒。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我不断地从你身旁飞去南方,又在来年春时,回到你身边。就这么边感叹着岁月流逝,边守护着光阴。我从一只小鸟长成了大鸟,拥有了丈夫和孩子。我总是带着孩子们在你的身边玩耍。听着它们的笑闹,我俩浅浅淡淡地对视,有时莞尔一笑,一如当年那样。

……

我的孩子长大了,飞去了各地,也有了各自的家。我又成了孤身一人,只是不复年少。身体渐渐虚弱,已经到了迟暮之年。

我便不再向南飞去了,总是久久地停立在你的肩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梳理着羽毛,听你沉重的喘息,感受着你的心跳。

曾经的大院已经被开发,来这里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只是我和你依然在这里,笑谈时光。

金黄的阳光洒在你我身上,温暖适意。落日西斜,在半山久久地停留着,柔柔地散尽一身光辉。

你的影子在地上久久地映着,庞大而又古老。

我微微一笑。

你一直都在。

你是一棵树。

点评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3

人穷极一世,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能够遇到能赏识自己的人。他们给予阳光,赠予温暖,我们便在这光线的刺激下,于黑暗中破壳而出,生根发芽。

还记得汉朝建立过不朽功勋的大将霍去病吗?十八岁的他被委以重任北击匈奴,三次出战皆大获全胜。汉武帝的支持与信任就如阳光一般,造就了他的显赫功业。霍去病是千里马,但若没有汉武帝这伯乐的赏识,或许只能孤寂地消失于历史潮浪中。

相较于霍去病,王安石就没能这么幸运了。王安石力倡改革,但真知灼见却未能被宋神宗采纳,《青苗法》未施行便付诸一炬。可怜王安石一身政治才能不得施展,仅能寄不平之情于诗赋之中。王安石亦是匹千里好马,但未遇明主的他只能抱憾终生。

种子需要阳光,若无阳光的普照,种子极有可能会黯淡一生。《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便是一颗极其幸运的种子。不公平的境遇使冉阿让内心阴暗,但主教的宽容与救赎像阳光一样给他温暖,将他由炼狱中拯救回善的人间。我一直坚信,阳光是最能感动人心的力量,哪怕它仅有一点的温度,也能够将人从恶魔手中救赎。

活于幽暗之室,固步自封,便只能沉寂一世,所有的希望与可能便会被扼杀于黑暗之中。愿阳光普照,给予那些迷失的人一个前进的方向,在光辉坦途中尽显其自我。

追溯到日本战国时期,身为马卒的丰臣秀吉却能受到一代霸主织田信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的丰臣秀吉在复杂时势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也创造了一番霸业。有的人或许一开始就不是千里马,但在支持的力量下不断成长。阳光就是种子的催生剂,普照之下给予养分,助其成长。

当然,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会因庸主而埋没,但能遇伯乐的千里马是何等的幸运。司马迂遭宫刑,却有《史记》绝唱;不韦迁蜀,而后作《吕览》;屈原放逐,乃有《九歌》。没有阳光,他们也能奋而有所为。但换个角度想想,若他们一开始便受到支持,作品就会少了些不平的愤世之感,竭尽心力完成平生之志。

愿阳光普照,给予种子温暖,给予他们养料、契机,如西西弗斯一般日催他们向上,如盖亚一般给他们最为完美的守护,他们就可能成长为最独特的风景。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4

【关键词】 生活 阅读 积累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如何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呢?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很多农村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认为自己的生活远不及城市中学生那么丰富多彩,哪有什么生活素材。那么,怎样引导农村中学生去"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呢?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例如班上楼慧男同学在随笔中写到,早读时老师带他们欣赏山间迷雾,他顿时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马上联想到自己仿佛就是在蓬莱仙境,诗意翩翩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他们认真观察,就为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采茶叶,班上吕昊坤写到:随着茶枝的摇摆,山间荡起了茶香,香味传遍了这个湾那个湾, 采茶男的脸被晒得通红,乐弯了嘴,连头上的帽子也掉下来了。鼓励学生进行农村体验,感知"田家少闲月,无月人倍忙"的辛勤劳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的喜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矛盾心理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例如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影响,如"农家乐"的创办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现代文明与农村生活思考等,让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这样,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包袱"。

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体验

1.养成阅读习惯

农村中学生阅读条件差,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可以是中外名著、时文杂志、教辅类读物,如《读者》、《中学语文园地》、《作文指导报》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如从《我的母亲》中学写人记事,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学细节描,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学篇章结构……但仅仅依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的写作。

2.学会阅读思考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可通过续写、改写、扩写、情景想象等形式来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上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菲利普夫妇遇到的是一个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现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采用这些形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指导学生从训练中积累写作技巧

1.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

只有写好了字,在作文中才能准确传达信息,正确表达情意。可从以下三方面这样做:(1)写。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每学期准备几本摘记本,语文教材中"积累"部分的字词,均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并自己查阅"注释"或工具书弄懂含义。(2)找。同学间从作文中互找错别字,并商量讨论改正。(3)读。语文早读前10分钟,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多背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并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尽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对学生进行文体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向学生传授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尝试写散文、小说、童话等文体。同时可采用写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作文也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到,鼓励学生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通讯报导。总之,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方能择善扬长,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3.及时组织评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享受,沟通见解。初中生要学会修改,做自己文章的美容师。针对农村中学生懒于修改自己作文这一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求学生严把"五关":文字关――是否有错别字;标点关――是否一逗到底,乱标乱点,或者标点位置是否恰当;语言关――语言是否流畅、有无病句;结构关――结构是否紊乱、残缺;内容关――审题立意是否准确,选材是否典型、新颖等。只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作文水平就会在修改中得到提高。

总之,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与其他先进地区中学的作文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除了在教学中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外,更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佳对策,我们就能够走出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的泥沼,摆脱现实困境。

参考文献

[1] 于漪. 中学作文教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 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5

回想起小升初的那段经历,那种紧张、焦虑、迷惘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一开始,各种消息满天飞:“不许跨区、电脑派位、就近入学……”搞得每个家长和学生都不知所措。父母帮我准备简历、打探消息、复印证书,那时全家的中心工作只有一个--“小升初”。

那次去八中报名的场景至今我还历历在目:校园里挤满了家长,在领表处已经排起了长队,有些家长找不着填表的地方,就蹲在地上,趴在台阶上填,不大的校园里至少挤了五六百人,咨询老师应接不暇,各种问题像连珠炮般“蹦”出来,父母为我准备的简历很长时间都没递出去。说实话,这阵势的确吓了我一跳,从小就无忧无虑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压力。这只过是我和父母在众多学校中奔波的场景之一。

我最终选择了十二中的高中部,这段经历还颇有些传奇的味道。

为了能上重点中学,父母让我参加了八中、北师大附中的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班考试能进入实验班。可是四月中旬,北京市教委规定:不让跨区录取,不允许进行测试。消息一出,激起了千层浪。一时间大街小巷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全部都是关于“小升初”的,在网上搜索“小升初”,甚至能搜出30多页的结果,众说纷纭,分不清方向……

今年北京十二中高中部首次招收两个初中实验班,只有80人,所以丰台区的学生能上十二中无疑是个最佳选择。可是,今年丰台区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有8000多名,真是百里挑一。挑选很残酷,全丰台区学校推荐700多名在全优生参加,二试只剩下200名,最后只有80个人入选。我的几位好朋友接连被淘汰,心中不免有些酸涩。

面试中,我对我的口才和英语水平很有把握,因为平时的基础给了自信。面对十二中老师的频频发问,我总能应对自如,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平时不经意间积累的,没想到去派上了大用场。在十二中的面试上,一段没有任何错误的英语会话,使十二中的老师都露出了赞赏的微笑。

据老师说,十二中是将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其中、期末成绩和各种竞赛得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排名,最后选取前80名的学生。

一天晚上,我接到了十二中高中部的实验班的录取电话。紧接着,八中住宿班、北师大实验班也打来了录取电话,真是好事连连!我真是太开心了,没有想到平时在各个学校培训班成绩的积累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再三权衡下,我还是选择了十二中高中部。

这次小升初,使我体会到了“竞争”和“压力”不再仅仅是一个词语了,而是我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它告诉我:要想有好结果,只有靠平时的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地去积累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6

君子不争,不与人好恶,不与人结党,不与人谈小,不与人评辨善恶,不与人争论是非,不与人争抢名利。君子慈悲,一心清净,不动如山,善从如水,恬淡如云。

而我,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读到了一位清雅的君子,一种如天空般明澈的慈悲。

站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之上,微小而孤寂的身影被拉得细长。望着天空黯淡下去,最后一抹橘红消散,阳光飘忽到了不可知的所在,这个世界寂静。

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的向我们跑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反而觉得自己渺小,感知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要拯救人的心灵,要使人心平和清静,希望众生都能从痛苦中超,走向光明和幸福。可是,无边的黑暗中,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

当三毛遇见娃娃新娘姑卡时,心中悲悯又一次被冲击。十岁的新娘,只是众生苦难的剪影,是万千无奈中的雪花。

新婚时,姑卡哭泣、尖叫、挣扎。那声音像一把刀片,一片片往三毛的身上、心上割去。是的,三毛愤怒了,却显得那么的无奈。那点慈悲在黑暗的沙漠中犹如一粒米,米粒之光如何能照亮夜空_

黑夜,幕着雾与雨,我在三毛的心中听见了一声叹息。

拥有慈悲之心的三毛,俯瞰着众生的苦痛。她不是佛,只是心痛。她用自己的爱照亮无尽的黑暗。

其实,情感是我们的眼睛。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便处于半盲状态。

在我们从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悲悯之心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就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内观自在,十方圆明;外观世音,寻声救苦。

如果将三毛说成一位作者或是一位游者,我更乐意称她为苦行僧。世间的疾苦踏在她的脚下,一步亦修行,用佛心去走遍众生之中。

在沙漠中,她是悬壶济世的医生,尽己所能,打破束缚,为众生带去健康,为撒哈拉威人带去光明。一颗永动的慈悲之心,跳动在烈阳黄沙之中。

在小镇中,她是邻居眼中平和近人的邻居,即使他们会利用这点向三毛提出各种无礼的要求。可是,三毛在怨言中一次又一次中伸出援助之手。三毛有一颗菩提心,却也有凡人的情感,比起遥在西方天空,高高在上的佛,三毛更真实、更温暖。

伟大的禅师庞蕴说过:“好雪片片,不落旁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落下,落下的雪花却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撒哈拉即使贫瘠,但三毛却也收获了爱,收获了友谊。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夕阳雨中的莲花,就如三毛一样立于这浑浊的红尘。

“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觉。若我于众生末尽度时,自弃此宏愿者,则我之脑,裂为千片。”这如此宏大的誓愿,是观世音菩萨对我佛所发。而众生苦难犹如众生不死不灭,菩萨也因此想过放弃。

但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菩萨性,有慈悲心,有君子行。那么,世间的苦难在我们眼中便不曾为苦难,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