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肿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肿瘤范文1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肿瘤;治疗;诊断;骨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95-02

股骨近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病变可造成股骨近端支撑力下降,常常并发病理性骨折[1]。其诊疗不当将贻误病情或影响髋关节功能,甚至丧失治疗的机会。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收治的41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初步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1~68岁,平均39岁;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1例,其中纤维结构不良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囊肿6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样骨瘤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巨细胞瘤4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瘤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2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仔细规划手术方案。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骨质破坏较少的患者仅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12例。病变范围较大或合并病理性骨折则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后行内固定19例。内固定方法包括空心加压螺纹钛钉内固定,粗隆间病理性骨折DHS、PFN内固定或倒LCP内固定。恶性骨肿瘤10例:原发恶性肿瘤行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4例;转移性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术DHS或PFN内固定4例;原发恶性肿瘤髋关节离断术2例。术后根据患者病灶范围、手术方式以及骨折端的稳定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案。

2 结果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损31例中2例失访,29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32个月,均功能恢复满意。1例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手术,其他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随访12~30个月,其中1例死亡,余未见局部复发,生活可自理,可独立行走。转移性骨肿瘤4例,其中2例于1年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病理性骨折。

3 讨论

从本组股骨近端41例的统计分析看,良性占很大比例,约75%。但病种较为分散,其中又以瘤样病变发病率最高,多见于年轻人。恶性肿瘤则以转移癌最为多见,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针对肿瘤病变的部位、病灶的范围、良恶性程度等多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主要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植骨采用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关键是彻底的刮除,由于往往是囊内刮除,可能遗留微小病灶,现在很多作者报道采用高温[2],无水酒精浸泡、苯酚烧灼[3]、氯化锌烧灼、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等物理或化学方法[4]辅助治疗以降低局部的复发率。必要时加用磨钻磨除病灶周围四壁,本组12例经随诊未见复发。

目前有多种骨缺损修复材料,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造骨以及骨水泥等,自体骨是最佳的植骨材料,但在病损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不足以填充骨缺损区,需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补充。病变缺损较大的患者,我们通常采用自体骨与异体骨或人造骨混合植入,这样既可减少自体骨供区并发症,又可降低单纯使用异体骨或人造骨的组织排异反应、传播疾病、骨折延迟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低度恶性肿瘤或复发率较高的病变采用病灶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 通过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或者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肿瘤细胞,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另外骨水泥费用低廉, 使用方便, 无供体并发症。同时能够即刻恢复重建后稳定性。近年来,骨水泥在骨巨细胞瘤、转移性肿瘤等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1986年Harringtong建议当骨破坏大于骨干直径的1/2,或超过2.5 cm时,需要手术处理。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要根据病变范围及病理性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年轻患者的股骨颈病理性骨折采用空心钛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已得到公认。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的髓外固定主要是DHS和DCS。髓内固定主要是PFN和Gamma钉。对于预防性固定或病理性骨折相对简单的A1、A2型骨折,采用DHS,以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5]。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应力作用下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或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我们采用病灶刮除,瘤壁灭活,植骨加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练习。本组9例患者采取DHS固定,术后恢复良好。另外,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灶部位、范围以及肿瘤性质等各个因素综合后个体化的选择,一般来说,由于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植骨区骨愈合速度明显较创伤骨折术后慢,因此在该类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以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CPM活动,定期复诊摄片以了解骨愈合情况,避免早期负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和Gamma钉等)属中轴固定,可将近端应力分散到股骨中下段,具有较好的抗旋转、抗折弯能力,更符合生物力学,逐步得到广泛应用[6]。本组患者2例患者采用PFN固定,获得满意疗效。股骨近端外侧的解剖钢板,不像DHS那样在扩髓及上拉力螺钉时易使骨折再移位。因此也广泛用于临床。杨松华等[7]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29例,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并认为其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对于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髋部病变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后倒LCP内固定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本组2例随访1年后见固定良好。

随着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出现,恶性骨肿瘤的生存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保肢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定制肿瘤假体置换、大段骨种异体骨植骨等多种方案,其手术目的是消除肿瘤并重建功能。由于股骨近端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可以保护下肢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免受肿瘤的直接侵犯,有利于保肢手术。现在采用定制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定制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短期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8]。也有用人工关节复合同种异体骨重建股骨近端骨缺损,其平均随访68个月,5年返修率为14%[9]。本组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于病变范围较大,其中1例已并发病理性骨折,行截肢手术,其中1例死于术后1年。对转移性骨肿瘤而言,临床统计证实,患者病理性骨折术后生存期较预防性手术明显缩短,故临床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989年Mirels H[10]提出基于疼痛程度、病灶大小、骨破坏性质(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和解剖部位4个因素评估长骨的病理性骨折风险,根据评分判断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提出相应处理。建议4个因素各项1~3分,9分以上者骨折概率很大,建议行预防性固定。William 报告长骨的预防内固定比病理性骨折后再行内固定治疗,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功能的恢复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1]。通过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与保存患肢功能,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一般状况良好或预测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采取的手术应创伤小,可缓解局部疼痛,早期下地负重,手术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术后继续化疗、放疗等治疗。一般采取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及合适的内固定等[12]。总之,股骨近端骨肿瘤应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良恶性等特点,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个体化的选择具体治疗方案,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以达到治愈和(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飞彬,李建民,杨志平,等.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3(6):36-38.

[2]Tsukiyama I, Ogino T, Egawa S. Hyperthermia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sarcoma: Relationship between tomographic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J]. Radiation Medicine,1994,12(5):231.

[3]Moon MS, Woo YK, Leeks, et al.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anterior interbody instrumentation fusion tor tatercalosis kyphosis at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J]. Spine,1995,20(17):1910-1916.

[4]Trieb K, Bitzan P, Lang S, et al. Recurrence of curetted and bone grafted giant cell tumors with and without adjuvant phenol therapy[J]. EJ SO, 2001,27(2):200-202.

[5]葛新,周瑞康,陆伟成,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89-90.

[6]Wu CC.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aseptic nonunion associated with plating failure: emphasis on the situation of screw breakage[J].J Trauma, 2001,51(4):710-713.

[7]杨松华,符彦基,杨丹.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J].中国医疗前沿,2009,4(9):32-33.

[8]施林军,张健,周爱国,等.人工髋关节假体在股骨近端转移瘤中应用13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9(9):1747-1750.

[9]Biau DJ, Larousserie F, Thevenin F, et al. Results of 32 allograft prosthesis composite reconstructions of the proximal femur[J].Clon Orthop Relat Res,2010,468(3):834-845.

[10]Mirels H. Metastatic diseasein long bones: A proposed scoring system for diagnosing impending pathologic fractures[J].Clin Orthop,1989,(249):256-264.

[11]Ward WG, Holsenbeck S, Dorey FJ, et al. Metastatic disease of the femur: Sugical management[J].The Orthop Clin of North Am, 2000,31(4):633-638.

骨肿瘤范文2

2、会出现骨和临近关节的疼痛和肿胀,经常在夜间加重,疼痛严重程度与活动无关,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为钝痛、刺痛、牵拉痛等等

3、身体会有发热、体重减轻、易疲劳、乏力、精神倦怠等表现

4、部分患者会有持续性背痛,背痛原因难以解释

5、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多因肿瘤压迫神经引起

6、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患者多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一处或多处骨折,往往也是因此而就诊的

7、自发性骨折也是常见的骨癌的早期症状

8、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向时,要警惕有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

9、皮肤色泽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同时伴有静脉怒张

骨肿瘤范文3

关键词:超声骨刀;颌骨肿瘤手术;要点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更多注重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超声骨刀是在这种临床需求下出现的新型手术方法[1],该技术能够很好的识别硬组织,在手术时最大程度的减少神经、血管以及软组织的损伤,使骨切割以及骨整形的进入了新的时代。口腔颌面部神经具有非常丰富的血管,依据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和精确性,被广泛的应用到颌骨手术中[2]。以前,在对颌骨肿瘤手术中主要采用的是骨凿、骨钻将囊壁外骨质去除,对患者的囊壁产生严重的破坏,同时在手术中增加了患者的不适的感觉。采用超声骨刀进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超声骨刀在颌骨肿瘤手术中的配合要点,对我院的100例颌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进行手术的颌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治疗组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24例,年龄为21.5~53.4岁,平均年龄为(35.8±9.5)岁,11例为造釉细胞癌,8例为骨巨细胞癌,10例为腺样囊性癌,7例外鳞状细胞癌,8例为骨肉瘤,6例为横纹肌肉瘤。对照组中治疗组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23例,年龄为20.5~52.7岁,平均年龄为(34.6±8.4)岁,12例为造釉细胞癌,9例为骨巨细胞癌,8例为腺样囊性癌,9例外鳞状细胞癌,7例为骨肉瘤,5例为横纹肌肉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骨刀进行颌骨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为对患者采用鼻腔插管,行全身麻醉,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垫肩,利用沙袋固定头部,使头偏向健康的一侧。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侵犯的范围,进行手术切口以及切除范围的设计,对缓则的肿瘤进行切除。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护理进行配合,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的前中后采用全面的护理进行配合。主要的方法为:①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经常到 病房进行巡视,查阅患者的病历,明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部位以及手术的方案等。主动同患者进行认真交流,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口腔的情况,嘱咐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发现是否存在手术相对和绝对的禁忌症。在将要手术前,要准备好相应的手术物品,主要准备超声骨刀等器械,同时还要将生理盐水、输液管、蒸馏水以及侧孔吸引管等物品准备齐全。②手术中的配合:一般要了解超声骨刀的操作程序,接通电源,将机器的开关打开,根据手术的实际需求设置好参数,将脚控放置在患者的侧脚旁边,将导线同机器进行相连,在蠕动泵上安装好4℃的生理盐水。护理人员洗手后,将手柄同刀头进行相连,调试机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产生的水雾大小是否合适,将机器处于备用状态。将手术需要的器械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安装并调试好无菌灯柄。清点缝针和敷料,做好记录。在进行颌骨肿瘤切除术之前,将需要用到的骨蜡、纱布以及各种规格的骨刀、骨搓等放在容易拿到的我只,当手术开始后,能够快速的传递到医生的手中,以使手术的时间缩短,减少在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如果使用到内固定器械,提前将需要的钛板、钛钉等准备好。协助医生将患者的切口进行一针一线额进行缝合,在缝合伤口前,应清点缝针、敷料、钛板以及钛钉等一些可能残留的物品,防止患者出现异物残留的现象,将切除好的肿瘤保存好,在手术结束后交到医生手术中进行处理。③手术后配合:在手术结束后,清洗患者的口腔,将口腔内多余的血液清楚干净,再一次检查患者创面以及切口。准备好呼吸囊、氧气袋等,检查患者的身上各种引流袋,协助医生将患者搬至复苏床,防止各种引流管出现脱落,再一次检查患者随身物品,将患者推至复苏室内,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向复苏室内的护士介绍患者的手术情况,介绍患者的输血、出血量等,完善护理记录。对于手术后的器械,要采用软纱布将骨刀表面的血迹擦拭干净,切记不能使用钢丝球以及硬物对刀头进行刷洗,采用蒸馏水进行清洗,吹干后无角度盘旋在手术消毒盘里面,将刀头放到专用的刀头盒中,清点后进行组装打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不适感觉、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手术中的不适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在采用超声骨刀进行颌骨肿瘤切除手术时,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的关键,在颌骨肿瘤切除术中,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精细的超声骨刀,对于负责手术器械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超声骨刀的性能以及切除手术的具体步骤,在手术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超声骨刀的运用程序进行操作,对于手术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进行提前的预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手术快速顺利的完成,保证患者手术安全达到治疗的效果[4]。本文主要对我院的100例颌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少,患者在手术中不适评分较低。因此在利用超声骨刀进行颌骨肿瘤的切除手术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手术前中后时期全面的配合,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温济全,陈淑萍,李恩洪,等.超声骨刀在根尖囊肿刮治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1,25(4):481-482.

[2]邓春富,赵宝红,张羽巾.压电超声骨刀在23例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18(3):192-194.

骨肿瘤范文4

【关键词】 骨肿瘤;介入治疗;进展研究

在骨肿瘤治疗中, 介入治疗在影像引导下可以实现微创、安全、高效等目标, 这种治疗方法在骨肿瘤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受临床医师的重视。骨肿瘤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即血管内介入与非血管介入[1]。其中, 血管内介入包括动脉内灌注化疗与动脉栓塞;非血管介入是指经皮穿刺行肿瘤消融术。本文重点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 并阐述了该治疗方法所取得的进展。

1 动脉内灌注化疗

1. 1 优点分析 在骨肿瘤介入治疗中, 动脉内灌注化疗较常被应用在对血供充足的原发性与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中, 而对该治疗方法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相同。动脉内灌注化疗是指利用动脉内插管至骨肿瘤的供血动脉干造影, 以便使医生能够对肿瘤的位置、大小、轮廓及动静脉瘘状况等有详细的了解, 然后再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导管头端移至供血动脉最远端, 从而确保动脉内灌注化疗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2]。利用动脉内灌注化疗对骨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 降低肿瘤边缘由于手术引起种植危险的几率;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对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及保肢率,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3]。

1. 2 灌注方法 动脉内灌注化疗较常使用的灌注方法是大剂量冲击化疗方法。这种灌注方法的实施是在影像监视下, 治疗医生将导管插入骨肿瘤供血血管, 并在一次性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后拔掉导管, 间隔1个月后再重复实施。而大剂量冲击化疗较常使用的化疗药物是氟尿嘧啶1000 mg、顺铂120~200 mg、阿霉素30~50 mg及丝裂霉素10~20 mg, 这些化疗药物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综合使用, 假如是对药物进行综合使用, 则需要降低药剂量[4]。大剂量冲击化疗的优点在于一次插管成功就可以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 而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也比较短, 只需要24 h就可以下床活动, 同时通过每次进行插管, 医生也可以了解肿瘤变化情况及化疗所取得的成效。然而, 大剂量冲击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术后还需要接受保肝、保肾治疗。

1. 3 疗效评价 在骨肿瘤介入治疗中, 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患者接受动脉内灌注化疗后, 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变化, 主要包括:①临床症状得到改善;②肿瘤变小、包膜形成;③碱性磷酸酶降低;④肿瘤血管减少, 肿瘤染色变淡;⑤肿瘤内许多小血管内皮坏死、血管闭塞、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及肿瘤细胞肿胀等状况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5]。这也充分体现了动脉内灌注化疗在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可以很好地提高骨肿瘤治疗成效。

2 动脉栓塞

在骨肿瘤治疗中, 动脉栓塞是指利用血管插管技术向骨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射栓塞剂, 以便对骨肿瘤血管进行栓塞, 并使骨肿瘤因缺血而坏死[6]。对良性骨肿瘤进行治疗, 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可以独立实施, 且能够达到微创治愈目标;而对恶性骨肿瘤进行治疗, 动脉内栓塞应与动脉内灌注化疗方法结合使用, 这不仅能够缓解术中出血现象, 对手术保肢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2. 1 动脉栓塞应用材料 在骨肿瘤治疗中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方法, 需要使用栓塞材料, 而较常使用的材料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微粒等。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在骨肿瘤治疗中要想取得更好地效果, 则栓塞材料应依据栓塞治疗目标及栓塞剂特性等进行选择, 以便保证动脉栓塞方法的应用效果[7]。在骨肿瘤治疗中, 术前栓塞较常使用的材料是明胶海绵;介入治疗中较常使用的栓塞材料是明胶海绵无水乙醇等;而原发性肝癌较常使用的末梢栓塞剂是碘油, 其也常被应用在骨肿瘤的栓塞治疗中, 特别是骨盆肿瘤与四肢骨肿瘤。碘油属于一种液体栓塞剂, 其能够被应用到肿瘤内的微小血管中。而碘油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微循环中的侧支循环形成, 同时也可以与化疗药物进行结合使用, 有效延长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

2. 2 疗效评价 在骨肿瘤治疗中, 动脉栓塞较常被使用在良性骨肿瘤治疗中, 比如骨血管瘤、骨巨细胞瘤等, 而且所取得的疗效也比较好, 甚至部分小肿瘤不经过手术也有完全治愈的可能。然而, 部分学者认为单纯栓塞作为一种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无需在良性骨肿瘤的治疗中使用, 只需要在血供充足估计出血多的肿瘤治疗中使用即可, 如骨巨细胞瘤等。而在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中, 单纯栓塞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 也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肢率[8]。

在骨肿瘤临床治疗中, 动脉栓塞较常被使用在恶性骨肿瘤的介入治疗中。在此过程中, 动脉栓塞的实施是在一次插管成功后灌注化疗药物, 并对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处理。由临床试验可以看出, 血管栓塞与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的结合使用, 在骨肿瘤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灌注治疗效果。在当前骨肿瘤介入治疗中, 动脉栓塞方法的使用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①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 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不仅能够促使肿瘤缩小、包膜形成, 也能够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保肢率[9, 10];②对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而言, 动脉栓塞的应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并缓解化疗、放疗等无效治疗产生的顽固性疼痛,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3 小结

在骨肿瘤治疗中, 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使用已经得到了临床认证, 且被广泛的应用在骨肿瘤治疗中, 如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动脉栓塞等。在临床试验中, 对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一般是采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结合动脉栓塞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例如对椎体血管瘤的治疗是在栓塞的基础上, 向其中注入骨水泥, 以便使其能够实现椎体成形。同时, 动脉内灌注化疗结合动脉栓塞这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使用, 也能够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肿瘤介入治疗进展与研究方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0):2555-2558.

[2] 周玲玲, 袁冬平, 张良, 等.复方莪术油微球肝动脉栓塞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增效减毒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6):447-449.

[3] 许开元, 邹英华, 齐宪荣, 等.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对兔肝VX2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2):217-220.

[4] 单婵婵, 石亮荣, 朱一蓓, 等.肿瘤射频消融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 31(8): 1745-1748.

[5] 王任飞, 谭建, 董峰, 等.放射性微球内照射联合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中国肺癌杂志, 2009, 12(6):635-636.

[6] 袁惠燕, 张苑, 范田园.离子交换型栓塞微球及其载平阳霉素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1(2):217-220.

[7] Sangro B, Inarrairaegui M, Bilbao JI. Radi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l, 2012, 56(2):464-473.

[8] Ahmed M, Brace CL, Lee FT Jr, et al. Principles of and advances in percutaneous ablation. Radiology, 2011, 258(2):351-369.

[9] 张f.肿瘤的介入治疗.中华养生保健, 2013(9):3-14.

骨肿瘤范文5

【关键词】 肋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X线; CT

中图分类号 R73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56-02

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胸壁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而肋骨肿瘤中恶性较多见,其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非常重要。X线和CT是临床最常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肋骨肿瘤和肿瘤样变患者,所有患者病理诊断无误。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18~45岁,平均(24.4±4.6)岁;其中胸壁畸形62例,无症状性胸部隆起54例,胸痛80例,合并咳嗽15例,10例无明显症状;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0.3)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影像学检查禁忌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仪器:东芝DGW 500 mA X光机,螺旋CT仪,先进行胸部的常规扫描,随后以5 mm层厚扫描病变的区域。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根据X线和CT分别作出诊断,联合两者再诊断,最后结合病理诊断比较差异,并对比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的诊断差异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病理确诊,良性66例,恶性24例。良性病变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26例,骨岛30例,骨感染10例;恶性病变包括骨髓瘤6例,巨细胞瘤6例,转移瘤12例。对比影像学检查,联合使用X线与CT对患者肿瘤的确诊率高于单独使用X线或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肿瘤的各类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治疗前对于骨肿瘤的良恶性及其在体内的侵犯范围的确定变得非常重要,X线、CT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对其帮助极大。

X线是检查肋骨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首选方式,其简单方便、经济,能够显示骨肿瘤病变的基本特征,能够对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骨破坏为常见基本的病变过程。良性病变呈膨胀性生长,能够观察到边界较清晰,骨皮质虽然明显变薄,但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恶性肿瘤病变一般表现为侵蚀性改变,边界不清晰,一般呈虫蚀样改变。CT检查能够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肿瘤侵袭的大小范围,最重要的是体现恶性肿瘤与邻近组织的相关关系,对手术切除的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但通过先进技术制造处更加薄层CT对早期改变、微小病灶、骨皮质的破坏及肿瘤基质的钙化或骨化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使得隐蔽部位的肿瘤更容易发现而及早的治疗,产生更好的预后效果。良性的肋骨病变多为完整的骨皮质,其病灶的周围硬化明显,-般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2]。恶性肋骨病变则多出现骨皮质的破坏和中断,骨膜反应,并有软组织肿块[3]。MRI定性诊断缺乏特异性,判断骨骼的早期改变,还是主要依据X线和CT检查。

骨巨细胞瘤CT检查显示致密的骨性间隔;骨软骨瘤X线呈向外突出的菜花状骨性突起,其内有不规则透光区。骨髓瘤溶骨型髓腔内见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可见层状骨膜增生及出现Codman骨膜三角;成骨型以瘤骨形成表现为主。病变区增生硬化呈象牙状[4]。CT检查显示髓腔由肿瘤组织代替,软组织肿块更清晰。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为轻度低密度周围硬化,轻度膨胀为囊状,呈骨皮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有骨膜增生。骨转移瘤:X线呈不规则骨质破坏,CT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

骨岛是CT最为常见的肋骨病变情况,表现为有局部有高密度影,且边界清晰,单发多见伴与长轴平行的骨纹理特征。良性的肿瘤在肋骨与软骨的连接处较多见,恶性肿瘤则出现钙化表现的颗粒状物质。骨感染者CT可表现为出现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的硬化明显,且有骨膜反应。

不论是CT还是X线,均具有其各自的优势,因此联合使用此两种方法十分重要。通过CT与X线表现联合诊断,其漏诊率为0,误诊率2.22%,明显低于单独使用X线或单独使用CT等。

综上所述,肋骨病变在病理确诊之前的筛选可根据X线和CT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对大多数的病变起到诊断的作用,并对外科手术给予帮助,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陈颖,衣斌,王兵,等.肋骨肿瘤X线诊断(附50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35(2):157-158.

[2]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等.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表明[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41-544.

[3]罗应斌,张吉美,李群英,等.肋骨骨软骨瘤与肋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J].当代医学,2011,1(13):163-164.

骨肿瘤范文6

【关键词】 膝关节

关键词: 膝关节;骨肿瘤

0 引言

膝关节周围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病变组织广泛侵袭,切除肿瘤造成骨与软组织缺损,各种重建方法都需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功能.如何采取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临床骨肿瘤保肢手术的重要内容.

1 对象和方法

1992-05/1999-03,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64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男38例,女26例;骨肉瘤5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5例,尤文瘤3例,母细胞瘤2例,原发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手术方式:异体半关节移植术37例;异体骨段移植术16例;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例,动力旋转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国产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例.早期均以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6wk,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活动.手术6wk后尽可能使膝关节的运动范围达到0°~90°.术后3wk即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异体骨段移植术,手术后1wk内患肢仍相对制动,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运动.1wk后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锻炼循序渐进,3wk后患者可完全负重.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及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wk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运动.1wk后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和负重练习,3wk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手法牵拉和松动挛缩的软组织、屈伸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超过90°,患肢完全负重.

2 结果

术后3mo内,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影响肢体康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本组术后早期感染3例,皮肤坏死4例,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异体半关节移植3例.伤口内血肿形成2例.术后3~6mo之后的异体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及关节退变和不稳是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不良的晚期术后并发症.骨不连3例,内固定断裂2例.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异体半关节移植术48.6%,保留自体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术81.3%(13/16),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0.9%(10/11).19例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优良率为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