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趋势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趋势分析范文1
【关键词】财务分析 趋势分析 信贷决策 经验
信贷决策的基础是对借款人信息的掌握。为防止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调查结果失真,银行在信贷决策时,都会引入众多的调查分析工具和风控模型,以此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趋势分析是较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原理
趋势,指事物发展的方向。财务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两期以上B续的相同财务数据,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该数据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
通过过去预测未来,是趋势分析最基本的运用,预测的依据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信贷决策中使用趋势分析,可以很好地弥补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数据失真、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为信贷管理者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
可以用于趋势分析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信息很多,其中,影响信贷决策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相关费用、经营资产、现金流、授信及用信额度等。
二、趋势分析的实质
趋势分析的实质是应用大数据征信,结合众多的信贷数据和借款人信息进行评估计算,了解借款人潜在的风险。趋势分析的要点,是紧密结合当期的内外部环境、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成长阶段、管理层经历、企业经营规模、经营策略等综合来考虑。
三、趋势分析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
(一)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企业的销售收入往往是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核实销售收入真伪、分析销售收入结构、来源及变化,其结果对信贷决策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根据企业前三年及当期的销售收入及增长率,分析变化方向、幅度和变化的原因,由此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的结果,做出判断并制定风险对策。实践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销售收入舞弊在借款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分解关联交易进行虚增收入,转移商品、凭真实的出库单和运输单记录收入等,手段层出不穷,对信贷决策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以经营链的变化趋势分析确定销售收入的真伪。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是一个完整的经营链,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一定时期应保持基本固定,而且这些项目变化与销售收入变化一般呈正相关。了解采购的变化趋势、生产的变化趋势等,最终可以对报表中的收入金额进行证实或证伪。以电费为例,银行对生产类企业大多需要验证电费支出,尤其是电费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当企业没有扩建、没有固定资产改造、供电环境没有变化等情况时,企业的电能消耗一般与产能成正比,这是推理分析的一般原理。有的企业提供的电费发票并不是借款人自己的,记录的缴款人是其他企业或其他人的姓名,此时应高度敏感,需要通过缴费账户、时间、金额对比来确认凭证的真实性。在确认电费支出真实可信的前提下,根据每月用电度数变化趋势分析(不是电费金额)生产的变化情况。
2.外部环境变化影响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经济形势、行业形势与企业的销售收入趋势同样密切相关。如,某企业经营高端白酒批发及零售,前三年和今年1~9月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90万、1760万、1820万、1630万,仅从数据上看,销售收入是持续增长且增幅较快。分析今年各月的销售收入发现,1~9月分别是80、40、190、90、70、460、140、220、340,详细了解得知,公司在2012年以前的几年,每年销售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且增势强劲。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高端白酒销售大幅萎缩,为弥补收入的下降,公司在2015年初增加了运动器材销售项目,但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今年的销售在每季度末月份大幅增加,既不符合白酒销售的规律也不符合运动器材的销售的特点,其中很可能有虚增收入的隐情。对这些不符合逻辑的隐情进行分解、审查,不难找到问题的根源。
3.企业内部变化影响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企业的公司治理、管理策略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对未来的风险有影响,尤其要关心的是销售收入非正常的增减、违背规律地的增减。通过工资表、劳保用品领用、福利费发放等验证员工的增减变化,还要分析人员减少、销售增加的原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销售策略、增加批发占比?还是企业不景气裁员?
某企业从事高压无缝钢管制造,信贷人员发现报表记录的原料存货价值7000万元,现场粗略盘存大约只有1500万元,企业的解释是货物在途,而一年前的合作期间,却从来没有发现原料这么少,于是收集企业电费、维修费、工资支出并对其变化趋势分析,发现相关成本费用均在大幅持续下降。走访周边得知,企业近大半年产能不足,源于销售回款不及时导致的资金不足。
(二)现金流变化趋势分析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上有一定的科学性,却给增收入、财务舞弊提供了方便。销售收入是第一还款来源,真正用来还款的必须是现金流,而且是稳定的自由现金流。现金流是很难作假的,有的企业某一时期现金充足,但这些现金是变卖固定资产得来的、对供应商或员工罚没款得来的,或者虽然是销售收入回款,却马上要用于支付货款,这些都不能叫作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只有那些来自销售收入或租金等收入、能够自由调度、短期内没有特定用途的现金,才是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因此,对企业现金流来源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至关重要。可以收集企业12-36个月主要结算账户的银行流水,汇总每个月销售回款收到的现金、采购付款支出的现金,以及每个月销售回款减支出付款后节余的现金,以时间和金额为坐标划三条曲线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企业的经营形势走向。
X企业已与银行合作了4年,今年续贷时,提供的报表显示,现金流充足并与销售收入配比适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以往还款记录良好等信息,银行评级系统给予良好的评价。信贷人员对企业现金流及其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增加大多是临时筹资取得却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资方全部来自个人,金额逐年增加;对4份账户交易明细分析得知,月末平均资金余额从两年前的210万元下降到目前的17万元(通过结息金额与当时的活期利率推算);来自于销售的现金收入,由两年前的月均50笔、总金额670万元下降到目前的月均9笔、总金额190万元……显然,X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大幅下降,财务进入了严重的危机。
(三)经营资产变化趋势分析
经营资产一般是指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设备、原料、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根本,经营资产的多少及其变化直接影响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通过企业经营资产金额及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能够轻松发现风险隐患,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银行对企业容易操纵资产和收入的敏感项目会很谨慎,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营资产,审查时可以通过各流动资产项目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趋势,分析这种变化的合理性、真实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以便制定策略。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对存货各项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趋势分析,如,某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是棉花,前三年原料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今年突然达到30%,而近期国内棉花价格的走势是向下的,企业增加原料存货,价格变动风险极大,显然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背后一定有原因:要么存货虚假,要么产权不实。如果存货项目中,产成品金额占销售的比例大幅增加,最有可能的是产品滞销、积压,要对其销售政策和未来的收现能力详细调查分析。
刘某从事机械加工多年,有一笔80万元的经营贷款,贷款到期希望续贷并增加60万元的额度,因为他能够提供更多的抵押物。信贷人员分析了上次贷款的申请资料及贷后监控数据,发现借款人的资产总额在稳步增加,而用于经营的机器设备、流动资产却不断减少,尽管提供了销售收入增加的证据,信贷人员仍然认为风险增加,拒绝了申请。
信贷人员判断的依据是,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无非由以下原因产生:销售政策变化、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应收或预付账款增加、应付或预收账款减少、其他原因的存货增加等。没有因为经营资产减少产生的资金需求。事实上,经营资产减少很可能伴随着经营情况恶化、经营规模萎缩、销售收入下降,这只会引起资金需求减少,原有的信贷规模还会释放出来,如果此时要求增加额度,挪用信贷资金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四)信贷交易账户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银行对借款人信用的了解主要依靠信用报告和经营数据,过去24个月或过去5年的还款记录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由于信用报告信息含量有限,还可以结合信贷交易账户(主要结算账户、信用卡、与信用卡捆绑还款的借记卡、车贷或房贷的还款账户)在过去若干个月(24个月到30个月不等)内每月的余额、历史最大余额、当月用信额度、当月应还款金额、当月实际还款金额以及当前逾期金额,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借款人的风险特征、信贷产品消费行为和偏好。例如,持卡人A每月偿还最低还款额,持卡人B每月全额还款,研究表明,A的违约风险比B大3-6倍,而二人的信用报告显示的风险水平却是相同的;再如,一个先前一直保持全额还款习惯的借款人开始转为每月只还最低还款额,很可能是遇到了财务危机或授信额达到了还款能力上限。将还款行为与借款余额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趋势数据变化,由此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借款人潜在的风险。
四、趋势分析的限制及对策
通过趋势分析支持信贷决策,是以风控模型充分有效、企业持续经营、经济周期不变、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等作为前提条件,而实践中这些条件会时刻变化,过分依赖上述条件会给信贷决策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为此,在借助趋势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紧密结合实际,对数据和信息的来源、受内部外影响的程度进行认真筛选、修正,只有排除干扰事项后的趋势分析才是有效的,才会对信贷决策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铭:美国信用报告中的“趋势信用数据”[J],《中国征信》 2016-11.
[2]李秋瑾:论销售收入舞弊的特点及其审计策略[J],《经贸实践》2016,1.
趋势分析范文2
关键词:酸雨;变化趋势;苏州
中图分类号 X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93-03
Abstract:Using the precipitation monitoring data during 2006-2015,analyzed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im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 Suzhou,discussed the reason to cause ac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of acid rain in Suzhou during 2006-2015 at a higher level,the degree of acidification in winter and spring was more than in summer,and the frequency was relatively high;Industrial emissions of sulphur dioxide,automobile exhaust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acid. In addition,produced by the chemical industry,non-ferrous metal smelting industry waste gas has also played a role on the formation of acid rain.
Key words:Acid rain;Trend;Suzhou City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有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各种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还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使建筑物遭到损坏。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成为了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苏州地处温带,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 100mm,雨量充沛。本文将结合苏州市2006-2015年间的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并讨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苏州今后预防和控制酸雨提供客观依据。
1 苏州市酸雨变化特征
1.1 监测点位及分析项目 苏州市目前共有5个监测点,覆盖了全市各区,监测项目为pH值、电导率、NH4+、SO4-、NO3-、Cl-、F-、K+、Na+、Ca2+、Mg2+,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以降水pH值
1.2 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
1.2.1 年际变化 2006-2015年期间,苏州市区降水的年际pH均值基本都低于5.0,2009年最低,pH均值为4.35,2015年最高,pH值为5.04;其中降水判定为酸雨的pH均值最低为4.26,出现在2009年,pH均值最高为4.78,出现在2015年,由此可见,苏州长年属于酸雨较严重地区。从频率来看,年际平均酸雨率为58.1%,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为80.5%,最低值出现在2013年,为42.2%(表2)。
1.2.2 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2006-2015年各月份降水监测结果,对每个月的酸雨发生率、降水pH均值进行统计,绘制成图1和图2。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月度pH均值呈现为冬春两季低,夏季高的特点,其中最低点出现在3月,为4.70,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5.28(图1);从酸雨发生率上来看,最高值出现在11月,为72.2%,最低值出现在7月,为40.1%,季节变化明显呈现出夏季低、冬春高的特点(图2)。
1.3 降水的化学组分特征 按照国标方法,对降水当中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NH4+、SO4-、NO3-、Cl-、F-、K+、Na+、Ca2+、Mg2+,共9种离子。根据2006-2015年降水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的年平均值计算各离子的当量浓度百分比,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降水中的化学组分:阴离子组分中,F-当量浓度百分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SO42-和Cl-在10a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NO3-在2009年浓度最高,2010年后逐渐下降,但近几年又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阳离子组分中,Ca2+、Mg2+的浓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NH4+当量百分比浓度则由高转低,再在近几年有所增高。
从表3还可以看出,起致酸作用的阴离子含量SO42->NO3->Cl->F-,由此可见二氧化硫仍是苏州市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但是NO3-的致酸作用不容忽视。主要阳离子中Ca2+的含量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最高值为36.7%,2006年-2014年阳离子含量一直是Ca2+>NH4+>Na+>Mg2+>K+,到了2015年阳离子含量百分比发生了变化,为NH4+>Ca2+>Na+>Mg2+>K+,铵离子超过了钙离子的百分比,但碱性颗粒物中的铵离子和钙离子仍然是对酸雨起中和作用最重要的物质。
2 苏州市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2.1 工业SO2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对苏州2006-2015年降水中的SO42-/NO3-进行计算,变化趋势见图3。趋势检验表明,SO42-/NO3-呈先高后低,显著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2.90上升至2008年的5.43,后又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1.81,而比值仍大于1,表明SO42的致酸作用虽为主导,但呈现出逐年弱化的趋势,而NO3-的致酸作用逐年增强。该结果表明,工业SO2的排放得到控制,但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尾气排放导致了NOx排放逐年加强。
2.2 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工业废气 对苏州2006-2015年降水中的Cl-/Na+进行计算,变化趋势见图4。趋势检验表明,Cl-/Na+呈先高后低,显著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0.95上升至2009年的2.11,后又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0.48,在2015年达到0.97。Cl-和Na+通常被认为是海洋性来源,其浓度比值应为1,然而,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工业废气中常含有Cl2、HCl等污染物,对陆地降水中的Cl-产生影响。Cl-/Na+的比值大于1表明,工业废气中的Cl2、HCl等污染物含量增加。趋势检验表明,降水受到氯化物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但近年来仍有增加的趋势。
3 结论
苏州市常年属于酸雨污染较重地区,从2006-2015年的变化趋势上来看,呈现出pH均值缓慢上升的趋势,但降雨的pH均值基本在5.0以下,酸雨污染严重。从季节变化特征上来看,月度pH均值呈现为冬春两季低,夏季高的特点,而酸雨发生率则呈现出夏季低、冬春高的特点,表明苏州地区的酸雨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上来看,SO42-/NO3-呈先高后低、显著下降的趋势,表明工业SO2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致酸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Cl-/Na+呈先高后低、显著下降的趋势,表明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工业废气也是致酸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金鑫,闻欣,谢馨,等.南京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7(4):65-68.
[2]颜敏,喻本德,郑卓云,等.深圳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11):1814-1818.
趋势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中考 命题 素质 招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教育本位思想已为人们所广泛认同。而中考(含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作为高中入学的主要依据,深受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中考改革措施,淡化了学业考试分数,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从根本上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中考的新动向、新趋势,希望对未来基础教育考试的走向有所借鉴。
一、降低命题难度,提高命题质量
中考命题是中考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2010年的中考进一步降低了命题难度,着重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情况。如2010年大连、重庆、贵阳等市的中考政策都明确提出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避免“偏、怪、繁”的试题。又如2010年佛山市英语中考试卷便将阅读题拆分为两节,一则降低难度,二则也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过,虽然中考命题的难度降低,强调其基础性,但这并不代表命题质量下降,根据目前中考命题的新动向来看,命题质量仍在逐步提高,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应用性等特点。在时代性方面,命题强调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创新,如在2010年广州化学中考试卷中便引入了“广州亚运会”“西南旱灾”“世博”等颇具时代特征的内容。在应用性方面,命题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2010年重庆物理中考试卷中便引入了“重庆二环高速路通车”问题。
二、深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效性
虽然中考命题朝难度低、质量高的趋势发展,但仍以“分数”为指标,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因此,中考改革于2005年推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即初中毕业生不仅要取得相应的学业考试成绩,还须达到相应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才能被相应的高中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有效缓解了“分数”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将应试教育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但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在实际中较难操作,多数地区的综合评价都流于形式,从而丧失了其实效性与价值性。因此,2010年中考的新动向、新趋势便是进一步深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效性。当然,目前也有很多地区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深化其实效性。一是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学生外,还应调动考生家长、家长代表、其他社会人士的积极关注与支持,从而使综合素质评价更具客观性。二是构建问责机制,通过对事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执行的所有部门、个人建立明晰可操作性的问责机制,向政策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追究责任,以此杜绝综合素质评价的表面化、形式化。
三、高中招生制度多元化
从以分数为唯一依据,再到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高中招生制度已日渐多元化。此外,2010年陕西高中招生改革意见还明确提出,将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达到C级以上也作为招生的必备条件,这又可谓是高中招生制度的一大突破。总之,为了既把握和顺应社会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目前高中招生制度已朝更多元化的方向和趋势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综合评价与择优录取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1)规定考生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上的最低标准,然后按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2)在学业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差额选拔时再依据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进行择优录取。
2.推优评价模式
具体是指根据国家课程改革中有关评价、招生的要求和精神,制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校三年的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免试进入高一级重点高中学习的一种招生改革模式实践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考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认为2010年中考的新动向、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降低命题难度,提高命题质量、深化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效性、高中招生制度多元化”。中考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改革的进程中难免会遇上各类问题的干扰。不过,这些新动向、新趋势也预示了只要通过教育部门、学校的不断努力,中考必将成为真正有力激励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中考改革方向的思考.人民教育.2008.(2).
[2]费银海.关于淡化、改革中考的思考.新课程学习.2009.(4).
趋势分析范文4
第一,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例如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专业硕士招生,扩大招生比例,专业硕士的国家线就整体平稳,猛涨可能性小。但今年专业硕士的报考比例增加幅度较大,预计分数不会出现滑落趋势。
第二,报考人数变化,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但其中酱油党不少,没有大幅度激增。所以,缺乏上涨的根本基础。
第三,从试题整体难度看,近三年,考研初试的试卷难度趋于稳定,尽管不少考生反映有部分提变难,但分数线划定并不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部分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单科满分为100分的是一条线,单科满分大于150分的是一条线,试想,一个科学门类下有那么多的专业,一个区域中有那么多的招生单位,所以国家线一定会照顾最低的标准。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报名人数为172万人。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6%、3.8%、1.24%。 有关考研国家线走势,教育部划定国家线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例如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专业硕士招生,扩大招生比例,专业硕士的国家线就整体平稳,猛涨可能性小。但今年专业硕士的报考比例增加幅度较大,预计分数不会出现滑落趋势。
第二点是报考人数变化,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但其中酱油党不少,没有大幅度激增。所以,缺乏上涨的根本基础。
第三,从试题整体难度看,近三年,考研初试的试卷难度趋于稳定,尽管不少考生反映有部分提变难,但分数线划定并不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部分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单科满分为100分的是一条线,单科满分大于150分的是一条线,试想,一个科学门类下有那么多的专业,一个区域中有那么多的招生单位,所以国家线一定会照顾最低的标准。
趋势分析范文5
关键词: 肺肿瘤;死亡率;Poisson分布;趋势 中图分类号: R 73-31文献标识码:A
肺癌是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每年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人数逾130万,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卫生、经济负担[1]。我国上海地区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癌种首位,徐汇区是上海市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近100万,男女肺癌的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首位[2]。我们对1995―2005年徐汇区的肺癌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有效的卫生政策、防治措施和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徐汇区1995―2005年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人口资料由徐汇区公安分局提供,死亡资料来自历年生命统计死因年报表。
1.2方法
疾病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规则进行编码(1995―2002年采用ICD-9分类,2003―2005年采用ICD-10分类)。以世界人口作为标准人口,寿命表编制用简略寿命表法[3],估计肺癌造成的平均寿命损失;年龄别死亡率采用3参数拟合logistic函数曲线[4],模型为:
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1995―2005年肺癌死亡趋势[5],校正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估计平均每年死亡率之比(IRR),从而估计肺癌期望年平均百分变化(expected average percentage change, EAPC),其中年龄以55岁为界分成2组,模型为:
11年肺癌死亡率发展趋势采用3参数指数函数拟合曲线(基于Poisson分布),模型为:
资料录入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分析用Stata 7.0软件。
2结果
2.1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经简略寿命表法计算,1995―2005年徐汇区男女性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8.4岁和81.7岁,去肺癌死因期望寿命分别为79.4岁和82.2岁。即肺癌使男女性平均寿命分别减少1.0岁和0.5岁。50%以上的肺癌死亡在45~69岁,直接导致寿命减少10~30年。
2.2肺癌年龄别死亡率情况
肺癌年龄别死亡率情况见表1,死亡最小年龄男性始于25岁,女性始于30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55岁以后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死亡率性别比平均为2.217,男性高于女性。
肺癌的死亡率男女性均随年龄增加(见图1),且呈现指数趋势,经过数据迭代拟合logistic回归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拟合效果良好。拟合曲线的统计量和估计参数见表2。
2.37%(95%CI:1.45%~3.30%);男性和女性的肺癌死亡率之比(IRR)为2.2603 (95%CI:2.2143~2.4051),年龄大于55岁者与小于55岁者肺癌死亡率比为4.9907 (95%CI:4.5410 ~5.4849), 55岁以后肺癌死亡率明显上升。
从时间趋势的散点图看拟合指数曲线较为合适(见图2),拟合曲线的相关统计量和估计参数见表5,此处拟合模型取检验水准取0.1,但相关系数偏低,回归系数估计值小,仅籍此表示肺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讨论
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获得是有困难的,研究人员往往根据现有资料估计发病和死亡数,但常常存在过度离散数据导致的extra-Poisson变异[6,7]。本研究中的肺癌死亡资料来自历年本地区户籍人口生命统计资料的积累,病例均经过核实,故死亡率比较准确;采用Poisson模型估计性别、年龄别、年份间的死亡率差异较之直接计算比较更加方便,直接计算的肺癌死亡率性别比与Poisson模型估计相近,但在年龄别和年份间的比较上,Poisson模型估计更加具有优势,能够准确估计死亡率的平均变化情况,因而对时间趋势方面的研究更具积极意义,并为肺癌死亡率时间趋势曲线拟合提供基础。
肺癌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徐汇区肺癌死亡在55岁后增长明显加快, 1995―2005年肺癌死亡率是增长的,这在今后的20年乃至更长时间都将持续,原因有二: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烟草消费的持续增长。老年人口的增加、吸烟引起的滞后效应至少需要20年到30年,环境等因素造成死亡率在今后20年内不会降低。很多国家肺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加,在男性居民中尤为明显,但上海市徐汇区的男女性肺癌死亡率增长是一致的,死亡率逐年的性别比是稳定的,说明除了吸烟问题以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所以,肺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从国外的研究看,虽然今后20年的肺癌死亡率还不可能降下来,但如不进行预防,如戒烟等,这种趋势仍会继续。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宣传戒烟,目前男性肺癌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女性也不再呈上升趋势,目前保持稳定状态。从美国的肺癌发病与死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应增加对肺癌防治的信心,只要努力采取切实措施,肺癌的防治前景是光明的。
4参考文献
[1] Ferlay J, Bray F, Pisani P, et al. GLOBOCAN 2002: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M]. Version 2.0. IARC CancerBase. Lyon, France:IARC Press, 2004.
[2]顾海雁,黄萍萍,李申生,等. 1995~2004年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恶性肿瘤减寿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06,18(4):161-164.
[3]陆守曾. 医学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96-306.
[4]陈峰.现代医学统计方法与Stata应用[M].第2版.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5]Breslow NE. Extra-Poisson variation in log-linear models[J].Applied Statistics, 1984, 39: 38-44.
[6]项永兵,张薇,高立峰,等.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25(2):173-177.
[7]L Yang, DM Parkin, LD Li, et al. Estimation and projection of the national profile of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1991-2005[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4,90:2157-2166.
趋势分析范文6
概况
欧洲纸业联合会是欧洲最大的纸业协会,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纸业组织之一。在欧纸联的18个成员国中,包括德国、芬兰、瑞典、法国和意大利等产纸大国。欧纸联的纸与纸板产量占欧洲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占世界的1/4左右。2005~2007年,欧纸联纸与纸板产量曾为1亿吨多,2007年为1.03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欧纸联纸与纸板产量降为8930万吨,2010年回升为9660万吨,2011年再度下降为9400多万吨。其中新闻纸为972万吨,印刷用纸为3320万吨,卫生用纸为698万吨,瓦楞原纸为2487万吨,纸器用纸板为833万吨,其他纸板为377万吨。2011年,欧纸联纸与纸板消费量为8150万吨,比上年的8300万吨减少1.8%。其中,新闻与印刷用纸消费量为3448万吨,减少3.3%;包装用纸与纸板消费量为3617万吨,减少1.4%。
2012年发展分析
2012年,欧纸联各成员国的纸与纸板产量继续下降,估计为9200万吨上下,减幅为1.7%。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新闻用纸,2012年的产量为900万吨,比上年减少7%,是近20年来产量最低的;印刷图书用纸的下降幅度为5%~5.5%,已经连续8年减产。与此相反,包装用纸和纸板的产量,2012年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略有增长。2012年欧纸联的造纸能力新增加了100万吨,但因工厂关闭等因素生成的产能下降了200万吨,两相充抵后,造纸产能净减100万吨。产能减少最明显的在新闻纸方面,从2008年以来欧洲新闻纸需求下降了270万吨,但产能只下降了150万吨,所以欧洲新闻纸生产厂的开工率2010年平均只为92%,西北欧新闻纸厂的开工率更低。从2012年以来,欧洲新闻纸企业进一步减少产能,如芬兰Stora Enso公司关闭了一家产能为47.5万吨新闻纸生产工厂,瑞典SCA公司削减了14万吨产能,意大利Burgo公司停止了一家产能为16万吨工厂的生产。预计2012~2013年,欧洲总共将再减少150万吨新闻纸产能,相当于欧洲新闻纸全部产能的1/8左右。西欧新闻纸生产工厂的开工率2010年为88%,随着产能的削减,2012年提高到近90%,到2013年第4季度将达96%。
三大国趋势分析
德国、瑞典和芬兰是欧纸联成员国中纸与纸板产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这3个国家中有2个减产。德国是世界第4大产纸国,多年来产量均为2000万吨以上,2011年的纸与纸板产量为2270万吨,2012年为2260万吨,减少了0.5%。其中印刷相关纸产量为9180万吨,比上年的9631万吨减少4.7%。包装相关的纸与纸板产量为1051万吨,比上年的1021万吨增长2.9%。芬兰纸与纸板产量2000年曾达1350万吨,2005年为1240万吨,2010年为1180万吨,2011年为1133万吨。2012年芬兰纸与纸板产量降为1070万吨,比上年减少5.6%。其中纸产量为794万吨,比上年的860万吨减少7.7%;纸板产量为276万吨,比上年的273万吨增长1.1%。瑞典2011年纸与纸板产量为1130万吨,比2010年减少0.9%。2012年产量为1140万吨,比上年微增0.8%。但新闻纸和印刷用纸的产量却都有所下降,其中新闻纸产量为200万吨,比上年减少5%;中级印刷纸产量为207万吨,比上年减少1.5%。(资料来源:日本纸类输出组合网站)
金砖国家纸品增长
近年来,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造纸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上述国家的纸与纸板的产量合计为1.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3.99亿吨的31.8%;消费量合计为12.6亿吨,占世界总消费量3.99亿吨的31.5%;纸浆产量合计为4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1.84亿吨的25%。
中国
中国纸与纸板产量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1990~1999年,由1370万吨增加到2960万吨,增幅达116%,年均增长8.9%。2000~2010年,由3000多万吨增到9000多万吨,增幅达103.9%,年均增长11.8%。从2001年起,中国纸与纸板产量开始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2大产纸国。2009年中国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升为世界最大的产纸国。中国纸与纸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不断上升,1995年仅为8.6%,2000年提高到9.5%,2005年为15.3%,2008年提高到20.4%,2010年达到23.5%,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4。2012年中国纸与纸板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增长3.7%。中国纸与纸板消费量从1995年的265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3700万吨、2004年的5440万吨和2008年的7935万吨。2009年,中国纸与纸板消费量达8567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纸与纸板消费国。2012年,中国纸与纸板消费量为1.01亿吨,比上年增长3.6%。中国纸浆产量2011年为2063万吨,仅少于美国。
巴西
巴西纸与纸板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巴西纸与纸板产量为717万吨,2004年后超过800万吨,2007年后超过900万吨。2011年巴西纸与纸板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吨,为1016万吨。据巴西造纸联合会初步统计,2012的纸与纸板产量与上年持平,也为1010多万吨。从2009年起,巴西已跻身于世界10大产纸国之列,排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芬兰、瑞典和韩国之后,居第9位。巴西生产的纸与纸板中,纸板产量比纸产量更多一些。2011年巴西生产的纸板为536万吨,占总产量的52.8%;纸产量为456万吨,占总产量的44.8%。巴西纸与纸板消费量2011年为982万吨,排在世界第8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纸浆生产大国,巴西纸浆产量2005年已经超过1000万吨,2010年增为1416万吨,2011年减为1386万吨,是继美国、中国和加拿大之后的世界第4大纸浆生产国。
印度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纸业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1994~2004年的10年间,印度纸与纸板产量由286万吨增加为623万吨,增长了近120%,年均增长7.8%。2005年后,印度纸与纸板产量继续增长,2006年为700万吨,2008年超过800万吨,2011年增至966万吨,排在世界第11位。印度纸与纸板的消费量增长也很快,由1994年的320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近700万吨,2007年达889万吨,2011年增至1148万吨左右,是继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纸与纸板消费国。印度纸浆产量近些年来都为300多万吨,2011年达到400万吨,排在世界第11位。
俄罗斯
俄罗斯纸与纸板产量2000年增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后超过600万,2005年后超过700万吨,2011年增为760万吨,排在世界第14位。俄罗斯纸与纸板消费量由2000年的320万吨增到2011年的690万吨,排世界第12位。从2003年以来,俄罗斯的纸浆产量都在700万吨以上,2011年为745万吨,排在世界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