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1

1.“潜移默化”修行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经典的引领,经典能引领我们的心灵,赐予我们正能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希望和动力。适合孩子的经典更是让我们为之珍惜。我们的孩子有幸和蒙氏礼仪和国学经典结缘。于是,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利用墙面的空间力量,为孩子展现了蒙氏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选择《弟子规》中适合幼儿的经典语句,张贴在适宜的位置,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学一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修正着孩子们的行为。走进“读书角”的孩子,知道“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走进“午睡室”的孩子,懂得“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相信在经典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成长将会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2.“爱的声音”秀真情。马拉古齐曾说:“我们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和永久地展示幼儿和成人的生活。”捕捉生活中关爱的画面,发掘身边懂得感恩的事迹,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爱的声音”。那么,你一定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心中有爱的人,他不会寂寞;心中有爱的人,他不会迷失方向;心中有爱的人,更懂得珍惜;心中有爱的人,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以“关爱感恩”为主题的墙面记录着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回忆,美好的回忆,记录着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值得感动的画面、令人感动的话语,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幸福时光,承载着无尽的爱和被爱,也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了幸福的人。

(1)话题活动。在“认识我自己”的话题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放暑假在家外出游玩的活动,布置了“我们的生活真幸福”的关爱板块,孩子们带来了在暑假中外出游玩的照片,或是在假期中关于感恩的活动照片,通过张贴文字说明,第一块关爱板块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孩子们可喜欢了!孩子们在叙述自己的故事,倾听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深深体会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2)日常活动。用相机记录孩子们感恩的行为,也是一种很好的诠释爱的方式。看,小朋友热火朝天地在劳动,我赶紧拿出相机“咔嚓、卡擦”地一一拍了下来,布置了“劳动最光荣”的关爱板块,表扬这些爱劳动的孩子,鼓励大家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爱集体,获得心中的快乐。

(3)节日活动。教师节,许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老师送来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手工绘画作品,送上了一束束鲜花,送上了一句句祝福,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和难忘的一刻!于是,我们把孩子们送上鲜花、送上祝福的场景拍摄下来,附上文字说明,和孩子们的贺卡、手工绘画作品,一起布置出了“老师,你辛苦了!”的关爱板块。看着孩子们的成长,老师很开心;看着自己关爱老师的行为,孩子们也很开心!

二、活动篇———日常渗透现经典,实际行动化感恩。

1.话题感恩季。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其实,每个话题都是可以挖掘出一些感恩情怀。我们将经典感恩与话题相融合,与课程相融合,与课堂相融合。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无华,带给幼儿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景象。如话题活动“丰收的季节”,活动内容每周都有两节感恩活动,内容也是与秋天息息相关的。如语言活动《爱心树》、《落叶》、《一片美丽的红枫叶》、《秋天的雨》;科学活动《种子食品品尝会》、《种子的旅行》;社会活动《图书的故事》以及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等,涉及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一方面在实施话题活动内容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联系经典内容、渗透感恩教育,让幼儿懂得热爱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甚至是一粒小种子。

2.校园感恩季。“老师,快看!这棵树上长橘子了。”午后的一天,我们和孩子一起散步到种植园地,和孩子一起观察着橘子树,感受着丰收的快乐。“等会每个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摘一只橘子。”小朋友开心极了!“但是,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摘橘子,而且不会把橘子摘坏呢?”孩子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有的说要用力拉,有的说可以抓住树枝拔……孩子们说的这些办法,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了一下,发现这样摘橘子很困难,而且还容易摘坏。这时,我给小朋友表演了摘橘子的方法,抓住橘子的身体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慢慢地,慢慢地,橘子完好无损地摘下来了。孩子们兴奋极了!也学着我的样子,顺利地摘下了自己的一只橘子,欢呼声、笑声、炫耀声,声声入耳!这也让我想到了《三字经》中经典原文“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着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鼓励幼儿用眼睛、嘴巴、小手和心灵的发现,从内心去亲近自然、感恩自然!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2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低年级的阅读识字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拼音教学——营造润泽的拼音课堂

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拼音拼读。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的工具,但它是注音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让刚入学的孩子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单纯学习拼音很枯燥,但是结合儿歌背诵和小游戏等一些小窍门便能让拼读、识字妙趣横生。

1.情景儿歌

学生特别喜欢顺口的儿歌,于是,我们充分利用阅读课本《尖尖的草帽》,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将儿歌与字形联系起来,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如:b、p、d、q的字形很难区分,我们与学生一起观察半圆的位置,边配合肢体动作,让孩子边读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学生边读边用铅笔和手做动作,顺利地记住了它们。

2.拼读姓名——拼读、识字一举两得

开学第二天我就倡议家长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卡片上,反面写上名字的拼音,这样每个学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每天课前五分钟,几个学生持卡在台前领读名字、拼读名字,这样既让孩子能快速互相认识,记住对方的名字,又能识记生字、练习拼读,为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增添了许多乐趣。

二、识字教学——奠定坚实的海量阅读基础

拼音学完后,进入到课文部分,孩子会拼读了,识字教学更加如鱼得水。拼读、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法、生活中识记等各种识字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的识字速度加快了。后面的大量识字教学我基本是从以下五方面同时进行:

1.夯实双基,巧妙运用课内教材

在学期初期我们先将预习的要求以明白纸条的方式发放到每个孩子手中,做到人手一份,认真执行,通过点滴积累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年级刚开始学写字时,偏旁、部件,我们一笔一划地指导书写,等到基本笔画都学完了,主要是讲解难写字,每一单元集中学写难写的字,抓住特殊字、关键笔画进行有目标的讲解,剩下的时间学生书写。

课文的阅读学习是以文带文,老师先识字过关,然后主要是以读代讲,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这样一单元的课文两到三节课就可以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2.课内阅读,定位认读海量识字

阅读课本的学习模式如下:

(1)读熟短文,简单理解。学生先自己朗读,读通、读顺句子;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简单理解短文,对重点词语、句子背诵积累。

(2)认读生字、词语。学生在短文中圈定生字、记忆生字,也可以同桌互教,最后教师采用开火车、“摘星星”等游戏检查生字的认读掌握情况。

(3)读通句子、段落。学生分组读,齐读,出示填空,积累背诵优美语句。

3.背诵儿歌,增强随文识字能力

儿歌琅琅上口,韵律感极强,深受孩子的喜欢。我们所涉及的就是成语儿歌100首、谚语儿歌100首、俗语儿歌100首、歇后语儿歌100首。

阅读也是识字的一种方法,在大量阅读中,在反复的呈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巩固着所学的生字,认识着未曾谋面的新字。这样,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还能语境运用。

4.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民族精髓

经典诵读,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这样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带领学生诵读了《小学生古诗必背75首》和《传统文化》,我们始终遵循小学生诵读经典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对古诗句稍做粗略的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诗文,熟读成诵。到学期末,每个班级都有过半的学生将75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其余学生也至少背过了五十首。

5.绘本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3

一、提供展示机会。激发阅读兴趣

读了名著就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学生便失去了阅读名著后的展示交流机会,体会不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阅读兴趣。如何做好展示呢?先从了解作家、作品人手,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自由发言时间,让他们说说收集到的有关名家名作、名言警句、名家故事、名家生活和作品的梗概等。在阅读课上,听听朗诵片断,看看改编的影视剧片断,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谈谈对自己影响较深的情节。教材中很多课文节选自名著,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通俗易懂,实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力抓手。上好名著阅读展示汇报课。就名著的心得体会和阅读方法交流,采取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一个学期至少要进行2~3次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同时,在课上,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释疑解难,让学生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巧妙运用多种媒介。学生接触过大量的原著改编作品,教师不能回避这一现象,而要巧妙地“为我所用”,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章节与影视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学生阅读初感与改编作品的异同,适当加以分析,体会原著的精妙之处。可以开展关于名著的讲座、竞赛、故事会、手抄报、墙报、小剧本、改编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考查学生的积累厚重,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浓郁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度。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名著阅读对初中生而言,存在语言难懂,文字障碍多,阅读注意力持久性差等问题,基于此,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第一,泛读与精读结合。阅读时,鼓励学生自主泛读,先把握作品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弄懂主旨、人物、内涵,精读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细节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灵荡起层层涟漪,与作家智慧火花产生碰撞。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圈点批注,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并写出点评或心得。

第二,采取片段联缀全篇的阅读方法。以《三国演义》为例,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样的小片段最能吸引学生,教师不妨投其所好,让学生跳读这些章节。然后,结合展示活动,让学生讲述这些精彩的故事,多加鼓励。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片段产生的前因后果,这样无形中一部名著就读完了。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指导学生二次复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通过这样点面结合的阅读指导,学生不会感觉到“大部头”的压力。

第三,任务驱动,从问题探究入手。如研究一下人物在作品中的表现,研究一下古代的风俗民情,哪些是需要剔除的糟粕……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书中查证或寻找问题,但是切忌问题不可过于专业化,同时对学生探究的答案不可过于死板,要采取“姑且存疑”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发现。经过反复阅读,学生的认知水平会得到提高。

三、养成积累习惯,促进内化吸收

读书若不能吸收,则只能“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做好积累,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抓“常识点”。积累的目的之一是准确再现素材,但往往是读了以后,常识性的东西遗忘了,致使再现“常识点”时模糊,影响到运用的效果,如人物、朝代、国别、季节、地点、经典话语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弄清楚。虽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影响到准确再现的因素要下工夫记牢。训练这一积累的途径:一是复述,二是概括。如此操作,一些该记的东西才能保证再现运用的效果。

第二,抓“共鸣点”。读书进入书中境界,必定有些语句、情节或人物触动学生心灵,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地方或摘抄或批注,把瞬间的思考落实下来,也许一开始学生的感悟较为稚嫩,但经常做这项工作,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4

吃过晚餐,妈妈忙着收拾餐桌,9个月大的辰辰在客厅的地板上玩,3岁的彤彤则从书柜中搬出自己的爱书――《月亮晚安》、《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逃家小兔》,顺手拿起一本一页一页翻着,流利地说着书里的故事。外婆看着惊讶极了,一个月前还缠着妈妈念书给她听的彤彤,现在居然已能享受阅读之乐了。

很快,彤彤读完了一本书,外婆拿起这本书,打算一边让辰辰看图画,一边念故事给他听。不料,彤彤却提出抗议:“外婆,你不要念!我刚刚已经念给弟弟听了,现在我要念第二本给他听。”外婆更是惊喜,前一阵子还十分“自我中心”的彤彤,总是嫌弟弟乱动她的书、弄坏她的玩具,这会儿却成了有模有样的姐姐。

专业点评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进展迅速,科学家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婴儿自出生起即能注视、能倾听,并陆续发展出会触摸、会操作、会思考等能力。在此研究基础上,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概念得以产生,并逐步形成了从小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

所谓“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嗅闻、触摸、视听及操作等,了解图画情境的涵义。当然,阅读能力是逐步提升的,随着视、听觉及大脑发育的日趋完善,宝宝从会辨识符号、数字,到会识字,再过渡到正式的阅读。就像彤彤,3岁不到的时候,她习惯于看和听,看书非要妈妈念;3岁,彤彤就可以自己看书了,而且还能清晰地“读”给弟弟听。可见,早期的亲子阅读体验,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

小链接:

上世纪90年代,国外有研究证实,自婴儿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长期阅读训练,对提升儿童的智能和学习能力,具有正面而积极的效应。

美国科学家2008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从幼儿早期的发音技巧和语言技巧,可以良好地预测其未来阅读的正确性。

不同年龄段,不同的阅读体验

0〜1岁 “我也懂的哦!”

0〜1岁的宝宝正处于身体感觉和功能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依据婴儿脑部感觉统合的发展,将亲子阅读分成4个阶段来进行:

1〜2岁 “我是坐不住的‘破坏狂’!”

大多数宝宝1岁开始会走路了,他们的活动量比婴儿期大很多,这一阶段不宜强迫宝宝安静地坐着阅读,可以利用活动以后的时段,用活泼亮丽的绘本封面吸引宝宝来阅读。

因活动量多,但协调度却不够,所以宝宝可能会经常撕坏书页,此时父母不宜责骂。千万记得:阅读的焦点是孩子,而非书本身,书等同于玩具,可能被损坏,修补好即可,从小培养孩子对书、对阅读的喜爱才是重点。当然,也不应对宝宝撕书的动作视而不见,应利用机会教育宝宝,示范小心翻书的动作,让他模仿和学习。同时,立即拿透明胶带修补书页,养成宝宝爱惜书本的心理与习惯。

你还可以这么做:

* 活泼阅读

即使宝宝坐不下来,或只是翻翻书、将绘本搬来搬去,父母都要有耐性地用生动的口语简要地说书里的故事,这属于良好氛围的营造,让宝宝从潜意识喜欢书本,持续吸引宝宝终身阅读。

父母可模仿绘本中人物的动作,请宝宝也跟着模仿,提升阅读兴趣,同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动词。

* 活学活用

有的宝宝1岁已经会说话了,多鼓励他模仿并训练发音;反复说,以强化记忆力。生活中,多运用故事中的词汇、语句,加强孩子的领悟力,活学活用。

* 重全貌,勿琐碎

1〜2岁孩子的脑部发展偏重右脑,故视知觉注重全貌胜于细节。所以,讲故事时不要太琐碎,将重点放在主题上即可。

2〜3岁 “我叫‘好记星’!”

此阶段的孩子,视觉与听觉记忆力很好,父母反复为孩子念过的绘本,他已能自行翻阅,能自己看图说故事。因此,他会从与父母共读的依赖,进入到念故事给娃娃听、给家人听的崭新阶段。

你还可以这么做:

* 刻意留白

2〜3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发展,因此,爸爸妈妈讲故事时,用词要精准(如:“糖”与“糖果”、“药”与“药膏”,涵义不同,不要混用)。他们也能了解形容词、介词的意思,所以语句变得更丰富、更长了。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刻意停顿,让等不及的孩子填补空白,说出脑中记得的词汇或语句,增加孩子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此阶段也可利用童谣绘本,让孩子把押韵的童谣念出来。

* 因果关系

两三岁孩子的左脑开始活跃,会仔细观察背景,从图画的线索去了解内容,看表情知情绪。父母讲故事的焦点,可适当加入因果关系的内容,试着与孩子的经验联结,鼓励孩子发问。

3岁以上 “我是一个小公民!”

满3岁,孩子的视知觉功能更强了,会区分、辨别不同的符号、数字。阅读时,可以开始引导孩子学习辨识两个差异较大的符号(如:、)或数字,为未来认字奠定基础。如果孩子一下子学不会,绝对不要着急,也不要给孩子压力,只要反复提供机会让他看即可。

你还可以这么做:

* 形成价值观

选择适当题材的绘本,通过感性的故事,让孩子耳濡目染,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将来引导他的言行,成为有教养的公民。

* 影响世界观

孩子3岁以后,通常父母就会带他出去旅行。出发前,可以找些各地、各民族、各国家比较经典的、传诵久远的童话故事书,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讲,从小拥有“地球村”的概念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结语

通过亲子共读,可以感性地建立起无比亲密的关系,形成未来亲子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于知性层面,更可强化孩子视知觉和听知觉的能力,使之耳聪目又明。

与书成为终身的朋友吧!让孩子的心灵长上翅膀,在想象的天空翱翔。

专家简介: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5

一、细节,是一种氛围――让班级透出淡淡的书香

绘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拓展孩子认知、促进情感发展的重要媒介。在中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对孩子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以以下几点为切入口,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收集图书。

我们请家长协助收集幼儿书籍,以充实班级书屋。在这个过程中,我班收集到的图书五花八门,有一部分是不适合现阶段孩子阅读的。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显得盲目,更有部分家长有拔苗助长的心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给予部分家长购书指导,特别是一些比较经典的绘本推荐,促使他们逐渐树立要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培养的意识。

(二)布置书屋,制定书屋规则。

我们给图书进行分类,给不同种类的图书贴上各种不同的标记,给放书的筐也贴上相应的标记,鼓励孩子有目的地观察、探究图书的分类,学习以对应标记来放置图书。另外,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如下书屋看书规则:(1)保持安静看书,不能争抢;(2)图书按标记归类整理;(3)张贴规则图,并以游戏形式配上儿歌,从中找到正确的看书方式;(4)书屋的活动材料定时更进。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氛围,把本学期语言活动中的小故事、儿歌等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把图画故事书、孩子自制图书、图片等都放在书屋里,让孩子餐点后或在游戏时间,自由翻阅,说说讲讲,不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另外,我们每天还安排一定的时间听故事,帮助孩子们掌握故事中的经典句子和词汇,懂得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鼓励孩子在同学面前大胆讲述、创编故事。

二、细节,是一种鼓励――做大班级的“亮点教育”

班级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两位教师的共同努力,要找准一个“点”,持续地做下去,逐渐形成班级教育特色,也就是要“小题大做”,把“点”上的事情做大做强。比如班中通常会有很多琐碎小事,但如果能做精做实,就往往能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我们看来,环境则是较好体现班级亮点的一个平台。我们给孩子创设一个能充分体现本班班级特色的、舒适的环境。把足够的空间渗透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班级走廊、梁柱、游戏区域、操作材料陈列区、作品展示栏杆架,等等。

另外,在孩子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同龄伙伴,互相带动。

中班孩子交往能力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关心同伴的活动,更会主动地向同伴学习。于是,我们请会念唐诗的几个孩子来当“小老师”,让不会的孩子自己挑选“小老师”。每天午餐过后,每个“小老师”就带几个徒弟自己自由选择场地一起学习唐诗。一学期下来,班级很多从来没接触过唐诗的孩子都会背上好几首了,而且朗朗上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设“光荣榜”,争相上榜。

适当给予孩子一些物质或精神的奖励是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的。于是,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设立了“光荣榜”。凡是一周内有进步的或是在各类班级活动中获奖的孩子就可以把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或是公布在班级主页里,这样对孩子激励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几乎隔几天孩子们就会请家长关注班级的“家园联系栏”或是班级主页。他们还会不断地提醒我们:“老师,我最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可以上‘光荣榜’了吧?”直到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他们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三)“发言小星星”,让每位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

为了更好地烘托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本学期,我们推出了“发言小星星”这个新称号。每星期通过课堂发言的质和量,由我们和孩子共同评选出五位“发言小星星”,并在评比角上注明。这样的活动激起了许多平常不大发言和不善于发言的孩子心底的那股勇气,课堂上也能渐渐地看到他们那高高举起的小手,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细节,是一种民主――加强班级的常规培养

为了进一步让每位孩子提高班级主人翁意识,我们提出了按每组的座号轮流进行“值日生制”,轮到的孩子本星期必须提早来园,负责点名、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等常规管理。渐渐地,孩子和家长们都爱上了这个制度,以往有的孩子生一点小病就不肯来园,现在不一样,轮到值日生时,即使生病了也一定要坚持来园;还有许多孩子在轮到的前一天还会失眠,早上很早就起来要求来园。从点点滴滴中,我们感受到了活动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支持,为我们班级常规管理注入了活力。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段 写话教学 积累兴趣 读者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写作活动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兴趣、习惯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小学生入学伊始,其口头语言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已能基本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可正常地与同伴及成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我们只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有步骤地进行低年级写话教学,使学生们爱上写话。

一、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阅读对儿童写作具有迁移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作文与阅读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在低段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阶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强积累,笔者采用以下做法: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识字量不大,喜欢阅读绘画为主的书籍。于是笔者在校本课上和学生共同阅读经典绘本,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上面和下面》《疯狂星期二》等。经典绘本激发了低段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纷纷去收集众多优秀绘本,美美地品读着。笔者还结合学校的书香校园的阅读考级活动,每学期和学生共读几本儿童读物。例如,一年级上册阅读范围为《小学生阅读美文》《小学同步阅读》《亲近母语》《启发孩子的100个智慧故事》……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外教师获得家长的支持,建立班级图书角,举行班级漂流书活动,开展“故事爸妈进教室”“亲子阅读”等阅读活动,共同创设阅读氛围,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分享收获,记录体会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加强积累,我还采取以下的激励措施。“阅读积分卡”――每阅读20分钟奖励一枚阅读奖章;“我的收获感言”――学生记录喜欢的词句或心得;“父母或老师想对你说”――家长或教师对阅读情况的评价。

采用家长和教师鼓励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每个星期一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奖励“阅读奖章”。另外,笔者结合课外读本,进行“主题阅读”。例如,新课程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学生们可以阅读《亲近母语》等相关的课外读物,收集主题内容进行积累;组织学生开展了“赞春”系列活动、“我爱春天”朗诵活动等,由不同的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只有使课外阅读有了质和量的双重保证,学生的阅读才能实在、有效。而有效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加强了积累,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挖掘资源。积累素材

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表达愿望,乐于动笔,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1.借助文本,拓展写话空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文本优秀的例子生发出去,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好话题,引导低段学生把话说完整、写完整。例如,教学《柳树醒了》一文中,有五个段落的结构是相似的“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树哟,软了。”……学生们通过文本朗读,结合踏青时的感受,都兴致勃勃地提笔写话。有学生写道“春姑娘跟小花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花开心地笑了!”“春雨给小草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草哟,绿了!”“春风给远方的鸟儿捎信了,送着送着,小燕子就飞来了!”可见这样的仿写为学生写话提供了生动的内容和话题,让他们能轻松地享受到写话的乐趣。

2.感受生活,挖掘写话资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必须想尽办法将写作活动与低段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成功。

例如,学习了第二册第一单元关于春天的文章,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春天的影子。结果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用稚嫩而富有童趣的语句描述春景。叶晓谕同学写道:早晨,妈妈叫我起床,可我怎么也睁不开眼睛。妈妈就说:“真是‘春眠不觉晓’啊!”哦,原来,春天就藏在我的被窝里。上学路上,马路两旁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黄绿色的小芽。小河边,柳树长出嫩嫩的柳枝,就像小姑娘的L辫子。公园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哦,原来春天藏在大自然里。大街上,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袄,换上了薄薄的外套,显得轻松飘逸。哦,原来春天藏在人们的春装里!

正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叶晓谕同学眼中的春天仿佛是可爱的精灵,和她一起分享着美丽的景色,也使她的语言充满童趣且富于诗意,是我们大人所不及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另外我们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笔者把许多小花卉的种子分给每个小组种植,小组合作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写观察日记。

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们收获真实生活,引发写话的强烈兴趣,唤起创作灵感。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类内容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涂涂画画、粘粘贴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教师可通过写绘画日记、做树叶画、设计班标等活动,为低段学生创设写话氛围,感受活动的乐趣。例如,“3・8”妇女节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贺卡上写话,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如夏之琳同学做了一张贺卡,来展现自己帮妈妈做家务的情景,并写道:今天是3月8日,妈妈的节日。我把贺卡送给妈妈,她可开心了。平时我很淘气,做作业拖拖拉拉,常常惹妈妈生气。今天我很乖,赶紧做完作业,帮妈妈拖地、洗衣服,还给妈妈捶背。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小学低段的学生兴致勃勃地用画笔结合文字记录着自己的生活,遇到不会写的字,鼓励他们用拼音、绘画(简笔画)替代。如识字量不多的陈晨同学,这样描述自己跟妈妈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买了许多菜,其中有我zuìxì欢吃的大螃蟹和虾。妈妈还买了蛋糕。我很开心。

这样绘画与写话结合,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写话难度。

三、确立读者意识,给予肯定,展露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