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1

一、农业科研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大部分农业科研所的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科研人员进行编制的,由于课程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全凭经费,缺少财务人员的参与。编制的预算缺少合理性、科学性,在实际支出过程中,与预算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报销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支出。

(二)配套资金不到位

有些农业科研所的科研项目需要当地政府或单位给予一定的配套资支持。农业科研所为了争取到项目,盲目的填写配套资金,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项目预算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最终无法进行科研项目验收。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严格

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科研所缺少有效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而且单位领导往往重立项轻管理,忽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下放给课题主持人,造成课题主持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比较随意,不按预算执行,超出开支范围和标准。这就导致了科研项目验收过程中,经费决算不过关,而且科研项目经费也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农业科研所通过课题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进行管理,但往往科研项目经费实行课题负责制,经费的使用权归课题主持人。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象一些常用的试验仪器、照像机、录像机等,这些只需要几个课题组共用就可以了,但一些课题只要有钱就购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无形中增加了科研研究成本。象照像机、录像机等常用设备,往往只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后,就归科研人员私人所有了,课题结题或更换课题主持人后,没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使得资产仍滞留在个人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

(五)缺少内部监管机制

农业科研所的科研项目缺少单位内部监管,不建立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结题时,不进行项目绩效考评与财务考评,疏于检查和监督,出现经费支出随意、项目不按进度执行、突击花钱、项目结题不结账等现象。

(六)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少沟通,自身业务素不高

科研人员只注重专研科技知识,对国家、省市及单位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了解不够,加上对财务知识的匮乏,在课题经费管理上随心所欲。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人不强,对本单位的科研项目不了解,在工作中又不能及时与科研人员多沟通,使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农业科研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

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是农业科研所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及项目顺利验收的关键。一般的科研项目经费一经批准不能调整,所以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人员要会同财务人员一起进行编制,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的水平,从实际出发,结合目前市场价格,对各种支出进行细化,并列出预算依据。并组织一定人员进行反复讨论,最终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可行性强的科研项目预算。

如果遇到预算申报与批复金额不一致,应要根据批复的金额,组织相关人员在申报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主管部门。

如果遇到一些横向的小课题,经费少没有预算,应根据协议金额,组织相关人员自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项目立项成功后,科研人员要及时将项目预算送交财务部门一分,以便财务人员按预算进行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控制。

(二)加强农业科研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财务部门要与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科研项目预算控制。财务部门可以选择一套具有项目预算控制的财务软件,根据项目预算的支出范围进行分项控制,对于目前科研项目预算支出范围分类与政府收支分类(经济分类)不一致的情况,要设置对照表,然后再往财务软件中输入分项预算,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项目预算。财务部门要定期将课题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给课题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根据支出情况和用款进度,调整支出结构,按预算计划执行。

(三)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农业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有会计人员参与,并根据本单位的自有资金实力,合理安排配套资金,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按进度完成科研项目预算。

(四)加强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

项目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科研课题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项目经费合理使用,关系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所以在日常项目经费管理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所应根据国家、省市的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的、可行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要涵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经费审批、报销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办法。这样就有效地规范了各科研项目的财务行为,确保了科研项目经费按预算计划使用,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科研项目要分户管理。项目经费一到账户,要及时按项目名称、负责人建立明细账,不管课题大小都要按项目分设明细账,确保各项目独立核算。

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严把原始凭证审批关,看原始凭证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真实合法。特别要注意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由于单位性质是农业科研所,所以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特别多,财务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报销票据一定要有合同、支付表、身份证复印件、电话,以证明支出真实性。通过严把审核关确保科研项目资金按预算规定用途开支,确保项目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外拨课题经费时,一定要有合同,合同中要附有经费使用范围,年终要有外拨经费的使用明细账、凭证复印件。主持单位要负责考核项目的进展情况,财务部门要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项目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单位的结题管理办法进行结账处理,避免长时间挂账。

(五)加强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对农业科研所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统一纳入单位的资产管理,按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登记、建卡、核算。购买前,要根据项目预算提出政府采购申请,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领导进行审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避免重复购置,统一购买、验收;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科研项目所在部门要及时提出申请进行报批;每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组织一次彻底的固定资产清查;科研项目结束或人员调动时要及时清理和收回固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

农业科研所应建立一个由科研、财务等人员组成的内部监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的科研项目进行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通过课题主持人汇报、现场验收、财务审计等查找问题,减少浪费,规范科研行为和财务行为。科研项目结题时要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和财务评价,项目实施的成效与项目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挂钩,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经费的依据。

(七)提高财务与科研人员素质,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农业科研所财务人员要多宣传财务管理制度,让科研人员了解有关财务规定和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自觉遵守有关财务规定,提高科研人员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的意识,为保质保量完课题任务提供保障。科研人员也要多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让财务人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了解科研项目的情况与进度,这样才能更好便于财务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互相沟通、紧密配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工作的全面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1).

[2]晁骏毅.项目经费管理中存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3).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实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规定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统筹使用和管理。

在广泛倾听我国科技人员的呼声后,在研究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项目支出政策,以及总结我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科研活动特点和实际需要,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调整了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课题专项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增加了绩效支出。

近两年来,地方财政、科技部门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精神,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根据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地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陆续出台了地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对科研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明确,增列绩效支出。

一、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现状

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间接费用比例

以上经费除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费后的5%,其他科研经费的绩效支出均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5%。

高校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间接费用管理办法,下面列举几所有具体规定的高校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案:

由以上可以看出,各高校对间接费用一般都包括了管理费用补偿、资产占用、水电费消耗、绩效支出等内容,基本贯彻了文件规定,但由于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实施时间不长,一般都是以比例提取的形式规定支出内容,能否真正达到科学合理的成本补偿,有待实践考核。

二、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间接费用预算管理

间接费用一般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一般规定比例上限,有的课题在编制预算时,不按照上限填列,甚至有些课题承担单位不填列间接费用。笔者就曾看高校作为参与单位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预算由承担单位,一家海外上市的公司编制的,总课题间接费用预算为0,高校作为参与单位,没有一分钱的间接费用补偿。如此的预算缺失了间接费用的补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规定:“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直接费用的各项支出由项目申请人根据科研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间接费用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相关规定,由学校统一编制。”高校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财务部门由高校授权,在各课题编制预算时,按照规定比例上限内据实编制间接费用预算,打消课题负责人对预算编制比例的顾虑,同时明确间接费用由高校统筹的概念。高校作为参与单位的,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分解间接费用时,与课题承担单位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总额基础上,向课题承担单位积极争取间接费用足额到位,为学校争取最大的经济补偿。

(二)间接费用核算管理

目前间接费用基本有两种提取方式:一种是经费入账时由学校直接提取,一种是在专项中列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规定“按照有关科研项目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提取间接费用的,学校要合理确定项目间接费用标准,以直接提取方式将间接费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结合实际制定间接费用分配及使用方法。”这已明确高校需制定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文件,采用直接提取方式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间接费用的提取时间:高校若根据预算将间接费用一次性计足,对高校内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来说减轻了工作量,便于管理,但对于课题组而言,造成前期可以使用的直接费用缩减,延误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笔者认为宜采取根据到款比例提取间接费用的方法。间接费用中支出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费补偿的硬性指标,然后再列支资源占有费等,若不足以弥补这些方面的开支,应核减绩效支出数额,以体现高校统筹安排的观念。

(三)绩效支出的管理

间接费用中,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设立了绩效支出,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这一政策,改变了以往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不能领取报酬的做法,体现科研人员投入科研项目工作的智力劳动的价值,彰显了“以结果为导向”和“注重绩效”的改革思路。高校的绩效支出,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科研、人事、财务部门建立科研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后由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统筹安排。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由财政、人事部门核定绩效工资总额,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中,直接用于高校内课题组成员的激励支出部分,是否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目前国家财政、科技、教育部门尚未明确。

《江苏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规定“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国家将另行制定。”

河南省《省直驻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专项经费、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特殊薪酬(如年薪、重大项目奖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报酬等),按规定由政府投入的人才基金、创业基金,以及临时性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经费按规定可列支劳务费的部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直接用于本单位课题组成员的激励支出可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笔者认为,若将科研绩效支出纳入绩效工资总额,违背了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初衷,将挫伤高校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河南、浙江两省已明文确认相关科研经费中绩效支出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建议财政、科技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则,确定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以利于更好的绩效激励。

笔者认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关于科研项目间接经费使用的实施细则(暂行)》中,参与项目(课题)的科研人员绩效支出,不超过核定基数的5%,同时不超过预算批复的绩效支出数,另外规定管理绩效用于项目(课题)前期申请、组织论证及与项目有关的内部专家、科研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劳务费。相当于在科研人员绩效外再计提了管理绩效,超过了绩效支出预算总额,应予纠正。

在绩效支出的发放时间上,若在结题后一次性发放绩效支出,因项目周期长,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而且填列支出决算时,间接费用由高校全额提取,支出全额,但是绩效支出尚未发放,绩效支出为零,所报课题决算不均衡。对跨度时间长的项目,建议在中期检查合格后,发放50%绩效支出,待课题验收通过后,发放剩余部分。若种种原因不能通过结题验收的,需将已发放的绩效激励退回。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水、电、气、暖消耗分摊机制,科学合理补偿教育成本支出

直接费用中的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间接费用包括高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的日常水、电、气、暖消耗。首先保证应由间接费用分摊的水、电、气、暖消耗不在燃料动力费中重复列支,这需要资产、后勤管理部门增强学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强水电暖的计量手段的改造,准确计量燃料动力费和间接费用中分摊的水、电、气、暖消耗。但是因高校在计量手段的改造上确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作用成本法的观点,按照作业进行成本的归集,例如按照面积归集水电费,进行合理的测算,在间接费用中合理的反映其耗用的日常教育成本,补偿一直以来的教育经费投入。

(五)间接费用的监督管理

高校需根据科技部相关文件制定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文件,作为提取依据。在财务审计阶段,将该文件提供给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对提取额度审计、绩效支出发放方案进行审计后,将不对间接费用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学校要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间接费用的使用亦属高校内审部门范围,重点审查是否按照各高校的间接费用管理规定使用经费,有无扩大绩效支出比例,绩效支出分配是否合理的基础上,对间接费用的使用绩效进行评审。健全高校的科研管理、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等部门在内的高校科研经费监督体系。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依然实行的是管理费模式,建议改革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实行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模式,做到经费核算模式的统一,扩大高校经费自,有效补偿教育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岚.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3中.

[2]曲大成.高校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改革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3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社会各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高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日益关注。本文从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入手,从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的重构、管理和服务并重理念的提出、科研绩效考核以及科研项目涉税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资金管理

一、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856.7亿元,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468.2亿元,5年间投入增加了388.5亿元,增长了82.98%,年均增长16.6%,远超过全国GDP的平均增速。为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我国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需要持续加强投入。

随着对高校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开始,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也逐渐加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追踪问效和审计力度,审计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 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科学,预算执行刚性不足,控制不力,预算调整较为随意,缺乏依据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之间衔接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给预算控制带来一些麻烦。根据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类科研经费在申报时必须按照预设的预算项目编报项目经费预算,而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在核算科研经费等经济业务时,必须通过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由于会计科目和预算项目内涵不尽相同,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数据采集费”主要指用于数据采集的人工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这一个预算项目所对应劳务费、差旅费和邮电费等三个会计科目。而且,在预算执行中,有些预算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没有确定的金额和比例,给预算控制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要求,“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项目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科研经费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办法,执行难度较大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又有国家、省、市(厅)等不同级别之分,就国家级的项目就有诸如《“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费管理试行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横向项目一般根据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有些甚至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多种经费管理办法的存在,虽然有利于对各自的项目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各经费管理办法相互独立,不利于科研人员和高校财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影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执行。

(三)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不到位较为突出

一方面,部分教师法制意识淡薄,他们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尤其是横向科研经费,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课题组所有。另一方面,高校片面放大了财务、科技处等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了这些部门的经费管理职能,双方力量悬殊,导致高校经费管理相关部门地位不高,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再者,有的高校内审部门不注重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这些都造成对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

(四)科研项目经费绩效管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部分科研项目资金存在超预算范围、超支出标准使用的现象,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绩效工资等人头费开支内容不合规、不合理,且占比较大。另外还有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差旅费,列支较大比例与本项目无关的办公费用等。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过大,结题不结账现象依然存在,结余资金往往被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这些都影响了资金使用绩效。

(五)科研项目涉税问题还比较突出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财政部财综[2013]57号)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取得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暂可向付款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根据文件要求,高校从兄弟高校、全额拨款的科研单位和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项目经费,可以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应为非税行为,不需要缴纳各项税金。但是税务局却认为这些经费应该纳税,理由是根据国税总局的规章制度要求,只有经批准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与之有关的技术服务才属免税范围。还有,税务部门还要求高校就科研经费结余缴纳企业所得税,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根据制度要求,高校不需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包括科研经费,高校对科研用房、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工资没有对象化,均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没有分摊列入科研成本。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目的是研究而不是盈利,根本不是经营行为,而且科研项目的研究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年末结余并不是最终的项目结余。因此,对高校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十分不合理的行为。

三、对策分析

(一)科学编制预算,完善预算调整程序

由财政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制定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对科研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等项目,制定明确的人均定额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编制和执行预算。同时,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材料费、测试费和协作费等项目,要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合理的调整自,适当允许相近科目支出之间调剂使用,并强化预算约束。

(二)制定统一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众多,根据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支出项目及其范围也不相同。对所有的科研项目,均通过制定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比照目前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规范项目实施单位行为。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对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进行对应和分析归集,使科研经费报表能够直接从财务账上取数,便于及时向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提供经费分预算项目的使用明细,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四)进一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制定各类管理制度,赋予财务处和科技处在经费管理和监管方面的主体地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项制度,对人头费的开支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对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货物、服务采购一律按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执行;重点加强对科研项目外协经费的管理,建立外协单位定期审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研服务工作,服务和管理并重。要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在财务处、科技处和各院系设立专、兼职的科研服务岗位,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加强对科研服务岗位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强化科研项目负责人的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使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

(五)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高校绩效工资的政策范围,建议科研劳务费和科研绩效支出不占学校总绩效;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实际绩效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比重可适当加大,以充分体现绩效支出对项目推动的激励作用,同时可缓解科研人员找票报账的情况;强化科研项目结果管理,弱化项目结转结余管理硬约束,通过政府、企业购买科研服务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和科研产品推向市场,项目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好的,其项目结转结余允许用于安排其他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

(六)要进一步落实科研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和财政部门加强协调,就高校科研项目涉税问题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的征税范围。要从鼓励科研和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对科研项目的结余免征企业所得税,即使征收,也应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的净结余征收,而不能简单按各项目年末结余征收。Z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13.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 绩效考核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99-02

一、序言

随着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高校要具有一流的科研工作,除了要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一流的科研环境,还要拥有一流的科研管理人员,高校科研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基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高校科研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研究的报道还不多,再从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就必须将科研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对待。

二、绩效考核的研究分析

科研绩效考核是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绩进行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反映科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实行科研绩效考核对正确引导科研工作,准确把握高校科技活动的资源、规模、水平和产出状况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科学研究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等特点,无论是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具有滞后表现的现象,导致科研业绩评价的滞后和难以评测性。对科研业绩进行量化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定量分析方法是用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结果的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状况与管理工作效率的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绩效考核。

三、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从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两个方面来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结合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采取先定性后定量的办法,通过直观的数据得出定量的结果,然后同类比较显示差异,初步确立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和权重(见表1)。

1.指标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新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与内地高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考核指标的指标选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不具有普遍性。

(2)科研业绩的指标选取原则。科研业绩不是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它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科研管理是挖掘科研实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促进科研活动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科研绩效包含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2个二级指标,其中科研投入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经费增长率,它是反映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科研产出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奖励增长率,反映了学校科研成果水平。本文所选取的三级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统计直接得来,具有考核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3)科研管理绩效选取原则。科研管理绩效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和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等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分了10个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中,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的原则是基于新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希望选取这个指标引起高校的重视,鼓励高校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水平;选取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是反映一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具体表现;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是出于检验管理部门是否注重自身建设,是否主动通过研究去完善管理办法,以达到调控学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2.部分指标的解读。由于区域性的差异,对选取的3个三级指标进行解读:一是科研奖励增长率主要是针对省部级及以上的奖励,对于一些行业奖励和协会奖励不计算在统计范围内;二是专职人员包括双兼挑人员,主要考虑部分学校双兼挑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三是学历(学位)层次比例包含学历和学位两个层次,主要是考虑到对于专职的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学位的人数多,仅从学历层次上不能全面反映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3.权重的设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采取百分制,每项评价内容的基础分值均为5分。在一级指标中,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确立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2个一级指标的分值比为1:3;在二级指标中,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比重最大,权重之和为6,重在引导高校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目前困扰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三级指标中,科研经费增长率(实际到位经费)和修订新出台管理办法数的权重都为3,前者是鼓励管理部门提高管理能力,促使学校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后者是希望通过用制度化建设规范科研活动,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四、总结

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内部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互相支持下,才能高效的运转,只有内部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构建出和谐的整体,因此,要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不仅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者的水平,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开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研究,为科研主管部门考核各高校的管理提供考核的依据,引导高校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为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XJUEDU2008I65),新疆大学院校联合项目(XY080246)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沈林,叶敏.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7(6)

2.林常胜,赖日泉,曹建武等.高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厦门科技,2006(2)

3.滕文静,邱涛,李文亮.高校现行科研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2007(4)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对策

一、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作为考核教师和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和科技奖励等,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和职称评审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标准。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教师如能多,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职称的晋升。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科研数量,勿略了科研质量。科研人员想尽办法多拉项目,甚至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严重损坏了学术风气,造成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趋向日益严重。

(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认识模糊

有些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已争取来的,用的不是学校的钱,经费的如何开支和学校无关,财务部门也不应监管。在经费使用上基本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财务部门应按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造成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权力过大,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有些课研经费大部分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个人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只占小部分。

(三)科研经费核算和审计不到位

科研经费使用上无计划,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往往造成经费使用中的种种违规问题出现。近年来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人员不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财务人员只进行科研经费的核算对是否已结题不清楚,造成已结题的项目经费在学校的财务账面上却没有结清。其次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四)科研经费沦为新的高发腐败现象

科研经费在支配上出现违规现象主要有通过拉关系走后门送礼争取科研经费,通过不正当手法将课题经费变成了个人收入,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与科研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相互勾结腐败等现象。浙江省近几年高校出现了科研经费违法犯罪的案件,3年来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处案件95件,党政纪处分108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问题产生原因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津贴的发放,都是以教师论文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文数量在上升,可是质量整体处于下降,教师没有静下心来搞创作搞科研,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时有发生,目的就是只为了职称评审和。

科研主管部门主管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如何分配科研主管部门具有决定权,科研单位为了取得更多资金,到处跑关系送礼,更有甚者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有些科研管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由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取得科研经费,而后将发票在申报科研单位报销票据,这就是权权交易的典型。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科研处往往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财务管理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掌握,而财务部门也会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争取来的在执行财务制度时相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再加上课题负责人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管理制度健全性不够,经费预算真实性有限。由于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教师自已争取来的不是学校资金,学校不应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管理,而造成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申报的随意性很大,随意编报经费预算,报销时往往实际和预算不符,核算时无法根据科研编制的预算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审核,使得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相符。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对科研经费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来规范。在制定科研经费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口径,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

依照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制度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和权限,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监督力度,做好科研经费的使用,使科研经费不得开支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严禁利用各种形式套取科研资金,对结题的科研经费加强审计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01-03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科研类型越来越多,以项目委托人分类,有政府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有军工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有高校自身资助的科研项目等。从经费来源上分类,有纵向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重大专项、校拨科研等;另一类为横向科研经费,如企业作为委托方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同委托方的科研项目,其对经费管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 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其分配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使得高校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丰厚的科研奖励之外,科研项目及经费多少更是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及教师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争取也是格外的重视,致使高校内部“全民皆科研”,有些不想搞科研的人,为了获得职称及职务的晋升,不得已搞科研。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高级脑力劳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纠正当前“一切科研先”的片面思想,正确认识科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高度重视科研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有能力有精力搞科研的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专心搞教学的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唯科研是论”,一切都与其挂钩。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把宝贵的科研经费集中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全面撒网,致使科研经费分散,反而使得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科研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

1.2 科研经费评审不透明,经费预算不科学

科研经费评审时,科研管理部门对评委情况、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公开,有的情况是项目评委与申报人本身就是“关系户”,甚至有的项目评委自身就是项目申报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还有一些横向项目,项目委托方与申报者有的会出于私利驱动(如避税)而发生委托关系。评审机制的不透明使得“权力寻租”空间加大,对预算经费的审查也多是走走过场,项目申请者申报了多少,就给多少,更多的情况是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一部分,对项目申报者所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论证。而科研经费预算书的填写和申报,一般都是项目负责人独自制作,虽然有财务部门的签章,但现实中往往是财务部门对其是如何做的预算并不知情,在科研部门的形式审查和学校组织专家初审流程中,其审查也多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或理论性上的前瞻性,基本上不会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查。而从项目负责人自身的知识结构来看,其对财经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涉税、涉法知识了解不足,其预算数据多为“想”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其科学性就可想而知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偏离也就不足为奇。

1.3 科研经费使用范围限制不合理,致使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我国的科研项目有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纵向、横向以及校拨科研等,经费使用上的规章制度也是多种多样。但多数经费支出都不允许人员支出,或者只允许少量的人员支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劳务费支出总额做了明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他项目不得超过资助额的10%”。科技部的《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项目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科研人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付出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此对人员支出的过度限制,势必会使项目负责人想法设法地套取科研报酬,如制造虚假经济事项、虚假发票、家庭自用消费品发票进行报销等,致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正如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所描述的那样: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项目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突击花钱购买设备,其间手法多样、漏洞一一展现,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1]由此可见,对人员经费支出的过度限制,不但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还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4 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决算与预算严重不符,这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宏观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有高校自身管理监督机制的匮乏。在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上,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没有做统一的规定,有的高校专门设立独立账套核算科研经费收支,但很多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事业费归在一个账套核算,将收到的由主管部门通过预算下达的科研经费放在“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其余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不论性质、渠道来源全部放在“代管款项”科目核算,费用归集也很笼统,致使决算数据不准确,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环节,科研活动的开展与校内外机构之间的人、财、物及信息的运动密切相关,其复杂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科研经费管理远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来自各部门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然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使得一体化管理流程并不流畅。在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形式下,经费投入者与高校、高校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等之间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不了解,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情况不了解,科研人员经费管理意识淡薄,支出随意性较大,经费投入者只能凭结题时的决算报表了解情况,而这份决算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完善的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科研人员有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空间,致使高校中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失。

1.5 科研经费使用结果的评价不合理

一般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为申报―立项(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在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都是科研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已经实现的目标,对其经费使用情况经常是总数检查,具体“支”了什么却很少关注。另一方面,鉴于当前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致使科研成本仅包括所购买的材料设备、差旅费直接支出,对其占用的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及行政管理费等间接费用无法核算,导致科研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全面。因此,当前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仅仅是看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多少文章、在哪些期刊杂志上发了文章等指标,对其经费是如何使用、使用的是否合法合理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正是因为如此,也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是自己个人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出现了套取、虚报科研经费、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等不良现象。

2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2.1 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

科研经费顾名思义应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但是现实中,科研经费却成了腐败的温床。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2]在我国还处于科技相对落后的时期,宝贵的科研经费有竟如此之多的浪费,确实令人心痛。针对这一现实,首先要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严格的论证。其次,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宪法”,各具体预算单位在此基础上,在法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适应。各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分管财务和科研的校领导到科研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部门领导,再到具体的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投入资源和精力,制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费决算的准确性。

2.2 改变经费管理模式,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以经费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自项目立项直到项目结题及结余经费处理情况等都有着详细的信息记录。另外该系统还提供各类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管理办法等,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如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等通过该系统,随时可以查询到科研项目的资产、经费使用、科研进度情况等。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培训,指导老师如何申请项目、如何做项目预算等。(见图1)

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人员的协助下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三方论证后,进行预算申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进行项目预算经费调整,待经费下达后,项目的经费支出则严格按照此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可随时介入审计,甚至可以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前置,项目经费支出时,审计部门就介入,审计通过后才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的报销。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项目支出范围,监督项目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项目结题集中审计的工作量。资产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每个科研项目中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库”中的资产跟图书馆中的图书一样,各项目可以申请自己需要的资产,使用完毕后再归还,使得闲置资产在各科研项目之间流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此经费管理模式下,流程透明流畅,各方责任明确,将“追踪问责”真正落到实处。

2.3 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3]所谓绩效,最早是出现在管理领域,不同的学科对其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科研经费绩效指科研的产出和成果,通常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包括科研实力、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科技咨询等一级指标,其中科研实力包括学校的影响力、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团队的人员结构、科研类型、经费的多少、论文引用次数等等。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果之所以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就是对科研经费不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而且要“察其所安、考其所为”。[4]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科研经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对其支出情况进行追踪问效,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4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从本文的图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校内审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各相关人要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做好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还要全面了解科研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经费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要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到项目决算整个过程中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不违法不违规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及校内审计部门也应从经费管理的角度,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及决算过程中的经费管理办法的理解,以便于监督。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务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共同修正适合本校的经费管理办法而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参考文献

[1] 科研发展[EB/OL].http:///zui_jin_geng_xin_1169/20120315/t20120315_753320.shtml.

[2] 科研发展[EB/OL].http:///html/rd/keyanji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