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1

一、预习

高三复习,每次课的容量都比以前教学时大多,学生不课前预习,可能会在进度、思路都跟不上,每一堂课都可能收效甚微。据调查,课前预习的学生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教师每次课结束时应提前将下次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告知,以便学生做好预习,保持教与学的同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听讲

高三复习阶段,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已讲过的,上课时专注度不高。其实,老师专注于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学,对高考怎样考、考什么比较清楚,在讲课之前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复习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不但不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在第一次讲课内容进一步升华,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老师不但要讲好课,更要引导学生专心听讲。

三、复习

复习是透彻理解概念、原理、公式的过程,也是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为了较好地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反复复习,才可能将知识记牢。

四、练习

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题目所应用到知识点。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题型要具有典型性,应该让学生做“举一反三”的题。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三册地理课本中每节后的“活动”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

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五、测试

频繁的测试使部分学生产生厌考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测试缺席。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并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学生做错的题,要及时改正,并让其准备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以记录题型、知识点及答题思路等;要教会学生根据题目的分值来判断所答的知识点的完整性。

越临近高考,学生压力越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测试考分低,往往会给学生很大打击。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经过几次高难的测试后,可选择相对简单的试题进行测试,让学生找回信心。

六、总结

高三复习内容多,学生很容易掉进书海、题海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书由“厚”变“薄”。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从高考角度看,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高考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的形式出现,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2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经过一轮复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方法,但要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形成系统,还需要经过二轮的专题复习。专题可以是知识专题,也可以是方法专题。本节课定位为方法专题,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复习很多知识点,力求实现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通过对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等的探讨,提炼出解题思路,用以指导后期复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类和阐释类综合题的应答策略。

难点:描述类和阐释类综合题解题思路的提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是为国家选拔综合性人才的考试。选拔的人才需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请看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要求。

展示:高考文综地理“考核目标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讲述:这4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的,今天重点探讨第3个能力。高考怎样来考核这个能力?先来看一道高考题。

高考回眸:展示2013年重庆卷第13(1)题。

教师:该题提供文字材料和图形材料,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问“指出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特点”是对“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第二问“分析其对地下水量的影响”是对“阐释地理原理、规律”能力的考查。

过渡:面对两种能力的考核,该如何应对?这就是大家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来看“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类综合题的应答。

“描述类综合题”的应答策略

1.剖析能力要求

“描述类综合题”考核要求: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过渡:怎样才能准确运用语言描述地理事物?请大家在试题中探寻解题思路!

2.试题探寻

例1:(2009年上海南汇区高三上期末试卷第46题)根据图1简要描述巴厘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①问的是什么?(自然地理特征)②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角度作答?(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资源)③巴厘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④按要求写出答案。(纬度低;多山的岛屿,中部高,四周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短急;热带雨林;水能、地热资源丰富)

教师:请同学们归纳刚才得出答案的解题过程。

3.解读提升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有3个环节:①获取图文信息;②调用已学知识并和图文信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③按要求答题,回答出是什么。

过渡:归纳出解题思路,再进行演练巩固。

4.试题演练

问题:(2013年四川卷第14题)根据图2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活动:学生讨论作答,说出解题的思路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点评,归纳解题思路。

教师小结:刚才两道题给了大家一些启示:①“描述类”综合题的解答思路;②总结类型题的答题框架;③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充实知识储备。

过渡:其实,回归教材,不仅可充实知识储备,还可提供解题框架。

展示:教材中关于气候的文字,总结气候特征的描述框架。

教师小结:可通过做题和看书总结答题框架。

练习:出示试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归纳点评。

问题:(2014年成都“一诊”试题第14题)据图3概括西安1989―2005年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的特点。

教师:从刚才几道题可以看出,问题在变,但解题思路没有变。这就是现阶段复习要注意的:思想方法是主导。

承转:明确“描述类”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再来探讨“阐释类”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阐释类”综合题的应答策略

1.剖析能力要求

“阐释类综合题”考核能力要求: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过渡:怎样才能准确进行阐释?同样通过试题来探寻。

2.试题探寻

例2:(2010年上海卷第35题)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4),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①问的是什么?(气候成因)②气候成因从哪些方面作答?(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③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是什么?(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④按要求写出答案。(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西澳大利亚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3.解读提升

教师:“阐释”是在“描述”的基础上阐释原因,即必须先知道“是什么”,再来回答“为什么”。其解答思路依然是3个环节:①获取图文信息;②调用已学知识并和图文信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③按要求答题,回答出为什么。

4.试题演练

问题:(2013年新课标Ⅰ卷第43题)图5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

总结:今天,大家一起对“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进行探讨,找到了此类综合题的应答策略。同时,通过今天的探讨,还对今后的复习有所启示:一是要善于做题,总结规律;二是要勤看书,回归教材。做题时要加强获取图文信息的训练,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题中的考点对应,然后按要求答题,回答出是什么或为什么。总之,做题时要以思想方法为主线,将所学知识串起来,形成框架和系统。通过看书,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充实知识储备,同时进行归纳,形成方法储备,最后结合解题思想成为能力储备,从容面对高考!

五、板书设计(图6)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地理 高考 一轮复习 基础 基本能力 地理思维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高考复习就是莘莘学子们寒窗苦读的一次大收口。高三地理复习中,一轮复习格外重要,它是对考点的一次全面扫描。经过高一、高二的地理新授课学习,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很多认识是不深入的,甚至是片面的。一轮复习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考纲把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体系。高考命题具有“知识抽样,能力覆盖”的特点。为此,一轮复习一方面要立足于知识的全面覆盖,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一轮复习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体系。

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突出主干知识是重点。这也是地理新课程的基础目标。为此,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掌握,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大气环境中的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成因、河流、海洋环境中的洋流分布及影响、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实事热点地区等。在一轮复习时,应当对照新课标,将知识点落实到章节。以单元为重点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不留死角。鼓励学生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和知识迁移等思维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此外,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要能创设情景给问题――让学生“要学要问、能学能问、会学会问”,注重“举一”,力求让学生“反三”,触类旁通。

二、重视读图表的能力培养

现代高考对考生空间思维和读图能力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的地理事物图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地理考试中,地理区域特征的表现、地理情境的设置、地理问题的提出等等,都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来表现,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计算的能力得以很好的考查和区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义,并进而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找出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对于图表中的数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找规律,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进行定性阐述。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利用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等技能。教师应始终把图表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善于抓住地图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深层次挖掘教材插图的隐性信息,形成图像分析的基本过程、方法。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模拟图像思维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类地理图表素材的常规阅读与训练,要求学生实现图文、图图、图表的熟练转换,并能综合归纳出图表地理信息,使地图既成为地理解题思维的源头,又成为地理解题思维的路径或归宿。

三、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人文与自然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示我国和世界热点地理事物和图像的最好平台,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在复习中,首先要树立“学好区域地理,地理的学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地理原理、规律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复习效率就太低,也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其次要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重要原理,抓住典型区域的特征,分析影响其特征形成的原因,评价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该区域人类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探讨和研究解决区域发展的措施;要注意构建区域平台(尤其是重点、热点区域),以经纬网为参照系,以重要地理事物为知识点,以主要地理要素内部联系为思维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特征。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不同区域的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四、关注社会热点,强化案例教学。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4

一、深入钻研《考试大纲》,研究外省新课标后的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是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全国性的、普适性的高考法规性文件,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总复习的依据。认真钻研《考试大纲》是高三毕业班老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从对今年《考试大纲》分析可以看出,仍然要求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放松;从外省新课改后高考试题的变化可以看出,新课改前后地理考试方向的一个最大区别是:新课改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在注重基本知识讲解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进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时,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即: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关系;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热点与教材的关系。

三、突出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侧重能力的考查,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二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四、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建立专题

经过第一轮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这时学生的知识仍比较凌乱,不能很好地将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对综合试题的训练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因此,第二轮复习应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围绕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设置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在专题复习中,应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考试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例如,复习“等值线”时,可以把等值线的主要类型、等值线的基本特点、等值线图判断的一般方法、等值线图的判断与应用、闭合等值线图的判断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应用、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梳理、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来探究地理过程和成因等。

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突出了对图表的考查。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它不仅是学习地理的拐杖,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考地理成绩的好坏。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要充分利用地图去学习,一方面加深对重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读图、分析图以及应对无图考图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绘制、判断的步骤与解题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图表教学的总原则是:筛选重要信息,避开异类信息干扰;提出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总之,复习地理图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速度及准确率。

六、掌握基本原理,加强模拟练习,训练解题思路

考前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高考模拟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实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又加之新课标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学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天天做题。这就要求老师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精讲精练,训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项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模拟练习后的反思与总结,进一步提高做题的质量和效率,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5

说到实验,大家自然会想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实验,很少有人会想到地理学科也可以有实验。地理实验是一种运用地理教具、地理学具、多媒体设备等实验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模拟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感知活动。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达尔文有句名言:“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说到探究,大家自然会想到科学家高深莫测的探索研究,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学生学地理也可以去探究。地理探究是一种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取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注重讨论、辩论、质疑、启发、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需要学生参与设计、准备、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总结等活动过程,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重视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

二、地理实验与地理探究在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这种基本理念强调知识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有所认识。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有“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有“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有“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这种课程目标突出了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必要的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活动。在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五个让”,即地理原理让学生讲述,地理特征让学生发现,地理规律让学生总结,地理问题让学生探索,地理难点让学生突破。在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三、地理实验与地理探究在高考中将成为重要考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范文6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1

  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20xx---20xx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2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

  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3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