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徽因徐志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1
众所周知,徐志摩是个风流鬼外,才华横溢的男人,他像一只蝴蝶,流连干女人之中,他对每一个女性都不吝溢美之词,这也是他自飞机失事后,被众多女性大加追念,大加缅怀的原因,由于徐志摩去世前曾把一些书信手稿存在凌叔华处、这个盎着徐志摩旧迹的八宝箱,造成了徐志摩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女子,林徽因,凌叔华之间一生抹不去的龉龃,而凌叔华更是背上了一生的骂名。
八宝箱里究竟有什么呢?这要从凌叔华和徐志摩的交往说起,凌叔华和徐志摩结识时、正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而不得的失恋之时,才女与才子,年龄又相仿,所以二人关系进展很快,相识半年光通信就有七八十封,差不多两天一封,再加上聚会,可以说这显然超出了一般的友谊,凌叔华对徐志摩是欣赏的、可是凌叔华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她早就敏感的嗅出徐志摩爱的其实还是林徽因,自己不过是林徽因的翻版,是徐志摩填充寂寞和失意的载体,大凡女子都是清高善妒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目无下尘的才女,她不原谅自己只是一个翻版,所以凌叔华很聪明也很凄酸地挡了徐志摩的感情之箭,用朋友式的交往维持着心底最柔软的爱情。
徐志摩虽然对凌叔华大为欣赏和倾倒,可他也只能维持着和凌叔华友谊的交往,直到他遇到了陆小曼,对陆小曼说,“只有L(凌叔华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是我唯一可以交往的真正的朋友。”可见,彼时的凌叔华,已经和徐志摩的关系上升为精神层次的挚友之爱,1928年北伐军逼近北京,徐志摩怕凌叔华遇到危险,致信陆小曼说要去;麦叔华家住几天,只有最毫无芥蒂心怀坦荡的朋友之情,才会让徐志摩如此告诉爱妻,
虽然陆小曼和凌叔华的关系还算不错,可是她却不喜欢林徽固,陆小曼也知道徐志摩念念不忘林徽因,妒忌之下,曾经烧毁过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文,这件事让徐志摩觉得一些私人信件放在家里是不妥的,就把这些信件放在了家,后来徐志摩还是觉得不合适,就又辗转交给了凌叔华保管,可见,凌叔华在徐志摩心目中的重要性,八宝箱里有陆小曼的两本日记,另外两本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英伦相恋的日记,通称《康桥日记》,是徐志摩对林徽固最热切的爱意表白。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和凌叔华都在赶着整理徐志摩的文集,林徽因不知何故,比陆小曼更急于得到那个八宝箱,1931年12月9日的上午,林徽因亲自到凌叔华家索取,凌叔华故意躲开不见,林徽因便托帮忙,想要回八宝箱,尤其是《康桥日记》。
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要挟凌叔华交出了八宝箱,转手交给了林徽因,林徽因一看《康桥日记》不是完整的,气急败坏的连夜给写信说“我为人直爽性急,最恨人家说瞎话……女人小气虽常有,像她这种相当有学问知名的人也应该学大方一点才好…现在日记无论谁裁去的,当中一段缺了是事实……关于我想着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实话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被人恋爱为耻……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林徽因说她急着要日记,是想回味往事。
看到信后,又一次以“材料分散,不便研究”为名,要求凌叔华交出整本,凌叔华迫于压力,只好寄去了另半本日记,并附上一封信说:适之,外本璧还,希望此事如乌云飞过清溪,彼此不留影子才好……接到原本日记后,同样转给了林徽因,并在自己日记里说“这位小姐到今天还不认错!”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2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倾慕者,比
>> 王军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的“向导” 我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 朝圣:追寻梁思成林徽因的路 林徽因梁思成婚姻的导演——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的岁月 丑男为什么总能娶到美女老婆? 看到是幸福——循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走山西 《林徽因与梁思成》等 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风华岁月 梁思成故居被拆林徽因的预言被言中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 日本奈良为什么要为梁思成立像 男人的10万个为什么 男人的承诺为什么总是落空 为什么男人的鼻子更大 为什么男人的喉结更明显 男人不懂为什么 论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 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幸福不幸福 林洙回忆梁思成和林徽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37℃的嫉妒,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倾慕者,比如徐志摩和金岳霖。对此,身为丈夫的梁思成既没有表现得无所谓,也没有让自己被妒火吞噬。他巧妙地让林徽因知道自己对这些倾慕者的担忧,甚至是厌恶。一方面让林徽因知道自己非常爱她,另一方面又让林徽因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刚生完孩子没几天的张幼仪离婚,决定不顾一切地追求林徽因。不成想,当他回到北京时,却发现早他一年回国的林徽因,已经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交往。徐志摩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却还是不死心。梁思成和林徽因经常去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徐志摩就频繁去那里,试图靠近林徽因。梁思成索性在图书馆的大门上贴了一张纸条: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到打扰),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徐志摩,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在林徽因面前幽默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嫉妒。
反观徐志摩,历经千辛万苦才将陆小曼追到手,却对陆小曼与京剧名伶翁端午的暧昧关系熟视无睹,任凭他们在家中打情骂俏,还为两人合演的戏当配角。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男人感到嫉妒的时候,他们的热情才能升达沸点,对象的价值也能相应发挥到最大。有分寸的嫉妒是爱情的催化剂。何况,嫉妒往往是因为把一个人放在了心上。徐志摩不表现出嫉妒,陆小曼怎么能相信丈夫爱她呢?她更无从知道,丈夫容忍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于是,她一次次地试探,直到把徐志摩逼得离家出走。
如果用温度打个比方,30℃以下的嫉妒,爱得毫无激情可言;35~37℃的嫉妒,爱得恰如其分;38~39℃的嫉妒,让人躁动不安;40℃以上的嫉妒,让人昏头转向。所以,爱情的艺术在于使嫉妒控制在正常温度下:温度太低则兴味索然,温度太高则昏头昏脑。
梁思成的37℃嫉妒,成功地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尊重和信任,维护他们的婚姻
在林徽因众多的追求者中,梁思成既不是最英俊的男人,也不是最有才华的男人,更不是最有权势的男人,但是,他是一个心胸最宽广的男人。可以说,他给予了林徽因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信任,几乎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料理后事,还带回一片飞机残骸交给妻子林徽因,作为纪念。梁思成的做法,既维护了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又尊重了妻子的感受,怎能不让林徽因感激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总布胡同时,哲学家金岳霖就住在他们家的后院,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座谈。金岳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深度的男人,让林徽因大为欣赏。
有一天,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非常震惊,辗转反侧一夜未睡。第二天,他只对林徽因说了5个字:“你是自由的。”正是因为梁思成真正爱林徽因,尊重她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存在,尊重她选择的权利,才会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反应,而不是拿婚姻或孩子去威胁她、禁锢她。
林徽因听了丈夫的话大为震动,随即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后来,他们3个人始终是好朋友。在这场婚姻危机中,梁思成用最大的包容给予林徽因尊重与信任,这样的爱更加深沉和伟大。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3
她,是婉约一阕词,清丽典雅,令深沉睿智的学界泰斗念念不忘,守望一生。
她,是淡雅一幅画,曼妙脱俗,令稳重儒雅的建筑大师百看不厌,钟爱一生。
她,旷世美丽,才华绝代。她的美,穿越无数岁月风尘,依然无人可及,她被誉为中国第一才女,她的名字——林徽因。
(一)
1920年的10月,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来英国伦敦圣玛莉学院学习,而此时,徐志摩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
一个秀外慧中、风华绝代的才女,一个浪漫多情、才华横溢的诗人。偶然相遇注定一世情缘。
也许,她才是诗人心中那朵娇羞的水莲花,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沉醉了诗人浪漫温润的心。
也许,她才是夕阳中河畔的金柳,清风吹拂,婀娜美丽的身影久久地在诗人心头荡漾、荡漾……
徐志摩深情地写下一首诗:“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安眠! ”
然而,他们的相遇有着美丽的时差,彼时,徐志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许,正如他诗中所说:“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诗人那颗浪漫温情的心被思念和爱慕浸润着,为了她,他甘愿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林徽因是理智的,也是善良的,她对于徐志摩的“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最终选择了放弃。
可是,林徽因的光芒无人能遮挡,她永远都是诗人心中最美最亮的星星。诗人坦然说:“于茫茫人海中访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日后,徐志摩做了梁林的朋友,成了他们家文化沙龙的常客。
有时候,爱只能是水月镜花。也许,正是因为错过,成就了一生的牵挂。
1931年深秋,徐志摩乘飞机赶赴北平,就是为了到协和小礼堂听林徽因演讲,不幸的是,飞机失事,机毁人亡……
(二)
如果说徐志摩的爱烂漫如花,那么金岳霖的爱则温润如玉。
金岳霖爱林徽因,他的爱晶莹剔透,纤尘不染。爱就是爱,就是付出感情和关爱的历程,不为占有,不求回报。
他爱林徽因,别的女人无法挤进他的心里,他终身未娶。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金岳霖总是毗邻而居。他的爱,是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每天能看到她对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每天能看到她微笑,看到她幸福,于他,便是心满意足。这才是真正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梁婚后,金岳霖送给他们一幅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既是祝福,又是赞誉,也不失幽默和洒脱。这固然是金岳霖的胸襟宽广,可若不是最深沉、最真挚的爱,又怎会如此超然?
金岳霖对林徽因别具一格的爱,穿透岁月浮尘;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
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的眼泪没有停过。她永远都是他心中的花仙子,他怎么舍得他的花仙子香消玉殒呢?
金岳霖饱蘸深情,写下一幅挽联。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她,永远都是他心中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神情黯然地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她的生日,他有生之年,从来都不曾忘记。
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确实,如此深厚而纯情的爱,岂是一般男人能做到的?又岂是寻常女子能拥有?
(三)
林徽因最终选择的是梁思成,林梁两家是世交,可谓门当户对。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珠联璧合,建筑佳偶。他们都喜欢建筑,志趣相投的两人经常到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和快雪堂读书、游览。
婚前,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在梁思成眼里,林徽因是无与伦比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样,谦谦君子,亦是淑女好逑。梁思成对林徽因真正做到了一生的呵护。
他们之间没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誓言,而是把信任、包容和关爱都融入到生活的小河中,让真爱在婚姻中涓涓流淌。
爱,不是自私,不是狭隘,梁思成愿意给林徽因自由呼吸的空间,给她心灵留一方青草地。曾与林徽因有感情纠葛的徐志摩、金岳霖,依旧是她的至交,是他们夫妻的至交。这一点,一个狭隘的男人是做不到的;而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源于深沉的爱。
(四)
林徽因,美成了书中的一个剪影。她的美,成为了一个传奇,迄今无人能及。
三个优秀的男人对她深情款款,为她魂牵梦绕。也只有她——芳华绝代的林徽因能够做到。
林徽因,若单单长得漂亮,至多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花瓶,不足以令人仰望。于她而言,弥足珍贵的,是她的修养,她的聪慧,她的才情。
林徽因曾旅英留美,英文水平极佳,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民国才女中,林徽因与冰心、张爱玲、石评梅、庐隐、萧红齐名,但比她们的才情更全面。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于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都有很深的修养。她曾参与改造传统工艺景泰蓝、参与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工作中,林徽因吃苦耐劳,态度严谨。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林徽因美丽,但依靠的不是美貌, 而是她的学识和智慧。她无人可及的才情营造了一种明丽而坚实的“精神魅力”。
林徽因,气质如兰,才倾天下,芳华绝代。
林徽因——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4
我喜欢张晓风,她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女子。可我更爱徐志摩的文字,那若隐若现的忧伤。那让人猜不透的情感,那让人心疼的心思细腻。是啊,文字连缀这一个又一个忧伤的故事,而我却只是忧伤,想要感同身受却总是做不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美的让我一次又一次落下泪水。那文字里琉璃而又破碎的故事,我想只有有心人才能明白吧。
雨后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正如徐志摩倾心于林徽因。那段爱情,我心醉又心碎。有人说,最爱林徽因的是金岳霖,他守护了他一生。那么,徐志摩呢?这个男人的悲伤,又有几个人愿意去体会。
他文字里的忧伤仿佛透漏着那段爱情的悲哀。包办婚姻的悲剧,是啊,如果是在现代,林徽因和徐志摩应该是一对佳偶吧!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5
关键词:徐志摩 《再别康桥》 多重情感内涵解读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歌意境柔美悠远,风格清新飘逸,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正因为它那柔美飘逸的意境和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多少年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钟情。高中语文教材几度更易,也从未把它删除在外。由此可见,《再别康桥》一诗地位之非同寻常。
一个纯粹的中国诗人,缘何会对一座异国他乡的康桥如此依恋,如此挂肚牵肠、萦萦于怀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康桥承载了作者一生的理想,亦即《再别康桥》诗中所说的,康桥有他“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色彩丰富的,诗人在康桥的“梦”也是丰富多彩的。
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我想以“彩虹似的梦”和的这句话来引领我的这篇文章,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
一、爱情梦——爱
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其间邂逅了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从此他便堕入了一场不能自拔、刻骨铭心的爱恋中。他爱上了像精灵一般的林徽因,为她写下了无数情真意切的诗句。应该说,对林徽因的爱,是徐志摩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也是他人生中迟到的初恋。
然而,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无果而终。 他不无留恋而又遗憾地写道“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他只得自我安慰似地说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至美如金的康桥,对徐志摩来说,留下了太多初恋的美好回忆,是他一生刻骨铭心的爱的圣地。康桥的记忆,是为了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没有她,康桥也不过是一座桥,一种存在的风景。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徐志摩对康桥的赞美,包含着他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对爱情的歌颂。也就是说,康桥成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爱的一个象征、一个载体,这构成了他所寻之“梦”的内核和真正的秘密。
二、政治梦——自由
在剑桥学习期间,徐志摩确立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认为德国人太蠢,干事机械;法国人太阴,干事过分;南欧人太乱,头脑混乱;美国人浅薄,文化历史不长。所以比较像样的是英国。他曾说过“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机械;是保守的,但不顽固”。所以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但是归国后,内忧外患、战火连连的中国在“五四”后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这片土壤里找不到生根发芽的沃野。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在中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它注定是要破灭的。诗人曾经无比向往的政治梦想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外辱内患、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中夭折了。
三、文学梦——美
徐志摩是一个热情地拥抱、深情地爱恋英国文化的人。留学欧美期间,他喜与名士交往,广泛涉猎世界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的创作意念。欧洲的文明,名流的思想,雪莱、拜伦的风流与浪漫,如同一道道洪流,不时冲击着徐志摩,他崇拜的偶像也由美国的汉密尔顿转向了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弃政从文,走入了诗人的行列。
然而,彩虹绚丽,终归虚幻;“梦”虽绝美,终归成空。这一华美的诗句下,掩饰不住的是诗人曾经热情万种却背后无奈的凄凉,而“揉碎”一词更是暗含破碎幻灭的无言悲苦。
狂飙突进的“五四”,已经昭示了时代所呼唤的精神力量,这时的徐志摩却还在一边吟唱着康桥的微波、向往着雪花的快乐,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这种浪漫飘逸的文学理想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都统统化作了空中飞沫。诗人曾经一度狂恋的美政理想和文学梦幻都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这“彩虹似的梦”最后终归是被“揉碎”在了现实的“浮藻间”。
故地重游,再一次回到这个曾让他热情燃烧的母校,满是忧伤失落的他怎能不感慨万端?
刻骨的爱情,炫美的理想,别样的人生,徐志摩演绎的是一曲性灵的舞蹈,华美绝伦,但身处灰色的年代,终究摆脱不了灰色的落幕。他宛如云中那一只闲云野鹤,轻轻的飞走,将那华美空影留给日落和黄昏。此乃诗人之不幸,更是时代之大不幸,但能借助《再别康桥》一诗感受到绝美的自然、纯美的人生、华美的梦想却是我们无数读者的幸运。
参考文献
林徽因徐志摩范文6
最近看了一本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回忆录。就文字来看,张幼仪并不太怨恨陆小曼,却始终对林徽因耿耿于怀。张幼仪恨林徽因并非因为徐志摩爱她而与自己离婚,而是林徽因既然爱了徐志摩,后来却没勇气和他结婚,而是嫁了梁思成,这让徐志摩的感情一度很幻灭很受伤。
如今很多人理解了林徽因的选择,并认为徐志摩能有个不为结婚而交往的红颜知己实在是他的造化,但张幼仪却对林徽因的“世故”不以为然。张幼仪比徐志摩小两岁,却像他的姐姐,处处都是为他考虑的,离了婚,她还是一生牵挂他。不发怨言,沉默而坚强地度过她孤独的岁月。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父送了终,才再婚,那时她已五十多岁了。结了婚,她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
徐志摩从未爱过张幼仪,甚至鄙弃她,但离婚后两人倒成了朋友,徐志摩逐渐发现了她的好,很敬重她。但于一个女人而言,“敬重”是空的,它吃不得用不得,完全没有体温,没有欲望,意味着冷冰冰的距离。也许只能说,一个勇敢干练、缺乏诗意、却对生活兢兢业业尽责的女子,和一个浪漫热情、才情横溢,对梦境孜孜以求的诗人,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
关于爱,一生低调的张幼仪在垂暮之年只说过一句,“我不知道什么是爱,如果关怀志摩和他的家人,是爱的话,我想我是最爱他的。”
这话让我想到了两个字:情分。
“情分”是个比较严重的词。它是某些情感经过了岁月,经过了在1200度的火炉里的反复煅烧,经过了伤害与体谅,最后出来的物质,有一种不灭的、往生的味道。
往往爱情淡了,情分还很浓。爱情如火如荼时,却不见得有什么情分。
当然情分也未必是爱情煅烧出来的,有一种感情也可以,比如那一种模糊了界线的,相知相惜的情感。
小A和她的旧恋人有段近10年的宿缘,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有前因,没有结果。与他分开后,曾有一度,小A不敢去他们过去常去的那些地方,怕被记忆中的温存触痛。她删除了他的电话,却无法忘记那串号码。
有些梦,准会随时间而死去。那一刻,只能挥手作别。一年后,她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和另一个男人恋爱,走向婚姻。尽管旧恋人当时已经能够给她婚姻并恳求她回来,但她已决意未来的路与他无关。
小A和老公的相爱颇有传奇色彩,爱得不不知晨昏。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但她总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哪点不对,因为她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旧恋人宽厚大度的样子。这早已无涉男女之情,只是关于他的记忆已经伴随着她的成长、成熟刻在了她的脑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离开。
“花还未开,树怎能死,你还未嫁,我怎敢老。”她时常想起他的话。她惟有幸福,才能告慰爱的过去式,对得起爱的现在式。
婚后,小A和旧恋人偶有来往。他始终单身。彼此心里总有惦念,往事不会再提。
有许多女性不可避免的把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留在了旧恋人身上。以后不管身在何方,不管情路幸或不幸,总觉得旧恋人才是她们精神的原乡,那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摄持了她们的灵魂。而在现实领域,她们恋爱,结婚,生子,享受爱和被爱,忠于婚姻家庭,履行世俗责任。
因缘分而来的东西,总有缘尽而止的那一刻,也不必太悲伤。倒是有一种力量,不怕心碎,不会全身而退,充满了质感,会绵延,会流传,情长路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