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词对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反义词对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反义词对比范文1

[关键词]修辞 对比 翻译 源语 译入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47-01

引言

修辞(figures of speech)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和转换。对源语和译入语的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创造出更加理想的译文。

一、英汉修辞对比和翻译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对其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使用进行对比,来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在两种语言中的翻译。

(一)明喻(simile)

明喻,是通过比喻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修辞手法,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宛如、恰似”等。例:小妹妹的脸红的像个苹果。英语中明喻定义为“an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something by comparing it with something else,using the words ‘as’or‘like’”。例: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英汉明喻基本格式相同,都使用“像、仿佛”(as、like)等词连,因而翻译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并非所有的明喻都可以直接照搬源语。例:“他壮实的像头牛。”译为“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在中国“牛”是“健壮”的象征,于是有了“力大如牛”这样的说法。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历史文化,与“牛”相比,“horse”(马)反倒给人健壮的感觉,因此便有了“as strong as a horse”这样的译法。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1)as hungry as a hunter 非常饥饿;2)as bold as brass 脸皮厚如城墙。

(二)暗喻(Metaphor)

暗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不使用比喻词,常用“是、成了、成为”等连接本体和喻体。例:我是妈妈的掌上明珠。I’m the apple of my mother’s eye.英语中对暗喻的定义为“a way of describing something by comparing it to something else that has similar qualities,without using the words‘like’or‘as’”。例: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

英汉暗喻格式也基本相同,有时我们可采取直译,有时则需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或变换一下比喻形象,例:“Don’t be scared,chickens!”(别害怕,胆小鬼!)如直译为:“别害怕,小鸡们!”意思就变了。

(三)借代(Metonymy)

借代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例:一群蓝眼睛推开门,走了进来。A group of blue eyes opened the door and entered the room.这里用部分代替整体,生动表现了被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引人联想,又富有幽默感。英文中借代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used in rhetoric in which a thing or concept is not called by its own name,but by the name of something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at thing or concept”。例:The hall applauded.这里“大厅”指代大厅里的观众。

英汉中的借代结构和功能类似,一般可以直译。而有些词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意义不同,又不能机械地照搬原文。例:The cat laughed and talked loudly.这个包藏祸心的女人大声说笑着。用“cat”指代包藏祸心的女人,而汉语中猫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所以如果直译为“猫”,意思就发生很大改变。再如,汉语中常用“龙”代指迅猛勇敢的人,但英语中“dragon”是一种凶恶的动物,含贬义。在翻译时,这些因素都应考虑在内。

(四)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或层层深入的修辞方法。汉语排比句一般由三项或三项以上语句组成,它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英语中对排比的解释是“Parallelism means giving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sentences a similar form so as to give the whole a definite pattern”。例:The higher you stand,the farther you can see.在一种语言中是排比句,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中未必还是。此外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讲究气势恢宏,英语注重精练简洁。例:1)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2)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二、结束语

英汉修辞有一定相似性,在翻译中应尽可能直译,但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又不能照搬原文的修辞格,必要时需意译。通过增加用词、引申词意、转换修辞格等,力求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和精神,从而保持原文语言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0.

[2]李贵如.现代修辞学[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1995.

反义词对比范文2

关键词:词汇对比;对比分析;翻译方式

一. 引言

一般来说,译者进行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探索的时候,都离不开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这个基础课题,对英汉词汇之中异同的掌握,尤其是英汉对比中词汇语义的差异的掌握,对于学习英汉语言文化,探索英汉翻译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来讲,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英汉词汇对比为基础,就是准确保留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

二. 英汉词汇在意义上对应性

2.1英汉词义完全对应

在英汉词汇中,真正能够完全对应的词汇很少,但在英语中,也有一部分英文词汇能够找到完全对应的汉语意思。如:

Banana香蕉

America美国

Computer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

另外,一些与当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与之关联的词汇,主要是一些缩略语、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也是完全对应的,如:

CBD中央商务区

WTO世界贸易组织

DOS磁盘操作系统

对于这类词义完全对应的词汇,基本上是一词一译,没有同义词和近义词,翻译起来也比较简单,把词语的意思完整译出即可。

2.2 英汉词义部分对应

2.2.1 一对多现象

在英汉词义对比中,英汉词义对比是最为常见的,英语中一个词汇有很多汉语意思,反之,单个汉语词汇也有很多英文含义,并且较常用的词汇一般都会有多个意思。如:

a.Tom picked himself up,so he went back to school.

汤姆渐渐恢复了,所以他回到了学校。

b.Mary was picked up by police at his home two years ago.

玛丽两年前在她自己的家被警察逮捕了。

由此可见,“pick up”与不同的宾语进行搭配的时候有不同的含义,在翻译中,我们需要参照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这个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即把“pick up”翻译为“捡起,恢复,逮捕”等不同的意思。

2.2.2 英汉两种语言词义的宽窄之分

在英汉词义对比中,词语并不是全部都完全对应的,完全对应还是比较少见的,有些词汇只是部分对应,并且很多时候,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即“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义宽窄常常不同”。如:

Aunt姑姑、阿姨、姨妈、舅妈、婶婶

借borrow,lend

拿第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英文说“aunt”,当翻译成汉语时,必须要思考一下这个单词的具体含义,具体明确的表达出来,是姑姑,姨妈还是舅妈、婶婶。

2.3 有英无汉或有汉无英的词汇缺乏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多种多样,文化和风俗习惯千差万别,英文中一些词汇找到对应的汉语意思比较困难,而在汉语中有时也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英文含义。因此,在翻译这类词汇时,需要用到多种翻译技巧和方法,如采用直译法,异译法,加译法等各种翻译策略。如:

三伏天the hottest days in summer

Emu鸸鹋

中国古代的方言“三伏天”是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衍生出来的专有名词,在英语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意思,对待这种词汇,不能采取直译的手段,要根据它所代表的意思进行具体翻译,把三伏天的内在含义翻译出来。相应的,英文中也有很多词汇这经过意译译成中文的,比如一些反应社会风气及事物的词汇:像guitar(吉他),radar(雷达)等。

2.4 表达中英汉词序的对比

在英汉语句中,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语序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在定语和状语在句子中的顺序上却略有不同。在汉语中,定语一般是放在修饰语前面,而在英语中却常常出现定语后置这一现象;在汉语中,状语的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在英语中却不是这样,而是比较灵活,往往会根据词的性质来决定状语的位置。如:

爱情是个难题Love is a issue hard to resolve.

He was a doctor in 2005.他在2005年的时候是个医生

总之,在中英词汇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手段,达到神形俱备的效果。

三、翻译方法与手段

3.1 异化法

异化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在英汉语言中,经常有一些体现出浓厚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语言,采用直译法,可以原汁原味的体现其异域风情和文化特色,也能完整明晰的表达原文的意思,不会引起错误的联想,同时,也有利于民族文化走出去。例:

a.Unemployment,like the sword of Damocles,was always accompanying the workers.

失业犹如达谟克利斯的剑一样,随时都在威胁着工人。

b.Then,all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on the boat started to cry loudly,squeezing out a few drops of crocodile tears:“Its so pitiful that he died!

然后文武百官在那边哭得要死!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好可怜啊!”

3.2归化法

归化法指的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法可以使文章通顺易懂,并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另外,请看下面几个归化的例子:

a.Yes.Youre dripping like a mermaid.

真的.你淋得像只落汤鸡了。

b.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

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3.3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翻译文本符合“信、达、雅”的原则,是翻译出来的文本忠实而又不失通顺。绝对的异化或者是绝对的归化都是不可取的,异化和归化,恰恰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力求易解和保持原作的风姿,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综合考虑翻译的各个方面,寻求最优的翻译策略,实现真正文化交流的目的。

反义词对比范文3

关键词:旅游;宣传资料;修辞对比;翻译;启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20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资料的翻译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将旅游资料准确地英译,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成为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旅游宣传资料在话语内容、表现形式及诉求层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之处,进而得出翻译启迪。此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 话语内容对比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在话语内容上的不同。首先,中文喜好客观融入主观,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主观色彩极为浓厚;语言抽象含蓄而深远,具有意境美。而英文非常注重逻辑性,重写实,注重传递实质信息;其次,中文旅游资料充满了华丽的辞藻,会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而英文则用词强调简洁朴实而自然,风格直观。例如同样是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中文的介绍如下(摘自中国第一导游网站-51导游词):

各位朋友,首先祝贺大家将要成为真正的“好汉”了,因为今天我们将登上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真正领悟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它蜿蜒曲折,气势磅礴,是从太空中用人眼能看到的两处人类奇迹之一。

而英文的导游词则少了很多主观色彩,开门见山地介绍实质内容,如(摘自http:// ):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is a stone and earth construction built by the erstwhile Chinese Empire as a fortification to protect North China from attacks by nomadic groups. Built throughout the 5th century B.C.,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series of walls clubbed together to form one continuing fortification. Several part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d to be rebuilt and repaired from the 5th century through the 16th century B.C. The first wall was built between the years 220 B.C. to 206 B.C. by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所以从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看,会觉得英文用词似乎过于直白、直接因而缺乏文采。

2 . 表现形式对比

汉语行文受古代骈体文的影响,讲究整齐对偶,表现为四言八句,运用大量平行对偶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韵和谐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以中国部分城市旅游宣传标语(摘自http:// )内容为例: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鹤壁:山水人文精品,古韵生态鹤壁

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山东青岛市: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安徽黄山:黄山徽文化,誉满全天下

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陕西:古老与现代,淳朴与自然

海南海口市: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河南: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湖南旅游: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江苏:来江苏,访名城,游古镇,品吴韵,寻汉风

宁夏:雄浑西部风光,秀美塞上江南

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特定城市壮美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使中文读者很想亲临其境,亲身感受一番。因此,它的表达功能也比较突出,并且因为它有强烈的呼唤读者观赏的主旨,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介绍意图来行动,因而也不失为一种感召文本。简而言之,中文旅游文本以号召为目的,通常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特别突出。

而英文旅游文本则表达客观、简约,句式结构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如(摘自http:// ):

With surroundings like this, you’d thrive too.――See more holiday traditions

Stars aren’t the only lights that guide people here. ――Explore holiday light displays

Here, toasts write themselves. Visit a NC winery today.

While the slopes whisk you away, the views call you back――Ski, snowboard and more this winter

在英文中,句子结构相对于词汇而言更加重要,多使用祈使句和其他简单句,通俗易懂。

3 . 诉求层面对比

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对于文本体裁的划分――“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旅游资料应属于呼唤型文本,因此中英文的旅游宣传资料有着共同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然而,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以国旅的一条旅游线路的介绍为例(摘自中国国旅官方旅游网站):

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我们今天开始巴厘岛的异域风情之旅,让我们去感受巴厘岛的美景,巴厘人的质朴,巴厘的悠闲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将沿着美丽的海岸公路来到世外桃源【百度库山中湖风景区】,这里凉爽清新的气候让人历经低地热气后更神清气爽,并可于此欣赏到曼妙翠绿的梯田美景。道路蜿蜒而上,经过长满蕨类植物、野花和象草的陡峭悬崖,进入山区之后,空气变得更为清新凉爽,湖光山色,湖上水烟缈缈升起,仿佛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接着我们将前往巴厘岛最著名的水上活动集中区――【南湾】迎向海阔天蓝,体验碧海蓝天,徜徉在南洋的风情之中。然后我们将体验【峡谷泛舟】,清凉的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激烈,两岸美丽的原始森林,瀑布让人彻底地忘记世俗的烦忧。

从中可以看出,中文的旅游宣传文本常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具体的事物获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情景相融,虚实相生,受这样的审美观的影响,汉语读者淡化景物的具体描写,重视此描写背后的文化底蕴或者传达的艺术氛围。相比较而言,英文读者,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偏重理性,讲究天人各一,突出个性,主客观对立。所以他们在对语言形式的诉求方面忌讳重复堆砌,运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即可,同样是对旅游线路的介绍,英文就要明了得多:如(摘自http:///)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Bali is a favorite destination for both adventurers and those in need of a little relaxatio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Bali’s white beaches are an ideal spot for diving, while the dense jungles, teeming with monkeys and hidden stone temples, call out for exploration. Hike the rugged path to the summit of Mount Batur, and your effort will be rewarded with a stunning view. Then coax your sore muscles back into action with a massage at one of Bali’s many luxury spas.

所以,综合上面论述的话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英文旅游宣传文本满足了各自民族的诉求。这同时又启示我们在翻译时,要注重对译入语读者诉求的把握。

4 . 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启迪

4 . 1 确立读者接受主体地位

旅游翻译要实现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就不得不注重读者接受主体地位。译文如果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接受能力,则能吸引游客。因为读者只有对文本感兴趣,才可能会有去实地旅游的欲望。旅游英语翻译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必须考虑读者的接受主体地位。译者翻译原文本时,如果能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注意译入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关注译文读者对原文化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读者的接受度,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宣传,让中国文化顺利地“走出去”。

4 . 2 正确应对中西文化差异

4.2.1 调整和删减

基于两种文本类型的差异:中文文本信息、表达功能突出,有较明显的倾向性;英文文本更多地以信息文本功能为重心。中文主观色彩极浓,语言空灵、含蓄,辞藻华丽;英文简洁、自然、流畅,具有明快之美。例如:中文在描写景色风光时,常用四字成语,并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一种美的意境。但在翻译时,如果直译,英文读者就会认为译文嗦,有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崇尚简单明确,他们感悟不出中国式的对偶、排比等修辞给人的那种美的意境。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删减掉中文文本中许多抽象、华而不实的语言成分,将其译成简洁流畅的英文译本。

4.2.2 文化借用

所谓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西方客人拿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增加他们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容。比方说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比作译语文化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把济公比作劫富济贫的RobinHood,从而传神地将人物的关系和济公的身份传达给译文的读者,同时使译语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这不但拉近了文化距离,同时保证了地道的译语。

5 . 总结

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改写、解释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差异,更好地使旅游翻译符合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归根结底,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这说明翻译最终要从语言层次的转换回归到文化建构层面。民族文化的特异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麻烦,但我们不能为了刻意满足译语读者心理和审美习惯而对原作改头换面如让洋人穿上黄马褂,毕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翻译中既不可“全盘西化”,也不可“全盘归化”,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多元化,做到“”“多元互补”。在旅游篇章的宣传或互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运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处理,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对这种文化差异的合理处理,不仅可以使外国游客在中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服务,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扩大自己影响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Newmark, Peter. Approches to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

陈刚.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3).

反义词对比范文4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差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t is difficult to be difficult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ge of culture. This text has probed into the color word briefly in China different intension in Great Britain’s culture, put forward and translate the tactics that should adopt in teaching in university English, combine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wo kinds of practical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rules, so as to hope to translate teaching to get up to university English to positive promotion in the research function .

Key words: color word;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e teaching in university English

1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电子通讯的快速发展,翻译业务与日俱增,翻译市场也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21世纪的中国必将需要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兼备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一直是一个令许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并且也是一个被多数学生放置在忽视的角落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翻译教学提上日程,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届众所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翻译问题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无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与制约。所以翻译难,难就难在是否能克服文化上的差异,正确地理解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对原语言进行正确的翻译。而在涉及中英两种文化比较的研究中,颜色词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内涵也截然不同,所以洞悉中西文化下颜色词的相似与差异必然对翻译、翻译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中英文颜色词的对比与差异

在万千变化的大自然中,存在着万千变化的颜色,而人类的生活也恰恰和这些绚烂的颜色密不可分。毋庸置疑,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我们的世界。然而,基于文化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也赋予了相同的颜色以截然不同的内涵。尤其就中英文颜色词而言,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习俗、经济、政治等背景的影响,颜色词所承载的意义也炯然不同,这势必会对翻译工作造成强大的阻碍。

2.1习语和比喻词组中中英文颜色词的对比与差异

众所周知,颜色词经常出现在英汉语的习语和比喻词组之中,然而它们的内在含义却截然不同于它们的本质含义。我们先以“黄”这一颜色词为例。在“He has a yellow stream in him.”这一句中,“yellow”与颜色词“黄”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该句不应被想当然的翻译为“他身上有一条黄的纹格。”事实上,“yellow”在此发挥着比喻的作用,喻指“胆小的”,由此可知,该句正确的译文应是“他有胆小的气质。”我们再以“黑”这一颜色词为例。例如,英文短语“the black Friday”不能被译为“黑色星期五”,而应被译为“凶险不祥的日子”;再如,“black tidings”不能被译为“黑色的消息”,而应被译为“噩耗”或“不幸”。当然,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正确理解中英文习语及比喻短语中的颜色词的真正内涵,必然对翻译工作与翻译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习俗影响下中英文颜色词的对比与差异

正如我们所知,不同的国家其所信仰的风俗也必然大不相同。譬如中国的新娘喜穿红嫁衣,因为“红”代表喜庆与吉利;然而在西方,新娘则喜欢穿白婚纱,那是由于“白”可以传载纯洁与贞节。在中国,“双喜”这一词要么是用红笔写成,要么是写在一张红纸上以象征喜庆的特殊的日子,如“红喜事”一词就特指婚礼。在英文里,我们也能找到此类对应的短语,如“a red letter day”,意指“喜庆的、欢乐的日子”。然而,在中国,人们出席葬礼必须身着白衣,所以当我们翻译“红白喜事”时,应该根据习俗的不同,将其译为“weddings and funerals”。再比如“a white Christmas”不能被简单地直译为“白色的圣诞节”,而应考虑西方的习俗,将其译为“银装素裹的圣诞节”或“大雪纷飞的圣诞节”。总之,颜色词承载着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的意义,所以深入了解这些风俗差异,才会对原语言做出正确的诠释。

2.3历史影响下中英文颜色词的对比与差异

众所周知,在西方国家,紫色这一颜色词与高爵、皇族、或权力有关。因此,在英文中,短语“be born in the purple”的正确译文应该是“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而短语“marry into the purple”的译文则是“嫁入名门望族”,再如短语“raise somebody to the purple”的真正含义则是“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然而,在中国,与这些意义有关的颜色词却是黄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坡,而中国的母亲河则是黄河的缘故。所以“黄”这个颜色词在中国的文化中象征权势、地位及威望。

3中英文颜色词的两种实用翻译原则

正如我们所知,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它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包含着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转换。一般来说,一种语言中的纯语言障碍可以比较容易的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克服,但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反映则比较困难。因此,毋庸置疑,翻译研究本身就是文化问题的研究。要想从事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或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作品的比较,特别是中西方文化比较,翻译显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中介。总的来说,下列两种实用翻译原则可以被运用在中英文颜色词的翻译当中。

3.1意译法

正是因为中英文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此不同,所以很多译者会采用翻译法则中的意译法去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不许她给我们的集体脸上抹黑。

We are not going to let him bring shame on our collective.

(2)The opportunity one luckily gets is but once in a blue moon.

能幸运地得到这样的机会实在千载难逢。

3.2直译法

虽然我们在对中英文颜色词进行翻译时多使用意译法,但是直译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中英文颜色词的翻译之中。例如:

(1)The uniform were no longer of grey cloth but were grass green though-out, as delicately and attractively colored as the fields.

服装不再是灰色的,一律是草绿色的,和春天田野的色彩一样,娇嫩美观。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The man was a tall, burly fellow with long hair and more white than black to his eyes.

4结束语

的确,翻译问题不单只是个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有着重大关系,并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颜色词尤其如此。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除语言对比研究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异域文化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如果能将我们的翻译教学研究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语境之下,必定将会有助于中国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秋荣.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北京:中国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许 均.翻译思考录.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反义词对比范文5

>> 反义词研究综述 浅析日语相对反义词的语义特征 成语中的反义词 关于俄语反义词中的不对称性研究 对立反义词是反义词吗? 爱的反义词 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和哈萨克语反义词对比研究 俄汉反义词修辞功能对比研究 反义词“冷”“热”的不对称研究 试析《曹刿论战》中的同义\反义词 英语中的反义词及其用法初探 标记理论视阀下英汉反义词偶对比习得 “自由”的反义词是“孩子”? 性不是纯爱的反义词 反义词、对应词语专练 反义词对对碰 浅谈俄语反义词及其作用 大声说出反义词 谁是“老”的反义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郅友昌主编.俄罗斯语言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晰.反义词与有/无标记现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3]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王铭玉.语言符号的标记性及其在反义词偶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4,(3).

[5]王立非.语言标记性的诠释与扩展[J].福建外语(季刊),2002,(4).

[6]王立非.英语反义形容词的语义标记研究[J].外语研究,1994,(2).

[7]Waugh,L.Marked and Unmarked:a Choice between Unequals in Semiotic Structure[J].Semiotica,1982,(38).

[8]Andersen,H. Markedness Theory—the first 150 years[A]. In O. M. Tomic (ed.).Markedness in synchrony and diachrony[C].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89.

[9]张建理.标记性和反义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3).

[10]Jakboson,K.& K.Pomorska. Dialogu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MIT Press,1983.

[11]Lyons,J.An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12]罗苹.语义标记理论的再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06,(3).

[13]罗苹.语言系统观与俄语反义词有无标记判别标准的建构[J].中国俄语教学,2011,(4).

[14]杜慧颖.试析英语反义词对中的标记性[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15]罗苹.反义词标记性动因的多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12).

[16]苗兴伟.从标记理论看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3).

反义词对比范文6

Abstract: Two words with antonyms are called antonyms. Antonyms are two words with opposite meaning or relative meaning. Antonyms in Englis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it is not only used in certain fixed with and proverbs,bu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a variety of,in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language of comparison,the promotion of the language accuracy,and expression of distinct. Small antonyms reflect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personal feelings.

关键词: 英语;反义词;语言对比

Key words: English;antonyms;Language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97-01

0引言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 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 honest deception (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 (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 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②Love is cruel, 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 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 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①urse: 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 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②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