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舞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舞狮

民间舞狮范文1

关键词:拍胸舞;舞台化;实践

一、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田野采风

对拍胸舞进行舞台化实践研究,首先要进行田野采风,通过采风浮桥文化艺术馆学习得知,泉州最为盛行的拍胸舞,最初有三大脉络,一是浮桥王宫、二是江南亭店、三是长泰上村,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后,拍胸舞遍地开花,形成了多种流派,经过田野采风及调查,拍胸舞主要在文化活动、文艺踩街活动、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及普通人家的婚丧喜庆中进行表演。

1、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起源

“拍胸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拍胸舞源于乞丐舞,在秦汉时期,由于战乱的原因,闽越彝族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为了生计,他们就依靠祖传的“拍胸舞”乞讨活命,这样一来,拍胸舞的一种起源说法“乞丐舞”便产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拍胸舞”来自宋代南戏(梨园戏的前身)剧目《郑元和和李亚仙》中的《莲花落》的一场折子戏中,由郑元和自编自创的亦唱亦舞的表现形式,后代人为了有更好的表演效果,因此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充实其表演内容,宋元之后拍胸舞在闽越地区广泛传播,代代相传,至今在泉州古典梨园剧院中也保留了其精彩片段,笔者在采风学习的过程中,有幸欣赏到这一出折子戏,演员郑元和在沦为乞丐后,收了几位徒弟,教授他们唱腔以及如何跳拍胸舞,沿街行乞,以此来取得薄弱的生活费用,在行乞中有表现拍胸舞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拍胸舞是经过艺人们的再次加工,四位演员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是有节奏、有体态的拍胸舞,动作元素为最原始元素。

2、“拍胸舞”的动作形态特征

拍胸舞的动作形态特征主要以赤膊拍胸为主,舞蹈演员为健壮的男子,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服装都是没有变化的,男演员上身,下身阔腿裤,加上长长的腰带,脚下为赤足,身体的体态为立腰,上身随动,步伐以蹲裆步伐为主,舞蹈演员可跺脚、踢腿,在表演过程中把双手、胸脯、两肋以及大腿拍的通红,整体表现出的舞蹈粗犷有力,充分表达出情绪,体现出闽南人民的粗狂豪爽的性格,体现原始简单、古朴以及闽越先民的精神风貌。

拍胸舞的节奏与其它民间舞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表演时以舞蹈演员手掌拍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七拍声响为节奏,七拍非均分,节拍以舞蹈的动律节奏依据,表现出的身体特点,随胯部的的左右摆动带动上身的移动以及头部的随动。

最早的“拍胸舞”是以打七响最为著名,基本动作为拍七响,在拍七响的同时双脚的左右蹲裆步、抬踢步以及胯部随之左右摆动的配合,头部随身体摆动进行怡然自得的颤动,七响动作就这样形成了,这组动作的循环往复不变,无拘无束,充分表现出闽南人民的简约古朴的时代风貌。拍胸舞的动作形态上,除第一拍是奇数外,剩余六拍都是双数,而且身体的部位是对称的,以舞者的上肢带动手臂以及手掌进行运动,拍打身体部位发出声响。

二 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台实践

(一)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蹈创编

1、“拍胸舞”动作元素提炼

首先是头部的元素,头部随身体的摆动而自然摆动;其次是拍的元素,最原始拍的元素为双手及双肋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拍击,双手分别在胸前,左右胸脯,左右肋骨以及左右大腿上依次拍出声响;脚下步伐单一元素――十字步;最后是身体元素,身体的整体运动路线由下肢运动带领胯部的左右摆动,从而带动上身中段肋骨的左右移动。

2、“拍胸舞”动作元素的发展

最初的拍七响慢慢的发展为拍八响,在原有的基础上多拍一响,打七响中七响分别为:首先是双手在胸前拍击一掌,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紧接着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脯,右手拍打左胸脯、左手拍打右胸脯,双手手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肋部,最后双手再依次拍打右、左大腿正面部位,共拍得七响,时值共七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人们的不断加工,最初的七响慢慢的发展为八响,即为:双手于胸前合击两掌,首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拍一响,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拍一响,紧接着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脯,右手拍打左胸脯、左手拍打右胸脯,双手手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肋部,最后双手再依次拍打右、左大腿正面部位,共得八响,时值共八拍。

在笔者的研究过程中,对拍胸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发展。首先是头部动作元素发展,在最初的拍胸舞元素中头部的运动是自然摆动,没有方位的变化,无节奏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把头部的的自然摆动定下方位,做有节奏的摆动,在一个八拍中节拍一二三四处,一拍两动,四拍摆动八下,头部位置为低头,节拍五六处仰头左上方定住,节拍七八处仰头右上方定住。

发展拍的动作元素一:把拍的动作元素发展为为一个八拍内拍十三响,分别为:双手在头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拍一响,换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拍一响,重复四次八响,所占时值为四拍,一拍两下,然后右手拍右胸脯一拍,左手拍左胸脯一拍、然后一拍两响为:右手拍右胸脯、左手拍左胸脯,最后一拍为右手拍右胸脯。

发展拍的动作元素二,在拍八响的第一拍,发展单一动作元素――双手于胸前合击一响,发展为双手于头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击一响、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击一响,时值变短,节奏加快,小巧而有力,节奏为一拍两动,八拍共得十六响。

发展脚下步伐元素,在单一的十字步基础上,发展脚下步伐为:踢踩、蹲裆、行进中的小碎步,大小十字步等。

发展身体元素,在最原始的拍胸舞中身体是没有起伏的,发展过程中把身体的仰以及含加进去,动作设定方向感,动作发展为:身体的上下起伏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相结合,运用人体中段的力量,上身仰起两拍,同时双手在头部右上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再拍一响,中段发力,上半身转向左方向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拍一响,双手所走路线为一个圆,在第三拍时迅速收下来,四时迅速抬头,定住。

3、“拍胸舞”的舞蹈创编

“拍胸舞”是民间舞蹈艺术形态,对于表演的形式与内容没有要求,对它进行舞台包装,要进行一系列的艺术研究。民间艺术舞蹈无情节性、故事性,而舞台艺术是有思想性、情节性的,舞蹈的舞台艺术与民间艺术是有区别的,要进行舞蹈创编就要经过:一、构思舞蹈作品框架,写出舞蹈作品的脚本;二、设计舞蹈动作、考虑舞蹈队形以及调度;三、音乐的选择;四、甄选演员进行排练,甄选过程中要注意演员是否具有足够表现力,是否适合作品所想要表现的情绪。

在本次的舞蹈作品专场中,创作了以“拍胸舞”为基础的《醉酒汉子》舞蹈作品,运用拍胸舞的动作元素,提炼、加工、创作拍胸舞动作,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舞蹈队形的变化、舞台设计,舞美灯光以及舞蹈道具(酒坛子)的运用,既与拍胸舞的起源相呼应,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呼应,舞蹈作品表现了闽南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人们豪爽豁达,开朗乐观的性格。

本作品讲述了一群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闽南汉子,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去除体内寒气,痛快饮酒,在饮酒后,一起跳拍胸舞的场面。在舞蹈A段,由一位舞蹈演员手抱酒坛横卧在舞台中间,表现寒冷的冬天,把舞蹈环境交代清楚,随后其余舞蹈演员上场,运用舞蹈动作表现一起喝酒的状态,在饮酒后,舞蹈演员调度在舞台的四个角上,把舞台洒满,由一人在在舞台中间表现,醉醺醺的拿着舞蹈道具酒坛子,边享受美酒,边跳拍胸舞,之后出现的几个鼓点,可以标志性的表现喝酒后的一种状态,这是舞蹈第一段位置。在第二段起舞时,后面的舞者随之出现,帅气亮相,经过队形及舞台的调度,把演员的位置定好,在这一段中安排舞蹈演员进行拍胸舞的动作发展元素,整个场面热闹、紧凑。在第三段中大家进行喝酒后的技术技巧动作,在这一段中穿插技术技巧动作可以把作品推上一个小的,表现出气氛热烈,也表现出闽南汉子的豪迈性格,第四段中舞蹈演员通过舞台调度,把位置打开,把舞蹈道具散落在舞台的正前以及正后方,随后舞蹈演员的位置定在舞台中间的正三角上,进行拍胸舞发展动作元素,通过高低对比、先后对比以及同时动作来体现闽南汉子的一面,最后造型结束在舞台的斜线上,一位舞蹈演员在舞台左前方,剩余舞蹈演员聚集在舞台的右斜后方上。

(二)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舞台化

1、音乐风格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形象, 都要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想要表现的完整表现出来。”他曾公开宣称自己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在一个舞蹈作品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可以烘托舞蹈作品的气氛,推动舞蹈作品的发展,音乐的推动可以使舞蹈更具有说服力,音乐使舞舞蹈演员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舞者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进而促使舞蹈的作品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在本次舞蹈作品中音乐风格首先要定位,一是要选择能够显现闽南地域风格的音乐,二是要与作品所表现的情绪一致,推动整个舞蹈作品的情绪,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塑造人物性格的形象,交代事情的情节。《醉酒汉子》在音乐上的选择,一是要有表现喝酒、以及醉的状态,选择第一段音乐时,要让观众能听得出喝酒的状态,舞蹈艺术不仅仅是视觉艺术,而且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只有让观众在听觉上有了主观上的意识,才能使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在一个时空里,互相统一,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段音乐,要选择节奏型快一点的,表现舞蹈演员的欢畅的情绪,节奏型快一点,也会更合适舞蹈演员进行舞台调度,第三段技巧音乐时,要铿锵有力突出主题,显现技巧,第四段音乐选择音乐节奏型快一点的,舞蹈作品整体呈现ABA状态,要回到第二段的情绪,在热烈行进中结束,具有感染力。

2、服装道具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用心良苦的舞蹈服饰,在生活中形形的人物形象,很大部分是通过服装造型来塑造的,再加舞台以及舞美灯光的运用,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本作品拍胸舞的服装风格是――上身,下身着宽松长裤,腰间系3米长的宽腰带,头戴草箍蛇形头饰,闽南地区人民的图腾是蛇,就像是内蒙的图腾是狼一样,闽南地区是有信仰的地域,在拍胸舞的头饰就充分的表现出来,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其区域性的特点,添加了舞蹈道具酒坛子,醉酒拍胸,一个实物道具会比无实物的表演更于说服力,而且,男舞蹈演员拿上酒坛会显得更阳刚,主要是酒坛子又呼应了拍胸舞的起源,把酒醉拍胸舞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这种风格体现了拍胸舞的民族特色和区域性特点,以及本民族的信仰,让观众更好的了解闽南文化,使我们至今得以领略古闽越族人的蛇图腾遗风。

3、舞美灯光

舞美灯光对于舞蹈创编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灯光可以渲染作品的气氛,吸引观众的眼球,譬如说:在《醉酒汉子》中,开始部分一位演员在舞台左侧,手中拿着酒坛,表现醉醺醺的状态,这时运用电脑灯光,一束光打在他的身上,耳光以及面光全收,观众的视线只会聚集在这一位舞蹈演员身上,随着舞蹈演员的情绪以及动作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更好的欣赏或尝试去理解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更进一步的了解舞蹈编导想要传达出来的思想与内容,作品随着音乐鼓点的变化,演员们的动作变化,随之追光迅速打开,形成三个点,把舞台撑满,在舞台上清晰且有力的表现出拍胸舞演员们的英姿,在最后一段时,舞蹈演员是在舞台中间的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去做动作,这时的面光以及耳光全收,只需要一束追光集中在舞蹈演员身上,凸显舞蹈演员的位置及动作,如果没有灯光的烘托,舞蹈编导很难想要表现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舞台会显现的特别空旷,无吸引力,观众也无法把目光聚集在舞蹈演员身上,整个舞台是散的,不集中的,通过舞美灯光的运用,会更清晰的表现出所刻画舞蹈演员的形象,舞蹈作品的情节、情绪。

在创作拍胸舞《醉酒汉子》的过程中,人物会随着作品的情节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形态、状态、情绪以及身体质感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舞蹈编导的剧情发展,以及剧情的需要,显示出作品的舞蹈环境,表现出舞蹈作品所要的时空感,在本次的拍胸舞的舞蹈作品中,舞台为舞蹈所用。

结语:拍胸舞从民间的踩街以及民俗活动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要经过文献调查、田野采风、元素的提炼、发展,人物的创作以及音乐风格的选择,整个作品的构思要经过长期的排练与磨合;构成作品,作品成型后在舞台上想要有更好的表演效果,服装道具、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舞台化实践研究是一个综合艺术,本文研究“拍胸舞”与舞台艺术的关系,试图推动“拍胸舞”从民间向剧场的转化,拓宽其传承地域,对推动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项目名称: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4yky06

参考文献:

[1]《浅论“拍胸舞”民俗民间舞蹈引入舞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方晶 学术期刊 《大舞台》2010年12期

[2]《闽南拍胸舞中“打七响”动作的民俗文化表现特征》 黄明珠 学术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1期

[3]《闽南拍胸舞中“打七响”动律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黄明珠 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

[4]《闽台闽南族群民间舞蹈文化的硬核共性探析》 黄明珠 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民间舞狮范文2

在素质教育中,它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在舞蹈活动中感到快乐、能享受舞蹈的美呢?

一、选材激趣,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是劳动人民在直接抒发的情感。教学中必须通过了解其文化背景来体验其特定情感,否则,民间舞蹈教学就同教徒手体操一样,只能教其“形”而无法教其“神”。民间舞蹈教学强调“动之以情”,即是强调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动力。

(1)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欣赏各种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激发他们学习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明间舞蹈的活动中,教师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幼儿介绍该舞蹈所反映内容的由来和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习俗的由来,以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其次,要常让学生欣赏或是观看有关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录象,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丰富他们的舞蹈词汇,比如常用的:动头、转手腕、转手巾花等,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明间舞蹈的兴趣。

(2)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采用生动形式,形象化语言基本舞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幅度大,讲解语言要形象化,将舞蹈表现的内容情境化,并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在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后孩子们既记住了动作的变化,又便于学习舞蹈的动作。其次,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有规律的组合动作。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现情感和动作力度的,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动作,它离不开乐曲和歌曲。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分析音乐在节奏、速度上的变化,再引导他们按一定方向或改变动作的幅度、快慢等。如维吾尔族舞中的“三步一抬”动作,有特色的是垫步、提腿转身、托帽、亮相。该动作从起势进入垫步至提腿转身(紧急收蓄)到托帽到亮相(刹住)的一系列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切分”节奏在里面。这种节奏有助于该动作发挥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考虑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创造的空间,基本动作舞步以模仿学习为主,再掌握基本舞步,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情节来创编动作,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从而把学习舞蹈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活动中,创设音乐表演的情景,让学生有我也来试一试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演欲望,这在活动中起着动力、引导的作用,增强了舞蹈的趣味性,将生硬的学习融入游戏之中。

二、灵活教学,适时为学生营造有效氛围和环境

学生是民族民间舞蹈尝试活动的主体,离开了学生活动,尝试便失去了意义。但教师作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中介者,其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活动时适时的引导是活动成功的保证。舞蹈尝试活动的关系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舞蹈尝试活动的位置是:学生在前,教师在后。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环境气氛中进行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舞蹈课中营造民间舞教学的广场气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并带着舞蹈的心态去表达民间舞的具体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广场空间,为体现民间舞蹈载歌载舞的广场气氛,教师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民歌来唤起学生在舞蹈中的歌唱意识,使学生在边歌边舞中体验民间舞蹈民间性与广场性的特征。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的课堂中,老师可引吭高歌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民间广场意识,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打手鼓伴奏,自己喊号子,使他们自然地融入到民间广场的热烈气氛中去,掌握用舞蹈来宣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娱乐和体验中感受这种舞蹈文化教育;在课堂的表演中直接把握广场舞蹈生命力的流动;使学生回归到“田野”与“谷场”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由空气中。

三、认真规范教学用语

民间舞狮范文3

一方面,中国“刘易斯拐点”出现将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通过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提高国企分红、改变长期的负利率情况这三项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未来个人收入水平。

根据初步估算,如果中国未来5年内,税收减少1000亿元,国企分红增加2万亿元,“负利率”损失减少2万亿元,那么“十二五”期间,4万多亿元的财富,将为收入分配改革和藏富于民提供充足的空间。

“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预计2010年全年财政收入或将突破8万亿元。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而目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中国四大主要税种,四项收入占中国所有税收六成以上。为了有利于经济增长,还富于民,中国似乎可以考虑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并同时进行税收结构调整。

若简单计算,“十一五”期间,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增速分别为17.2%、30.2%、16.6%、6.2%、22%(预计),平均增速为18.4%,高于“十一五”期间名义GDP的增速16.2%。如果“十一五”期间个人所得税增速能够与名义GDP增速一致,那么将有356亿元财富回到居民手中。

在“十二五”期间,如果能够降低个人所得税,将为藏富于民提供不少资金。简单估算,如果在“十二五”期间保持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与GDP名义收入增速相一致,那么在此期间,税收减少将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增加400亿~1000亿元。

此外,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财政部数据显示,2010年1~8月份国有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2644.7亿元,同比增长46.7%。但一直以来国企红利却很少进入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只有15亿元和社会保障类支出相关,数目少得可怜。

如果在“十二五”期间,国企分红能够更多地进入社保,对改善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将犹如雪中送炭。简单推算:“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1万亿元、1.62万亿、1.18万亿元、1.34万亿元、1.89万亿元(预计),那么,如果“十一五”期间国企分红能达到20%,就会有约为1.4万亿投入到社保基金。

考虑“十二五”期间,假设国企每年约有2万亿元的收入,对其征收20%的红利投入社会保障。那么未来5年时间,投入社保的基金将达2万亿元。

再者,2009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一方面国有银行资产大幅膨胀,利润年年攀升;另一方面,自2010年2月以来,中国CPI再次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进入了负利率时代,这也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第三次进入负利率时代。面对较高的物价水平,负利率的出现使得居民的存款必然蒙受损失,储户的钱无形中被转移到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

2006年底到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今,中国已经两次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十一五”期间,仅由于负利率一项,笔者初步预计就造成居民利息少收入约6223亿元。如果负利率情况仍然持续,那么伴随着居民储蓄额的持续增长,将有更多的居民收入造成损失,最坏的情况将有可能达到约2万亿元。

民间舞狮范文4

关键词: 民族舞蹈;表演;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77-01

民族舞蹈蕴含着一个民族深厚文化,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有必要对民族舞蹈的表演进行更多的思考。

长期以来,无数从事民族舞蹈表演的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创新,建立了一套丰富多样的表演体系,并且完成了无数优美动人的舞蹈表演。这些成果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是,随着世界舞蹈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在技巧的应用和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舞蹈的表演技巧是实现舞蹈效果的根本保障,如果在舞蹈表演的技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会严重影响这种舞蹈的表演效果。

一 民族舞蹈表演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缺乏专业、完善的民族舞蹈技巧方面的教材,不少编导在剧目中直接运用其他舞蹈的表演形式。例如芭蕾舞、古典舞等,这种做法导致舞蹈作品脱离了应有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意识,影响了民族舞蹈的完美特征。

2.一些民族舞蹈的作品中,生硬地加进一些表演技巧,与舞蹈作品不贴切,严重影响了整体的美感。这种方式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民族舞蹈的表演风格,影响了整个表演的效果。

3.部分舞蹈作品,由于缺乏表现力,只好用大量的技巧动作进行填补。这种做法会导致观众看到的只是很多炫目的技巧,而无法感受到舞蹈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还有一些舞蹈作品,缺乏民族舞蹈表演的特色,不同的任务和时代背景却采用了十分相似的表演技巧。例如“托举”动作在很多舞蹈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观众在看过几个舞蹈作品以后,丝毫感觉不到作品的特色,印象中只是一些大同小异的表演技巧。这种过分注重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缺乏对舞蹈内涵的深入研究,最终只会让人感觉乏味,影响了观众对民族舞蹈表演的观看热情。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性质

民族民间舞蹈的性质就是多元性、多样性、复杂性。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在当今社会多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民族舞蹈之间也逐渐的相互渗透、相互引进。民族舞蹈的种类是十分多样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专注于民族舞蹈的创造和学习中去,使民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另外民族民间舞蹈也有它们复杂的一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很多民族有其独特的不外传的舞蹈,仅仅只能本民族的人学习和表演,比如玉树的藏传佛教的法舞《羌姆》,严格的遵循传内不传外的原则。此舞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 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

1.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化技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审美风格的完全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独立的额分开的,而民族民间舞蹈的技巧同舞蹈的风格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是风格化的技巧,是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和各民族间的舞蹈有的技巧的统一。从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挖掘出很多丰富多彩的道具舞蹈形式,汉族的手绢、扇子,藏族的热巴鼓、背鼓,蒙古族的筷子、盅,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都是民族舞蹈中的道具。民族舞蹈中的旋转、抖肩等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在跳舞的同时还是分注意动作的速度和灵活性。

2.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性的技巧。

人们在跳舞时一般都是为了放松和发泄某种情感。民族舞也不例外。感情的投入在舞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感情的衬托,也就变现不出舞蹈的光彩和风格。比如表演者在跳舞时面部表情都会丰富多彩,或喜或悲,特别注意的是用眼神来传达感情,使舞蹈变得更加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3.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化的技巧。

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化主要表现在舞蹈的形象、人物的心理、舞台的意境等方面,跳舞的场地也逐渐从广场转向剧场。例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千手观音》、《天鹅》、《雀之灵》等著名的舞蹈,是舞蹈中艺术技巧的完美体现,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同时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4.舞蹈气息运用的方法。

舞蹈表演属于直观艺术,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表现感情。常用熊市呼吸方式呼吸,多余腹式更有序诡异胸腹混合式呼吸。舞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并能解放身体各部位,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动作松弛、流畅。

平时我们总说“气沉丹田”,那么丹田所在的具置在哪里?若从呼吸出入与丹田开合的运动中去体验,“丹田的部分就是腹部膨胀后回缩时,四周的力向内压缩的集中点,即呼吸点。”气沉丹田则是指把吸进的气直接沉入腹部,气管好像延长了,它向下延伸,直贯丹口;气息从口鼻直出吸入丹田,中间并无阻隔,似乎肺已不再舒缩、活动,此时它的工作已由丹田接替。学会丹田呼吸,可帮助我们在舞蹈训练后,不至于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就说明了呼吸是需要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只要我们合理地运用了丹田气息,领会到气沉丹田的要领,掌握了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关系,我们就会融入整个作品,毫无负担地尽情舞蹈。

呼吸节奏的模式包括吸入、停顿、呼出,它有均衡、强弱、快慢之分。不同的呼吸过程对舞蹈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潜在的支撑着身体从一次呼吸到下一次呼吸的过渡,在舞蹈的律动、时间长短、空间利用等方面进行着多种变化,使舞蹈产生不同的韵律风格。

四 推动民族舞蹈发展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促进舞蹈技巧的掌握。

想要保证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保证舞蹈演员对舞蹈技巧的全面掌握。具体的实行方式如下:首先,建立更多的民族舞蹈培训学校。通过建立更多民族舞蹈培训学校,可以使更多热爱民族舞蹈表演的人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其次,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社会各阶层对民族舞蹈表演的认可和熟悉程度。这是推动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一个重要途径。

2.做好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工作。

好的民族舞蹈演员需要有好的作品来展现,好的舞蹈作品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观众可以通过好的舞蹈作品,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领略该民族的文化气息,因此,做好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工作意义重大。在创作民族舞蹈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其蕴含民族文化,而且要有民族特色,要能够让人感受中国民族舞蹈表演的美感。这是每一个创作工作者需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3.加强宣传,增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阳春之曲,和者盖寡。如果观众缺少对民族舞蹈表演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再好的作品、再精彩的表演都只能孤芳自赏。如果因为观众鉴赏能力的限制而制约了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发展,那么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遗憾。为了增加观众对民族舞蹈表演的了解,增强对舞蹈表演的鉴赏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对中国民族舞蹈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的了解到什么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应该如何鉴赏。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了观众的热情,那么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民族舞蹈表演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中国的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不同民族特色文化的凝结。民族舞蹈的表演可以带给人们极高的审美情趣,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传播民族文化,推动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不断进步,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并在思考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群杰,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民间舞狮范文5

您曾经说过希望通过创作“在中国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联系”,但您又说过,自己已不再受到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影响,那您究竟怎么看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

对于传统,为什么人们老是放不下、丢不掉呢?因为它是你所在的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和智慧的积累。人总说传统,因为你摆脱不了,如果你摆脱的话你可能就是个。你所生活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纽约长大和老北京皇城下成长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是在西安长大的,那座城市与传统有着太大的关联。再比如说明式家具,当你去看宋代绘画的时候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关联,也就是说明式家具是从宋展过来的。只是明代使用了很名贵的硬木材料,所以它保留下来了,而宋代则大部分用的都是柴木。其实不论人文精神还是物件,都有一种传承关系。

比如包豪斯的出现,跟工业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当你把自己的设计当作作品来完成的时候,那就肯定和包豪斯会是不同的概念,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从这一点来讲,我的作品和西方关系不大,我是按自己的想法在做,也是自身个性的体现。

一件作品具有当代性与否,无法简单判断。在今天看很“当代”,可能对明天来讲又是“传统”的。传统和现代,我觉得就是一种延伸关系。

由于您选择了椅子作为创作的介质,您的作品同时也在被许多设计师关注,他们也在寻求文化的力量。您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是否可以给设计师们一些建议?

说到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只是那些表象的东西,表象只是一种体现而已,更多的文化精髓可能反应在其中含蓄的哲学理念上。仅仅停留在符号、表象的层面,那可能永远就只是一个符号了。当代很多人其实还没找到自己,没有一个精神支柱。在设计和艺术里面,我觉得还应体现出人性的东西。中国古人就特别有气节,做人也很有原则。当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这方面应该多学一些,这会改变自己及作品的面貌,而不只是系列传统的符号。

做艺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你不能强加给自己一个什么想法,艺术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它的可变性太大了。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就是生活经历决定着你对事物特定联想,每个人的内在性情不一样,感受度也不一样,就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目前您在创作上思考的重心是什么?

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人应该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空间,就是要为人的特定需求服务的,比如美术馆和居住环境就有明显的区别。你注重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文化?抑或什么是文化什么又不是文化……这里面应遵循一个“寻找自我”的原则,设计也一样。我接下来有个作品叫做“空”,就是佛教里讲的“空”。中国的哲学和绘画艺术,有一点是“造化自然”,一样也就是从自然中捕捉再现的。

民间舞狮范文6

关键词:幼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笔者一直都很喜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特色舞蹈,也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传承。它的演绎时而娇羞可人,时而落落大方,时而小家碧玉,又时而粗犷豪迈。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凭借着一支傣族舞蹈《雀之灵》成为了“孔雀公主”,随后她又凭借着对云南民族的热爱以及对舞蹈的追求造就了《云南映像》,并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在杨丽萍老师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所在。笔者是一名幼师生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课程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教学的一部分,常见的“汉、藏、蒙、维、朝”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内容。笔者常常在准备课程时思考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和魅力。下面我就在这里简单论述一下笔者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探索。

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1.1 多样性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合而成的大民族,所以它的文化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不断在探索民族的大文化,自然地,舞蹈文化也在这文化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了。每一种不同民族的舞蹈都蕴含着这个民族的风俗、审美、环境等客观因素和社会因素,那么每一种民族的舞蹈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的艺术特点。

举个例子,舞蹈中常有“一鹰三态”的说法。蒙古族人生活在辽阔无垠大草原,鹰在蒙古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就是蒙古族人豪迈的气概以及勇往直前的勇猛;在藏族人的习俗中,有鹰可以把死去的人的灵魂带往天堂的说法,所以在藏族人的眼中,鹰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鸟,那么在藏族舞蹈中,鹰的形象就显得高贵和神圣了,舞者都会带着崇敬的心态去演绎鹰的形态;在说塔吉克族,塔吉克族人民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民族文化中融合了西域舞蹈的风格,所以在演绎鹰的形态上与前两者大相径庭、风格独树一帜,虽然塔吉克族人也对鹰充满了敬畏的心理,但舞蹈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舞蹈动作更显得轻盈和洒脱。

1.2 继承性

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文化造就出了不一样的民族民间舞蹈,它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背景和民风民俗。我认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是承载了我们的悠久历史,每一种民族的舞蹈特色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所以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去发展和探索了。

例如,朝鲜族舞蹈。朝鲜族人民是生活的中国东北部的长白山脚下,在大自然的陶冶下,他们朴实而纯善,这种美好的习俗使得他们的舞蹈也带着一种潇洒、典雅的风韵。他们的信仰使他们有一种崇尚鹤的心态,他们认为,鹤是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崇尚在经过长年累月的艺术加工后出现了朝鲜族舞蹈中飘逸脱俗的“鹤步”,沉稳且雅致。朝鲜族在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下,女子的思想相对较为保守,所以形成了女子含蓄、柔美的舞蹈风格。

这是笔者认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重要的两大艺术特色。

2 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

2.1 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

之前,笔者说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两大艺术特色,这也是笔者认为必须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之前需要让学生深刻了解的文化背景,只有在真正了解了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后才可以从内而外地去在舞蹈中感受这个民族的风格。

藏族是在我们的教学任务中是第一个教授的民族舞蹈。在开始藏族的动律学习之前,笔者会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居住环境、等一些社会因素,让他们明白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向前曲背等这些常见的藏族舞蹈体态正是由于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虔诚的宗教习俗所演变而来的。只有明白了解以后,他们在学习藏族舞蹈的同时才能发挥自己的二度创作,将舞蹈表达的更完整,风格更准确,神韵更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民间舞蹈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2.2 “采风式”教学,让学生喜爱民族民间舞蹈

有时候舞蹈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每节课有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这让老师和学生都少了很多去感受舞蹈的心情,更多只是去完成一种任务。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教学方式作出适当的改变,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光光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更多的是要发自内心地去喜爱舞蹈,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将舞蹈的美好传承下去。

除了常用的“我教――你学”的模仿式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增加户外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专业上来说,应该称之为“采风”。不过,真正的“采风”是指到当地对民情风俗的采集,了解当地的民歌民谣民舞并进行的搜集。但是介于教学条件的约束,笔者认为可以放宽对“采风”的定义,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舞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放开自己的肢体,也从另一种教学上感受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

2.3 创造性教学,发散学生思维提升艺术修养

笔者一直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练习学生舞蹈编创能力的好媒介。它不似现代舞这么随性,也不似古典舞那么行云流水,每一种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都有不一样的动律和体态,如何在舞蹈编创时保持该民族原有的形式和风格特点却又要创作出不一样的形象及精神是需要很丰富的艺术修养的。

“即兴创作”是课堂上最常用的练习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既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舞蹈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最清楚也更容易散感。让学生发散思维,即兴创作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创造性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创作的构思和想法,不拘泥于形式,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从原有的形态和风格中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舞蹈形象。

3 结语

舞蹈是幼师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帮助幼师生全面发展,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更是舞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好平台、好媒介,对幼师生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是重大的。作为一名幼师生舞蹈教师,笔者也需要常常提升自己的舞蹈审美和改善单一的教学方式,规范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从动律、体态等基本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内容,并又能跳出各N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不仅要做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还要不断改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喜欢民族民间舞,只有喜欢了才能领悟民族民间舞的精华所在。这也为他们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琳.“元素教学法”在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中的得与失[J].大舞台,2009(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