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欢喜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欢喜评价范文1
关键词:
图像处理;清晰度评价;四元数小波变换;幅值;相位;梯度
中图分类号: TN911.73; TP391.41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图像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辨别图像的清晰度逐渐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图像清晰度评价一般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人对图像的主观感受是对图像最好的评价,但评价结果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所以人们转而关注客观清晰度评价。
目前为止,图像的客观清晰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空域和频域的评价方法。Krotkov[1]提出通过拉普拉斯能量和来反映图像清晰度,但是它在判断噪声图像的清晰度时存在着缺陷。针对这个问题,Subbarao等[2]提出用灰度图像方差作为评价指标;紧接着,Subbarao等[3]又提出通过图像梯度范数或梯度的衍生量来衡量图像的清晰度,实现了噪声图像质量评价。但是这些指标在评价同一清晰度下的多幅图像时效果一般。Wee等[4]提出基于图像特征值与奇异值的清晰度评价方法,在精确度上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以上方法都是基于空域的方法,虽然计算速度快、实时性高,但它们对图像清晰度的细小变化不敏感,并且不能准确区分模糊图像,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频域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该类方法利用多尺度变换工具先把图像转换到频域,然后再提取其特征以得到清晰度评价函数。常用的多尺度工具有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双树复小波变换(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DTCWT)、轮廓波变换(Contourlet Transform, C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NSCT)和四元数小波变换(Quaternion Wavelet Transform, QWT)等。Kautsky等[5]提出小波域内的清晰度评价算法,但也不能准确评价噪声图像;Tian等[6]提出小波域内针对小波系数统计特性的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解决了模糊图像评价的难题,得到了不错的效果;Liu等[7]针对四元数小波变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WT相位信息的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精确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同一清晰度下的多幅图像评价时个别图像的评价结果出现错误;周厚奎等[8]在NSCT域也提出了一个图像清晰度算法,效果不错;但是运算时间较长,实时性差。
近年来,随着QWT的提出,针对QWT的研究越来越深入。QWT克服了实小波在平移不变性上的不足以及复小波缺少相位信息的缺陷。与实小波和复小波不同,QWT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以及丰富的相位信息。正是因为QWT的这些特性,研究人员都将QWT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高直等[9]利用QWT进行纹理分类;徐永红等[10]利用QWT做人脸识别的研究;殷明等[11]则将QWT用在了图像去噪领域。基于以上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WT幅值与相位信息的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为了提取图像丰富的纹理变化信息并克服现有清晰度判别方法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本文将QWT幅值的梯度引入到QWT的相位谱中,进而计算得到清晰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清晰度指标效果与当前指标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1四元数小波变换
QWT是一个新兴的图像解析工具。图像经四元数小波变换后能够得到一个低频子带(LL子带)与三个高频子带(LH、HL、HH子带),每一个子带都对应着一个幅值与三个相位。低频子带的幅值信息反映了源图像的概貌,且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13-14]。为了更好地说明QWT的分解形式,并考虑到DWT在频域变换领域的代表地位,本文使用DWT与QWT对比。以标准图像barbara.bmp为例,其经DWT和QWT的分解结果如图1~52中所示。由图2~5可知,QWT分解的低频相位信息表现为三个方向的纹理信息,表示为(φ,θ,ψ),其中φ、θ、ψ分别表示频分子带在垂直、水平、对角的纹理信息。经过对不同图像的多次实验分析之后,发现源图像的大部分轮廓及细节信息集中在四元数小波变换的高频子带。高频子带的幅值反映了图像在特定方向的轮廓,像素在幅值中越明显,其对应的相位也就越突出。幅值越大代表对应的像素点在图像中的重要性越高,这个像素点越有可能处在纹理的变化结构中;而幅值越小则代表对应的像素点更有可能处于图像的平滑区域中,并且对应相位的数值也越趋于不稳定[15-16]。相比图1,可以发现QWT分解模式比DWT分解更能充分地反映图像的本质内容,因此,QWT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解工具。
2基于幅值与相位的清晰度评价指标
图像的清晰度评价是图像处理的基础研究内容。考虑到图像的模糊、噪声等都会导致图像不清晰,并且会对图像的边缘或轮廓的显著性产生影响,故本文以四元数小波变换为分解工具,研究其变换特性,以此设计新的、有效的清晰度评价指标。
图像经过四元数小波变换之后得到LH、HL、HH三个高频子带和一个LL低频子带,每个子带均由一个幅值与三个相位信息构成,分别从低频与高频部分提取图像细节信息构建清晰度评价指标。首先,针对低频子带幅值计算其梯度信息,如图63。
其中:PhaseLHhor代表四元数小波变换后LH子带中水平方向的相位信息;PhaseHLver代表四元数小波变换后HL子带中垂直方向的相位信息;PhaseHHdia代表四元数小波变换后HH子带中对角方向的相位信息。图像经过变换后得到的高频子带主要代表纹理信息。就纹理来说,水平方向的纹理主要体现在LH子带的水平方向相位,垂直方向的纹理主要体现在HL子带的垂直方向相位,对角方向的纹理主要体现在HH子带的对角方向相位[15-16]。另外,QWT系数的能量主要存在于低频的幅值中,而高频的幅值中只存在小部分的能量,多次实验证实在高频的清晰度评价中如果采用高频幅值的梯度作为权重,清晰度的评价效果一般。故为了体现出纹理最大化,MLMHP采用低频幅值作为权重,按照与MLMP相似的计算方法求取清晰度。
本文提出了两个清晰度评价指标,其中:MLMP是低频幅值梯度的绝对值与低频对应相位相乘的结果,MLMHP是低频幅值梯度的绝对值与高频对应相位相乘的结果,它们的值越大说明图像越清晰。
3实验分析
经过多次实验探究,发现对待测图像进行不同处理后,如加入不同方差的高斯模糊,或不同方差的高斯噪声,或不同噪声强度的椒盐噪声,各清晰度指标在评价时均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为了便于说明,文中高斯模糊的方差均取为10,高斯噪声的均值和方差均取为0和0.005,椒盐噪声的噪声强度均设置为0.05。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图像清晰度指标的有效性,设计了三类实验:第一,对不同模糊程度图像清晰度判别的测试实验;第二,对不同内容图像清晰度判别的测试实验;第三,对不同模糊程度含噪声图像清晰度判别的测试实验。与MH、ML一样,MLMP和MLMHP中四元数小波变换分解层数为1层。为了验证有效性,选择方差M[2]1、图像梯度的L1范数M[3]2、图像梯度的L2范数M[3]3、图像二阶导数的L1范数M[17]4、图像二阶导数的L2范数M[17]5、基于小波的清晰度评价M[5]6、基于特征值的图像清晰度评价M[3-4]7、基于NSCT的图像清晰度评价M[8]8、基于小波域统计建模的图像清晰度评价M[6]9和基于QWT相位的图像清晰度评价(MH、ML)[7]作为比较对象。实验用到的图像都经过模板尺寸从[1×1]逐渐增大到[15×15]的高斯模糊,纵坐标为经过归一化的各指标的相对值,起始点的纵坐标值都为1。本文实验使用Matlab R2012b软件,计算机采用64位的Windows 7专业版,安装内存4GB,处理器Intel Core i34150。
3.1对不同内容图像的评价
此实验是为了验证指标是否与图像的内容有关。一般来说,内容无失真的图像的清晰度是接近的,优秀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判别同一清晰度下的多幅图像时应该能够得到接近的结果。由于需要对多幅图像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标准图像“barbara.bmp”“clock.bmp”“goldhill.bmp”“lena.png”作为评价对象,如图74所示。由于实验需要,对每一幅图像进行了高斯模糊。高斯模糊的方差设置为10,模板大小从[1×1]、[3×3]一直增加到[15×15]。
为了便于观察,将图85中每一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归一化,使得第一个值为1,且纵坐标的范围固定为0到1。11个指标中M1和ML显示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有三条折线很密集,但是另外一条偏离很远,说明这两个指标对部分图像的清晰度判别很准确,但是对某一类图像却显示了不一样的结果。这使得它们的评价效果不能独立于图像内容,缩小了它们的适用范围。而另外9个指标的折线图就显示出了相对一致性,表明这些指标与图像内容关联较小,适用的图像也相应较广。值得注意的是在M2、M3、M4、M5、M6、M7、M8和M9的折线图中,当模板尺寸由[1×1]变化为[3×3]时,指标值经历了一个突变,而后变化则越趋平和,随着模板尺寸的增大,它们的折线图逐渐趋于水平直线,这会导致清晰度评价指标不能区分不同模糊程度的图像。相对而言,MH、MLMHP和MLMP指标值保持着一个均匀的下降速度,但是MLMHP和MLMP折线更为紧密,所以这两个指标更为精确。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MLMHP指标和MLMP指标不依赖于图像内容,对多幅无失真的图像都得到类似的评价效果。
图85同一模糊程度下不同内容图像的清晰度指标评价结果正文中的模板尺寸为“[1×1]”“[3×3]”“[5×5]”,而图5中的横轴刻度值却是某个具体数值,二者不一致,这是规范表达吗?是否需要统一一下(或者更改图5中横轴坐标名称的表述)。另外,图8与其前面的一段文字描述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是否也需要调整下。
3.2对模糊图像的评价
此实验是为了验证清晰度指标对不同模糊程度图像是否有差异性。对于不同模糊程度的图像,一个好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得到相对差异化的结果的,而且这种差异化越明显越好。与第一个实验不同,本节对标准图像“barbara.bmp”及“goldhill.bmp”进行高斯模糊,高斯模糊的方差统一为10,模板尺寸大小由[1×1]、[3×3]一直增加到[15×15]。图96和图107即为经过人工模糊后的图像,限于篇幅仅列出4种模糊等级。
图118(a)是各清晰度指标对不同模糊程度barbara图像的评价对比。可以发现,随着高斯模糊模板尺寸的增加,所有指标都显示出下降的趋势。观察M2、M3、M4、M5、M6和M9,它们的值在模板尺寸从[1×1]到[3×3]时都经历了一个突降,但是接下来的变化就没有那么明显,这会导致这几个指标在对模糊程度较高的图像进行评价时不能体现出清晰度的差异性。另外,M7、M8和M1的曲线一直在均匀地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比较慢,导致指标对模糊不太敏感。其余指标下降的速度都能由快变慢,其中MLMHP、MLMP和ML相对MH来说下降速度更快、更均匀,因此在图像模糊程度递增时能够对模糊图像的清晰度作出正确的判别。
图128(b)是各清晰度指标对不同模糊程度goldhill图像的评价对比。与图118(a)的结果相似,随着高斯模糊模板尺寸的增加,所有指标都显示出下降的趋势。M3、M4、M5、M6和M9在刚开始下降得太快,而M7和M8下降得太慢。另外,图11和图128(a)、(b)对比可以发现,当对不同图像进行评价,M2、ML和MH没有保持一致的表现,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其余指标下降的速度都能由快变慢,其中MLMHP、MLMP和MH相对M2和ML来说下降速度更快更均匀,因此在图像模糊程度递增时能够对模糊图像的清晰度作出正确的判别。
3.3噪声影响下不同模糊程度图像的评价
此实验是为了验证清晰度指标是否能准确判断噪声图像的清晰度。与3.2节实验相似,本节对标准图像“barbara.bmp”及“goldhill.bmp”进行实验。为了构造噪声模糊图像,先对图像进行不同程度的高斯模糊,再在每一幅图像中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005的高斯噪声,得到用于本次实验的图像。如图129~10图号重新进行了调整,此时指代哪个图,请明确。所示,从左至右分别是经过方差为10、模板尺寸分别为[1×1]、[5×5]、[9×9]、[13×13]的高斯模糊后,再对其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005的高斯噪声后的图像。由图139和图1410可以看出从左至右图像的细节越来越模糊,图像的质量也是越来越差。
图1511(a)显示了各清晰度指标对经过处理的barbara图像的评价曲线。可以很清楚地发现:MH指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在模板尺寸增大时指标值增加导致评价出现错误;M2、M3、M4、M5、M6、M8和M9的指标值在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之后都趋于不变,而且在某些地方还有轻微的上升,这说明它们对噪声图像的评价不准确,因此M2、M3、M4、M5、M6、M8和M9在噪声下都无法准确评价图像的清晰度。M7的下降速度太不稳定,其值无法体现图像的清晰程度。分析本实验结果可知,ML、M1和本文提出的MLMHP和MLMP在噪声环境下依然能够作出准确的评价,并且在图像的模糊程度加重时表现出均匀的下降。
图1611(b)显示了各清晰度指标对经过同样处理的goldhill图像的评价曲线。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在模板尺寸增大时,MH、M7、M4、M2、M8、M9、M5、M6和M3指标的值都出现过增加的情况导致评价出现错误;ML的下降速度不太稳定,而M1下降速度太慢;只有MLMHP和MLMP的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图1712和图1813显示了barbara和goldhill经过不同程度高斯模糊之后再加入椒盐噪声的图像,其中椒盐噪声的噪声强度设置为0.05。能看出,从左往右图像的清晰度越来越差,到最后已经无法看出图像的细节了。
利用各清晰度指标对图1712中经过处理的barbara图像进行评价之后的清晰度曲线如图1914(a)所示。观察可以发现,MH、M9、M6、M5、M3、M2和M4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会导致在评价过程中出现错误;M7和M8下降的速度不稳定,不能体现出图像的清晰程度;M1、ML、MLMP和MLMHP能保持下降,并且下降速度比较稳定,故能对清晰度作出准确的判别。
利用各清晰度指标对经过同样处理的goldhill图像进行评价之后的清晰度曲线如图2014(b)所示。MH、M7、M6、M8、M5、M3、ML、M4和M2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导致清晰度评价错误;M1和M9虽然保持着稳定的下降速度,但是下降得太慢导致区分度不够;MLMP和MLMHP能保持适当的下降速度,并且下降速度比较稳定,故能对清晰度作出准确的判别。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以发现,在极端条件下,其他的清晰度指标或出现错误或评价不准确,而本文提出的两个指标MLMHP和MLMP依然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在所有清晰度指标中表现最好。
3.4各指标耗时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及其他频率域的清晰度指标与空间域的清晰度指标在效率上的差异,并说明本文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本节对上述各指标进行了耗时实验。表1是各指标多次实验得到评价图像的平均耗时,实验中所有图像均为256×256的标准灰度图像,为了便于比较,表中数据皆保留小数点后6位。
表1中第1列和第2列是各个指标及其所属类型,第3列至第5列是各清晰度指标评价一幅256×256的标准灰度图像所耗费的平均时间,实验的灰度图像分为3种,分别为不同内容的待评价图像(称之为源图像)、源图像加入高斯模糊后的模糊图像及源图像在加入高斯模糊之后再加入高斯噪声后的图像。表中数据显示,同一个指标在评价不同类型的图像时消耗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因为空间域的指标M1、M2和M3对图像评价时操作比较简单,所以耗时是所有指标中最少的;而M4、M5和M7由于涉及对图像的多次开窗处理,尤其是M5还需要进行矩阵相乘等复杂计算,故M4、M5和M7耗时要远多于M1、M2和M3。同样,频率域指标M6将图像转换到小波域中后对小波系数的处理相对简单,故其耗时在频率域指标中是最少的,但是略多于M1、M2和M3;ML、MH、MLMHP和MLMP采用的是比小波变换更复杂的四元数小波变换,导致它们耗时都比M6多;而M8和M9将图像转换到频率域之后,需要对频域的各个子带进行多次开窗等复杂处理,导致它们耗费的时间远多于其他指标。
总的来说,在算法复杂度相似的情况下,频域的清晰度评价指标花费的时间要略长于空间域的清晰度评价指标,其耗时与算法的复杂度成正比。本文提出的清晰度指标耗时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实时性不错,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4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通过四元数小波变换得到图像的幅值与相位,并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两个清晰度指标MLMP和MLMHP。实验表明,MLMP和MLMHP与现有的清晰度指标相比,它们的效果不受图像内容影响,对有着相似模糊程度的图像以及模糊噪声图像的评价很准确,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的工作将会从如何利用高层次的QWT高频系数中展开,以得到更好的清晰度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
KROTKOV E. Focus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1987, 1(3): 223-237.
[2]
SUBBARAO M, CHOI T S, NIKZAD A. Focusing techniques [J]. Optical Engineering, 1992, 32(11): 2824.
[3]
SUBBARAO M, TYAN J. Selecting the optimal focus measure for autofocusing and depthfromfocu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8, 20(8): 864-870.
[4]
WEE C, PARAMESRAN R. Image sharpness measure using eigenvalues [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7, 177(12): 2533-2552.
[5]
KAUTSKY J, FLUSSER J, ZITOVA B, et al. A new waveletbased measure of image focus [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2, 23(14): 1785-1794.
[6]
TIAN J, CHEN L. Adaptive multifocus image fusion using a waveletbased statistical sharpness measure [J]. Signal Processing, 2012, 92(9): 2137-2146.
[7]
LIU Y, JIN J, WANG Q, et al. Phases measure of image sharpness based on quaternion wavelet [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3, 34(9): 1063-1070.
[8]
周厚奎,葛品森,冯海林.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显微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0):1204-1209.(ZHOU H K, GE P S, FENG H L. Microimage definition evalu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J].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14, 37(10): 1204-1209.)
[9]
高直,朱志浩,徐永红,等.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及多分形特征的纹理分类[J].计算机应用,2012,32(3):773-776.(GAO Z, ZHU Z H, XU Y H, et al. Textur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quaterni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2, 32(3): 773-776.)
[10]
徐永红,赵艳茹,洪文学,等.基于四元数小波幅值相位表示及分块投票策略的人脸识别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0):3991-3994.(XU Y H, ZHAO Y R, HONG W X, et al.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quaternion wavelet magnitude/phase representation and block voting strategy [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10, 27(10): 3991-3994.)
[11]
殷明,刘卫.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HMT模型的图像去噪[J].计算机工程,2012,38(5):213-215.(YIN M, LIU W. Image denoising based on HMT model of quaternion wavelet transform [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2, 38(5): 213-215.)
[12]
BAYROCORROCHANO E. The theory and use of the quaternion wavelet transform [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 2006, 24(1): 19-35.
[13]
殷明.四元数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57-59.(YIN M. Quaternion wavelet transfor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processing [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57-59.)
[14]
GINZBERG P, WALDEN A T. Matrixvalued and quaternion wavelet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13,61(6):1357-1367.
[15]
SOULARD R, CARR P. Quaternionic wavelets for texture classification [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1, 32(13): 1669-1678.
[16]
WAI L C, HYEOKHO C. Coherent multiscale image processing using dualtree quaternion wavelet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8,17(7):1069-1082.
小欢喜评价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一、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所使用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在企业中推行节约的原则,期望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损耗、最少的污染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从狭义范围上来看,循环经济就是经济与环境两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创造低消耗和低排放的同时创造高效率,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广义范围上来看,这不仅包含经济方面,还包括环境和社会,这三方面构成循环经济的所要反映出来的内容。为保证循环经济得以实现,在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环境质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必须高要求,从而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在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中优化组合,达到最优目标。
2、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要想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做出正确的定义,我们就必须了解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件,总的来说,这一体系分为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对绩效评价的所有指标、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组织形式这四个分体系,并通过四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完整评价工作体系。在此体系中强调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等一些新鲜事物,而对以往以规模、产值和利润为标准的旧的指标体系完全予以废除,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现状可以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发展的前景,因此这一新的体系在新时期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必然受到现代化企业的推崇,这也是进行评价的核心内容。
二、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与原则
1、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1)综合性:指标体系主要是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点出发,可以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绩效的整体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社会进行了综合考虑,避免以往传统绩效评价的片面性的弊端,从而全面地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解。而且,我们发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给出的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细致详尽并能够总体性评价企业现状的基础层的指标。
(2)可量性:就是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在企业内部一定的企业范围内可量化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总和。
2、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指标之前要考虑定量指标的影响,在设置过程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避免单独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对体系进行设置。
(2) 科学性原则:企业绩效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当与循环经济思想和企业绩效评价及企业经营效益的概念之间保持高度一致性。准确把握指标的概念,清楚指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科学性的计算方法。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涵义、范围、方法的稳定性。
(3) “3R”原则: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一定要紧扣“3R”原则,从资源利用的源头到最终的废弃物的排放这样一个大的“循环”经济的体系中使用统计指标及统计数据对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描述;另外要从宏观管理和微观考量这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三、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循环经济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好环境及友好型社会的客观情况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的同时并注重节约,保证资源的再利用原则,完善再生资源可回收利用体系,在企业中倡导节约型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设置问题直接关系过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要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影响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保持企业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和谐发展,做到双赢目标。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示意图
四、几点具体说明
1、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是通过具体调查时(案例分析)得到的指标的权重数,在不同的企业中所得到的权重数不同。
2、在对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以根据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在第三极的基础区内再增加或者减少一些项目。
3、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调研中从企业采集到的数据具有模糊性,因此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就是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4、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的意义
(1)净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比率则充分显示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更直接的是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了评价该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净利润。净利润就是指企业在交完税收之后的利润,也就是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净额,这是未作任何分配的数额,其受各种宏观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从而可以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而又量化性的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3)新品销售率。新品销售率也就是新品的销售收入与总产品的销售收入之比,新品销售率反映了新品对企业的贡献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4)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就是企业投入科研开发支出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这个比例可以说明企业对科研开发支出的投入状况。
五、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企业绩效评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效果不能仅仅由其中的某项指标来加以确定。我们将循环经济的思想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而在此思想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则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转变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最大化。从外部表现上来看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应该多维性的,也应该有多远性的追求目标。而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绩效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评价过程。本文根据笔者的观点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起来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且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量化考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相对于来说比较多,为了在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过程中避免信息资料的丢失,我们必须考虑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此背景下我们考虑使用“加权平均型”算法。
六、案例
我们以一个超大型的水泥厂为例来说明问题,假设2010年全年该厂的销售收入是422亿元,而缴纳税金方面也达到92个亿。由于这种超大型的企业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利税大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十分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在也看到其也污染了水泥厂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水泥厂为了在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要兼顾环境保护的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抽出专门的时间、固定专门的人去时刻盯住企业所要发生的问题,逐步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良或改进,加强对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取得较好的企业利润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前后对比发现,在化工厂里推行的循环经济,促进了施工生产和环境的良好循环。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分析这个企业,我们就需要对这个企业的绩效情况为突破口来进行评价。按照统计学原理,制定出两个集合,一个是关于里面所含因素的集合A=(A1,A2,…A7),对于绩效评价的集合B=(B1,B2,B3,B4),相对应来B1表示好,B2表示较好,B3表示一般,B4表示差的顺序排列,从而得到相应的矩阵列,依据统计结果得到 。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最大隶属度的原则进行对比得出在对该企业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是较好,从这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知道该水泥厂的绩效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七、结束语
在新时期,我们通过在企业中推广循环经济这一新理念,在生产中做到清洁工作,这不但可以使得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促进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这也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极大地增强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降低物耗和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二十一世纪,循环经济是主导模式,企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想生存、发展和提高,则必须在本企业中时刻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生产。在对采用循环经济的企业中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正是从提出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环境保护,2001(10)
小欢喜评价范文3
关键词: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的客观存在保持着永恒的互动关系,当今世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自身安全。2005年6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推出了第一批试点单位,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具体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问题。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出发,设置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随之而改变。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以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是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知识经济。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循环经济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circuhr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 Materials CycleEconomy)的简称,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Economics ofNatural Resourcesand the Environment,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为流程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的“两高一低”)为特征,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是一种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流程的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特征,实现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增长的“三赢”。循环经济的根本操作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可见,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它是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赢利能力、绿色效果、环境效果、发展潜力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从而对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经营成果和经营风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一)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目标
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在充分利用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水平和趋势进行监测评价,为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特征
1、目标的长期性。目标是企业经营的指南,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方向,是企业生产目的的具体化,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在战略经营时期,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为第一目标无可厚非,但企业绝不能以牺牲自身的长远利益甚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应从长计议,追求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利益的全局性。循环经济指标必须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考虑经营者利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政府利益,还要考虑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单考虑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环境及社会方面的效应是无法达到循环经济目标的,也无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充分的信息。因此,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因素的全面性。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全面、系统并相互联系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结合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往的指标体系大多是基于线性经济基础上构建的,偏重于关注经济的增长和结构转变,必然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缺乏考量。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整合性的体系,充分考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能反映出环境、社会及经济等层面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所在,能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综合的评价。
4、治理的效率性。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通过设计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统一起来。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了达到科学性、规范性和能在大范围内使用的目的,其建立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指标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与循环经济思想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相一致。因此,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的概念要准确,内涵和外延要清楚,测定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数据来源可靠,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模式合理,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真实而客观,能够度量和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相关性原则。这里的相关性是指指标体系应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战略管理要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企业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的评价相关。首先。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提供所需信息,应能预示企业的发展趋势;其次,指标体系应能综合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保持的关键;最后,指标体系应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3、全面性原则。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从经济效益,而且要从企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方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和竞每优势形成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方面,便于从不同的重要侧面对企业战略经营业绩做出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指标项目的不同层面之间还应具有因果关系,能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综合的评价。
4、重要性原则。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多个方面,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必须对它们的层次、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但是。过于全面的指标体系会使企业的绩效评价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全面、综合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应抓住能反映业绩的最主要因素方面,要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设置要具有可测性和对比性,易于量化和获得以便进行统计和处理。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必须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表述方法,使各项指标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枉然。
6、成本效益原则。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获取该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并在而者之间进行适当的权衡。如果为获取某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一般应该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采用其他成本较低的替代指标项目,但必须注意,如果该项指标符合重要性原则,在指标体系中是核心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指标,则仍应进行该项指标的数据收集工作。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循环经济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是说循环经济发展应从哪些指标来表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不仅是量化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政府明确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帮助决策者和公众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只有建立一套科学、严密、有效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服务。也只有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才能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判,找出存在的问题,校正其发展方向(见表1)。因此,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循环经济研究从定性向定量迈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综上所述,适应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财务层面指标、客户层面指标、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层面指标、创新与治理层面指标、学习与增长层面指标5个方面。该指标体系既继承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的指标体系,又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和平衡积分卡的不足,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过程。而随着人类发展观的演进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化,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小欢喜评价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组合;信息化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企业绩效
一般认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RP、RPII、ERP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后面的阶段对前面的阶段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从功能上来说,却是不断累加的(郭红丽,2005),如RPII在RP的基础上,增加了资金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功能。其实,信息化不仅仅限于制造企业,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都经历了从以部门分立、单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孤岛阶段,到以数据共享、应用集成为特征的集成应用(ERP)阶段。
企业实现ERP的功能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全套引进ERP套件(Package),但投资巨大;另一种方式,就是逐一开发,如Intel公司,不断通过新系统集成原有系统。这样,势必形成丰富的信息化组合环境,众多信息系统相互协同、共同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而事实上,即使是全套引进ERP套件的情况,由于ERP是标准化的系统,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还需要与满足行业特性的特有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如供电类企业管理着大量的输、配电设备,其台账和运行管理极其复杂,需要开发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来满足要求,实际上也构成了信息化组合环境。
由于信息化组合的实施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对信息化组合的绩效评价绝不简单是对信息化组合或系统本身的评价,而要重点考察信息化组合的实施给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因此,考察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实质就是对信息化组合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对如何构建信息化组合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一、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于信息系统的绩效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偏重用财务方法如ROI、成本/收益分析、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来分析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情况。amilton和Chervany(1981)提出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收入,增加利润。Rivard和uff(1984)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增加收益。Crismar和riebel(1985)还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来核算IT投资与企业销售额和收入的关系。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olow提出了著名的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问题,指出大量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投资并没有对经济生产率和企业利润产生任何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带来的更多的是无形收益,传统的财务方法很难计算这些收益(Delone,1992),由此引发人们对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无形收益的关注,出现了诸如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管理回报率(Return on anagement)、平衡记分卡(alanced Scorecard , SC)等新兴的评价方法。
由于平衡记分卡综合考虑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通过绩效评估这座桥梁把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活动连接起来,以图将战略目标真正落实下去。故而,笔者将采用平衡记分卡来研究信息化组合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绩效问题。
二、平衡计分卡
aplan和Norton(1992)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这四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企业绩效。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视角不是孤立的,学习与成长是根,内部流程是干,客户是叶,财务是果,共同形成因果关系明晰的一棵评价树。如企业员工技能的提高(学习与成长)将降低工作中的差错(内部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满意的客户将带来更多的销售额(财务)。
采用平衡记分卡评估绩效,首先需要确定企业总体战略与目标,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在四个方面上,形成各自的战略主题,并选择与战略主题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CSF),然后针对具体CSF定义评价指标(PI),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控制和绩效考核。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图1说明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份,其主要流程是评价思路->评价模型->评价报告,下面主要讨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17mm]
在查阅了近百篇与信息系统评价相关的文章之后,irani和Lederer (1999)认为信息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无形收益主要体现三个层面:战略、信息和事务。在战略层面包括竞争优势、战略的一致性、客户关系;在信息层面包括信息的可用性、信息质量和信息(获取)的灵活性;在事务层面包括沟通效率、系统开发效率和业务效率。abert和Soni 等(2000)在完成全美479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之后,发现“信息可用性”、“信息质量”和“业务应用和过程的集成”是被调查企业最大的收益。Olhager和Selldin (2003)在瑞典开展了相似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中的评价指标选择将借鉴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
1.财务方面的指标
除了考虑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如经济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等,还要考虑信息化组合带来信息质量的提高,以及引发的财务决策能力的提升,如提高预算执行率、减少呆滞库存、降低仓储费用。
2.客户方面的指标
单个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最终用户一般是企业内部员工,但在信息化组合环境下,企业内部员工虽然还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但是作为企业战略和业务支撑的信息化组合,其服务的最终用户则变成了企业服务的客户群。
通过信息系统化组合环境,能够发现潜在客户、维系现有客户,充分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及时甚至超前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在客户的视角主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成为客户的首选供应商;建立和维护长久的客户关系;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中客户满意度是一个关键和复杂的概念。原因是许多绩效因素驱动客户满意与否,满意程度如何?这些因素包括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订单履约率、产品价格、交货及时率等,它也可以从客户抱怨的次数、客户流失率、重复购买率等指标来间接反映。
3.内部过程方面的指标
在产品供大于求的宏观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采取了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优化和改进原有的内部流程,建立一条以客户需求驱动的价值链。企业的内部过程完成两方面活动:日常运营和项目运作。后者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信息系统的开发等。信息化组合作为企业的内部过程的支撑平台,加速了信息传递、提高了信息获取的灵活性。因而,在内部过程的视角上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生产和服务效率;中高层主管决策速度(eamon,1998);项目交付能力。对于生产和服务效率,具体的绩效指标包括交货失误率、订单履约率、交货及时率、应付临时订单的能力、紧急采购原材料的次数等。中高层主管决策速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集中体现信息化组合对中高层主管决策能力的提升。
4.学习与成长的指标
除了对现在绩效的管理,考察企业为未来的变化和挑战所做的准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习与成长这个视角上,重点考察四个方面:持续提高员工技能;不断更新产品组合;持续研究新兴技术及其潜在的价值;持续更新信息化组合。不断更新产品组合,可以由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额的比例、新产品推出速度、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等绩效指标来衡量。持续更新信息化组合,则是应对未来变化和挑战的必然选择,可以从信息系统更新程度、IT战略的执行度、信息可用性、信息质量等指标来衡量。
(二)评价指标数据的测量
1.节中列出的定量化指标如财务比率,可以根据相关数据直接或简单计算获得。对于某些指标数据可以需要复杂一些的处理过程,比如计算客户满意水平,就可能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回访,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三)评价方法的确定
作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技术支撑系统,信息化组合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此环境下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基期和报告期观测值的增量,再依据指标重要性的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判,完成对公司的绩效变化情况的测定。
1.计算增量
绩效指标观测值的计算,首先必须选择某年份为基期,以该年份指标数据为基数,再选择基期之后的某年为报告期,进行对比计算(求差值或比值)。这里还须说明的是,分析中还要剔除与信息系统无关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限于篇幅,笔者仅介绍“中高层主管决策速度”这个指标的增量计算公式。
其中,I表示决策速度的增长率,Sb代表基期的主管决策速度(单位:次/秒),Sr表示报告期的主管决策速度,Su是因经验、知识等方面因素造成主管决策速度的自然增长率。
2.计算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各项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对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来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可以应用AP 法、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值Wi。由于权重对最终计算结果有直接影响,企业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的权重时,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多次修订,力求权重设计客观、准确。
3.综合评判
假定(一)中选定的指标体系存在三个层次,自第一层到第三层的指标数分别为4、m、n,则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四)评价基准
综合评判得到的只是一个数值,如果没有评价基准就失去了意义。评价基准可以根据企业的历史绩效数据或借鉴相关企业的经验来制定。制定评价基准的目标是为了指定企业绩效是否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状况,是否需要全面或局部进行改进。
小欢喜评价范文5
【关键词】 MFCA核算体系; 环境绩效评价; 环境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53.7;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80-04
一、引言
近年来,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环境保护政策上也作出了相关指示,“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吨标准煤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以上、挥发性有机物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危害,在创造产品价值的同时应注重对环境的影响,真实完整地披露环境信息,进行环境绩效评价,将环境绩效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将废弃物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无法单独反映与废弃物相关的成本信息。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出发,追踪投入资源的去向,将产品形成过程透明化,从实物和价值两个角度获取负产品信息,挖掘负产品成本比例大的生产环节,制定策略改善经营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和物料投入,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该核算体系可以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1]。
二、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一)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1.国际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分别于1999年、2000年和2003年相继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和《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其中在《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中用消耗量或排放量/增加值来衡量不可再生资源、淡水资源的耗竭、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破坏以及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弃量六个方面的环境问题[2]。
ISO14031:2013《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南》将指标分为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指标和组织内部的环境管理指标,环境管理指标又细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运行绩效指标[3]。环境状况指标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美学、传统和文化,管理绩效指标具体指环境方针和方案的执行情况、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财务绩效以及公众关系,而运行绩效指标包括材料、能源、支持组织运行的服务、设施和设备、供应和交付、产品、组织提供的服务、废物以及排放。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2013年5月颁布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将指标细分为物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废气排放、污水和废弃物、产品和服务、合规、交通运输、整体状况、供应商环境评估、环境问题申诉机制等方面,对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4]。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生态效率评价标准首先提出用生态效率来评价环境绩效,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其中环境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水资源净消耗、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气体的排放等,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指净增加值[5]。
对此,将国际上主要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2.国内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对环境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左右,2000年之后研究开始不断增加。我国目前还未出台具体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也未设计出一套适用于行业或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主要是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6]和环保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7]中对环境的要求来披露的。两个指南中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将两个指南关于环境绩效的指标作一下比较,如表2所示。
(二)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从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来看,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未能追踪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动
目前环境绩效评价相关定量指标的设计仅限于利用末端排放的数据。利用末端数据设计出来的指标,忽视物料和能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踪迹,无法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导致结论片面化,并且无法根据结论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改善点。
2.缺乏与废弃物成本相关的货币指标
从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来看,关于废弃物排放的指标主要是收集企业废弃物排放的数量,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缺乏废弃物成本方面的数据,使得依靠以往的指标体系评价出来的环境绩效无法全面反映关于废弃物的信息。
小欢喜评价范文6
关键词:肺癌;呼吸困难;护理干预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呼吸困难是涉及到情绪、心理、身体以及功能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5%~20%的肺癌患者在入院诊断时就有呼吸困难,55%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呼吸困难不仅与肺癌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患者的精神因素也能加重症状[1]。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内科总结出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呼吸困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以期对肺癌并发呼吸困难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有所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呼吸困难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0.2 4)岁。小细胞型肺癌4例,非小细胞型肺癌10例,间质肺癌6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1.5 2)岁。小细胞型肺癌5例,非小细胞型肺癌9例,间质肺癌6例,两组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准确地评估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或相关的影响因素;②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对付呼吸困难的办法及知识;③向患者提供注意力转移技术、呼吸控制训练技术、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责任护士鼓励并陪护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锻炼;④尽早意识到需药物治疗或医学处理的问题;⑤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讲解成功战胜疾病的病例,从情感上给患者以鼓励,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⑥病室消毒,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开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地面;做好探视人员的工作,减少探视、防交叉感染[2]。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4 w,采用标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呼吸困难主观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精神状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护理4 w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此并发呼吸困难是困扰肺癌晚期患者的常见问题,能诱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肺癌患者绝大部分是老年人,患者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并且随年龄增长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导致肺功能的相应改变:呼吸肌群的肌力减退,肺泡囊、肺泡管和肺泡扩大而导致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增大。同时,患者经常会出现焦虑和抑郁,这不仅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也会增加其缺氧程度。手术后肺部分功能丧失,残余肺功能代偿不足。呼吸困难是肺癌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典型症状。目前治疗呼吸困难主要措施是抽胸水和用药物缓解症状,但其效果欠佳,所以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以延长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可有效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在指导正确呼吸方式的同时需适当协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然后指导患者采取放松式呼吸、腹式或横膈式呼吸、缩唇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可以减慢呼吸频率,使呼吸道产生一种正压,防止呼吸道塌陷,以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正确的呼吸方式还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增加肺活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及增加运动的耐受力[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肺癌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并可降低VAS评分。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减少肺癌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降低呼吸困难程度,减轻了患者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3-427.
[2]韩冬梅,陈丽霞,王亚珍.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0-42.
[3]高菊梅,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0-32.
[4]朱逸人,夏娟静.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5,(17) .
[5]姜海燕,赵永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学,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