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露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露古诗范文1
关键词:古诗;月亮;鸿雁;杨柳;捣衣
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对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及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我这里撷取诗歌意象宝库中思乡一类谈谈。
月亮:在古诗中月亮被注入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它几乎成了思乡的代名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很好地诠释了月亮在游子心目中的地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里“诗仙”李白觉得一切含蓄已多余。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表达对异地苏辙的兄弟之情和思念之意,苏轼借用月亮寄以美好的祝愿,意境美妙深邃,意味深长。
鸿雁:和月亮一样雁也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思乡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鸿雁即大雁,是大型候鸟,每到秋季不远万里、奋力展翅往南飞的形象最能勾起游子的愁情。元杂剧《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时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秋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把雁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与“云”“黄花”“西风”“霜叶”一起表达了情不能自抑的相思,遂成绝唱。
杨柳:“柳”与“留”谐音,又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首诗中,杨柳的依依不舍之形与人们依依惜别之情水融地结合在一起了。由于这个源头,在后来的离别诗和思念诗中杨柳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意象。后来古曲中有了《折扬柳》的送别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白露古诗范文2
文学,是人学,是教人向上的审美艺术,弘扬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丑恶。每一个读者都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还不自觉地做联想和猜测,赋予作家原本没有的意义。
已是第四遍读完《白鹿原》了,每次读后都想写点什么,竟然无从落笔。大概我渭北人的缘故,《白鹿原》就像描述我的前世今生故土,读后满脑子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符号。
艺术的大敌就是取媚和矫情,一切艺术应是心智之果。《白鹿原》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整部《白鹿原》构架恢弘,从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了一卷壮丽的生活史,其中形形的人物和事件总能叫人无数遍的咂摸回想。
实把《白鹿原》的写作当成自己死后可以放在棺材里的枕头,这样的写作态度无疑使他的这部巨着有了几多壮美。《白鹿原》里几句话说得好:世间一切佳果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来什么味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的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的三顿吃,好衣服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的住一辈子诵读。《白鹿原》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共有的困惑、迷惘,艰辛、无奈,愤懑、无助,选择、碰撞,追求、幻灭……生逢那样的时代,活着,真不容易;如果想活得“浑全”,需要怎样的大智慧啊。
读后《白鹿原》明智。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无情地反复敲打,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得意,也别自卑。活得好,是祖上积德,自己命运好;活得不好,是好运未到,还需自己再加把劲儿。人生路漫漫,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待人生的态度,宠辱不惊,在困难的时候能挺得住,在得意的时候稳得住。
读后《白鹿原》明理。尊重位高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如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养了一个闹农协、当山匪,后来当保安营营长的英雄好汉儿子黑娃来;而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人在世千万不要把他人看死了,看扁了,断了自己后路。
读后《白鹿原》明德。白鹿书院的朱先生早先一直以神算和劝退大军闻名乡里,后来发赈灾粮和修县志也备受称赞,他不穿洋丝,只穿老婆做的土布,坚持晨读,显示着一个旧学士对于圣人的教训最后的坚守。在混乱的时局中,他看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奋起最后一腔热血集合修县志的几位先生准备冲上战场抗击日寇,然而进入军队上场杀敌毕竟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受到重重阻力终究没能成功,那以后,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修县志付印上,哪怕自己赔上本钱。朱先生有自己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让人敬重。
白露古诗范文3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
我国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因该类行业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常见于车祸、工地砸伤等,由于胸腰段是活动的腰椎和固定的胸椎间的转换区,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转换区,是关节突关节朝向的移行部,是应力最集中的区域,如不能有效治疗恢复生理结构及功能,易致患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为家庭和社会加重负担[1-2]。后路内固定手术临床应用较广,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对短节段实施内固定融合的治疗有效性受到学界普遍认同,但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失败案例,影响预后[3]。本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骨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胸腰段脊柱骨折首次手术失败病例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57岁,平均(39.8±6.5)岁;病变部位:T112例,T1215例,L113例,L2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砸伤10例,高空坠落4例。患者根据AO标准评价骨折分型:A型2例,B型24例,C型6例,伴发部分或全身瘫痪者12例。
1.2首次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于后方伤椎及上下各1椎位于皮肤投影处切口,充分暴露伤椎和邻近椎体,钉位置在相邻椎体的横突中线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界点。先行调整伤椎的横切面角及矢状角,确定骨洞四壁完整、仍处于椎弓根内,将合适长度的椎弓根钉旋入,以C臂机的引导下确定进钉方向和部位[4]。如存在骨折块突出椎管等占位现象者,行椎板减压术以改善神经症状,根据患者骨折分型行复位处理,Chance型骨折给予压缩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脱位及压缩爆裂型骨折给予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将伤椎和相领椎体的的小关节面凿成毛糙状,取椎板或棘突碎石填充植骨。常规留管、关闭切口,抗感染治疗。
1.3失败后再次手术方法
本组32例首次手术失败患者均择期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内固定物调整手术,6例行再次内固定手术,18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手术。
2 结果
2.1手术失败情况
32例手术失败者均于首次术后2-15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定位错误等固定失败问题,平均发现时间(7.8±3.2)个月,失败内容包括:松棒4例,断棒4例,断钉20例,椎弓根钉定位错误4例。患者伴随症状包括:腰痛26例,原神经症状加重或新增神经症状4例。失败病例中内固定物应用种类包括:AF2例,RF14例,U形钉16例。分析32例患者首次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包括手术适应征选择不当、内固定方式应用不当、内固定节段选择不当、复位时撑开过度、“空壳”现象和内固定器械设计存在不足,各诱发原因发生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失败原因统计
2.2再次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均跟踪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有16例患者临床局部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无局部不良症状或神经症状加重患者。
3 讨论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损伤大,对手术治疗要求高,治疗的重点在于有效复位、恢复椎体生理解剖结构和达到椎体稳定性[5]。后路手术治疗解剖结构较清晰,入路方式简单,能迅速暴露伤椎,易于观察椎体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利于手术复位固定。而且后路手术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普遍适用于大多数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施治[6]。但是后路手术的治疗原则较多,一旦掌握不利,易造成手术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影响医患关系。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手术适应征选择不当、内固定方式应用不当、内固定节段选择不当、复位时撑开过度、“空壳”现象和内固定器械设计存在不足是引发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其情况如下:
3.1手术适应征选择不当
对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的适应征目前学界尚无定论,需综合考虑患者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一般认为,术前CT扫查如未发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或椎管挤压脊髓损伤,脊柱稳定性良好,最好采用保守治疗。还有,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椎体骨折,单纯的后路固定尚不能达到对伤椎的稳定作用,需分期实施前、后路联合固定术,如单一选择术式,则可能造成术后脊柱不稳而宣告失败。本组6例因手术适应征选择不当造成失败患者中,5例为严重骨折单纯行后路固定手术,1例为未发现明显神经损伤而行后路手术治疗,扩大了手术适应征,造成手术失败。
3.2内固定方式应用不当
目前胸腰椎骨折多采用长节段、短节段、单节段固定,其置钉密度受限于骨折的类型、后凸的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置钉越多其内固定强度越大,抗拔除能力越强,但因考虑脊柱生理功能及内固定刚度过大对相邻椎体造成的影响,目前流行短节段与单节段固定,这是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3.3内固定节段选择不当 一般在内固定时,需选择伤椎上下相邻段椎体进行治疗,但如果固定节段过长,易对患者术后脊柱活动度产生影响,故有学者指出可采用重新排列椎管实施减压的方法,但该方法易影响椎管通畅,使复位效果受到影响。因而,最好是充分减压后再实施短节段内固定治疗。
3.4复位时撑开过度
过度撑开将导致过多的负荷转嫁的内固定上,增加内固定疲劳风险;同时椎体两侧的撑开需平衡,椎体两侧不平衡撑开将造成一侧张力增加,一侧压力增加,而应力往往集中于张力侧,可能与单侧内固定松动有关。
3.5“空壳”现象
本组有8例患者后路术后CT可见“空壳”现象,骨折愈合不良。“空壳”的主要原因是复位是仅注重后柱,忽视前柱的稳定性,而前中柱稳定在脊柱稳定中占80%作用。因此,骨折修复重建手术时应重视对前柱稳定性的稳定性重建,尤其是三柱均不稳的患者。
3.6内固定器械设计存在不足
本组中2例因内固定器设计不足而引起手术失败病例均使用了U型钉系统。U型钉系统易出现松动,U型钉对骨折复位主要应用其预弯棒和旋棒作用来实现,但由于椎体骨折存在椎体形变,造成椎弓根钉相邻钉尾不能保证处于同一平面,易致钉尾与连棒无法紧密相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时易出现松动,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固定治疗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适应征、内固定方式、内固定节段等,注重前柱的力学特征以重视“空壳”现象,术中应格外注意复位撑开的大小,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失败率。
参考文献:
[1] 郑桐斌. 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探讨[J]. 当代医学,2013,19(23):109-110.
[2] 钱邦平,邱勇,王斌,等. 下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固定后前路支撑融合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2):898-902.
[3] 周立,姚树俊. 胸腰段骨折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7.
[4] 王大民,肖克明,邵楠.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68-1169.
白露古诗范文4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知道今年白露什么时间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白露是几月几日_今年白露是什么时间,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2021白露是几月几日阳历时刻:2021年9月7日,17:52:46
阴历日期:八月(小)初一,星期二
开始时刻:2021年9月7日,17:52
结束时刻:2021年9月23日,03:20
关于白露的由来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古诗词《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白露古诗范文5
久持霜节苦,新托露根难。
等度须当砌,疏稠要满栏。
买怜分薄俸,栽称作闲官。
叶翦蓝罗碎,茎抽玉琯端。
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
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
拂肩摇翡翠,熨手弄琅玕。
韵透窗风起,阴铺砌月残。
炎天闻觉冷,窄地见疑宽。
梢动胜摇扇,枝低好挂冠。
碧笼烟幂幂,珠洒雨珊珊。
晚箨晴云展,阴芽蛰虺蟠。
爱从抽马策,惜未截鱼竿。
松韵徒烦听,桃夭不足观。
梁惭当家杏,台陋本司兰。
[古诗云:“卢家兰室杏为梁。”又,秘书府
即兰台也。]
撑拨诗人兴,勾牵酒客欢。
静连芦簟滑,凉拂葛衣单。
白露古诗范文6
一、由诵入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诵读古诗词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感最基本的途径,新课标也规定,学生须背诵优秀古诗文240篇(段)。当然,我们强调背诵古诗词,应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一些简单的、琅琅上口的古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诵读和品味古诗词的美;若是遇到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教师在学生背诵前,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疑难词句进行适当的解读,即从理解古诗词着手,切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可取。
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臾,使其言皆若处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即是说学生在熟读古诗词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感悟其中的内涵,心口一致,才能领会到古诗词中的神韵,才会有所收获。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尤其重视学生对经典的诵读,不仅要求出口成诵,还要对其加以理解。比如,在讲授《诗经・蒹葭》这一课时,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展现方式。在比赛时,有的学生自行用多媒体播放器放了背景音乐,伴随着音乐声、淙淙的流水声、诗人的洞箫声等大自然的声音,学生缓缓地展开了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为。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不自觉地在口中吟唱着,眼里陶醉着,脑海中仿佛真地浮现了一幅芦花飘荡,伊人悠悠地划着小船,似近似远,一片水波荡漾之景。学生们仿佛也听懂了诗人对伊人呼唤中的无奈、急切与怅惘。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文字,独特的文学魅力一次又一次让人折服,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语感也会越来越精到,伴随着大量古诗词的诵读,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二、由画入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有人说,诗与画本就是一体的,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借助语言文字间接表达画意,画借助线条色彩等要素展示静物,促使人有表达的欲望。虽然并不是所有诗都可以用画表现出来,但是毫无疑问,诗画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画入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诗中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早春西湖的明媚景色,尤其是其中两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为了使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诗人所展示的早春西湖美景,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边画边想:一场春雨刚过,在一个明媚的春日里,想象自己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呼吸着草木发出的清香,眼见湖上云气氤氲成一片,像是要贴近水面,与岸平齐,远近处几只黄莺叫声婉转,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北归的燕子也开始衔拾起泥土做巢,沿途的花儿一丛丛、一簇簇让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路边的春草刚刚钻出土来,刚好能够淹没马蹄,尤其是湖东一带,绿树成荫,在这里欣赏玩耍,悠闲自在,都要流连忘返了。随着想象的推进,学生画笔下黄莺、燕子、绿树、浅草、鲜花等一系列景象一一呈现在画纸上,那美丽的湖色春光也映在了学生的心里,通过诗画的结合,学生对诗人融情于景的喜悦心情理解得也更加深刻到位。
抽象的诗和直观的画充分释放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诗歌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由情入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教会学生各种答题技巧,让学生利用万能公式,即使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诗词也可以生搬硬造,长此以往,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就会降低,学生就容易将品读古诗词当作是一个差事,一个公式化的程序,体会不到古诗词的内在美、意蕴美,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强调古诗词教学一定要从理解诗人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引感共鸣,加深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的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杜甫自己已经自身难保,住破旧的草房,被孩童欺凌,却还要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呢?于是我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理想抱负,让学生理解杜甫不屈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纷纷表示杜甫可真是一位可敬的爱国志士。
由情入境,讲得是情,通过情来促使学生的古诗词审美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