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往复书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往复书简范文1
关键词: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概述
大型光伏并网光伏系统目前主要分为荒漠电站系统及分布式发电系统,工作时先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满足电网要求的交流电,然后并入公共电网。并网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并网逆变器,包含了电网信号检测、输出电流控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抗孤岛等,是集检测控制并网和保护为一体的装置。目前我国并网光伏电站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网光伏发电站对电网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并网光伏发电的方式不同于常规发电,其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差,发电量容易受天气及地域的影响,因此并网发电后会对电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对推动光伏并网技术的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结构
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的拓扑可分为单级结构和两级结构。单级结构是指将光伏电站输出的直流电直接经过DC/AC逆变器逆变成与电网电压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的电能,而两级结构则是将光伏电站输出的直流电先经过DC/DC转换器进行升压,再经过第二级的DC/AC逆变器逆变为特定的交流电,最后进行并网。对于大型光伏电站,由于其容量增大,控制系统更为复杂,为了提高效率,并尽量降低在电能变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其结构多选为单级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结构图
在研究光伏电站并网过程中,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是关键技术,其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合理设计,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改善并网电能质量。大型光伏电站对电网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多,如孤岛效应的产生、谐波污染、电压闪变、低电压穿越能力降低等,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对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新要求。逆变器应具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及谐波电流补偿等功能,以将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三、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光伏组件方面
光伏电池是光伏电站中最贵的元件,其转换效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在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电池问世后,可将太阳光集中多倍的聚光式光伏组件已经得到应用,未来组件将向更高的转换效率发展。
2、高性能变换技术
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光伏电站的核心控制设备,多逆变器系统要重点关注其协调运行与集群特性。一方面,需通过逆变器的统一控制减小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如多机孤岛检测的冲突、内部环流与谐波问题等;另一方面,需采用系统控制方案实现逆变器集群的统一协作,完成功率调节、低电压穿越、孤岛检测、与电网的通信、机组投切与优化运行、综合保护策略与故障冗余运行等功能。目前,在这些方面已开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获得实际应用。例如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C500-KTL并网逆变器,已经成功实现以下功能,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应用中:
(1)低电压穿越技术( Low Voltage Ride-through,LVRT)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光伏并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电压跌落的范围内,光伏并网逆变器能够保持并网运行,支撑电网。
(2)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控制技术
通过过零点锁相法,采用变步长二次细分的方法(自主发明专利)来提高相位跟踪的速度和精度。功率因数能够在0.90(超前)~0.90(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以满足电网对无功的需求。
(3)有功功率降额线性调节
根据电网调度部门远程有功功率控制信号,自动控制有功功率输出,保证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4)远程调度功能
大中型光伏电站能够接受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发送的有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变化的控制指令,确保光伏电站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按照电力调度部门的要求运行。其中接入用户内部电网的中型光伏电站的调度方式由电力调度部门确定。
(5)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采取步长寻优、智能扰动观察法,根据变化的功率对光伏组件输出进行扰动,可以较快跟踪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并且能够适用于天气变化迅速场合,确保最大功率输出光伏阵列能量。
(6) 电网电压动态前馈电流控制技术
在并网控制技术上,提出了电网电压动态前馈补偿技术的算法,有效的消除了稳态时电网扰动对电流环的影响,降低了并网电流的THD值。
(7)其他关键技术
三相不平衡条件下的光伏并网技术—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电网电压 动态前馈电流控制技术—降低了并网电流的THD值。
谐波补偿技术—采用型调制方法,降低电网电流谐波含量。
孤岛保护功能—采用主动/被动防孤岛方法。
逆变效率是大型光伏发电装置的重要指标之一。逆变器生产厂商正在拓扑结构、开关器件和开关频率、控制算法和死区、只能MPPT算法、以及辅助电源和先进散热控制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目前多数产品可实现30%以上出力情况下的高效运行。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高效SVPWM调制技术,实现了并网逆变器效率超过98.7%。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合适的集群控制策略,使每台机组都尽量在高效运行点工作。电能质量问题由来已久,针对兆瓦级光伏并网系统,如何更好地抑制低功率、弱电网时的电流谐波及多台逆变器同时并网时电流谐波的叠加,如何在电网电压谐波大时仍保证低电流谐波,都是较为关键的问题。电力电子装置厂商一般通过适当的滤波拓扑结构、合理设计电感和电容参数、控制算法、脉宽调制驱动方式、采样及运算精度等途径,共同保障谐波含量达标。对于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电网对逆变器、逆变器对电网、逆变器对其控制部分等都有电磁兼容问题,需要采用隔离变压器和电磁干扰滤波器,或通过控制算法、拓扑结构予以减小。目前,以合肥阳光及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已有若干项技术应用于逆变产品中。
逆变器工作原题图
3、电网友好的网源互动技术
大型光伏并网对逆变器提出了“电网友好”的要求,这就要求其可快速控制,拓展通信功能参与调度,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减少有功功率变化率,抑制谐波等。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吸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因此,必须具备符合智能电网标准的网源互动技术。
4、光伏电站的设计规范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光伏电站设计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借助于长期运行积累的经验、可靠性评估技术、拓扑配置优化技术,将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光伏电站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和设计标准,兼顾效率与成本需求,用于指导光伏电站各部分的结构选型、布局优化、辅助设备配置。未来的光伏电站将与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步,运用信息化和控制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转换。
结束语
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正经历着从示范到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还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光伏阵列组合的多峰值特性、光伏阵列温升影响、热斑效应、逆变器组合非理想特性、转换效率、设计规范、电网接纳等方面。只有研发并推广相应的关键技术,才能向电网注入真正无污染的绿色、高效电能。
参考文献
往复书简范文2
关键词:活动图书馆 服务网 建设
当前,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移居农工以他们分散地理条件,不断移居特殊身份以及对信息特别需要等具体情况,向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它以它独特的风貌,赢得了广大农工的信赖,成为满足农工读书需求的重要资源与工具。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正当活动图书馆方兴未艾之际,许多公共图书馆却缩减了活动图书馆的投资。文中,我们将研究活动图书馆的服务网建设。
1、认准发展,设定目标
活动图书馆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启动后,由于图书馆的藏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与省立中山图书馆建立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导入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使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如果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没有及时找准定位,将会错过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发展的有利时机。
1.1 传统和数字化图书馆业务是三级图书馆服务网发展的两翼
活动图书馆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启动后,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项目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员和日常的经费也由此同步增长,但是,图书馆本身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又不能直观、快速地显现出来。因此,会有小部分思想激进的同志产生误解,片面地认为:现在已经步入了网数字时代,传统图书馆业务已经时过境迁了,由此对传统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放松,或者不愿意发展传统图书馆业务;同时,也会有少数思想保守的同志认为:我们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下以下的公共图书馆能够把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搞好就已经是差不多了,还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干什么?这两种认识都不可取,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就传统图书馆而言具有如下3 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等方面具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应用方便;二是传统图书在阅读上不需要借助其他的电子工具,不需要掌握电脑操作的技术;三是纸质图书投资成本低,图书管理人员不需要太高的电脑操作技能。所以,传统图书馆业务仍然是今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头戏。就数字化图书馆而言也具有如下“ 三高”的特点:一是设备先进,一次性投资的成本高;二是技术性强,对读者的阅读和电脑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三是技术全面,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针对欠发达地区的现状,当前在发展县、镇、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时,应该立足以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来带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偏废传统图书馆业务,势必对图书馆资源造成浪费;如果放弃了眼前的大好机会不主动去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业务,那么将失去大幅度提升公共图书馆功能的机遇。因此,传统和数字化的图书馆业务仍然是今后县、镇、村级图书馆服务网发展的两翼。
1.2 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是发展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的核心
由于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都是设在县里的经济、文化与政治中心城镇――县城,一个县的重点学府、科研机构、医疗部门等等都集中在县城。在启动活动图书馆后,县级以下的图书馆就可以更多地为县城就近的各行各业和农民提供优质的技术信息、文化服务等,其核心地位也透过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地位而得到提升。但是,县、镇、村三级图书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要构建县、镇、村级图书馆服务网,仅仅依靠政府和聚集其他社会力量的资金还并不十分充足,为了能够及早地将县、镇、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系统建立起来,应该以县级以下的图书馆为核心,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筹集资金。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具有便民性、多批性和额度的不均衡性等特点,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消耗较多的资金,如果没有一个核心部门来承担,构建县、镇、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也将是一句空话。
2、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网中运营模式和服务特色
活动图书馆启动后,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核心地位更加突显。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为完成三级服务网的构建,首先要抓好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是做好县级以下图书馆本身的人员培训,采取上送省、市有关部门进行培训,或者是由本馆的技术骨干力量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是抓好镇、村两级图书馆专( 兼)职人员培训,将他们集中到县图书馆进行短期培训,或者是通过印发学习资料等的形式进行培训,为建立起县、镇、村级图书馆网打好人力资源的基础。欠发达地区的县、镇、村三级图书馆仍是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性质,是以传播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社会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为广大民众提供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为宗旨。为了保证镇级图书馆的业务能够不断发展,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在担任起业务人员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在业务上对镇、村级图书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充当后盾。虽然镇、村级图书馆的管理权是在镇、村一级,但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应以其核心地位为镇、村级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并对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服务给予技术支持,以保证县、镇、村的三级服务网正常运转。
由于欠发达地区大都处在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山区,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与镇、村级图书馆相距都有一段较长的路程,短则15 km~30 km,长则50 km~70 km。为了让镇、村两级图书馆的读者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传统图书服务,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在镇、村两级图书馆设置流动图书点、采取预约送书下乡、召开读者座谈会等形式,把农村读者需要的科技信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送给他们。而镇、村两级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仍然是以提供图书期刊阅览的图书借阅服务、代借代查、组织各类贴近生活的读书活动等来服务读者。对条件许可的镇、村级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网系统,为广大农村提供网图书服务,实现与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把县、镇、村级图书馆建设成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教育阵地,为共同推进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绮华. 网文化与图书馆[J]. 图书馆论坛,2004(4):70- 72.
[2]郭斌,王璇. 网环境下社区图书馆用户与服务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04(5):160- 161.
往复书简范文3
【论文摘要】我国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网上支付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 ,解决网上支付问题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环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网上支付系统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单地分析了网上支付系统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介绍了相关的核心技术。然后结合我国民航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以节省交易成本和提高安全性为目标 ,提出基于 SSL 协议的民航电子商务支付系统。通过加入双重签名技术 ,使得 SSL 协议的安全性有所提高 ,民航电子商务系统更加有效和安全 ,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
Abstract:Although Chinese e - commerce and network transaction have grea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nline payment is becoming one of the bottlenecks. Therefore , solving the problems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developing electronic business.
This paper summaries electronic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its related security issues from several aspects.First it briefly discusses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related key techniques which are necessary to protect an electronic business system. In the E2commerce area , security was a great concern to manyorganizations when a considerable volume of documents and transactions were digitized and exchanged online. An online pay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SL protocol in civil aviaton E2commer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and need of the civil aviaton E2commerce in China. The security of the E2payment system was improved to some degree by adding the technology.
Key words: EC; online payment system;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第一章:引言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网民和国家CNCN域名的增加,势必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随着 Internet 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子商务的队伍中来。电子商务已成为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迅猛发展。使用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 ,大大降低了传统贸易的费用和开销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 Internet 上建立自己的 Web 站点 以便利、经济的手段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 ,推销本企业的产品。
一、电子商务与支付系统的定义
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而,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木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小谋而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会上专家和代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最权威的阐述: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1]。从涵盖范围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贸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2]。
2、网上支付系统的构成
支付系统是由一系列支付工具、程序、有关交易主体、法律规则组成的用于实现货币金额所有权转移的完整体系。[3]
网上支付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作为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特别是因特网进行传输。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网上支付系统的构成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网上支付主体。涉及网上商家、持卡人、银行和第三方认证机构。二是网上支付技术。如基于因特网的TCP/IP协议标准、WWW技术规范和以安全网络数据交换为宗旨的电子数据交换协议SSL 和SET。[4]
二、电子商务与网络支付系统的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主要互联网应用使用率调查中,网络求职、更新博客和网络购物位列增长最快的应用前三甲。而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性应用的使用率则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顾客加入到电子商务的队伍中来,网络支付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在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刚起步,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深信不疑;我国政府积极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这些都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技术角度上看也存在两项解决的难题一是缺乏统一的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的电子商务势必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电子交易混乱和麻烦。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快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的制定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迫在眉睫的、十分重要的事,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重中之重。二是还没有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现阶段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市场上,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占据主导地位仍是不争的事实,而国内真正有能力的开发厂家更是屈指可数,仔细算来也只有实华开、四通寥寥几家,但没有一家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标准。而网上支付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手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标准的制定还是对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的出现,网上支付系统的关键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现在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关键的技术,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技术。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在电子商务系统中 ,不仅需要交换使用者的信用卡号码、客户密码和个人身份等隐私信息,而且还涉及到个人财产的安全问题。在电子支付过程中 ,必须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一旦这些方面得不到切实的保证,那么将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严重的法律问题,甚至会断送电子商务企业的命运。因此必须发展能够保障支付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 ,确保交易过程是安全、可靠的。
2、网上支付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支付问题就成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就像一直萦绕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子支付构成了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支付,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无法完成。只有通过安全、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才能实现电子商务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电子商务交易顺利进行。
而作为真正的网络支付手段出现的支付方式,则是在Internet的迅速走向普及化之后的事情。但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网上支付成长十分迅速,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迈入了以全面实现网上支付系统为特征的崭新发展阶段。著名的网络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2010年我国的我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网上支付已成为国内网民从事网上交易时的第一选择,网上支付市场似乎已经成为继网络游戏、sp之后的又一座金山。
在 Internet 上出现的支付系统模式已有十几种 ,这些系统模式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如下 3 类:第一类是数字化的电子货币或者电子现金;第二类是使用他们已有的安全清算程序,对 Internet 的网上支付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第三类是针对银行卡主攻加密算法 ,使传统的银行卡支付信息通过 Internet 向商家传递 ,利用金融专用网络提供独立的支付授信,更先进的是采用智能卡技术 ,提供联机的银行卡支付。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系统,都是包含着信息加密措施的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有很多保障安全性的系统。
第二章: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技术问题
一、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上支付手段使用人数的增加,网上支付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也暴露无遗,而且随着使用范围的推广和黑客等技术的发展,也对网上支付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是随着电子商务本身的快速发展而衍生的。单纯就它们的关系而言 ,电子商务需要电子支付 ,支付体系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必备条件。随着网上支付手段使用人数的增加,网上支付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也暴露无遗,而且随着使用范围的推广和黑客等技术的发展,也对网上支付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据 AC 尼尔森公司在 2003年3 月~4 月做的一个调查表明 ,安全性是网上购物者用信用卡支付的主要顾虑。安全问题已成为电子支付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目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就是支付问题。
二、信用卡安全的恐慌——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道银行业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也融入了银行业,这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网上银行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成本低、快捷方便等优点得到了银行业的积极响应。近几年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网上银行所有内容都是以数据的形式流转于网络之上,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安全隐患。作为庞大资金流动的载体,网上银行极易受到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如果银行的网络遭到攻击,私人信息就可能会泄漏,若补救不及时,很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2005年 4月,多名“支付宝”用户工商银行帐户里的钱不翼而飞。6月,花旗集团丢失了一批记录着390万客户帐户及个人信息的电脑记录数据带。同月,包括 Master、Visa在内的多家信用卡公司 4000多万用户信息被盗,涉及了近 9000张国内信用卡,一时间风声鹤唳,引发了信用卡安全的恐慌。黑客窃取用户资料、网络诈骗、虚假银行、网络钓鱼等支付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银行业的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安全技术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因此必须对这一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确保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保障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第三章:解决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问题的技术解决途径
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一个系统不会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系统的正常工作不会被非法干预。同所有计算机系统一样。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三个特征[5]。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任何在 Internet 上开展业务的机构必须采取积极的步骤 ,确保系统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防止机密信息泄露和非法侵入造成损失。因此网上支付系统不但要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三个特点好要具有认证性、不可否认性和可审查性。
一、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要求
1、保密性
要确保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首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应防止未授权的数据暴露并确保数据源的可靠性,交易中的商务信息都需要遵循一定的保密规则。交易中的商务信息可能直接关联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秘密 ,特别是涉及到商业机密和金融方面的敏感信息时,信息的保密性更为重要。因为其信息往往代表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商业机密,而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互联网络环境上的。它所依托的网络本身也就是由于开放式互联形成的市场,才赢得了电子商务。因此在这一新的支撑环境下,势必要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来延续和改进信息的保密性。,因此 ,要采取措施预防信息的非法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
对于网上支付系统来说,他的保密性意味着系统必须满足两点:(1)私有交易不会被其它人截获及读取,既没有人能够通过拦截会话数据获得订货单中的帐户信息;(2)如果可能,应确保交易的匿名性,使交易不会被追踪,任何人无法利用“发生交易”这样的事实本身来达到别的目的。
2、信息的完整性
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出现以计算机代替了人们以大多数复杂的劳动,信息系统的形式整合化简了企业贸易中的各个环节,但网络的开放和信息的处理自动化也使如何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出现了问题。而贸易各方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势必影响到贸易过程中交易和经营策略,因此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必备的基础。
要确保网上支付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还要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修改。交易双方的合同签订后就不能随意删改,以保证交易的公正性,与可行性。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但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会造,成差错甚至可能导致欺诈行为。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这会影响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完整性指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修改。网上支付系统的完整性要求他提供的服务应在通信过程中接收到的消息确实是实际发送的消息,不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也不可能是一条伪造的消息。
3、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一旦用户得到访问某一资源的权限,该资源就应该能够随时为他使用,而不应该将其保护起来使拥护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提高系统可用性有时还意味着用户仅需经一次登陆就可以访问任何其他有权访问的资源,避免对访问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登录过程。
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出现以计算机代替了人们以大多数复杂的劳动,信息系统的形式整合化简了企业贸易中的各个环节,但网络的开放和信息的处理自动化也使如何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出现了问题。而贸易各方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势必影响到贸易过程中交易和经营策略,因此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必备的基础。
4、不可否认性
在交易中会出现交易抵赖的现象,如信息发送方在发送操作完成后否认曾经发送过该信息或与之相反接受方收到信息后并不承认曾经收到过该条消息。因此如何确定交易中的任何一方在交易过程中所收到的交易信息,正是自己的合作对象发出的。而对方本身也没有被假冒是电子商务活动和谐顺利进行的保证。
要确保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交易一旦签订就不能被否认。因此交易的各个环节 ,都必须设法防止参与交易的任何一方的抵赖。不可否认性主要包含数据原始记录和发送记录的不可否认 ,确认数据已经完全发送和接收 ,防止接收用户更改原始记录 ,防止用户在收到数据以后否认收到数据 ,并拖延自己的下一步工作。为了保证交易过程的可操作性 ,必须采取可靠的方法确保交易过程的真实性 ,保证参加电子交易的各方承认交易过程的合法性 ,在交易数据发送完成以后 ,双方都不得否认自己曾经发出或接收过信息。要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 ,以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 ,确定的地点是有效的。一旦事务结束,有关各方都不能否认自己参与过这次事务。
5、可审查性。
根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应对数据审查的结果进行记录 ,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当贸易一方发现交易行为对自己不利 ,否认电子交易行为时 ,系统应具备审查能力 ,使交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抵赖已经发生的交易行为。在传统的纸面贸易中 ,贸易双方通过在交易合同、契约或贸易单据等书面文件上手写签名或印章来鉴别贸易伙伴 ,确定合同、契约、单据的可靠性并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而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 ,则应通过数字摘要、PKI、数字签名、数字凭证、CA 认证等手段 ,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 、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6、认证性
要确保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在电子商务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 ,以确保参加交易各方的身份真实有效。首先 ,要确认当前的通讯、交易和存取要求是合法的。即接收方可以确认信息来自发信者,而不是第三者冒名发送。发送方可以确认接收方的身份是真实的,而不至于发往与交易无关的第三方。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网上支付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应能确定对方的身份,知道对方确实是他所称的那一位。在这里,确定意思并不完全意味着知道对方的准确身份,但应能做到知道自己是在与一个可靠的对象通信。
二、网上支付系统可能受到的攻击
针对网上支付系统所进行的攻击就是试图破坏上面的六大安全特征。近一步细分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1)假冒和恶意破坏。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 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 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窃取和篡改信息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或加密措施不利,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或者是被不法者用设置网络窃听器等手段监视网上数据流、从数据包中获取敏感信息。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然后再发向目的。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三、网上支付系统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
1、加密技术
1.1、利用加密技术保证电子商务支付的机密性[6]
密码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离出加密技术和验证技术两个分支。就加密技术而言 ,1976 年以前主要采用对称加密技术 ,这种加密技术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密钥分发的安全性 ,密钥规模过大、不能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1976 年以后 ,迪飞和海尔曼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对称加密算法 ,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 ,使加密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1.2 对称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技术有许多著名的算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DES 算法。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是 1977 年美国国际标准局(NBS)制定的标准加密算法。它把 64 位的明文输入块变成 64 位的密文输出块 ,所使用的密钥也是 64位 ,其中第 8 位奇偶校验位另作它用。DES 利用56 位的密钥 ,对64 位的输入数据块进行 16 次的排列置换 ,最后生成输出块密码。其生成步骤如[7]
下 :
(1)为了产生 64 位明文的置换输入 ,对二进位进行初始排列(Initial Permutation) ,然后将结果分成32 位的左右两个数据块。
(2)执行 16 次的迭代函数 f , 而每迭代一次所使用的密钥就不同, f 函数将此密钥和右侧数据块作为自己的输入参数。
转贴于
(3)在每个迭代阶段 ,左右两个数据块的置换值由下式确定: Li = Ri - 1
Ri = Li - 1 + f (Ri - 1, Ki)
(4)经 16 次迭代之后 ,输出由 6 位二进位组成的输入明文和密钥的函数结果。
(5)将左右两块数据连接起来 ,对其进行再度排列 ,最终生成输出密文 ,但排列顺序刚好与初始排列相反。
(6)如果在加密过程中所使用的密钥按 K1 ,K2 , K3 , …, K16 顺序,那么解密时必须要按 K16 ,K15 , K14 , …, K1 顺序使用密钥。
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开报道发现 DES算法的致命弱点 ,但 DES 算法由于密钥较短 ,容易遭受密码暴力攻击,因此 ,在具体实务中主要采用3DES算法。
1.3 非对称性加密方式[8]
非对称密钥加密方式又称公开密钥加密。它需要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功能。一个公开 ,即公开密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 ,即私用密钥。信息发送者用公开密钥去加密 ,而信息接收者则用私用密钥去解密。公开密钥机制虽然灵活 ,但加密和解密速度却比对称密钥加密慢得多。
公开密钥的加密步骤如下:
(1)交互双方的用户系统 ,分别生成用来传递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密钥。
(2)系统将公开密钥向开放记录块和文件公布 ,而个人密钥却由自己保存。
(3)用户 A 向用户 B 传递信息时 ,将使用用户B 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
(4)用户B 接到用户 A 的加密信息之后将其解密时 ,则使用它自己的私用密钥。
密钥生成算法如下:
(1)随机生成两个不同大小的素数 p,q。
(2)计算 n= pq,(n) = ( p - 1) (q- 1) 。
(3)随机选取与 p, q 无关的素数 e,1 < e
(4) 利用扩展欧基里德算法求出满足 ed =1 mod ((n))的整数 d。
(5)用公开密钥进行加密时公开(n,e) ;用私用密钥解密时保密( p,q, (n) , d) 。其中,e为公开密钥, d 为私用密钥,n为模数。
密钥的生成及应用例子如下:
(1)用户B 公开密钥/私用密钥的生成(由用户B 或认证机构生成) 。
①取两个素数 p =47,q=71。
②n=47 ×71 =3 337,(n) =46 ×70 =3 220。
③选新的素数 e=79。
④利用扩展欧基里德算法计算 79 ×d =(1 mod 3 220) 中的 d, d =1 019。
⑤用户B 的公开密钥 e=79 ,模数 n=3 337;用户B 的私用密钥 d =1 019,模数 n=3 337。
(2)用户B 密钥的应用。
加密技术在网上支付系统中的综合应用。结合对称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 ,在网上支付系统的支付过程中 ,主要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会话密钥的协商和分发;利用对称加密技术消息。既保证了消息传送的机密性 ,又保证了会话密钥分发的安全性。
1.4、数字信封
数字信封利用了上面两种加密技术的优点 来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 它克服了对称密钥加密 中对称密钥分发困难和公开密钥加密中加密时间长的问题其实现过程如下:
加密信息
(1)产生一个对称密钥K;
(2)用对称密钥加密信息M得到M*;
(3)取得接收方的公钥;
(4)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对称密钥K得到K*(数字信封)
(5)发送{K*,M*}
解密信息
(1)收到{K*,M*};
(2)用自己的私钥解密K*来得到原对称密钥K
(3)用K解密M*来得到原信息M
2、利用验证技术保证电子商务支付的真实性、完整性
在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 ,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验证技术 ,包括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等技术。
2.1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并不是新的加密算法 ,而是现有加密算法的综合应用。它应用的是数字摘要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因为数字摘要技术能够识破信息的篡改,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能够确认信息的来源。在数字签名系统中 ,信息发送方的任务是:(1)组织信息;(2)求出它的数字摘要;(3)加密数字摘要,且附上发送信息。而接收方的任务是:(1)利用发送方的密钥来解密发送方的数字摘要;(2)求出接收信息的数字摘要;(3)比较两个数字摘要 ,若相等,则说明接收信息准确无误。
2.2 Hash函数[9]
有一个函数 f ,当已知它的自变量 x 时,很容易求出它的函数值 y = f ( x) ,但已知 y 时,很难求出它的反函数值 ,这样的函数称之为单向函数。已知一个哈希函数值 ,却很难计算它的两个相异的自变量 ,这样的函数称其为无冲突函数。如果一个哈希函数同时具备上述的单向性和无冲突性 ,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加密哈希函数。典型的有MD5 和 SMA。
2.3 MD5 函数[10]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 意为数字摘要算法5。它是 RSA 数据安全公司开发的一种加密算法。是从任意长度的字符串中生成128 位的哈希函数值。MD5 所开发的软件制品有 PGP 源码, SSLeay , RSAREF ,Cryptott , Ssh源码等。
2.4 SMA函数[11]
SMA (Secure Hash Algorithm)是安全哈希算法。它是由美国政府公布的哈希加密标准算法。此算法从任意长度的字符串中生成 160 位的哈希函数值。
3、支付网关技术的应用。
支付网关通常位于公网和传统的银行网络之间,或者终端和收费系统之间其主要功能为将公网传来的数据包解密,并按照银行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议将数据重新打包 接收银行系统内部传回来的响应消息,将数据转换为公网传送的数据格式,并对其进行加密。支付网关技术,要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解密功能,并可以保护银行内部网络。此外支付网关还具有密钥保护和证书管理等其它功能。有些内部使用网关还支持存储和打印数据等扩展功能交易安全是电子商务正常健康运营的关键所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为安全和行之有效的防护技术。对于加密身份认证以及支付网关技术不断的加强测试,加强优化为安全运营构筑强有力的屏障。
4、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 避免对网络的威胁与攻击, 防止对网络资源不正当的存取, 保护信息资源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就是设置防火墙。从理论上说, 防火墙概念指的是提供对网络的存取控制功能, 保护信息资源。而从物理上的设备来看, 防火墙是 Intranet 和 Internet 之间设置的一种过滤器、限制器。
防火墙系统负责管理 Internet 和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 主要作用是在网络入口点检查网络通信, 根据所设定的安全规则, 在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 提供内外网络的通信。决定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 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可以访问的服务, 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所有来自和去往 Internet 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的过滤、检查和存取控制。
5、采用黑匣子模型增强客户端安全
“黑盒”的意思就是从外面看不到里面 ,谁也不知道盒子里面隐藏的是什么 ,在计算机技术中用“黑盒”来表示技术的实现被完全封装起来 ,在这里我们提出电子支付的“黑盒模型”的含义是指用户端的输入、信息加密、解密、通讯控制、安全检测等被完全封装到一个模块中 ,这个模块与用户计算机之间只交换加密信息 ,加密信息通过 Internet 被送到银行服务器。
第四章:一种基于 SSL 协议安全性民航网上支付系统的设计
基于上文提到的网上支付系统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运用里面的一些关键技术,如验证技术数字签名等技术,结合我国民航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以节省交易成本和提高安全性为目标 ,提出基于 SSL 协议的民航网上支付系统。通过加入双重签名技术 ,使得 SSL 协议的安全性有所提高 ,民航电子商务系统更加有效和安全 ,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
SSL 握手协议中有一个身份认证的过程,其认证的核心是交换 X. 509 格式的数字证书。现有的 SSL协议中,公/ 私钥只用于服务器和客户机在握手过程中的密钥交换,没有利用其来实现数字签名。本文通过在 SSL 协议栈中增加一个 SSL 签名协议来解决这一问题,加入签名协议后的 SSL 协议栈如表1 所示。
SSL
握手
SSL
加密
SSL
警告
SSL
签名
其他应用层协议
表 1 加入签名协议后的协议栈
SSL 签名协议的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由 SSL 记录层协议负责。SSL 签名协议专门处理对需要签名的信息的消息交换、签名和认证。SSL 签名协议是在现有 SSL 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功能的扩充,利用了 SSL 协议原有的密码资源,如证书、公私密钥对、公开密钥密码算法、哈希函数等,并参考 SSL 定义消息的格式,以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方式实现,这样就保证了新协议的向前兼容性。
使用 SSL 签名协议的民航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交易流程如下:
(1)设客户的订单信息和支付信息分别为 M1、M2。客户使用 Hash 函数,分别将 M1、M2 变换为订单信息摘要 h1、支付信息摘要 h2 ,并用自己的私钥对(h1 , h2)进行签名变为DS。
(2)客户将 M1、h2、DS联立为(M1 ,h2 ,DS) ,并使用商家的公钥加密,变为密文 C1;将 M2、h1、DS 联立为(M2 ,h1 ,DS) ,并使用银行的公钥加密,变为密文 C2。
(3)客户将双重签名的消息(C1 ,C2)发送给商家。
(4)商家收到(C1 ,C2) 后: ①用自己的私钥对 C1解密,恢复订单信息、支付信息摘要、双重签名(M1 ,h2 ,DS) ; ②用客户的公钥对DS解密得到(h1 , h2) ,并检验:a)加密值的第一部分是否等于 M1 的散列编码
值,b)加密值的第二部分是否等于 h2。若是则签名消
息有效; ③将 C2 发送给银行。
(5)银行收到 C2 后: ①用自己的私钥对 C2 解密,恢复支付信息、订单信息摘要、双重签名(M2 ,h1 ,DS) ; ②用客户的公钥对 DS 解密得到(h1 , h2) ,并检验:a)加密值的第一部分是否等于 M2 的散列编码值,b)加密值的第二部分是否等于 h1。若是则签名消息有效。
(6)商家通过上述操作 也获得了与支付信息, M2有关的信息 和 。但商家不知道客户的私钥 无:C2 h2 ,法由 恢复。又根据散列编码的性质 商家也无C2 M2 ,法由 h2 恢复 M2。
(7)银行通过上述操作,获得了与订单信息 M1 有关的以下信息:h1。同样根据散列编码的性质,银行无法由 h1 恢复 M1。
第五章:小结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加大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支付系统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尝试和便利性,但是网上支付系统的发展却受到技术的制约,其中一个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技术。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对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要求,网上支付系统容易受到的攻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这些要求和攻击,提出了五种关键性技术。并结合我国民航业的特点,综合运用部分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 SSL 协议安全性民航网上支付系统。是网上支付系统安全技术应用的一个经典实例。充分的说明只要运用好文中提到的网上支付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定能大大提高网上制服系统的安全性,是网上支付的手段得到更大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才书训. 电子支付于网上金融学——电子商务系列教材.[M],2002,
66-98
[2杨坚争.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北京:机械土业出
版社.2007, 89-101
[3]欧阳勇.网络金融[M].西南财经大学,2006
[4]李医群 葛文雷,发展网上支付系统的关键因素[J].国际商务研究,2007(2)
[5]NJYeager,R E McGrath.Web Server Tecjnology,Chapter 8: Digital Commerce:Risks,Requirements and Techologies.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Inc,1995:319-370
[6]吴功宜 ,徐敬东 ,张建忠.电子商务应用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7] Wiener M J. Efficient DES key search.Applications [C]. Florida: Crypto ’93 Rump Session Presentation ,1995.
[8] 武金木.信息安全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9] 沈昌祥. 信息安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10]周 苏.电子商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11]陈克非.信息安全技术导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2]徐学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4(2)
[13]李荆洪,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系统的功能与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14]聂捷楠,关于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设计研究方案[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2)
往复书简范文4
21世纪初以来,在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数字出版作为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在经历“十一五”期间的洗礼和蓬勃发展之后,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更是我国“十二五”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数字出版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内容载体、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的变化,而且在内容产品、市场消费、产业形态、商业规则等方面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虽然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各种挑战,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不仅是传统出版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根本转型的必要手段,也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共同选择。
教辅图书,作为目前中国出版业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类别,全国的教辅图书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其中全国近600家出版社有80%以上都涉足教辅出版。教辅出版物作为传统教育的课外辅导手段,已经被教育界深深接受了,并沉淀了大量内容资源。而根据iResearch 的《2013-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6720万人,在线教育热潮已席卷整个教育出版界。
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教育市场,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出版人都在思考,如何将传统教辅图书与互联网在线学习有效融合,即构建一个“书网合一”的平台和环境。下文将探讨如何把二维码和微视频技术进行有效整合,采用O2O模式,构建新型教辅平台,以实现传统教辅图书升级和转型。
“书网合一”的O2O模式设计
O2O模式能够发挥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点。传统纸质教辅为学生提供离线学习模式,而相关的教辅微视频提供了在线学习模式。如何将离线与在线学习内容紧密相关联,其原理是:采用便捷的二维码技术,在纸质教辅中印入二维码,学生用智能手机或Pad设备获得二维码信息,自动访问网上的微视频。这样二维码作为关联纽带将线上和线下的内容和学习有效连接起来。
其中二维条码简称二维码,它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二维空间中存储大量信息,可靠性高,而且可以超高速全方位识读,高效地表示汉字,并且可以表示多种媒体信息。近年来,作为一项成熟的编码技术,二维码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获得了成功。二维码被认为是现实世界通往数码世界的环绕数码之门。同时,二维码也广泛应用于图书馆、英语学习、构造户外学习环境、物品和资产管理、电子票务等。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到纸质教辅书发行体系,利用其作为纸质图书和数字化世界的入口,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研制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习应用,打造教辅出版发行的生态系统,实现纸质教辅书和数字化教辅资源的无缝对接,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在国外,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以可汗学院与TED教育为代表,引领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教学革命。而国内,在2012年3月1日,由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主办的“微视频应用与运营模式”论坛,通过对微视频产业链相关技术、安全、渠道、监管、市场需求、应用场景、传播形态等的梳理和讨论,结合二次版权利用以及成功传播的微视频案例,讨论微视频的应用及运营和商业模式。教辅资源数字化,将教辅疑难的知识点由教师精讲,通过微视频方式在网上,提供微视频资源服务。
以“华师微视”系统为例,剖析基于O2O模式的“书网合一”教辅学习系统。
“书网合一”系统的构建
系统架构
“华师微视”2.0版“书网合一”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整个二维码视频系统以微视频资源库为内容支撑(包括视频和学科试题),以二维码图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终端载体,学习内容可以在移动学习客户端上呈现,便捷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
图1 “书网合一”系统架构
“书网合一”功能设计
设计通过支持多种媒体呈现、跨平台展示、用户成就分析、社会化分享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微视频、二维码、纸质图书的“书网合一”,满足了当前环境下学生从线下学习到多元化学习的渐变需求。
多种媒体呈现:系统综合了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向用户提供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跨平台展示:支持适应iOS和Android平台的终端,多媒体内容可自适应终端尺寸。
用户成就分析:记录用户个人成绩、提供在线测评,分析用户学习特征,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社会化分享:系统支持用户可以用新浪微博和QQ账号登录,同时支持对感兴趣的资源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间。
资源汇聚:目前“华师微视”已汇聚4300余段教辅微视频,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多个学科,覆盖了小学和中学各个年级。这些微视频资源关联图书43种。
系统应用与数据分析
“华师微视”自运营以来,获得了很好的评价,用户访问次数每日剧增。现针对《解题高手》系列(2013年6月出版,初高中数理化教辅6种,包含微视频884个,共计投放市场12.6万册)在 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这段时间的运营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访问次数分析
从访问次数来看,884段视频共被访问111772次。其中高中数学被访问次数最多,占比最大,访问次数高达34439次,占比 30.8%;高中物理位居第二,访问次数25350次,占比 22.7%。其他被访问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访问的学科分布情况
从时间维度来看访问次数的分布情况,以“高中数学”为例,2014年1月份访问量最高,因期末复习,用户使用比较频繁。而2013年12月份访问量最低,2014年4月份之前用户每月访问量波动幅度稍大,之后比较平稳,如图3所示。
图3 “高中数学”访问量时间分布图
访问用户数分析
在这段时间内,对访问用户数进行了统计,共计约有7160个用户访问了这些资源。访问量前100名的用户涉及18个省份,还有一个美国IP用户。其中上海用户数最多,27名。广东用户数次之,17名。其次是福建、安徽、四川、江苏、江西。可见,沿海地区用户数相对居多,内陆用户数相对较少。这也反映出作为“书网合一”这种模式,确实跟用户的个人硬件条件是紧密相关的。
“书网合一”O2O模式的未来展望
“华师微视”采用学习分析和大数据理念及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信息进行跟踪记录,对系统中用户记录、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并能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基于二维码与微视频融合的“华师微视”来构建“书网合一”O2O模式的新型教辅。它实现了纸质图书与网络资源的有效融合,克服了纸质学习材料资源更新慢、成本高、信息量不足等缺陷,给用户带来了立体式的学习体验,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平台无缝服务。同时,它还探索了媒体融合,O2O新的数字出版与数字教育业态模式,有效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并为之提供有效平台和实践案例。
往复书简范文5
1.1预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多媒体网络辅助功能恰恰能够发挥其直观、便捷、互动、跨越时空的作用,将学生迅速带进数学教学情景之中,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新鲜感。传统数学教学大多由教师事先准备教学内容和训练题目,教师讲解之后就是练习和作业,数学学习完全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更不要说突出什么主体地位了。多媒体网络介入数学教学之中,打破教师传统“一言堂”教法,让数学教学形式发生巨大变化。
1.2实现网络教学,强化人机交互能力
传统的单机型人机交互只是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实现网络教学之后,直接将网络介入课堂教学,教学时空获得无限扩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海量信息筛选教学适用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让学习实现空间超越。这对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思维都有重要帮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实际选择练习和作业,甚至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形式。
1.3加强视觉冲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有多种渠道,我们传统教学也强调学生要动手、动嘴、动心,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只能凭借视觉与听觉来感知教学内容。多媒体网络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强化视觉效果,还能丰富听觉角度,更重要的是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数学课堂学习气氛就会生动起来,在愉快和谐的环境里,学生也易于接受,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当然能够产生助力。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靠视觉、11%靠听觉。多媒体网络的最大功能就是要增加学习内容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让学生在灵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里找到学习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灵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向量的加减运算,学生感觉很抽象,教师也很难讲解清楚,如果采用多媒体演示,就可以直观看到向量平移的整个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掌握向量运算的特点,这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冲击作用带来的效果。
1.4增加课堂容量,实现重点难点突破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度面前感觉很吃力,纷纷表示“进不动”。究其原因,这就是学生接受能力太有限所致,很多教学内容落实不下去,教师感觉着急,学生也感到压力山大。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之后,教师节省了大量讲课时间,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从多媒体网络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形式中,快速获取大量教学内容信息,对教学内容领会与掌握更直接有效,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增加,提高了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有诸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实现突破,传统教学中,都是由教师采取反复讲解、学生多次板演练习,才能得到解决。多媒体网络介入之后,就可以用多媒体加以演示操作,不仅图文并茂,还将重点难点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了,把教学内容难度系数降低,自然就有高效率。数学中函数学习应该是多数学生感觉很头疼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进行难点突破。例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就比较机械肤浅,大多是靠机械记忆,遗忘也很快。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感觉机会,以便建立感性认知。在认识一次函数性质时,当参数b取固定常数时,对参数k进行调整,取值可以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由正数到负数,图像倾斜的变化出现规律性调整;再用同样的方法,让k取一常数,对参数b进行调整,也可以获得图像的平移变化规律。教师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就可以明晰图像的性质,进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1.5丰富学习方式,培育学生抽象思维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特点,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恰恰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作业,不仅如此,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往学生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课堂小组讨论,不仅难以形成全覆盖,多数情况是讨论形式大于效果。多媒体网络中的生生互动范围可大可小,讨论内容也并非老师统一设定,讨论层次性、针对性都处于动态之中,讨论充分效果良好。师生互动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互动环节,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当然就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网络引入课堂,教师讲课时间少了,但其主导地位并没有因此减弱,而且师生互动的形式已经不是过去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形成更多互动层面。教师可以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内容讨论,学生也不用顾忌太多,讨论气氛融洽,其效果自然就显现出来。多媒体介入课堂,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就可以建立抽象思维体系,这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极为有利。如学习多边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进行图片演示和演变。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矩形一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几何体的形成过程,并从中感悟旋转体的本质属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超级画板”、“玲珑几何作图工具”等数学教学软件,为学生制作更丰富的图案图形,便于学生直观学习。
2教学中多媒体网络辅助功能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给数学教学带来众多便利,特别是多媒体强大的视觉互动功能,可以对数学教学进行辅助和技术补充,让数学教学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由抽象到具体。但是,多媒体网络在教学的运用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不然就有可能是适得其反。
2.1多媒体网络运用要适时适量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确有其优势,但多媒体网络运用于教学也不能无节制,不管什么内容都使用多媒体当然是不妥当的。再者,多媒体网络只是教学辅助,什么时候也不能喧宾夺主,绝对不能把数学课变成纯粹的计算机信息课。多媒体网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数学课的主导作用,该讲述的地方还是需要讲述。只有让教师这个主要因素和多媒体这个次要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优势互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
2.2课件制作要体现灵活实用
课件制作体现的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意识和技术,因为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不同课件制作风格,而且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要注意课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同班级学生基础不一样,教师在处理课件时也要体现不同侧重点。课件制作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就会图省事在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就去上课,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网上的课件未必就适合本班级学生,弄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学生看不懂教师讲不清,这当然是很尴尬的事情。
2.3适时反馈多媒体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在课件展示时,教师要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媒体课件不能成为传统“满堂灌”教师的替身,一味执行课件环节,忽视学生接受效果,这和不使用多媒体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多媒体课件实施效果,要让学生及时反馈,提出问题。随时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调整,使多媒体课件为服务教学发挥正能量。
3结语
往复书简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平台;服务创新
一、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网站是读者了解图书馆和图书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它不应局限于各类通知新闻、更新电子资源、查询图书等传统功能,还应该面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图书推荐以及图书咨询服务。
(一)定期图书借阅排行榜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使用的现代化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都可以统计一定时间内的指定分类图书借阅排行榜,有针对性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可以给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借阅参考:当读者初步涉及某一专业或某个领域时,对相关的图书不是非常了解,分专业做出的图书借阅排行榜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图书借鉴;普及读物以及文学、哲学、经济、历史等读物的分类借阅排行可以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当前借阅的热点以便参考借阅;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的特殊要求作出有针对性的借阅排行榜,给读者提供更个性化更适合特定读者的图书推荐服务。
(二)提供新书、好书推荐
1.定期对新上架图书进行新书推荐。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各大高校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都在逐年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提升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就需要寻找更多的途径向读者提供纸质图书的推荐服务。
可以定期将图书馆新上架的图书以列表的形式统计出来,在图书馆展示,并且到图书馆主页供读者查看,然后对新书中的部分图书做重点推荐,对重点推荐图书的内容简介、推荐理由等信息做详细介绍,标识出该图书在馆内的索取号,将推荐信息上传至图书馆主页新书推荐的相应位置,方便读者参考借阅。
2.好书推荐。图书馆可定期有针对性的对图书进行好书推荐,例如:读书月活动的图书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图书的推荐、茅盾文学奖的相关图书推荐、胜利80周年的相关图书推荐、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图书推荐等,还可以结合实时的新闻大事,推荐相关图书并上传至图书馆主页的好书推荐栏目,这样可以方便读者查询借阅与新闻、热点等有关的图书。
(三)提供更多的咨询途径
图书馆网站应提供更多的咨询途径供读者选择,除了传统的到馆咨询、电话咨询之外,还应提供图书馆网站留言板功能,以及QQ咨询、微信咨询、微博咨询等多种服务途径,并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消息回复和问题处理,使读者能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咨询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提供学科相关图书推荐
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各个专业,有针对性的提供图书推荐,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学科馆员,这些学科馆员可以是图书馆的专业学科馆员,也可以是各系推荐的与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的兼职学科馆员,亦可以是两者共存的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对各个专业有深入了解的学科馆员能向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图书推荐咨询服务,在读者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撰写专业论文、进行专业研究等过程中提供更有效的借鉴。
(五)开放读者推荐图书的窗口
由于纸质图书的采购局限性,纸质图书的采购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虽然电子图书越来越普及,但是依然不能代替纸质图书的方便查阅的优点。因此,图书馆应开放读者推荐图书的窗口,面向读者征集其所需的图书:各个专业的教师可向图书馆推荐教学研究类专业图书;各个专业的老师、学生可向图书馆推荐专业学习、考试类及其他专业类图书;广大读者可向图书馆推荐其他各种类型图书,并附上推荐理由;图书馆定期收集整理读者的图书推荐信息,并由图书馆采购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对推荐图书进行采购,尽可能满足读者的读书需求。
(六)图书馆网站移动版的利用
目前读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的时间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电脑的时间,针对这一现状,设计移动版的图书馆网站很有必要。移动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进入新的阶段,用户通过手持设备可以随时检索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实现图书馆发展的理想目标,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内容[1]。
二、移动平台的利用
(一)QQ平台的利用
QQ作为资深的即时通讯软件,有着庞大的使用群体,图书馆应充分利用QQ平_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1.QQ咨询服务。QQ的特点是即时通讯,使用QQ提供咨询服务能更及时的解答读者的提问,更快捷的解决读者的问题。图书馆应指派专人或者轮流向读者提供QQ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将联系方式置于图书馆及其网站的醒目位置,方便读者使用,还可以将QQ咨询服务细分为馆藏纸质图书借阅咨询、电子资源使用咨询、学科咨询、图书馆规章制度咨询、文献传递咨询、图书推荐等细化的服务,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读者。
2.QQ空间的图书推荐服务。图书馆的咨询QQ也可以定期与图书馆主页同步的内容,使读者在使用QQ咨询服务的同时,也能通过QQ平台了解各类通知、新闻、图书推荐,图书借阅排行等信息。
3.QQ群的利用。QQ群是QQ平台的群聊功能,图书馆可以利用其设置针对性群组进行信息沟通和讨论。例如:设置学科QQ群,每个学科QQ群都设置有相应的学科馆员服务读者,读者在该群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也可以对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相关图书进行讨论。
(二)微信平台的利用
1.微信咨询服务。与QQ平台一样,微信平台也是即时通讯软件,因此可以同QQ的咨询服务一样,图书馆可以将微信联系方式置于图书馆及其网站的醒目位置,面向读者提供微信咨询服务。
2.微信查询服务。可以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设置专门的图书查询接口链接图书馆的图书查询系统,使读者通过微信平台也能直接实时的查询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读者本人的个人信息、图书借还情况等。
3.微信公众号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提供定期推送功能,图书馆可以利用其向读者提供新闻通知、图书借阅排行、图书推荐的消息推送,使读者方便快捷的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图书推荐信息,向读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微博平台的利用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图书馆可以加大微博宣传力度,利用微博结合图书馆网站、QQ、微信实时同步的图书馆相关推荐信息,当读者关注图书馆微博账号后,就可以在浏览微博的时候浏览到图书馆的有关动态信息。